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6244A -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6244A
CN117246244A CN202210655077.7A CN202210655077A CN117246244A CN 117246244 A CN117246244 A CN 117246244A CN 202210655077 A CN202210655077 A CN 202210655077A CN 117246244 A CN117246244 A CN 117246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rail
load carrier
rear load
clamping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5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献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ma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m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m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m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50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6244A/zh
Priority to EP22184972.2A priority patent/EP4289674A1/en
Priority to US18/304,557 priority patent/US2023039894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246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62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8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 B60R9/1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 B60R9/065Enclosure-type carriers, e.g. tru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1),其具有底座主体(2),底座主体限定了其前侧和后侧之间的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T);连接装置(5),其用于连接至设置在底座主体(2)前侧的车辆侧拖车联接器;以及固定装置,其布置和设计使得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

Description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该后负载托架具有底座主体,该底座主体限定了其前侧和后侧之间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以及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到设置在底座主体的前侧的车辆侧拖车联接器。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后负载托架,以及用于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后负载托架上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紧固在车辆后端,尤其是机动车辆(如汽车)后端的负载托架通常用于运输自行车。通常,这种类型的负载托架在其前端区域包括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设计通常使负载托架可以紧固到传统拖车联接器的球上。通常,提供多个车轮保持架,以便它们能够接收自行车的车轮,以便将自行车固定在后负载托架上。
还存在其他负载托架,其可固定在车辆后端并携带行李箱,通过行李箱可运输超过车辆行李箱容量的额外行李。这种行李箱通常的特点是它是封闭的,以保护要运输的行李免受灰尘和水的影响,从而限定了内部行李接收空间。
此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负载托架,例如所谓的格构箱,这些格构箱朝其上部打开,以便运输尺寸更大的货物时货物从格构箱中伸出。
这种后负载托架已经在原理上证明了自身。然而,有时认为它们只能用于一种特定的货物,例如自行车或行李或其他特定的货物,这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创造一种可选的后负载托架,其可以非常灵活的方式使用,并避免上述缺点。
这一目的通过一种前面提到的类型的后负载托架来解决,该后负载托架包括固定装置,其布置和设计使得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根据要运输的负载可以选择性地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
此外,该目的通过一种系统来解决,该系统包括一种后负载托架和至少两个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每个负载接收装置都具有与后负载托架的固定装置相对应的附接装置,使得根据要运输的货物,负载接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有选择地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
本发明基于创建一种通用后负载托架的考虑,该后负载托架可用于运输不同种类的负载。例如,如果需要运输自行车,可以将相应的负载接收装置(如车轮保持架) 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当需要运输其他货物时,可以更换此类负载接收装置,例如用行李箱。也就是说,后负载托架可以根据要运输的货物灵活配置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用这种方法,后负载托架就非常灵活。
具体而言,固定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型材导轨,其固定在底座主体上,并在后负载托架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因此,可以提供将型材导轨连接到底座主体上,并且型材导轨用作可以连接负载接收装置的固定装置。优选地,型材导轨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横截面。例如,型材导轨可以由挤压铝型材制成。
根据优选实施例,每个型材导轨可包括具有T形横截面的槽,该槽沿型材导轨的经线方向延伸,该槽朝上侧开口。这种T形槽的底部槽段的槽宽大于上部槽段,以便底部槽段底切上部槽段。因此,适合于底部槽段的宽度的槽螺母可以插入并啮合在上部槽段的后面,以便以力配合的方式固定负载接收装置。优选地,该槽居中布置在该型材导轨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称负载。
此外,型材导轨可具有朝向其上侧的凹面外轮廓。通过这种方式,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成型件可以啮合在该外轮廓中,以便将负载接收装置定位在型材导轨上。
型材导轨还可以在其两横向侧上包括具有V形横截面的啮合槽,啮合槽尤其是朝底部开口,以便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啮合装置可以在型材导轨后面啮合到啮合槽中,以便抵靠型材导轨支撑待附接的负载接收装置。因此,可以提供将负载接收装置支撑到型材导轨的另一机构。向底部打开的啮合槽允许相应的啮合型材啮合,以便负载接收装置可以支撑在型材导轨上。
为了避免负载接收装置的意外松动,可在型材导轨的经线方向的端部部分设置安全孔,安全孔从顶部,特别是从T形槽的地面延伸至型材导轨,以便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的安全装置,例如安全销可啮合到安全孔以锁定负载接收装置。例如,可以设置以力配合的方式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型材导轨上,并且在无意松动的情况下,在负载接收装置与相应的型材导轨完全分离之前,安全装置可以啮合到安全孔中。
