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0148A -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0148A
CN117230148A CN202311451272.9A CN202311451272A CN117230148A CN 117230148 A CN117230148 A CN 117230148A CN 202311451272 A CN202311451272 A CN 202311451272A CN 117230148 A CN117230148 A CN 117230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al
barrier membrane
storage tank
detecting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1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ei Y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ei Y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ei Y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ei Y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512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01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0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0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置于所述屏障膜两侧进行培养,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与所述屏障膜的两侧表面直接接触,培养后检测细菌含量。本申请通过将屏障膜置于所述装置的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实现屏障膜细菌穿透能力的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便于固定屏障膜,简单有效,弥补了目前屏障膜功能检测的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同患者的需求,口腔种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遇到患者的骨量不足、种植体固位不良等问题。根据骨和软组织生长特点,多采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进行骨扩增。但在骨组织修复的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速率远远大于骨细胞。为了防止这层软组织占据了骨组织的生长空间导致成骨量不足,因此有必要植入一层屏障膜阻挡成纤维细胞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细胞的生长留有空间,从而使得口腔中骨缺损区的再生。
由于口腔属于人体摄入维持生命体征的食物的主要通道,常常容易在牙齿和舌部滋生细菌感染,所以临床上对口腔骨引导再生屏障膜的要求除了其需要具备促成骨能力外还需要有效地防止口腔内微生物的侵入,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骨再生、保护术后创口,最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速度。但是,目前对于引导骨再生的屏障膜的评估主要着眼于其降解速率,而对其阻隔细菌穿透能力的评估较为缺乏。
因此,提供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本申请通过将屏障膜置于所述装置的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实现屏障膜细菌穿透能力的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便于固定屏障膜,简单有效,弥补了目前屏障膜功能检测的不足。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置于所述屏障膜两侧进行培养,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与所述屏障膜的两侧表面直接接触,培养后检测细菌含量。
在本申请中,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置于所述屏障膜两侧,指的是,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可以分别在所述屏障膜的上侧和下侧,也可以为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在所述屏障膜的左侧和右侧,只要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与所述屏障膜的两侧表面直接接触即可。
所述细菌悬液指的是含有细菌的细菌培养液,所述细菌培养液中不含细菌。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菌悬液置于所述屏障膜的上方并与屏障膜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将细菌培养液置于所述屏障膜的下方并与屏障膜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培养后检测细菌含量;
所述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上储槽和下储槽,所述下储槽为倒锥体结构,所述上储槽的底面设有孔,所述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能够简化屏障膜检测的流程,减轻操作者的负担,降低操作难度,解决了目前屏障膜穿透性能检测缺乏专用器械,操作不便等问题。
在检测屏障膜的穿透性时,将细菌培养液置于所述下储槽中,将细菌悬液置于所述上储槽中,将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其中所述屏障膜按照装置尺寸进行修剪,使其大小超过上储槽的底面面积,以防止细菌悬液漏到下储槽中。
所述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还包括将所述屏障膜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夹住、粘接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下储槽的底面的面积。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孔的总面积为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50-100%。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为倒锥体结构,其锥度与所述下储槽的锥度相同。
对所述屏障膜进行检测时,所述屏障膜的任一面均可接触所述细菌悬液,任一面均可接触所述细菌培养液,示例性地,当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进行检测时,所述屏障膜的任一面均可向上,任一面均可向下,优选将所述屏障膜的其中一面分别与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直接接触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细菌含量包括检测所述细菌悬液和所述细菌培养液中的细菌浓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细菌含量包括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和/或中间切面的细菌含量。
