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7343A -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7343A
CN117227343A CN202310997622.5A CN202310997622A CN117227343A CN 117227343 A CN117227343 A CN 117227343A CN 202310997622 A CN202310997622 A CN 202310997622A CN 117227343 A CN117227343 A CN 117227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ink layer
coating
pigme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7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天航
唐国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ingyi Zhizao Digi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unan Dingyi Zhi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Dingyi Zhizao Digi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unan Dingyi Zhi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Dingyi Zhizao Digi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unan Dingyi Zhiyu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Dingyi Zhizao Digi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76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7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7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7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热转印耗材技术领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背涂层、基体和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由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组成;所述油墨层由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油墨液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所述丙烯酸树脂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150℃。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不仅能够通过三色带实现打印高精度网点叠加的彩色图案,同时采用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的聚氨酯树脂,使被转印图案具有极强的耐摩擦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打印是指通过热转印打印机,将带有可转印油墨层的色带通过热敏打印头加热,油墨层转印至基材的一种打印方法。树脂色带相比于蜡基色带和混合基色带,具有更好的打印质量和耐候性等优势。
由于通过热熔融转印方式所形成的图像因其浓度高、清晰度高,故该方式适合文字、条码等图像的打印。目前市面上的树脂基碳带主要针对标签印刷,例如PP、PET、铜版纸贴纸等进行单色印刷或专色印刷。而对于户外广告及包装套的色印刷需要同时具有高解析度及耐磨擦性能;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采用黄、品红和青三色叠加打印彩色图案,更方便的实现色彩丰富的图案打印,同时在油墨层中使用耐摩擦性能良好的树脂,赋予图案极强的耐摩擦性能;故该热转印片能够进一步填补热转印树脂色带通过套色打印实现彩色图案打印的技术空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提供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背涂层、基体和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由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组成;
所述油墨层由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油墨液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所述丙烯酸树脂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150℃;
所述背涂层由背涂液涂布而成。
本发明的原理:为了提高图像转印的完整度和清晰度,采用平均分子质量为10000-50000,优选为20000-35000的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太低或太高均可能会导致油墨液涂布在基体表面分布不均匀,选择上述的分子量区间能够兼顾转印效果的同时,减少热塑性丙烯酸分子量过高导致的转印不良问题;为了避免在打印头加热时油墨层中的树脂的熔融后产生拖尾的问题,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为65℃-150℃,优选为80℃-110℃的丙烯酸树脂,较高的TG值,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网点转印;为了提高油墨层转印后在基材表面的附着效果,同时提高丙烯酸树脂的成膜性能和流动性能,通过采用聚氨酯树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被转印体的图像的清晰度,减少掉块和拖尾等转印缺陷导致的色彩偏差和图案缺失;为了帮助油墨层从基体上脱离,通过在油墨层中添加无机填料便于油墨层从基体上脱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不仅能够通过三种色带实现打印高精度网点叠加的彩色图案,同时采用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150℃的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使被转印图案具有极强的耐摩擦性能;通过在油墨层中添加无机填料便于油墨层从基体上的脱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聚氨酯树脂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印图案的耐摩擦性能,减少掉块和拖尾等转印缺陷,油墨层中的聚氨酯树脂材料采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和/或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优选分子量8000-15000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既可以提高热转印片的柔韧性,又可以提高转印图案的耐刮擦性能。
进一步,所述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所述颜料包括黄色颜料、品红色颜料和青色颜料;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所述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黄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黄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所述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品红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品红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所述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青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青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进一步,所述背涂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5-15份,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5-15份,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20-4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20-40份。
进一步,所述黄色颜料为颜料黄14;所述品红色颜料为颜料红48:2;所述青色颜料为颜料蓝15: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的各颜料,实现了效好的着色效果。
进一步,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硫酸钡、硫酸镁、钛白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分散剂为无机分散剂、有机小分子型分散剂、高分子型分散剂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溶剂为2-丁酮、甲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例如,分散剂为丙烯酸类高分子型分散剂,由此可以提高油墨体系的均匀性和储存稳定性,方便批量生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填料可以提高热转印片在转印时的剥离效果,同时通过填平基材表面能够提高转印图案的耐磨擦性能;采用2-丁酮和/或甲苯作为溶剂能够保证背涂层、油墨层中各组分充分的分散混合。
进一步,所述基体为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的各种膜作为基体能够更好的保证背涂层和油墨层能够有效涂布在基体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基体的厚度为2-15μm;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2-1.0μm;所述油墨层中黄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所述青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此厚度范围内能够保证热转印片对基材的附着力,同时保证打印头热量的传递效率,确保油墨层能够实现精准的剥离。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是提供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液:
背涂液:制备背涂液,备用;
油墨液:将丙烯酸树脂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溶解,后加入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搅拌混合后制成油墨液,备用;
S2:打电晕;
提供一基体,在所述基体的两面表面上打电晕;
S3:涂布;
将步骤S1制得的背涂液涂布在步骤S2所述基体的一个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背涂层,待用;
将步骤S1制得的油墨液涂布在远离所述基体的所述背涂层的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油墨层,即得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
上述步骤S1中的油墨液包括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按照将丙烯酸树脂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溶解,后加入相应的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搅拌混合后分别制成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上述步骤S3中的所述油墨层的制备包括依次进行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的制备;将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依次涂布在远离所述基体的所述背涂层的表面上,然后依次烘干形成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即为油墨层。
