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3670B -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3670B
CN117243670B CN202311528990.1A CN202311528990A CN117243670B CN 117243670 B CN117243670 B CN 117243670B CN 202311528990 A CN202311528990 A CN 202311528990A CN 117243670 B CN117243670 B CN 117243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cking
tissue
cavity
exc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289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3670A (zh
Inventor
易鹏
向照君
郑波
帅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temu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m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m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m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289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3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3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3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3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3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16Endoscopic cutting instruments, e.g. arthroscopes, resectoscopes
    • A61B17/32002Endoscopic cutting instruments, e.g. arthroscopes, resectoscopes with continuously rota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cutt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5Excision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包括:壳体,切除腔组件、拉栓组件、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组织锁定组件、锁定触发组件、以及激发组件;系统中的组织锁定组件可移动的安插在切除腔组件中,能够对从切除窗口进入切除腔组件内部腔体内的目标切除组织形成锁定;锁定触发组件配置成能够对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锁定,能够被触发对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释放;拉栓组件配置成能够驱动组织锁定组件,并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激发组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与锁定触发组件联动。本系统能够在微创切口状态下,实现一次穿刺,连续旋切,对心肌组织精准切除。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用于心肌组织切除的器械。
背景技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以室间隔明显增厚为主要特点,大多数患者对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望而却步,选择服用药物保守治疗,但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梗阻”。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视野局限、风险大、恢复慢等不足。
目前,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常用的外科手术术式包括:经典的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Morrow手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经二尖瓣口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疏通术(合并有二尖瓣病变需要进行二尖瓣处理)、经心尖心肌切除术(适用于心尖肥厚为主或合并心尖肥厚导致左心室腔缩小和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右心室心肌切除术(合并右心室壁肥厚)。
经典的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Morrow手术)或改良扩大Morrow手术都是基于常规的手术器械来实施,并没有专用的手术器械,这样的经典手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心室停跳,体外循环系统辅助;手术前繁杂要求苛刻;
2.开胸大切口,打开心脏对室间隔肥厚心肌进行切除;对病人身体伤害大,适应人群局限窄;
3.心肌切除量很难把握,存在切除量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切除过量产生并发症的风险,故而影响受益群体;
4.手术结束,心脏由于长时间停跳,存在坏死,不能复跳的风险;
5.由于心脏切开,恢复时间长,并发症风险高;
6.双手操作,定位不精准,存在位移差。
公开号CN11193876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动致动的组织切除器械,该组织切除器械具体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在其远端部分限定窗口的外轴、延伸穿过外轴的内切割用轴、驱动组件、触发器和可调节阻力机构。内切割用轴可相对于外轴平移和/或旋转。驱动组件联接到内切割用轴并且被配置为驱动其平移和/或旋转。触发器的手动致动致动驱动组件以驱动内切割用轴的平移和/或旋转。可调节阻力机构包括联接在触发器和壳体之间的弹簧,以及可操作地联接到弹簧的控制旋钮,以能够调节触发器从未致动位置枢转到致动位置的阻力。
这样手动致动的组织切除器械方案无法对待切除组织进行稳定且有效的锁定,容易造成旋切结果不精准的问题,同时存在切除的组织会残留在体内的问题;再者,该手动致动的组织切除器械方案针对切除的组织进行抽吸方式来排出,这种抽吸方式在抽吸被切除的组织时,也会同步吸走大量血液,根本不适用于心肌组织切除手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心肌组织切除器械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能够在微创切口状态下,实现一次穿刺,连续旋切,对心肌组织精准切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包括:壳体,切除腔组件、拉栓组件、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组织锁定组件、锁定触发组件、以及激发组件;
所述切除腔组件由壳体向外延伸设置,其内部腔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切除腔组件的远端的侧面形成有与内部腔体连通的切除窗口;
所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可轴向旋转的安插在所述切除腔组件的腔体中,其前端的切割部能够基于轴向旋转相对于切除腔组件上的切除窗口形成连续切除动作;
所述组织锁定组件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配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第一位置时,能够对从切除窗口进入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的目标切除组织形成锁定,在第二位置时,能够产生面向第一位置的第一驱动力;
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安置在壳体中,配置成能够对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锁定,能够被触发对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释放;
所述拉栓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上,配置成能够驱动组织锁定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
所述激发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中,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与锁定触发组件联动,在移动过程中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释放被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以及同步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进行连续轴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切除系统还包括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与切除腔组件配合设置,能够在切除腔组件的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状态,在切除窗口形成负压吸附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负压组件还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配合设置,能够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的内部内形成负压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切除系统还包括组织压缩组件,所述组织压缩组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配合设置,且能够与拉栓组件联动,并能够在拉栓组件的带动下相对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可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同步对经由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切除的组织进行压缩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组织压缩组件包括组织压缩件本体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组织压缩件本体的前段部能够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后段部配置成与拉栓组件联动设置,能够在拉栓组件联动驱动下从第三位置驱动至第四位置;
