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3245A -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3245A
CN117223245A CN202180097308.0A CN202180097308A CN117223245A CN 117223245 A CN117223245 A CN 117223245A CN 202180097308 A CN202180097308 A CN 202180097308A CN 117223245 A CN117223245 A CN 117223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information
signal
length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3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伟
张楠
窦建武
田开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23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3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04B7/15514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for shadowing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指示由智能节点转发给基站(BS)和/或用户设备(UE)的信号的特性(例如,配置相关控制信息和/或调度相关控制信息)的技术。一种示例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向通信节点或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其中在发送之前,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或从通信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息包括第一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数字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将世界推向一个日益互联和网络化的社会。与现有无线网络相比,下一代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将需要支持更广泛的用例特性,并且提供更复杂和精细的接入要求和灵活性。
长期演进(LTE)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开发的用于移动设备和数据终端的无线通信标准。高级LTE(LTE-A)是一种增强LTE标准的无线通信标准。被称为5G的第五代无线系统推进了LTE和LTE-A无线标准,并且致力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大量连接、超低延时、高可靠性和其他新兴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公开了用于指示由智能节点转发给基站(BS)和/或用户设备(UE)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一种示例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向通信节点或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其中在发送之前,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或从通信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息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根据的是预定义规则。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粒度指示,并且其中粒度指示包括时隙级指示,时隙级指示对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第二信息的时隙级信息进行指示,或其中粒度指示包括符号级指示,符号级指示对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第二信息的符号级信息进行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其中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信号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网络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指示,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使用由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确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信号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是使用来自预定义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预定义表包括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组子载波间隔,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来自第一组子载波间隔的每个子载波间隔与来自第二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子载波间隔相关联,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由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第二子载波相关联,并且响应于第一网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指示,第一子载波间隔被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第一网络节点通过接收指示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或多个比特来确定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并且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基于的是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指示由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二信号中接收第二信息的时间长度的传输时段、指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的频带偏移值、或者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在发送之前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
