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4670A -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4670A
CN115804670A CN202111075266.9A CN202111075266A CN115804670A CN 115804670 A CN115804670 A CN 115804670A CN 202111075266 A CN202111075266 A CN 202111075266A CN 115804670 A CN115804670 A CN 115804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system
control arm
connecting part
distal en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5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林
高艺
宫振鹏
张倩
朱春斌
聂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52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4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4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4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所述组织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阻止第一连接部和分离部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所述分离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驱动克服所述限位部对第一连接部的阻止力向所述分离部运动时,所述分离部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本输送系统通过巧妙的结构设置,使得在插入管道连接管道中的可植入固定装置达到目标位置时,输送管道安全撤离,且对临近组织损伤最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组织的外科修复通常包括组织并缩和以近似排列固定这些组织。当修复瓣膜时,组织并缩包括在治疗中将瓣叶连接,然后可通过紧固或固定这些瓣叶来维持。这种连接可用于治疗最常见于二尖瓣的反流。
二尖瓣反流的特征是从心脏左心室通过功能不全的二尖瓣逆向流入左心房。在正常的心脏收缩周期(收缩期)中,二尖瓣起到一个单向阀的作用,以阻止含氧血液流回左心房。这样,含氧血液通过主动脉瓣进入主动脉。瓣膜反流可显著降低心脏输送含氧血液的效率,使患者面临严重的、进一步的心力衰竭的风险。
二尖瓣反流可由二尖瓣或左心室壁的许多不同的机理缺陷引起。瓣叶、连接瓣叶与乳头肌的腱索、乳头肌或左心室壁有可能受损或功能失调。通常,瓣环有可能受损、扩张或弱化,这限制了二尖瓣在左心室高压下充分关闭的能力。
二尖瓣反流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瓣膜置换或修复,包括瓣叶和瓣环重建,后者通常称为瓣膜成形术。最近一种二尖瓣修复技术是将对侧瓣叶的相邻部分缝合在一起,称为“蝴蝶结”或“缘对缘”技术。虽然所有这些技术都是非常有效的,但它们通常依赖于心内直视手术,即打开患者的胸部,通常通过胸骨切开术,并将患者置于体外循环中。既需要打开患者胸部又需要使其处于体外循环中,这是很痛苦的,并伴随着很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开放的胸部路径,并能够血管内执行或者通过微创方法执行二尖瓣和其他心脏瓣膜修复的替代和额外方法、设备或系统,例如通过将可植入固定装置进行瓣膜修护,那么需要通过导管将这种设备输送和部署至所需的位置,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手术。
现有技术虽然存在一些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例如中国专利CN102395331B中描述了一种输送可植入组织固定设备的系统,然而在该专利中的输送系统仅依靠克服拉力来通过使用者向近侧拉动控制手柄或进入导管来脱离,并且由于通过CN102395331B中所述方法的驱动力在允许展开的安全有效范围内不易控制,可能出现因过大的拉力而损坏与夹子接触的组织的情况。
因此,本领域急需开发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该系统能够克服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所述组织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部;
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阻止第一连接部和分离部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
所述分离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驱动克服所述限位部对第一连接部的阻止力向所述分离部运动时,所述分离部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件,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输送件的远端,且所述输送件和所述分离部共同限定输送内部空间,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输送内部空间中;
所述组织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限定连接内部空间,在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时,至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端部分设置在连接内部空间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穿过所述输送内部空间;所述控制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分离部运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输送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固定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控制杆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臂包括第一控制臂近端和第一控制臂远端,所述第二控制臂包括第二控制臂近端和第二控制臂远端;
所述第一控制臂近端与第二控制臂近端、所述弹性件的远端、以及所述控制杆的远端固定连接一起,从而形成固定连接点;