第二弹性部件与组织压缩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组织压缩件本体移动至第三位置,并在组织压缩件本体被拉栓组件联动驱动至第四位置时,产生形变对组织压缩件本体形成面向第三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切除腔组件中的切除腔主体外表面形成有超声显影增强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包括切除刀,所述切除刀上形成有旋切刀槽,所述旋切刀槽配置成能够与切除腔组件中的切除窗口配合对经切除窗口进入到旋切刀槽中待切除目标组织形成旋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组织锁定组件包括组织锁定本体以及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组织锁定本体中包括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前段部能够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后段部设置有限位部与挂钩部,所述限位部配置成能够与拉栓组件配合,所述挂钩部配置成能够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配合;所述组织锁定本体通过限位部与拉栓组件配合,能够被拉栓组件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时通过挂钩部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配合;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与组织锁定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组织锁定本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组织锁定本体被驱动至第二位置时,产生形变对组织锁定本体形成面向第一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包括锁定触发件本体以及第三弹性部件,所述锁定触发件本体可转动的设置在安置在壳体中,并配置成能够在激发组件联动驱动下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所述锁定触发件本体转动到第一状态时,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形成锁定结构,转动到第二状态时,形成相对于组织锁定组件形成解锁结构;
所述第三弹性部件与锁定触发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锁定触发件本体转动至第一状态,并在锁定触发件本体被驱动至第二状态时,产生形变对锁定触发件本体形成面向第一状态的弹性恢复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中,所述激发组件包括激发件本体,传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一弹性部件;
所述激发件本体配置成能够在外部致动力驱动下在壳体中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同步且持续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轴向转动,以及能够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进行释放状态;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激发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激发件本体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在激发件本体基于外部致动力移动时,产生形变对激发件本体形成面向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本发明提供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方案采用创新的组织锁定方案来对待切除目标组织进行锁定, 防止切除的组织产生人为血栓及其并发症;在此基础上配合轴向自动旋转切除心肌组织,保证目标切除组织的完整性和切口的平滑性,避免切口的褶皱引发其并发症。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方案能够进一步采用真空负压吸附组织进入旋切腔,配合组织锁定方案,可进一步防止切除的组织产生人为血栓及其并发症。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中各个功能组件之间有机相互联动,同时都具备自动复位功能,由此创新的引入压缩组织与自动复位方案,进一步实现一次穿刺,同时体内连续压缩储存切除的目标组织,实现连续进行心肌切除直到达到治疗效果,进一步增加手术效率,减少出血风险,增加手术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方案中旋切口侧口朝向利于对主动脉瓣下方室间隔肥厚心肌及心尖方向心肌进行切除。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方案中切除腔主体外表面经过超声显影增强特征设计,超声显影增强。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可实现微创切口(4cm),一次穿刺完成治疗,减少对心脏的戳伤和术中出血量。心脏不停跳,精准把握心肌切除量,切除方案灵活,一次达到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切除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可实现单手操作,且单手操作稳定性高,不会窜位,精准定位,避免双手操作产生的位移差而引发的其并发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切除腔组件的结构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功能部件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中切除刀的结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中负压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中密封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7为本发明实例中组织锁定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8为本发明实例中拉栓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9为本发明实例中组织压缩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10为本发明实例中锁定触发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11为本发明实例中激发组件的功能部件图;
图12为本发明实例中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前端组件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其所示本发明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的一种构成示例。
结合图示,本实例中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在构成上主要由壳体11、激发组件1、组织压缩组件2、锁定触发组件3、组织锁定组件4、拉栓组件5、负压组件6、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以及切除腔组件9等部件相互有机相互配合构成。
其中的壳体11用于构成本系统方案的主体架构,以承载其它的组成部件,以形成一个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的整体。
本实例中对于壳体11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系统中的切除腔组件9设置在壳体11的前端部,整体由壳体11向外延伸分布设置,以形成整个系统的前端伸入部,用于实施切除操作。
该切除腔组件9的内部中空,且内部腔体与壳体11的内腔11-1连通,同时该切除腔组件9的远端的侧面形成有与内部腔体连通的切除窗口9-1,该切除窗口9-1形成从外部进入到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的通道,而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对应于切除窗口9-1的区域构成旋切腔区域9-2,用作旋切作业;这样待切除的目标组织能够通过切除窗口9-1进入到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旋切腔区域9-2内,以便实施精准的切除操作。
本系统中的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的主体部分安插在切除腔组件9的腔体中,其前端部与切除腔组件上的切除窗口9-1对应配合,后端部伸入壳体11内,以用于与激发组件1配合。该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配置成能够相对于切除腔组件9轴向旋转,且使得前端的切割部能够基于轴向旋转相对于切除腔组件上的切除窗口形成连续切除动作,对通过切除窗口9-1进入到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内目标组织进行切除。
本系统中的负压组件6连通负压来源系统10,并与切除腔组件9配合设置,用于在切除腔组件9的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状态,以在切除窗口形成负压吸附力,从而将待切除的目标组织从切除窗口9-1吸入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内(即旋切腔内),以便于配合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的旋切,有效防止切除的组织产生人为血栓及其并发症。
与此同时,该负压组件6还与切除腔组件9内的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配合设置,同时能够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与切除腔组件9内的负压状态配合,能够在切除腔组件9内部对应于切除窗口9-1的旋切腔区域9-2内形成双重负压效果,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吸附住病造区域,即更加稳定的吸附住待切除组织,以保证后续进行组织旋切的稳定与精准性。
本系统中的组织锁定组件4的主体部分可移动的安插在切除腔组件9的腔体中,前端部作为锁定部能够伸入到切除腔组件9的旋切腔区域9-2中,后端部作为动作部分布在壳体11的内腔11-1内,以用于锁定触发组件3、拉栓组件5等配合,实现有机联动。该组织锁定组件4被配置成,其后端部与拉栓组件5配合,能够在拉栓组件5的驱动下,在壳体11的内腔11-1内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组织锁定组件4的前端部正好伸入到切除腔组件9的旋切腔区域9-2中,能够对被从切除窗口吸入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内的目标切除组织形成锁定;在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后端部能够与锁定触发组件3形成锁定,并能够产生面向第一位置的第一驱动力,而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的前端部则远离切除腔组件9内与切除窗口9-1对应的旋切腔区域9-2。