在后负载托架的进一步阐述中,型材导轨可以在底座主体上滑动地支撑在收缩的前部位置和延伸的后部位置之间。具体而言,型材导轨可固定在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滑动型材上,滑动型材与底座主体的相应的底座型材啮合,并可相对于底座型材在纵向方向滑动移动。这种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在安装后负载托架到车辆的后行李舱时,便于进入车辆的后行李舱。因此,负载接收装置可以向后移动到延伸的后部位置,以便后负载托架、负载接收装置和货物(例如自行车)脱离行李箱盖的移动范围。可提供止动装置,以将滑动型材锁定在缩回的前部位置。这种止动装置可以包括止动销,该止动销固定在滑动型材上,当型材导轨处于其缩回的前部位置时,该止动销可以啮合在相应底座型材中形成的相应止动孔中。特别是,为每个滑动轮廓指定一个止动销。
优选地,型材导轨形成为空心型材。通过这种方式,后负载托架不是很重,而空心型材的高稳定性可以通过型材内部形成的支撑支柱来实现。根据优选实施例,固定装置可正好包括三个型材导轨,型材导轨与相邻型材导轨以相同距离隔开。此外,各型材导轨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为了进一步稳定要运输的负载,后负载托架可在其前部包括轭,其中,尤其是,轭可相对于底座主体在竖直位置和至少基本水平位置之间移动,在竖直位置中,用于固定自行车车架的连接装置可连接至轭,而在至少基本水平位置,轭躺在底座主体上。轭可在两个位置锁定。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提供负载接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车轮保持架,其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以固定自行车车轮。因此,后负载托架可用于运输自行车。具体而言,可将多个车轮保持架用作负载接收装置,尤其是可将两个车轮保持架分配给每个型材导轨,以支撑自行车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在这种配置中,要运输的自行车的数量对应于型材导轨的数量,其中尤其可以提供三条型材导轨。自行车还可以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负载托架上,连接装置固定在自行车车架和轭上。
具体而言,车轮保持架的设计可使其能够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端部部分上推动。换言之,车轮保持架可通过沿型材导轨的径向方向的平移运动连接到型材导轨上。
该车轮保持架可包括限定经线方向的车轮保持架主体,该车轮保持架主体具有接收开口,该接收开口的开口朝向近端,且接收开口的横截面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横截面互补,从而可以通过其近端在型材导轨上推动车轮保持架主体,并至少部分包围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从而使车轮保持架垂直于型材导轨的经线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换言之,在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车轮保持架可以具有接收开口,接收开口的内轮廓选择为与型材导轨的外轮廓相对应,使得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推到型材导轨之一上。车轮保持架主体无需完全包围型材导轨。此外,如果车轮保持架主体部分包围型材导轨,使得车轮保持架主体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垂直于型材导轨的经线方向固定在型材导轨上,这就足够了。此外,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具有邻接面,当邻接面与型材导轨的端部接触时,该支撑面限定了车轮保持架主体相对于型材导轨的端部位置。
接收开口可穿过车轮保持架主体的近端部分延伸至后方,并可向远端打开。因此,可以规定,型材导轨和车轮保持架主体的啮合限于车轮保持架主体的近端部分。因此,如果将车轮保持架主体充分推到型材导轨上,则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可以从近端部分向远端伸出,因为接收开口可以形成为从远端打开的贯通开口。
此外,可以提供接收开口朝向车轮保持架主体的底侧打开。因此,车轮保持架主体不必完全包围型材导轨。此外,如果实现了形状配合啮合,以便将车轮保持架主体牢固地支撑在型材导轨上,这就足够了。
车轮保持架主体的接收开口可以由凸形壁向上限制,凸形壁设计为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相应凹形上轮廓啮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车轮保持架主体和型材导轨之间的大表面接触。相应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可具有朝向其上侧的凹面外轮廓。
此外,啮合突出部可以形成在接收开口的两横向侧,啮合突出部向内和向上啮合,以便它们可以啮合到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中形成的向下打开的相应啮合槽中。换言之,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从顶部放置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并可以通过在横向侧面形成的啮合突出部固定,该啮合突出部向内和向上啮合到型材导轨的相应啮合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车轮保持架主体在型材导轨上垂直于型材导轨的径向方向的安全固定。
为了容纳自行车的车轮,车轮保持架主体可包括端部部分,该端部部分中形成向上打开的车轮接收装置,该车轮接收装置沿径向方向延伸,用于接收自行车的车轮。此外,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车轮保持架可包括紧固装置,以便固定自行车车轮。这些紧固装置可以包括带,该带连接或可以连接到车轮保持架主体上,并且可以围绕自行车车轮放置,以便固定自行车车轮。因此,分配给型材导轨的两个车轮保持架可以相对彼此以一定距离定位,以便自行车的车轮能够安装在车轮接收加深部中。
此外,可提供锁定装置,通过该锁定装置,尤其是以力配合的方式,可相对于型材导轨锁定车轮保持架主体。具体而言,锁紧装置可包括槽螺母,该槽螺母位于或可位于型材导轨中形成的T形槽中;以及相应的夹紧螺钉,该夹紧螺钉拧入槽螺母并通过车轮保持架主体中形成的贯通孔啮合,使得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固定在相应的型材导轨上。换言之,槽螺母可与在型材导轨中形成的T形槽的底部部分啮合,以便通过夹紧螺钉将车轮保持架主体固定在型材导轨上。
根据锁定装置的可选实施例,槽螺母可包括向上延伸的螺纹销,该螺纹销延伸穿过在车轮保持架主体中形成的贯通孔,以便螺纹销的自由端从车轮保持架主体向上突出,并提供可拧在螺纹销的自由端上的夹紧螺母,这样,型材导轨和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在槽螺母和夹紧螺母之间相互固定。在将车轮保持架主体支撑至型材导轨时,该布置可使夹紧螺母与车轮保持架主体直接接触,并且槽螺母与型材导轨直接接触,尤其是与在上方限制了T形槽的底部槽段的表面接触。夹紧螺母的外轮廓上可设有凹槽,以便手动操作。
此外,可提供安全装置,以避免车轮保持架与相应的型材导轨意外分离。此类安全装置可与型材导轨中形成的安全孔相互作用。优选地,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销,该安全销在车轮保持架主体上可移动地支撑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上部位置的安全销可与相应的型材导轨脱离接触,下部位置的安全销可啮合到型材导轨中形成的安全孔中,尤其是在型材导轨的T形槽的底面上形成的安全孔中。因此,如果锁定装置无意中松开,并且例如由于在街道上行驶时的振动而松开,则车轮保持架主体可以相对于型材导轨移动,安全装置可以避免完全分离。当安全销到达在型材导轨中形成的相应安全孔的位置时,安全销可以啮合,以锁定车轮保持架主体,从而不可能进一步相对于型材导轨移动。如果两个车轮保持架连接到型材导轨上,并且每个车轮保持架主体承载自行车车轮,则一个车轮保持架的安全装置与安全孔啮合就足够了,因为另一个车轮保持架通过所承载的自行车固定连接到车轮保持架上。
