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3730A -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3730A
CN117243730A CN202311461523.1A CN202311461523A CN117243730A CN 117243730 A CN117243730 A CN 117243730A CN 202311461523 A CN202311461523 A CN 202311461523A CN 117243730 A CN117243730 A CN 117243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lamping
capturing
support
sid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61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
龚善石
闫伟
季佳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615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3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3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Devices for obstructing a leak through a native valve in a closed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6Delivery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该瓣膜夹合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和第二夹合件、以及第一和第二抓捕件。主体的远端包括支撑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开口侧且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第一和第二开口侧分别具有使得容置空间对外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和第二夹合件包括均包括连接部和夹合部,连接部分别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伸入并安装于容置空间中,且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带动对应的夹合部相对于主体开合;每个抓捕件包括安装部、弯折部和抓捕部,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件上,弯折部连接于安装部和抓捕部之间,使得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具有第一夹角。以上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及更好的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更小的创面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术者在经导管递送植入医疗器械并操作该植入医疗器械时往往借助影像的引导,但仍然面临患者体内复杂的环境的挑战,需持续改进医疗器械,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以提高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夹合件、第二夹合件、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该主体的远端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第一开口侧和第二开口侧且支撑件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第一开口侧具有使得容置空间对外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侧具有使得容置空间对外的第二开口。第一夹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合部,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开口伸入容置空间且安装于容置空间内,且第一连接部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带动第一夹合部相对于主体开合;第二夹合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合部,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容置空间且安装于容置空间内,且第二连接部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带动第二夹合部相对于主体开合。第一抓捕件与第一夹合件位于主体的同侧,且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一抓捕部,第一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件上,第一弯折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一抓捕部之间,使得第一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抓捕件与第二夹合件位于主体的同侧,且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二抓捕部,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件上,第一弯折部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和第二抓捕部之间,使得第二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具有第一夹角。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分离设置于第一开口侧和第二开口侧。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开口侧包括位于第一开口两侧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第二开口侧包括位于第二开口两侧的第三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第一侧端面和第三侧端面相对,第二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相对;其中,第一安装部固定设置于第一侧端面,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第四侧端面。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具有第一厚度,第二侧端面和第三侧端面具有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安装部设置于第一容置槽且与第一容置槽匹配,第二安装部设置于第二容置槽且与第二容置槽匹配。
在一种实现中,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之间具有容置空间,第一侧端面和第三侧端面为第一支撑壁的侧端面,第二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为第二支撑壁的侧端面。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为公共安装部,且具有通孔。
在一种实现中,该公共安装部包括突出端,支撑件的内壁具有与突出端对应的凹槽,突出端嵌入凹槽。
在一种实现中,当第一夹合件和第二夹合件夹合于主体时,将第一抓捕部夹持于主体和第一夹合件之间,将第二抓捕部夹持于主体和第二夹合件之间。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一弯折,与第一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二弯折,且第一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二弯折处的宽度;且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三弯折,与第二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四弯折,且第三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四弯折处的宽度。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弯折部从第二弯折处到第一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且第二弯折部从第四弯折处到第三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小于或等于90度。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抓捕部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第一夹合件的摩擦元件,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一支撑段之间;且第二抓捕部包括第三支撑段和第四支撑段,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第二夹合件的摩擦元件,第四支撑段连接于第二弯折部和第三支撑段之间。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第一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第二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第三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第四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任一种瓣膜夹合装置以及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用于递送与控制瓣膜夹合装置。
以上实施例的瓣膜夹合装置中,夹合件的连接部可以移动地安装于支撑件内的容置空间,抓捕件的安装部固定于支撑件上,可见支撑件为夹合件提供了安装空间以及开合运动时对连接部的驱动空间,且为抓捕件提供了固定安装位置,如此,当驱动夹合件的开合时,抓捕件的状态更加稳定,不会跟随驱动力而运动,使得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使用时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治疗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的远端放大的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平面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在一种打开状态下的平面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在另一种打开状态下的平面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在倒置状态下的平面视图;
图8-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实施例中安装有抓捕件的支撑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抓捕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抓捕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抓捕件的一侧视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抓捕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抓捕件的一侧视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连接于离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的抓捕件安装于支撑件的一侧视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夹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夹合件的平面视图;
图28是图21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夹合件的一侧视图;
图29是图21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夹合件的另一侧视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件的一侧视图;
图34是图4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一种主体的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5是图5或图6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一种主体的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6是图7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一种主体的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动组件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动组件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动组件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动组件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动组件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结构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限位结构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穿入递送杆时的剖面图;
图4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4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的剖面图;
图4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凸起结构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凸起结构的平面结构视图;