该第一驱动力能够在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与锁定触发组件3接触锁定时,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以一定速度自动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的前端部面向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窗口9-1移动,以对被从切除窗口吸入切除腔组件内部腔体内的目标切除组织形成物理锁定。
如此设置的组织锁定组件4能够与负压组件6进行结合,实现对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在切除腔组件9的旋切腔区域9-2内进行双重锁定,以便进行精确切除,避免产生人为血栓、产生组织碎屑,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本系统中的锁定触发组件3对应于组织锁定组件4以及激发组件1可动的安置在壳体中。该锁定触发组件3被配置成能够对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进行锁定,将组织锁定组件4的后端部锁定保持在第二位置;同时该锁定触发组件3还被配置成与激发组件1联动,能够被激发组件1机械触发对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4进行释放。通过该锁定触发组件3来有效实现组织锁定组件4与激发组件1之间的机械联动操作。
本系统中的拉栓组件5整体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11上,同时该拉栓组件5配置成与组织压缩组件2联动,以及还能够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锁定触发组件3锁定。本拉栓组件5在外部致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1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将同步驱动与其联动的组织压缩组件2,并在移动一定行程后或同步联动,对组织锁定组件4形成驱动,在同步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组织锁定组件4在第二位置与锁定触发组件3形成锁定。
本系统中的组织压缩组件2的主体部分可移动的安插在切除腔组件9的腔体中,该组织压缩组件2插入切除腔组件9腔体中的前段部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对应配合,同时后段部分布在壳体11的内腔11-1内,并配置成能够与拉栓组件5联动。如此设置的组织压缩组件2能够在拉栓组件5的联动驱动下相对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可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同步对经由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5切除的组织进行压缩操作,通过压缩操作,将被切除的目标组织从切除腔组件9内部腔体对应切除窗口9-1的旋切腔区域9-2内移走存储,让出切除腔组件9内对应于切除窗口9-1的旋切腔区域9-2,以便进行后续切除,从而实现连续切除。
本系统对于组织压缩组件2针对切除的组织进行压缩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系统中的激发组件1作为整个系统的作业致动部件,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11中,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与锁定触发组件3联动,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3,释放被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4,以及同步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在切除腔组件9腔体中进行连续轴向转动。
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在初始状态时,拉栓组件5处于初始位置,并与组织压缩组件2呈联动状态;激发组件1处于初始位置,并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与锁定触发组件3呈联动状态;组织锁定组件4处于第一位置。
首先进行操作准备,对拉栓组件5施加一定的致动力(如单手的手动施力),拉栓组件5则沿壳体11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将同步驱动与其联动的组织压缩组件2,带动组织压缩组件2对切除腔组件9内的旋切腔区域9-2进行压缩操作;并在移动一定行程后对组织锁定组件4形成驱动,在同步驱动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组织锁定组件4在第二位置与锁定触发组件3形成锁定,此时组织锁定组件4前端部远离切除腔组件9内的旋切腔区域9-2。
在此基础上,操作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使得切除腔组件9基于微创切口伸入到病患部位,并使得切除腔组件9上侧面开口的切除窗口9-1面相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如主动脉瓣下方室间隔肥厚心肌、心尖方向心肌等)。在切除窗口9-1对应到待切除目标组织后,通过负压组件6在切除腔组件9内形成负压状态,将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吸入从切除窗口吸入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旋切腔内,形成初步的锁定。
接着切除操作,直接对激发组件1施加一定的操作致动力(如单手的手动施力),激发组件1则产生移动,同步联动触发锁定触发组件3,释放被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4,被释放的组织锁定组件4则在第一驱动力作用下,自动的以一定速度面向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旋切腔移动,届时组织锁定组件4的前端部伸入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旋切腔中,对被吸入旋切腔的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形成二次物理锁定。与此同时,激发组件1还同步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在切除腔组件9腔体中进行连续轴向转动,则同步对被锁定在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旋切腔内的目标组织进行旋切。
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整体由纯机械结构之间的有机联动配合来实现连续自动旋切功能,只需简单的单一机械操作即可联动实现待切除目标组织的锁定,连续自动旋切,以及被切除组织的压缩存储,操作便捷且稳定可靠。
针对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案来说明一下其实现过程以及相应的技术特点。
对于切除系统中的壳体11的构成,考虑到本切除系统作为医疗器械对操作便携性的特殊要求,优选枪形结构,主要由枪管部11-2以及与枪管部连通的握把部11-3构成,枪管部与握把部的内部形成有相应空腔11-1作为安置腔用于安置其他的组成部件。
由此形成的壳体11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使用者单手操作。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对于壳体11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1与2,其所示本切除系统中的切除腔组件9的构成示例。基于图示,本切除腔组件9包括一圆管体9-3,该圆管体9-3构成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腔主体,其一端限定密封,另一端限定开口,同时圆管体9-3在限定密封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切口,该切口与圆管体9-3的内腔连通,由此形成相应的切除窗口9-1,该切除窗口9-1能够与圆管体9-3的内腔配合,在圆管体9-3内腔正对应于切除窗口9-1的区域形成旋切腔区域9-2,该旋切腔区域9-2配置成能够容待切除目标组织从切除窗口9-1进入到该旋切腔区域9-2中,并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配合,对进入到该旋切腔区域9-2内的待切除目标组织进行旋切。
为能够最大限度的与病造区域进行配合,使得病造区域内的目标组织(需要切除的组织)能够快速且稳定的从切除窗口9-1进入到旋切腔区域9-2中,本实例中的切除窗口9-1优选呈限定为沿圆管体9-3轴向延伸的长圆形。
对于切除窗口9-1的尺寸大小,此处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设置,本实例中在切除腔组件中的切除腔主体(即圆管体9-3)的外表面形成有超声显影增强特征,由来实现超声显影增强。
作为进一步说明,这里的超声显影增强特征可由对切除腔主体(即圆管体9-3)的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形成。作为举例说明,通过喷砂处理的切除腔主体外表面粗糙度范围0.5um~40um,对应的目数为280~3500,由此形成的超声显影增强特征,可有效实现超声显影增强。
由此形成的切除腔组件9整体装配在枪型壳体11的枪管部的前端,并向外延伸,由此形成相应的插入前端。基于切除腔组件9本身的结构特点,实际应用时,只需要微创切口(约4cm),即可容切除腔组件9插入并抵达待切除部位,能够避免开胸大切口。
再者,本切除腔组件9在切除腔主体的侧面形成有相应的切除窗口9-1,即切除窗口9-1朝向侧面,更有效的对主动脉瓣下方室间隔肥厚心肌及心尖方向心肌精准切除。
为配合切除腔组件9,本切除系统中的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主要由切除刀8-2与第一锥形齿轮8-1配合构成,如图3-4所示。
其中,本实例中的切除刀8-2主要包括刀杆8-3,该刀杆8-3整体呈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并配置成与切除腔组件9相适配,能够安插在切除腔组件9中,并相对于切除腔组件9进行轴向旋转。
进一步地,该刀杆8-3在伸入到切除腔组件9内旋切腔区域9-2的前端处开设有相应旋切刀槽8-4,如图4所示。
