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138A -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138A
CN117224138A CN202210651648.XA CN202210651648A CN117224138A CN 117224138 A CN117224138 A CN 117224138A CN 202210651648 A CN202210651648 A CN 202210651648A CN 117224138 A CN117224138 A CN 117224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od pressure
electrocardiographic
electrocardio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16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威田
沈东雪
刘亚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an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6516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心电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Description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心电图在临床上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可以作为诊断和鉴别心律失常的重要临床依据,亦对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血压检测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准确地测量血压可提高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
目前的心电检测和血压检测一般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设备进行检测,或者是将心电检测和血压检测两种检测功能集成在一台设备上。但是,心电图检测和血压检测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涉的,进而检测出的患者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目标血压检测的有效性以及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定义了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和间隔缩短的相邻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在预设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包括:在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档位中选择时间间隔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另一档位,以选择的另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作为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其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响应于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则继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或者将新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
其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响应于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将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第三数据发给人工系统,以获得人工分析结果/建议。
其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异常,更换心率检测的导联通道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得到第四数据;将第一数据和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一结果,以及将第四数据和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二结果;比较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以得到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
其中,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立即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以使得服务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并且利用专家推荐系统输出对应心电分析结果的推荐检测方案;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推荐检测方案,按推荐检测方案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对目标进行对应心电异常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同时将第二数据、心电分析结果、与第一数据中对应时间区间的部分心电数据关联保存。
其中,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以及将当前计划的心电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按照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继续执行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的步骤预设次数;响应于预设次数的血压数据采集所得到第二数据均对应血压正常,则在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档位中选择频率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下一档位,以选择的下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作为进一步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其中,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之后包括:实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对若干第一数据进行分析,逐一判断每个第一数据是否正常;响应于第一数据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低,并按照调低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该穿戴式设备包括:心电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控制器,连接心电数据接口,用于判断第一数据是否满足条件;血压数据接口,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和控制器,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该穿戴式设备包括:心电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用于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血压数据接口,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用于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控制器,连接心电数据接口和心电数据接口,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处理器调取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数据,以执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部存储有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可使血压数据的采集计划在根据心电数据的满足条件之下进行,使得血压数据的采集更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根据目标的心电数据情况,动态采集目标的血压数据,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2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32之后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32之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32之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94之后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112之后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132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13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提供的步骤17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穿戴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穿戴式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10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其中,目标可以是人类或者动物。
穿戴式设备可以包括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和穿戴式血压采集装置、穿戴式体位采集装置。
