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0086B -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0086B
CN117240086B CN202311467774.0A CN202311467774A CN117240086B CN 117240086 B CN117240086 B CN 117240086B CN 202311467774 A CN202311467774 A CN 202311467774A CN 117240086 B CN117240086 B CN 117240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
circuit
sub
outpu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677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40086A (zh
Inventor
张志君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677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0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0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40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电源管理电路的电源端用于接收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信号,其包括的升压电路用于将电源端接收的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并自输出端输出,升压电路包括升压控制电路、延迟电路和并联的第一子升压电路与第二子升压电路,升压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延迟电路,并输出升压触发信号以触发延迟电路间隔第一延迟时长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第一子升压电路与第二子升压电路。第一子升压电路与第二子升压电路在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间隔第一延迟时长对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共同配合自所述输出端输出。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一种具有该电源管理电路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数据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相互配合在向显示面板提供图像显示用的数据信号时需要的工作电压由电源管理电路提供。由于数据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需要的电压是不同的,部分驱动电压的电位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一组较高升压能力较强的升压调整电路,但是显然,能力较强的升压调整电路需要的电子器件的耐压能力、功耗和发热量均较大,如此容易导致显示装置中各个功能模组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均不佳。因此,显示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目前亟待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和具有该电源管理电路的显示装置。旨在使得电源管理电路在具有较佳的带载能力时,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佳。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端、升压电路与输出端,所述电源端用于接收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信号,所述升压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与所述输出端,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自所述电源端接收的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并自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控制电路、延迟电路、第一子升压电路与第二子升压电路,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延迟电路,并输出升压触发信号以触发所述延迟电路间隔第一延迟时长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并在所述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间隔第一延迟时长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其中所述输出端输出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处理后的电流之和。
一实施例中,输出升压触发信号以触发所述延迟电路间隔第一延迟时长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具体包括: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地输出所述升压触发信号,当所述延迟电路接收到所述升压触发信号时,所述延迟电路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在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一升压电流;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后的第一延迟时长后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在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第一升压电流与所述第二升压电流依次自所述输出端输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延迟电路持续第一时长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延迟时长;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升压电感和第一升压开关,所述第一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一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接地端。当所述第一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一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持续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缓冲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时间之和为所述第一延迟时长。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二升压电感和第二升压开关,所述第二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包括第二控制端、第三导电端和第四导电端;所述第二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三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四导电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当所述第二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三导电端和所述第四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二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二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三导电端和所述第四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持续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缓冲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时间之和为所述第一延迟时长。