结合图1,图4以及图12所示,该旋切刀槽8-4配置成能够与切除腔组件9中的切除窗口9-1配合对经切除窗口9-1进入到旋切刀槽8-4中待切除目标组织形成旋切。具体的,随刀杆8-3可旋转的安插到切除腔组件9中,刀杆8-3的外侧壁正好与切除腔组件9内腔的内侧壁贴合,以保证刀杆8-3在切除腔组件9中轴向旋转的稳定性;同时,刀杆8-3前端正好伸入到切除腔组件9内旋切腔区域9-2处,使得其上的旋切刀槽8-4正好与切除腔组件9上切除窗口9-1对应;在此组合结构下,随刀杆8-3在切除腔组件9中的轴向旋转,继而带动其上旋切刀槽8-4相对于切除腔组件9中的切除窗口9-1轴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旋切刀槽8-4旋转至与切除窗口9-1正对位置时,打开切除窗口9-1,此时能够容待切除目标组织经切除窗口9-1进入到旋切刀槽8-4中;随着旋切刀槽8-4继续旋转,旋切刀槽8-4将转离切除窗口9-1,该过程中将对进入其内的待切除目标组织形成切除,并在旋切刀槽8-4完全转离切除窗口9-1后,刀杆8-3前端侧壁将封住切除窗口9-1,由此完成对待切除目标组织的旋切;这里的旋切刀槽8-4能够贴合切除腔组件9内旋切腔区域9-2的内壁,故而在与切除窗口9-1配合进行旋切时,保证目标切除组织的完整性和切口的平滑性,避免切口的褶皱引发其并发症。
作为进一步优选设置,刀杆8-3在可旋转的安插到切除腔组件9中时,将其上旋切刀槽8-4与切除窗口9-1正对的位置,作为整个切除刀8-2的初始刀位。
进一步地,该刀杆8-3后端则对应设置有相应的第一锥形齿轮8-1。
具体的,这里的第一锥形齿轮8-1同轴设置在切除刀8-2后端的端部,并配置成与激发组件1中的传动部件(如齿条1-2,直齿轮1-3以及第二锥形齿轮1-4)传动配合。
由此形成的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能够与切除腔组件9以及激发组件1配合实现连续旋切。
具体的,激发组件1的齿条1-2被正向驱动进行正向直线运动时,可同步带动直齿轮1-3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下1-4和直齿轮1-3之间通过转轴固定,直齿轮1-3的转动进而转化为第二锥形齿轮下1-4的旋转运动,以此来联动第一锥形齿轮8-1的旋转运动。由于第一锥形齿轮8-1和切除刀8-2之间是同轴运动且相互固定,故而,切除刀8-2则会跟随第一锥形齿轮8-1同步旋转运动,以此实现了自动旋转切除。
另外,激发组件1中齿条1-2进行复位运动时(如反向直线运动),齿条1-2同步带动直齿轮1-3进行复位运动(反向转动),直齿轮1-3则带动第二锥形齿轮下1-4进行复位运动(反向旋转运动),第二锥形齿轮下1-4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1进行复位运动(反向旋转运动),第一锥形齿轮8-1则带动切除刀8-2的复位运动(反向旋转运动),回到最初的刀位,以此露出切除腔主体9的切除窗口9-1位置, 使切除腔主体9的切除窗口9-1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实现自动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的旋切操作,实现连续的旋切。
为配合切除腔组件9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本系统中的负压组件6采用两路负压回路来同时配合切除腔组件9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以在切除腔组件9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内形成负压环境。
如图5所示,本系统中的负压组件6整体呈Y形,具体包括负压主路6-3、第一负压支路6-1与第二负压支路6-2。
其中,第一负压支路6-1与切除腔组件9内部的腔体连通,用于在切除腔组件9的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以在切除窗口9-1处形成负压吸附力。
作为举例,本实例优选在切除腔组件9上与切除窗口9-1相对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的气孔6-4,与之配合的,第一负压支路6-1通过相应的气管密封连接切除腔组件9上与切除窗口9-1相对分布的若干气孔6-4,由此能够在切除腔组件9的旋切腔区域9-2直接形成负压环境,保证在切除窗口9-1处形成的负压吸附力的稳定可靠性。
这里对于切除腔组件9上的若干气孔6-4的分布方案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其中,第二负压支路6-2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内部的腔体密封连通,用于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的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由此与切除腔组件9内的负压环境配合,在切除腔组件9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之间形成双重负压环境,由此保证旋切过程中在切除窗口9-1和/或旋切刀槽8-4处始终保持负压环境,对病造区域形成稳定吸附,以保证后续旋切的稳定与精准性。
负压组件6中的负压主路6-3分布在壳体11的空腔11-1内,并固定在壳体空腔11-1的内壁上。为了不对操作构成影响,该负压主路6-3在壳体的空腔11-1内从枪管部延伸至枪管部,在从枪管部底部伸出。如此分布设置的负压组件6,其一端同时连通第一负压支路6-1与第二负压支路6-2,另一端伸出壳体用于连接负压来源组件10。
进一步的,这里的负压来源组件10可通过鲁尔接头接入注射器或者相关设备,保证在术中持续提供稳定的负压。
本负压组件6可同时与切除腔组件9和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进行配合,可保证旋切系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负压环境,同时使得旋切系统能够稳定的吸附住病造区域。
为保证负压组件6与切除腔组件9和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之间配合的稳定可靠性,即保证切除腔组件9和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内负压状态的稳定可靠性,本系统方案中进一步引入密封组件7来对切除腔组件9和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进一步密封设置。
如图6所示,这里的密封组件7主要包括第一密封组件7-1与第二密封组件7-2两部分。
其中,第一密封组件7-1设置在切除腔组件9中切除腔主体9-3(即圆管体9-3)后端的后端口处,并与安插在切除腔主体9-3中的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配合,以形成动密封,从而在切除腔组件9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
作为举例,这里的第一密封组件7-1可由相应的密封圈来构成,但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密封组件,只要能够达到稳定可靠的密封效果即可。
第二密封组件7-2设置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刀杆8-3的后端部,以在刀杆8-3后端形成密封结构,同时所形成的密封结构能容组织锁定组件4与组织压缩组件2可以移动的穿设在其中,并保持密封状态;该密封结构还能够与第二负压支路6-2连通。
作为举例,这里的第二密封组件7-2可由相应的密封圈与密封座配合来构成,但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密封组件,只要能够达到稳定可靠的密封效果即可。
本系统中的组织锁定组件4与负压组件6进行配合,用于在旋切时对从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窗口9-1吸入到切除刀8-2上的旋切刀槽8-4中的待切除的目标组织进行二次锁定。
参见图7与图12,本系统中的组织锁定组件4在构成上主要包括穿刺针4-3、固定限位件4-2、尾部挂钩4-1以及第四弹簧4-4这几个部分。
穿刺针4-3构成组织锁定组件4的组织锁定本体,用于完成对组织穿刺锁定操作。穿刺针4-3 的前段部能够透过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中,并能够随移动过程伸入到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同时后段部分布在壳体11中,整个穿刺针4-3能够相对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穿刺针4-3 的前段部能够来回伸入到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
该穿刺针4-3后段部置有固定限位件4-2,该固定限位件4-2配置成相对于穿刺针4-3偏心设置,同时该固定限位件4-2随穿刺针4-3分布在壳体11中时,正好位于拉栓组件5的可移动行程中,由此能够实现与拉栓组件5配合,这样通过拉栓组件5的移动,可带动穿刺针4-3轴向移动。
这里对于固定限位件4-2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结构功能即可。作为举例,该固定限位件4-2可以采用固定法兰盘来实现,这样便于与穿刺针4-3的连接。
该穿刺针4-3后段部进一步部署尾部挂钩4-1,该尾部挂钩4-1配置成用于与锁定触发组件3进行配合,以对穿刺针4-3的移动状态进行锁定。
作为举例,本实例中为适配壳体11内结构形式以及锁定触发组件3的分布设置方案,该尾部挂钩4-1通过相应的连接杆与固定限位件4-2连接,使得尾部挂钩4-1与固定限位件4-2之间在轴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可使得穿刺针4-3在切除刀8-2中具有一定的移动行程,基于该移动行程使得穿刺针4-3的前端部能够伸入到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或从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缩回;同时基于该移动行程也能够与锁定触发组件3形成锁定配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穿刺针4-3、固定限位件4-2、尾部挂钩4-1之间的配合方案,使得穿刺针4-3通过部署在后段部的固定限位件4-2能够与拉栓组件5配合,能够被拉栓组件5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时通过尾部挂钩4-1与锁定触发组件3锁定配合。这里的第一位置为穿刺针4-3分布的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下,穿刺针4-3 的前段部能够安插到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以对被吸入到旋切刀槽8-4内的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形成穿刺锁定;第二位置为穿刺针4-3的移动锁定触发位置,在该位置下穿刺针4-3 的前段部将远离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让出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以便待切除的目标组织进入到旋切刀槽8-4中,同时尾部挂钩4-1与锁定触发组件3形成锁定配合,使得穿刺针4-3保持在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四弹簧4-4与穿刺针4-3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能够驱动限制穿刺针4-3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穿刺针4-3被驱动至第二位置时,产生形变对穿刺针4-3形成面向第一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具体的,该第四弹簧4-4沿轴向对应设置在尾部挂钩4-1与壳体11内壁之间,第四弹簧4-4的一端与尾部挂钩4-1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内壁抵接,同时,第四弹簧4-4的长度与穿刺针4-3配置的移动行程相对应。