图4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凸起结构的平面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情况下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附图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附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部分,实际可能存在更多或更少的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序数词,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关联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关联对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或顺序;此外,也不代表关联对象的数量。“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之间的关系,其包括关联对象的任一种关系,例如“a和/或b”包括:“单独a”,“单独b”,或“a与b”。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直接安装或通过其它部件安装;“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通过其它部件连接。术语“相对设置”包括平行相对或以一定角度相对,角度不做限制,根据相对设置的对象的数量确定。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在描述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运动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不用于限制产品实际使用时的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指的是关联对象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指的是关联对象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关联对象所在的设备(例如,医疗器械)的操作者(例如,医生)的角度来看,关联对象(例如医疗器械的部件)相对于操作者的位置或方向,例如,“近端”指医生正常操作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指医生正常操作医疗器械的过程中远离医生的一端,也即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医疗器械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更小的创面达到治疗效果,且更加有利于术后恢复,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请参考图1,其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治疗应用场景示意图,其示出了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中空的肌性器官,具有四个腔,分别为左心房(LA)11、右心房(RA)21、左心室(LV)12、和右心室(RV)22。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膜(以下简称瓣膜),在心室舒张时,瓣膜打开,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在心室收缩时,瓣膜关闭,防止血液从心室反流回心房。左心房11和左心室12之间的瓣膜为二尖瓣(MV)13,右心房21和右心室22之间的瓣膜为三尖瓣(TV)23;二尖瓣12具有两个瓣叶,垂向室腔,并通过腱索14与乳头肌15连接到左心室壁上;三尖瓣23具有三个瓣叶,垂向室腔,并通过腱索24与乳头肌25连接到右心室壁上。当瓣膜无法正常开合时,会影响血液的循环流动,例如,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是极为常见的瓣膜病变类型,在该类病变中,瓣膜关闭时的对合缘中心或一侧,出现无法对合的开口。缘对缘修复是上述病变的一种治疗方式,即在开口处将瓣膜的瓣叶对合,以缩小瓣膜关闭时的开口面积,降低瓣膜关闭时的血液反流量。
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对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进行缘对缘修复时,术者在影像(例如超声)引导下,经导管对瓣膜进行精确地修复,由于瓣膜处的环境复杂、术中心脏正常跳动等因素,用于夹持瓣膜的瓣膜夹合装置的性能改进就尤为重要。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瓣膜修复系统包括瓣膜夹合装置100和输送系统200,输送系统200用于递送(或输送)并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输送系统200包括导管210和递送装置220,导管210的远端与瓣膜夹合装置100在递送装置220的控制下可脱卸连接,递送装置220通过导管210将瓣膜夹合装置100递送到所需位置时,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完成对瓣叶的捕捉和对合夹持后,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脱离导管210的远端,留在患者体内。
在一种实现中,输送系统200可以采用三层结构,该结构的导管210(又可以称为递送鞘)包括外层的导引导管211(又可以称为导引鞘)、中层的操控导管212(又可以称为操控鞘)、以及内层的植入导管213(又可以称为植入鞘)。导管210的近端可以通过控制手柄实现对导管210的远端运动的控制,例如,如图2所示,输送系统200包括导引导管手柄221,操控导管手柄222,和植入导管手柄223,分别设置于导引导管211、操控导管212和植入导管213的近端,用于控制导引导管211、操控导管212和植入导管213的远端运动。操作时,导引导管手柄221控制导引导管211的远端运动,使得导引导管211进入患者体内,为操控导管212提供操作通道;操控导管手柄222控制操控导管212的远端运动,为植入导管213提供操作通道。导引导管211和操控导管212例如为可调弯导管,可以到达前后、内外的全向调弯,为操作带来灵活性和便利性。瓣膜夹合装置100可脱卸设置于植入导管213的远端,植入导管手柄223控制植入导管213的远端运动,将瓣膜夹合装置100输送到患处。植入导管213内可以设置递送杆(图2中未示,参见后续附图中的214),且植入导管手柄223上可以设置控制机构2231(例如控制手柄),该控制机构2231与递送杆的近端连接,递送杆的远端向瓣膜夹合装置100提供驱动力,以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状态,实现瓣膜夹合装置100对瓣叶的捕捉与对合夹持。进一步地,植入导管手柄223上可以设置其它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其它操作,例如,还设置有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抓捕件的状态的控制机构,以在瓣叶的捕捉过程中控制抓捕件朝向夹合件打开,以捕捉瓣叶;再如,还设置有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与植入导管213的远端的连接状态的控制机构,在完成瓣叶的捕捉和对合夹持后,用于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脱离植入导管213的远端。
进一步地,以上输送系统200可以设置于支架上,支架可以为输送系统200提供支撑,提高瓣膜修复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输送系统200的实现仅仅是一种示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控制手柄以及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机构可以做调整,使得部分控制手柄的功能集成在一起,或,进一步将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机构独立设置,或在控制手柄上集成或分离部分控制功能等,本申请不以输送系统200的结构为限。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瓣膜夹合装置,请参考图3,其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的远端放大的瓣膜夹合装置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体现瓣膜夹合装置的结构,其上未示出覆膜。如图3所示,该瓣膜夹合装置100包括主体110和夹合体120,其中主体110用于安装夹合体120,即夹合体120安装于主体110上;或者说,主体110用于为夹合体120提供支撑。进一步地,夹合体120可以相对于主体110进行开合运动。夹合体120包括夹合件121(又可以称为夹合臂)和抓捕件122(又可以称为抓捕臂),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均可以相对于主体110进行开合运动,且它们的开合运动可以彼此独立,如此当夹合件121相对于主体110打开时,抓捕件122可以闭合,夹合件121与抓捕件122之间可以具有空间,以方便捕捉瓣叶。当瓣叶位于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之间时,可以控制抓捕件122向夹合件121打开,将瓣叶夹合在抓捕件122和夹合件121之间,以实现瓣叶的捕捉;而后,进一步控制夹合体120与主体110夹合,完成对瓣叶的对合夹持。主体110的近端可脱卸连接于输送系统200的远端(例如可脱卸连接于输送系统200的植入导管213的远端),在夹合体110完成对瓣叶的对合夹持时,可以控制主体110脱离输送系统200的远端,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留在患者体内,完成对瓣膜的修复。
夹合体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本申请不以夹合体的数量为限,为了便于描述,在此以两个为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有更多个夹合体,且其它夹合体的实现同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其中打开状态包括倒置状态。下面以二尖瓣修复为例,进一步结合图4-图14描述瓣膜夹合装置100在修复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图4-图7中的瓣膜夹合装置100未覆膜,以更好地显示其结构;图8-图14中的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覆膜,以更好地显示其在修复过程中的状态。其它瓣膜结构(例如三尖瓣)的修复与之类似。图4为瓣膜夹合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平面视图;图5-图7分别为瓣膜夹合装置在不同打开状态下的平面视图,其中,图7所示的打开状态又可以称为倒置状态。图8-图14为瓣膜夹合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的示意图。
在输送瓣膜夹合装置100的过程中,瓣膜夹合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如图4和图8所示,输送系统通过导管210将瓣膜夹合装置100输送到患处,即靠近二尖瓣的瓣叶131和132的位置。在闭合状态下,夹合体120夹合于(或附于)主体110上,即同侧的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对接在一起,且都趋近主体110。此时,瓣膜夹合装置100能以最小径向尺寸进入患者体内,可有效减少瓣膜夹合装置100对患者的伤害,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如图9所示,当瓣膜夹合装置100被输送到目标位置(例如,患处)时,控制夹合件121逐渐打开,即与主体110的夹角逐渐增加,该夹角逐渐增加的过程均为打开状态。图5和图9即示出了一种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打开状态。
如图9所示,可以在瓣膜打开较大开口(即瓣叶131和132之间的开口)适于瓣膜夹合装置100通过时,将瓣膜夹合装置100送入左心室,在本实施例中,将打开状态下的瓣膜夹合装置100送入左心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闭合状态下的瓣膜夹合装置100送入左心室,而后控制夹合件121逐渐打开。
如图10所示,将瓣膜夹合装置100送入左心室后,操作者可以通过影像调整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位置并判断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打开状态是否适于捕捉瓣叶,即瓣膜夹合装置100的夹合件121是否位于最佳捕捉位置。当瓣膜夹合装置100打开状态适于捕捉瓣叶时,可以控制抓捕件122打开,向同侧的夹合件121运动,将瓣叶捕获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例如,如图6和图11所示,在夹合件121之间面向近端的夹角α呈现钝角且瓣叶位于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之间时,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趋近瓣膜的一片瓣叶(为了区别,称为第一瓣叶)、当第一瓣叶位于一侧的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时,控制该侧的抓捕件122向同侧夹合件121运动,将第一瓣叶夹合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而后采用同样的方式,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趋近瓣膜的另一片瓣叶(为了区别,称为第二瓣叶),当第二瓣叶位于另一侧的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时,控制另一侧的抓捕件122向同侧夹合件121运动,将第二瓣叶夹合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如此,如图12所示,完成了对瓣叶的捕捉;第一瓣叶可以为瓣叶131,则第二瓣叶为瓣叶132,或者,第一瓣叶可以为瓣叶132,则第二瓣叶为瓣叶131。
而后,控制夹合件121向主体110闭合,由于抓捕件122位于夹合件121和主体110之间,夹合件121可以带动抓捕件122闭合,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恢复到闭合状态,如图13所示。与输送过程的闭合状态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瓣膜夹合装置100夹持有不同瓣叶,使得捕捉到(或捕获)的瓣叶对合起来,达到缘对缘修复的目的。最后,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脱离导管210的远端,留在患者体内,瓣膜夹合装置100和导管210之间通过离合系统或机构(或称为连接/脱离系统或机构)连接,离合机构包括位于瓣膜夹合装置100近端的连接结构116和位于导管210远端的离合装置215,在递送和操作过程中,如图8-图13所示,瓣膜夹合装置100近端的连接结构116和离合装置215之间保持连接,在完成对瓣叶的捕捉和对合夹持后,如图14所示,控制连接结构116脱卸于离合装置215,使得闭合状态下的瓣膜瓣膜夹合装置100脱离导管210的远端留在患者体内。在闭合状态下,夹合体120与主体110具有非常小的夹角,因此主体110可以填充在夹合体120之间,提高夹合的稳定性,以减少血液反流。
夹合件121之间面向近端的夹角可以进一步增大,如此,在瓣叶捕捉失败时,可以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至倒置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夹合件121之间面向远端的夹角β为锐角,有利于瓣膜夹合装置100从心室侧退回心房侧,并不缠绕到连接瓣叶的腱索,如此,方便操作者控制,同时减少瓣膜夹合装置100对患者体内组织造成损伤。之后,可以重新调整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位置和状态,重复上述瓣叶捕捉和夹合的步骤直至完成对瓣叶的对合夹持。
