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6059A -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6059A
CN117226059A CN202311517739.5A CN202311517739A CN117226059A CN 117226059 A CN117226059 A CN 117226059A CN 202311517739 A CN202311517739 A CN 202311517739A CN 117226059 A CN117226059 A CN 117226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tion
segreg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alloy steel
ma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77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6059B (zh
Inventor
王璞
张家泉
王海杰
唐海燕
陈亮
蔡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23115177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6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6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6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6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6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本发明通过控制压下工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

Description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铸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碳低合金钢的连铸坯在凝固过程会产生溶质再分配和选分结晶,铸态基体必然存在成分不均匀,但这种不均匀性主要体现在微观尺度;当考虑到凝固组织形态和尺寸对溶质分布的影响时,基体成分不均匀性可达到半宏观或宏观尺度,加热炉中难以彻底去除,遗传到轧材中会形成带状缺陷,引起轧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直接恶化服役性能甚至导致报废。
目前,基于凝固组织调控的连铸工艺(高过热度、弱结晶器电磁搅拌)是降低铸坯半宏观点状偏析的有效控制思路。然而,高过热度和弱结晶器电磁搅拌会加重中心偏析,即改善半宏观点状偏析的手段往往都是朝着恶化宏观偏析的趋势发展,因此宏观偏析和半宏观偏析的协同控制成为了研究难点。近年来,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的出现有效的控制了连铸坯宏观偏析,然而针对本发明提出的高碳低合金钢的连铸坯凝固末端等轴晶间浓化钢液进而改善半宏观点状偏析,且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鲜有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压下工艺,同时抑制等轴晶区域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点状偏析的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
进一步的,单次最大压下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为最大临界应变,取值为0.7%,v为工况拉速,h为铸坯厚度,r为压下辊直径,b为辊间距,a为压下量。
进一步的,所述压下量与中心固相率的关系为:
,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
进一步的,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过热度为25-3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280-320A,拉速为0.9-1.1m/min,二冷比水量为0.30-0.40L/kg,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20-280A。
进一步的,采用全弧形连铸机生产,六机六流,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对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的高碳低合金钢成分进行了限定并结合压下工艺,保障所制备的连铸坯能够抑制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出现,具体的,采用本发明的压下控制方法所制备的连铸坯宏观偏析指数由1.25降低至1.06,半宏观点状偏析最大尺寸由2143.06μm降低至1109.72μm,主要元素,如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由7.47、6.32和4.05降低至3.62、2.81和2.75,上述指标可以满足连铸坯经轧制成棒材后,采用楔横轧工艺进一步加工,在该工艺轧制时棒材心部往往承受复杂的交变剪切应力和拉应力,同时产品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弯曲,摩擦,扭转载荷以及挤压应力,要求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耐磨性,这对产品的均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本发明的压下工艺中,压下辊在中心固相率为0.09-0.4范围内的总压下量为2mm,压下量较小,钢液流动较慢,对流换热较轻,已有晶核缓慢长大,在固相率为0.4-1.0范围内,压下量为8mm,钢液流动加快,对流换热加强,局部冷速陡增,已有晶核迅速凝固,枝晶间无法搭桥从而减轻乃至消除凝固负压抽吸作用下浓化钢液在中心的聚集,进而降低中心偏析,中心缩孔完全消失,最终组织为细小等轴晶,点状偏析尺寸小、数量少。
(3)现有技术,连铸过程中保持钢液低过热度浇注、强结晶器电磁搅拌可以扩大铸坯的等轴晶率,从而减轻由于柱状晶过于发达导致的中心缩孔和中心偏析等问题。然而,针对半宏观偏析的调控,抑制等轴晶的发展对降低铸坯中点状偏析尺寸和溶质浓度比较有效,等轴晶凝固界面的平齐性比柱状晶差,更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点状偏析;而本发明所提出的连铸过程中的浇铸工艺,通过上述工艺参数与压下控制方法结合最终实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指标,使得制备出的连铸坯经轧制后的棒材可采用楔横轧工艺进一步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铸坯取样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低倍金相图,a为整体金相图,b为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铸坯不同位置的偏析指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铸坯半宏观点状偏析形貌和EPMA扫描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低倍金相图,a为整体金相图,b为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铸坯不同位置的偏析指数;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铸坯半宏观点状偏析形貌和EPMA扫描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
