CN117267873A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67873A CN117267873A CN202210674958.3A CN202210674958A CN117267873A CN 117267873 A CN117267873 A CN 117267873A CN 202210674958 A CN202210674958 A CN 202210674958A CN 117267873 A CN117267873 A CN 1172678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rosting
- outdoor
- heat exchanger
- branch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本申请监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并据此确定出当前环境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程度。根据室外机是否容易结霜的趋势,本申请划分了多个环境结霜等级,以区分不同环境的结霜特性。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申请能够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型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室外机还需除霜运行。当霜层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周期性除霜以恢复空调器的制热能力。其中,逆循环除霜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除霜方法。但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室内由制热转换为制冷,该除霜方式无法继续对室内供热,因此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室内用户的舒适度。为此,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热除霜方法,即,将室外换热器并列一分为二,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继续制热运行,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运行。但该除霜方式需要消耗较多制冷剂用于除霜,对应地,压缩机能够供应到室内的制冷剂会显著减少,故而也会导致室内制热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用户体验。
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除霜配管和压力调整装置,除霜配管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一部分以分支的形式流入到成为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中,并将通过了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注入到压缩机中。压力调整装置将注入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中的制冷剂调整为中压,并将通过了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调整压力后注入压缩机。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较大。针对不同结霜环境,各种除霜模式各有优劣。相关技术未能将各种除霜模式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在面对特定环境时,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用户实际体验还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冷媒除霜支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
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工作支路和第二工作支路,所述第一工作支路和所述第二工作支路的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上,另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四通阀的冷媒进液管路上,所述第一工作支路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工作支路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二控制阀;
冷媒除霜支路,包括第一除霜支路、第二除霜支路和除霜共通支路,所述第一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除霜支路在所述除霜共通支路汇合,所述第一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除霜支路在所述除霜共通支路汇合,所述第二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除霜共通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除霜共通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除霜支路与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汇合点处分流,所述除霜共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上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与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控制阀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并据此确定出当前环境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程度。根据室外机是否容易结霜的趋势,本公开实施例划分了多个环境结霜等级,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5-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5-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6-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混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6-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混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7-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7-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或逆循环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压缩机;20:四通阀;30:室内换热器;31:第一室内换热器;32:第二室内换热器;40:室外换热器;41:第一室外换热器;42:第二室外换热器;50:冷媒室外支路;51:第一工作支路;52:第二工作支路;60:节流装置;61:第一节流装置;62:第二节流装置;63:第三节流装置;64:第四节流装置;65:第五节流装置;70:控制阀;71:第一控制阀;72:第二控制阀;73:第三控制阀;74:第四控制阀;80:冷媒除霜支路;81:第一除霜支路;82:第二除霜支路;83:除霜共通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目前,热泵型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室外机还需除霜运行。当霜层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周期性除霜以恢复空调器的制热能力。其中,逆循环除霜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除霜方法。但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室内由制热转换为制冷,该除霜方式无法继续对室内供热,因此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室内用户的舒适度。为此,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热除霜方法,即,将室外换热器并列一分为二,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继续制热运行,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运行。但该除霜方式需要消耗较多制冷剂用于除霜,对应地,压缩机能够供应到室内的制冷剂会显著减少,故而也会导致室内制热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用户体验。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除霜配管和压力调整装置,除霜配管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一部分以分支的形式流入到成为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中,并将通过了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注入到压缩机中。压力调整装置将注入除霜对象的室外换热器中的制冷剂调整为中压,并将通过了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调整压力后注入压缩机。
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较大。针对不同结霜环境,各种除霜模式各有优劣。但相关技术未能将各种除霜模式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在面对特定环境时,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用户实际体验还有待提升。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媒除霜支路80和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冷媒循环回路,由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和室外换热器40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室外换热器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工作支路51和第二工作支路52。第一工作支路51和第二工作支路52的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30的冷媒出液管路上,另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四通阀20的冷媒进液管路上。第一工作支路51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61、第一室外换热器41、第一控制阀71。第二工作支路52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62、第二室外换热器42、第二控制阀72。