进一步,步骤S3中,所述背涂层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背涂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50-100℃,烘干时间为40-60s;所述油墨层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油墨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40-100℃,烘干时间为40-60s。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得到的热转印片,能够大幅度减轻热转印片在光滑基材表面上转印图案时导致的刮擦,适应不同基材,且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可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打印测试的样板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背涂层,2-基体,3-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如图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背涂层1、基体2和油墨层3,所述油墨层3由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组成;
所述油墨层3由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油墨液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所述丙烯酸树脂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150℃;所述背涂层1由背涂液涂布而成。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硫酸钡、硫酸镁、钛白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分散剂为无机分散剂、有机小分子型分散剂、高分子型分散剂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基体2为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基体2的厚度为2-15μm;所述背涂层1的厚度为0.2-1.0μm;所述油墨层3中黄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所述品红色油墨层3的厚度为0.8-2μm,所述青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
具体的,所述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所述颜料包括黄色颜料、品红色颜料和青色颜料;所述黄色油墨层由所述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2-丁酮40份、甲苯40份、丙烯酸树脂20份、聚氨酯树脂10份、黄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0.6μm;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所述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品红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2-丁酮40份、甲苯40份、丙烯酸树脂20份、聚氨酯树脂10份、品红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0.6μm;所述青色油墨层由所述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青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2-丁酮40份、甲苯40份、丙烯酸树脂20份、聚氨酯树脂10份、青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0.6μm。
其中,所述黄色颜料为颜料黄14;所述品红色颜料为颜料红48:2;所述青色颜料为颜料蓝15:4。所述黄色油墨液、所述品红色油墨液和所述青色油墨液的所述填料为滑石粉。所述黄色油墨液、所述品红色油墨液和所述青色油墨液的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类高分子型分散剂。
具体的,所述背涂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2-丁酮30份、甲苯30份、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10份、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10份、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3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30份;涂布厚度为1.0μm。
具体的,基体2为厚度为4.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本实施例涉及的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液:
背涂液:制备背涂液,备用;
油墨液:将丙烯酸树脂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溶解,后加入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搅拌混合后制成油墨液,备用;
S2:打电晕;
提供一基体2,在所述基体2的两面表面上打电晕;
S3:涂布;
将步骤S1制得的背涂液涂布在步骤S2所述基体2的一个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背涂层1,待用;
将步骤S1制得的油墨液涂布在远离所述基体2的所述背涂层1的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油墨层3,即得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
具体的,上述步骤S1中的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按照将丙烯酸树脂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溶解,后加入相应的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搅拌混合后分别制成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上述步骤S3中的所述油墨层3的制备包括依次进行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的制备;将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依次涂布在远离所述基体2的所述背涂层1的表面上,然后依次烘干形成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即为油墨层3。
具体的,步骤S3中,所述背涂层1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3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背涂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60s;所述油墨层3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3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油墨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60s。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65℃)、聚氨酯树脂1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黄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μm。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65℃)、聚氨酯树脂1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品红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μm。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65℃)、聚氨酯树脂1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青色颜料9份、填料9份及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μm。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黄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2μm。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品红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2μm。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4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青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2μm。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3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105℃)、聚氨酯树脂20份,黄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5μm。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3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105℃)、聚氨酯树脂20份、品红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5μm。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30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105℃)、聚氨酯树脂20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青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1.5μm。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25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5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黄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2.5μm。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25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5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品红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2.5μm。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甲苯45份、丁酮45份、丙烯酸树脂树脂25份(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0-35000,Tg为85℃)、聚氨酯树脂25份(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青色颜料9份、填料9份、分散剂1份,涂布厚度为2.5μm。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采用和实施例3相同的背涂液、涂布厚度、涂布方式、印刷方式,但是将油墨层3中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的树脂换成普通的聚酯树脂,即平均分子量不在8000-15000该范围。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