这些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穿戴式血压采集装置、穿戴式体位采集装置可以集中设置在一个电子设备中。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穿戴式血压采集装置和电子设备中处理器通信连接。
其中,心电数据可以是由一传感器采集的本地原始数据,也可以是通过接收其他应用端传输的心电数据。可以利用传感器构成上述的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穿戴式血压采集装置。
例如,获取心电数据可以是通过心电数据传感器采集的心电信号经过转换得到。
可选地,上述的任一类型的传感器内部可采用设置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以增加续航能力。
对于采集心电数据,可将一心电数据采集器穿戴于使用者的四肢和胸前,利用心电数据采集器的电极与人体接触,获取使用者的心脏电活动信号。进一步地,通过一电子设备接收心电数据采集器的心脏电活动信号,并将心脏电活动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掉干扰的公频陷波,再通过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过滤后的心脏电活动信号进行数据转换以形成心电数据。
具体地,获取的心电数据包括采集时段、采集时间、心电图片段对应的心电参数以及根据心电参数确定的心电事件。其中,心电图片段对应的心电参数包括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心拍类型、心拍位置、间期参数、波形参数、最快心率、心搏总数中的至少一种,心电事件包括房性早搏、房速、室性早搏、单发室早搏、成对室早搏、室速和室性二联律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使用多导联的方式通过心电数据采集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中央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其中,心电数据采集器的导联数包括8导联、12导联和18导联等,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多种导联切换模式,用于不同导联数的心电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步骤12: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对于采集血压数据,可将一血压数据采集器穿戴于使用者的四肢,利用一与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的主控制器控制一气泵向血压数据采集器的袖带充气至一定压力值,确保超过血管的收缩压,使血流阻断,然后控制气泵以速率阶梯式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位于血压数据采集器中的一主压力传感器将袖带内的压力信号转换为血压电活动信号。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获取血压数据采集器的血压电活动信号,并将血压电活动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得到袖带的静压力信号和脉搏信号,再通过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将静压力信号和脉搏信号进行数据转换以形成血压数据。
具体地,获取的血压数据包括多组血压参数以及每一组血压参数的采集时间。其中,血压数据采集器每隔一段预设时间采集一次血压数据,以得到一组血压参数。每组血压参数包括采集日期、采集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率、体位特征和错误码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血压数据采集器从某日的10:00开始,每隔2小时采集一次血压数据,一共采集5次血压数据。即在这一次获取的血压数据中包括五组血压参数以及每一组血压参数对应的采集时间分别为10:00、12:00、14:00、16:00、18:00和20:00。
可选地,电子设备分别与运动传感器、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其中,运动传感器、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的控制器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通过使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蓝牙或串口等专用通信协议的方式将分别与运动传感器、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通信连接。电子设备中储存有使用者的信息以及多个体位信息、心电数据、血压数据和程序数据,用于不同场景下控制运动传感器、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任务、设置数据采集参数、分析体位信息、心电数据与血压数据任务和显示相关图表。电子设备还可将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图\表等信息进行打印或者输出报告文档。
可选地,电子设备包括输入模块和人机界面。其中,输入模块用于向电子设备输入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运行,如输入配置采集模式(如单心电模式、单血压模式、心电加血压模式)、采集时长、起止时间、间隔时间和特殊功能参数(如检测频率参数、预警值参数、通道数参数、采样率参数)等控制信号,以完成电子设备的功能参数配置,并保存该功能参数配置,便于后续继续使用。人机界面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如用于选择体位信息采集、心电数据采集或者血压数据采集的采集模式选择主界面、用于显示体位信息、心电数据或者血压数据的功能模式工作界面、用于配置采集数据的参数设置界面等。例如,可通过输入模块设置某条血压数据或者心电数据为无效数据,也可以对某条血压数据或者心电数据进行修改。
具体地,人机界面的上边缘区域包括选项菜单栏,由电子设备的输入模块选中和确定相应的选项标识,则可显示相应选项的应用界面。其中,选项菜单栏包括:患者信息、模板、体位分析结果、心电分析结果、血压分析结果、房颤/房扑、事件、体位分析图、心电分析图、血压分析图、叠加图、散点图、趋势图、列表、统计信息和报告等选项标识,例如,输入模块选中和确定“血压分析图”选项,则人机界面显示相应的“血压分析图”信息,如血压直方图或血压昼夜节律图及其标记等。其中,电子设备的人机界面可由输入模块输入选择指令,并根据选择指令设置相应的显示方案。可选地,显示方案包括显示体位分析结果、心电分析结果或血压分析结果及其对应分析图或者统计图/表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之中的几个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输入模块可为按键输入器或语音输入器。其中,按键输入器可包括多种按键,以及语音输入器可包括多个语音关键词,用以向电子设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例如,按键输入器可包括四种按键,分别为确认键、向左键、向右键和自救键,其中,确认键、向左键和向右键用于对人机界面进行界面操作和向电子设备输入相应的控制信号。自救键为一键触发式,电子设备收到自救键发送的控制信号,立即启动自救模式。例如,语音输入器中的多个语音关键词包括有与按键输入器中的多种按键相同的功能。例如,一语音关键词为“血压分析图”,语音输入器识别该关键词,并向电子设备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子设备立即将血压直方图或血压昼夜节律图显示在人机界面中,并提供可操作的功能选项,如修改血压数据、查看血压数据图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使血压数据的采集计划在根据心电数据的满足条件之下进行,使得血压数据的采集更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根据目标的心电数据情况,动态采集目标的血压数据,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21: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步骤22: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从第一数据中提取特征参数;对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心电异常信息,作为心电分析结果;其中,心电异常信息包括室早信息、房颤信息、ST间期信息、房早信息、室性二联率信息、室速信息和心率变异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23: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血压数据中确定与采集时间对应的血压数据段,心电异常包括SDNN的值小于50、首发房颤或阵发性房颤,房颤信息对应于P波消失或由不规则f波替代、或RR间期不规整、或房颤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心电片数据段进行ST段进行分析,得到ST分析结果。响应于ST分析结果为异常,至少输出所述异常对应的血压数据或分析血压数据后得到的血压分析结果。具体的,响应于ST异常抬高一毫米以上或压抵一毫米以上,至少输出所述异常对应的所述血压数据或分析所述血压数据后得到的血压分析结果。如,在心电图的纵坐标上抬高一毫米以上或压抵一毫米以上。
当ST段数据图中突发性的抬高一毫米以上或压抵一毫米以上,表明这是ST出现异常,用户的身体状况大概率出现异常,对应的需要输出异常对应的血压数据或分析结果以帮助对用户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此处一毫米为示意性的异常数据量,为常规显示数据趋势图中的提高程度,具体依照数据图的纵坐标数据进行改变。
进一步,响应于ST在预设时间内连续抬高设定抬高量或连续压抵设定压低量,设定抬高量和设定压低量均小于一毫米,控制血压测量设备开启以做好血压测量准备。
