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2525A -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2525A
CN117262525A CN202311203503.4A CN202311203503A CN117262525A CN 117262525 A CN117262525 A CN 117262525A CN 202311203503 A CN202311203503 A CN 202311203503A CN 117262525 A CN117262525 A CN 117262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pipeline
throwing
module
convey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35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卫刚
程贤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035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25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2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0093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from arrangements in buil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0033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g. receptacles with several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 of recepta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5F1/14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2210/00Equipment of refuse receptacles
    • B65F2210/102Absorb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2210/00Equipment of refuse receptacles
    • B65F2210/176S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包括:投放模块、输送模块、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一侧与所述输送模块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气体压缩动力装置,用于垃圾的固气分离,所述气体压缩动力装置带动管道内的垃圾实现定向流动;发酵箱,所述发酵箱设置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下方,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相通,用于厨余垃圾的发酵处理;所述发酵箱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并与下水道系统相连,用于垃圾的固液分离;所述发酵箱一侧设置垃圾收集箱,另一侧设置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可将垃圾从所述发酵箱推入所述垃圾收集箱中;本发明通过各模块的配合,取代垃圾的人工收集和转运,进行垃圾的有效分类。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收集和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存量急剧上升。垃圾正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各个城市、乡村的难解之题。各地也逐渐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期减少现有垃圾处理的压力,尤其针对生活垃圾,在各个小区设置多个垃圾分类站点,并在每个站点增设值守人员,且固定垃圾投放时间,只有在垃圾投放时间内,站点才打开,通过值守人员的对住户投放的垃圾进行检查监督,必要时进行重新分类。此种垃圾分类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由于投放时间的限定,也造成了住户垃圾投放的不便,有些住户还会在未规定时间内将垃圾扔至站点旁,影响小区环境。
然而生活垃圾中也是一种可再利用的垃圾,如可作为养殖业用饲料、沼气产业原料以及农业用腐熟肥原料。现有垃圾收集、处理操作中,通常采取人工收集方案和垃圾粉碎器技术方案,易造成二次污染,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损失较大,长期运行易形成沉积、堵塞、反臭等问题,维修不便,且会对公共系统的其他用户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收集和分类处理垃圾人工成本大,无法进行有效垃圾分类并进行再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省人力,可对收集到的垃圾进行气-固-液分离后,进行再利用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包括:
投放模块、输送模块、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所述投放模块与输送模块相连;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与输送模块相连,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一侧与所述输送模块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气体压缩动力装置,所述气体压缩动力装置带动管道内的垃圾实现定向流动;发酵箱,所述发酵箱设置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下方,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相通,用于放置固体垃圾;所述发酵箱底部设置有过滤网并与下水道系统相连,用于垃圾的固液分离;所述发酵箱一侧设置垃圾收集箱,另一侧设置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可将垃圾从所述发酵箱推入所述垃圾收集箱中;所述发酵箱上设置有投料口与出气口;沼气收集罐,所述沼气收集罐通过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酵箱相通。