采用3相同的背涂液、涂布厚度、涂布方式、印刷方式,但是将油墨层3中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的树脂换成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
采用3相同的背涂液、涂布厚度、涂布方式、印刷方式,但是将油墨层3中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的树脂换成氯乙烯-乙烯基异丁基醚共聚树脂。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试验例:
实施例1-5与对比例1-3打印样品的性能测试。
使用彩色标识打印机(Matan公司制造、型号Sprinter3),通过本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热转印片,在铜版纸上转印图2所示的图像(默认打印测试图案);打印速度设为0.5m/min,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打印浓度均为23。
通过目视确认所形成的图像,后,采用1000g砝码上包裹无尘布经过100次刮擦后,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A:刮擦后图像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缺失;
B:图像中观察到略微观察到缺失;
NG:图像中观察到大量的缺失。
结果如表1和2。实施例1中由于涂层厚度偏薄,导致转印过程中存在粘连色带现象,但转印图案未缺失;实施例5中由于涂层厚度过高,导致叠加深色区域出现了叠加部分的反粘,导致层间闭合性变差,刮擦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图案缺失。
表1实施例1-5的测试结果
表2对比例1-3的测试结果
项目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打印测试 B B NG
综上,上述打印测试结果,通过实施例1-5与对比例1-2进行对比,在油墨层3中加入丙烯酸树脂,且选择20000-35000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太低或太高均可能会导致涂布液在基材表面的分布不均匀,选择此分子量区间的丙烯酸树脂能够在兼顾转印效果,同时减少分子量过高导致的转印不良及基材表面附着力差的问题;丙烯酸树脂的TG值为35℃-130℃,优选85℃-115℃,较高的TG值能够避免在打印头加热时树脂的熔融后产生拖尾的问题,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被转印体的图像的清晰度,减少掉块和拖尾等转印缺陷产生的色彩偏差和图案缺陷;在油墨层3中添分子量在8000-15000的聚氨酯树脂,能够在减轻热转印过程中产生拖尾的问题,同时提高转印图案在基材表面的附着力。通过将实施例1-5与对比例3的结果对比,表明油墨层3能提高转印图案的完整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的背涂层(1)、基体(2)和油墨层(3),所述油墨层(3)由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黄色油墨层、品红色油墨层和青色油墨层组成;
所述油墨层(3)由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油墨液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所述丙烯酸树脂平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150℃;
所述背涂层(1)由背涂液涂布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平均分子量为8000-15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液包括黄色油墨液、品红色油墨液和青色油墨液,所述颜料包括黄色颜料、品红色颜料和青色颜料;
所述黄色油墨层由所述黄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黄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黄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由所述品红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品红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品红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所述青色油墨层由所述青色油墨液涂布而成,所述青色油墨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丙烯酸树脂30-40份,聚氨酯树脂10-20份,青色颜料5-15份,填料5-15份及分散剂0.3-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液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而成:溶剂90份,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5-15份,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5-15份,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20-4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20-40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色颜料为颜料黄14;所述品红色颜料为颜料红48:2;所述青色颜料为颜料蓝15: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滑石粉、碳酸钙、云母粉、硫酸钡、硫酸镁、钛白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溶剂为2-丁酮、甲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为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的厚度为2-15μm;所述背涂层(1)的厚度为0.2-1.0μm;所述油墨层(3)中黄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所述品红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所述青色油墨层的厚度为0.8-2μm。
9.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液:
背涂液:制备背涂液,备用;
油墨液:将丙烯酸树脂份、聚氨酯树脂加入到溶剂中溶解,后加入颜料、填料及分散剂,搅拌混合后制成油墨液,备用;
S2:打电晕;
提供一基体(2),在所述基体(2)的两面表面上打电晕;
S3:涂布;
将步骤S1制得的背涂液涂布在步骤S2所述基体(2)的一个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背涂层(1),待用;
将步骤S1制得的油墨液涂布在远离所述基体(2)的所述背涂层(1)的表面上,然后烘干形成油墨层(3),即得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背涂层(1)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背涂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50-100℃,烘干时间为40-60s;所述油墨层(3)制备中采用精密度为200-250线的陶瓷网纹辊涂布油墨液,涂布的速度为60-100m/min,烘干温度为40-100℃,烘干时间为40-60s。
CN202310997622.5A 2023-08-09 2023-08-09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227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7622.5A CN117227343A (zh) 2023-08-09 2023-08-09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7622.5A CN117227343A (zh) 2023-08-09 2023-08-09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7343A true CN117227343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7622.5A Pending CN117227343A (zh) 2023-08-09 2023-08-09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73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4385A (zh) 图象接受介质
CN114312064A (zh) 一种可快速打印的热转印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8355B (zh) 一种适用于多类型基材的树脂色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3057A (zh) 导电热转印记录染料接收元件
US6246427B1 (en) Thermal transf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bin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members used therein
CN117227343A (zh) 用于耐摩擦高解析度彩色图案的热转印片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59167B1 (ko) 폴리에틸렌수지 표면 전사용 전사지
JPS63222892A (ja) 熱転写材
CN114312061B (zh) 一种耐磨适用多基材的热转印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5904B (zh) 保护层转印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54503A (ja) 水転写シート及び水転写剥離シート
KR101070273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용 열 승화 전사용지
EP2804761A1 (e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protective layer
JP2021522398A (ja) インク、転写物、転写物の作製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製品の装飾のための転写物の使用方法
CN114261222B (zh) 一种用于增加热升华色带适用基材的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07695A (zh) 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基材打印的彩色热转印片
JP3056419B2 (ja) 熱転写記録媒体および熱転写記録方法
US8652595B2 (e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first set and second set of polymeric beads
CA2231279C (en) Thermal-transfer recording medium and thermal-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US5852081A (en) Ink composition for thermal transfer sheet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utilizing same
JP3056420B2 (ja)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S61225090A (ja) 感熱転写リボン
US6846527B2 (en)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dia
JP2008122585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用熱転写記録媒体
CN115610132A (zh) 一种能转印高解析度图案且耐摩擦的热转印片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