一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还包括第三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并接收第三升压控制信号,并在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其中,所述延迟电路自接收到所述升压触发信号开始间隔第二延迟时长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延迟时长大于所述第一延迟时长,所述输出端输出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处理后的电流之和。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迟时长为两倍的第一延迟时长。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升压电感和第三升压开关,所述第三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包括第三控制端、第五导电端和第六导电端;所述第三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五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六导电端通过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当所述第三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五导电端和所述第六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第三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三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五导电端和所述第六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所述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三升压电流。
一实施例中,所述延迟电路持续所述第一时长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于升压控制电路的第一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第二升压电流和所述第三升压电流反馈至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的第二反馈端,用于将所述输出端的电流反馈至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第三升压电流和所述输出端的电流调整所述第一周期、所述第一延迟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长。
第二方面,提供具有前述电源管理电路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用于提供图像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信号至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为所述数据驱动电路提供工作用的数据驱动电压与数据驱动电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多个子升压电路分时对电源端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处理,有效提高了总体输出的电流,从而使得其带载能力有效得到提升,而每一个子升压电路中电流较小,因此其功耗、发热量均较小,从而保证每个子升压电路和升压电路整体的功耗和发热量较小。进一步,升压电路中仅需一个升压控制电路配合延迟电路控制多个子升压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其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另外,通过对每一个子升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端的电压、电流进行反馈,从而进一步调整输出升压触发信号的周期等,以控制各个子升压电路输出较为稳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而使得输出的数据驱动电流的纹波更小且电压更为稳定于预设范围内,保证数据驱动电路较为稳定和安全性较佳地工作,有效提升图像显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升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6为图4所示升压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源管理电路;Vin-电源端;Vo-输出端;10-升压电路;Cin-输入电容;GND-接地端;Co-输出电容;11-升压控制电路;110-升压控制端;FE1-第一反馈端;FE2-第二反馈端;St-升压触发信号;13-延迟电路;130-信号输入端;131-第一信号输出端;132-第二信号输出端;133-第三信号输出端;Sc1-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2-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3-第三升压控制信号;151-第一子升压电路;L1-第一升压电感;1511-第一单向导通单元;Q1-第一升压开关;C1-第一控制端;D1-第一导电端;D2-第二导电端;Di1-二极管;152-第二子升压电路;L2-第二升压电感;1521-第二单向导通单元;Q2-第二升压开关;C2-第二控制端;D3-第三导电端;D4-第四导电端;Di2-二极管;153-第三子升压电路;L3-第三升压电感;1531-第三单向导通单元;Q3-第三升压开关;C3-第三控制端;D5-第五导电端;D6-第六导电端;Di3-二极管;R1-第一电阻;EN-使能信号;STV-驱动信号;AVDD-数据驱动电压;IVDD-数据驱动电流;GL1~GLm-扫描线;DL1~DLn-数据线;VGmaH-最高伽马电压;VGmaL-最低伽马电压;VGH-高直流电压;VGL-低直流电压;V1-驱动电压;V2-驱动电压;Delay1-第一延迟时长;Delay2-第二延迟时长;H1-第一时长;Hb-缓冲时长;I1-第一升压电流;I2-第二升压电流;I3-第三升压电流;200-电源模块;300-扫描驱动电路;500-时序控制电路;400-数据驱动电路;DP-显示面板;P-像素单元;10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1000包括电源管理电路100、显示面板DP、扫描驱动电路300、数据驱动电路400和时序控制电路500。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或其他显示设备。
电源管理电路100用于为显示面板DP、扫描驱动电路300和数据驱动电路400提供驱动用的电压。电源管理电路100包括升压电路10和多个调节电路(图3)。
电源管理电路100基于驱动用的使能信号EN将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转换为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以驱动数据驱动电路400。同时还能够生成多个驱动电压V1、V2以提供至扫描驱动电路300和显示面板DP。
时序控制电路500接收自外部提供的输入图像信号RGB,并将其生成数字形态的图像信号Data。此外,另外,时序控制电路50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扫描驱动电路300的驱动时序的扫描控制信号、驱动信号 STV和时钟信号(未标示)、用于控制数据驱动电路400的数据控制信号(未标示),以及用于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0执行电压转换的使能信号EN。
扫描驱动电路300基于来自时序控制电路500的扫描控制信号(未标示)、驱动信号STV和时钟信号(未标示)和来自电源管理电路100的驱动电压V1而输出扫描信号,且扫描信号通过扫描线GL1~GLm传输至显示面板DP内的像素单元P。扫描驱动电路300在每帧中依序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扫描线GL1~GLm。