当用户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时,需要进行血压测量,而由于血压测量需要时间,为了便于对用户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得到用户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时的完整数据,需在异常ST数据出现提前开始血压测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果ST数据连续的抬高或压抵,表明其存在一定连续变化的趋势,其在未来的近段时间内大概率会继续沿之前的变化趋势进行变化,而这也表明用户可能即将出现身体异常状况。此时即开始进行血压测量,开启血压测量设备。设定抬高量和设定压低量均小于一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立即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如,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时间为12点,心电异常时的时间为10点,则可以在出现心电异常,立即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立即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如,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时间为12点,心电异常时的时间为10点,则可以10点之后,12点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步骤23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31: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其中,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定义了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和间隔缩短的相邻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在预设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档位中选择时间间隔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另一档位,以选择的另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作为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因为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所以需要更多的血压数据,因此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能够采集到更多的血压数据,进而可以联合心电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步骤32: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使血压数据的采集计划在根据心电数据的满足条件之下进行,使得血压数据的采集更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根据目标的心电数据情况,动态调整采集目标的血压数据的采集计划,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步骤32之后还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41: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数据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制成血压数据集的形成,并存放在数据存储结构中。
血压分析结果可以是一血压分析表,在血压分析表中可以将每一次采集的血压信息分为一个对应的血压值,将该血压值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放在血压分析表对应的一行中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血压值显示的信息包括采集日期、采集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脉率、体位特征、错误码和备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血压分析结果可以是一血压分析图,可以将获得的血压分析表经过图像算法绘制成相应的血压分析图。其中,血压分析图包括血压分析表中各种血压信息转化而成的昼夜节律图、血压散点分析图或血压趋势分析图。
步骤42: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步骤43:响应于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则继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或者将新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
因为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所以需要更多的血压数据,因此可以继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新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形成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响应于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继续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或者将新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使得血压数据的采集更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根据目标的心电数据情况,动态调整采集目标的血压数据的采集计划,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步骤32之后还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51: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步骤52: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步骤51至步骤52与上述任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做赘述。
步骤53:响应于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将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第三数据发给人工系统,以获得人工分析结果/建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工分析结果/建议可以是对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第三数据的进行人为分析。或者人工分析结果/建议可以建议进一步缩短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得到人工分析结果/建议,能够优化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采集计划,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步骤32之后还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61: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步骤62: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异常,更换心率检测的导联通道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得到第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导联通道切换至第二导联通道。如由8导联切换为12导联。由6导联切换为8导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增加现有导联通道的数量,以采集更多部分的心电数据。
步骤63:将第一数据和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一结果,以及将第四数据和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二结果。
步骤64:比较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以得到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可以得到前后不同时刻的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更换心率检测的导联通道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能够采集到更多的心电数据,进一步提升后续分析的数据量。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71: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步骤72: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以使得服务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并且利用专家推荐系统输出对应心电分析结果的推荐检测方案。
推荐检测方案可以是立刻启动血压检测、加大血压检测量,并发送控制及配置命令到本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在收到数据后更新并执行其检测方案。
步骤73:响应于接收到推荐检测方案,按推荐检测方案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照专家推荐系统推荐的检测方案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能够提高采集的血压数据合理性和分析价值。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81: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步骤82: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步骤81至步骤82与上述任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83: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对目标进行对应心电异常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同时将第二数据、心电分析结果、与第一数据中对应时间区间的部分心电数据关联保存。
通过同时将第二数据、心电分析结果、与第一数据中对应时间区间的部分心电数据关联保存,能够在后续基于关联保存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91: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步骤92:对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步骤91至步骤92与上述任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93:响应于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以及将当前计划的心电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