这样在初始状态下,第四弹簧4-4基于自身初始长度,驱动限制穿刺针4-3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穿刺针4-3被驱动至第二位置时,第四弹簧4-4被压缩,将对穿刺针4-3形成面向第一位置的弹性恢复力;在锁定触发组件3被触发,与尾部挂钩4-1之间解除锁定结构时,第四弹簧4-4将基于自身的弹力驱动穿刺针4-3以一定的速度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与此同时,穿刺针4-3 的前段部将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安插到切除刀8-2前端的旋切刀槽8-4处,以对被吸入到旋切刀槽8-4内的待切除的目标组织形成穿刺锁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方案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这里的第四弹簧4-4还可以被其他的弹性部件替代。
本系统中的拉栓组件5可移动设置在壳体11上,以用于带动压缩组织组件2与组织锁定组件4运动。
这里对于拉栓组件5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只要能够便于操作且结构稳定即可。
作为举例,如图8所示,本实例中拉栓组件5设置在壳体11的顶部,同时在壳体11的顶部开设有相应的移动滑动11-4,该移动滑动11-4配置成沿壳体11长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使得拉栓组件5具有足够的移动行程。
拉栓组件5配置成能够安置在移动滑动11-4中,并可沿移动滑动11-4稳定移动。
本系统中的组织压缩组件2配合于拉栓组件5设置,能够与拉栓组件5形成联动,同时还能够对组织锁定组件4形成驱动,以在拉栓组件5的驱动下,能够带动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如图9与图12所示,本组织压缩组件2主要包括连接杆2-2,连接座2-3,压缩件2-1以及第二弹簧2-4。
这里的连接杆2-2构成组织压缩件本体,其前段部能够透过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中,同时后段部分布在壳体11中,连接杆2-2整体能够相对于切除腔组件9轴向移动。
连接杆2-2的前端设置有压缩件2-1,该压缩件2-1能够在随连接杆2-2移动时,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配合设置。
具体的,该压缩件2-1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的内腔配合,并随连接杆2-2可移动的分布设置在切除刀8-2中的旋切刀槽8-4处,能够随连接杆2-2在切除刀8-2中移动时,在切除刀8-2上的旋切刀槽8-4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移动。
如此设置的压缩件2-1能够将被切除刀8-2上旋切刀槽8-4切除的留存在旋切刀槽8-4中的组织从旋切刀槽8-4的切口部分压缩至切除刀8-2的底部,清空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区域,为下一次切除做好准备。
作为举例,这里的压缩件2-1可由相应的圆盘构成,该圆盘的尺寸与切除刀8-2内腔的口径相适配;为了能够有效驱动圆盘2-1在切除刀8-2中移动,在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区域形成压缩动作,且不影响待切除目标组织进入到旋切刀槽8-4,以及不影响旋切刀槽8-4对待切除目标组织的有效切除,这里的连接杆2-2与圆盘2-1的盘面连接,并呈偏心设置,同时连接杆2-2整体沿切除刀8-2的腔壁分布,这样使得圆盘2-1呈竖直状态分布在切除刀8-2中,而贴着切除刀8-2腔壁分布连接杆2-2即能够带动圆盘2-1在切除刀8-2中移动,且不影响旋切刀槽8-4的内部空间结构,继而不影响待切除目标组织进入到旋切刀槽8-4,以及不影响旋切刀槽8-4对待切除目标组织的有效切除,如图12所示。
连接杆2-2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座2-3,用于连接拉栓组件5,以实现与拉栓组件5的联动;同时该连接座2-3还配置成作为驱动部,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固定限位件4-2形成抵接,对固定限位件4-2形成轴向驱动,实现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穿刺针4-3面相第二位置的轴向移动。
这里对于连接座2-3的具体构成方案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连接杆2-2,连接座2-3,压缩件2-1之间的配合方案,使得连接杆2-2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三位置,并能够在拉栓组件5联动驱动下从第三位置驱动至第四位置,由此来完成对切除组织的压缩操作。这里的第三位置为连接杆2-2分布的初始位置(即组织压缩组件2的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下,连接杆2-2的前段部能够安插到切除刀8-2中,其前端分布设置的压缩件2-1正好伸入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切除刀8-2中的旋切刀槽8-4的顶部位置;第四位置为连接杆2-2的移动压缩位置,在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时,连接杆2-2前端的压缩件2-1能够从切除刀8-2中的旋切刀槽8-4的顶部位置移动至旋切刀槽8-4的底部,继而同步将被切除刀8-2切除的留存在旋切刀槽8-4部分的组织从切口区域压缩至切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的底部,清空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区域,为下一次切除做好准备;并且在移动过程中,连接杆2-2后端的连接座2-3还通过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固定限位件4-2形成抵接,对固定限位件4-2形成轴向驱动,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带动穿刺针4-3沿轴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弹簧2-4与连接杆2-2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能够驱动限制连接杆2-2移动至第三位置,并在连接杆2-2被驱动至第四位置时,产生形变对连接杆2-2形成面向第三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具体的,第二弹簧2-4沿轴向对应设置在连接座2-3与壳体11内壁之间,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连接座2-3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内壁抵接,同时,第二弹簧2-4的长度与连接杆2-2配置的移动行程相对应。
这样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2-4基于自身初始长度,驱动限制连接杆2-2移动至第三位置,在连接杆2-2被驱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弹簧2-4被压缩,将对连接杆2-2形成面向第三位置的弹性恢复力;在拉栓组件5失去致动力的情况下,第二弹簧2-4将基于自身的弹力驱动连接杆2-2以一定的速度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与此同时,连接杆2-2前端的压缩件2-1将从切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的底部位置再次自动移动恢复至切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的顶部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方案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这里的第二弹簧2-4还可以被其他的弹性部件替代。
据此形成的组织压缩组件2能够与拉栓组件5联动,在拉栓组件5的带动下对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旋切留存的目标组织进行压缩存储,同时在压缩存储过程中同步对组织锁定组件4形成抵接驱动,以将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
即,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旋切下来的目标组织将存留在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中,届时通过对拉栓组件5施加一定的致动力(如手动拉力),使得拉栓组件5沿壳体11向后拉伸移动,拉栓组件5将直接带动组织压缩组件2在壳体11内沿轴向向后移动,在拉伸移动到固定距离L1后,组织压缩组件2上的压缩件2-1将从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中移动至切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的底部位置,从而将旋切刀槽8-4中留存切除的目标组织压缩至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的底部,清空切除刀8-2中旋切刀槽8-4区域,准备下一次切除;与此同时,组织压缩组件2在移动压缩切除的目标组织的过程中,将同步对组织锁定组件4形成抵接驱动,以将组织锁定组件4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
本系统中的锁定触发组件3整体可动的设置在壳体11中,配置成配合于激发组件1与组织锁定组件4,实现激发组件1对组织锁定组件4的联动激发。
参见图10,本锁定触发组件3在构成上主要包括触发连杆3-3与第三弹簧3-4两部分。
其中,触发连杆3-3对应于组织锁定组件4与激发组件1设置在壳体11内,该触发连杆3-3通过相应的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11内,使得触发连杆3-3可绕转轴在壳体11内转动。
进一步的,该触发连杆3-3的一端限定有尾舌3-1,该尾舌3-1配置成面向组织锁定组件4延伸分布,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配合,在组织锁定组件4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抵接,形成锁定结构,以将组织锁定组件4保持在第二位置;同时通过触发连杆3-3的转动,该尾舌3-1能够脱离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形成解锁状态,届时组织锁定组件4能够自由离开第二位置。
作为举例,该尾舌3-1优选限定为直角三角形板结构,其斜面作为导向面,竖直面作为抵接面, 尾舌3-1能够先通过斜面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配合,引导尾部挂钩4-1越过斜面与作为抵接面的竖直面抵接,竖直面基于竖直分布结构,对引导尾部挂钩4-1形成抵接限位,从而形成锁定结构。
进一步的,该触发连杆3-3的另一端限定有前舌3-2,该前舌3-2配置成面向激发组件1延伸分布,能够与激发组件1配合,在激发组件1面向激发位置移动时,在激发组件1的联动下,带动触发连杆3-3进行转动,使得触发连杆3-3上的尾舌3-1能够脱离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形成解锁状态。