冷媒除霜支路80,包括第一除霜支路81、第二除霜支路82和除霜共通支路83。第一除霜支路81的一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一控制阀71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第一除霜支路81的另一端与第二除霜支路82在除霜共通支路83汇合,第一除霜支路81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73。第二除霜支路82的一端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和第二控制阀72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第二除霜支路82的另一端与第一除霜支路81在除霜共通支路83汇合,第二除霜支路8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74。除霜共通支路83的一端与压缩机10的排气管路相连通,除霜共通支路83的另一端在第一除霜支路81与第二除霜支路82的汇合点处分流,除霜共通支路83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63。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与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节流装置60和控制阀70电连接。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对多个控制阀70进行控制,能够决定各控制阀70所在冷媒管路的通断方式,从而能够实现对冷媒流向的控制。而通过对节流装置60进行控制,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调控各段冷媒管路上的流量和压力,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室外换热器40工作状态的控制。由此,通过控制控制阀70和节流装置60,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将空调器调至特定的运行模式,以适应当前的工况。此外,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40的除霜过程。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可选地,室外换热器40有多个。具体数量在此不作限制。这样,通过控制部分室外换热器40制热运行,并控制另一部分室外换热器40除霜运行,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控制空调器在维持制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对室外机进行除霜,有利于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3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这样,空调器构成多联机系统,能够同时服务于多个室内空间。有利于多个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第四节流装置64设置在制热模式下第一室内换热器31的冷媒出液管路上。第五节流装置65设置在制热模式下第二室内换热器32的冷媒出液管路上。这样,本公开实施例还能够对室内侧冷媒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调控,从而能够合理配置各室内空间的制热效果。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30有多个。具体数量在此不作限制。这样,对于用户需求制热的房间,通过控制对应的室内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工作,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控制空调器保障相应房间的制热效果,有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控制阀70为电磁阀。这样,通过控制各电磁阀开闭,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控制各段冷媒管路导通或断开,从而实现对冷媒流向的控制。
可选地,节流装置60为电子膨胀阀。这样,通过对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本公开实施例能够精确控制各段冷媒管路上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多个室外换热器40工作状态的控制。
结合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1,处理器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
S202,处理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
S203,处理器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对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并据此确定出当前环境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程度。根据室外机是否容易结霜的趋势,本公开实施例划分了多个环境结霜等级,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可选地,该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可以在空调器中执行,也可以在与空调器进行通信的服务器中执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空调器中的处理器为执行主体对方案做出说明。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包括: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之外,和/或,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之外且处于第二湿度区间之外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其中,第一湿度区间的下限值等于第二湿度区间的上限值。这样,根据室外温湿度的差异,本公开实施例能够确定出当前环境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程度。根据室外机是否容易结霜的趋势,本公开实施例划分了多个环境结霜等级,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随着环境结霜等级的增加,对应室外机越不容易结霜。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环境结霜等级,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三级。环境结霜等级可以根据具体的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进行调节设置,以应对更复杂的环境状况,在此不一一例举。同时,基于上述的多个环境结霜等级,空调器可设置多套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更精确地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
可选地,预设温度区间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预设温度区间可设置为[-5℃,5℃]。这个区间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第一湿度区间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第一湿度区间可设置为[85%,100%]。这个区间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第二湿度区间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第一湿度区间可设置为(60%,85%)。这个区间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包括: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两次潜热除霜模式;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的情况下,处理器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逆循环除霜模式。不同的环境结霜等级可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随着环境结霜等级的增加,对应室外机越不容易结霜。在一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极易结霜,若采用常规除霜模式空调器可能会频繁进入除霜运行,导致室内制热受到严重影响。而通过对多个室外换热器交替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的同时进行除霜,有利于保障用户体验。在二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结霜速度一般,通过显热除霜模式和潜热除霜模式的组合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可以在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的同时进行除霜,另一方面可以缩短部分除霜时长,避免长时间除霜用户一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而在三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不易结霜,由于逆循环除霜模式具有除霜效果较好、除霜时长较短的优点,通过在用户制热需求较低的时段内运行逆循环除霜模式以快速完成除霜,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对室外机进行较彻底的除霜,除霜完成后空调器能够长时间维持较佳的制热能力,同时还能够避免长时间除霜用户一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这样,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五个环境结霜等级,不同环境结霜等级可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随着环境结霜等级的增加,对应室外机越不容易结霜。