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3765B - X射线管及ct机 - Google Patents

X射线管及ct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3765B
CN117253765B CN202311483081.0A CN202311483081A CN117253765B CN 117253765 B CN117253765 B CN 117253765B CN 202311483081 A CN202311483081 A CN 202311483081A CN 117253765 B CN117253765 B CN 117253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push rod
tube
ray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30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3765A (zh
Inventor
戴杜
邹昀
胡源
刘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30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3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3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3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02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88Means f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02Details
    • H01J35/04Electrodes ; Mutual position thereof; 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therefor
    • H01J35/06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02Details
    • H01J35/16Vessels; Containers; Shield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1J35/18Wind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X-Ray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X射线管及CT机,X射线管包括管体、管套、油泵及导油器,油泵设置于管体外侧,油泵包括油缸和推杆,油缸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推杆的一端穿置于油缸内并与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油腔,进油口和出油口均与油腔连通,推杆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以压缩或扩充油腔,进油口处和出油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本发明中通过油泵和导油器沿管体的轴向向射线窗表面泵油,从而增大射线窗表面的冷却油液的流速,以提高射线窗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射线窗焊接处或射线窗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避免X射线管因真空泄漏而失效,提高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Description

X射线管及CT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管及CT机。
背景技术
CT机设置有X射线管,X射线管的曲面上设置有射线窗,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能够经过射线窗射向管外。X射线管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现有技术中,X射线管一般浸没于流动的冷却油液中,X射线管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冷却油液中,从而对X射线管进行散热。
但对于射线窗,由于射线窗在X射线管工作过程中会长时间地承受X射线照射,因此射线窗发热尤为严重,若仅通过上文述及的散热方式对X射线管进行散热,射线窗的散热效果较差,从而导致射线窗焊接处或射线窗本身易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导致X射线管易因真空泄漏而失效,影响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CT机需要频繁维修。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管及CT机,以提高射线窗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射线窗焊接处或射线窗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避免X射线管因真空泄漏而失效,提高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X射线管,包括管体和管套,所述管套套设于所述管体外周,所述管体的曲面上设置有射线窗,所述管体能够绕与其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所述X射线管还包括:
油泵,设置于所述管体外侧,所述油泵包括油缸和推杆,所述油缸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推杆的一端穿置于所述油缸内并与所述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油腔,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推杆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以压缩或扩充所述油腔,所述进油口处和所述出油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压缩所述油腔时关闭所述进油口,或在所述推杆扩充所述油腔时打开所述进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压缩所述油腔时打开所述出油口,或在所述推杆扩充所述油腔时关闭所述出油口;及导油器,设置于所述管体外侧,所述导油器的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所述导油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管体的径向位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管体和所述管套之间,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开设,并与所述射线窗沿所述管体的轴向间隔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推杆能够反复压缩和扩充所述油腔。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端部,所述推杆的轴线沿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圆周的径向延伸,所述推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抵接在所述推杆位于所述油缸外的端部和所述油缸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预紧力等于所述推杆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所述推杆的重力的差值。