数据驱动电路400基于来自时序控制电路500的数据控制信号(未标示)、来自电源管理电路100的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将数字形态的图像信号Data转换成模拟形态的数据电压。数据驱动电路400可以将该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线DL1~DLn,并配合扫描信号传输至像素单元P以进行图像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驱动电路400包括用于生成多个伽马电压的伽马电路和用于基于伽马电压生成数据电压的缓冲电路(图3)。
显示面板DP包括多条扫描线GL1~GLm、多条数据线DL1~DLn、以及被连接到扫描线GL1~GLm和数据线DL1~DLn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其中,n和m是正整数,对应地,像素单元P的数目为m×n。像素单元P通过多条扫描线GL1~GLm和多条数据线DL1~DLn连接至扫描驱动电路300和数据驱动电路400,并在扫描信号的控制下依据时序自数据驱动电路400接收图像信号Data对应的数据电压,从而执行对应的图像显示。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电源管理电路100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电源管理电路100连接电源模块200,其中,电源模块200用于自外部电源接收电源信号并将所述电源信号转换为显示装置1000能够使用的不同电源电压。本实施例中,自外部电源接收电源信号可以为220V/50HZ的交变电源,电源模块200将该交变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的直流输入电源Uin。电源管理电路100对所述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处理、降压处理为不同的稳定的电源信号。
具体地,电源管理电路100包括电源端Vin和输出端Vo。其中电源端Vin连接于电源模块200,用于接收作为电源信号的直流输入电源Uin;输出端Vo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400,用于输出模拟的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至数据驱动电路400。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电源管理电路100的电路框图。其中,电源管理电路100包括升压电路10和多个调节器。
升压电路10基于驱动用的使能信号EN(图1)将电源信号转换为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以驱动数据驱动电路400。例如,电源信号可以是大约3.3V,数据驱动电压AVDD可以是大约7V。另外,升压电路10还将数据驱动电压AVDD提供到多个调节电路。可以理解,电源信号可以为来自电源端Vin提供的直流输入电源Uin中的其中一种。
调节电路对数据驱动电压AVDD进行调整以生成多个驱动电压,多个调节电路与扫描驱动电路300和显示面板DP等模组对应。本实施例中,调节电路可以是低压差(LDO)调节电路。多个调节电路可以分别基于数据驱动电压AVDD生成用于生成伽马电压的最高伽马电压VGmaH和最低伽马电压VGmaL。最高伽马电压VGmaH和最低伽马电压VGmaL可以被提供给数据驱动电路400中的伽马电路。其中,数据驱动电压AVDD也可以直接被提供至数据驱动电路400中的缓冲电路中。
调节电路还可以生成用于驱动扫描驱动电路300的高直流电压VGH和低直流电压VGL。高直流电压VGH和低直流电压VGL可以被施加到扫描驱动电路300中的移位寄存器(未标示)。调节电路还可以生成提供至显示面板DP中的像素单元P的电压,以便于像素单元P执行初始化或者复位。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升压电路10用于将自所述电源端Vin接收的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获得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并自输出端Vo输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信号为对应直流输入电源Uin的一个直流电源信号。
本实施例中,升压电路10包括升压控制电路11、延迟电路13、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以及第三子升压电路153。可以理解,第一子升压电路151与第二子升压电路152以及第三子升压电路153构成升压电路10中执行升压处理的升压执行电路。可以理解,子升压电路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两个,4个等,并不以此举例为限。
具体地,升压控制电路11通过升压控制端110电性连接延迟电路13,并通过升压控制端110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至延迟电路13,升压触发信号St用以触发延迟电路13间隔第一延迟时长分别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
一实施例中,升压控制电路11可以在接收到使能信号EN时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或者,升压控制电路11可以直接在接收到电源信号时开始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本实施例中,升压控制电路11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地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也即是升压触发信号St为周期性变化的脉宽信号。第一周期的时长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其中,升压控制电路11可以为一集成电路,例如升压控制集成电路(Boost Controller IC)。
本实施例中,升压控制电路11还包括第一反馈端FE1与第二反馈端FE2,第一反馈端FE1与第二反馈端FE2分别用于接收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和输出端Vo反馈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并且升压控制电路11根据第一反馈端FE1与第二反馈端FE2接收到的电压或者电流调整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的第一周期的时长。
延迟电路13电性连接升压控制电路11的升压控制端110,并且还电性连接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用于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构成的升压执行电路。
为便于理解,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5为图4所示升压电路10的工作时序图。本实施例中,延迟电路13包括信号输入端130、第一信号输出端131、第二信号输出端132、第三信号输出端133。其中,信号输入端130连接升压控制电路11的升压控制端110,用于接收升压触发信号St。第一信号输出端131、第二信号输出端132、第三信号输出端133分别对应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可以理解,升压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
当延迟电路13接收到周期性的升压触发信号St时,延迟电路13周期性地分别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其中,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的时间点依次间隔第一延迟时长,换言之,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和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的时间点间隔第一延迟时长Delay1,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的时间点也间隔第一延迟时长Delay1,可以理解,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的时间点间隔第二延迟时长Delay2,而显然第二延迟时长Delay2的时长大于第一延迟时长Delay1的时长,且为两倍的第一延迟时长Delay1的时长。