相应地,本实施例设置有五套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应对更复杂的除霜工况。具体地,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时,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两次潜热除霜模式。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时,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混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时,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环境结霜等级为四级时,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混热除霜模式。环境结霜等级为五级时,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逆循环除霜模式。由此,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实施例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除霜模式组合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几种组合方案。除霜模式组合方案可以根据对应的环境结霜等级进行调节设置,以应对更复杂的除霜工况,在此不一一例举。同时,基于上述的多套除霜模式组合方案,空调器可作出相应的功能调整,以更精确地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
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包括:
S301,处理器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
S302,处理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
S303,处理器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S304,处理器分别获取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盘管温度。
S305,在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情况下,处理器根据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确定除霜顺序。
S306,处理器按照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控制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对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并据此确定出当前环境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程度。根据室外机是否容易结霜的趋势,本公开实施例划分了多个环境结霜等级,以区分不同室外环境的结霜特性。依据不同环境结霜等级,本公开实施例能够针对特定环境选取合适的除霜模式并进行组合,以合理控制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发挥各除霜模式的优点,给予用户最佳体验。此外,当检测到空调器满足除霜进入条件时,本公开实施例还会比较多个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并以此来确定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顺序。结合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合理规划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细节,有利于使空调器除霜过程适应具体工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体验。
可选地,该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可以在空调器中执行,也可以在与空调器进行通信的服务器中执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空调器中的处理器为执行主体对方案做出说明。
可选地,除霜进入条件包括:室外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盘管温度阈值。这样,当检测到室外盘管温度低于阈值时,判定此时室外机已经结霜。从而开启对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
可选地,室外盘管温度包括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或第二室外盘管温度。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对多个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盘管温度分别进行监测,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室外机的结霜情况,以在结霜时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盘管温度阈值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盘管温度阈值可设置为-5℃。对应地,此时的除霜进入条件为:TP≤-5℃,其中,TP为室外盘管温度。这个数值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调整,也可以设置为-4℃或-6℃等其他任意值。例如,针对室外极易结霜的情况,盘管温度阈值可适应性调高一些,以更早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盘管温度阈值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计算获得。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盘管温度阈值为室外环境温度减去第一预设温差后的温度值。优选地,第一预设温差可设置为3℃。对应地,此时的除霜进入条件为:TP≤(TA-3)℃,其中,TP为室外盘管温度,TA为室外环境温度。这样,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考虑到环境参数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室外机的结霜情况,以在结霜时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盘管温度阈值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及环境系数计算获得。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盘管温度阈值为室外环境温度乘以环境系数后,再减去第二预设温差后的温度值。优选地,环境系数可设置为0.7,第二预设温差可设置为6℃。对应地,此时的除霜进入条件为:TP≤(0.7*TA-6)℃,其中,TP为室外盘管温度,TA为室外环境温度。这样,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更细致地考虑到环境参数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室外机的结霜情况,以在结霜时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环境系数与室外环境湿度有关,可通过查表获得。这样,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更细致地考虑到环境参数对室外机结霜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室外机的结霜情况,以在结霜时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除霜进入条件还包括:室外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盘管温度阈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长。这样,当检测到室外盘管温度长时间低于阈值时,判定此时室外机已经结霜。从而开启对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过程。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长可设置为1min。这个数值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调整,也可以设置为0.5min或2min等其他任意值。例如,针对室外极易结霜的情况,第一预设时长可适应性调低一些,以更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除霜进入条件还包括:压缩机连续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这样,空调器可以定期对室外机进行除霜,以避免室外机结霜影响室内制热。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长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长可设置为180min。这个数值也可以根据室外实际环境进行调整,也可以设置为160min或200min等其他任意值。例如,针对室外极易结霜的情况,第二预设时长可适应性调低一些,以更及时进入除霜运行。
可选地,处理器根据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确定除霜顺序,包括:处理器比较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将盘管温度极小值对应的室外换热器确定为第一除霜换热器,将盘管温度极大值对应的室外换热器确定为第二除霜换热器;处理器确定除霜顺序为先对第一除霜换热器进行除霜,再对第二除霜换热器进行除霜。这样,本公开实施例可以优先对盘管温度更低的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以避免其结霜加剧进而影响室内制热。