因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因此提高心电数据采集频率,以采集到更多的心电数据,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步骤94: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按照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0,在步骤94之后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101:对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步骤102:响应于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继续执行按照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的步骤预设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将预设次数设置为3,则在连续3次采集的血压数据的分析结果均为血压正常时,可以更换之前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103:响应于预设次数的血压数据采集所得到第二数据均对应血压正常,则在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档位中选择频率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下一档位,以选择的下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作为进一步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可以理解,响应于预设次数的血压数据采集所得到第二数据均对应血压正常,说明一定程度上血压正常,只需要常规监测。
如,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档位包括第一档位、第二档位、第三档位、第四档位和第五档位。其中,第一档位、第二档位、第三档位、第四档位和第五档位的采集频率呈递减。
若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档位为第一档位,则响应于预设次数的血压数据采集所得到第二数据均对应血压正常,选择的第二档位、第三档位、第四档位和第五档位中任一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作为进一步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11: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步骤112: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说明目标的血压不正常,则需要采集心电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通过调高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心电数据,有利于后续的分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步骤112之后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121:实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对若干第一数据进行分析,逐一判断每个第一数据是否正常。
步骤122:响应于第一数据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低,并按照调低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数据正常,说明一定程度上血压正常,只需要常规监测,因此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低,并按照调低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连续预设数量个第一数据正常,说明一定程度上血压正常,只需要常规监测,因此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低,并按照调低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31: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及基于设定的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其中,该第一配置方案可以包括对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采集时长、采样率、滤波档位和导联数的设置。该第二配置方案可以包括对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采集时长和采样率的设置。
可选地,将一心电数据采集器穿戴于使用者的四肢和胸前,利用心电数据采集器的电极与人体接触,获取使用者的心脏电活动信号。将一血压数据采集器穿戴于使用者的四肢,利用一与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的主控制器控制一气泵向血压数据采集器的袖带充气至一定压力值,确保超过血管的收缩压,使血流阻断,然后控制气泵以速率阶梯式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位于血压数据采集器中的一主压力传感器将袖带内的压力信号转换为血压电活动信号。
可选地,分别使用一独立于主控制器和主压力传感器的副控制器和副压力传感器将袖带内的压力信号转换为血压电活动信号,用以实现在单一故障情况下,血压数据采集器可获取使用者的血压电活动信号。其中,副控制器与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和副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血压数据采集器中。
可选地,使用一电子设备分别与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其中,主控制器和副控制器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与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连接的方式可为使用USB、蓝牙或串口等专用通信协议的方式将电子设备分别与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通信连接。电子设备中储存有使用者的信息以及多种配置方案,用于不同场景下控制心电数据采集器和血压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任务。
可选地,电子设备获取心电数据采集器的心脏电活动信号,并将心脏电活动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过滤掉干扰的公频陷波,再通过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过滤后的心脏电活动信号进行数据转换以形成心电数据。电子设备获取血压数据采集器的血压电活动信号,并将血压电活动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得到袖带的静压力信号和脉搏信号,再ADC模拟数字转换器将静压力信号和脉搏信号进行数据转换以形成血压数据。
可选地,若心电数据采集器的心脏电活动信号和血压数据采集器的血压电活动信号在某一时间内同时采集,则电子设备根据接收信号的先后顺序按照消息队列排序的方式依次进行心电数据的转换或者血压数据的转换,并转化得到的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储存在电子设备的储存器中。例如,电子设备的储存器可为SD存储卡,并支持数据加密储存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采集的心脏电活动信号转化为心电数据可包括心率信息、起搏信息、导联脱落信息和事件标记信息等可反映使用者心脏状况的数据信息。将采集的血压电活动信号转化为血压数据可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率和错误码等可反映使用者血压状况的数据信息。
可选地,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可包括设置固定的采集时长,例如,每次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时长为5分钟、10分钟或15分钟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设置固定的采集频率,例如,可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1个小时或者1.5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1.5个小时或者2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采用固定的采样率、滤波档位和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例如,采用第一采样率、第二采样率或第三采样率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一采样率小于第二采样率和第二采样率小于第三采样率,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采用第一滤波档位、第二滤波档位或第三滤波档位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一滤波档位滤波能力小于第二滤波档位滤波能力和第二采滤波档位滤波能力小于第三滤波档位滤波能力,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采用第一导联数、第二导联数和第三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其中,第一导联数小于第二导联数和第二导联数小于第三导联数,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可选地,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可包括设置固定的采集时长,例如,每次进行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长为1分钟、3分钟或5分钟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设置固定的采集频率,例如,可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2个小时或者2.