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的持续时长为第一时长H1,换言之,延迟电路13持续第一时长H1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长H1小于第一延迟时长Delay1,也即是每一个第一周期内,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后的缓冲时长Hb后,再执行下一个升压控制信号的输出,例如,在延迟电路13接收到升压触发信号St后开始持续第一时长H1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然后停止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并持续缓冲时长Hb后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同理,持续第一时长H1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然后停止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并持续缓冲时长Hb后输出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可以理解,缓冲时长Hb与第一时长H1的时间之和为第一延迟时长Delay1。
本实施例中,延迟电路13并不同时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和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换言之,一个时刻点,仅输出一个升压控制信号至升压执行电路。
本实施例中,延迟电路13也可以为延迟集成电路(延迟IC)。
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并联连接于电源端Vin和输出端Vo,且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还电性连接延迟电路13,并在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间隔第一延迟时长Delay1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自所述输出端Vo输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配合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进行升压处理和自输出端Vo输出升压处理后的电压和电流,本实施例中,输出端Vo输出的升压处理后的电流为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输出的电流之和。
举例而言,第一子升压电路151接收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并在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控制下对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一输出电压Vo1和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接收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并在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控制下对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二升压电流I2。第三子升压电路153接收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并在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控制下对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三输出电压Vo3和第三升压电流I3。
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三输出电压Vo3相互配合自输出端Vo输出,同时,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相互配合也自输出端Vo输出,那么输出端Vo能够获得的输出电流则为三个升压电流之和,也即是作为数据驱动电压AVDD对应的数据驱动电流IVDD =(I1+ I2+ I3),如果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均为4A,则数据驱动电流IVDD=3*4A=12A。对应地,数据驱动电压AVDD与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三输出电压Vo3相同,例如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三输出电压Vo3为7V,则数据驱动电压AVDD也为7V。
进一步,第一子升压电路151、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和第三子升压电路153还将对应升压处理后的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通过第一反馈端FE1反馈至升压控制电路11,同时,输出端Vo也同时连接于第二反馈端FE2,从而将输出端输出的数据驱动电压AVDD反馈至升压控制电路11,升压控制电路11则根据依据第一反馈端FE1、第二反馈端FE2接收的信号调整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的第一周期、第一延迟时长Delay1、第二延迟时长Delay2和第一时长H1,以便于及时调整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第三输出电压Vo3、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和数据驱动电压AVDD、数据驱动电流IVDD均处于预设范围,便于准确、稳定地输出升压处理后的电压、电流至数据驱动电路400。
更为具体地,请参阅图6,其为图4所示升压电路10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电源端Vin通过输入电容Cin电性连接接地端GND,其中输入电容Cin用于对电源信号进行滤波稳压,以保证提供至升压执行电路的各个子升压电路的电源信号较为稳定。
第一子升压电路151包括第一升压电感L1、第一升压开关Q1和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511。
第一升压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端Vin,第一升压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升压开关Q1,用于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储能升压,并对应输出相应的第一升压电流I1。
第一升压开关Q1包含包括第一控制端C1、第一导电端D1和第二导电端D2。第一控制端C1电性连接延迟电路1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131,用于接收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一导电端D1电性连接第一升压电感L1的第二端和输出端Vo,第二导电端D2通过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一升压开关Q1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N型MOS管)。其中,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一控制端C1,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一导电端D1,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二导电端D2,当然可变更地,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一导电端D1,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二导电端D2。对应地,由于第一升压开关Q1为N型MOS管,那么对应地,需要高电压驱动其导通,而低电压则控制其截止,故而对应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脉宽信号。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升压开关Q1也可为P型MOS管,并不以此举例为限,则对应地第一升压开关Q1则在低电压的脉宽信号控制下导通,高电压时则控制截止。
