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5926B - 传热板和垫片 - Google Patents

传热板和垫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5926B
CN117255926B CN202280031271.6A CN202280031271A CN117255926B CN 117255926 B CN117255926 B CN 117255926B CN 202280031271 A CN202280031271 A CN 202280031271A CN 117255926 B CN117255926 B CN 1172559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annular
groove
groove portion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12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5926A (zh
Inventor
J·尼尔森
J·拉斯穆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Original Assignee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filed Critical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ublication of CN117255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5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3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1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the marg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30/00Sea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传热板(1)和垫片(2)。传热板(1)包括前垫片凹槽(43),该前垫片凹槽(43)包括围绕传热板(1)的传热区域(33)、上分配区域(13)和下分配区域(25)、以及第一端口孔(9)和第二端口孔(21)延伸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以及包围传热板(1)的第二端口孔(11)和第四端口孔(23)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传热板(1)进一步包括在环形前凹槽部分(45)与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之间延伸的第二绝热区域(17),以及在环形前凹槽部分(45)与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之间延伸的第四绝热区域(29)。前垫片凹槽(43)的上前凹槽部分(71)在第二端口孔(11)与上分配区域(13)之间延伸。前垫片凹槽(43)的下前凹槽部分(83)在第四端口孔(23)与下分配区域(25)之间延伸。传热板(1)的特征在于,上前凹槽部分(71)的底部(67u、69)倾斜,使得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在上前凹槽部分(71)内在朝向第二绝热区域(17)的方向上增加,并且下前凹槽部分(83)的底部(67l、81)倾斜,使得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在下前凹槽部分(83)内在朝向第四绝热区域(29)的方向上增加。

Description

传热板和垫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板和用于此传热板的垫片。
背景技术
板式热交换器(PHE)通常包括两个端部板,在两个端部板之间以堆叠或组布置许多传热板。PHE的传热板可为相同或不同的类型,并且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堆叠。在一些PHE中,传热板堆叠成其中一个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面对其它传热板的后侧和前侧,并且每隔一个传热板相对于其余的传热板倒置。通常,这称为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传热板。在其它PHE中,传热板堆叠成其中一个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面对其它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并且每隔一个传热板相对于其余的传热板倒置。通常,这称为相对于彼此“翻转”的传热板。
在一种类型的公知的PHE(即所谓的带垫片的PHE)中,垫片在传热板之间布置在压在传热板中的垫片凹槽中。端部板并且因此传热板由一些种类的紧固方式压向彼此,由此垫片密封在传热板之间。并流通道形成在传热板之间,一个通道在每对相邻传热板之间。通过入口/出口供给入/离开PHE的初始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可交替流过每隔一个通道,以用于将热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该流体通过与PHE的入口/出口连通的传热板中的入口/出口端口孔进入/离开通道。
通常,传热板包括两个端部部分和一个中间传热部分。端部部分包括入口端口孔和出口端口孔、压有脊和谷的分配图案的分配区域,以及压有脊和谷的绝热图案的中间绝热区域。类似地,传热部分包括压有脊和谷的传热图案的传热区域。传热板的分配图案、绝热图案和传热图案的脊和谷布置成在接触区域中接触板式热交换器中的相邻传热板的分配图案、绝热图案和传热图案的脊和谷。绝热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将进入通道的流体输送到分配区域,以及将来自分配区域的流体输送出通道。传热板的分配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在流体到达传热区域之前将流体扩散跨过传热板的宽度,并且在流体已经穿过传热区域之后收集流体。传热区域的主要任务是传热。由于绝热区域、分配区域和传热区域具有不同的主要任务,因此绝热图案、分配图案和传热图案通常彼此不同。
因此,在准备操作的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中,传热板在板组中与彼此对准,其中垫片布置在传热板中的每两个相邻传热板之间。通常,同一传热板的相对侧上的垫片沿其延伸的大部分与彼此对准。然而,为了使两种流体有可能交替地流过如上文所描述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每隔一个通道,位于同一传热板的相对侧上的垫片不沿其延伸的部分与彼此对准。沿这些部分,在传热板的仅一侧上有垫片支承。
为了使板式热交换器恰当工作,传热板应在上文提到的接触区域内接触彼此,以使板组坚固,而传热板在其它区域内应彼此分离,以允许流体流过板组。然而,取决于诸如单独的传热板的强度、传热板与垫片之间的张力、以及传热板之间的通道内侧的流体压力的不同因素,传热板可能经受变形,尤其是靠近其中仅在传热板的一侧上有垫片支承的区域。此类变形可能干扰板之间期望的接触和分离。继而,这可能导致板式热交换器的能力受损或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上文论述的问题的传热板和垫片。本发明的基本构想是局部变化传热板的压深度和垫片本体的厚度,以使传热板不易变形。用于实现上文目的的传热板(在本文中也称为仅“板”)和垫片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并且在下文论述。
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包括沿传热板的纵向中心轴线连续布置的上端部部分、中心部分和下端部部分。上端部部分包括第一端口孔和第二端口孔,以及提供有上分配波纹图案的上分配区域。下端部部分包括第三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以及提供有下分配波纹图案的下分配区域。中心部分包括提供有与上分配波纹图案和下分配波纹图案不同的传热波纹图案的传热区域。传热板进一步包括在其前侧上的前垫片凹槽,该前垫片凹槽包括围绕传热区域、上分配区域和下分配区域以及第一端口孔和第三端口孔延伸的环形前凹槽部分,包围第二端口孔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以及包围第四端口孔的第四环状凹槽部分。上端部部分进一步包括在环形前凹槽部分与第二环状凹槽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二绝热区域。下端部部分进一步包括在环形前凹槽部分与第四环状凹槽部分之间延伸的第四绝热区域。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在第二端口孔与上分配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前垫片凹槽的下前凹槽部分在第四端口孔与下分配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传热板的特征在于,上前凹槽部分的底部倾斜或偏斜,使得前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上前凹槽部分内在朝向第二绝热区域的方向上增加,并且下前凹槽部分的底部倾斜或偏斜,使得前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下前凹槽部分内在朝向第四绝热区域的方向上增加。
这里,深度等于凹槽的底部与平行于传热板的中心延伸平面的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深度垂直于中心延伸平面测量。
因此,传热板的特征在于,前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内沿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横向延伸从第一最小深度增加到第一最大深度,以便最靠近第二绝热区域和第四绝热区域为第一最大深度。
假想上平面和假想下平面可限定传热板在传热区域内的延伸。前垫片凹槽的底部可沿其纵向延伸的多于一半在假想下平面中延伸。此类实施例可便于将传热板和下覆的适当设计的传热板(可能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传热板)永久结合到用于所谓的半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的盒中。备选地,前垫片凹槽的底部可沿其纵向延伸的多于一半在假想上平面与假想下平面之间延伸,诸如在假想上平面与假想下平面之间的中间延伸。此实施例可允许传热板用于具有相对于彼此旋转以及翻转的传热板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并且可适当用于所谓的非对称传热板。