为了确保安全销自动啮合到安全孔中,安全销可能会偏向下部位置,尤其是通过相应的弹簧。为了故意使安全销与相应安全孔脱离啮合,可将手动杆固定到安全销上,以便移动安全销,以便手动移动安全销。根据优选实施例,可以提供安全销可移动地保持在车轮保持架主体中形成的相应孔中,以便保护安全销免受外部影响,并且只有手动杆通过相应的杆开口向外延伸。可设计杆开口的上端和下端,以限制安全销的移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进一步特点是,其中一个负载接收装置是行李箱,行李箱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以便运输行李。这种行李箱允许运输超出车辆的行李舱容量的额外行李。行李箱通常可以朝上打开,或完全关闭以保护要运输的行李免受外部影响,尤其是灰尘和水的影响。
根据优选实施例,行李箱可具有刚性底部元件,其尤其由塑料制成,并且附接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是底部元件中形成的四个贯通开口,贯通开口的布置方式使箱可以定位在后负载托架上方,从而使贯通开口位于型材导轨中形成的T形槽上方,这样就可以插入夹紧装置并使其与后负载托架的T形槽啮合,以便将行李箱的底部元件支撑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换言之,贯通开口布置在底部元件中,其中贯通开口之间的距离对应于在负载托架中形成的型材导轨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将箱定位在负载托架的上方,并且可以将夹紧装置插入到与后负载托架的T形槽啮合的贯通开口中。为了便于行李箱相对于后负载托架的定位,可在后负载托架的底部元件中形成细长的成型件,该成型件可与型材导轨的凹面上轮廓啮合。
优选地,附接装置包括分配给每个贯通开口的夹紧装置。用于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至后负载托架的此类夹紧装置可包括夹紧杆、枢轴接头(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保持在夹紧杆的端部部分)、细长夹紧销(固定至枢轴接头并垂直于枢轴接头的旋转轴线延伸)、以及以旋转固定方式固定在夹紧销的自由端的槽螺母,其中槽螺母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其形成使得当矩形的较长边缘定位成朝向径向方向时,槽螺母可以插入 T形槽中,并且通过围绕夹紧销的纵轴线的旋转,槽螺母可在槽后面啮合,使得较长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延伸,以便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后负载托架上。
夹紧装置的设计基于将夹紧装置作为独立于负载接收装置的元件提供的考虑。由于槽螺母呈矩形,因此当负载接收装置已放置在负载托架上时,可以将其插入T形槽中。因此,当槽螺母定位成使得小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延伸时,可以将槽螺母插入狭窄的上部槽段。一旦槽螺母到达宽的底部槽段,可以旋转槽螺母,使槽螺母在上部槽段后面啮合。这样,夹紧装置可用于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后负载托架上。
优选地,夹紧杆可以相对于枢轴接头在插入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插入位置中,夹紧销与夹紧杆至少基本上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夹紧位置中,夹紧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夹紧杆的方向延伸。为此,夹紧杆包括在枢轴接头的端部部分的贯通槽,该贯通槽将夹紧杆分开,使得细长的夹紧销可以围绕枢轴接头相对于夹紧杆的旋转轴线自由地旋转。
为了将负载接收装置夹紧到型材导轨上,夹紧杆可包括夹紧面,夹紧面平行于枢轴接头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与枢轴接头隔开,以便当夹紧杆从其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且夹紧面与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支撑面接触时,负载接收装置和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共同压在槽螺母和夹紧面之间。换言之,夹紧杆的接触面与枢轴接头隔开,使得型材导轨和负载接收装置共同夹在槽螺母和夹紧杆的接触面之间。因此,选择T形槽和负载接收装置的上侧(例如在行李箱的底部元件中形成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以便可以将这些元件压在槽螺母和夹紧杆的夹紧面之间。当夹紧杆处于其夹紧位置且夹紧面与支撑面接触时,可在支撑面中形成导向突出物,以避免夹紧装置的无意旋转。
为了容纳夹紧装置的夹紧杆,当夹紧杆处于夹紧位置时,可在靠近每个贯通开口的行李箱的底部提供加深部。贯通开口的设计可以使夹紧装置的槽螺母能够通过。
行李箱还可以包括刚性盖元件和连接底部元件和盖元件的侧壁,从而在内部形成行李接收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进一步的特点是,至少一个负载接收装置是开放式格构箱,其包括负接装置,以便将格构箱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上。如前所述,这种格构箱通常朝着上方打开,可用于运输尺寸较大且无法在封闭的行李箱中运输的货物。具体而言,格构箱可包括底面部分和从底面部分延伸的护栏。
优选地,附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是四个张紧装置,通过这些张紧装置,格构箱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具体而言,总共可提供四个张紧装置,其中两个张紧装置布置在前端,以便将格构箱连接到前面的型材导轨,两个张紧装置布置在格构箱的后端,以便将格构箱连接到后负载托架的后面的型材导轨。因此,可以通过总共四个张紧装置来实现对通用的后负载托架的稳定连接,其中两个张紧装置分别连接到前面的型材导轨和后面的型材导轨。
具体而言,每个张紧装置可包括张紧杆,该张紧杆围绕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格构箱的侧壁元件上;以及啮合元件,该啮合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张紧杆上,其中,啮合元件相对于张紧杆的旋转轴线与张紧杆相对于格构箱的旋转轴线隔开,其中啮合元件具有啮合突出部,该啮合突出部形成为互补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啮合槽,这样,啮合突出部可以从底部啮合到型材导轨后面的啮合槽中,以便将格构箱支撑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因此,张紧装置的形成使得具有相应啮合突出部的啮合元件可以使用在型材导轨中形成的朝底部打开的凹槽,以便将格构箱连接到后负载托架。
张紧装置的设计和布置使得当啮合元件从底部啮合到型材导轨后面时,张紧杆以基本垂直的姿态延伸。这样,操作员可以通过将张紧杆从水平或向下姿态移动到垂直姿态来容易进行张紧运动。为了避免意外松开,可提供安全装置,当啮合元件在型材导轨后面啮合时,可通过该安全装置将张紧杆锁定在其垂直姿态。
还可以想象,上述行李箱配备有此类外部的张紧装置,通过这些张紧装置,行李箱可以以上述方式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同样地还可以想象,格构箱包括底面部分中的贯通开口,并且如上所述的行李箱中的夹紧装置分配给每个贯通开口,使得格构箱可以通过将夹紧装置的槽螺母啮合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T 形槽中而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特点还在于,其中一个负载接收装置是用于承载负载,特别是附加自行车的延伸模块,其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例如,如果后负载托架正好包含三个型材导轨,每个型材导轨可配备两个车轮保持架,则总共可以运输三辆自行车。有时,这种带有附加负载接收装置的负载托架在要运输的自行车数量方面受到限制,这认为是不利的。因此,这样的延伸模块允许运输至少一辆另外的自行车。此外,可以提供不同的负载可以运输。例如,除了连接在后负载托架上的行李箱外,通过这种延伸模块,还可以运输额外的自行车。