本发明通过上述控制方法,对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的高碳低合金钢成分进行了限定并结合后续压下工艺,保障了所制备的连铸坯能够抑制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出现,具体的,采用本发明的压下控制方法所制备的连铸坯宏观偏析指数由1.25降低至1.06,半宏观点状偏析最大尺寸由2143.06μm降低至1109.72μm,主要元素,如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由7.47、6.32和4.05降低至3.62、2.81和2.75,上述指标可以满足连铸坯经轧制成的棒材采用楔横轧工艺进一步加工的要求,在楔横轧时棒材心部往往承受复杂的交变剪切应力和拉应力,同时产品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弯曲,摩擦,扭转载荷以及挤压应力,要求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耐磨性,这对产品的均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用于制备出满足要求的宏观偏析和半宏观偏析的高碳低合金钢铸坯,而现有技术中两者通常为相互矛盾的技术指标,如现有技术中认为等轴晶凝固界面的平齐性比柱状晶差,更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点状偏析。目前基于凝固组织调控的连铸工艺(高过热度、弱结晶器电磁搅拌)是降低铸坯点状偏析和轧材带状缺陷的有效控制思路。但是以往研究点状偏析的控制手段往往都是朝着恶化中心偏析的趋势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宏观偏析一般也称为中心偏析,中心偏析是指铸坯中心区域C,Mn等溶质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在铸坯横断面上表现为铸坯中心处溶质元素的浓度出现峰值,两边溶质浓度较低;半宏观偏析即点状偏析,主要表现为轮廓不清晰、大小不均匀,尺寸不规则,其尺度介于显微偏析和宏观偏析之间,在铸坯横断面上呈斑点状,纵断面上往往呈V型。
为了保证压下过程中,避免铸坯出现裂纹,钢液流速快,增强对流换热,局部冷速陡增,已有晶核迅速凝固,枝晶间无法搭桥,对单次最大压下量进行了限定,具体的,单次最大压下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为最大临界应变,取值为0.7%,v为工况拉速,h为铸坯厚度,r为压下辊直径,b为辊间距,a为压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v=0.9-1.1m/min;h=200mm;r=350mm;b=855mm。通过计算,压下量a不大于2mm。
本发明的压下量综合考虑辊的几何尺寸以及针对本发明提出的高碳低合金钢的成分含量等因素,制备出满足相应技术指标的连铸坯。
为了同时抑制宏观和半宏观偏析,所述压下量与中心固相率的关系为:当,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压下辊在中心固相率为0.09-0.40范围内的总压下量为2mm,压下量较小,钢液流动较慢,对流换热较轻,已有晶核缓慢长大,在固相率为0.40-1范围内,压下量为8mm,钢液流动加快,对流换热加强,局部冷速陡增,已有晶核迅速凝固,枝晶间无法搭桥从而减轻乃至消除凝固负压抽吸作用下浓化钢液在中心的聚集,进而降低中心偏析,中心缩孔完全消失,最终组织为细小等轴晶,点状偏析尺寸小、数量少。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铸坯的中心固相率(f s )由铸坯中心温度T1和钢种的固液相线温度(TS,TL)所确定,其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液相线温度TL与钢种成分有关,由下式计算。
其中为X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为了进一步抑制宏观和半宏观缺陷,本发明采用BOF+LF+VD精炼后成分合格的钢水通过连铸机进行浇铸,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过热度为25-3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280-320A,拉速为0.9-1.1m/min,二冷比水量为0.30-0.40L/kg,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20-280A。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连铸过程中保持钢液低过热度浇注、强结晶器电磁搅拌可以扩大铸坯的等轴晶率,从而减轻由于柱状晶过于发达导致的中心缩孔和中心偏析等问题。然而,针对半宏观偏析的调控,抑制等轴晶的发展对降低铸坯中点状偏析尺寸和溶质浓度比较有效,等轴晶凝固界面的平齐性比柱状晶差,更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点状偏析;而本发明所提出的连铸过程中的浇铸工艺,通过上述工艺参数与压下控制方法结合最终实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指标,使得制备出的连铸坯经轧制成的棒材可采用楔横轧工艺进一步加工。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全弧形连铸机生产,六机六流,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
为了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中采用CF53钢,具体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CF53钢化学成分(wt%)
为了测量连铸坯横截面的偏析指标,针对连铸坯的取样方式如图1所示,内弧侧为全弧形连铸机所生产的铸坯的内测,外弧侧为全弧形连铸机生产的铸坯的外侧,分别在铸坯横截面的内外弧侧和水平侧进行取样检测。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所述高碳低合金钢为CF53,将经BOF+LF+VD精炼合格的钢液进行浇铸,采用6流全弧形连铸机,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中间包过热度为30℃,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300A,拉速为1.00m/min,二冷比水量为0.33L/kg,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50A。
在中心固相率=0.10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22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48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7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9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1.00处压下2mm,冷却后取样分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不具有中心缩孔。
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06。
如图4所示,所制备的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为1109.72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3.62、2.81和2.7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所述高碳低合金钢为CF53,将经BOF+LF+VD精炼合格的钢液进行浇铸,采用6流全弧形连铸机,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中间包过热度为2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280A,拉速为0.9m/min,二冷比水量为0.3L/kg,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20A。
在中心固相率=0.09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21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46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68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88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98处压下2mm,冷却后取样分析。