另一示例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信息;以及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调度信息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其中在发送之前,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息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指示由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二信号中接收第二信息的第一时间长度的传输时段、传输时段中当第一信号被发送时的开始时间、以及第一信号在其间被发送的第二时间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始时间位于时域中传输时段开始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当第一信号被发送到通信节点时的开始时间、以及第一信号在其间被发送的时间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始时间位于从调度信息被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时起的偏移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频带相关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频带相关信息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频带偏移值,频带偏移值指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在一些实施例中,频带相关信息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并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发送和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在发送之前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包括基站(BS),并且其中通信节点包括用户设备(UE)。
在又一示例性方面,上述方法以处理器可执行代码的形式体现,并且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的代码引起处理器实现本专利文件中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被配置为或可操作以执行上述方法的设备。
上述和其他方面及其实现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更详细地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由基站(BS)发送的帧的至少一些部分由智能节点基于控制信息来转发的示例。
图1B和图1C示出了智能节点的用例的示例。
图2A和图2B示出了由BS向智能节点指示的频率相关信息的示例。
图3示出了智能节点使用配置相关控制信息进行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智能节点使用调度相关控制信息进行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硬件平台的示例性框图,该硬件平台可以是网络节点、智能节点或用户设备的一部分。
图6示出了基于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些实现的包括BS和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新无线电(NR)接入技术(例如,5G)的发展,可以实现广泛的用例,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TC)、关键MTC等。为了支持这些用例,必须满足更严格的要求,诸如超高的数据速率和能效、全球覆盖和连接、以及极高的可靠性和低延迟。包括毫米波(mmWave)和甚至太赫兹在内的更高的频带已经在NR中使用,以利用它们的大并且可用的带宽。然而,需要更多的活动节点和更多的天线来补偿更高频带的更高传播损耗,这表示高硬件成本/功耗和严重干扰。
为了至少以低成本提高覆盖和/或以附加分集提高数据速率,可以在NR网络中使用智能节点。BS向智能节点发送控制信息以控制由智能节点执行的信号转发操作。智能节点可以将从BS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UE或UE组。智能节点还可以将从UE或UE组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BS。由智能节点进行的信号转发可以被打开/关闭。智能节点可以包括具有大量无源反射元件的平面(例如,可重配置的智能表面(RIS))或放大器加上正向弯管设备(例如,弯管中继或弯管中继器)。智能节点可以使用来自BS的控制信息对入射信号产生可控的幅度和/或相位变化。因此,由智能节点用于信号转发的空间方向可以由BS控制。
图1A示出了由BS发送的帧的至少一些部分由智能节点基于控制信息来转发的示例。在5G NR系统中定义了10ms的帧。在该示例中,10ms帧由10个时隙组成,每时隙1ms,其中“D”、“F”和“U”分别表示下行链路、灵活和上行链路。BS向智能节点发送控制信息。智能节点根据控制信息仅转发6个DL时隙。在该示例中,在信号转发中使用的控制信息包括:
1.粒度是时隙,
2.时隙长度为1ms,
3.转发时间从时隙#0开始,
4.转发长度为6个时隙,和/或
5.转发模式的可能重复可以被应用于半静态UL-DL配置。
在该专利文件中,提出了在BS与智能节点之间的接口上发送的控制信息。在该专利文件中,至少提出了以下技术问题和对应技术方案/方法。
·实施例1:配置相关控制信息
ο情况1:基于预定义规则或OAM配置的粒度指示:粒度指示(例如,时隙或符号)是预定义或配置的,其是BS和智能节点两者都已知的。
ο情况2:基于来自BS的显式粒度指示的粒度指示:粒度指示(例如,时隙或符号)由BS指示给智能节点。
ο情况3:基于DL参考信号的配置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由智能节点使用的时隙长度和符号长度是使用DL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SCS)来计算的。
ο情况4:基于DL参考信号的配置和预定义规则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由智能节点使用的时隙长度和符号长度是使用与DL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SCS)相关联的预定义规则来计算的。
ο情况5:基于显式指示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由智能节点使用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由BS指示。
ο情况6:半静态UL-DL配置:由智能节点使用的UL-DL配置由BS指示。
ο情况7:频带配置:由智能节点使用的频带由BS指示。
·实施例2:调度相关控制信息
ο情况1:半静态转发时间开始和长度:由智能节点使用的UL-DL配置由BS指示。转发时间开始和长度由BS指示。并且,智能节点使用UL-DL配置用于周期性传输。
ο情况2:动态转发时间开始和长度:转发时间开始和长度由BS指示。