前垫片凹槽布置成容纳垫片,以用于密封并且限定传热板与上覆的适当设计的传热板(可能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传热板)之间的前流体通道。前流体通道可允许流体在传热板的第一端口孔与第三端口孔之间流动。传热板进一步布置成与下覆的适当设计的传热板(可能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传热板)协作,以用于限定后流体通道。后流体通道可允许流体在传热板的第二端口孔与第四端口孔之间流动,即流体流过由传热板的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后侧限定的通路。为了实现以上流体流动,后侧上不应有垫片,而是仅在传热板的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前侧上有垫片。如上文所论述,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可能易于在靠近具有一侧垫片支承的区域变形。通过变化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的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深度,当传热板与垫片和其它传热板一起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时,靠近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传热板的非期望变形可最小化,这可确保板式热交换器的恰当性能。
与上文一致,传热板可进一步包括在其后侧上的后垫片凹槽,该后垫片凹槽包括围绕传热区域、上分配区域和下分配区域以及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延伸的环形后凹槽部分,包围第一端口孔的第一环状凹槽部分以及包围第三端口孔的第三环状凹槽部分。此外,上端部部分可包括在环形后凹槽部分与第一环状凹槽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一绝热区域,并且下端部部分可包括在环形后凹槽部分与第三环状凹槽部分之间延伸的第三绝热区域。后垫片凹槽的上后凹槽部分可在第一端口孔与上分配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后垫片凹槽的下后凹槽部分可在第三端口孔与下分配区域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上后凹槽部分的底部可倾斜或偏斜,使得后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上后凹槽部分内在朝向第一绝热区域的方向上增加。此外,下后凹槽部分的底部可倾斜或偏斜,使得后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下后凹槽部分内在朝向第三绝热区域的方向上增加。
在本文中,“环形”不一定意味着圆形延伸,而是可意味着任何包围延伸,诸如椭圆形或多边形延伸。因此,前垫片凹槽和后垫片凹槽的环形前凹槽部分和环形后凹槽部分不一定是圆形的,而是可具有适当用于传热板的任何形式。类似地,前垫片凹槽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以及后垫片凹槽的第一环状凹槽部分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不一定是圆形的,而是可具有适当用于传热板、并且尤其是其端口孔的任何形式。
第一绝热区域、第二绝热区域、第三绝热区域和第四绝热区域可分别提供有第一绝热波纹图案、第二绝热波纹图案、第三绝热波纹图案和第四绝热波纹图案,该第一绝热波纹图案、第二绝热波纹图案、第三绝热波纹图案和第四绝热波纹图案可不同于上分配波纹图案和下分配波纹图案和传热波纹图案。
前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内,以及可能地后垫片凹槽的深度在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内可分别沿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横向延伸,以及沿后垫片凹槽的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的横向延伸逐渐增加。例如,逐渐增加可为阶梯式的或波浪式的。作为另一示例,深度可线性增加,在此情况下,上前凹槽部分的底部和下前凹槽部分的底部,以及可能地上后凹槽部分的底部和下后凹槽部分的底部可为平面。该构造可允许传热板的相对简单的设计。
传热板可设计成使得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包括在前垫片凹槽的环形前凹槽部分的上对角部分中,该上对角部分在第二绝热区域与上分配区域之间延伸。此外,前垫片凹槽的所述下前凹槽部分可包括在前垫片凹槽的环形前凹槽部分的下对角部分中,该下对角部分在第四绝热区域与下分配区域之间延伸。由此,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深度将在朝向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的方向上增加。此实施例可靠近上对角部分和下对角部分加强传热板。因此,当传热板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时,可防止靠近上对角部分和下对角部分的传热板的变形(由流体压力)。继而,这可确保实现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与相邻传热板之间的期望接触。
备选地/附加地,传热板可设计成使得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包括在前垫片凹槽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中,该内部部分在第二端口孔与第二绝热区域之间延伸。此外,前垫片凹槽的下前凹槽部分可包括在前垫片凹槽的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中,该内部部分在第四端口孔与第四绝热区域之间延伸。由此,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深度将在远离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的方向上增加。第二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可为第二环状凹槽部分的25-65%。类似地,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可为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25-65%。该实施例可靠近上对角部分和下对角部分加强传热板。因此,当传热板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时,可防止靠近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的传热板的变形(由流体压力)。继而,这可确保实现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与相邻传热板之间的期望接触。
传热板的端口孔由内板边缘限定,该内板边缘可为波纹的,也可不是波纹的。传热板可设计成使得第二环状凹槽部分的底部包括限定第二端口孔的环形第二内边缘,而第四环状凹槽的底部包括限定第四端口孔的环形第四内边缘。根据该实施例,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别一直延伸到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如果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底部是平面,则该实施例意味着传热板的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由平面(即非波纹的)内板边缘限定。通过省略围绕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的波纹,可改进传热板的卫生状况,并且可增加可用于传热的板表面。根据本发明,通过变化围绕端口孔没有波纹的传热板上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的内部部分内的前垫片凹槽的深度,传热板可在一个方向上“预变形”。当传热板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时,叠置的传热板和容纳在传热板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中的中间垫片将使传热板沿相反方向变形。这将导致“预变形”的重置,并且内板边缘至少沿其延伸的一部分延伸,基本上平行于传热板的中心延伸平面,即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与相邻传热板之间有期望间隔。继而,这将降低进入由传热板的后侧限定的通道的流体的压降。
传热板可设计成使得第一端口孔和第三端口孔布置在传热板的纵向中心轴线的一侧上,并且第二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布置在纵向中心轴线的另一相对侧上。由此,传热板可适当用于所谓的并流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此类并流热交换器可包括仅一种板类型。替代地,如果第一端口孔和第四端口孔布置在纵向中心轴线的同一侧上,并且第二端口孔和第三端口孔布置在纵向中心轴线的同一另一侧上(这根据本发明也是可能的),则板可适当用于所谓的对角流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此类对角流热交换器通常可包括多于一种板类型。
传热板可设计成使得前垫片凹槽的上前凹槽部分是前垫片凹槽的下前凹槽部分的平行于传热板的横向中心轴线的镜像。这可允许仅包含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的板组。
当然,可设想对应于上文论述的前垫片凹槽的不同设计的后垫片凹槽的不同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垫片包括环形垫片部分、环形第二环状垫片部分和环形第四环状垫片部分。第二环状垫片部分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布置在环形垫片部分的外侧且在环形垫片部分的相对侧上。第二环状垫片部分和环形垫片部分由第二中间空间分离,并且第四环状垫片部分和环形垫片部分由第四中间空间分离。垫片的上垫片部分限制、限定第二中间空间或沿第二中间空间延伸。垫片的下垫片部分限制、限定第四中间空间或沿第四中间空间延伸。垫片包括本体,该本体沿整个环形垫片部分以及第二环状垫片部分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延伸并且包括上侧和相对的下侧。垫片本体的上侧和下侧限定本体的厚度。垫片的特征在于,垫片的本体的厚度在上垫片部分内在朝向第二中间空间的方向上增加,并且在下垫片部内在朝向第四中间空间的方向上增加。
垫片的本体的厚度可在上垫片部分和下垫片部分内沿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和下垫片部分的横向延伸逐渐地、可能线性地增加。