优选地,延伸模块包括一个延伸型材导轨和两个延伸车轮保持架,延伸车轮保持架优选地推到延伸型材导轨的自由端上并固定在其上。延伸型材导轨的设计可能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相同。如上文所述,延伸车轮保持架可以与车轮保持架相同,可以将其推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自由端上并固定在其上。
延伸模块可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支撑元件,其中每个支撑元件的一端连接至延伸型材导轨,而其另一端包括附接装置以便将延伸模块可释放地连接至后负载托架。支撑元件可形成弯曲型材,尤其是矩形型材,其可由铝或钢制成。优选地,支撑元件的形成使得延伸型材导轨布置在后负载托架的后型材导轨的后面,尤其是在尾灯装置和/或位于尾灯装置之间的牌照架的上方。
在每个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部分中,可以提供一个贯通开口,并且可以为每个支撑元件分配如上所述的夹紧装置,以便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部分可以可释放地支撑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因此,上述夹紧装置可用于将支撑元件支撑在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从而将延伸模块可释放地固定到后负载托架上。因此,当连接到后负载托架时,延伸型材导轨布置在后负载托架的后型材导轨后面。可在支撑元件顶部(夹紧装置的接触面接触的区域中)提供支撑面。如行李箱相关内容中所述,可在支撑面上设置导向突出物,以避免当夹紧杆处于其夹紧位置且夹紧面与支撑面接触时夹紧装置的意外旋转。支撑面和导向突出物可由布置在支撑元件(尤其固定在支撑元件,优选焊接或镀锌)上的导向板形成。
为了确保稳定地固定在后负载托架上,可为延伸模块的每个支撑元件分配适配器元件,其中,适配器元件包括平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下表面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的轮廓互补,以便适配器元件可以布置在支撑元件和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之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后负载托架型材导轨上的适配器元件的大表面上的稳定接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适配器元件上的支撑元件的大表面上的稳定接触。
上述系统包括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允许灵活使用通用的后负载托架,因为可以以非常安全的方式运输不同种类的货物。
附图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参考权利要求书和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附图如下所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后负载托架的俯视图;
图2是用于可释放地连接到图1的后负载托架上的车轮保持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连接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的图2的车轮保持架的局部透视图;
图4是图3的布置的剖面图;
图5是后负载托架的车轮保持架和型材导轨的剖面图;
图6是装配有六个车轮保持架的后负载托架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后负载托架的透视图,其中车轮保持架处于另一个位置;
图8示出了连接到车辆后部的图6和图7所示的后负载托架,其中型材导轨处于其缩回的前部位置;
图9是图8的后负载托架,其中型材导轨处于其延伸的后部位置;
图10是图1的后负载托架的透视图,该后负载托架带有附接的行李箱;
图11是图10的后负载托架和行李箱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的后负载托架和行李箱的详细透视图,其中夹紧装置的夹紧杆处于其插入位置;
图13是图12所示的装置,其中夹紧杆处于其夹紧位置;
图14是图1所示的后负载托架的透视图,带有连接的格构箱;
图15是图14所示布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16以侧视图示出了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脱离啮合的格构箱的张紧装置;
图17是图16的张紧装置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啮合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张紧装置与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啮合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的后负载托架的透视图,该后负载托架配备有六个车轮保持架和附接的用于运输额外自行车的延伸模块;
图20是图19所示后负载托架的侧视图;
图21是作为独立部件的图19和20的延伸模块的透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延伸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连接到后负载托架的型材导轨上的延伸模块的详细侧视图;和
图24是图23的布置的横截面透视图,其中夹紧装置处于其夹紧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安装到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1。后负载托架1包括底座主体2,该底座主体限定了在其前侧和后侧之间的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T。具体而言,底座主体2具有朝向后侧开口的C形形状,并且包括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两个底座型材3。底座型材3在其前端通过底座主体2的中央部分4彼此连接。
在中央部分4处,提供了用于连接至车辆侧拖车联接器的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包括操纵杆6,该操纵杆可绕沿纵向方向L延伸的枢轴线转动。
后负载托架1还包括两个滑动型材7,滑动型材7与底座型材3啮合,并可相对于底座型材3沿纵向方向L在收缩的前部位置(如图8所示)和延伸的后部位置(如图9所示)之间滑动移动。
此外,在滑动型材7的前端,连接有轭8,以支撑要在后负载托架1上运输的负载。轭8具有朝向底部开口的U形形状,并连接至滑动型材7,以便轭8可以相对于滑动型材7在垂直位置(如图1所示)和至少基本水平位置(轭8躺在底座主体2上) 之间移动。轭8,在其垂直位置,用于固定自行车的车架,例如通过相应的连接装置 9进行运输,在图8和图9中,该连接装置9连接到轭8。
在底座型材3的后端,安装了牌照架10和两个尾灯单元11。尾灯单元11布置在牌照架10的相对的横向侧上,并且可以围绕垂直枢转轴线在使用位置和运输位置之间枢转,在使用位置,如图1所示,尾灯单元11展开并从底座主体2沿横向方向伸出,在运输位置,尾灯单元11折叠在底座主体2后面和牌照架10后面。如图9所示,当滑动型材7向后移出缩回的前部位置时,提供铰链机构以使尾灯单元11和牌照架10自动移出滑动型材7的移动范围。
后负载托架1还包括固定装置,取决于待运输的负载,固定装置布置和设计成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例如用于接收自行车车轮的车轮保持架12、行李箱13(如图10 所示),格构箱14(如图23所示)和/或延伸模块15(如图19所示),可选择性地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
具体而言,固定装置包括三个型材导轨16,它们固定在滑动型材7上,并沿横向方向T延伸。三个型材导轨16分别与相邻型材导轨16以相同的距离隔开,并且型材导轨16在其整个、相同长度上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如图14所示,型材导轨16形成为空心型材,并包括具有T形横截面的槽17,槽17沿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延伸。T形槽17朝上侧开口,并居中布置在型材导轨16中。这意味着T形槽17包括窄的上部槽段18和宽的底部槽段19,以便底部槽段19底切上部槽段18。