瓣膜夹合装置100可以在以上状态之间转换,可以处于以上图4-图7所示的任一种状态中,也可以在相邻两个状态之间的任一种中间状态,且除闭合状态以外的状态,均可以理解为一种打开状态。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的瓣膜夹合装置和瓣膜修复系统不仅可以用于修复二尖瓣和三尖瓣,还可以用于修复其它类似的瓣膜结构。
在某些方面,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对于瓣膜修复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和瓣膜修复系统,在操作者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缘对缘修复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瓣膜夹合装置的远端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夹合体。该支撑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对外具有开口,使得夹合件的连接部伸入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改变带动夹合部相对于主体开合;此外,抓捕件包括安装部、抓捕部、和设置于安装部和抓捕部之间的弯折部,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件上,以将抓捕件固定安装于支撑件上,弯折部使得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张开(即具有第一夹角)。在该结构的瓣膜夹合装置中,将夹合件的连接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件内,并将抓捕件的安装部固定于支撑件上,如此当驱动夹合件的开合时,抓捕件的状态更加稳定,不会跟随驱动力而运动,使得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请参考图15,其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瓣膜夹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该瓣膜夹合装置100包括主体110和夹合体120,且主体110的远端设置有支撑件112,用于支撑或安装夹合体120;夹合体120包括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夹合体120的数量为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于主体110的周侧,且可以相对主体110做开合运动。为了方便说明,在此以两个夹合体120为例进行描述,更多夹合体的实现与之类似。
请结合参考图16,其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安装有抓捕件的支撑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为了清晰体现支撑件的结构,图16仅保留了抓捕件和支撑件。如图15和图16所示,支撑件112具有第一开口侧M1和第二开口侧M2,且支撑件112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S,第一开口侧M1具有使得容置空间S对外的第一开口O1,第二开口侧M2具有使得容置空间S对外的第二开口O2。
请继续参考图15,夹合件121包括连接部1211和夹合部1212,连接部1211通过支撑件112的开口伸入容置空间S内且安装于容置空间S内,连接部1211在容置空间S内的位置变化带动夹合部1212相对于主体110开合。为了区别起见,连接部1211通过支撑件112的第一开口O1伸入容置空间S的夹合件121称为第一夹合件,连接部1211通过支撑件112的第一开口O2伸入容置空间S的夹合件121称为第二夹合件;即与支撑件112的第一开口侧M1在同一侧的夹合件121称为第一夹合件,与支撑件112的第二开口侧M2在同一侧的夹合件121称为第二夹合件。
请结合参考图16,抓捕件122包括安装部1221、弯折部1222和抓捕部1223,安装部1221固定设置于支撑件112上,即安装部1221用于将抓捕件122固定安装于支撑件112上,弯折部1222连接于安装部1221和抓捕部1223之间,使得抓捕部1223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110具有第一夹角。为了区别起见,将与第一夹合件位于主体的同侧的抓捕件称为第一抓捕件,将与第二夹合件位于主体的同侧的抓捕件称为第二抓捕件。第一抓捕件的安装部称为第一安装部,弯折部称为第一弯折部,抓捕部称为第一抓捕部;第二抓捕件的安装部称为第二安装部,弯折部称为第二弯折部,抓捕部称为第二抓捕部。
可见,以上实施例的瓣膜夹合装置中,夹合件的连接部可以移动地安装于支撑件内的容置空间,抓捕件的安装部固定于支撑件上,可见支撑件为夹合件提供了安装空间以及开合运动时对连接部的驱动空间,且为抓捕件提供了固定安装位置,如此,当驱动夹合件的开合时,抓捕件的状态更加稳定,不会跟随驱动力而运动,使得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使用时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抓捕件122在安装时,可以将抓捕部1223设置于主体110和同侧的夹合件121之间,如此,当同侧的夹合件121与抓捕件122捕获瓣叶之后,夹合件121相对于主体110闭合时,可以带动同侧的抓捕件122共同闭合。进一步,当夹合件121夹合于主体110时,将同侧的抓捕件122的抓捕部1223夹持于主体110和夹合件121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抓捕件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7-图21,其中,图17示出了一种分离设置的抓捕件结构,图18-图21示出了一体设置的抓捕件结构。抓捕件122包括安装部1221、弯折部1222和抓捕部1223,安装部1221用于将抓捕件122固定安装于支撑件112上,弯折部1222连接于安装部1221和抓捕部1223之间,使得抓捕部1223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主体110(或轴向)具有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小于或等于90度,或者,抓捕件122之间夹角位于12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包括边界值),如此,在自然状态下具有适合抓捕瓣叶的形态,释放抓捕件122后,其会迅速向夹合件121贴合,有利于瓣叶抓捕。
在一种实现中,抓捕件122上设置有连接孔1225,用于连接控制抓捕件122的控制机构,例如,如图22所示,控制机构通过控制线216控制抓捕件122的状态,控制线216穿入连接孔1225,在抓捕件122未捕捉瓣叶时,控制线216拉紧,抓捕件122附于主体110上;当抓捕件122捕捉瓣叶时,松开控制线216,抓捕件122在无外力控制下(自然状态下)迅速向夹合件121打开,并与夹合件121对接以捕获瓣叶。
进一步地,抓捕件122的弯折部1222或整体由弹性材料构成,该弹性材料可以为弹性合金,例如,镍钛合金。该弹性材料便于抓捕件122反复进行打开、闭合运动,且由于自然状态下,抓捕件122与主体110具有第一夹角,使得抓捕件122可以迅速向夹合件121打开以捕获瓣叶。抓捕件122可以整体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抓捕件122的弯折部1222采用弹性材料,其它部分全部或部分(例如,安装部)采用刚性材料,以提高连接刚性。
进一步地,抓捕部1223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元件1224。夹合件121上设置有镂空1212-3,如图15所示,抓捕件122和夹合件121对接时,摩擦元件1224伸入镂空1212-3。如此,不仅可以减轻夹合件121的重量,还可以提高夹持效果,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在操作过程中更易于控制,且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在一种实现中,如图18和图20所示,抓捕件122的弯折部1222上设置至少一个镂空1222-1,实现弯折部1222的减材,如此,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配合捕捉瓣叶,进行打开、闭合运动时,弯折部1222具有充足的韧性以及较低的刚度。
在一种实现中,如图18和图20所示,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一体成型为公共安装部,且具有通孔1221-1,用于驱动夹合件121开合的传动件穿过。在分离设置的抓捕件结构中,可以不考虑该通孔的设置,传动件的运动也不会影响抓捕件,因此,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更好。本申请不限制抓捕件122的公共安装部的形状,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图18和图20中示出了近似方形的结构,在四个角具有弧形缺口,以方便与支撑件112卡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安装部也可以为其它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对接时,抓捕件122的侧端面B2与夹合件121相邻的侧端面B1接触(如图16、图25-图28所示),如此,不仅使得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之间在对接方向上具有更小的空隙和更好的贴合度,使得同侧的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更好地贴合,也使得在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瓣膜夹合装置100更小尺寸化的设计。其中,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相邻的侧端面的接触部分相匹配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结构紧凑,夹持性更加好,且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优。
而采用不同侧的抓捕件分离设置,该分离设置的抓捕件更加有利于同侧的抓捕件和夹合件的贴合设计,通过简单的安装位置设计就可以解决抓捕件和夹合件之间的贴合问题,为抓捕件和夹合件之间提供避让空间,可以减少对接方向(即开合方向)上夹合件和抓捕件之间的叠合部分,如此,当抓捕件的抓捕部与夹合件的夹合部对接在一起时(如图15所示),抓捕件与夹合件之间在对接方向上具有更小的空隙和更好的贴合度,使得同侧的夹合件和抓捕件更好地贴合,从而具有更好的夹持性。
请继续参考图15-图17,抓捕件122分离设置于支撑件112不同的开口侧,例如,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分离设置于第一开口侧M1和第二开口侧M2。这种设置对于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在对接时的贴合度更好,且为容置空间S提供更加简单的空间,方便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的位置变化。如此,有利于整体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尺寸且支持更大范围的打开角度变化。
请结合参考图23,其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如图15、图16和图18所示,第一开口侧1121包括位于第一开口O1两侧的侧端面M1-1和侧端面M1-2(为了区别起见,分别称为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类似地,第二开口侧1122包括位于第二开口O2两侧的侧端面M2-1和侧端面M2-2(为了区别起见,分别称为第三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侧端面M1-1和侧端面M2-1相对,侧端面M1-2和侧端面M2-2相对;其中,第一抓捕件通过其安装部安装于第一侧端面,第二抓捕件通过其安装部安装于第四侧端面。可见,在该结构中,抓捕件非轴对称安装于支撑件的两侧,而是采用对角安装的方式,使得瓣膜夹合装置整个架构趋于平衡,更加稳定,如此,更加有利于瓣膜夹合装置的递送与操作,使用时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在一种实现中,安装有抓捕件的侧端面的厚度可以加厚,这种加厚的设计结构不仅可以更好地容纳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而且支撑件112对于夹合件121在容置空间S内的安装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加厚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支撑夹合件121,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整体稳定性。例如,安装有第一抓捕件的侧端面M1-1和安装有第二抓捕件的侧端面M2-2具有第一厚度,侧端面M1-2和侧端面M2-1具有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可以以销接、卡接、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安装于侧端面上,本申请不限于抓捕件122的安装方式。在一种实现中,如图16和图23所示,侧端面M1-1和侧端面M2-2上分别设置有容置槽1121-1和容置槽1122-1,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设置于容置槽内,且与容置槽匹配,例如,第一抓捕件的安装部设置于侧端面M1-1的容置槽1121-1内,且与容置槽1121-1匹配;第二抓捕件的安装部设置于侧端面M2-2的容置槽1122-1内,且与容置槽1122-1匹配。如此,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与容置槽匹配安装,使得其安装更加稳定。进一步地,该安装部1221的厚度与容置槽的深度相匹配,使得安装部1221对外与支撑件112的侧端面的外沿平齐,如此使得支撑件112具有更加平滑的外沿,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能更加顺利的进入患者体内,可有效减少瓣膜夹合装置100对患者的伤害或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在一种实现中,容置槽内具有销接孔(图中示出了容置槽1121-1内的销接孔1121-2),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上也设置有销接孔1221-1,以便于将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销接于容置槽内。
请继续参考图23,支撑件112包括主端面和侧端面,主端面的内侧面相对而设,形成支撑件112的容置空间S,外侧面与内侧面平行。侧端面与主端面相交(可以垂直相交或不垂直相交),侧端面上用于安装抓捕件122。如图23所示,支撑件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第一支撑壁1121具有主端面和侧端面,第二支撑壁1122具有主端面和侧端面,其中,侧端面M1-1和侧端面M2-1为第一支撑壁1121的侧端面,侧端面M1-2和侧端面M2-2为第二支撑壁1122的侧端面。本申请实施例以两个夹合体和两个支撑壁为例,当具有更多夹合体时,可以设置更多支撑壁,设置于主体的远端的周侧,内侧面相对围绕成容置空间,相邻支撑壁之间保留开口,方便夹合体的夹合件一端伸入安装,与开口相邻的侧端面上安装抓捕件,以与夹合件配合,捕捉瓣叶。
进一步地,支撑件112的的支撑壁的侧端面(例如,第一支撑壁1121的侧端面M1-1,第二支撑壁M2的侧端面M2-2)通过加厚设计以安装抓捕件122。例如,支撑件112的第一支撑壁1121的侧端面M1-1和第二支撑壁1122的侧端面M2-2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一厚度大于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的宽度。如此,更有利于抓捕件122的安装。同以上描述,侧端面M1-1和侧端面M2-2内可以设置容置槽,以方便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更加稳定地安装于容置槽内。