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5个小时或者3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采用固定的采样率进行血压数据的采集,例如,采用第四采样率、第五采样率或第六采样率进行血压数据的采集。其中,第四采样率小于第五采样率和第五采样率小于第六采样率,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配置方案为每次心电数据采集的时长为5分钟,采集频率为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采用第一采样率、第一滤波档位和第一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第二配置方案为每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长为1分钟,采集频率为在白天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中每隔2.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采用第四采样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132: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配置方案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参阅图14,步骤132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1:将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为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采集的心电数据。服务器可为云端服务器,电子设备获取到采集的心电数据之后,将心电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用于保存和分析。
步骤142:服务器对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可选地,第一诊断结果可通过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程序数据或者程序算法等大数据应用对目标心电数据进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诊断而得到。第一诊断结果也可通过服务器将心电数据传输至指定医生,而进行人工诊断,以得到基于医生人工诊断的第一诊断结果。
可选地,服务器对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诊断结果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若服务器在对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服务器接收到其他的采集数据,如另一心电数据或者血压数据,则将该另一心电数据或者血压数据添加入服务器消息队列中,根据接收数据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诊断,以得到相应的诊断结果。
步骤133: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研究表明,使用者的心电变化和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能会在出现如一过性心律失常等的心电变化时的一段时间内,也会出现血压的变化。当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时,调整用于采集血压数据的第二配置方案,可更全面的获取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以能够使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在根据第一诊断结果调整之后更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
参阅图15,步骤133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1: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生成调整指令。
其中,若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正常,则继续保持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和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若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则服务器生成调整指令,以对第一配置方案或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调整,从而更准确的获取使用者的心脏状况数据信息或者血压状况数据信息。可选地,服务器生成调整指令可通过AI智能分析而得到或者通过人工分析而得到,需要根据不同的实用场景而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52: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调整指令,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调整指令,并根据调整指令调整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可选地,可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也可以调低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需要根据不同的实用场景而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可掌握更多的人体状态信息,以能够提高血压检测的准确性;调低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测次数,以减轻使用者的检测负担。
在一应用场景中,调整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可包括:每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长从1分钟调整为3分钟,采集频率从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调整为在白天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并将采用的第四采样率转换为采用第五采样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研究表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其产生发病症状往往是突然的、急性的,并且还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并发症。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心电状况和血压状况,有利于对患者的救治。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还包括一自救方式,能够快速的采集心电数据并得出诊断结果。
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61:响应于触发自救模式,立即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具体地,电子设备设置有输入模块和人机界面。其中,输入模块用于向电子设备输入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运行,如输入配置监测模式(如单心电模式、单血压模式、心电加血压模式)、监测时长、起止时间、间隔时间和特殊功能参数(如检测频率参数、预警值参数、通道数参数、采样率参数)等控制信号,以完成电子设备的功能参数配置,并保存该功能参数配置,便于后续继续使用。人机界面用于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如用于选择心电数据采集或者血压数据采集的监测模式选择主界面、用于观察心电数据或者血压数据的功能模式工作界面、用于配置采集数据的参数设置界面等。其中,输入模块可输入自救信号,用于触发电子设备的自救模式,并立即控制心电采集器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可选地,输入模块可为按键输入器或语音输入器。其中,按键输入器可包括多种按键,以及语音输入器可包括多个语音关键词,用以向电子设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例如,按键输入器可包括四种按键,分别为确认键、向左键、向右键和自救键,其中,确认键、向左键和向右键用于对人机界面进行操作和向电子设备输入控制信号。自救键为一键触发式,电子设备收到自救键发送的控制信号,立即启动自救模式,并控制心电采集器进行心电数据采集。语音输入器中的多个语音关键词包括有与按键输入器中的多种按键相同的功能。例如,一语音关键词为“启动自救模式”,语音输入器识别该关键词,并向电子设备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电子设备立即启动自救模式,并控制心电采集器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可选地,响应于触发自救模式,采用第三采样率、第三滤波档位和第三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目标心电数据并生成自救信号。
步骤162:发送自救信号和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至服务器。
具体地,电子设备将生成的自救信号和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加入应急标识,并发送至服务器。可选地,自救信号和目标心电数据中的应急标识可为一段特殊的控制信号或另一种通信形式的数据包,用于将自救信号和目标心电数据与处于正常模式的控制信号和心电数据或血压数据进行区分,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63:服务器对目标心电数据进行优先诊断,以得到应急诊断结果。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到加入应急标识的目标心电数据后,立即进行对该目标心电数据的优先诊断,以得到应急诊断结果。例如,服务器正在对一未加入应急标识的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及在服务器消息队列中排序有其他的待诊断数据,当服务器获取到由电子设备发送的加入应急标识的目标心电数据后,立即停止现有的诊断程序,并对该目标心电数据进行优先诊断,以得到应急诊断结果。
步骤164:响应于应急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血压数据的异常情况,调整第二配置方案,以能够更准确地的获取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以进行跟进诊断。