型材导轨16朝向其上侧具有凹形外轮廓20,T形槽17居中布置在凹形外轮廓 20中。此外,在型材导轨16两侧,型材导轨16包括啮合槽21,其具有朝底部开口的V形横截面。型材导轨16的横向侧面上的两个啮合槽21的横截面形成相同。可以设置,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啮合装置可以在型材导轨16后面啮合到啮合槽21中,以便支撑负载接收装置,使其紧靠型材导轨16连接。
为了避免负载接收装置的意外松动,在型材导轨16的经线端部部分设有安全孔22。这些安全孔22从T形槽17的底面(ground)延伸至型材导轨16,并且目前未形成为通孔。目的是,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安全装置可以啮合安全孔22,以锁定负载接收装置并避免意外松开。
在图2至图9中,显示了一种布置,其中总共有六个车轮保持架12连接到型材导轨16上,以便后负载托架1可用于运输三辆自行车。车轮保持架12的设计使其能够推到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的端部部分上。
车轮保持架12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车轮保持架12包括车轮保持架主体23,该车轮保持架主体23限定了经线方向Y。车轮保持架主体23是注塑塑料零件。在图 2所示的右侧(近侧),车轮保持架主体23具有接收开口24,其横截面与型材导轨 16的横截面互补。因此,可以将车轮保持架主体23推到型材导轨16上并部分包围型材导轨16。具体而言,接收开口24朝底部打开,其中接收开口24的轮廓啮合到型材导轨16的啮合槽21中。这样,车轮保持架12垂直于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但可以在经线方向上移动。
在左端部部分(远端)中,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中形成面向下的支撑突出物25。因此,可以在型材导轨16上推动车轮保持架主体23,直到型材导轨16的端部与支撑突出物25接触。此装置如图7所示,可节省运输带有连接的车轮保持架12的后负载托架1的空间。
车轮保持架主体23在端部部分(图2中左侧)包括向上打开的车轮接收加深部 26,该车轮接收加深部26沿经线方向Y延伸,用于接收自行车车轮。
此外,车轮保持架12包括用于固定自行车车轮的紧固装置。具体而言,这些紧固装置包括带27,该带在一端连接至车轮保持架主体23并可围绕自行车车轮铺设。另一端可以同样固定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上,以便抵靠车轮保持架主体23固定自行车车轮。因此,根据要运输的自行车的车轮之间的距离,车轮保持架12可以相对地定位在型材导轨16上。
为了避免车轮保持架12相对于型材导轨16的意外移动,提供了相应的锁定装置。为此,锁定装置包括槽螺母28,该槽螺母可定位在型材导轨16的T形槽17中。槽螺母28包括向上延伸的螺纹销28a,该螺纹销28a延伸穿过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中形成的贯通孔30,从而使螺纹销28a的自由端从车轮保持架主体23向上伸出。提供了相应的夹紧螺母29,该夹紧螺母可拧在螺纹销28a的自由端上,使得型材导轨16 和车轮保持架主体23可在槽螺母28和夹紧螺母29之间相互固定。夹紧螺母29的外轮廓上有凹槽,以便手动操作。
此外,还提供了安全装置,以避免车轮保持架12与相应的型材导轨16意外分离。具体而言,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销31,该安全销可移动地支撑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中形成的相应的接收孔32中,并朝底部打开。安全销31可以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移动,上部位置的安全销31与相应的型材导轨不接触(如图5所示),下部位置的安全销31可以啮合到安全孔22中,如图4所示。
预期中,当车轮保持架12意外移动,并且车轮保持架主体23很可能与型材导轨 16分离时,安全销31自动与安全孔22啮合。为此,安全销31通过相应的螺旋压缩弹簧33偏向下部位置。
为了克服螺旋压缩弹簧33的恢复力而使安全销31从安全孔22脱离啮合,手动杆24固定在安全销31上,并延伸通过在接收孔32中形成的杆开口35。杆开口35 的尺寸应确保当安全销与型材导轨16脱离接触时,手动杆34到达上端(如图5所示),而当安全销31与安全孔22啮合时,手动杆34到达杆开口35的下端。安全装置确保即使夹紧螺钉29和槽螺母28松开导致力配合连接失效,车轮保持架12也不能与型材导轨16分离。
图10至图13显示了后负载托架,其上可释放地连接有行李箱13。
行李箱13具有由塑料制成的刚性的底部元件36和也由塑料制成的刚性的盖元件37。底部元件36包括底板38和面朝上的周向边界39。以相同的方式,盖元件37包括基本矩形的盖板和面朝下的周向边界41。此外,行李箱13具有连接底部元件36 和盖元件37的侧壁42,从而形成内部的行李接收空间。
在行李箱13的一端部部分,底部元件36设有滚轮43,以便行李箱13可以在地面上滚动。
在图10至13中,行李箱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为此,在行李箱的底部元件36中形成两个细长成型件44,它们与两个前型材导轨16的凹面外轮廓20啮合。细长成型件44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彼此间隔的距离与两个相邻的型材导轨16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行李箱13就位于后负载托架1上。
为了将行李箱13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底部元件36中总共形成了四个贯通开口45。贯通开口45的布置方式使其位于型材导轨中形成的T形槽17上方。目前,两个贯通开口45位于前部的型材导轨16的T形槽17上方,另外两个贯通开口45 位于中间的型材导轨16上方。
夹紧装置46分配给每个贯通开口45。夹紧装置46在图12和13中详细可见。它包括夹紧杆47和枢轴接头48,枢轴接头48可旋转地支撑在夹紧杆47的端部部分。此外,夹紧装置46包括细长夹紧销49,该夹紧销固定在枢轴接头48上,并垂直于枢轴接头48的旋转轴线延伸。为了允许细长夹紧销49运动,夹紧杆47在枢转接头 48的端部部分处包括贯通槽50,该贯通槽50将夹紧杆47分开,使得细长夹紧销49 能够围绕枢转接头48相对于夹紧杆47的旋转轴线自由旋转。
在夹紧销49的自由端,槽螺母51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固定。
槽螺母51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矩形的形成使得当矩形的较长边缘朝向T形槽17 的经线方向时,槽螺母51可以插入T形槽17中。这种情况如图14所示。通过围绕夹紧销49的纵轴线旋转,槽螺母51可以在槽17后面啮合,从而使较长的边缘垂直于型材导轨的经线方向延伸。此配置如图13所示。
为了抵靠型材导轨16固定底部元件36,夹紧杆47可相对于夹紧销49在插入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插入位置中,夹紧销49与夹紧杆47沿至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如图14所示),在夹紧位置中夹紧销49基本上垂直于夹紧杆47的方向延伸 (如图15所示)。如图15所示,槽螺母51相对于夹紧杆47布置,使得当槽螺母51 啮合在型材导轨16的T形槽17后面时,夹紧杆47沿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延伸。
夹紧杆47包括夹紧面52,该夹紧面平行于枢轴接头48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与枢轴接头48隔开,使得当夹紧杆47处于其夹紧位置且夹紧面52与底部元件36的相应的支撑面53接触时,底部元件36和型材导轨16压在槽螺母51和夹紧面52之间,如图13所示。夹紧杆47可由从支撑面53向上突出的细长导向突出物54引导,以避免夹紧装置46围绕细长夹紧销49的纵轴线意外旋转。这样,可以避免槽螺母51无意中与T形槽17脱离啮合。
在图14至图18中,打开的格构箱14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格构箱 14包括底面部分55和从底面部分55延伸的护栏56。