当第一升压开关Q1接收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时第一升压开关Q1导通,第一导电端D1和第二导电端D2电性导通,并对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输出电压Vo1和第一升压电流I1。对应地,当第一升压开关Q1停止接收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时第一升压开关Q1截止,第一导电端D1和第二导电端D2电性断开,第一子升压电路151则在缓冲时长Hb后停止输出第一输出电压Vo1和第一升压电流I1。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D2还连接于第一反馈端FE1,从而将对应第一输出电压Vo1和第一升压电流I1反馈至升压控制电路11。
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511电性连接第一升压电感L1与输出端Vo,用于控制第一升压电感L1输出的第一升压电流I1仅能从第一升压电感L1流向输出端Vo以及通过第一升压开关Q1流向接地端GND,而防止输出端Vo的电流倒灌入第一升压电感L1和电源端Vin。保证升压电路10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导通单元1511为二极管Di1,二极管Di1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一升压电感L1的第二端,二极管Di1的阴极电性连接输出端Vo。
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包括第二升压电感L2、第二升压开关Q2和第二单向导通单元1521。
第二升压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端Vin,第二升压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升压开关Q2,用于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储能升压,并对应输出相应的第二升压电流I2。
第二升压开关Q2包含包括第二控制端C2、第三导电端D3和第四导电端D4。第二控制端C2电性连接延迟电路1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132,用于接收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第三导电端D3电性连接第二升压电感L2的第二端和输出端Vo,第四导电端D4通过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二升压开关Q2为N型MOS管。其中,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二控制端C2,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三导电端D3,MOS管的源极作为第四导电端D4,当然可变更地,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三导电端D3,MOS管的漏极作为第四导电端D4。对应地,由于第二升压开关Q2为N型MOS管,那么对应地,需要高电压驱动其导通,而低电压则控制其截止,故而对应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脉宽信号。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升压开关Q2也可为P型MOS管,并不以此举例为限,则对应地第二升压开关Q2则在低电压的脉宽信号控制下导通,高电压时则控制截止。
当第二升压开关Q2接收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时第二升压开关Q2导通,第三导电端D3和第四导电端D4电性导通,并对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二升压电流I2。对应地,当第二升压开关Q2停止接收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时第二升压开关Q2截止,第三导电端D3和第四导电端D4电性断开,第二子升压电路152则在缓冲时长Hb后停止输出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二升压电流I2。
本实施例中,第四导电端D4还连接于第一反馈端FE1,从而将对应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二升压电流I2反馈至升压控制电路11。
第二单向导通单元1521电性连接第二升压电感L2与输出端Vo,用于控制第二升压电感L2输出的第二升压电流I2仅能从第二升压电感L2流向输出端Vo以及通过第二升压开关Q2流向接地端GND,而防止输出端Vo的电流倒灌入第二升压电感L2和电源端Vin。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导通单元1521为二极管Di2,二极管Di2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二升压电感L2的第二端,二极管Di2的阴极电性连接输出端Vo。
第三子升压电路153包括第三升压电感L3、第三升压开关Q3和第三单向导通单元1531。
第三升压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端Vin,第三升压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升压开关Q3,用于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储能升压,并对应输出相应的第三升压电流I3。
第三升压开关Q3包含包括第三控制端C3、第五导电端D5和第六导电端D6。第三控制端C3电性连接延迟电路13的第三信号输出端133,用于接收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第五导电端D5电性连接第三升压电感L3的第二端和输出端Vo,第六导电端D6通过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三升压开关Q3为N型MOS管。其中,MOS管的栅极作为第三控制端C3,MOS管的漏极作为第五导电端D5,MOS管的源极作为第六导电端D6,当然可变更地,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五导电端D5,MOS管的漏极作为第六导电端D6。对应地,由于第三升压开关Q3为N型MOS管,那么对应地,需要高电压驱动其导通,而低电压则控制其截止,故而对应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脉宽信号。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升压开关Q3也可为P型MOS管,并不以此举例为限,则对应地第三升压开关Q3则在低电压的脉宽信号控制下导通,高电压时则控制截止。
当第三升压开关Q3接收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时第三升压开关Q3导通,第五导电端D5和第六导电端D6电性导通,并对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三输出电压Vo3和第三升压电流I3。对应地,当第三升压开关Q3停止接收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时第三升压开关Q3截止,第五导电端D5和第六导电端D6电性断开,第三子升压电路153则在缓冲时长Hb后停止输出第三输出电压Vo3和第三升压电流I3。
本实施例中,第六导电端D6还连接于第一反馈端FE1,从而将对应第三输出电压Vo3和第三升压电流I3反馈至升压控制电路11。
第三单向导通单元1531电性连接第三升压电感L3与输出端Vo,用于控制第三升压电感L3输出的第三升压电流I3仅能从第三升压电感L3流向输出端Vo以及通过第三升压开关Q3流向接地端GND,而防止输出端Vo的电流倒灌入第三升压电感L3和电源端Vin。本实施例中,第三单向导通单元1531为二极管Di3,二极管Di3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三升压电感L3的第二端,二极管Di3的阴极电性连接输出端Vo。
本实施例中,输出端Vo还通过输出电容Co电性连接接地端GND,输出电容Co用于对输出端Vo输出的输出电压进行稳压滤波,以滤除毛刺等,保证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较为平稳。