同以上描述,如图23所示,支撑件112的第一支撑壁1121的侧端面M1-1相对于其它部分具有加厚的厚度,即其厚度大于第一支撑壁1121其它部分的厚度以及第二支撑壁1122的侧端面M2-1的厚度,这种加厚的设计结构不仅可以更好地容纳抓捕件122,而且支撑件112对于夹合件121在容置空间S内的安装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加厚的支撑壁可以更好地支撑夹合件121,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整体稳定性。类似地,可以将第二支撑壁1122做成与第一支撑壁1121相同的结构,即具有厚度加大的部分,如此更好地支撑夹合件121,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整体稳定性。在另一种实现中,第一支撑壁1121的侧端面M1-1之外的其它部分的厚度也可以制成与侧端面M1-1相同的厚度,如此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整体稳定性。但考虑到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整体尺寸和稳定性的均衡,图23所示的结构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和尺寸的最佳平衡。
在另一种实现中,如图24所示,瓣膜夹合装置100包括一体设置的抓捕件122,不同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一体成型为公共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件112的容置空间内。抓捕件122在支撑件112内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可以销接、卡接、焊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例如,类似图17和图19的安装部1221,外围可以设置多个凹进去的位置,卡在支撑件112的近端,卡住的位置可以焊接。可选的,支撑件112内壁上,卡接抓捕件122的位置,可以设置多个槽,供抓捕件122的卡接位置的突出端嵌入;即抓捕件122的安装部1221包括多个突出端,支撑件112的内壁具有与突出端对应的凹槽,且突出端嵌入凹槽,以使得抓捕件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选的,可以在安装部1221上设置通孔,以供传动件穿过通孔;这种安装方式更容易加工,工序更少。
请参考图25-图29。在一种实现中,夹合件121的夹合部1212包括本体1212-1和夹合叶1212-2,夹合叶1212-2对称设置于本体1212-1的两侧,夹合件121还包括支撑部1213,位于夹合部1212和连接部1211之间,该支撑部1213位于本体1212-1的远离抓捕件的一侧,且延伸至连接部1211。具体而言,连接部1211和支撑部1213未设置于主体1212-1的中心,而是设置于远离抓捕件122的一侧,使得连接部1211和支撑部1213靠近抓捕件122的一侧B1与抓捕件122的侧面B2(如图16所示)接触,实现紧凑设计。
可选地,如图25-图29所示,夹合件121的夹合部1212的本体1212-1包括至少一个镂空1212-3,抓捕件121的抓捕部1223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元件1224,抓捕件122和夹合件121对接时,摩擦元件1224伸入镂空1212-3。如此,不仅可以减轻抓捕件121的重量,还可以提高夹持效果,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在操作过程中更易于控制,且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
请参考图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抓捕件122的弯折部1222与安装部1221相连处具有第一弯折,与抓捕部1223相连处具有第二弯折,且第一弯折处的宽度(或截面尺寸)小于第二弯折处的宽度。如此,弯折部1222有弯曲形状的减材,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配合捕捉瓣叶,进行打开、闭合运动时,弯折部1222具有充足的韧性以及较低的刚度。在一种实现中,可以在第一弯折处进行减材,向第二弯折处具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宽度增加,例如,从第二弯折处到第一弯折处之间具有宽度递减段。同样以两个抓捕件122为例,为了区别起见,将第一抓捕件的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仍称为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将第二抓捕件的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称为第三弯折处和第四弯折处,即第一抓捕件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一弯折,与第一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二弯折,且第一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二弯折处的宽度;且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三弯折,与第二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四弯折,且第三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四弯折处的宽度。在一种实现中,第一弯折部从第二弯折处到第一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且第二弯折部从第四弯折处到第三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
进一步地,类似图18和图20,可以在弯折部上设置至少一个镂空,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减材,如此,在抓捕件122与夹合件121配合捕捉瓣叶,进行打开、闭合运动时,弯折部1222具有充足的韧性以及较低的刚度。这两种减材方式可以独立或可以结合使用。
进一步地,抓捕件122的摩擦元件1224可以进行多组设置,例如在一种实现中,设置1-4组,每组具有2个摩擦元件,如此降低瓣叶的捕捉难度。在一种实现中,如图17-图21所示,抓捕件122的抓捕部1223包括第一支撑段1223-1和第二支撑段1223-2,第一支撑段1223-1上设置有面向夹合件121的摩擦元件1224,第二支撑段1223-2连接于弯折部1222和第一支撑段1223-1之间。第一支撑段1223-1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1224,第一支撑段1223-1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第二支撑段1223-2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摩擦元件1224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如此,每段类三角形的设计结构可以更稳定的支撑摩擦元件1224,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夹持性。最后一段设置为弧形结构,如此可以提供平滑的外沿,进一步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能更加顺利的进入患者体内,可有效减少瓣膜夹合装置100对患者的伤害或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本申请不限制摩擦元件1224的数量,在此仅以四组为例。
同样以两个抓捕件122为例,为了区别起见,将第一抓捕件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仍称为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将第二抓捕件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称为第三支撑段和第四支撑段。则,第一抓捕部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第一夹合件的摩擦元件,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一支撑段之间;且第二抓捕部包括第三支撑段和第四支撑段,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第二夹合件的摩擦元件,第四支撑段连接于第二弯折部和第三支撑段之间。在一种实现中,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第一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第二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第三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第四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
在某些方面,瓣膜夹合装置的状态变化以及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对于瓣膜夹合装置的递送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术者的操作难度,并提高修复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和瓣膜修复系统,对夹合件的结构做了优化,并配合支撑件的设置,使得瓣膜夹合装置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的同时,该紧凑结构支持更大打开角度的状态变化,以方便术者操作,使得瓣膜夹合装置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的操作难度降低,减少对患者可能带来的伤害或不适感,进而提高缘对缘修复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请继续参考图15,该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包括传动件(由于位于附接件113内,故图中未示)和支撑件112。该传动件可以设置于附接件113内,支撑件112位于主体110的远端且与附接件113连接。附接件113例如为附接套管,用于容纳和保护传动件,此外附接件113上可以设置连接结构116,用于将瓣膜夹合装置100通过离合装置215连接或脱卸于导管的远端。在其它实施例中,主体110可以不设置附接件,直接在传动件上设置连接结构,实现与导管的连接或脱卸;进一步地,可以将支撑件套设于传动件的远端。
传动件可以采用后续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1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非两段式结构或伸缩结构等,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但结合后续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111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这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支撑件112内部具有容置空间S,该容置空间S对外具有开口,且设置有穿过容置空间S的固定销114;传动件的远端穿设于支撑件112的容置空间S内,且在驱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撑件112轴向运动。请继续参考图25-图29,其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夹合件的示意图。夹合件121包括连接部1211和夹合部1212,夹合部1212连接于连接部1211;连接部1211通过支撑件112的开口伸入容置空间S内。连接部1211包括运动销孔1211-1和固定销轨道1211-2;运动销孔1211-1位于连接部1211的第一端,且用于将连接部1211的远离夹合部1212的最远端在容置空间S内通过运动销115与传动件的远端连接;固定销轨道1211-2从连接部1211靠近夹合部1212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至与运动销孔1211-1相邻;运动销115穿过运动销孔1211-1和传动件的远端;如此,传动件的轴向运动带动运动销115的轴向运动,固定销114穿过于固定销轨道1211-2,且运动销115的轴向运动改变固定销114在固定销轨道1211-2中的位置,使得连接部1211沿开口在固定销轨道1211-2限制的方向上带动夹合部1212做开合运动。
以上实施例中,运动销孔1211-1靠近连接部1211的端点(即,连接部1211的远离夹合部1212的最远端)处,且固定销轨道1211-2靠近端点的尾端,进一步配合支撑件112、运动销115和固定销114的设置,使得夹合件121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尽可能少的干涉,连接部1211所经过位置的包络面以尽可能小的范围支撑夹合部1212更大的张开角度;此外,这种结构设计更紧凑,有效地利用连接部1211空间,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整体具有更小的尺寸,同时支撑瓣膜夹合装置100更大的张开角度范围。
在一种实现中,固定销轨道1211-2采用两段式设计,其中第一段支持瓣膜夹合装置100从闭合状态到捕捉瓣叶时的打开状态(如图5和图11所示,称为第一打开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的运动轨迹变化,第二段支持瓣膜夹合装置100从捕捉瓣叶失败(即第一打开状态)时向倒置状态(如图7所示)的变化过程中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的运动轨迹变化,即,瓣膜夹合装置100从闭合状态到第一打开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固定销114位于第一段内的不同位置,瓣膜夹合装置100从第一打开状态向倒置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固定销114位于第二段内的不同位置;其中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使得连接部1211以更短的运动轨迹支持夹合件121更快的打开速度,如此具有更优的操作性。
在一种实现中,固定销轨道1211-2采用弧形轨道设计,以减少连接部1211沿开口运动时,固定销114对连接部1211的阻碍力,使其运动更加顺滑。此时以上第一段可以为第一弧形段,第二段可以为第二弧形段。请继续参考图25和图29,该固定销轨道1211-2包括第一弧形段L1和第二弧形段L2,第一弧形段L1靠近第一端E1,第二弧形段L2靠近第二端E2,且第二弧形段L2的弧度大于第一弧形段L1的弧度,或者说,第一弧形段L1的半径比第二弧形段L2的半径更大,表现第二弧形段L2的弯曲更明显,如此,可以实现传动件用更短的轴向运动距离即可驱动夹合件121更大范围的运动,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更大的张开角度。
进一步地,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从第二端E2向第一端E1的径向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如图25和图29所示,连接部1211向远离夹合部1212的方向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从而更适于以上固定销轨道1211-2的布局,支持夹合件121更加紧凑的结构设计。该实施例示出了不规则扇形(或者称为类扇形)的结构,尾端为扇形的端点,远离支撑件112的开口的外沿具有弧形设计,以在瓣膜夹合装置递送过程中,具有更小的阻力,更容易递送,且减少对患者可能的伤害或不适感。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支持其它形状的设置,例如面向开口的一侧与固定销轨道1211-2相同变化趋势的边缘设计。