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与第二控制臂远端彼此远离。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锁定凹槽和第二锁定凹槽,在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锁定在所述第一锁定凹槽中,所述第二控制臂远端锁定在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控制臂远端包括第二突出部,在所述输送系统的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突出部锁定在所述第一锁定凹槽中,所述第二突出部锁定在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弹性件,在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所述弹性件处于受压状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紧密配合,即在弹性件处于受压状态时,轻微产生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更紧密的配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控制臂,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锁定凹槽,所述控制臂的近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臂的远端彼此远离,所述控制臂的远端与所述锁定凹槽可卡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多个控制臂的远端所限定的最小外接圆半径大于所述锁定凹槽所限定的最小外接圆半径,以提供所述控制臂与所述锁定凹槽之间的预紧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所述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的径向尺寸介于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从所述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中穿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分离部为环状或筒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分离部中穿过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近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臂的远端彼此远离,所述分离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多个控制臂的远端所限定的最大直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分离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控制臂在分离部中的部分的最小内接圆直径。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实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实例。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释放时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之间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释放后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之间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件和组织固定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离部与输送件一体成型;
图4(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件和组织固定装置的连接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离部与输送件同轴设置,并且分离部靠近连接管道;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各标识如下:
1-输送系统
11-手柄
12-输送件
121-输送内部空间
13-压簧
14-控制臂
140-固定连接点
141-第一控制臂
1411-第一控制臂近端
1412-第一控制臂远端
14121-第一突出部
142-第二控制臂
1421-第二控制臂近端
1422-第二控制臂远端
14221-第二突出部
15-分离组件
151-分离部
152-控制杆
5-组织固定装置
51-抓持件
52-夹臂
53-连接件
531-连接内部空间
532-锁定凹槽
5321-第一锁定凹槽
5322-第二锁定凹槽
6-瓣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术语
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
对于介入医疗而言,需要介入工具来实现微创的治疗效果。一般而言,介入工具包括输送系统和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输送系统将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者人工路径输送到目标组织,组织固定装置固定于目标组织,以解决、缓解人体的症状。例如在血管疾病中,组织固定装置为支架假体;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组织固定装置为左心耳封堵器,二尖瓣夹子,三尖瓣夹子。
参见图3、图5-6,本申请给出了一种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装置包括连接件53,该连接件53限定连接内部空间531,在连接内部空间中设有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输送系统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多个、多次、多种等表达包括2个、2次、2种以及2个以上、2次以上、2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如没有特别的说明,“远端”、“远侧”是指靠近患者,远离操作者的一侧,相应的,“近端”、“近侧”是指靠近操作者,远离患者的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输送可植入的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组织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分离组件。其中,分离组件包括分离部;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阻止第一连接部和分离部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分离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驱动克服所述限位部对第一连接部的阻止力向所述分离部运动时,对第一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
在下面实施例中,以用于防止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夹子做示范性说明。
实施例
为了治疗二尖瓣反流,一种介入治疗方法是通过介入医疗器械将人体的二尖瓣的瓣叶部分边缘连接在一起,类似于外科“缘对缘”手术。如图7所示,介入医疗器械包括组织固定装置5,用于实现夹持二尖瓣的瓣叶边缘。这里的组织固定装置5可以为二尖瓣夹子。介入医疗器械还包括将组织固定装置5输送到二尖瓣附近的输送系统1,输送系统1包括近端的手柄11和远端的输送件12。手柄11用于控制输送件12远端的姿态,以使输送件12以期望的姿态沿人体自然腔道或人工路径运动至二尖瓣处。手柄11还用于控制组织固定装置5的功能性运动,例如开合运动以夹持二尖瓣瓣叶;组织固定装置5与输送系统1之间的分离等等。