总共提供了四个张紧装置57,通过这些张紧装置,格构箱14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上。两个张紧装置57布置在前端,以便将格构箱14 连接到前型材导轨16,两个张紧装置57布置在格构箱14的后端,以便将格构箱14 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的后型材导轨16。
具体而言,每个张紧装置57包括张紧杆58,该张紧杆58围绕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格构箱14的侧壁元件59上。
此外,每个张紧装置57包括啮合元件60,其可旋转地安装在张紧杆58上。啮合元件60相对于张紧杆58的旋转轴线与张紧杆58相对于格构箱14的旋转轴线隔开。啮合元件60具有啮合突出部61,该啮合突出部61与型材导轨16的啮合槽21形成互补。因此,如图17和图18所示,啮合突出部61可以从底部啮合在型材导轨16后面的啮合槽21中,以便抵靠型材导轨16支撑格构箱14。当啮合元件60啮合在型材导轨16的后面时,张紧杆58以基本垂直的姿态伸出。图16、17和18详细显示了该机制。
此外,还提供了安全装置,当啮合元件60啮合在型材导轨16后面时,可通过该安全装置将张紧杆58锁定在其垂直姿态。目前,为此目的提供了卡扣机构62。
图19至24显示了用于承载附加自行车的延伸模块15,该延伸模块15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
延伸模块15包括延伸型材导轨63和两个延伸车轮保持架64。它们推到延伸型材导轨63的自由端上。延伸型材导轨63和延伸车轮保持架64的设计与型材导轨16 和轮保持架12相同。因此,将延伸车轮保持架64固定到延伸型材导轨63的机构与上述关于车轮保持架12和型材导轨16的机构相同。
此外,延伸模块15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支撑元件65。支撑元件65由弯曲的空心型材制成。每个支撑元件65的一端连接至延伸型材导轨63,具体而言,拧在其上。另一端包括附接装置,以便将延伸模块15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为此,在每个支撑元件65的自由端部分提供一个贯通开口66,并为每个支撑元件65 分配夹紧装置46。夹紧装置46(通过该夹紧装置,支撑元件65固定在后负载托架1 的后型材导轨16上)与上述行李箱13中的夹紧装置几乎相同。因此,槽螺母51可以啮合到型材导轨16的T形槽17中,夹紧面52可以与支撑元件65顶部形成的支撑面67接触。与行李箱13类似,在支撑面67上形成导向突出部68,以避免夹紧装置 46的意外旋转。
与行李箱13中所示夹紧装置46的设计相反,当槽螺母51的矩形的较长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延伸时,夹紧杆47目前垂直于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延伸,以便将支撑元件65固定到型材导轨16上。
附接装置还包括适配器元件69,其布置在支撑元件65和型材导轨16之间。它包括平坦的上表面和与型材导轨16的凹面轮廓20互补的下表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支撑元件65在型材导轨16上的稳定固定。
相应地,延伸模块15允许运输附加自行车,其中附加自行车布置在三个型材导轨16的后面。
上述系统包括后负载托架1、六个车轮保持架12、行李箱13、格构箱14和延伸模块15,允许使用后负载托架1运输不同种类的货物。例如,当应运输多辆自行车时,最好将车轮保持架12连接到型材导轨16上。如果需要运输第四辆自行车,可将延伸模块15选择性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如果必须运输超过车辆行李箱容量的其他行李,则可以将行李箱13(代替车轮保持架12)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 上。如果必须运输超出行李箱尺寸的其他货物,可以连接开放式格构箱14。还可以将行李箱13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上以运输行李,同时连接延伸模块15以运输额外的自行车。这样,上述系统允许灵活使用后负载托架1。
附图标记列表
1 后负载托架
2 底座主体
3 底座型材
4 中央部分
5 连接装置
6 操纵杆
7 滑动型材
8 轭
9 连接装置
10 牌照架
11 尾灯装置
12 车轮保持架
13 行李箱
14 格构箱
15 延伸模块
16 型材导轨
17 T形槽
18 上部槽段
19 底部槽段
20 凹形外轮廓
21 啮合槽
22 安全孔
23 车轮保持架主体
24 接收开口
25 支撑突出物
26 车轮接收加深部
27 带
28 槽螺母
28a 螺纹销
29 夹紧螺母
30 贯通孔
31 安全销
32 接收孔
33 螺旋压缩弹簧
34 手动杆
35 杆开口
36 底部元件
37 盖元件
38 底板
39 边界
40 盖板
41 边界
42 侧壁
43 滚轮
44 细长成型件
45 贯通开口
46 夹紧装置
47 夹紧杆
48 枢轴接头
49 细长夹紧销
50 贯通槽
51 槽螺母
52 夹紧面
53 支撑面
54 导向突起
55 底面部分
56 护栏
57 张紧装置
58 张紧杆
59 侧壁元件
60 啮合元件
61 啮合突出部
62 卡扣机构
63 延伸型材导轨
64 延伸车轮保持架
65 支撑元件
66 贯通开口
67 支撑面
68 导向突起
69 适配器元件
L 纵向方向
T 横向方向
Y 经线方向

Claims (17)

1.用于安装到车辆上的后负载托架(1),其具有:
底座主体(2),所述底座主体限定了其前侧和后侧之间的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T),
连接装置(5),其用于连接至设置在底座主体(2)的前侧的车辆侧拖车联接器,以及
固定装置,其布置和设计成使得根据要运输的负载,能够选择性地将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型材导轨(16),所述型材导轨(16)支撑在所述底座主体(2)上并沿横向方向(T)延伸,其中,特别地,所述型材导轨(16)具有朝向上侧的凹形外轮廓(20),和/或其中,特别地,在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的端部部分处设有安全孔(22),安全孔(22)从顶部,尤其是从T形槽(17)的底面延伸至型材导轨(16),使得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的安全装置能够啮合安全孔(22),从而锁定负载接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型材导轨(16)包括具有T形横截面的槽,所述槽沿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Y)延伸,所述槽向上侧开口,并且特别地居中布置在型材导轨(16)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型材导轨(16)在其两横向侧上包括啮合槽(21),啮合槽(21)特别地具有朝底部开口的V形横截面,使得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的啮合装置能够在型材导轨(16)后面啮合到啮合槽(21)中,从而抵靠型材导轨(16)支撑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
5.一种用于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的夹紧装置(46),所述夹紧装置(46)包括:
夹紧杆(47),
枢轴接头(48),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在夹紧杆(47)的端部部分,
细长的夹紧销(49),其固定到枢轴接头(48)并垂直于枢轴接头(48)的旋转轴线延伸,以及
槽螺母(51),其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夹紧销的自由端,
其中,槽螺母(51)基本上具有矩形的形状,槽螺母(51)形成为使得当矩形的较长边缘朝向经线方向(Y)时,槽螺母(51)能够插入T形的槽(17)中,并且槽螺母(51)能够通过围绕夹紧销的纵轴线的旋转而啮合在所述槽后面,使地较长边缘垂直于经线方向(Y)延伸,以便将负载接收装置固定到后负载托架(1),
其中,特别地,夹紧杆(47)能够相对于枢轴接头(48)在插入位置和夹紧位置之间移动,在插入位置中,夹紧销与夹紧杆(47)至少沿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夹紧位置中,夹紧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夹紧杆(47)的方向延伸,