作为举例,该前舌3-2优选限定为渐开的弧形板结构,其外侧的弧形面作为抵接导向面,配置成能够与激发组件1上的凸台1-7抵接配合,在激发组件1面向激发位置移动时,在激发组件1上凸台1-7的联动下,带动触发连杆3-3进行转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触发连杆3-3的配置方案,在触发连杆3-3的中心位置设置相应的转轴,使得触发连杆3-3旋转中心到前舌3-2的轴向距离L2与旋转中心到尾舌3-1的轴向距离L3相等;再者,尾舌3-1的高度H2与激发组件1上凸台1-7的高度H1相等。
据此,触发连杆3-3在初始状态下为第一状态,此状态下,触发连杆3-3呈水平状态分布,触发连杆3-3上的尾舌3-1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配合形成锁定结构;在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与触发连杆3-3上尾舌3-1的导向面抵接配合时,或在激发组件1与触发连杆3-3上前舌3-2抵接配合时,触发连杆3-3将顺时针转动进入第二状态,此状态下,尾舌3-1远离尾部挂钩4-1,使得尾部挂钩4-1能够从尾舌3-1的导向斜面越过尾舌3-1,以便形成锁紧,或者使得尾部挂钩4-1能够从尾舌3-1的竖直抵接面越过尾舌3-1,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第三弹簧3-4与触发连杆3-3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触发连杆3-3转动至第一状态,并在触发连杆3-3被驱动至第二状态时,产生形变对触发连杆3-3形成面向第一状态的弹性恢复力。
具体的,第三弹簧3-4竖直设置在触发连杆3-3上尾舌3-1的下方,该第三弹簧3-4的一端与触发连杆3-3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内壁连接。同时,第三弹簧3-4的长度与触发连杆3-3中心点部署的高度相对应。
如图10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三弹簧3-4基于自身初始长度,驱动限制触发连杆3-3转动并保持在第一状态;在触发连杆3-3被驱动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三弹簧3-4将被触发连杆3-3压缩,继而对触发连杆3-3设置尾舌3-1的一端形成面向第一状态位置的弹性恢复力,如图10所示;在触发连杆3-3失去驱动力时,第三弹簧3-4将基于自身的弹力驱动触发连杆3-3绕中心轴面向第一状态位置的转动,使得触发连杆3-3恢复至呈水平状态分布的初始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方案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这里的第三弹簧3-4还可以被其他的弹性部件替代。
由此形成的锁定触发组件3在配合激发组件1与组织锁定组件4动作时,组织锁定组件4在拉栓组件5带动组织压缩组件2同步往后拉伸固定距离L1后,组织压缩组件2上的固定限位件4-2将联动组织锁定组件4同步直线后退运动(即面向锁定触发组件3的尾舌3-1方向移动),直至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越过锁定触发组件上的尾舌3-1,并钩住尾舌3-1。
激发组件1在向激发位置移动时(即将激发组件1中的扳机1-6后拨),其上的凸台1-7将推动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前舌3-2向上转动,使锁定触发组件3中的触发连杆3-3以顺时针的方向运动,由于触发连杆3-3是左右对称,L2=L3,又由于凸台1-7的高H1和尾舌3-1的高度H2相等,所以,当凸台1-7顶部接触前舌3-2的舌尖时,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将能够越过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尾舌3-1,实现与锁定触发组件3上尾舌3-1脱离, 锁定触发组件3在自身第三弹簧3-4的作用下,锁定触发组件3逆时针运动,前舌3-2复位到原始位置,与凸台1-7重新处于接触状态,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本系统中的激发组件1作为整个系统的致动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11中来联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以及锁定触发组件3。
参见图11,本实例给出的激发组件1在构成主要由扳机1-1、齿条1-2、直齿轮1-3、第二锥形齿轮1-4以及第一弹簧1-6配合构成。
这里的扳机1-1与齿条1-2之间配合构成相应的激发件本体,其中扳机1-1可以移动的安置在壳体11中枪管部11-2与握把部11-3相结合出,这样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能够实现单手稳定把握壳体11,并可进行激发操作。
与之对应的,齿条1-2可移动的安置在枪管部11-2的底部,并与扳机1-1连接,实现与扳机1-1的联动。这样扳机1-1在被激发(如后拨)向后移动时,将带动齿条1-2同步沿枪管部11-2的底部移动。
作为举例,便于扳机1-1与齿条1-2在壳体11中的装配,扳机1-1与齿条1-2优选通过固定板1-5进行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齿条1-2伸向锁定触发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凸台1-7,该凸台1-7配置成能够与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前舌3-2保持抵接配合,以实现齿条1-2在扳机1-1的带动下进行移动时,带动其上的凸台1-7相对于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前舌3-2来回动,以对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前舌3-2形成联动驱动,继而能够实现对锁定触发组件3的联动触发。
作为进一步优化设置,该凸台1-7优先配置成半球形,凸台1-7的高度H1与锁定触发组件3上尾舌3-1的高度H2相等。与之配合的,齿条1-2带动凸台1-7面向前舌3-2移动的最大行程与凸台1-7的高度H1相适配,避免形成过大,使得凸台1-7越过锁定触发组件3上前舌3-2位置,造成卡死,无法恢复初始状态。
这里的直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4配合构成激发组件中的传动部件,用于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配合,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轴向转动。
具体的,该直齿轮1-3对应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一锥形齿轮8-1,通过相应的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11内,同时该直齿轮1-3还配置成分布在齿条1-2的移动行程中,并与齿条1-2保持啮合。这样能够实现与齿条1-2联动,即齿条1-2在移动时,将同步驱动直齿轮1-3转动。
第二锥形齿轮1-4同轴设置在直齿轮1-3上,同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一锥形齿轮8-1保持啮合,这样直齿轮1-3在被齿条1-2带动进行旋转时,将同步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4的转动将同步联动第一锥形齿轮8-1轴向转动。
本激发组件1中的第一弹簧1-6对应与扳机1-1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扳机1-1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在扳机1-1基于外部致动力移动时,产生形变对扳机1-1形成面向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这里对于第一弹簧1-6的具体设置方案,不加以限定,只要能够达到上述功能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方案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这里的第一弹簧1-6还可以被其他的弹性部件替代。
据此形成的激发组件1能够在外部致动力驱动下在壳体11中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同步且持续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轴向转动,以及能够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3进行释放状态;还能够在外部致动力消失的情况下,自动复位。
具体的,本激发组件1中扳机1-1和齿条1-2通过固定板1-5固定在一起进行同步运动,在通过外部致动力(如手动)将扳机1-1后拨,同步压缩第一弹簧1-6,以及同步带动齿条1-2直线向后移动。
齿条1-2在移动过程中同步运动带动直齿轮1-3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1-4和直齿轮1-3通过转轴固定,进而转化为第二锥形齿轮1-4的旋转运动,以此来联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一锥形齿轮8-1进行旋转运动。
由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和第一锥形齿轮8-1同轴运动且相互固定,故而切除刀8-2则跟随第一锥形齿轮8-1同步旋转运动,以此实现了自动旋转切除。
齿条1-2在移动过程中还联动触发锁定触发组件3,具体触发过程参见前述锁定触发组件3构成方案的说明。进一步地,通过对锁定触发组件3的触发,将联动释放组织锁定组件4。即在齿条1-2带动其上凸台1-7联动出发锁定触发组件3时,当凸台1-7顶部接触锁定触发组件3上前舌3-2的舌尖时,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将能够越过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尾舌3-1,实现与锁定触发组件3上尾舌3-1脱离,组织锁定组件4中的穿刺针4-3失去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尾舌3-1锁定,第四弹簧4-4的的作用下,弹射回初始状态,此时穿刺针4-3精准穿过且牢固锁定进入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旋切刀槽8-4中的目标切除组。
进一步的,当扳机1-1后拨到一定位置,松开扳机1-1后,在第一弹簧1-7作用下,扳机1-1恢复至初始位置,扳机1-1同步带动齿条1-2进行复位运动,而齿条1-2作用于直齿轮1-3进行复位运动,直齿轮1-3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进行复位运动,第二锥形齿轮1-4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1进行复位运动,以此带动切除刀8-2的复位运动,回到最初的刀位,以此露出切除腔组件9上的切除窗口9-1位置,使切除腔组件9上的切除窗口9-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激发组件1复位到下一次激发状态,以此来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主要由纯机械结构之间的互相配合运动来实现连续自动旋切功能,结构稳定可靠性。
同时,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稳定可靠,可实现单手操作,只需简单拨动扳机即可联动实现待切除目标组织的锁定,连续自动旋切,以及被切除组织的压缩存储;同时松开扳机,复位到下一次激发状态,整个操作便捷且稳定可靠。