垫片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可基本上是平面。
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可包括在垫片的环形垫片部分的上对角部分中,该上对角部分在垫片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的内侧上延伸。垫片的下垫片部分可包括在垫片的环形垫片部分的下对角部分中,该下对角部分在垫片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的内侧上延伸。
备选地/附加地,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可包括在垫片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的内部部分中,该内部部分在垫片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的外部部分与垫片的环形垫片部分的上对角部分之间延伸,该上对角部分在垫片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的内侧上延伸。此外,垫片的下垫片部分可包括在垫片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的内部部分中,该内部部分在垫片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的外部部分与垫片的环形垫片部分的下对角部分之间延伸,该下对角部分在垫片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的内侧上延伸。
垫片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该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从本体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一者突出,并且至少沿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和下垫片部分延伸。此突出部可改进垫片的密封能力。
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可布置成偏离本体的第二中心平面。由此,可优化垫片的密封特征。
垫片可构造成使得垫片的本体的第二中心平面布置在至少一个突出部与上垫片部分内的第二中间空间之间,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与下垫片部分内的第四中间空间之间。当垫片布置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两个传热板之间时,此布置可将突出部定位成相对靠近流体,这继而可允许及早防止流体泄漏。
垫片可具有一种设计,使得垫片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布置在垫片的纵向中心轴线的同一侧上。
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可为垫片的下垫片部分的平行于垫片的横向中心轴线的镜像。
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和垫片适于一起使用,并且垫片的设计适于传热板的设计,并且反之亦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垫片的上文不同实施例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的上文不同实施例。因此,传热板的上文不同实施例的优点可转移至垫片的上文不同实施例。当然,当传热板和垫片与彼此协作以及与板式热交换器中的其它适当设计的传热板和垫片协作时,这些优点首先出现。
本发明的还有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下文详细描述以及从附图出现。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示意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示出了其前侧,
图2是图1中的视图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传热板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
图4示出了图1中的传热板沿图2中的线B-B截取的另一个横截面,
图5是图1中的视图的另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传热板沿图5中的线C-C截取的另一个横截面,
图7示出了图1中的传热板沿图5中的线D-D截取的又一个横截面,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垫片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示出了其上侧,
图9示出了图8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
图11示出了图8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C-C截取的横截面,
图12示出了图8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D-D截取的横截面,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垫片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示出了其上侧,
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
图16示出了图13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C-C截取的横截面,
图17示出了图13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D-D截取的横截面,
图18示出了图13中的垫片沿图8中的线E-E截取的横截面,
图19示出了在压缩板组之前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板组的两个相邻传热板和中间垫片,
图20示出了在压缩板组之后的图19中的传热板和垫片,
图21示出了在压缩板组之前的根据本发明的板组的两个相邻传热板和中间垫片,
图22示出了在压缩板组之后的图21中的传热板和垫片,
图23对应于图2,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4对应于图3,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5对应于图4,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6对应于图5,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7对应于图6,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8对应于图7,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垫片的横截面,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垫片的另一个横截面,以及
图31对应于图22,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板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用于如通过引言所描述的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1,在下文中也称为仅“板”。在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像传热板1的多个传热板,即多个类似的传热板,在板组中对准。
参考图1,板1是基本上矩形的不锈钢片,其具有前侧3(图1、2和5中所示)和相对的后侧5(图3、4、6和7中所示)。板1包括上端部部分7和下端部部分19,上端部部分7继而包括第一端口孔9、第二端口孔11、上分配区域13、第一绝热区域15和第二绝热区域17,下端部部分19继而包括第三端口孔21、第四端口孔23、下分配区域25、第三绝热区域27和第四绝热区域29。板1进一步包括中心部分31,中心部分31继而包括传热区域33;以及围绕上端部部分7和下端部部分19以及中心部分31延伸的外边缘部分35。上端部部分7沿上边界线37邻接中心部分31,而下端部部分19沿下边界线39邻接中心部分31。上端部部分7、中心部分31和下端部部分19沿板1的纵向中心轴线LP连续布置,该纵向中心轴线LP垂直于板1的横向中心轴线TP延伸。第一端口孔9和第三端口孔21布置在纵向中心轴线LP的同一侧上,而第二端口孔11和第四端口孔23布置在纵向中心轴线LP的同一相对侧上。上端部部分7是下端部部分19的平行于传热板1的横向中心轴线TP的镜像。
传热板1以常规方式压在压工具中以被给予期望的结构,诸如在传热板的不同部分内的不同波纹图案。如通过引言所论述的,波纹图案针对相应板部分的特定功能而优化。因此,上分配区域13和下分配区域25提供有巧克力类型的分配图案,而传热区域33提供有人字类型的传热图案。第一绝热区域15、第二绝热区域17、第三绝热区域27和第四绝热区域29包括适于以最小化的传热来传递流体的波纹。此外,外边缘部分35包括波纹41,波纹41使得外边缘部分35更硬,并且因此传热板1更抗变形。此外,波纹41形成支承结构,因为它们布置成邻接热交换器的板组中的相邻传热板的外边缘部分内的波纹。波纹41在假想下平面P1和假想上平面P2(图3、4、6和7)之间以及之中延伸,假想下平面和假想上平面平行于图1和2的图平面。
参考图1,压入传热板1的前侧3中的还有前垫片凹槽43,其延伸在图1中用虚线部分地示出。前垫片凹槽43包括环形前凹槽部分45、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环形前凹槽部分45包围传热区域33、上分配区域13和下分配区域25、第一绝热区域15和第三绝热区域27、以及第一端口孔9和第三端口孔21。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包围第二端口孔11,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包围第四端口孔23。前垫片凹槽43的上半部是前垫片凹槽43的下半部的平行于传热板1的横向中心轴线TP的镜像。此外,参考图2至7,板1进一步包括在其后侧5上的后垫片凹槽51,其延伸在图2和5中用虚线部分地示出。后垫片凹槽51包括环形后凹槽部分53、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环形后凹槽部分53包围传热区域33、上分配区域13和下分配区域25、第二绝热区域17和第四绝热区域29、以及第二端口孔11和第四端口孔23。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包围第一端口孔9,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包围第三端口孔21。后垫片凹槽51的上半部是后垫片凹槽51的下半部的平行于传热板1的横向中心轴线TP的镜像。沿传热区域33,前垫片凹槽43、或更具体地其环形前凹槽部分45,在后垫片凹槽51、或更具体地其环形后凹槽部分53内对准。