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九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71: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及基于设定的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172: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步骤173: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研究表明,当人的心脏器官出现异常时,往往会带有其他的并发症,其中,导致血压的升高是其并发症包含的症状之一。例如,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水肿或者心脏肌纤维出血时,极容易增加心脏排血的阻力,进而可导致高血压和血管痉挛的症状。所以心电数据异常时,有必要立即进行一次血压数据的采集和调整血压数据的采集第二配置方案。
参阅图18,步骤173可以是以下流程:
步骤181: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触发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目标血压数据。
具体地,当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时,电子设备立即触发血压数据采集的控制指令,并控制血压数据采集器采集血压电活动信号,进而电子设备获取血压电活动信号,并立即优先转化该血压电活动信号,以得到目标血压数据。
步骤182:对目标血压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二诊断结果。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到下位机发送的目标血压数据,并立即优先对该目标血压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二诊断结果。
步骤183:响应于第二诊断结果为血压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具体地,若响应于第二诊断结果为血压数据正常,则继续保持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和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若响应于第二诊断结果为血压数据异常,则服务器生成调整指令,用以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在一应用场景中,调整血压数据采集的采集频率从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调整为在白天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
研究表明,人的心电变化和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相较于单一的基于第一诊断结果判断使用者的心脏状态和单一的基于第二诊断结果判断使用者的血压状态,在一定的方面可能存在有局限性。所以心电数据异常和血压数据异常时,有必要将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进行关联得到关联数据,并根据关联数据进行诊断。
参阅图19,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91: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及基于设定的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192: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步骤193: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步骤194: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以及响应于第二诊断结果为血压数据异常,将目标心电数据和目标血压数据进行关联得到关联数据。
具体地,当下位机获取到心电数据为异常的第一诊断结果和血压数据为异常的第二诊断结果时,将对应的目标心电数据和目标血压数据进行关联,以得到关联数据。可选地,目标心电数据和目标血压数据进行关联的方式可为两种数据的组合或者共同转化为图像数据,目的在于便于将目标心电数据和目标血压数据进行配合和联动检测,具体关联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95:将关联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对关联数据进行联合诊断。
具体地,下位机将关联数据添入应急标识,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获取带有应急标识的关联数据,立即对该关联数据进行联合诊断任务,并得出关联诊断结果以及相应的调整指令,以控制下位机调整相应的配置方案,使得对使用者的相关检测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还可包括根据心电数据的异常情况,调整用于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以能够更准确地的获取使用者的心脏状态,以进行跟进诊断。
参阅图20,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及基于设定的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202: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步骤203: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二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高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
步骤204: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一配置方案;其中,调整第一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
具体地,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服务器生成调整指令。电子设备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调整指令,并根据调整指令调整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其中,调整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至少包括调整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可选地,可调高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也可以调低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需要根据不同的实用场景而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应用场景中,调整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可包括:每次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时长从5分钟调整为10分钟。设置固定的采集频率从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调整为在白天中每隔1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在夜晚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将采用的第一采样率调整为采用第二采样率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将采用的第一滤波档位调整为采用第二滤波档位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将采用的第一导联数调整为采用第二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
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还可包括根据心电数据的异常情况,调整用于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和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同时进行调整,以能够更准确地的获取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使得对使用者进行的相关检测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阅图21,图21是本申请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第十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11:基于设定的第一配置方案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及基于设定的第二配置方案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步骤212:对当前采集的目标心电数据进行诊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
步骤213: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调整第二配置方案。
具体地,当服务器响应于第一诊断结果为心电数据异常时,服务器生成调整指令,用于调整第一配置方案和第二配置方案。其中,该调整指令至少包括将心电数据的采集频率和血压数据的采集频率调整为一致,且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的采集间隔不大于一设定的时间阈值。