现结合图5和图6,具体说明升压电路10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当显示装置1000上电开机时,升压控制电路11在接收到电源信号时开始输出以第一周期为周期时长、周期性变化的脉宽信号作为升压触发信号,以任意一个第一周期而言,延迟电路13接收到升压触发信号St的时刻开始自第一信号输出端131输出持续时间为第一时长H1的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控制第一升压开关Q1导通,第一导电端D1和第二导电端D2电性导通,则电源端Vin、第一升压电感L1、第一升压开关Q1、第一电阻R1与接地端GND构成一个导电通路,第一升压电感L1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储能,从而逐渐升高第一升压电流I1,在第一时长H1到达时,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第一升压电感L1储能结束,第一升压电流I1达到最大值,第一升压开关Q1截止,则第一升压电感L1的电压与第一升压电流I1自输出端Vo释能输出,第一升压电感L1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则作为第一输出电压Vo1和第一升压电流I1。当缓冲时长Hb达到时,第一升压电感L1释能结束。
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Sc1并持续缓冲时长Hb后,也即是第一延迟时长Delay1达到时,延迟电路13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至第二升压开关Q2,同理,第二升压电感L2在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的第一时长H1时储能并输出逐渐升高第二升压电流I2,在第一时长H1到达时,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第二升压电感L2储能结束,第二升压电流I2达到最大值,第二升压开关Q2截止,则第二升压电感L2的电压与第二升压电流I2自输出端Vo释能输出,此时第二升压电感L2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则作为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二升压电流I2。当缓冲时长Hb达到时,第二升压电感L2释能结束。
对应地,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Sc2并持续缓冲时长Hb后,也即是第二延迟时长Delay2达到时,延迟电路13输出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至第三升压开关Q3,同理,第三升压电感L3在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持续输出的第一时长H1时储能并输出逐渐升高第三升压电流I3,在第一时长H1到达时,延迟电路13停止输出第三升压控制信号Sc3,第三升压电感L3储能结束,第三升压电流I3达到最大值,第三升压开关Q3截止,则第三升压电感L3的电压与第三升压电流I3自输出端Vo释能输出缓冲时长Hb,第三升压电感L3输出的电压的电流则作为第三输出电压Vo3和第三升压电流I3。当缓冲时长Hb达到时,第三升压电感L3释能结束。
此时,一个第一周期内三个升压信号分别控制三个子升压电路输出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和第三输出电压Vo3、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从而总体自输出端Vo输出三个升压电流之和为数据驱动电流IVDD。后续升压控制电路11在下一个第一周期开始时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周而复始,三个子升压电路持续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处理。
升压控制电路11还分别自三个子升压电路中接收反馈的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和第三升压电流I3,以及自输出端Vo输出的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以实时调整输出升压触发信号St的第一周期、第一延迟时长Delay1、第二延迟时长Delay2和第一时长H1,以便于及时调整第一输出电压Vo1、第二输出电压Vo2、第三输出电压Vo3、第一升压电流I1、第二升压电流I2、第三升压电流I3、数据驱动电压AVDD和数据驱动电流IVDD均处于预设范围,便于准确、稳定地输出升压处理后的电压、电流至数据驱动电路400。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子升压电路分时对电源端Vin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升压处理,有效提高了总体输出的电流,从而使得其带载能力有效得到提升,而每一个子升压电路中电流较小,因此其功耗、发热量均较小,从而保证每个子升压电路和升压电路10整体的功耗和发热量较小。进一步,升压电路10中仅需一个升压控制电路11配合延迟电路13控制多个子升压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其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另外,通过对每一个子升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端Vo的电压、电流进行反馈,从而进一步调整输出升压触发信号的周期等,控制各个子升压电路输出较为稳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而使得输出的数据驱动电流IVDD的纹波更小且电压更为稳定于预设范围内,保证数据驱动电路400较为稳定和安全性较佳地工作,有效提升图像显示的效果。
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装置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应用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板、电源板、高压板、按键控制板等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方法,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端、升压电路与输出端,所述电源端用于接收电源模块提供的电源信号,所述升压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端与所述输出端,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将自所述电源端接收的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并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控制电路、延迟电路、第一子升压电路与第二子升压电路,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延迟电路,并输出升压触发信号以触发所述延迟电路间隔第一延迟时长输出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其中,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地输出所述升压触发信号;
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并在所述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间隔第一延迟时长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具体包括:当所述延迟电路接收到所述升压触发信号时,所述延迟电路输出第一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在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一升压电流;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后的第一延迟时长后输出第二升压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在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获得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第一升压电流与所述第二升压电流依次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其中所述输出端输出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处理后的电流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电路持续第一时长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延迟时长;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升压电感和第一升压开关,所述第一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