参考图1、2和5,后垫片凹槽51的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分别包括板1的限定第一端口孔9的环形第一内边缘59和限定第三端口孔21的环形第三内边缘61。类似地,前垫片凹槽43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分别包括板1的限定第二端口孔11的环形第二内边缘63和限定第四端口孔23的环形第四内边缘65。
参考示出前垫片凹槽43的前侧的图2和5以及示出前垫片凹槽43的局部横截面的图4和7,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底部67是平面,并且在假想平面P3中延伸,该假想平面P3布置在假想下平面P1与假想上平面P2之间。由此,沿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基本上整个延伸,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沿前垫片凹槽43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即使深度可在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不同纵向区段内变化。作为示例,前垫片凹槽43沿传热板1的两个相对长侧的深度可不同于前垫片凹槽43沿在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内侧上延伸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上对角部分45u和下对角部分45l的深度。此外,前垫片凹槽43的上前凹槽部分71(这里是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内部部分73)的底部69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α,其在这里等于3度。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该角度可具有其它值。由此,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深度在其内部部分73内在远离第二端口孔11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外部部分77的底部75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该外部部分77布置在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两个过渡部分79之间。由此,沿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外部部分77,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沿前垫片凹槽43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类似地,前垫片凹槽43的下前凹槽部分83(这里是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内部部分85)的底部81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β,其在这里等于3度。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该角度可具有其它值。由此,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深度在其内部部分85内在远离第四端口孔23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外部部分89的底部87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该外部部分89布置在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两个过渡部分91之间。由此,沿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外部部分89,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沿前垫片凹槽43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这里,深度等于垂直于平面P2测量的凹槽底部与平面P2之间的距离。
参考示出后垫片凹槽51的后侧的图2和5以及示出后垫片凹槽51的局部横截面的图3和6,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底部93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由此,沿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基本上整个延伸,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沿后垫片凹槽51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即使深度可在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不同纵向区段内变化。作为示例,后垫片凹槽51沿传热板1的两个相对长侧的深度可不同于后垫片凹槽51沿在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内侧上延伸的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上对角部分53u和下对角部分53l的深度。此外,后垫片凹槽51的上后凹槽部分97(这里是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内部部分99)的底部95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γ,其在这里等于3度。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该角度可具有其它值。由此,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深度在其内部部分99内在远离第一端口孔9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外部部分103的底部101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该外部部分103布置在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两个过渡部分105之间。由此,沿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外部部分103,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沿后垫片凹槽51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类似地,后垫片凹槽51的下后凹槽部分109(这里是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内部部分111)的底部107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Ω,其在这里等于3度。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该角度可具有其它值。由此,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深度在其内部部分111内在远离第三端口孔21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外部部分115的底部113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该外部部分115布置在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两个过渡部分117之间。由此,沿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外部部分115,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沿后垫片凹槽51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这里,深度等于垂直于平面P1测量的凹槽底部与平面P1之间的距离。
如上文所述,在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像传热板1的多个传热板在板组中对准,这里相对于彼此“旋转”。在传热板中的每两个相邻传热板之间布置有如图8-12中所示的橡胶垫片2。如图8中定向的垫片2布置在如图1中定向的传热板1上。更具体地,垫片2容纳在板1的前垫片凹槽43中,使得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接收在环形前凹槽部分45中,而垫片2的环形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环形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分别接收在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中。参考图8,环形垫片部分4和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由第二中间空间10分离,而环形垫片部分4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由第四中间空间12分离。然而,如图8中所示,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借助于桥接第二中间空间10和第四中间空间12的多个接头14连接到环形垫片部分4。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可省略接头14。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半部和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是环形垫片部分4的下半部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平行于垫片2的横向中心轴线TG的镜像。
参考示出垫片2的局部横向横截面的图9-12,垫片2包括沿环形垫片部分4、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延伸的长形本体16。本体16包括基本上平面的上侧18和相对的基本上平面的下侧20,下侧20布置成面对板1的前侧3。垫片本体16的厚度等于本体16的上侧18与下侧20之间的距离。