本发明通过模块划分,将垃圾进行管道输送,使用户向所述投放口投放垃圾后,即可完成垃圾的分类与收集,节省人力,避免垃圾产生后未及时清运带来的异味和生物污染,实现垃圾的自动化收集和集中处理,节省该过程中的人力和环境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缩动力装置与生态过滤池相连,所述生态过滤池用于系统尾气的净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烟雾报警器、火警报警器与检修口;所述烟雾报警器、所述火警报警器隔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中,用于环境监测与报警;所述检修口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中,用于所述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其中,管路上一定距离设置所述检修口,用于检查管道内的垃圾堵塞情况和实现管路的后期维护;同时对管道进行分区分段管理,各段管路内设置所述烟雾报警器和所述火警报警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垂直输送管道,所述垂直输送管道设置于建筑物竖井内或者设置于建筑外墙表面,与所述投放模块相连,用于竖直方向输送垃圾;所述垂直输送管道顶部设置有顶部负压风机,所述顶部负压风机被配置为将管道内部气体抽至管道外,用于使所述垂直输送管道和所述投放口的管道内部呈负压状态;水平输送管道,所述水平输送管道与所述垂直输送管道的底部相连,用于水平方向输送垃圾;所述水平输送管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阀门控制开闭;所述水平输送管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相连。
其中,所述垂直输送管道理论上设置于楼宇的竖井空间内,也可外挂于建筑外墙外表面,具体根据实际工程中终端所述投放口的分布进行管道布局;所述水平输送管道可设置在楼宇的地下一至二层空间内,对于一层层高足够高,以及楼宇一层镂空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在地面上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直输送管道底部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连接处设置有垃圾暂存管道,以所述水平输送管道为参考系,所述垃圾暂存管道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相对位置之间;所述垃圾暂存管道顶部设置声波传感器,底部设置控制阀门,所述声波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阀门通过控制器实现互联,所述声波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阀门的开闭。
其中,若本发明所述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存在多个所述垂直输送管道,则每栋楼宇内的所述垂直输送管道以并联的形式分别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相连,并且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与所述垂直输送管道数量相同,即每个所述垂直输送管道都对应匹配一个所述进气口,每个所述垂直输送管道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之间,使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存在足够的动力输送垃圾,防止垃圾堆积在输送管道中,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所述垂直输送管道底部上的所述垃圾暂存管道的控制阀门通过控制器实现互锁,同一时间只会有一栋楼宇内所述垂直输送管道内的垃圾进入水平输送管路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垃圾的错峰收集,防止水平管路内的流量溢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暂存段管道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按照预设角度连接。
其中,所述垃圾暂存段管道需根据垃圾的定向运动方向和动力学原理以一定角度设置在所述水平输送管道上,所述预设角度为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呈夹角30°效果较佳,所述垃圾暂存段管道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相连,该倾斜角度使得垃圾能够平滑顺利地进入水平管道,并不给水平管道带来过分冲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放模块包括:投放口,所述投放口设置于用户侧,所述投放口底部与所述垂直输送管道相连,用于用户投放垃圾;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投放口的上方,与所述投放口相连,用于储存水;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浮球连杆机构,所述浮球连杆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水箱(4)出水;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冲水按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顶部设置上方挡板,底部设置下方挡板,所述上方挡板与所述下方挡板可相对于所述投放口水平运动;所述上方挡板与所述下方挡板通过滑轮连杆机构相连,且二者之间可相对运动;所述滑轮连杆机构包括:杠杆,所述上方挡板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杠杆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上方挡板固定连接,与所述杠杆转动连接;所述下方挡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杠杆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下方挡板固定连接,与所述杠杆转动连接;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所述杠杆上,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杠杆之间的角度变化。