可选地,处理器按照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控制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包括: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两次潜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器控制空调器依次对第一除霜换热器和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器控制空调器先对第一除霜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再对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器控制空调器同时对第一除霜换热器和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逆循环除霜模式。这样,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极易结霜,若采用逆循环除霜模式空调器可能会频繁进入除霜运行,导致室内制热受到严重影响。而显热除霜模式则需要较多冷媒用于除霜,导致供应到室内的冷媒显著减少,同样也会影响室内制热效果。而通过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交替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控制空调器随时保持除霜运行,以避免室外机频繁结霜对室内制热的影响。同时,本公开实施例还能够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够保障用户的制热体验。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结霜速度一般,此时若一直运行潜热除霜模式,会使得室内制热量长时间处于欠缺状态,不符合用户本身的期望。而通过先执行显热除霜模式再执行潜热除霜模式的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一方面可以在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的同时进行除霜,另一方面可以缩短部分除霜时长,避免长时间除霜用户一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而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时,表明当前环境下室外机不易结霜。由于逆循环除霜模式具有除霜效果较好、除霜时长较短的优点,通过在用户制热需求较低的时段内运行逆循环除霜模式以快速完成除霜,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对室外机进行较彻底的除霜,除霜完成后空调器能够长时间维持较佳的制热能力。本公开实施例还能同时对多个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从而可以显著缩短除霜总时长,有利于避免长时间除霜用户一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这样,结合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合理规划多个室外换热器的除霜细节,有利于空调器除霜过程适应具体工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体验。
结合图4所示,对制热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二控制阀72导通,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四控制阀74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关闭,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制热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多个室内换热器30均作为冷凝器工作,为室内提供热量。之后经过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此时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状态,并沿管路进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多个室外换热器40均作为蒸发器工作,以从外界吸收热量。从室外换热器40出来的冷媒汇合后经四通阀20,进入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通过运行制热模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提高室内温度,有利于用户的制热体验。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室外换热器40结霜,致使空调器制热能力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及时对室外机进行除霜运行。
结合图5-1所示,对潜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潜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41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二控制阀72导通,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四控制阀74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预设开度打开,起节流作用,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降至中压并用于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以小开度打开,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2以大开度打开。控制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潜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第三节流装置63降至中压,并通过第三控制阀73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41起冷凝器作用,通过冷凝散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一室外换热器41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2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二室外换热器42,在通过第二控制阀72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通过运行潜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只需较少的冷媒用于除霜,并利用除霜侧冷媒的相变潜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相应地,用于室内侧制热的冷媒损失较少,因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有利于保障用户的制热体验。但同时,相较于其他除霜模式,潜热除霜模式耗费的除霜时长会较长一些,因此可能会导致用户长时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不能获得最佳的制热体验。
结合图5-2所示,对潜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潜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二室外换热器42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二控制阀72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四控制阀74导通。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预设开度打开,起节流作用,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降至中压并用于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以大开度打开,控制第二节流装置62以小开度打开。控制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潜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第三节流装置63降至中压,并通过第四控制阀74流至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2起冷凝器作用,通过冷凝散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41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一室外换热器41,在通过第一控制阀71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通过运行潜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只需较少的冷媒用于除霜,并利用除霜侧冷媒的相变潜热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相应地,用于室内侧制热的冷媒损失较少,因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少室内制热量衰减,有利于保障用户的制热体验。但同时,相较于其他除霜模式,潜热除霜模式耗费的除霜时长会较长一些,因此可能会导致用户长时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不能获得最佳的制热体验。
结合图6-1所示,对混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混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混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41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一控制阀71、第三控制阀73和第二控制阀72导通,控制第四控制阀74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预设开度打开,起节流作用,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降至中压并用于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混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第三节流装置63降至中压,并在经过第三控制阀73后分流,其中一部分中压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71到达四通阀20的进液管路。另一部分中压冷媒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41起冷凝器作用,通过冷凝散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一室外换热器41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二节流装置62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2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二室外换热器42,通过第二控制阀72后,与经第一控制阀71流出的冷媒汇合,并通过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混热除霜模式是潜热除霜模式和显热除霜模式的中间过渡形态,它无需像潜热除霜模式一样精确控制冷媒的饱和温度,其除霜时长相较潜热除霜模式也更短一些。