垫片2的设计适于板1的设计,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沿环形垫片部分4的基本上整个延伸平行于彼此并且平行于垫片本体16的第一中心平面C1延伸。由此,沿环形垫片部分4的基本上整个延伸,垫片本体16的厚度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即使厚度可在环形垫片部分4的不同纵向区段内变化。作为示例,垫片本体16沿布置成沿传热板1的两个相对长侧延伸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部分的厚度可不同于垫片本体16沿在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侧上延伸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和下对角部分24的厚度。此外,沿限定第二中间空间10的上垫片部分26、这里是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部部分28(图8中的粗体参考标记),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θ,其在这里等于2度,而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μ,其在这里等于2度。由此,垫片本体16的厚度在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部部分28内在朝向上对角部分22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沿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外部部分30,该外部部分30布置在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两个过渡部分32之间,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延伸,以便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此外,沿限定第四中间空间12的下垫片部分34、这里是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部部分36(图8中的粗体参考标记),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Φ,其在这里等于2度,而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π,其在这里等于2度。由此,垫片本体16的厚度在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部部分36内在朝向下对角部分24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沿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外部部分38,该外部部分38布置在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两个过渡部分40之间,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延伸,以便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
除了本体16之外,垫片2进一步包括从本体16的上侧18突出的长形上突出部42和从本体16的下侧20突出的长形下突出部44。上突出部42沿环形垫片部分4、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延伸,而下突出部44仅沿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部部分28和36延伸。相对的上突出部42和下突出部44布置成偏离与第一中心平面C1正交的第二中心平面C2。在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内,上突出部42朝向环形垫片部分4的内周边46移位,在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内,上突出部42和下突出部44朝向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周边48移位,并且在垫片2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内,上突出部42和下突出部44朝向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周边50移位。
图21和22示出了当垫片2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两个传热板1之间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部部分28处的横截面中的情况,其中传热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传热板旋转。然后,参考图1、2、5和8,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部部分28布置在下传热板1的前垫片凹槽43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内部部分73与上传热板1的后垫片凹槽51的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内部部分111之间。图21示出了当板1没有压靠彼此时的板的变化垫片凹槽深度以及垫片本体的变化厚度的情况。图22示出了当板压靠彼此时的所产生的板变形(其抵消了变化的垫片凹槽深度)以及所产生的垫片变形(其抵消了变化的垫片本体厚度)的情况。图19和20示出了与图21和22相同的图,但是针对现有技术的垫片和两个现有技术的板。现有技术的垫片和板没有“预变形”,这导致当板压靠彼此时的不想要的垫片和板变形,并且因此垫片的相对侧上的板之间的变化距离。
图8至12中所示的垫片2布置为定位在根据图1的两个传热板1之间,而如图13-18中所示的垫片52布置为定位在板组的最外侧传热板1与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端部板之间。垫片2和52在许多方面类似,因此上文的大部分描述利用适当调整也适用于垫片52。然而,在垫片2与垫片52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例如,环形垫片部分4的延伸在垫片2和52之间不同,垫片52的环形垫片部分4没有从垫片本体16突出的突出部,垫片52的垫片本体16类似于垫片2的垫片本体16的一半,并且除了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之外,垫片52包括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和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在下文中,将重点关注最后提到的不同。
沿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的内部部分58,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倾斜角度,其在这里为2度。由此,垫片本体16的厚度在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的内部部分58内在朝向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的外部部分60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在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的外部部分60内,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延伸,以便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此外,沿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的内部部分62,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倾斜角度,其在这里为2度。由此,垫片本体16的厚度在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的内部部分62内在朝向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的外部部分64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在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的外部部分64内,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延伸,以便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上突出部42沿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和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向内偏移延伸,而下突出部44沿第一环状垫片部分54和第三环状垫片部分56的内部部分58和62向内偏移延伸。
在上文,传热板的压深度围绕端口孔变化,以便实现具有部分倾斜底部的环状凹槽部分。此外,垫片的设计是变化的,以便实现部分径向渐缩的环状垫片本体。替代变化的环状凹槽部分压深度和环状垫片本体厚度,或除了变化的环状凹槽部分压深度和环状垫片本体厚度之外,根据本发明,压深度和垫片本体厚度可分别在其它板区域和垫片区域内变化。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的传热板1和垫片2。该板和该垫片基本上分别如图1和8中所示地设计,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上文描述的板1和垫片2,并且上文的大部分描述也适用于该板和该垫片。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下文重点关注备选实施例的不同。