其中,所述滑轮连杆机构使得用户只需水平推拉上方挡板,便能实现下方挡板的同时运动,并形成两挡板始终处于一开一关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放口包括:生活垃圾投放口,所述生活垃圾投放口设置于建筑外公共区域内,用于生活垃圾的投放;厨余垃圾投放口,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设置于用户侧,用于厨余垃圾的投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内壁设有储液槽,用于所述水箱中的水流入时的导流,所述水箱下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投放口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储液槽与所述进水口相连。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通过投放模块、输送模块的配合,取代垃圾的人工收集和转运,通过垂直输送管道和水平输送管道,将垃圾进行输送;使用气体压缩动力装置为管道提供动力,带动管道内的垃圾实现定向流动,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解决了投放垃圾时间和点位受限的问题;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中,采用旋风分离器,通过介质的旋转运动和离心力作用,实现混合垃圾的气-固-液分离,进行垃圾的有效分类,有利于后续的再利用;垃圾产生的废气排入生态过滤池,过滤处理后进行无害化排放,改善用户的生态和居住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投放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投放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顶部负压风机;2、垂直输送管道;3、投放口;4、水箱;5、进气口;6、声波传感器;7、垃圾暂存管道;8、控制阀门;9、水平输送管道;10、旋风分离器;11、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2、发酵箱;13、过滤网;14、垃圾收集箱;15、沼气收集罐;16、生态过滤池;17、储液槽;18、第一连接杆;19、定滑轮;20、第二连接杆;21、下方挡板;22、上方挡板;23、出水口;24、进水口;25、可抽拉式水龙头:26、杠杆;81、总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包括投放模块,投放模块包括投放口3与水箱4,在本实施例中,投放口3为厨余垃圾投放口;投放口3形状为倒置的类棱锥体,水平放置,设置于用户侧,在本实施例中,以住宅为例,设置于住户厨房内,作为优选的,可设置于厨房水槽旁,投放口3与厨房水槽并排相邻设置,水槽水龙头采用可抽拉式水龙头25,这样在保证厨房日常用水的同时,用户可抽出水龙头末端对投放口3内部进行清洗;投放口3顶部设置有上方挡板22,底部设置有下方挡板21,上方挡板22与下方挡板21通过滑轮连杆结构实现两层挡板的一开一关状态,通常情况下,上方挡板22处于关闭状态,下方挡板21处于开放状态,处于投放状态时,上方挡板22处于开放状态,下方挡板2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用户从投放口3投放或倾倒厨余垃圾,下方挡板21的关闭状态防止误投或物件掉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或安全隐患,用户投放行为结束后,关闭上方挡板22,下方挡板21自动打开,垃圾落入管道;
在本实施例中,上方挡板22采用水平推拉式挡板,与厨房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几何形状与投放口3上表面相同,上方挡板22、下方挡板21与投放口3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实际应用中,上方挡板22、下方挡板21亦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投放口3下端与末端管道相接,相接水平面设置有下方挡板21,下方挡板21只能做水平方向运动;上方挡板22、下方挡板21通过滑轮连杆机构连接,具体的,上方挡板22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杆18与杠杆25转动连接,使得上方挡板22做水平运动时,第一连接杆18和杠杆25之间的角度能够发生变化,杠杆25与定滑轮19转动连接,使得杠杆25进行旋转运动时定滑轮19与杠杆25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改变,从而保证杠杆25上端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下方挡板21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杆20与杠杆25转动连接,使得杠杆25做旋转运动时,第二连接杆20与杠杆25的夹角和端点相对位置能够发生改变,需要指明的是,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20在杠杆25上的连接点需分布在以定滑轮19作为的支点两侧,这样的滑轮连杆机构使得用户只需水平推拉上方挡板22,便能实现下方挡板21的同时运动,并形成两挡板始终处于一开一关的状态;
投放口3附近设置有水箱4,水箱4的设置保证在投放口3的相对位置上方,从而水箱4内的水可以因重力作用通过出水管道自动流入投放口3内,水箱4内部采用浮球杠杆结构控制水位,水箱4出水口23与投放口3内进水口24相连,投放口3内进水口24与储液槽17相连,用户投放垃圾结束并关闭上挡板后按下中水按钮,水箱4的出水口23阀门打开,水箱4内的水进入投放口3,并带动落入管道的垃圾通过管道的水平部分,进入垂直输送管道2;
水箱4的设计,使得系统内始终有一定量的水流量对管道内部进行冲刷,这样不但省去了其他设计中的管路清洗装置,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内火情的产生可能。
参照图3所示,此时上方挡板22打开,下方挡板21关闭,避免用户投放垃圾时误投入造成的危险和损失,投放行为结束后,用户关闭上挡板,投放口3进入不活动状态;
参照图2所示,此时,下方挡板21自动打开,投放口3内的垃圾自动落入下方的管道内;投放口3内壁设置有储液槽17,储液槽17同时具有导流作用,水箱4采用浮球连杆机构控制水位,浮球连杆机构控制出水,投放口3关闭后,用户按下水箱4上的冲水按钮,使得水箱4内的水通过储水槽四周均匀分布,并沿投放口3四周内壁冲入投放口3,并带动投放的厨余垃圾通过水平管段进入垂直输送管道2。
不同于将投放口3直接设置在垂直管道外边面的设计,本发明不仅使得厨余垃圾的倾倒和投放更为便捷,也使得不同楼层用户的同时投放不再存在安全隐患,不需要设置投放口3间的互相锁闭,使得系统的使用更加流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还包括输送模块,输送模块包括垂直输送管道2和水平输送管道9,垂直输送管道2理论上设置于楼宇的竖井空间内,也可外挂于建筑外墙外表面,具体根据实际工程中终端投放口3的分布进行管道布局,在本实施例中,垂直输送管道2设置于楼宇中央竖井内,于楼宇设计阶段与排水、暖通等系统共同参与设计布局;垂直输送管道2顶部设置有顶部负压风机1,该风机为时常运转,作用为保证整个垂直输送管道2和连通投放口3的末梢管道内部的时常负压状态,顶部负压风机1规格根据实际工程中系统容量选型,顶部负压风机1转向设置为将管道内部气体抽至管道外,形成管网系统内时常负压状态,负压以15-30Pa为宜,该负压用于避免用户打开终端投放口3投放垃圾时管道内部异味的外泄;