同时,相较于显热除霜模式,其除霜需求的冷媒量更少,对室内制热量的影响更小。且显热除霜模式回气过热度较小,存在回液风险,混热除霜模式通过将部分高温中压冷媒流回压缩机,能够降低回液风险,有利于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结合图6-2所示,对混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混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混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二室外换热器42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一控制阀71、第二控制阀72和第四控制阀74导通,控制第三控制阀73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预设开度打开,起节流作用,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降至中压并用于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混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第三节流装置63降至中压,并在经过第四控制阀74后分流,其中一部分中压冷媒通过第二控制阀72到达四通阀20的进液管路。另一部分中压冷媒流至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2起冷凝器作用,通过冷凝散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一节流装置61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41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一室外换热器41,通过第一控制阀71后,与经第二控制阀72流出的冷媒汇合,并通过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混热除霜模式是潜热除霜模式和显热除霜模式的中间过渡形态,它无需像潜热除霜模式一样精确控制冷媒的饱和温度,其除霜时长相较潜热除霜模式也更短一些。同时,相较于显热除霜模式,其除霜需求的冷媒量更少,对室内制热量的影响更小。且显热除霜模式回气过热度较小,存在回液风险,混热除霜模式通过将部分高温中压冷媒流回压缩机,能够降低回液风险,有利于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结合图7-1所示,对显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显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41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二控制阀72导通,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四控制阀74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全开度打开,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直接用于第一室外换热器41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显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全开度开启的第三节流装置63和第三控制阀73后,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自身温度变化带来的显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一室外换热器41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2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二室外换热器42,在通过第二控制阀72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通过运行显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利用压缩机排气口出来的高温冷媒直接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相较于潜热除霜模式,其除霜时长较短,且控制简单,更为方便;相较于逆循环除霜模式,其还能够在除霜的同时进行制热,并维持一定的制热效果,有利于保障用户制热体验。但同时,其除霜需求的冷媒量较大,导致压缩机能够供应到室内制热的冷媒会减少,因此会导致室内制热效果受到影响,故而用户实际体验欠佳。且显热除霜模式回气过热度较小,存在回液风险,长时间运行会缩短压缩机寿命。
结合图7-2所示,对显热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显热除霜模式运行时,以对第二室外换热器42除霜为例,首先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热模式下对应的状态。然后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二控制阀72关闭,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四控制阀74导通。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按照全开度打开,使压缩机10排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直接用于第二室外换热器42除霜。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热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显热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一部分经四通阀20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后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到达室外侧。另一部分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0排气口流出后,经全开度开启的第三节流装置63和第四控制阀74后,流至第二室外换热器42,此时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自身温度变化带来的显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出来的冷媒与从室内侧出来的冷媒进行汇合,并流经第一室外换热器4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41起蒸发器作用。最后冷媒流出第一室外换热器41,在通过第一控制阀71后,经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通过运行显热除霜模式,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利用压缩机排气口出来的高温冷媒直接对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相较于潜热除霜模式,其除霜时长较短,且控制简单,更为方便;相较于逆循环除霜模式,其还能够在除霜的同时进行制热,并维持一定的制热效果,有利于保障用户制热体验。但同时,其除霜需求的冷媒量较大,导致压缩机能够供应到室内制热的冷媒会减少,因此会导致室内制热效果受到影响,故而用户实际体验欠佳。且显热除霜模式回气过热度较小,存在回液风险,长时间运行会缩短压缩机寿命。
结合图8所示,对逆循环除霜模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或逆循环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具体地,空调器以逆循环除霜模式运行时,控制四通阀20调至制冷模式下对应的状态。控制第一控制阀71和第二控制阀72导通,控制第三控制阀73和第四控制阀74关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63关闭,控制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均按照制冷模式或逆循环除霜模式下预设的正常开度打开。
具体地,逆循环除霜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流出,经四通阀20到达第一工作支路51和第二工作支路52,并在通过第一控制阀71和第二控制阀72后,分别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均作为冷凝器工作,通过冷凝散热可以融化附着霜层以完成除霜。之后分别经过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四节流装置64和第五节流装置65,并沿管路进入到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多个室内换热器30均作为蒸发器工作,以从外界吸收热量。从室内换热器30出来的冷媒汇合后经四通阀20,进入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从而完成冷媒循环过程。逆循环除霜模式具有除霜效果较好、除霜时长较短的优点,其能够对室外机进行较彻底的除霜,除霜完成后空调器能够长时间维持较佳的制热能力。由于逆循环除霜模式能够同时对多个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因此可以显著缩短除霜总时长,相较于潜热除霜模式,逆循环除霜模式可以避免长时间除霜用户一直处于制热受限的状态。但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室内由制热转换为制冷,其无法继续对室内供热,因此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在短时间内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较大。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01和存储器(memory)902。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903和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3、存储器902可以通过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903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901可以调用存储器90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0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90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冷媒除霜支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