在一应用场景中,调整第一配置方案为每次心电数据采集的时长为5分钟,采集频率为在白天(6:00时至17:59时)中每隔1.5个小时(第一时间阈值为1.5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在夜晚(18:00至次日5:59时)中每隔2个小时(第二时间阈值为2个小时)进行一次心电数据采集。采用第二采样率、第二滤波档位和第二导联数进行心电数据采集。调整第二配置方案为每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长为5分钟,采集频率为在白天中每隔1.5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在夜晚中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数据采集。采用第五采样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两组不同的配置方案分别对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进行采集,当心电数据异常时,配合调整心电数据采集的第一配置方案和/或血压数据采集的第二配置方案,并且也能够根据心电数据的诊断结果和/或血压数据的诊断结果进行联合诊断进而调整相应的配置方案,使得心电数据采集和血压数据采集能够动态的联动检测,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的掌握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使得相关的配置方案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对使用者进行后续的心电和血压检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血压数据和/或心电数据进行识别,直接确定血压数据和/或心电数据是否符合异常条件,并基于异常条件进行关联显示。
参阅图22,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穿戴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穿戴式设备220包括:心电数据接口221、控制器222和血压数据接口223。
其中,心电数据接口221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控制器222连接心电数据接口221,用于判断第一数据是否满足条件。
血压数据接口223,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和控制器222,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式设备220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案。
参阅图23,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穿戴式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穿戴式设备230包括:心电数据接口231、控制器232和血压数据接口233。
心电数据接口231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用于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血压数据接口233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用于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控制器232连接心电数据接口231和心电数据接口232,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式设备230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案。
参阅图24,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40包括处理器241以及与处理器241连接的存储器242,其中,存储器242中存储有程序数据,处理器241调取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数据,以执行以下方法:
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或,: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可以理解,处理器241调取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数据,还可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参阅图25,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50内部存储有程序指令251,程序指令251被执行以实现以下方法:
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响应于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目标进行对应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或,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响应于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可以理解,程序指令251被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任一方法中只有在识别到异常特征,如一些不明显的异常波形,像心动周期中波峰波谷、P波、ST段的位置和幅值等,才会触发同屏显示,此时同屏显示的部分大大减少了医生比对分析所有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工作量,以及同屏显示的部分更具有临床价值。
其中,识别异常特征可以是医生自己分析所有的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识别到异常特征,然后人工调出数据,以同屏显示;也可以是通过训练模型,智能的识别异常特征,以调取对应时间段的数据,同屏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任一方法中只将异常时间段的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进行同屏显示,例如,一个24小时的采集数据图中,只显示出现异常时间段的数据,正常的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不显示,以便于医生进行人工分析和同屏显示的部分更具有临床价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能够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实现两种数据采集时的关联采集;以及两种数据分析时的关联分析;以及两种数据显示时的关联显示;以及两种数据导出时的关联导出。其中,两种数据显示包括显示散点图、直方图、趋势图、数据表、单个数据分析结果、比对数据分析结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任一方法中,可以先对心电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心电数据的各种异常,如心率性变异的几种异常情况,房颤的几种异常情况、P波的几种异常情况、ST段的几种异常情况);再把各种异常进行分类;最后把几种具有临床价值的异常类别和对应时间段的血压数据进行同屏显示,此时同屏显示的部分大大减少了医生比对分析所有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工作量,以便于医生进行人工分析和同屏显示的部分更具有临床价值。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穿戴该穿戴式设备在医院、户外、家中进行数据采集,穿戴式设备对数据进行异常特征识别,在识别到异常特征时,将对应的异常数据通过云端发送给医生进行人工分析,以得到医生反馈的建议,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生比对分析所有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工作量,以便于医生进行人工分析和使传输的数据更具有临床分析价值。通过这样方式,穿戴式设备将对应的异常数据通过云端发送给医生系统,能够减少穿戴式设备对数据的传输量,降低对穿戴式设备的通信硬件的要求,能够减少穿戴式设备的成本。进一步,较少的数据传输量能够减少数据传输过程的丢失率,提高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因将对应的异常数据通过云端发送给医生系统,则穿戴式设备能够减少与云端的交互,节约电池电量,提高穿戴式设备的使用时间。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穿戴该穿戴式设备在医院、户外、家中通过遥测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把采集数据实时的发送给云端,云端对数据进行异常特征识别,在识别到异常特征时,将对应的异常数据通过云端发送给医生系统进行人工分析,以得到医生系统反馈的建议,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生比对分析所有血压数据和心电数据的工作量,以便于医生进行人工分析和使传输的数据更具有临床分析价值。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针对血压数据、心电数据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照分析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定义了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和间隔缩短的相邻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所述新的下一次血压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在所述预设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
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缩短,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包括:
在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档位中选择时间间隔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另一档位,以选择的所述另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作为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响应于所述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响应于所述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则继续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对所述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或者将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响应于所述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响应于所述第三数据为心电异常,将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第三数据发给人工系统,以获得人工分析结果/建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响应于所述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异常,更换心率检测的导联通道以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得到第四数据;