垂直输送管道2底部设置有一定长度的垃圾暂存管道7,垃圾暂存管道7需以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垃圾暂存管道7与水平面呈夹角30°,该倾斜角度使得垃圾能够平滑顺利地进入水平管道;垃圾暂存管道7顶部位置设置有声波传感器6,下部设置有控制阀门8,声波传感器6与控制阀门8通过控制器实现互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阀门8的开闭,垃圾暂存管道7内垃圾未达到阈值高度时,控制阀门8处于关闭状态,整栋楼宇用户投放的厨余垃圾最终汇集于垃圾暂存管道7,当垃圾堆放至传感器感应高度时,触发声波传感器6,声波传感器6发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使控制阀门8打开,垃圾进入水平输送管道9,同时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开启;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具体设备选型规格根据实际工程的系统容量决定,根据系统服务的楼宇和终端客户数量,采用一套动力设备或多套动力设备串联的形式,可以为真空泵或离心风机,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采用真空泵;各楼宇垃圾暂存管道7底部的控制阀门8设置为互锁状态,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阀门开启,实现不同楼宇垃圾的错峰收集,防止水平输送管道9内的流量溢出。
水平输送管道9与每个垂直输送管道2的连接处附近,都设置有与每个垂直输送管道2相对应的进气口,水平输送管道9远离进气口5的一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10相连,保证系统的管道上对应的位置为:进气口5-与进气口对应的垂直输送管道2-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开启后,气体通过水平输送管道9末端的进气口5进入管道,带动管道内的垃圾实现定向流动,控制阀门8打开的情况下,最终进入旋风分离器10中;对于仅服务于一栋楼宇的系统,进气口5设置于水平输送管道9末端,对于服务于若干楼宇的系统,进气口5与楼宇数量相同,且设置于垂直输送管道2附近,垂直输送管道2设置于进气口5与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中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还包括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包括真空泵、旋风分离器10、发酵箱12、沼气收集箱;当垃圾被输送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时,废气经旋风分离器10顶部管道流经真空泵并经过生态过滤池16过滤处理进行无害化排放;固液态厨余垃圾经旋风分离器10落入下方的发酵箱12,发酵箱12底部为过滤网13,下方连通下水道系统,液态厨余垃圾被过滤到下水道系统,实现垃圾中废水的排放;发酵箱12上设置有投料口,用于投放发酵菌种;发酵箱12上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另一端连接沼气收集罐15,用于发酵产生的沼气收集;发酵箱12水平方向一侧连接垃圾收集箱14,另一侧设置有活塞装置,该活塞装置以一定时间间隔运作,在好氧发酵堆肥处理方式的工程实例中,将发酵后形成的生物肥料推入收集箱14集中收集并就近用于社区绿化养料;在厌氧发酵方式的工程实例中,将发酵后剩余的沼渣推入垃圾收集箱14并压实,垃圾收集箱14由相关部门转运,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形成的沼气可经锅炉燃烧或沼气发电机发电最终转化为热水或电能重新于楼宇建筑中实现再利用;
在社区或楼宇群的合适地点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站房,内部设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垃圾自动收集系统中的集中收集和处理装置,水平输送管道9经过合理的管路爬升、折弯,最终与垃圾收集站房内的旋风分离器10相连,在旋风分离器10内,通过介质的旋转运动和离心力作用,实现混合垃圾的气-固分离,其中废气通过旋风分离器10上方管路抵达真空泵,垃圾收集站房顶部的废气排放口由生态过滤池16覆盖,起到对废气的生态化过滤的作用,去除其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实现废气的无害化排放;
于旋风分离器10内分离气体的固液态垃圾落入旋风分离器10下方的发酵箱12,由于真空泵的作用,发酵箱12内获得相对无氧环境,为菌种提供厌氧发酵环境,在好氧发酵堆肥场景中,只需在发酵箱表面设置进气口平衡内外气压,从而获得有氧发酵环境;发酵箱12底部为固-液分离过滤网13,用于沥干厨余垃圾内的水分,并排放至滤网下方的下水道系统;发酵箱12一侧与垃圾收集箱14相连,固-液混合的厨余垃圾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和沥干,由发酵箱内的活塞装置推动至垃圾收集箱14内并压实,垃圾收集箱14最终由有关部门进行转运;
发酵箱12上设置有出气孔,用于箱体内部的卸压,出气孔连接沼气收集罐15,发酵形成的沼气储存于收集罐内,之后可经锅炉燃烧或沼气发电机发电最终转化为热水或电能重新于楼宇建筑中实现再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水平输送管道9的管壁厚度应根据情况做相应设计改变,在管路折弯处以及越靠近末端动力装置的管段,应做相应的管壁加厚处理,获得更高的耐磨损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以直径104mm或154mm为标准尺寸,整个系统的管网系统采用全不锈钢结构,以保证管道不出现生锈、腐蚀以及过分氧化;声波传感器6需设置在一层住户投放口3的水平位置之下,通常情况下,声波传感器6、垃圾暂存管道7、控制阀门8和水平输送管道9应设置在楼宇的地下一至二层空间内,对于一层层高足够高,以及楼宇一层镂空的情况下,上述装置亦可设置在地面上层,这样,水平输送管道9则无需埋管于地下,施工更加简单;一套动力系统可以服务若干楼宇建筑内的终端客户,在通常的建筑分布密度下,一套动力系统可服务5kmm的水平管路长度,在更大的系统容量的需求下,可通过多套动力系统串联的形式满足要求;每栋楼宇内的垂直输送管道2以并联的形式分别与水平输送管道9相连,每根垂直管道底部的控制阀门8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互锁,同一时间只会有一栋楼宇内的垃圾进入水平管路进行收集,从而实现垃圾的错峰收集,防止水平管路内的流量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上一定距离设置检修口,用于检查管道内的垃圾堵塞情况和实现管路的后期维护;同时对管道进行分区分段管理,管路分段应符合楼宇的防火区域划分,各段管路内设置烟雾和火警报警器,一旦发现险情,使用管段两侧的阀门实现管段的隔离,防止险情的扩散。