以下结合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的具体构成方案,说明一下本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的使用实施过程。
结合图1至图12,本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在具体应用时,首先通过拉栓组件5同步带动组织压缩组件2往后拉伸,拉伸到固定距离L1;此时组织压缩组件2触碰组织锁定组件4中的固定法兰盘4-2(即固定限位件),继而联动组织锁定组件4整体直线后退运动,直至组织锁定组件4的尾部挂钩4-1钩住锁定触发组件3的尾舌3-1。
届时,松开拉栓组件5,此时组织压缩组件2通过自身的第二弹簧2-4回弹到原始位置。由此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可用于切除手术。
接着,只需将系统前端的切除腔组件9基于微创切口(约4cm)插入并抵达待切除部位,即可进行后续的切除手术,能够避免开胸大切口。
初始状态下的系统中,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整体隐藏在切除腔组件9的内腔中,使切除刀8-2上的旋切刀槽8-4与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窗口9-1相对应,从而使得切除窗口9-1呈现打开状态。此时,将切除腔组件9上的侧面切除窗口9-1精准定位目标切除组织。
而本系统中的切除腔组件9在密封组件7的密封作用下,在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腔体,并在负压组件6和负压来源组件10作用下在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腔内部形成一个负压系统,该系统在切除腔组件9的切除窗口9-1处形成吸附力,可以有效的牢固吸附住目标切除组织,将目标切除组织从切除腔组件9中切除窗口9-1吸入到除刀8-2上的旋切刀槽8-4中并初步锁定。
接着,只需简单将激发组件1的扳机1-1后拨,扳机1-1带动齿条1-2同步移动,移动中的齿条1-2通过其上的凸台1-7推动锁定触发组件3上的前舌3-2向上转动,使锁定触发组件3中的触发连杆3-3整体以顺时针的方向运动,由于锁定触发组件3中的触发连杆3-3是左右对称,L2=L3,又由于凸台1-7的高度H1和尾舌3-1的高度H2相等,所以,当凸台1-7顶部接触前舌3-2的舌尖时,组织锁定组件4上的尾部挂钩4-1将与锁定触发组件3的尾舌3-1脱离,此时,组织锁定组件4失去锁定触发组件3的尾舌3-1的锁定,在自身的第四弹簧4-4的作用下,弹射回初始状态;此时组织锁定组件4中的穿刺针4-3精准穿过且牢固锁定进入到除刀8-2上的旋切刀槽8-4中的目标切除组织。后续,锁定触发组件3能够在自身第三弹簧3-4的作用下,进行逆时针运动,使得前舌3-2复位到原始位置,和凸台1-7处于保持接触状态。
当激发组件1中的扳机1-1继续后拨,齿条1-2直线运动带动直齿轮1-3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4和直齿轮1-3通过转轴固定,进而转化为第二锥形齿轮1-4的旋转运动,以此来联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上的第一锥形齿轮8-1进行旋转运动。由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的切除刀8-2和第一锥形齿轮8-1同轴运动且相互固定,故而切除刀8-2则跟随第一锥形齿轮8-1同步旋转运动,以此实现驱动切除刀8-2在切除腔组件9中的自动旋转切除,以此实现自动旋切进入到旋切刀槽8-4中的目标组织。
当激发组件1的扳机1-1后拨到一定位置,松开激发组件1中的扳机1-1后,在第一弹簧1-7作用下,扳机1-1恢复至初始位置,扳机1-1同步带动齿条1-2进行复位运动,而齿条1-2作用于直齿轮1-3进行复位运动,直齿轮1-3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4进行复位运动,第二锥形齿轮1-4则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1进行复位运动,以此带动切除刀8-2的复位运动,回到最初的刀位,以此露出切除腔组件9上的切除窗口9-1位置,使切除腔组件9上的切除窗口9-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激发组件1复位到下一次激发状态,以此来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再者,旋切下来的目标组织存留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8中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中,可通过拉栓组件5联动将组织压缩组件2往后拉伸的操作,在组织压缩组件2被拉伸到固定距离L1后,组织压缩组件2同步将切除的组织从切除刀8-2的旋切刀槽8-4中压缩至切除刀8-2的底部,并同步带动组织锁定组件4直线后退运动,直至组织锁定组件4的尾部挂钩4-1钩住锁定触发组件3的尾舌3-1,准备下一次切除。
由此,通过重复以上步骤,以此实现一次穿插,连续自动旋切功能。
基于上述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本实例给出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具有如有优点:
(1)实现微创切口(4cm),一次穿刺完成治疗,减少对心脏的戳伤和术中出血量。心脏不停跳,精准把握心肌切除量,切除方案灵活,一次达到治疗效果。
(2)通过真空负压吸附组织进入旋切腔,防止切除的组织产生人为血栓及其并发症。
(3)通过组织锁定机构锁定组织,防止切除的组织产生人为血栓及其并发症。
(4)基于轴向自动旋转切除心肌组织,保证目标切除组织的完整性和切口的平滑性,避免切口的褶皱引发其并发症。
(5)通过压缩组织和自动复位系统可以实现连续进行心肌切除直到达到治疗效果。
(6)旋切口侧口朝向利于对主动脉瓣下方室间隔肥厚心肌及心尖方向心肌进行切除。
(7)无需接入任何动力部件,只需手动致动,单手操作稳定性高,不会窜位,精准定位。避免双手操作产生的位移差而引发的其并发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除腔组件、拉栓组件、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组织锁定组件、锁定触发组件、以及激发组件;
所述切除腔组件由壳体向外延伸设置,其内部腔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切除腔组件的远端的侧面形成有与内部腔体连通的切除窗口;
所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可轴向旋转的安插在所述切除腔组件的腔体中,其前端的切割部能够基于轴向旋转相对于切除腔组件上的切除窗口形成连续切除动作;
所述组织锁定组件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配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在第一位置时,能够对从切除窗口进入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的目标切除组织形成锁定,在第二位置时,能够产生面向第一位置的第一驱动力;所述组织锁定组件包括组织锁定本体以及第四弹性部件,所述组织锁定本体中包括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前段部能够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后段部设置有限位部与挂钩部,所述限位部配置成能够与拉栓组件配合,所述挂钩部配置成能够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配合;所述组织锁定本体通过限位部与拉栓组件配合,能够被拉栓组件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时通过挂钩部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配合;所述第四弹性部件与组织锁定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组织锁定本体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在组织锁定本体被驱动至第二位置时,产生形变对组织锁定本体形成面向第一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安置在壳体中,配置成能够对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锁定,能够被触发对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进行释放;
所述拉栓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上,配置成能够驱动组织锁定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锁定触发组件锁定;
所述激发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壳体中,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与锁定触发组件联动,在移动过程中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释放被锁定的组织锁定组件,以及同步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进行连续轴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除系统还包括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与切除腔组件配合设置,能够在切除腔组件的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状态,在切除窗口形成负压吸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还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配合设置,能够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的内部内形成负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除系统还包括组织压缩组件,所述组织压缩组件配置成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配合设置,且能够与拉栓组件联动,并能够在拉栓组件的带动下相对于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可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同步对经由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切除的组织进行压缩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压缩组件包括组织压缩件本体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组织压缩件本体的前段部能够可移动的安插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中,后段部配置成与拉栓组件联动设置,能够在拉栓组件联动驱动下从第三位置驱动至第四位置;