一方面,如图5-6所示,组织固定装置5包括抓持件51和夹臂52。夹臂52和抓持件51可以独立摆动,以实现对瓣叶6的夹持。在本实施例中,夹臂52包括两个关于向相对两侧延伸的夹臂延伸部件。抓持件51包括两个向两侧延伸的抓持延伸部件。如图5所示,当夹持瓣叶6时,夹臂52的夹臂延伸部件向远端转动,抓持件51的抓持延伸部件向近端转动,以增加夹臂延伸部件与抓持延伸部件之间的夹持空间,使瓣叶更加容易进入该夹持空间。如图6所示,在瓣叶进入夹持空间后,夹臂52的夹臂延伸部件向近端反向转动,抓持件51的抓持延伸部件向远端反向转动,直至瓣叶为夹臂延伸部件与抓持延伸部件夹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夹臂延伸部件、抓持延伸部件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多个。夹臂延伸部件、抓持延伸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人体组织解剖结构以及术式要求确定。进一步,组织固定装置5还包括连接件53,抓持件51、夹臂52围绕连接件53的轴线摆动。抓持件51、夹臂52与连接件53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抓持件51、夹臂52与连接件53直接转动连接,实现抓持件51、夹臂52的摆动,或者,抓持件51、夹臂52还可以与连接件53间接连接,通过一转换机构,将连接件53的轴向移动转换为抓持件51、夹臂52的摆动,又或者,连接件53直接从抓持件51、夹臂52中穿设,抓持件51、夹臂52通过自身弹性实现摆动。进一步,连接件53近端包括第二连接部,用于与输送系统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示范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槽、通孔或者盲孔。
本实施例中,夹臂52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生物相容性材料即可,优选夹臂52材料的材质为钴铬合金。同样,本实施例对抓持件51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抓持件51材料采用了镍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回弹性能。
另一方面,输送系统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限位部13和分离组件15,其中,分离组件15包括分离部151。限位部用于在第一连接部与组织固定装置5的第二连接部时,阻止第一连接部和分离部151相对运动,从而使得输送系统1保持锁定状态。分离部151用于当第一连接部被驱动克服限位部对第一连接部的阻止力向分离部151运动时,对第一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一连接部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脱离。
参见图1-3,第一连接部为多个控制臂14。多个控制臂14的近端连接,而远端则彼此远离。优选,所述控制臂14为生物相容性金属制备,更优选,为钴铬合金制备。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臂14为2个,即第一控制臂141和第二控制臂142。第一控制臂141包括第一控制臂近端1411和第一控制臂远端1412,第二控制臂142包括第二控制臂近端1421和第二控制臂远端1422;其中,第一控制臂141的第一控制臂近端1411和第二控制臂142的第二控制臂近端1421固定连接于固定连接点140,而第一控制臂远端1412和第二控制臂远端1422相互远离,且用于在所述输送系统的锁定状态下,分别与一锁定凹槽锁定。如此,第一控制臂141和第二控制臂142布置成V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臂14可以为大于2个,例如3个,4个。通过控制臂远端与锁定凹槽卡接连接,实现输送系统1与组织固定装置5连接。由此,输送系统1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第一控制臂远端1412包括第一突出部14121,第二控制臂远端1422包括第二突出部14221。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于连接件53近端内壁上的多个锁定凹槽532。所述锁定凹槽532的数量与控制臂14的数量,锁定凹槽532之间的相对位置与控制臂14之间的远端相对位置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凹槽532的数量为2个,即第一锁定凹槽5321和第二锁定凹槽5322。第一突出部4121和第二突出部4221可分别锁定在第一锁定凹槽5321和第二锁定凹槽5322中。通过两者的配合,实现输送系统1与组织固定装置5之间连接,即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4121和第二突出部4221限定的最小外接圆半径稍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锁定凹槽5321和第二锁定凹槽5322限定的最小外接圆的半径。通过控制臂14的轻微变形,以增加突出部与锁定凹槽532之间的预紧力,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输送系统1将组织固定装置5设置于二尖瓣附近后,需要将输送系统1与组织固定装置5相分离。在第一连接部向分离部151运动时,由于分离部15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接触,分离部151对第一连接部产生作用力,以使第一连接部产生形变,进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分离部限制形成一空间,第一连接部被设置为从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中穿过,第一连接部包括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的径向尺寸介于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之间。具体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部151为中空的管状物。由于控制臂的近端相固定,所述最小径向尺寸为所述控制臂宽度的两倍,所述管状物的内径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一突出部4121和第二突出部4221限定的最小外接圆直径(即最大径向尺寸),以使控制臂14在向分离部151运动时,会受到分离部151的干涉进而产生形变。同时,管状物的内径也不能太小,以免第一突出部4121和第二突出部4221分别与第一锁定凹槽5321和第二锁定凹槽5322锁定时,即所述输送系统1处于锁定状态时,分离部151就对控制臂14产生干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控制臂14的长度,以及控制臂14之间的角度,以及控制臂14在连接通道53中部分的长度,通过几何关系获得所需管状物的最小内径。更具体地,当第一突出部4121和第二突出部4221分别与第一锁定凹槽5321和第二锁定凹槽5322锁定时,第一控制臂141和第二控制臂142与分离部151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即管状物的内径大于对应位置控制臂14限定的最小外接圆的直径。如此,由于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地转动,而不会由于两者之间的运动导致分离部151对控制臂14意外地作用,使得处于锁定状态地输送系统1与组织固定装置5之间不期望的脱离。优选,分离部151的径向抗形变能力大于控制臂14。在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分离部还可以是环状等其他类似的可限定空间的形状。在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锁定时,控制臂14至少远端部分位于内部空间531内,控制臂14的近端可以位于输送内部空间121内,也可以位于连接内部空间531内,也可以位于输送内部空间121与连接内部空间531之间地空隙中。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分离部151与输送件12一体成型(参见图4a)。在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分离部151作为独立的零件通过装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设置于输送件12的远端(例如图4b)。