图23-28示出了根据备选实施例的板1。更具体地,图23和26示出了前垫片凹槽43的前侧,并且图25和28示出了前垫片凹槽43的局部横截面。前垫片凹槽43的上前凹槽部分71、这里是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上对角部分45u的底部67u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假想平面P3倾斜角度α,其在这里等于4度,假想平面P3布置在假想下平面P1与假想上平面P2之间。类似地,前垫片凹槽43的下前凹槽部分83、这里是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下对角部分45l的底部67l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β,其在这里等于4度。由此,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深度在其上对角部分45u和下对角部分45l内在朝向第二端口孔11和第四端口孔23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在上对角部分45u和下对角部分45l以及本文中未示出或进一步论述的过渡部分外侧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底部67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以给予环形前凹槽部分45沿前垫片凹槽43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深度。此外,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内部部分73和外部部分77的底部69和75以及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内部部分85和外部部分89的底部81和87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由此,沿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和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沿前垫片凹槽43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
图23和26示出了后垫片凹槽51的后侧,并且图24和27示出了后垫片凹槽51的局部横截面。后垫片凹槽51的上后凹槽部分97、这里是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上对角部分53u的底部93u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γ,其在这里等于4度。类似地,后垫片凹槽51的下后凹槽部分109、这里是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下对角部分53l的底部93l是平面并且相对于平面P3倾斜角度Ω,其在这里等于4度。由此,环状后凹槽部分53的深度在其上对角部分53u和下对角部分53l内在朝向第一端口孔9和第三端口孔21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在上对角部分53u和下对角部分53l以及本文中未示出或进一步论述的过渡部分外侧的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底部93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以给予环形后凹槽部分53沿后垫片凹槽51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深度。此外,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的内部部分99和外部部分103的底部95和101以及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的内部部分111和外部部分115的底部107和113是平面并且在平面P3中延伸。因此,沿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和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沿后垫片凹槽51的横向延伸基本上恒定。
图29和30示出了根据备选实施例的垫片2的局部横向横截面。图29示出了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和下对角部分24内的横截面,而图30示出了垫片2的基本上其余部分内的横截面。图29和30中所示的垫片2的设计适于图23-28中所示的板1的设计,并且反之亦然。因此,还参考图8,如图29中所示,沿限定第二中间空间10的上垫片部分26、这里是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图8中的非粗体参考标记),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θ,其在这里等于6度,而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μ,其在这里等于4度。类似地,如图29中所示,沿限定第四中间空间12的下垫片部分34、这里是环形垫片部分4的下对角部分24(图8中的非粗体参考标记),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Φ,其在这里等于6度,而垫片本体16的下侧20相对于第一中心平面C1倾斜角度π,其在这里等于4度。由此,垫片本体16的厚度在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和下对角部分24内在朝向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方向上线性地逐渐增加(图8)。如图30中所示,在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和下对角部分24以及本文中未示出或进一步论述的过渡部分外侧,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并且平行于垫片本体16的第一中心平面C1延伸,以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此外,沿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平行于彼此并且平行于垫片本体16的第一中心平面C1延伸,以给予垫片本体16沿垫片本体16的横向延伸的基本上恒定的厚度。
除了本体16之外,根据备选实施例的垫片2进一步包括从本体16的上侧18突出的三个长形上突出部42a、42b和42c,并且没有从本体16的下侧20突出的突出部。上突出部42a、42b和42c沿彼此并且沿本体16的整个延伸而延伸。上突出部中的一个42b布置成与垫片本体16的第二中心平面C2对准,而其余两个上突出部42a和42c布置在上突出部42b的相对侧上。
图31示出了当垫片2压在根据备选实施例的两个传热板1之间时的根据备选实施例的垫片2的上对角部分22处的横截面中的情况,其中传热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传热板旋转。然后,参考图8、23和26,垫片2的上对角部分22布置在下传热板1的前垫片凹槽43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上对角部分45u与上传热板1的后垫片凹槽51的环形后凹槽部分53的下对角部分53l之间。在压之前存在且在压之后保留的倾斜垫片凹槽底部和渐缩垫片本体可保证两个传热板之间在期望的接触区域中接触,尤其是在P点处,在该处,归因于传热板之间形成的通道内的介质压力,板分离的风险特别高。
本发明的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仅应看作是示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认识到所论述的实施例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和组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想。
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垫片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两者在垫片2的上垫片部分26和下垫片部分34内倾斜,以实现垫片本体16的变化厚度。当然,可替代地通过仅使上侧18和下侧20中的一者倾斜来实现变化的本体厚度。
此外,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垫片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在垫片的上垫片部分和下垫片部分内以相同的一个/多个角度倾斜。在备选实施例中,情况不一定如此。
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底部以及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的底部所有倾斜以实现变化的凹槽深度。根据备选实施例,仅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或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的底部倾斜。
此外,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的底部以及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的底部所有以相同的角度倾斜。在备选实施例中,情况不一定如此。
上文用于限定垫片凹槽深度的假想平面P3可或可不布置在平面P1和P2之间的中间。根据备选实施例,平面P3也可与假想下平面P1重合。
上前凹槽部分和下前凹槽部分、上后凹槽部分和下后凹槽部分以及上垫片部分和下垫片部分的边界可无限变化,以便重新定位、减小或扩大凹槽深度和垫片本体厚度变化所在的区域。作为示例,凹槽深度和垫片本体厚度可分别在整个环状凹槽部分和环状垫片部分内变化。
垫片的上突出部和下突出部的数量、延伸、设计和/或定位可无限地变化。
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板组的传热板以及传热板之间的垫片所有类似,但这不是强制性的。作为示例,在备选的板组中,可组合不同类型的板,诸如具有不同构造的传热图案的板。
传热板不一定是矩形的,而是可具有其它形状,诸如基本上是具有圆角部而不是直角部的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板的端口孔可具有除附图中所示之外的其它形式,诸如圆形形式。传热板不一定由不锈钢制成,而是可由诸如钛或铝的其它材料制成。类似地,垫片不一定由橡胶制成。
本发明的传热板可与除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例如半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结合使用。此外,板组中的板可相对于彼此“翻转”而不是“旋转”。
传热板不一定提供有人字类型的传热图案和巧克力类型的分配图案,而是可提供有其它图案,既有对称图案又有不对称图案。
应强调的是,属性前、后、上、下、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仅用于区分细节,而不是表示细节之间的任何种类的定向或相互顺序。
此外,应强调的是,与本发明无关的细节的描述已省略,并且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并且未根据比例绘制。还应说附图中的一些比其它更简化。因此,一些构件在一个图中示出,但在另一个图中漏掉。

Claims (15)