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一结果,以及将所述第四数据和所述血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第二结果;
比较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以得到所述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于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在当前计划的下次血压数据采集之前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立即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服务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并且利用专家推荐系统输出对应所述心电分析结果的推荐检测方案;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推荐检测方案,按所述推荐检测方案对所述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一数据分析,得到心电分析结果;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心电异常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同时将所述第二数据、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与所述第一数据中对应时间区间的部分心电数据关联保存。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心电分析结果为心电异常,将当前计划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以及将当前计划的心电数据采集频率提高,以得到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
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按照所述新的心电数据采集计划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三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之后,包括:
对所述第二数据分析,得到血压分析结果;
响应于所述血压分析结果为血压正常,继续执行所述按照所述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所述第二数据的步骤预设次数;
响应于所述预设次数的血压数据采集所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均对应血压正常,则在所述预设的若干个血压数据采集频率档位中选择频率小于当前计划对应档位的下一档位,以选择的下一档位对应的血压数据采集频率作为进一步新的血压数据采集计划。
13.一种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之后包括:
实时按所述时间先后顺序对所述若干第一数据进行分析,逐一判断每个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正常;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正常,将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低,并按照调低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15.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心电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以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一数据;
控制器,连接所述心电数据接口,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满足条件;
血压数据接口,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和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满足所述条件,对所述目标进行对应所述条件的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16.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心电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心电采集组件,用于对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
血压数据接口,用于连接血压采集组件,用于对所述目标进行血压数据采集以得到第二数据;
控制器,连接所述心电数据接口和所述心电数据接口,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不正常,将对所述目标进行心电数据采集的频率调高,并按照调高后的频率持续进行心电数据采集,以得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若干第一数据。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调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数据,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
CN202210651648.XA 2022-06-08 2022-06-08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24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648.XA CN117224138A (zh) 2022-06-08 2022-06-08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648.XA CN117224138A (zh) 2022-06-08 2022-06-08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138A true CN117224138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1648.XA Pending CN117224138A (zh) 2022-06-08 2022-06-08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1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7202B (zh) 一种基于多生理信号深度融合的心血管疾病预警系统
CN108478209B (zh) 心电信息动态监护方法和动态监护系统
JP4386235B2 (ja) 心電図の順次比較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404220B1 (en) Real-time, high frequency qrs electrocardiograph
CN109411041B (zh) 心电信息处理方法和心电工作站系统
US7386340B2 (en)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cardiomyopathy and other cardiac conditions
US8352018B2 (en) Multi-tier system for cardiology and patient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CN109411042B (zh) 心电信息处理方法和心电工作站
US2008024942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analyzing pulse wave data
JP2003513693A (ja) 心筋分析とモニタリング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0916647A (zh) 面向多场景的可穿戴心电监测与心律失常远程实时诊断装置
CN109691994A (zh) 一种基于心电图的心率监测分析方法
CN109288515B (zh) 基于穿戴式心电信号中早搏信号的周期性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5326482B (zh) 记录生理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30138B (zh) 一种监测用户生命体征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24138A (zh)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271792B1 (ko) 웨어러블 심전도 패치를 통한 심박변이도 측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심박변이도 측정 방법
CN115956918A (zh) 一种具有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心电信号质量评估功能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CN117224096A (zh) 供血系统检测方法、相关设备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224134A (zh) 心电血压联动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686896A1 (en) Signal replay for selection of optimal detection settings
CN117224136A (zh) 心电血压联动输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224139A (zh) 心电血压同屏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224133A (zh) 心电血压联动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17767839U (zh) 一种多通道心肺音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