所述屏障膜中间切面为所述屏障膜的平面方向的中间切面,即将屏障膜垂直于厚度方向在中间剖开,测试中间剖面的细菌含量。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检测所述细菌悬液和所述细菌培养液中的细菌浓度的方法包括菌液涂板法、吸光度法、细菌总RNA测定法或蛋白质定量法。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和/或中间切面的细菌含量的方法包括扫描电镜法、共聚焦显微镜法。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屏障膜选自口腔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本申请并不对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屏障膜进行过多限定,只要能够应用于口腔引导骨再生的屏障膜均适用于本申请。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包括血浆基质膜、醋酸纤维素半透膜、胶原膜等。
本申请并不对所述屏障膜的大小和厚度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应用本申请并实现本申请目的,均适用于本申请。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菌悬液的浓度为105-108个/mL,例如2×105、4×105、6×105、8×105、10×105、2×106、4×106、6×106、8×106、2×107、4×107、6×107、8×107等。
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细菌进行过多限定,只要能够应用于本申请并实现本申请目的的细菌均在本申请范围内,例如可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等。
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细菌培养液进行过多限定,只要能够应用于本申请并实现本申请目的的细菌培养液均在本申请范围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的时间为0.5-48h,例如1h、2h、5h、10h、15h、20h、25h、30h、35h、40h、45h等,本申请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菌是否穿透屏障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储槽和下储槽,所述下储槽为倒锥体结构,所述上储槽的底面设有孔,待检测的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能够简化屏障膜检测的流程,减轻操作者的负担,降低操作难度,解决了目前屏障膜穿透性能检测缺乏专用器械,操作不便等问题。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下储槽的底面的面积。
当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下储槽的底面的面积时,将上储槽放置于所述屏障膜之上时,一方面方便所述上储槽固定在所述下储槽中,另一方面能够将屏障膜固定在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所述下储槽的上表面开口的面积,以使所述上储槽能够置于所述下储槽中。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孔的总面积为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50-100%,例如60%、70%、80%、90%等。
当所述上储槽的孔的面积过小,所述细菌悬液与所述屏障膜的接触面积过小,不利于细菌穿透性的检测。
本申请并不对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孔的个数进行过多限定,只要孔的总面积为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50-100%即可,若孔的个数为多个,优选孔在上储槽的底面上均匀分布。
本申请并不对所述上储槽的形状进行过多限定,只要能够稳定放置于所述下储槽中即可,示例性地,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锥体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储槽为倒锥体结构,其锥度与所述下储槽的锥度相同。
当所述上储槽为倒锥体结构,且与所述下储槽的锥度相同时,上储槽与下储槽能够紧密贴合,且能够固定所述屏障膜,具体如图1所示。
本申请并不对所使用的装置的尺寸进行过多限定,只要为本申请所述的结构且能够用于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均在本申请范围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包括:
(1)将待检测的屏障膜按照装置尺寸进行修剪,使其大小超过上储槽的底面面积,以防止细菌悬液漏到下储槽中;
(2)将细菌培养液置于下储槽中,将细菌悬液置于上储槽中,将屏障膜置于下储槽和上储槽之间,所述细菌悬液与屏障膜的上表面直接接触,所述细菌培养液与屏障膜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培养0.5-48h;
(3)检测所述细菌悬液和所述细菌培养液中细菌浓度;和/或,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和/或中间切面的细菌含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通过将屏障膜置于本申请提供的装置的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实现屏障膜细菌穿透能力的检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装置便于固定屏障膜,简单有效,弥补了目前屏障膜功能检测的不足。
2、利用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能够简化屏障膜检测的流程,减轻操作者的负担,降低操作难度,解决了目前屏障膜穿透性能检测缺乏专用器械,操作不便等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1-屏障膜,2-上储槽,3-下储槽。
图2为实施例4屏障膜的上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4屏障膜的下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所述屏障膜为血浆基质膜,所使用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使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上储槽的底面无底,即孔的面积为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100%。
(1)利用亲水表面离心管收集全血,使用离心方式处理全血样品,在无添加剂情况下,20-950×g离心2-8min,收集上层固态血浆基质,使用压膜器械进行压膜操作,得到血浆基质膜,修剪至合适大小;
(2)将浓度为105个/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B培养基悬液置于上储槽中,将LB培养液基置于下储槽中,将血浆基质膜固定于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并与上下液面直接接触;
(3)培养0.5h、12h、24h、48h后,分别取上储槽和下储槽中的液体,利用菌液涂板法检测细菌含量,即可测得屏障膜的细菌穿透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所述屏障膜为醋酸纤维素半透膜,所使用的细菌为变形链球菌,所使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上储槽的底面无底,即孔的面积为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100%。
(1)使用醋酸纤维素合成孔径为400的醋酸纤维素半透膜,修剪至合适大小;
(2)将浓度为108个/mL变形链球菌的BHI培养基悬液置于上储槽中,将BHI培养基液体置于下储槽中,将醋酸纤维素半透膜固定于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并与上下液面直接接触;
(3)培养0.5h、12h、24h、48h后,分别取上储槽和下储槽中的液体,利用吸光度法检测600nm处的吸光度,检测细菌含量,即可测得屏障膜的细菌穿透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将步骤(2)血浆基质膜的上下表面进行调换,以验证屏障膜的细菌穿透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将步骤(3)中测试细菌含量的方法替换为利用扫描电镜法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的细菌含量,结果如图2和3所示,其中,图2为屏障膜的上表面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屏障膜的下表面的扫描电镜图。