1.一种传热板(1),包括沿所述传热板(1)的纵向中心轴线(LP)连续布置的上端部部分(7)、中心部分(31)和下端部部分(19),所述上端部部分(7)包括第一端口孔(9)和第二端口孔(11)以及提供有上分配波纹图案的上分配区域(13),所述下端部部分(19)包括第三端口孔(21)和第四端口孔(23)以及提供有下分配波纹图案的下分配区域(25),并且所述中心部分(31)包括提供有与所述上分配波纹图案和所述下分配波纹图案不同的传热波纹图案的传热区域(33),其中所述传热板(1)进一步包括在其前侧(3)上的前垫片凹槽(43),所述前垫片凹槽(43)包括围绕所述传热区域(33)、所述上分配区域(13)和所述下分配区域(25)、以及所述第一端口孔(9)和所述第三端口孔(21)延伸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包围所述第二端口孔(11)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以及包围所述第四端口孔(23)的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其中所述上端部部分(7)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环形前凹槽部分(45)与所述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之间延伸的第二绝热区域(17)并且所述下端部部分(19)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环形前凹槽部分(45)与所述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之间延伸的第四绝热区域(29),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上前凹槽部分(71)在所述第二端口孔(11)与所述上分配区域(13)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67u、69),并且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下前凹槽部分(83)在所述第四端口孔(23)与所述下分配区域(25)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67l、8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的底部(67u、69)倾斜,使得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在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内在朝向所述第二绝热区域(17)的方向上增加,并且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的底部(67l、81)倾斜,使得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在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内在朝向所述第四绝热区域(29)的方向上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传热板(1)进一步包括在其后侧(5)上的后垫片凹槽(51),所述后垫片凹槽(51)包括围绕所述传热区域(33)、所述上分配区域(13)和所述下分配区域(25)、以及所述第二端口孔(11)和所述第四端口孔(23)延伸的环形后凹槽部分(53),包围所述第一端口孔(9)的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以及包围所述第三端口孔(21)的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其中所述上端部部分(7)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环形后凹槽部分(53)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部分(55)之间延伸的第一绝热区域(15)并且所述下端部部分(19)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环形后凹槽部分(53)与所述第三环状凹槽部分(57)之间延伸的第三绝热区域(27),所述后垫片凹槽(51)的上后凹槽部分(97)在所述第一端口孔(9)与所述上分配区域(13)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93u、95),并且所述后垫片凹槽(51)的下后凹槽部分(109)在所述第三端口孔(21)与所述下分配区域(25)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底部(93l、107),其中所述上后凹槽部分(97)的底部(93u、95)倾斜,使得所述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在所述上后凹槽部分(97)内在朝向所述第一绝热区域(15)的方向上增加,并且所述下后凹槽部分(109)的底部(93l、107)倾斜,使得所述后垫片凹槽(51)的深度在所述下后凹槽部分(109)内在朝向所述第三绝热区域(27)的方向上增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深度在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和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内沿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上前凹槽部分(71)和下前凹槽部分(83)的横向延伸逐渐增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的底部(67u、69)和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的底部(67l、81)是平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包括在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上对角部分(45u)中,所述上对角部分(45u)在所述第二绝热区域(17)与所述上分配区域(13)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包括在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环形前凹槽部分(45)的下对角部分(45l)中,所述下对角部分(45l)在所述第四绝热区域(29)与所述下分配区域(25)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所述上前凹槽部分(71)包括在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内部部分(73)中,所述内部部分(73)在所述第二端口孔(11)与所述第二绝热区域(17)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所述下前凹槽部分(83)包括在所述前垫片凹槽(43)的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内部部分(85)中,所述内部部分(85)在所述第四端口孔(23)与所述第四绝热区域(29)之间延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1),其中,所述第二环状凹槽部分(47)的底部(69、75)包括限定所述第二端口孔(11)的环形第二内边缘(63),并且所述第四环状凹槽部分(49)的底部(81、87)包括限定所述第四端口孔(23)的环形第四内边缘(65)。
8.一种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垫片(2),包括环形垫片部分(4)、环形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环形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所述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所述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布置在所述环形垫片部分(4)的外侧且在所述环形垫片部分(4)的相对侧上,所述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所述环形垫片部分(4)由第二中间空间(10)分离,并且所述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和所述环形垫片部分(4)由第四中间空间(12)分离,所述垫片(2)的上垫片部分(26)限制所述第二中间空间(10),并且所述垫片(2)的下垫片部分(34)限制所述第四中间空间(12),其中所述垫片(2)包括本体(16),所述本体沿整个所述环形垫片部分(4)、所述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和所述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延伸并且包括上侧(18)和相对的下侧(20),所述上侧(18)和所述下侧(20)限定所述本体(16)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2)的本体(16)的厚度在所述上垫片部分(26)内在朝向所述第二中间空间(10)的方向上增加,并且在所述下垫片部分(34)内在朝向所述第四中间空间(12)的方向上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垫片(2)的本体(16)的厚度在所述上垫片部分(26)和所述下垫片部分(34)内沿所述垫片(2)的上垫片部分(26)和下垫片部分(34)的横向延伸逐渐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基本上是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垫片(2)的所述上垫片部分(26)包括在所述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中,所述上对角部分(22)在所述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侧上延伸,并且所述垫片(2)的所述下垫片部分(34)包括在所述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下对角部分(24)中,所述下对角部分(24)在所述垫片(2)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侧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垫片(2)的所述上垫片部分(26)包括在所述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部部分(28)中,所述内部部分(28)在所述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外部部分(30)与所述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上对角部分(22)之间延伸,所述上对角部分(22)在所述垫片(2)的第二环状垫片部分(6)的内侧上延伸,并且所述垫片(2)的所述下垫片部分(34)包括在所述垫片(2)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部部分(36)中,所述内部部分(36)在所述垫片(2)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外部部分(38)与所述垫片(2)的环形垫片部分(4)的下对角部分(24)之间延伸,所述下对角部分(24)在所述垫片(2)的第四环状垫片部分(8)的内侧上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垫片(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42、42a、42b、42c、44),所述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从所述本体(16)的上侧(18)和下侧(20)中的一者突出,并且至少沿所述垫片(2)的上垫片部分(26)和下垫片部分(34)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长形突出部(42、42a、42c、44)布置成偏离所述本体(16)的第二中心平面(C2)。