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沿所述推杆的轴向与所述推杆相对设置,所述油泵还包括皮囊,所述皮囊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杆穿置于所述油缸内的端部和所述油缸的内壁,所述皮囊内部形成所述油腔。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嵌装于所述管体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的外侧形成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油液供给装置连通,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管道内形成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一阶梯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阶梯面形成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堵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堵块插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堵块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一凸台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二阶梯面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二阶梯面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弹簧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阶梯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的外侧形成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内部形成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导油器连通,所述第六通孔连通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之间,所述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内形成有第三阶梯面和第四阶梯面,所述第三阶梯面形成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之间,所述第四阶梯面形成于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堵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堵块插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堵块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置于所述第六通孔内,所述第二凸台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三阶梯面的第三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三阶梯面的第四工作位置,所述第三弹簧抵接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四阶梯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T机,包括扫描架及如上述的X射线管,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扫描架的轴线。
作为优选,所述X射线管还包括阴极管和阳极管,所述阴极管和所述阳极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导油器套设于所述阴极管的外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油泵和导油器沿管体的轴向向射线窗表面泵油,从而增大射线窗表面的冷却油液的流速,以提高射线窗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射线窗焊接处或射线窗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避免X射线管因真空泄漏而失效,提高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T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X射线管沿管体的纵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泵沿其纵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泵和导油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泵和导油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推杆对第一弹簧的压力随X射线管绕第一轴线的旋转角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中:
1、扫描架;b、第一轴线;11、空心区域;
2、X射线管;21、管体;211、射线窗;c、第二轴线;22、油泵;221、油缸;2211、进油口;2212、出油口;2213、第一单向阀;22131、第一堵块;221311、第一凸台;22132、第二弹簧;2214、第二单向阀;22141、第二堵块;221411、第二凸块;22142、第三弹簧;2215、第一管道;22151、第一通孔;22152、第二通孔;22153、第三通孔;22154、第一阶梯面;22155、第二阶梯面;2216、第二管道;22161、第四通孔;22162、第五通孔;22163、第六通孔;22164、第三阶梯面;22165、第四阶梯面;222、推杆;2221、第一弹簧;223、皮囊;23、导油器;231、导油通道;232、开口;24、阴极管;25、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CT机即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如图1至图3所示,CT机一般包括扫描架1及X射线管2,扫描架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b,X射线管2能够绕第一轴线b转动,X射线管2包括管体21、阴极管24、管套25及阳极管(图中未示出),阴极管24和阳极管分别设置于管体21的两端,管套25则套设于管体21外周。管体21的曲面上设置有射线窗211,管体21能够绕与其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具体地,管体21的轴线为第二轴线c,旋转轴线即为第一轴线b。X射线管2产生的X射线能够经过射线窗211射向管体21外,具体地,扫描架1的中心位置为空心区域11,X射线管2产生的X射线能够经过射线窗211射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X射线管2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另外,由于射线窗211在X射线管2工作过程中会长时间地承受X射线照射,因此射线窗211发热尤为严重。为了散热,管体21一般浸没于流动的第一冷却油液中,具体地,第一冷却油液由阴极管24向阳极管流动,从而通过对流散热的方式吸收X射线管2的热量。