进一步,分离组件还包括控制杆152,控制杆152的远端与控制臂14固定连接于固定连接点140,控制杆152的近端与输送系统的手柄11连接。如此设置,当需要将输送系统1与组织固定装置5分离时,操作者可以操作手柄11,使控制杆152往近端移动,进而使控制臂14向分离部151移动,由于两者之间的接触干涉,控制臂14产生变形收拢,与锁定凹槽532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杆152设置在输送内部空间121中,并沿着输送件12的轴线从远端延伸到近端与手柄11连接。
在输送系统1处于锁定状态后,在将组织固定装置5输送到二尖瓣目标位置,以及将组织固定装置5夹持二尖瓣瓣叶时,需要使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在输送系统1的第一连接部与组织固定装置5的第二连接部时,限位部阻止第一连接部向分离部151运动,以避免第一连接部收到分离部151作用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脱离。如图1-3所示,限位部为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输送内部空间121中,且弹性件的近端固定于输送内部空间121,远端固定于控制臂14的固定连接点140。弹性件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锁定时,处于自然状态不产生作用力或者轻微产生作用力(10N以内)以使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之间更紧密的配合。而在控制臂14向分离部15运动时,弹性件产生弹性力,阻止控制臂14进一步向分离部15运动。优选,弹性件为压簧13,并套设于控制杆3上。当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锁定时,压簧13处于自然长度。
以下示范性的简要说明上述实施例中输送系统的操作方法。
该输送系统具有两个状态,锁定状态(也成为释放前状态)和脱离状态(也成为释放后状态)。
将输送系统的远端与组织固定装置的近端对齐,轻微压缩控制臂14,然后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相对运动,使压缩的控制臂14进入连接件53的连接内部空间531,将控制臂14与连接件53的锁定凹槽532对齐并释放控制臂14,实现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锁定,进而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如图1所示;
将锁定状态的输送系统进行各种手术操作,例如将组织固定装置5输送到二尖瓣目标位置,以及将组织固定装置5夹持二尖瓣瓣叶;
如图2-3所示,在需要将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分离时,保持分离部不动,通过控制杆152驱动控制臂14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向分离部运动,由于分离部对控制臂14的作用力,使控制臂14产生形变相互聚拢,使控制臂14与锁定凹槽532相互脱离,进而使输送系统与组织固定装置相脱离,输送系统处于脱离状态。最终,将输送系统撤出人体,完成手术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a)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可用于需要到达组织位置或血管内通路手术,尤其是使用的器械必须通过狭长且弯曲路径到达的远端治疗部位;
(b)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适用于从患者的任何位置回撤和移除,并且不会干扰内部组织或损坏伤部组织;
(c)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可用于多种治疗手术,包括血管和开放性手术,可用于多个解剖区域,包括腹部、胸腔、心血管系统、心脏、肠道、胃、尿道、膀胱、肺等器官、血管和组织;
(d)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通过巧妙的结构设置,使得可植入固定装置达到目标位置后,输送系统可以安全撤离,且对临近组织损伤最小;
(e)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通过在近端通过手柄操作控制杆,不需要将拉力直接施加到植入物或接合组织上,也不是仅依靠拉力(向近侧拉动)实现输送件的脱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容易控制,而且不会因过大的拉力而损坏与组织固定装置接触的组织;
(f)本发明的输送系统通过设置限位部,例如压簧,使得控制臂锁定在连接件的锁定凹槽中,防止控制臂意外或偶然展开。
在本申请提及的所有文献都被认为是整体性地包括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以便在必要时可以作为修改的依据。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申请的上述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所述组织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连接部、限位部和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部;
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阻止第一连接部和分离部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
所述分离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驱动克服所述限位部对第一连接部的阻止力向所述分离部运动时,所述分离部对所述第一连接部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输送件,所述分离部位于所述输送件的远端,且所述输送件和所述分离部共同限定输送内部空间,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输送内部空间中;