在另一种实现中,固定销轨道1211-2也可以不采用弧形轨道设计。请继续参考图26,其采用了相交的直形段设计,该固定销轨道1211-2包括第一直形段L1’和第二直形段L2’,第一直形段L1’靠近第一端E1,第二直形段L2’靠近第二端E2,且第二直形段L2’的斜率大于第一直形段L1’的斜率,如此,也可以实现传动件用更短的轴向运动距离即可驱动夹合件121更大范围的运动,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更大的张开角度。
请继续参考图21、图28和图29,夹合件121的夹合部1212进一步设置有卷边结构1212-4,该卷边结构1212-4的弯曲方向与夹合方向相反,使得对合夹持时,夹合件121更加贴合地附于主体110(例如,附接件113)上,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夹持效果。该卷边结构1212-4又可以称为凸缘,设置于夹合部1212的全部或部分边缘上,如图21、图28和图29所示,在一种实现中,设置于宽度最大的侧边缘和端边缘。
可见,以上固定销轨道1211-2两段结构的独立设计也可以支持瓣膜夹合装置以更加紧凑的结构实现更大打开角度的状态变化。因此在该结构设计下,运动销孔1211-1的位置可以位于其它地方,例如相对于以上实施例中更加远离第一端E1的位置。但是采用以上实施例中的位置设计,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且对连接部1211在支撑件112内部空间内的设计要求更低,因为该位置使得连接部1211的底端干涉更少。
以上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使得瓣膜夹合装置100以更紧凑的结构支持更大的打开角度范围,例如,夹合件121的开合运动使得夹合件121之间朝向近端的夹角在0°-300°之间变化。
以上夹合部1212和连接部1211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部分连接,例如夹合部1212通过支撑部1213与连接部1211连接,如此可以通过设计,使得抓捕件122和夹合件121对接时更加贴合,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夹持性,这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支撑件112的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15,并结合参考图30和图31,其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撑件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相对的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且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之间具有开口。支撑件112还包括近端连接体1123,用于连接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即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相对设置于近端连接体1123上。固定销114连接于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之间;传动件的远端穿过近端连接体1123,位于容置空间S内,且传动件的轴向运动改变其在容置空间S内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壁1121和/或第二支撑壁1122上设置有运动销轨道1125,其从所在的支撑壁的近端向远端延伸;运动销115跟随传动件的轴向运动沿运动销轨道1125轴向运动。当在一个支撑壁上设置有运动销轨道1125时,运动销115通过该运动销轨道1125和传动件限制其运动轨迹,即运动销115跟随传动件的轴向运动沿运动销轨道1125轴向运动;当两个支撑壁上均设置有运动销轨道1125时,两个运动销轨道1125彼此平行,运动销115跟随传动件的轴向运动沿两个运动销轨道1125轴向运动,如此对运动销115的运动轨迹具有更好的限制性,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
运动销轨道1125可以以镂空于支撑壁上的形式设置;或者可以以设置于支撑壁内壁上的轨道槽的形式设置,该轨道槽是内壁上的凹槽,但并不贯穿整个支撑壁;或者可以以设置于支撑壁内壁上的轨道件的形式设置。镂空轨道可以减轻支撑件112的重量,又具有加工简单,稳定性高的优点。
固定销114的安装于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之间,但不限制其安装方式,可以销接,焊接,或卡接等。例如,如图30和图31所示,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上设置有销孔1126,用于安装固定销114。
进一步地,支撑件112还包括远端连接体1124,第一支撑壁1121和第二支撑壁1122还相对设置于远端连接体1124上,如此,提高支撑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可选地,如图32所示,远端连接体1124的内壁具有限位槽1124-1,传动件111’的远端在容置空间S内的向远端的轴向运动限位于限位槽1124-1内。如此,当传动件111’的远端运动至支撑件112的远端时,可以容纳于该限位槽1124-1内。此时,瓣膜夹合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即夹合件121夹合于主体110上时,传动件111’的远端被容纳于该限位槽1124-1内,由于该限位槽1124-1可限制传动件111’在径向上的晃动,可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在闭合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修复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不仅可以在支撑件112的远端进行限位,也可以在支撑件112的近端进行限位。此时,传动件111’通过限位通道1123-1穿过近端连接体1123,即支撑件112的近端连接体1123具有限位通道1123-1,传动件111’穿过限位通道,且径向运动限位于限位通道1123-1内。该限位通道1123-1的尺寸刚好供传动件111’通过,可限制传动件111’在径向上的晃动,使传动件111’的轴向运动更稳定,进而传动更为稳定,可有效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申请对支撑件112的支撑壁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在一种实现中,支撑壁向近端和远端具有减材设计,即近端和远端的截面尺寸小于中间段的截面尺寸,但近端和远端的截面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如图33所示)。其中,图30、图31和图33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支撑件112实施例。
支撑件112可以进一步支撑抓捕件122的安装,抓捕件122的安装与结构可以类似以上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某些方面,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对于手术难道的的降低,修复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和瓣膜修复系统,在操作者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体110采用分段式传动件(以下将这种结构的传动件称为传动组件)来带动夹合件121的运动,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稳定性。该分段式传动组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设有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提供轴向运动的传动,同时,减少(或防止)径向运动趋势向第二段的传递,或者说传动结构不提供径向运动的传动(可以理解为传递的径向运动可以忽略不计)。本申请实施例中,径向运动又可以称为径向转动。
为了更加稳定地递送并控制植入件(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瓣膜夹合装置100),输送系统200近端的控制机构2231通常通过旋转使递送杆214进行轴向运动,此时,递送杆214近端的径向运动和轴向运动都通过递送杆214的远端传递至主体110,主体110采用分段结构后,径向运动传递至主体110的第一段后,与第二段做了一定隔离,减少了径向运动趋势向第二段的传递,此时,第二段驱动夹合件121的开合运动,使得夹合件121的运动趋于连续稳定的变化,在操作过程中,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更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操作者对夹合件121的控制,降低了操作难度。
可见,以上瓣膜夹合装置100可以通过控制机构2231控制递送杆214的的旋转螺距,使夹合件121的运动趋于连续,夹合件121之间朝向近端的夹角可以呈现0°-300°之间趋于连续的角度,有利于操作者对夹合件121的控制,对不同的瓣叶厚度适应性也得到提升,拓宽了经导管介入缘对缘修复的适用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请参考图34-图3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体11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下,图34是图4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主体110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5是图5(或图6)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主体110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6是图7所示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主体110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如图34-图36所示,主体110包括传动组件111,传动组件111包括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和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设有传动结构1113,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传递轴向运动。其中,第一连杆1111又称第一传动杆,第二连杆1112又称第二传动杆。夹合体120的夹合件121与第二连杆1112的远端铰接,使得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带动夹合件121的开合运动,改变夹合件121与主体110之间的夹角。
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传递轴向运动是指:传动结构1113将第一连杆1111的轴向运动传递给第二连杆1112,和/或,传动结构1113将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传递给第一连杆1111。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传递轴向运动的同时,径向运动的传递的程度可以忽略不计或不存在,也就是说通过传动结构1113的设置,对作用于第一连杆1111的径向作用力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1112只做轴向运动。也就是说,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驱动力径向作用于第一连杆1111,传动结构1113传递轴向运动的同时防止径向运动趋势向第二连杆1112的传递。
以上实施例通过分段式设计,使得控制瓣膜夹合装置的驱动力中的径向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段,并利用传动结构传递轴向运动的同时防止(或减少)径向作用力向第二段的传递,并在第二段上铰接夹合件,从而使得第二段仅做轴向运动来带动夹合件的开合,使得夹合件的运动趋于连续稳定的变化,从而在操作过程中,瓣膜夹合装置具有更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操作者对夹合件的控制,降低了操作难度。
进一步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伸缩杆,并在伸缩杆外壁设置铰接于夹合件的连杆,使得伸缩杆在伸缩时能通过连杆带动夹合件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设置更为简单,导致瓣膜夹合装置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瓣膜夹合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现中,输送系统200控制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状态的控制机构2231通过递送杆214向瓣膜夹合装置100提供驱动力。该驱动力可以由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径向旋转产生。该驱动力作用于第一连杆1111上,且在第一种驱动形式(例如顺时针或逆时针)下,该驱动力驱动第一连杆1111做径向运动和轴向运动,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传递轴向运动,并减少径向运动的传递,使得第二连杆1112做轴向运动;在第二种驱动形式(例如逆时针或顺时针)下,该驱动力驱动第一连杆111做径向运动,并驱动第二连杆1112做轴向运动,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传递轴向运动,并减少径向运动的传递,使得第二连杆1112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仅做轴向运动。
可见,在第一连杆1111或第二连杆1112进行轴向运动时,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产生的轴向作用力足以驱动第二连杆1112或第一连杆1111的轴向运动;而在第一连杆1111进行径向运动时,传动结构1113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产生的径向作用力不足以驱动第二连杆1112的径向运动。
以上主体分段式的瓣膜夹合装置的传动系统可以理解为包括近端传动系统和远端传动系统,且近端传动系统和远端传动系统之间轴向限位而传递轴向运动,径向不做限位而减少径向运动向远端传动系统的传递趋势。
以上传动结构1113可以通过轴向限位结构来实现,该轴向限位结构在径向没有限位,径向摩擦力较小,不足以传递径向运动。
轴向限位结构包括可以互相限位的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它们被设置为传递轴向运动的同时,减少径向运动的传递趋势,第一连杆1111带动第一限位结构径向运动时,径向运动并不传递至第二连杆1112。如此设置,结构简洁、有效,且有利于加工、组装。
一种实现中,传动结构1113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第一限位结构1113-1设置于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第二限位结构1113-2设置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且在第一连杆1111或第二连杆1112轴向运动时,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抵接。