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一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接地端;
当所述第一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一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一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一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一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持续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缓冲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时间之和为所述第一延迟时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二升压电感和第二升压开关,所述第二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
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包括第二控制端、第三导电端和第四导电端;所述第二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三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四导电端通过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接地端;
当所述第二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三导电端和所述第四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所述第二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二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二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三导电端和所述第四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持续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缓冲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时间之和为所述第一延迟时长。
5.如权利要求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还包括第三子升压电路,
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与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输出端,且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并接收第三升压控制信号,并在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控制下对所述电源信号升压处理后自所述输出端输出,其中,所述延迟电路自接收到所述升压触发信号开始间隔第二延迟时长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延迟时长为两倍的第一延迟时长,所述输出端输出的电流为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输出的升压处理后的电流之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升压电感和第三升压开关,所述第三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
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包括第三控制端、第五导电端和第六导电端;所述第三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延迟电路,所述第五导电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升压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输出端,所述第六导电端通过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端;
当所述第三升压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导通,所述第五导电端和所述第六导电端电性导通并对所述电源信号执行升压处理以获得第三升压电流;当所述第三升压开关停止接收到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三升压开关截止,所述第五导电端和所述第六导电端电性断开,并在所述缓冲时长后停止输出所述第三升压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电路持续所述第一时长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所述延迟电路在输出所述第三升压控制信号时,停止输出所述第二升压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子升压电路和所述第三子升压电路电性连接于升压控制电路的第一反馈端,用于将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第二升压电流和所述第三升压电流反馈至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升压控制电路的第二反馈端,用于将所述输出端的电流反馈至所述升压控制电路;
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升压电流、所述第二升压电流、所述第三升压电流和所述输出端的电流调整所述第一周期、所述第一延迟时长和所述第一时长。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和数据驱动电路,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用于提供图像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信号至所述像素单元,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为所述数据驱动电路提供工作用的数据驱动电压与数据驱动电流。
CN202311467774.0A 2023-11-07 2023-11-07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7240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7774.0A CN117240086B (zh) 2023-11-07 2023-11-07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7774.0A CN117240086B (zh) 2023-11-07 2023-11-07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086A CN117240086A (zh) 2023-12-15
CN117240086B true CN117240086B (zh) 2024-02-09

Family