所述组织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限定连接内部空间,在所述输送系统保持锁定状态时,至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端部分设置在连接内部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穿过所述输送内部空间;所述控制杆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分离部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输送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控制杆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臂包括第一控制臂近端和第一控制臂远端,所述第二控制臂包括第二控制臂近端和第二控制臂远端;
所述第一控制臂近端与第二控制臂近端、所述弹性件的远端、以及所述控制杆的远端固定连接一起,从而形成固定连接点;
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与第二控制臂远端彼此远离。
7.如权利要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锁定凹槽和第二锁定凹槽,在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锁定在所述第一锁定凹槽中,所述第二控制臂远端锁定在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中。
8.如权利要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远端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控制臂远端包括第二突出部,在所述输送系统的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突出部锁定在所述第一锁定凹槽中,所述第二突出部锁定在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中。
9.如权利要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弹性件,在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所述弹性件处于受压状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紧密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控制臂,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锁定凹槽,所述控制臂的近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臂的远端彼此远离,所述控制臂的远端与所述锁定凹槽可卡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臂的远端所限定的最小外接圆半径大于所述锁定凹槽所限定的最小外接圆半径,以提供所述控制臂与所述锁定凹槽之间的预紧力。
12.如权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包括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所述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的径向尺寸介于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和最小径向尺寸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从所述分离部所限制的空间中穿过。
13.如权1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为环状或筒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从所述分离部中穿过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14.如权1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近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控制臂的远端彼此远离,所述分离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多个控制臂的远端所限定的最大直径。
15.如权13或1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分离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控制臂在分离部中的部分的最小内接圆直径。
CN202111075266.9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5804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5266.9A CN115804670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5266.9A CN115804670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4670A true CN115804670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5266.9A Pending CN115804670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46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305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delivery and deployment of a cardiac valve prosthesis
US11969346B2 (en) Heart valve coaptation device
US117305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delivery and deployment of a cardiovascular prosthesis
CN110536656B (zh) 心脏瓣膜密封装置及其递送装置
EP3547936B1 (en) Tricuspid valve repair system
EP1401358B1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procedure on a cardiac valve
EP3941361A1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accessing and repairing a heart valve
US9138313B2 (en) 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US20220192822A1 (en) Delivery systems for cardiac valve devices
CN215915077U (zh)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JP2018512229A (ja) 心臓弁修復デバイス
CN118475325A (zh) 心脏瓣膜密封装置及其递送装置
CN115804670A (zh) 一种用于可植入组织固定装置的输送系统
US11654024B1 (en) Heart valve clip
US20240041483A1 (en) Dual guidewire system for calcified valves
JP7189132B2 (ja) カテーテルが送達するインプラントのための調節可能かつ可逆性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