为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请参阅图2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X射线管2除包括管体21外,还包括油泵22及导油器23,油泵22设置于管体21外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油泵22设置于管体21的端部,即,在本实施例中,油泵22设置于管套25的内部,油泵22包括油缸221和推杆222,油缸221上设置有进油口2211和出油口2212,推杆222的一端穿置于油缸221内并与油缸221的内壁之间形成油腔,进油口2211和出油口2212均与油腔连通,进油口2211还与油液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连通,推杆222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以压缩或扩充油腔,进油口2211处和出油口221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213和第二单向阀2214,第一单向阀2213被配置为在推杆222压缩油腔时关闭进油口2211,或在推杆222扩充油腔时打开进油口2211,第二单向阀2214被配置为在推杆222压缩油腔时打开出油口2212,或在推杆222扩充油腔时关闭出油口2212,油液供给装置供给的第二冷却油液能够经进油口2211进入油腔内,并能够经出油口2212流出油腔。
当推杆222压缩油腔时,进油口2211被关闭,出油口2212被打开,从而将油腔内的第二冷却油液泵出油缸221,即,油腔内的第二冷却油液能够经出油口2212喷出,当推杆222扩充油腔时,进油口2211被打开,而出油口2212则被关闭,从而经进油口2211向油腔内吸入第二冷却油液。
导油器23同样设置于管体21外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油器23设置于管体21的端部,即,在本实施例中,导油器23也设置于管套25的内部,导油器23的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导油通道的一端连通出油口2212,导油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开口232,开口232沿管体21的径向位于管体21的外侧,并位于管体21和管套25之间,且开口232沿管体21的轴向开设,并与射线窗211沿管体21的轴向间隔排列。
具体地,基于上述,在本实施例中,导油器23设置于管套25的内部,而开口232则形成于导油器23与管体21相对的一侧,并位于管体21的端部的边沿的外侧,开口232与管体21的端部的边沿管体21的径向连续排列,并与射线窗211沿管体21的轴向间隔排列。
即,经出油口2212喷出的第二冷却油液能够流入导油器23内,并由导油器23的开口232喷出,由导油器23的开口232喷出的第二冷却油液能够沿管体21的轴向向射线窗211喷射,从而能够增大射线窗211表面的第一冷却油液的流速,以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射线窗211焊接处或射线窗211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避免X射线管2因真空泄漏而失效,提高X射线管2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文述及的第一冷却油液和第二冷却油液为同一种冷却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泵22也可设置在管套25的外部,同样地,导油器23也可设置在管套25的外部,只需要保证导油器23上的开口232位于管套25内部并沿管体21的轴向开设即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通过油泵22和导油器23沿管体21的轴向向射线窗211表面泵油,从而增大射线窗211表面的冷却油液的流速,以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射线窗211焊接处或射线窗211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避免X射线管2因真空泄漏而失效,提高X射线管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CT机包括上文述及的X射线管2,X射线管2的使用寿命较高,从而能够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射线窗211设置于管体21的曲面上,且射线窗211沿管体21的周向弯曲,为进一步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导油器23的开口232优选为沿管体21的周向延伸,从而能够使得由导油器23的开口232喷出的第二冷却油液能够沿管体21的周向扫过射线窗211沿管体21的周向的所有区域,以增大射线窗211表面所有部位处的第一冷却油液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推杆222能够反复压缩和扩充油腔,可以理解的是,若仅通过将X射线管2浸没于流动的冷却油液中来对X射线管2进行散热,由于X射线管2外周的冷却油液稳定流动,因此,X射线管2外周的冷却油液呈层流状态,而推杆222反复压缩和扩充油腔能够实现由导油器23的开口232向射线窗211表面脉冲式地泵油,脉冲油流能够在射线窗211表面形成呈紊流状态的冷却油液,相较于层流,呈紊流状态的冷却油液能够进一步提高射线窗211的散热效果,从而进一步避免射线窗211焊接处或射线窗211本身产生材料变形、变性、裂纹或发黑等不良现象,进而进一步避免X射线管2因真空泄漏而失效,以进一步提高X射线管2的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降低CT机的维修频率。
结合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油缸221固定连接于管体21的端部,推杆222的轴线沿绕旋转轴线设置的圆周的径向延伸,推杆222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2221,第一弹簧2221抵接在推杆222位于油缸221外的端部和油缸221之间,第一弹簧2221的预紧力等于推杆222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推杆222的重力的差值。
在推杆222的重力作用下,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转动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由等于推杆222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推杆222的重力的差值逐渐增大,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转动至位于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正上方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等于推杆222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推杆222的重力之和,因此,在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2221逐渐被压缩,推杆222逐渐向油缸221的外侧移动,即油腔逐渐扩充。而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转动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由等于推杆222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推杆222的重力之和逐渐减小,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转动至位于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正下方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等于推杆222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推杆222的重力的差值,因此,在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2221逐渐恢复变形,推杆222逐渐向油缸221的内侧移动,即油腔逐渐被压缩。
即,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转动的过程中,推杆222能够反复压缩和扩充油腔,从而由导油器23的开口232向射线窗211表面脉冲式地泵油。本实施例中通过X射线管2的转动便能够实现推杆222自动地反复压缩和扩充油腔,结构简单。