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之间可以互相限位,使得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在轴向运动时保持连接,如此,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可以互相传递轴向运动。
在一种实现中,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一连杆1111一体成型,第二限位结构1113-2与第二连杆1112一体成型。如此,瓣膜夹合装置100具有简单的连接设计,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非一体成型设计,例如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一连杆1111一体成型,第二限位结构111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杆1112;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113-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1111,第二限位结构1113-2与第二连杆1112一体成型;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113-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1111,第二限位结构111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杆1112。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一体成型的困难,第一限位结构1113-1形成于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且具有向内延伸的延伸部,使得第一连杆1111向远端的开口尺寸小于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或内腔)尺寸,第二限位结构1113-2形成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且具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如此,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进入到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后,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延伸部轴向抵接,使得第二连杆1112向远端做轴向运动时,带动第一连杆1111做轴向运动;而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作为独立的元件,通过限位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的径向摩擦力不足以驱动第二连杆1112径向运动,从而减少了第一连杆1111的径向运动向第二连杆1112的传递趋势。
以上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轴向抵接限制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在轴向的一个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例如图34-图36中,第一连杆1111相对于第二连杆1112向近端的运动被限制,第二连杆1112相对于第一连杆1111向远端的运动被限制,从而使得第一连杆1111向近端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连杆1112向近端运动,第二连杆1112向远端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连杆1111向远端运动。这种限位方式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且成本较低。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轴向抵接限制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在轴向的两个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7所示:第二限位结构1113-2具有凹形侧面,第一限位结构1113-1具有向第一连杆1111内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位于凹形侧面的凹槽内。凹槽沿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周向环绕一周设置,更加有利于第一连杆1111相对于第二连杆1112径向运动,而不向第二连杆1112传递径向运动。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一连杆1111一体成型,第二限位结构111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杆1112上或者与第二连杆1112一体成型。
以上双向限位结构可以带来以下益处:
1、第二连杆1112向远端的轴向运动,可以由第一限位结构1113-1向远端运动带动,不需要递送杆远端端点的抵接推动,递送杆远端部分深入第一连杆1111内部的长度可以缩短,有利于递送杆的操控;
2、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之间的抵接面积较小,有利于降低径向运动的传递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独立于连杆作为限位件设置于连杆上,例如第一限位结构可以为独立于第一连杆的限位件,或者,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独立于第二连杆的限位件;或者,将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设置为独立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限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腔室,腔室具有向远端的开口,第二连杆1112穿过开口,第二连杆1112近端的第二限位结构容纳于腔室,且第二限位结构的最大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或者,第二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腔室,腔室具有向近端的开口,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穿过开口,第一连杆1111远端的第一限位结构容纳于腔室,且第一限位结构的最大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限位件的引入为传动结构带来了更加灵活的设置,且每种设置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可选地,限位件又可以称为毂。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几种实现方式:
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8所示,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的限位件1113-1'。例如限位件1113-1'的近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1111上且位于靠近第一连杆1111远端的位置。该限位件1113-1'具有腔室C1,腔室C1具有向近端的开口,使得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1111-3从限位件1113-1'的近端延伸入腔室C1;腔室C1还具有向远端的开口,使得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从限位件1113-1'的远端延伸入腔室C1,且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具有第二限位结构1113-2,该第二限位结构1113-2容纳于腔室C1内。
向远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远端轴向运动时),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1111-3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抵接。腔室C1向远端的开口仅容(或者刚好容)第二连杆1112通过,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最大尺寸大于该向远端的开口的尺寸,因此向近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近端轴向运动时),限位件1113-1'的远端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抵接。此外,限位件1113-1'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杆1112转动。
通过以上结构,第一连杆所在近端传动系统成为主传动系统,第二连杆所在的远端传动系统成为被动传动系统,对瓣膜夹合装置的性能具有以下益处:
1、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的轴向长度可以缩短,相应地,深入第一连杆1111内部空间1111-1的递送杆远端部分的长度缩短,递送杆缩短更有利于作用于递送杆近端的控制机构上的力矩的传递,操控性能更好;
2、在轴向的两个运动方向上,递送杆远端部分只作用于第一连杆1111,通过旋转实现轴向运动,减少了与递送杆远端相互作用的部件数量,有利于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性能稳定性;
3、第一连杆的远端1111-3与第二连杆的近端的第二限位结构1113-2抵接,在传动系统轴向向远端运动时,动力传递效率更高。
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9所示,第二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的限位件1113-2'。例如,限位件1113-2'的远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1112上且位于靠近第二连杆1112近端的位置。该限位件1113-2'具有腔室C2,腔室C2具有向近端的开口,使得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从限位件1113-2'的近端延伸入腔室C2,且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113-1,该第一限位结构1113-1容纳于腔室C2内;腔室C2还具有向远端的开口,使得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1112-1从限位件1113-2'的远端延伸入腔室C2。
向远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远端轴向运动时),第一连杆1111远端的第一限位结构1113-1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1112-1抵接。腔室C2向近端的开口仅容第一连杆1111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113-1的最大尺寸大于该向近端的开口的尺寸,因此向近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近端轴向运动时),限位件1113-2'的近端与第一限位结构1113-1抵接。此外,第一连杆1111可以相对于限位件1113-2'转动。
以上结构同样使得第一连杆所在的近端传动系统成为主传动系统,第二连杆所在的远端传动系统成为被动传动系统,对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性能具有与图38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益处。
又一种实现方式如图40所示,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的限位件1113-1'。与图38所示实现方式的区别在于,限位件1113-1'的近端不设开口。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的第二限位结构1113-2容纳于腔室C3内。
向远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远端轴向运动时),限位件1113-1'的近端内壁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抵接。腔室C3向远端的开口仅容第二连杆1112通过,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最大尺寸大于该向远端的开口的尺寸,因此向近端轴向传动时(或者向近端轴向运动时),限位件1113-1'的远端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抵接。此外,限位件1113-1'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杆1112转动。
以上结构同样使得第一连杆所在的近端传动系统成为主传动系统,第二连杆所在的远端传动系统成为被动传动系统,对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性能具有与图38所示的结构类似的益处。
此外,限位件1113-1'的轴向长度可以进一步缩短,进而瓣膜夹合装置100的轴向长度可以进一步缩短,更有利于瓣膜夹合装置100经导管输送、以及在器官(例如,心脏)内的植入操作。
以上每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结构或第二限位结构可以设置为球形或椭球形,即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当第二限位结构为球形或椭球形时,可以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具有容纳第二限位结构的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允许第二连杆通过,但不允许第二限位结构通过,即第二限位结构的最大尺寸大于容置空间的开口。当第一限位结构为球形或椭球形时,可以设置第二限位结构具有容纳第一限位结构的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允许第一连杆通过,但不允许第一限位结构通过,即第一限位结构的最大尺寸大于容置空间的开口。
如此设置,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与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的传动结构的部件之间抵接面积较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径向运动的传递趋势。
进一步地,用于容置球形或椭球形限位结构的容置空间的内壁可以设置为相对的斜面,以更好地与容纳其中的限位结构适配。如此,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且与径向之间具有角度,更有助于降低径向运动的传递趋势。