实施例二
参照图4-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建筑外公共区域内增加生活垃圾投放口,以进气口5为末端方向,在其前端的水平输送管道9上设置若干垂直输送管道2支路,数量以实际工程中生活垃圾分类数量为准,在本实施例中,以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为例,因此设置两个垂直输送管道2支路;垂直输送管道2支路上与水平输送管道9连接处,分别设置垃圾暂存管道7,垃圾暂存管道7顶部设置声波传感器6,底部设置控制阀门8,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其中声波传感器6、垃圾暂存管道7和控制阀门8均设置在地面之下,生活垃圾投放口3设置在地面之上。
利用上述结构进行生活垃圾与厨余垃圾的联合分类和收集,水平输送管道9的管径扩大到500mm左右;同时,系统末端的垃圾收集站房内的设备需进行相应添置和升级,在原有系统设备的基础上,添置与垃圾分类种类数量相同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本实施例中以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类为例,因此在原有厨余垃圾旋风分离器10的前端水平输送管道9上添加两个并联垂直输送管道2支路,形成三个并联垂直输送管道2管路,并在每个垂直输送管道2管路的垃圾暂存管道7底部处设置相应的控制阀门8,在水平输送管道9与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连接处,设置总控制阀门81,用于控制整个管道的垃圾。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时间仅允许其中其中一条垂直输送管道2上的控制阀门8与总阀门同时为开启状态,从而保证不同垂直输送管道2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装箱;控制阀门8的开闭状态由在同一条垂直输送管道2上的声波传感器6决定,当一栋楼宇内的厨余垃圾或某个室外投放口3的生活垃圾达到暂存量阈值时,声波传感器6控制相应的控制阀门8开启,进行垃圾输送和收集;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收集的先后顺序为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这样的收集顺序可以保证在厨余垃圾进行收集过后,对水平输送管道9造成了一定的液态附着物污染,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对其进行裹挟和吸收,既起到清洁管道的作用,也保证了之后进行收集的可回收垃圾的洁净程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模块、输送模块、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
所述投放模块与输送模块相连;
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与输送模块相连,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包括:
旋风分离器(10),所述旋风分离器(10)一侧与所述输送模块连接,另一侧设置有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所述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带动管道内的垃圾实现定向流动;
发酵箱(12),所述发酵箱(12)设置于所述旋风分离器(10)下方,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10)相通,用于放置固体垃圾;所述发酵箱(12)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3)并与下水道系统相连,用于垃圾的固液分离;所述发酵箱(12)一侧设置垃圾收集箱(14),另一侧设置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可将垃圾从所述发酵箱(12)推入所述垃圾收集箱(14)中;所述发酵箱(12)上设置有投料口与出气口,所述投料口用于发酵菌种的投放,所述出气口用于罐体卸压和沼气收集;依据实际需要对厨余垃圾进行合理的生态处理方式,以好氧发酵堆肥为主要手段,辅以厌氧发酵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压缩动力装置(11)出口与生态过滤池(16)相连,所述生态过滤池(16)用于系统尾气的净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烟雾报警器、火警报警器与检修口;所述烟雾报警器、所述火警报警器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中,用于环境监测与报警;所述检修口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中,用于所述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模块包括:
垂直输送管道(2),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设置于建筑物竖井内或者设置于建筑外墙表面,与所述投放模块相连,用于竖直方向输送垃圾;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顶部设置有顶部负压风机(1),所述顶部负压风机(1)被配置为将管道内部气体抽至管道外,用于使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和所述投放口(3)模块内部呈负压状态;
水平输送管道(9),所述水平输送管道(9)与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的底部相连,用于水平方向输送垃圾;所述水平输送管道(9)上设置有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上设置有阀门控制开闭;所述水平输送管道(9)远离所述进气口(5)的一端与所述旋风分离器(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底部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9)连接处设置有垃圾暂存管道(7),以所述水平输送管道(9)为参考系,所述垃圾暂存管道(7)设置在所述进气口(5)与所述集中收集和处理模块相对位置之间;