由图2和图3可知,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检测方法配合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能够准确测得屏障膜的细菌穿透性,且操作方式更加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置于所述屏障膜两侧进行培养,所述细菌悬液和细菌培养液分别与所述屏障膜的两侧表面直接接触,培养后检测细菌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菌悬液置于所述屏障膜的上方并与屏障膜的上表面直接接触,将细菌培养液置于所述屏障膜的下方并与屏障膜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培养后检测细菌含量;
所述方法使用的装置包括上储槽和下储槽,所述下储槽为倒锥体结构,所述上储槽的底面设有孔,所述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细菌含量包括检测所述细菌悬液和所述细菌培养液中的细菌浓度;
和/或,所述检测细菌含量包括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和/或中间切面的细菌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细菌悬液和所述细菌培养液中的细菌浓度的方法包括菌液涂板法、吸光度法、细菌总RNA测定法或蛋白质定量法;
和/或,检测所述屏障膜两侧表面和/或中间切面的细菌含量的方法包括扫描电镜法、共聚焦显微镜法。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膜选自口腔引导骨再生屏障膜;
优选地,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包括血浆基质膜、醋酸纤维素半透膜、胶原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悬液的浓度为105-108个/mL。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时间为0.5-48h。
8.一种用于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储槽和下储槽,所述下储槽为倒锥体结构,所述上储槽的底面设有孔,待检测的屏障膜置于所述上储槽和下储槽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下储槽的底面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孔的总面积为所述上储槽的底面的面积的5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储槽为倒锥体结构,其锥度与所述下储槽的锥度相同。
CN202311451272.9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Pending CN117230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272.9A CN117230148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272.9A CN117230148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0148A true CN117230148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3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1272.9A Pending CN117230148A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01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6912B2 (en) Bi-component microporous hollow fiber membrane structure for in vivo propagation of cells
DE69633189T2 (de) Fester Träger zur Verwendung in der Zellkultivierung, insbesondere für die Kultivierung von Leberzellen, Bioreaktor, welcher den festen Träger enthält, und die Verwendung davon in einem biologisch-künstlichen Lebersystem
KR101590666B1 (ko) 세포 증식을 위한 조사된 멤브레인
Wisniewsk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mplantable biosensor membrane biofouling
Ward et al. The effect of microgeometry, implant thickness and polyurethane chemistry on the foreign body response to subcutaneous implants
US7433727B2 (en) Implantable biosensor
JP4282905B2 (ja) 角膜アンレー
US8435751B2 (en) Membrane for cell expansion
CN107320777A (zh) 一种硬膜生物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167002A (ja) 細胞培養用カセット、細胞培養用カセット着脱用治具及び細胞培養装置
HU203276B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icatrical capacity of cut wounds or connective tissues
CN109481737B (zh) 一种仿生双层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Matsumine et al. A polylactic acid non‐woven nerve conduit for faci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
Fukan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 vitro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skin and percutaneous biomaterials
AU2006265361A1 (en) Cell-free graft consisting of a matrix and a serum
SE514342C2 (sv) Metod, anordning och användning vid implantat för att tillförsäkra tillförsel av bioaktiv substans till implantatets omgivande ben och/eller vävnad
CN111840647A (zh) 可吸收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1216A (zh) 一种明胶海绵支架的制备方法
CN114870077B (zh) 一种聚醚醚酮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JP2004141110A (ja) 培養器、培養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培養方法
CN117230148A (zh) 一种检测屏障膜细菌穿透性的方法及所用装置
CN108815578A (zh) 一种人工生物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
CA2665511C (en) Matrix-gel graft without cells
JP2005257604A (ja) 齲蝕リスクの簡易判定方法および齲蝕リスクの判定用具
JP5896612B2 (ja) 細胞足場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