以上限位结构的方案可以应用于设置有限位件的实施例中,将容纳于限位件的腔室内的限位结构设置为球形或椭球形。例如,如图41和图42所示,设置于第二连杆1112上的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为球形,其容纳于限位件1113-1'的腔室C4内。与之类似,在其它实施例中,位于限位件的腔室的第一限位结构的为球形或椭球形。进一步地,限位件的腔室的内壁可以设置为相对的斜面或弧面,以更好地与容纳其中的限位结构适配,例如,如图43所示,限位件1113-1'的腔室C5的内壁具有相对的弧面。
以上限位件中腔室的开口刚好容第一连杆1111和/或第二连杆1112通过,以限制连杆的径向晃动,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稳定性。
在以上具有腔室的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一或全部具有弹性,即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此,方便伸入腔室内的限位结构的安装,例如在图38、图40和图41所示的实施例中,方便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安装,在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方便第一限位结构1113-1的安装。弹性材料例如为橡胶或硅胶等具有一定柔顺度的材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经导管递送瓣膜夹合装置100的过程中,利用输送系统200的细长递送杆214控制夹合件121的运动。参见图44,第一连杆1111具有内部空间1111-1,输送系统200的递送杆214的远端适于穿入至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递送杆214的近端则连接至控制机构2231。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转输送系统200近端的控制机构2231使递送杆214进行轴向运动。
一种实现中,递送杆214的外侧壁抵接于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壁,且递送杆214与第一连杆1111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连杆1111运动。递送杆214带动第一连杆1111运动时,克服阻碍力。例如在通过固定销、运动销以及对应轨道结构形成的铰接结构中,克服支撑件112上的运动销115与运动销轨道1125之间的摩擦力、固定销114与固定销轨道1211-2之间的摩擦力,此外克服第二连杆1112的自重。第一连杆1111的运动包括轴向运动和径向运动,第一连杆1111和第二连杆1112之间的轴向运动可以传递,以改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状态,以捕获并对合夹持瓣叶,达到缘对缘修复的目的后,递送杆214脱离第一连杆1111。
递送杆214的远端部分形状设置和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形状设置可以互相配合,使得递送杆214近端的操作,可以传递、作用到第一连杆1111,在一种实现中,递送杆214的远端部分形状及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截面形状均不设置为圆形,即非圆形。例如,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截面为椭圆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再如,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截面为跑道形,该截面包括平行的两边,连接于两边之间对称的弧形边。递送杆214的远端截面可以为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只要与内部空间1111-1的截面配合实现抵接即可,例如递送杆214的远端截面为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或其它多边形。
如此,当递送杆214径向运动时,递送杆214远端在第一连杆1111内部,仅能做有限的极小角度转动,边缘便抵接至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壁,从而带动第一连杆1111进行轴向运动和径向运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截面也可以为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递送杆214也可以设置为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只要递送杆径向运动时可以尽快抵接在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图37所示,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贯穿第一连杆1111,递送杆214可以穿过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与第二连杆1112抵接。当控制递送杆214的控制机构2231按第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推动递送杆214轴向向近端运动时,递送杆214抵接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的内壁,带动第一连杆1111向近端运动,第一连杆1111带动第一限位结构1113-1,第一限位结构1113-1带动第二限位结构1113-2,进而带动第二连杆1112向近端轴向运动;此时瓣膜夹合装置100从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当控制递送杆214的控制机构2231按第二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推动递送杆214轴向向远端运动时,递送杆214远端端点与第二限位结构1113-2的近端端点抵接,推动第二连杆1112向远端运动,第二连杆1112带动第二限位结构1113-2,第二限位结构1113-2带动第一限位结构1113-1,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111向远端轴向运动,此时,瓣膜夹合装置100可以从打开状态至闭合状态。可见,从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包括倒置状态),第一限位结构1113-1带动第二限位结构1113-2,反向运动中,第二限位结构1113-2带动第一限位结构11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8-图43所示,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缩短,不贯穿第一连杆1111,此时,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连杆1111向远端的轴向运动来带动第二连杆1112沿轴向朝远端移动,不需要递送杆214远端抵接第二连杆1112或第二限位结构1113-2来推动,如此,可缩减递送杆214远端延伸至第一连杆1111内部空间1111-1的长度,递送杆缩短更有利于作用于递送杆近端手柄上的力矩的传递,操控性能更好。图37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做类似改进。
类似于以上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还可以包括附接件113。第一连杆1111设置于附接件113内。该附接件113例如为附接套管。夹合件121和抓捕件122可以通过支撑件112设置于附接件113的周侧,以一对夹合件121为例,其分别位于附接件113的两侧,类似地,一对抓捕件122分别位于附接件113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瓣膜夹合装置100中设置锁定结构(或锁定系统),以在捕获、夹持瓣叶后,瓣膜夹合装置100锁定、保持在植入位置的效果更好。该锁定结构可以通过螺纹结构来实现,例如,参见图45及图4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附接件113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1131,且第一连杆1111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1111-2,内螺纹1131和外螺纹1111-2的螺旋相匹配。如此,第一连杆1111通过螺纹旋转轴向运动时,运动的每一步都可以被螺纹锁定。
本申请实施例对内外螺纹的在附接件113和第一连杆1111上的长度(或数量)和位置不做限定。
以上锁定结构的设置对瓣膜夹合装置100的性能具有以下益处:
1、夹合件121的张开角度随时可以被锁定,且不需要在输送系统中为锁定系统设定专门的操控机构,操作者在使用中只需旋转递送杆,控制夹合件121的运动,同时夹合件121的状态自发锁定,继续旋转递送杆,即可以实现夹合件121的继续运动,操作步骤简洁、有效;
2、第一连杆与附接件之间具有螺纹连接,使得传动系统更加稳定地沿轴向运动,有利于精准操控夹合件121。
在传动组件(或传动系统)运动过程中,期望对相抵接的两个面之间,能够有效率地进行轴向运动传递,同时尽可能避免径向转动传递,因此可以对抵接面做一些设置,以减少抵接面之间接触的面积。例如,传动组件中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例如包括截面为弧形的接触面。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抵接的面并不相同,例如,在图34-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连杆1112径向可以相接触或不接触,接触时,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连杆1112径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再如,在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径向可以相接触或不接触,接触时,径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在图38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相抵接的面、第一连杆1111的远端1111-3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类似地,径向如果有相抵接的面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在图39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113-2'和第一限位结构1113-1轴向相抵接的面、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1112-1和第一限位结构1113-1轴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类似地,径向如果有相抵接的面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在图40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113-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3-2轴向相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类似的径向如果有相抵接的面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在以上每个实施例中,以图44所示的实施例为例,递送杆214远端端面、第二连杆1112的近端端面、第一连杆1111的内部空间1111-1的远端端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凸起结构。
以上凸起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径向运动的传递,提高轴向运动的传递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夹合件121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任一抵接面的截面可以如图47所示,边缘具有弧形倒角,以减小抵接部分的面积,减小径向运动的传递趋势,保留的平面部分保证运动传递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面的面积可以通过部分球形面(例如,半球形面),进一步被缩减,如图4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抵接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球形或部分球形(例如,半球形)微结构,以减少抵接面的面积,如图49所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结构设置来减少传动组件中限位结构与连杆、限位结构与限位结构,连杆与连杆相抵接的面积,以及减少递送杆和连杆相抵接的面积,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类似以上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12,套设于第二连杆1112上。支撑件112可以设置在附接件113上,与附接件113直接连接,或者,支撑件112通过第二连杆1112实现与附接件113的间接连接。
第二连杆1112的远端位于支撑件112内,并与夹合件121铰接,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带动夹合件121的开合运动,改变夹合件121与主体110之间的夹角。夹合件121的连接部伸入支撑件112内部,与支撑件112之间可以通过销连接。
夹合件121和第二连杆1112的铰接为直接铰接或间接铰接,其铰接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本实施例不以铰接形式为限,只要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可以带动夹合件121做开合运动即可。例如采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铰接形式,使得夹合件121的运动更加稳定。
例如,如图25-图29所示,夹合件121包括夹合部1212和连接部1211。夹合部1212和连接部1211连接,连接部1211与第二连杆1112铰接。连接部1211和夹合部1212之间通过支撑部1213连接。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213具有比连接部1211更大的横截面积,使得连接部1211和夹合部1212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以便夹合部1212能更稳定地夹持瓣叶。支撑部1213的设置还可以使得夹合件121整体更贴合抓捕件122。可选地,连接部1211与支撑部1213之间形成有一夹角,该夹角为钝角,可使夹合部1212更贴合于抓捕件122,捕获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现中,夹合件121可以一体成型,如此,可提高不同部分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夹合件12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的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类似以上实施例,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具有运动销孔1211-1和固定销轨道1211-2。支撑件112具有运动销轨道1125。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还包括运动销115和固定销114。运动销115穿过运动销孔1125和第二连杆1112的远端,跟随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沿运动销轨道1125运动;固定销114则穿过固定销轨道1211-2与支撑件112连接。