其中,X射线管2的角速度为ω,推杆222的离心加速度为a,X射线管2的回转半径为r,则推杆222的离心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如公式一所示:
(公式一)
如图7所示,示例性地,推杆222的离心加速度为10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若推杆222的质量为m,第一弹簧2221的预紧力等于9mg,在推杆222的重力的叠加下,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转动至位于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正上方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等于11mg,当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转动至位于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正下方时,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等于9mg,在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转动的过程中,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由9mg逐渐增大,第一弹簧2221逐渐被压缩,推杆222逐渐向油缸221的外侧移动,油腔逐渐扩充,在X射线管2绕第一轴线b由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上方向扫描架1的空心区域11的下方转动的过程中,推杆222对第一弹簧2221的压力由11mg逐渐减小,第一弹簧2221逐渐恢复变形,推杆222逐渐向油缸221的内侧移动,油腔逐渐被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簧2221的弹性系数为k,根据机械振动学,油泵22在转动过程中其振幅A的计算公式如公式二所示:
(公式二)
其中,为CT机的激励力,c为油泵系统的阻尼系数,/>为油泵系统的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如公式三所示,ω为CT机的激励频率,也即上文述及的X射线管2的角速度,m为推杆222的质量,
(公式三)
k即上文述及的第一弹簧2221的弹性系数,m为推杆222的质量。基于上述,合理选择m和k两个参数,能够控制油泵22的振幅,从而使得油泵22在共振模式下工作,泵油效率最高。
另外,油缸221嵌装于管体21的端部,从而固定连接于管体21的端部,进而避免油缸221相较于管体21移动。而导油器23则套设于阴极管24的外周,从而避免导油器23相较于管体21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进油口2211和出油口2212沿推杆222的轴向与推杆222相对设置,油泵22还包括皮囊223,皮囊2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推杆222穿置于油缸221内的端部和油缸221的内壁,皮囊223内部形成油腔,由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抵接于推杆222和油缸221内壁之间的皮囊223形成油腔,从而能够避免油腔内的冷却油液由推杆222的侧壁和油缸221内壁之间泄漏,即,本实施例中无需通过使推杆222穿置于油缸221内的一端的侧壁与油缸221的内壁贴合来避免油腔内的冷却油液由推杆222的侧壁和油缸221内壁之间泄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推杆222穿置于油缸221内的一端的侧壁与油缸221的内壁之间无需接触便能够避免油腔内的冷却油液泄漏,从而能够避免推杆222在沿其轴向移动的过程中与油缸221之间产生摩擦,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泵油效率。
基于上文述及的内容,请参阅图2至图6,为使第一单向阀2213能够在推杆222压缩油腔时关闭进油口2211,并能够在推杆222扩充油腔时打开进油口2211,本实施例中的油缸22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管道2215,第一管道2215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22151、第二通孔22152和第三通孔22153,第一通孔22151与进油口2211连通,第二通孔22152与油液供给装置连通,第三通孔22153连通于第一通孔22151和第二通孔22152之间,第三通孔22153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2151和第二通孔22152的直径,第一管道2215内形成有第一阶梯面22154和第二阶梯面22155,第一阶梯面22154形成于第一通孔22151和第三通孔22153之间,第二阶梯面22155形成于第二通孔22152和第三通孔22153之间,第一单向阀2213包括第一堵块22131和第二弹簧22132,第一堵块22131插置于第二通孔22152内,第一堵块22131设置有第一凸台221311,第一凸台221311容置于第三通孔22153内,第一凸台221311具有抵接于第二阶梯面22155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第二阶梯面22155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二弹簧22132抵接于第一凸台221311和第一阶梯面22154之间。
即,当推杆222向油缸221的外侧移动时,皮囊223内部压强减小,第一堵块22131朝向第二弹簧22132移动,第一凸台221311远离第二阶梯面22155,第二弹簧22132被压缩变形,此时,第三通孔22153与第二通孔22152连通,即进油口2211与油液供给装置连通,从而打开进油口2211,油液供给装置能够向油腔内送油,当推杆222向油缸221的内侧移动时,皮囊223内部压强增大,第一堵块22131背离第二弹簧22132移动,第二弹簧22132恢复变形,第一凸台221311能够抵接至第二阶梯面22155上,从而封堵第三通孔22153,第三通孔22153与第二通孔22152之间的通道关闭,从而关闭进油口2211。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单向阀2213仅通过X射线管2的转动便能够自动控制进油口2211的打开或关闭,结构简单。
另外,为使第二单向阀2214能够在推杆222压缩油腔时打开出油口2212,并能够在推杆222扩充油腔时关闭出油口2212,本实施例中的油缸221的外侧还形成有第二管道2216,第二管道2216内部形成有第四通孔22161、第五通孔22162和第六通孔22163,第四通孔22161与出油口2212连通,第五通孔22162与导油器23连通,第六通孔22163连通于第四通孔22161和第五通孔22162之间,第六通孔22163的直径大于第四通孔22161和第五通孔22162的直径,第二管道2216内形成有第三阶梯面22164和第四阶梯面22165,第三阶梯面22164形成于第四通孔22161和第六通孔22163之间,第四阶梯面22165形成于第五通孔22162和第六通孔22163之间,第二单向阀2214包括第二堵块22141和第三弹簧22142,第二堵块22141插置于第四通孔22161内,第二堵块22141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容置于第六通孔22163内,第二凸台具有抵接于第三阶梯面22164的第三工作位置,及远离第三阶梯面22164的第四工作位置,第三弹簧22142抵接于第二凸台和第四阶梯面22165之间。
即,当推杆222向油缸221的内侧移动时,皮囊223内部压强增大,第二堵块22141朝向第三弹簧22142移动,第三弹簧22142被压缩变形,第二凸台远离第三阶梯面22164,从而连通第四通孔22161和第六通孔22163,即出油口2212与导油器23连通,从而打开出油口2212,油腔内的第二冷却油液便能够经出油口2212喷出,当推杆222向油缸221的外侧移动时,皮囊223内部压强减小,第二堵块22141背离第三弹簧22142移动,第三弹簧22142恢复变形,第二凸台能够抵接至第三阶梯面22164上,从而封堵第六通孔22163,第六通孔22163与第四通孔22161之间的通道关闭,从而关闭出油口2212。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单向阀2214仅通过X射线管2的转动便能够自动控制出油口2212的打开或关闭,结构简单。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X射线管,包括管体(21)和管套(25),所述管套(25)套设于所述管体(21)外周,所述管体(21)的曲面上设置有射线窗(211),所述管体(21)能够绕与其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管还包括:
油泵(22),设置于所述管体(21)外侧,所述油泵(22)包括油缸(221)和推杆(222),所述油缸(221)上设置有进油口(2211)和出油口(2212),所述推杆(222)的一端穿置于所述油缸(221)内并与所述油缸(221)的内壁之间形成油腔,所述进油口(2211)和所述出油口(2212)均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推杆(222)能够沿其轴向移动,以压缩或扩充所述油腔,所述进油口(2211)处和所述出油口(221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213)和第二单向阀(2214),所述第一单向阀(2213)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22)压缩所述油腔时关闭所述进油口(2211),或在所述推杆(222)扩充所述油腔时打开所述进油口(2211),所述第二单向阀(2214)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222)压缩所述油腔时打开所述出油口(2212),或在所述推杆(222)扩充所述油腔时关闭所述出油口(2212);及
导油器(23),设置于所述管体(21)外侧,所述导油器(23)的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口(2212),所述导油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开口(232),所述开口(232)沿所述管体(21)的径向位于所述管体(21)的外侧,并位于所述管体(21)和所述管套(25)之间,且所述开口(232)沿所述管体(21)的轴向开设,并与所述射线窗(211)沿所述管体(21)的轴向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22)能够反复压缩和扩充所述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21)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21)的端部,所述推杆(222)的轴线沿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的圆周的径向延伸,所述推杆(222)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2221),所述第一弹簧(2221)抵接在所述推杆(222)位于所述油缸(221)外的端部和所述油缸(221)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221)的预紧力等于所述推杆(222)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时的离心力与所述推杆(222)的重力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2211)和所述出油口(2212)沿所述推杆(222)的轴向与所述推杆(222)相对设置,所述油泵(22)还包括皮囊(223),所述皮囊(2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杆(222)穿置于所述油缸(221)内的端部和所述油缸(221)的内壁,所述皮囊(223)内部形成所述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21)嵌装于所述管体(21)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2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管道(2215),所述第一管道(2215)内部形成有第一通孔(22151)、第二通孔(22152)和第三通孔(22153),所述第一通孔(22151)与所述进油口(221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2152)与油液供给装置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2153)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2215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52)之间,所述第三通孔(2215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215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52)的直径,所述第一管道(2215)内形成有第一阶梯面(22154)和第二阶梯面(22155),所述第一阶梯面(22154)形成于所述第一通孔(22151)和所述第三通孔(22153)之间,所述第二阶梯面(22155)形成于所述第二通孔(22152)和所述第三通孔(22153)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2213)包括第一堵块(22131)和第二弹簧(22132),所述第一堵块(22131)插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2152)内,所述第一堵块(22131)设置有第一凸台(221311),所述第一凸台(221311)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22153)内,所述第一凸台(221311)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二阶梯面(22155)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二阶梯面(22155)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弹簧(22132)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221311)和所述第一阶梯面(2215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221)的外侧形成有第二管道(2216),所述第二管道(2216)内部形成有第四通孔(22161)、第五通孔(22162)和第六通孔(22163),所述第四通孔(22161)与所述出油口(2212)连通,所述第五通孔(22162)与所述导油器(23)连通,所述第六通孔(22163)连通于所述第四通孔(22161)和所述第五通孔(22162)之间,所述第六通孔(2216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22161)和所述第五通孔(22162)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2216)内形成有第三阶梯面(22164)和第四阶梯面(22165),所述第三阶梯面(22164)形成于所述第四通孔(22161)和所述第六通孔(22163)之间,所述第四阶梯面(22165)形成于所述第五通孔(22162)和所述第六通孔(22163)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2214)包括第二堵块(22141)和第三弹簧(22142),所述第二堵块(22141)插置于所述第四通孔(22161)内,所述第二堵块(22141)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容置于所述第六通孔(22163)内,所述第二凸台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三阶梯面(22164)的第三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第三阶梯面(22164)的第四工作位置,所述第三弹簧(22142)抵接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四阶梯面(2216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32)沿所述管体(21)的周向延伸。