第二弹性部件与组织压缩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组织压缩件本体移动至第三位置,并在组织压缩件本体被拉栓组件联动驱动至第四位置时,产生形变对组织压缩件本体形成面向第三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除腔组件中的切除腔主体外表面形成有超声显影增强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包括切除刀,所述切除刀上形成有旋切刀槽,所述旋切刀槽配置成能够与切除腔组件中的切除窗口配合对经切除窗口进入到旋切刀槽中待切除目标组织形成旋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包括锁定触发件本体以及第三弹性部件,所述锁定触发件本体可转动的设置在安置在壳体中,并配置成能够在激发组件联动驱动下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所述锁定触发件本体转动到第一状态时,能够与组织锁定组件形成锁定结构,转动到第二状态时,形成相对于组织锁定组件形成解锁结构;
所述第三弹性部件与锁定触发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锁定触发件本体转动至第一状态,并在锁定触发件本体被驱动至第二状态时,产生形变对锁定触发件本体形成面向第一状态的弹性恢复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组件包括激发件本体,传动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
所述激发件本体配置成能够在外部致动力驱动下在壳体中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同步且持续驱动轴向旋转切除刀组件轴向转动,以及能够同步触发锁定触发组件进行释放状态;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激发件本体配合设置,配置成初始状态下限制激发件本体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在激发件本体基于外部致动力移动时,产生形变对激发件本体形成面向初始位置的弹性恢复力。
CN202311528990.1A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Active CN117243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8990.1A CN117243670B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28990.1A CN117243670B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3670A CN117243670A (zh) 2023-12-19
CN117243670B true CN117243670B (zh) 2024-02-13

Family

ID=8912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28990.1A Active CN117243670B (zh) 2023-11-16 2023-11-16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367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5009A (zh) * 2006-03-29 2007-10-03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用于微创内部组织移除的装置
CN107567313A (zh) * 2015-04-30 2018-01-09 塞普图鲁斯公司 组织切割设备和系统
CN109788969A (zh) * 2016-10-04 2019-05-21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组织切除器、手动操作的组织切除系统及相关方法
CN110495931A (zh) * 2019-09-09 2019-11-26 武汉微新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式心腔内心肌切割器
WO2020217172A1 (en) * 2019-04-22 2020-10-29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Bone and tissue res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1938760A (zh) * 2019-05-17 2020-11-17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手动致动的组织切除器械
CN115105168A (zh) * 2022-07-21 2022-09-27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种心肌切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1817B2 (en) * 2003-02-13 2009-01-27 Lsi Soultions, Inc. Instrument for surgically cutting tissue and method of use
US9095366B2 (en) * 2007-04-06 2015-08-04 Hologic, Inc. Tissue cutter with differential hardness
WO2013026043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Hologic, Inc. Tissue removal system
US11197710B2 (en) * 2018-10-26 2021-12-14 Covidien Lp Tissue resecting device including a blade lock and release mechanism
US11596429B2 (en) * 2020-04-20 2023-03-07 Covidien Lp Tissue resecting instru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5009A (zh) * 2006-03-29 2007-10-03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用于微创内部组织移除的装置
CN107567313A (zh) * 2015-04-30 2018-01-09 塞普图鲁斯公司 组织切割设备和系统
CN109788969A (zh) * 2016-10-04 2019-05-21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组织切除器、手动操作的组织切除系统及相关方法
WO2020217172A1 (en) * 2019-04-22 2020-10-29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Bone and tissue res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1938760A (zh) * 2019-05-17 2020-11-17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手动致动的组织切除器械
CN110495931A (zh) * 2019-09-09 2019-11-26 武汉微新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式心腔内心肌切割器
CN115105168A (zh) * 2022-07-21 2022-09-27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一种心肌切割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室间隔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郭兰燕等;心脏杂志;第28卷(第1期);第92-95页 *
微创室间隔心肌切除系统的研制;徐扬等;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第29卷(第1期);第43-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3670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7792B2 (en) Soft tissue coring biopsy devices and methods
JP6318233B2 (ja) 生検デバイス
JP5778271B2 (ja) 組織を切断および/または排出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9439632B2 (en) Self-contained handheld biopsy needle
US6080175A (en) 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US953279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utting tissue
CN104797200B (zh) 芯针活检装置
CA262601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le in a hollow organ
JPH11226024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09061611A1 (en) Suture cutter and method of cutting suture
JP2007236948A (ja) 低侵襲内部組織除去用の装置
EP2452631B1 (en) Surgical system for stoma closure in biological duct
US11819234B2 (en) Tissue resecting instrument including a rotation lock feature
CA2882256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utting tissue
CN117243670B (zh) 一种机械连续心肌组织切除系统
CN1654018A (zh) 自动释放外科器件的置放器
WO2016018457A1 (en) Surgical endoscopic cutting system
CN107684446B (zh) 一种痔疮结扎切割器
CN107684447B (zh) 一种手术用结扎器以及结扎钉
WO2016115433A1 (en) Excisional device distal working end actu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 3rd Floor, Building 13, Block B, No. 818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206 (Wuhan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YINGTEMU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2, 3rd Floor, Building 13, Block B, No. 818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206 (Wuhan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before: Interm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