以一对夹合件121为例,固定销114穿过单一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的固定销轨道1211-2将连接部1211与支撑件112连接,运动销115穿过一对夹合件121的连接部1211的运动销孔1211-1,将连接部1211与支撑件112连接,运动销115的一端可滑动地位于运动销轨道1125内,该运动销轨道1125轴向位于支撑件112的第一支撑壁1121,且贯穿该第一支撑壁1121;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件112的第二支撑壁1122上;或者,运动销轨道1125轴向位于支撑件112的两侧支撑壁,且贯穿该两侧支撑壁,使得运动销115沿该运动销轨道1125内轴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运动销轨道1125和固定销轨道1211-2可对夹合件121的开合轨迹进行限定,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在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瓣膜夹合装置100的状态描述以上铰接结构的运作,在瓣膜夹合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4和图34所示,运动销115位于运动销轨道1125的远端,固定销114穿过固定销轨道1211-2且在固定销轨道1211-2中的位置距固定销轨道1211-2的两端均有一定距离。当第二连杆1112沿轴向逐步朝近端移动时,运动销115便会沿着运动销轨道1125朝近端移动,夹合件121张开,逐渐远离主体110。图5和图35示出了当夹合件121张开到一定角度时,运动销115移动至运动销轨道1125中的位置。此时,如果捕捉到瓣叶,第二连杆1112便会沿轴向逐步朝远端移动,运动销115跟随第二连杆1112沿着运动销轨道1125朝远端移动,夹合件121逐渐收合,待运动销115移动至运动销轨道1125的远端,瓣膜夹合装置100重新回到闭合状态。如果瓣叶捕捉失败,第二连杆1112便会沿轴向逐步朝近端移动,运动销115跟随第二连杆1112沿着运动销轨道1125朝近端移动,夹合件121进一步打开,如图7和图36所示,运动销115位于运动销轨道1125的近端时,瓣膜夹合装置100处于倒置状态。
类似以上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2的近端可以对第二连杆1112进行限位,和/或支撑件112的远端可以对第二连杆1112进行限位。例如,支撑件112的近端设有通道1123-1,该通道1123-1的尺寸供第二连杆1112刚好通过,故该通道1123-1称为限位通道,可限制第二连杆1112在径向上的晃动,使第二连杆1112的轴向运动更稳定,进而传动更为稳定,可有效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可在支撑件112的远端内壁设置限位槽1124-1,当第二连杆1112的远端运动至支撑件112的远端时,可以容纳于该限位槽1124-1内。当瓣膜夹合装置100处于闭合状态,即夹合件121夹合于主体110上时,第二连杆1112的远端被容纳于该限位槽1124-1内,该限位槽1124-1可限制第二连杆1112在径向上的晃动,可进一步提高瓣膜夹合装置100在闭合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缘对缘修复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还包括连接结构116,用以对接输送系统200。输送系统200的导管远端和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的近端之间通过离合机构实现连接或解脱,该离合机构具有位于导管远端的离合装置和位于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的近端的连接结构116,这两部分相互配合,在输送系统200的近端操作手柄的作用下连接或解脱。连接结构116可以理解为离合机构中瓣膜夹合装置100的主体110的近端的部分,本申请以上实施例对具体的离合机构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远端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开口侧和第二开口侧且所述支撑件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侧具有使得所述容置空间对外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侧具有使得所述容置空间对外的第二开口;
第一夹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且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带动所述第一夹合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开合;
第二夹合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合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且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带动所述第二夹合部相对于所述主体开合;
第一抓捕件与所述第一夹合件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侧,且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一抓捕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一抓捕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主体具有第一夹角;
第二抓捕件与所述第二夹合件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侧,且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二抓捕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第二抓捕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抓捕部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主体具有所述第一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捕件和所述第二抓捕件分离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侧和所述第二开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侧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所述第二开口侧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第三侧端面和第四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三侧端面相对,所述第二侧端面和所述第四侧端面相对;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端面,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侧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四侧端面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侧端面和所述第三侧端面具有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四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匹配,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且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壁之间具有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侧端面和所述第三侧端面为所述第一支撑壁的侧端面,所述第二侧端面和所述第四侧端面为所述第二支撑壁的侧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为公共安装部,且具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安装部包括突出端,所述支撑件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突出端对应的凹槽,所述突出端嵌入所述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夹合件和所述第二夹合件夹合于所述主体时,将所述第一抓捕部夹持于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一夹合件之间,将所述第二抓捕部夹持于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夹合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一弯折,与所述第一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二弯折,且所述第一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二弯折处的宽度;且
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处具有第三弯折,与所述第二抓捕部相连处具有第四弯折,且所述第三弯折处的宽度小于第四弯折处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从所述第二弯折处到所述第一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且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第四弯折处到所述第三弯折处之间包括宽度递减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小于或等于9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捕部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夹合件的摩擦元件,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一支撑段之间;且
所述第二抓捕部包括第三支撑段和第四支撑段,所述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夹合件的摩擦元件,所述第四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三支撑段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所述第一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所述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
所述第三支撑段上设置有多组摩擦元件,所述第三支撑段具有多段结构,每段向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段的方向尺寸递减,且每组所述摩擦元件设置于每段的最大尺寸位置,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尺寸为最小尺寸。
16.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瓣膜夹合装置;
输送系统,用于输送与控制所述瓣膜夹合装置。
CN202311461523.1A 2023-11-06 2023-11-06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Pending CN117243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1523.1A CN117243730A (zh) 2023-11-06 2023-11-06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1523.1A CN117243730A (zh) 2023-11-06 2023-11-06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3730A true CN117243730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5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61523.1A Pending CN117243730A (zh) 2023-11-06 2023-11-06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37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67871A1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ccessing and repairing a heart valve
EP3541295B1 (en) System for heart valve leaf repair
EP1284657B1 (en) Devices with a bendable tip for medical procedures
US10327901B2 (en) Device for the deployment of a system of guide wires within a cardiac chamber for implanting a prosthetic heart valve
JP4611991B2 (ja) 固着装置、組織に係合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60287383A1 (en) Heart valve repair devices
US20220192822A1 (en) Delivery systems for cardiac valve devices
CA2922899A1 (en) Prosthetic system fo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CN215915077U (zh)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US11957585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issue
US11534303B2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ccessing and repairing a heart valve
WO2024067686A1 (zh) 二尖瓣夹合装置及二尖瓣夹合系统
EP4096760A1 (en) Steerable catheter
CN117243730A (zh)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7281662A (zh)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7281663A (zh)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3288516A (zh) 一种锚定夹及使用其的瓣膜闭合器械
US20230338146A1 (en) System for clamping tissue
US11654024B1 (en) Heart valve clip
US20230397990A1 (en) Tissue closure device
CN114052990A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115804670A (zh)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