ID=8909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67774.0A Active CN117240086B (zh) 2023-11-07 2023-11-07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008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9131A (ko) * 1998-10-20 2000-05-25 가나이 쓰토무 승압회로장치
JP2002142448A (ja) * 2000-10-31 2002-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昇圧回路
CN101136588A (zh) * 2006-08-30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电压变换电路及具有该电压变换电路的显示装置
CN101313632A (zh) * 2005-12-12 2008-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车辆用灯具照明装置
JP2011135658A (ja) * 2009-12-22 2011-07-0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昇圧回路、昇圧方法、半導体装置
JP2011239630A (ja) * 2010-05-13 2011-11-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源回路
JP2012085395A (ja) * 2010-10-07 2012-04-26 On Semiconductor Trading Ltd 昇圧型dcdc電源回路
JP2012161162A (ja) * 2011-01-31 2012-08-23 Brother Ind Ltd 複数電圧出力型電源装置
CN112217393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59670U (zh) * 2022-01-21 2022-07-12 杨准 电压转换器、电池模组和供电系统
CN114825916A (zh) * 2021-01-20 2022-07-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压变换装置
CN115437449A (zh) * 2021-06-02 2022-12-06 合肥格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时钟升压电路、片上高压生成电路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9131A (ko) * 1998-10-20 2000-05-25 가나이 쓰토무 승압회로장치
JP2002142448A (ja) * 2000-10-31 2002-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昇圧回路
CN101313632A (zh) * 2005-12-12 2008-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车辆用灯具照明装置
CN101136588A (zh) * 2006-08-30 2008-03-05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电压变换电路及具有该电压变换电路的显示装置
JP2011135658A (ja) * 2009-12-22 2011-07-0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昇圧回路、昇圧方法、半導体装置
JP2011239630A (ja) * 2010-05-13 2011-11-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源回路
JP2012085395A (ja) * 2010-10-07 2012-04-26 On Semiconductor Trading Ltd 昇圧型dcdc電源回路
JP2012161162A (ja) * 2011-01-31 2012-08-23 Brother Ind Ltd 複数電圧出力型電源装置
CN112217393A (zh) * 2020-10-21 2021-01-1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25916A (zh) * 2021-01-20 2022-07-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压变换装置
CN115437449A (zh) * 2021-06-02 2022-12-06 合肥格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时钟升压电路、片上高压生成电路和电子装置
CN216959670U (zh) * 2022-01-21 2022-07-12 杨准 电压转换器、电池模组和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086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837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011324B1 (ko) 표시장치
JP2005057999A (ja) 電源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9899997B2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gate driving voltages,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1139626A (ja) 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321963A (zh) 显示器用的驱动装置
US11056974B2 (en) Voltage generation circuit
KR20110084677A (ko) 전원 회로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8986758B (zh) 上电时序控制电路、其驱动方法及印刷电路板、显示面板
CN103943086A (zh) 一种模拟电压源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1191919B (zh) 公共电极电压调整电路、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TWI314715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ower driv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TWI29914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ntegrated driver circuit thereof
KR1012520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7240086B (zh) 电源管理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4465475A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和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显示装置
CN111312185B (zh) 显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US10270333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0823842A (en) Regulating circuit for common electrode voltage, driving circuit of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CN100463341C (zh) 可调整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
US10964285B2 (en) Driver chip of a display panel with high resolution display
US8193825B2 (en) Test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837525B2 (ja) 表示装置
US976773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824317B (zh) 一种电荷泵及电源驱动电路、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