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不具有中心缩孔,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09,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为1309.66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3.70、2.92和2.8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所述高碳低合金钢为CF53,将经BOF+LF+VD精炼合格的钢液进行浇铸,采用6流全弧形连铸机,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中间包过热度为3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320A,拉速为1.10m/min,二冷比水量为0.4L/kg,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80A。
在中心固相率=0.11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23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5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72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91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1.00处压下2mm,冷却后取样分析。
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不具有中心缩孔,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10,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为1211.34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3.89、2.90和2.98。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中不采用压下控制,即在中心固相率为0-1区间内,不采用压下操作。
如图5所示,本对比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具有中心缩孔,尺寸可达5mm。
如图6所示,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25,与实施例1相比,铸坯宏观偏析指数明显过高。
如图7所示,铸坯最大半宏观点状偏析尺寸为2143.06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7.47、6.32和4.05,与实施例1-3相比,半宏观偏析即溶质最大偏析比增大了将近一倍。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压下工艺为:在中心固相率=0.1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22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48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7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0.90处压下2mm,在中心固相率/>=1.00处压下2mm。
本对比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不具有中心缩孔,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15,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为1810.53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5.23、4.82和3.45。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压下工艺为:在中心固相率=0.10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22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48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70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0.90处压下1mm,在中心固相率/>=1.00处压下1mm。
本对比例所制备的铸坯横截面不具有中心缩孔,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为1.19,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为1952.44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为5.78、4.99和3.64。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制备的铸坯宏观偏析指数不超过1.1,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小于1400μm,C、Cr和Mn溶质最大偏析比小于4、3和3,满足楔横轧工艺要求。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可知,仅对连铸工艺参数进行改进,而不采用压下工艺,是无法满足后续楔横轧工艺的质量要求,原因在于宏观偏析高,最大点状偏析尺寸大,溶质最大偏析比高,导致后续在楔横轧过程中由于性能的均一性差,所制备的产品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实施例1、对比例2和3对比,可以看出,虽然2mm的压下量不会使得铸坯产生裂纹,但前期压下过多(对比例2),即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压下量过多,使得钢液流动加快,对流换热增强,局部冷速陡增,已有晶核迅速凝固,使得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大,元素的偏析比增加,不满足后续加工需求;而后期压下过少(对比例3),即中心固相率大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钢液流动较慢,对流换热较轻,已有晶核缓慢长大,导致中心偏析严重,使得铸坯最大点状偏析尺寸大,元素的偏析比增加,不满足后续加工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碳低合金钢的合金含量质量百分比为1.5-2.5%,C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0-0.65%,其中Mn含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
在连铸压下区域内,通过铸坯中心固相率的变化来控制压下量,所述压下区域的中心固相率为0.09-1.0,总压下量为10mm,中心固相率小于0.4所对应的连铸压下区域内,总压下量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次最大压下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为最大临界应变,取值为0.7%,v为工况拉速,h为铸坯厚度,r为压下辊直径,b为辊间距,a为压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量与中心固相率的关系为:
,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1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当/>,压下量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过热度为25-35℃,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为280-320A,拉速为0.9-1.1m/min,二冷比水量为0.30-0.40L/kg,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电流为220-280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全弧形连铸机生产,六机六流,浇铸断面为200mm×240mm。