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以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确定环境结霜等级,包括:
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
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且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二湿度区间的情况下,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
在室外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之外,和/或,室外相对湿度处于第一湿度区间之外且处于第二湿度区间之外的情况下,确定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
其中,所述第一湿度区间的下限值等于所述第二湿度区间的上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包括:
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一级的情况下,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两次潜热除霜模式;
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二级的情况下,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
在环境结霜等级为三级的情况下,确定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逆循环除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环境结霜等级,确定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之后,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盘管温度;
在满足除霜进入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确定除霜顺序;
按照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控制所述空调器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确定除霜顺序,包括:
比较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第二室外盘管温度,将盘管温度极小值对应的室外换热器确定为第一除霜换热器,将盘管温度极大值对应的室外换热器确定为第二除霜换热器;
确定除霜顺序为先对所述第一除霜换热器进行除霜,再对所述第二除霜换热器进行除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除霜顺序和除霜模式组合方案,控制所述空调器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包括:
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两次潜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依次对所述第一除霜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
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显热除霜模式和一次潜热除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先对所述第一除霜换热器执行显热除霜模式,再对所述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潜热除霜模式;
在除霜模式组合方案为一次逆循环除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同时对所述第一除霜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除霜换热器执行逆循环除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进入条件包括:
室外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盘管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室外盘管温度包括所述第一室外盘管温度和/或所述第二室外盘管温度。
8.一种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由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成,室外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工作支路和第二工作支路,所述第一工作支路和所述第二工作支路的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管路上,另一个汇合点设置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四通阀的冷媒进液管路上,所述第一工作支路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工作支路上按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二控制阀;
冷媒除霜支路,包括第一除霜支路、第二除霜支路和除霜共通支路,所述第一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除霜支路在所述除霜共通支路汇合,所述第一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除霜支路在所述除霜共通支路汇合,所述第二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除霜共通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相连通,所述除霜共通支路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除霜支路与所述第二除霜支路的汇合点处分流,所述除霜共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装置,与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控制阀电连接。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4958.3A CN117267873A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4958.3A CN117267873A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67873A true CN117267873A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919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74958.3A Pending CN117267873A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67873A (zh) |
-
2022
- 2022-06-15 CN CN202210674958.3A patent/CN11726787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36203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4383217B (zh) | 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4383218B (zh) | 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0736213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4353249B (zh) | 用于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多联机空调 | |
CN109405101B (zh) | 一种双风路中央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7267885A (zh)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
WO2024021439A1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空调和存储介质 | |
CN117267873A (zh)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
CN113639491B (zh) | 用于热泵设备除霜的方法、装置和热水机组 | |
CN115264583A (zh) | 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36208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7267879A (zh) | 用于空调器除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 |
CN115183402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6734521A (zh) | 空调装置、用于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CN110736217B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17267884A (zh) |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221172542U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空调系统 | |
CN217952453U (zh) | 一种多联机系统 | |
CN118009473A (zh) | 用于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换热系统 | |
CN118049732A (zh) | 用于控制调温系统的方法及装置、调温系统、存储介质 | |
CN117553392A (zh) | 用于控制空调室外机除霜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 |
CN118258148A (zh) | 空调系统及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839202A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 |
CN116857736A (zh) | 空调系统及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