所述垃圾暂存管道(7)顶部设置声波传感器(6),底部设置控制阀门(8),所述声波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阀门(8)通过控制器实现互联,所述声波传感器(6)的信号控制阀门(8)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暂存段与所述水平输送管道按照预设角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放模块包括:投放口(3),所述投放口(3)设置于用户侧,所述投放口(3)底部与所述垂直输送管道(2)相连,用于用户投放垃圾;水箱(4),所述水箱(4)设置于所述投放口(3)的上方,与所述投放口(3)相连,用于储存水;所述水箱(4)中设置有浮球连杆机构,所述浮球连杆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水箱(4)出水;所述水箱(4)上设置有冲水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放口(3)顶部设置上方挡板(22),底部设置下方挡板(21),所述上方挡板(22)与所述下方挡板(21)可相对于所述投放口(3)水平运动;所述上方挡板(22)与所述下方挡板(21)通过滑轮连杆机构相连,且二者之间可相对运动;
所述滑轮连杆机构包括:
杠杆(25),所述上方挡板(22)通过第一连接杆(18)与所述杠杆(25)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18)与所述上方挡板(22)固定连接,与所述杠杆(25)转动连接;所述下方挡板(21)通过第二连接杆(20)与所述杠杆(25)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20)与所述下方挡板(21)固定连接,与所述杠杆(25)转动连接;
定滑轮(19),所述定滑轮(19)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8)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0)之间的所述杠杆(25)上,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8)和第二连接杆(20)与所述杠杆(25)之间的角度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放口(3)包括:生活垃圾投放口,所述生活垃圾投放口设置于建筑外公共区域内,用于生活垃圾的投放;
厨余垃圾投放口,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设置于用户侧,用于厨余垃圾的投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放口(3)内壁设有储液槽(17),用于所述水箱(4)中的水流入时的导流;所述水箱(4)下方设置有出水口(23),所述投放口(3)上方设置有进水口(24),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进水口(24)之间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储液槽与所述进水口(24)相连。
CN202311203503.4A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Pending CN117262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3503.4A CN11726252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3503.4A CN11726252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2525A true CN117262525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1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3503.4A Pending CN117262525A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25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9543B (zh)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CN211077591U (zh)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CN106081446B (zh) 垃圾渗滤液收集导排装置
CN104971932B (zh) 一种餐厨余垃圾回收再利用环保节能系统
CN109013664B (zh) 一种垃圾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理方法及产业园
CN102632071B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的源头分离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1716586A (zh) 模块组装式生活垃圾分选装置
CN203639199U (zh) 餐饮污水油水分离器
CN206502756U (zh) 一种剩余污泥混配厨余垃圾产甲烷制有机肥的装置
CN211100750U (zh) 一种小区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CN110732544B (zh) 一种地下智能脱污囊分质处理垃圾系统
CN201144085Y (zh) 滤水式室外垃圾桶
US2015029219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rinding and recovering domestic organic waste
CN202700937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的源头分离治理系统
CN117262525A (zh) 一种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CN212984494U (zh) 一种垂直管道式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CN215796136U (zh) 一种分类垃圾自动回收系统
CN102329721A (zh) 垃圾与污水联合发酵处理沼气池
CN211011386U (zh) 一种用于垃圾处理的热解气化节能设备
CN210086745U (zh) 生活垃圾分类集运系统
FI128183B (en) Biowaste collection system and an intermediate tank for a biowaste collection system
CN110130445B (zh) 一种使用管链传输线的住宅小区垃圾处理系统
CN210163999U (zh) 一种使用管链传输线的住宅小区垃圾处理系统
CN203678822U (zh) 一种厨房垃圾及排水集成处理装置
CN208667515U (zh) 一种厨余机通风系统的沉降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