其中,优选地,夹紧杆(47)在枢轴接头(48)的端部部分处包括贯通槽(50),所述贯通槽(50)将夹紧杆(47)分开,使得细长的夹紧销(49)能够围绕枢轴接头(48)相对于夹紧杆(47)的旋转轴线自由地旋转,和/或其中,优选地,夹紧杆(47)包括夹紧面(52),所述夹紧面(52)平行于枢轴接头(48)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与枢轴接头(48)隔开,使得当夹紧杆(47)从其插入位置移动到夹紧位置并且夹紧面(52)与待连接的负载接收装置的相应的支撑面(53)接触时,负载接收装置和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共同压在槽螺母(51)和夹紧面(52)之间。
6.一种系统,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以及
至少两个不同的负载接收装置,每个负载接收装置具有与后负载托架(1)的固定装置相对应的附接装置,使得根据待运输的货物,负载接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够选择性地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
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负载接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车轮保持架,所述车轮保持架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以便固定自行车车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后负载托架(1)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后负载托架,其特征在于,车轮保持架设计成使其能够在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的端部部分上推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保持架包括车轮保持架主体(23),所述车轮保持架主体(23)限定经线方向(Y),所述车轮保持架主体(23)具有接收开口(24),所述接收开口(24)的横截面与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的横截面互补,使得车轮保持架主体(23)能够在型材导轨(16)上推动并且包围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从而垂直于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车轮保持架,其中,特别地,车轮保持架主体(23)包括端部部分,车轮保持架主体(23)的端部部分中形成有向上打开的车轮接收加深部(26),所述车轮接收加深部在经线方向(Y)上延伸,用于接收自行车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了锁定装置,通过所述锁定装置,车轮保持架主体(23)能够相对于型材导轨(16)锁定,其中,特别是,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具有朝向其上侧的凹形外轮廓(20),并且锁定装置包括槽螺母(28)以及相应的夹紧螺钉(29),槽螺母(28)位于或能够位于型材导轨(16)中形成的T形的槽中,所述夹紧螺钉(29)拧入槽螺母(28)并通过形成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中的贯通孔(30)啮合,使得车轮保持架主体(23)能够以力配合的方式锁定在相应的型材导轨(16)上,和/或提供安全装置,以避免车轮保持架与相应的型材导轨(16)意外分离,其中,特别是,在型材导轨(16)的经线方向的端部部分提供安全孔(22),安全孔(22)从顶部延伸至型材导轨(16)中,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销(31),安全销(31)在车轮保持架主体(23)中可移动地支撑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在上部位置,安全销(31)能够与相应的型材导轨(16)脱离接触;在下部位置,安全销(31)能够啮合到型材导轨(16)中形成,尤其是在型材导轨(16)的T形的槽的底面形成的安全孔(22),其中优选地,安全销(31)偏向下部位置,尤其是通过相应的弹簧,和/或其中,优选地,手动杆(34)固定到安全销(31)以便手动移动安全销(31)。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负载接收装置中的一个是行李箱(13),其包括附接装置,以便将行李箱(13)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后负载托架(1)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行李箱(13)具有刚性的底部元件(36),底部元件尤其是塑料制成的,并且附接装置包括底部元件(36)中的至少两个,尤其是四个贯通开口(45),贯通开口(45)布置成使得箱能够定位在后负载托架(1)上方,以使贯通开口(45)位于型材导轨(16)中形成的T形的槽上方,从而夹紧装置(46)能够插入并啮合到后负载托架(1)的T形的槽(17),以抵靠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固定行李箱(13)的底部元件(36),其中,特别地,附接装置包括分配给每个贯通开口(45)的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紧装置(46),和/或其中,尤其是在靠近每个贯通开口(66)的行李箱(13)的底部设置加深部,当夹紧装置(46)进入其夹紧位置时,所述加深部容纳夹紧装置(46)的夹紧杆(47),和/或其中,特别是,行李箱(13)还包括刚性的盖元件(37)和连接底部元件(36)和盖元件(37)的侧壁(42),从而形成内部的行李接收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负载接收装置是开放式的格构箱(14),其包括附接装置,以便将格构箱(14)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其中,特别地,格构箱(14)包括底面部分(55)和从底面部分(55)延伸的护栏(5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后负载托架(1)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附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是四个张紧装置(57),通过所述张紧装置,格构箱(14)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其中,特别地,附接装置总共包括四个张紧装置(57),两个张紧装置(57)布置在前端以将格构箱(14)连接到前面的型材导轨(16),且两个张紧装置(57)布置在格构箱(14)的后端以将格构箱(14)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的后面的型材导轨(16)。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后负载托架(1)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张紧装置(57)包括张紧杆(58)和啮合元件(60),所述张紧杆围绕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格构箱(14)的侧壁元件(59),所述啮合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到张紧杆(58),其中,啮合元件(60)相对于张紧杆(58)的旋转轴线与张紧杆(58)相对于格构箱(14)的旋转轴线隔开,其中啮合元件(60)具有啮合突出部(61),所述啮合突出部(61)与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的啮合槽(21)形成互补,使得啮合突出部(87)能够从底部啮合到型材导轨(16)后面的啮合槽(21)中,以抵靠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支撑格构箱(14),其中,特别是,张紧装置(47)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啮合元件(60)从底部在型材导轨(16)后面啮合时,张紧杆(48)以基本垂直的姿态