CN202311517739.5A 2023-11-15 2023-11-15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226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7739.5A CN117226059B (zh) 2023-11-15 2023-11-15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7739.5A CN117226059B (zh) 2023-11-15 2023-11-15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6059A true CN117226059A (zh) 2023-12-15
CN117226059B CN11722605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908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7739.5A Active CN117226059B (zh) 2023-11-15 2023-11-15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60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8638A (zh) * 2023-11-15 2024-02-13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CN117548638B (zh) * 2023-11-15 2024-06-25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3647A (ja) * 2007-01-16 2008-07-3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極厚鋼板用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
CN102398000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气瓶钢连铸方法
CN109277544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高碳钢板坯内部缺陷的方法
CN110523942A (zh) * 2019-08-29 2019-12-03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善高碳铬轴承钢大方坯内部缺陷的控制方法
CN111570741A (zh) * 2020-04-21 2020-08-25 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工艺与轻压下技术相结合的铸坯质量控制方法
CN112605358A (zh) * 2020-10-30 2021-04-06 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善超厚板坯高碳钢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15055654A (zh) * 2022-08-16 2022-09-16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碳钢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3647A (ja) * 2007-01-16 2008-07-3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極厚鋼板用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
CN102398000A (zh) * 2010-09-13 2012-04-04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气瓶钢连铸方法
CN109277544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高碳钢板坯内部缺陷的方法
CN110523942A (zh) * 2019-08-29 2019-12-03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善高碳铬轴承钢大方坯内部缺陷的控制方法
CN111570741A (zh) * 2020-04-21 2020-08-25 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工艺与轻压下技术相结合的铸坯质量控制方法
CN112605358A (zh) * 2020-10-30 2021-04-06 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善超厚板坯高碳钢中心偏析的方法
CN115055654A (zh) * 2022-08-16 2022-09-16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碳钢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8638A (zh) * 2023-11-15 2024-02-13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CN117548638B (zh) * 2023-11-15 2024-06-25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6059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339154B2 (en)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produced by a twin roll strip casting proc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453222B (zh) 一种铜基弹性合金薄带的减量化制备方法
CN105312525A (zh) 一种减轻40Cr冷镦钢盘条锭型偏析的方法
CN111230061B (zh) 一种降低中碳钢圆坯碳偏析的方法
CN113134585A (zh) 一种外场协同控制作用下的均质化方坯连铸生产方法
CN113118398A (zh) 一种消除高碳马氏体不锈钢连铸板坯大颗粒碳化物的生产方法
JP5712726B2 (ja) 鋳片の連続鋳造方法および連続鋳造鋳片
CN110624951B (zh) 高强帘线钢方坯的生产方法
JP2005103604A (ja) 連続鋳造方法、連続鋳造鋳片および鋼板
CN117226059B (zh) 改善高碳低合金钢宏观和半宏观偏析的压下控制方法
CN111014603B (zh) 加硼钢的双辊铸轧生产方法
KR101286213B1 (ko)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박판의 주조 방법 및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박판의 주조 장치
JPS63123556A (ja) 鋳造過程および熱間圧延過程で割れを起こし難いCr−Ni系ステンレス鋼の製造方法
KR20120072492A (ko)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박판 주조용 쌍롤식 박판 주조기의 주조롤 및 그 주조롤이 포함된 쌍롤식 박판 주조기에 의해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박판을 주조하는 방법
CN117548638B (zh)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KR20120072498A (ko) 쌍롤식 박판 주조 공정에 의한 내크랙성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열연박판 제조용 압연롤 및 그 압연롤을 이용한 내크랙성 마르텐사이트계 스테인리스 열연박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4101605B (zh) 一种提高宽厚板用连铸坯低倍质量的方法
CN114653907B (zh) 基于全新压下模式改善高碳钢小方坯铸坯均质性的方法
CN113265595B (zh) 一种用于低合金无缝管的连铸坯及其生产方法
CN117548638A (zh) 用于改善棒材带状缺陷和力学性能的方法及凸轮轴
JP2000094101A (ja) 連続鋳造鋳片、その連続鋳造方法および厚鋼板の製造方法
JPS619554A (ja) 冷間圧延用鍛鋼ロ−ル
CN117773053A (zh) 一种高Ni钢无缺陷连铸坯制造方法
JPH0256982B2 (zh)
CN117683966A (zh) 一种利用稀土Ce元素改善280×380mm断面轴承钢连铸坯内部质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