15.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垫片(2),其中,所述垫片(2)的本体(16)的第二中心平面(C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42、42a、42b、42c、44)与所述上垫片部分(26)内的第二中间空间(10)之间,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42、42a、42b、42c、44)与所述下垫片部分(34)内的第四中间空间(12)之间。
CN202280031271.6A 2021-04-27 2022-04-01 传热板和垫片 Active CN117255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0710.4A EP4083561B1 (en) 2021-04-27 2021-04-27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gasket
EP21170710.4 2021-04-27
PCT/EP2022/058769 WO2022228826A1 (en) 2021-04-27 2022-04-01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gask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926A CN117255926A (zh) 2023-12-19
CN117255926B true CN117255926B (zh) 2024-03-08

Family

ID=7572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1271.6A Active CN117255926B (zh) 2021-04-27 2022-04-01 传热板和垫片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19124A1 (zh)
EP (1) EP4083561B1 (zh)
JP (1) JP2024514983A (zh)
KR (1) KR20230165364A (zh)
CN (1) CN117255926B (zh)
AU (1) AU2022266963B2 (zh)
CA (1) CA3233424A1 (zh)
DK (1) DK4083561T3 (zh)
ES (1) ES2964514T3 (zh)
FI (1) FI4083561T3 (zh)
LT (1) LT4083561T (zh)
MX (1) MX2023012686A (zh)
PL (1) PL4083561T3 (zh)
PT (1) PT4083561T (zh)
RS (1) RS65006B1 (zh)
TW (1) TWI836407B (zh)
WO (1) WO202222882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2161A (en) * 1968-06-27 1970-10-06 Aqua Chem Inc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H0665777U (ja) * 1993-01-21 1994-09-16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10267583A (ja) * 1997-03-24 1998-10-09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02393155A (zh) * 2011-11-02 2012-03-28 山东大学 一种新型三维网垫板式换热器
EP3650795A1 (en) * 2018-11-07 2020-05-13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EP3660436A1 (en) * 2018-11-27 2020-06-03 Danfoss A/S Plate heat exchanger
KR102143827B1 (ko) * 2020-01-22 2020-08-12 케이티씨 주식회사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의 가스켓 구조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8847C2 (sv) * 2005-01-28 2007-02-27 Alfa Laval Corp Ab Packningsaggregat för plattvärmeväxlare
SE532345C2 (sv) * 2007-12-21 2009-12-22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värmeväxlarkassett och värmeväxlare med packningsspår
EP2653818B1 (en) * 2012-04-20 2014-08-20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A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a plate heat exchanger
DK3467423T3 (da) * 2017-10-05 2020-08-31 Alfa Laval Corp Ab Varmeoverføringsplade og pladepakke til en varmeveksler, der omfatter en flerhed af sådanne varmeoverføringsplader
EP3489606A1 (en) * 2017-11-22 2019-05-29 Danfoss A/S Heat transfer plate for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2161A (en) * 1968-06-27 1970-10-06 Aqua Chem Inc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H0665777U (ja) * 1993-01-21 1994-09-16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10267583A (ja) * 1997-03-24 1998-10-09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02393155A (zh) * 2011-11-02 2012-03-28 山东大学 一种新型三维网垫板式换热器
EP3650795A1 (en) * 2018-11-07 2020-05-13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EP3660436A1 (en) * 2018-11-27 2020-06-03 Danfoss A/S Plate heat exchanger
KR102143827B1 (ko) * 2020-01-22 2020-08-12 케이티씨 주식회사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의 가스켓 구조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8826A1 (en) 2022-11-03
AU2022266963A1 (en) 2023-12-14
EP4083561B1 (en) 2023-10-18
US20240219124A1 (en) 2024-07-04
RS65006B1 (sr) 2024-01-31
BR112023022394A2 (pt) 2024-01-09
CN117255926A (zh) 2023-12-19
PT4083561T (pt) 2023-12-06
TWI836407B (zh) 2024-03-21
FI4083561T3 (fi) 2023-12-28
AU2022266963B2 (en) 2024-02-15
LT4083561T (lt) 2023-11-27
KR20230165364A (ko) 2023-12-05
JP2024514983A (ja) 2024-04-03
ES2964514T3 (es) 2024-04-08
EP4083561A1 (en) 2022-11-02
PL4083561T3 (pl) 2024-01-29
TW202303075A (zh) 2023-01-16
CA3233424A1 (en) 2022-11-03
MX2023012686A (es) 2023-11-07
DK4083561T3 (da) 202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1365B1 (en) Plate and gasket for a plate heat exchanger
US11156405B2 (en)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gasket
EP3615878B1 (en)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ch heat transfer plates
JP727848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ガスケットおよび組立体
TWI752723B (zh) 傳熱板
CN117255926B (zh) 传热板和垫片
JP7152609B2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用の伝熱プレートとカセット
CN117693660A (zh) 板式热交换器垫圈
BR112023022394B1 (pt) Placa de transferência de calor, e, gaxeta para um trocador de calor de plac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