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负载接收装置中的一个是用于承载负载,尤其是附加自行车的延伸模块(15),所述延伸模块(15)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后负载托架(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模块(15)包括一个延伸型材导轨(16)和两个延伸车轮保持架(12),所述延伸车轮保持架(12)优选在延伸型材导轨(16)的自由端上推动并固定到所述延伸型材导轨(16),和/或所述延伸模块(15)包括至少一个,尤其是两个支撑元件(65),其中,每个支撑元件(65)的一端连接至延伸型材导轨(16),而其另一端包括附接装置以将延伸模块(15)可释放地连接至后负载托架(1),其中,特别地,后负载托架(1)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负载托架(1),在每个支撑元件(65)的自由端部分设有一个贯通开口(66),并为每个支撑元件(65)分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紧装置(46),使得支撑元件(65)的自由端部分可释放地支撑在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上,其中,优选地,将适配器元件分配给延伸模块(15)的每个支撑元件(65),适配器元件(69)包括平坦的上表面和与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的轮廓互补的下表面,使得适配器元件(69)能够布置在支撑元件(65)和后负载托架(1)的型材导轨(16)之间。
CN202210655077.7A 2022-06-10 2022-06-10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72462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077.7A CN117246244A (zh) 2022-06-10 2022-06-10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EP22184972.2A EP4289674A1 (en) 2022-06-10 2022-07-14 Rear load carrier, clamping device and system
US18/304,557 US20230398946A1 (en) 2022-06-10 2023-04-21 Rear load carrier, clamping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077.7A CN117246244A (zh) 2022-06-10 2022-06-10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6244A true CN117246244A (zh) 2023-12-19

Family

ID=8260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5077.7A Pending CN117246244A (zh) 2022-06-10 2022-06-10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8946A1 (zh)
EP (1) EP4289674A1 (zh)
CN (1) CN11724624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259A (en) * 1996-05-02 1997-11-25 Montani; John J. Modular bicycle rack system
US5862966A (en) * 1997-03-06 1999-01-26 William L. Mehls Carrier and bicycle mount apparatus for vehicles
DE102006031694A1 (de) * 2006-07-08 2008-01-17 Magna Car Top Systems Gmbh Trageinrichtung für Lasten, insbesondere Fahrräder
DE102010012774A1 (de) * 2010-03-25 2011-09-29 Mft Transport Systems Gmbh Modulares Hecktragesystem
BR112014002833A2 (pt) * 2011-08-05 2017-03-07 Cequent Performance Prod Inc mecanismo de dobramento de acessório de carga
CN110576801B (zh) * 2018-06-11 2022-12-30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负载载架的扩展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9674A1 (en) 2023-12-13
US20230398946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6177C1 (ru) Система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груза для груз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типа пикап
US7878743B2 (en)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having cooperative tie-down and load bar assemblies
US7845528B2 (en) Load carry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US10479284B1 (en) Load-bearing system for supporting cargo from a vehicle
US4997116A (en) Rear mountable carrier rack
KR102269264B1 (ko) 화물 캐리어
US20020053581A1 (en) Vehicle roof mounted bicycle carrier
EP1963136B1 (en) Load device for vehicles
US20030156930A1 (en) Vehicle article carrier
KR20070117489A (ko) 차량 화물 관리 시스템의 다중 채널 크로스바
US5971241A (en) Multi-purpose folding carrier
US11535167B2 (en) Cargo hold assembly for a pickup truck cargo bed
US11807192B2 (en) Vehicle accessory mount and retaining system
WO2003057531A1 (en) Stor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7246244A (zh) 后负载托架、夹紧装置和系统
US20230331167A1 (en) Vehicle roof rack assembly
CN117246242A (zh) 车轮保持架、延伸模块和后负载托架
US20230032014A1 (en) Truck bed storage system
US9956920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n article to a vehicle, and an article for use therewith
US20230398944A1 (en) Luggage box
CA3124632A1 (en) Multi-use adaptable hitch-mounted load support system
US20060065686A1 (en) Vehicle roof rack
EP3915841B1 (en) Load carrier
NL2029080B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accessory,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ounting
WO2023122729A2 (en) Vehicle light and mount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