9.CT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架(1)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X射线管,所述旋转轴线为所述扫描架(1)的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T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管还包括阴极管(24)和阳极管,所述阴极管(24)和所述阳极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管体(21)的两端,所述导油器(23)套设于所述阴极管(24)的外周。
CN202311483081.0A 2023-11-09 2023-11-09 X射线管及ct机 Active CN117253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3081.0A CN117253765B (zh) 2023-11-09 2023-11-09 X射线管及ct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3081.0A CN117253765B (zh) 2023-11-09 2023-11-09 X射线管及ct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765A CN117253765A (zh) 2023-12-19
CN117253765B true CN117253765B (zh) 2024-01-30

Family

ID=8913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3081.0A Active CN117253765B (zh) 2023-11-09 2023-11-09 X射线管及ct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376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900A (zh) * 2020-08-25 2020-11-20 伟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离辐射防护的x射线管
CN113506717A (zh) * 2021-07-21 2021-10-15 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高热量x射线球管及其冷却油路
CN216120201U (zh) * 2021-08-20 2022-03-22 合肥海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光源的高效散热装置
CN116544087A (zh) * 2023-05-10 2023-08-04 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医用x射线管系统
CN116825593A (zh) * 2022-02-23 2023-09-29 昆山益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管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x射线管
CN117015221A (zh) * 2023-10-07 2023-11-07 苏州益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管和x射线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900A (zh) * 2020-08-25 2020-11-20 伟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离辐射防护的x射线管
CN113506717A (zh) * 2021-07-21 2021-10-15 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高热量x射线球管及其冷却油路
CN216120201U (zh) * 2021-08-20 2022-03-22 合肥海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光源的高效散热装置
CN116825593A (zh) * 2022-02-23 2023-09-29 昆山益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管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x射线管
CN116544087A (zh) * 2023-05-10 2023-08-04 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医用x射线管系统
CN117015221A (zh) * 2023-10-07 2023-11-07 苏州益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管和x射线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765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8608B2 (ja) X線管冷却環
US6519317B2 (en) Dual fluid cooling system for high power x-ray tubes
US6491506B1 (en) Linear compressor
RU273446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й вентиляции легких с датчиком разности давлений
CN105041655B (zh) 脉动衰减组件
BR102017009033A2 (pt) Linear compressor
US9972472B2 (en) Welded spiral groove bearing assembly
CN117253765B (zh) X射线管及ct机
US6412979B1 (en)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with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the x-ray radiator mounted on a rotating gantry
BRPI0410793B1 (pt) Linear compressor and flat valve element
JPH07504733A (ja) 回転ライナを有する液体リングポンプ
JP2004519083A (ja) X線発生装置
KR101990401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
KR20160095818A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
KR20110133518A (ko) 밀폐형 냉동 압축기 장치
BRPI0613759A2 (pt) compressor de refrigeração com conduto de descarga flexìvel
JP4888754B2 (ja) 密閉型コンプレッサ用バルブ装置
KR101867542B1 (ko) 고온용 원심펌프
JP2017145787A (ja) 密閉型圧縮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KR20180114520A (ko) 고온용 원심펌프
CN111033674B (zh) 辐射发射装置
US20020108813A1 (en) Piston compressor
JPH1089256A (ja) 往復動圧縮機
KR101438112B1 (ko) 원자로냉각재펌프(rcp) 내부구조물의 단열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원자로냉각재펌프
CN213511069U (zh) 一种静音水冷式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