ο情况3:频带相关信息:由智能节点使用的频带由BS指示。
I.介绍及智能节点示例场景
图1B和图1C中示出了智能节点的主要用例。在图1B中,智能节点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反射路径来提高覆盖。在图1C中,智能节点可以通过添加附加多径分集来提高数据速率。
智能节点可以包括具有大量无源反射元件的平面(例如,可重配置的智能表面(RIS))或放大器加上正向弯管设备(例如,弯管中继或弯管中继器)。智能节点可以使用来自BS的控制信息对入射信号产生可控的幅度和/或相位变化。
尽管DL信号转发可以是常见用例,但是由智能节点进行的UL信号转发可以由本专利文件中描述的控制信息来支持。
在NR系统中,初始下行链路(DL)同步可以由智能节点使用同步信号块(SSB)来执行。从SSB,可以在智能节点的PHY层获取以下信息。
1.基站(BS)的频带
2.SSB的子载波间隔(SCS)
3.SSB的符号长度,其被计算为1/(SSB的SCS)
4.SSB的时隙长度,其被计算为15/(SSB的SCS)
5.SSB的数目,Lmax
6.SSB索引
7.帧索引低4比特,例如,每160ms
8.半帧指示,例如,每5ms
在NR系统中,时域中的UL/DL调度粒度可以是时隙或符号。因此,如果智能节点将信号转发给(多个)UE或BS,则时域中的信号转发的粒度可以是时隙或符号。如在该专利文件中进一步解释的,智能节点可以接收以下控制信息:
1.粒度指示,例如,时隙或符号,
2.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3.转发时间开始,
4.转发长度,和/或
5.转发模式的可能重复,其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如果智能节点使用有线回程与BS连接,则上面和/或本专利文件中列出的控制信息可以通过有线连接被配置给智能节点。
以下各个部分的示例标题用于促进对所公开的主题的理解,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因此,一个示例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与另一示例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此外,为了解释清楚,使用5G术语,但是本文件中公开的技术不仅限于5G技术,而是也可以在实现其他协议的无线系统中使用。
II.实施例1:配置相关控制信息
a.情况1:基于预定义规则或OAM配置的粒度指示
粒度指示(例如,时隙或符号)可以预定义为由BS和智能节点两者已知的规则。粒度指示可以由OAM在部署中指示给智能节点。
b.情况2:基于来自BS的显式粒度指示的粒度指示
粒度指示(例如,时隙或符号)可以由BS显式地指示给智能节点。例如,1比特可以用于指示转发信号的粒度是时隙或符号。
c.情况3:基于DL参考信号的配置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在成功检测到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NR系统中的SSB)之后,智能节点知道SSB的符号长度和SSB的时隙长度,其分别被计算为1/(SSB的SCS)和15/(SSB的SCS)。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BS没有提供时隙长度、符号长度或者用于确定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参考SCS,则智能节点确定应当在信号转发中使用SSB的时隙长度或SSB的符号长度。
d.情况4:基于DL参考信号的配置和预定义规则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在成功检测到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NR系统中的SSB)之后,智能节点知道SSB的符号长度和SSB的时隙长度,其分别被计算为1/(SSB的SCS)和15/(SSB的SCS)。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BS没有提供时隙长度、符号长度或者用于确定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参考SCS,则智能节点可以使用预定义表(例如,如下所示)来确定参考SCS。然后,时隙长度和符号长度可以使用参考SCS来计算。在当前NR系统中,SSB的SCS在下表的左列中定义。对应参考SCS可以预定义,如下表的右列所示。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智能节点在成功的SSB检测之后确定SSB的SCS为120kHz。然后,智能节点使用该表确定参考SCS为60kHz。并且,智能节点将符号长度和时隙长度分别计算为1/(参考SCS)和15/(参考SCS)。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例如,SSB的)SCS 参考SCS
15kHz 15kHz
30kHz 30kHz
30kHz 30kHz
120kHz 60kHz
240kHz 120kHz
e.情况5基于显式指示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BS可以向智能节点提供参考SCS的显式指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BS可以使用下表中所示的格式。例如,BS可以在FR1中发送指示参考SCS(例如,60kHz)的两个比特。
频率范围(FR)索引 参考SCS
FR1 2比特:{15,30,60,备用}kHz
FR2 1比特:{60,120}kHz
在一些实施例中,BS可以向智能节点提供以绝对时间单位(例如,毫秒(ms))为单位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显式指示。
如果DL和UL使用不同参考SCS,则应当由BS分别向智能节点提供两个显式指示。为了节省信令,可以针对DL(或UL)参考SCS提供一个显式指示(称为SCSref1),并且可以一起提供缩放因子(称为SFscs ref)以计算UL(或DL)参考SCS(称为SCSref2,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SCSref2=SCSref1*SFscs ref)。
f.情况6:半静态UL-DL配置
在给定网络中,TDD UL-DL配置通常是半静态的。如果智能节点要转发每个UL-DL传输时段的一部分,则在一些实施例中,BS应当向智能节点配置以下信息。
1.UL-DL传输的时段或传输时段。
(i)这可以以由参考SCS确定的时隙/符号为单位。
(ii)这可以以预定义帧或子帧为单位。
(iii)这可以以绝对时间单位(例如毫秒(ms))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当保证,该时段可以被时隙或符号长度整除。
g.情况7:频带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智能节点转发具有频带偏移的接收信号。频带偏移值可以由BS配置给智能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BS在通信中使用一个或多个不连续频带。并且,智能节点可以通过RF滤波来转发信号。图2B示出了BS配置给智能节点以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带。
如果智能节点支持具有频带偏移和/或频带滤波的信号转发。BS可以向智能节点配置以下信息。
1.频带偏移。
(i)频带偏移可以是SCS/PRB/信道光栅的数目。
(ii)频带偏移可以是绝对频率单元的数目(例如,Hz)。
2.要转发的频带。
(i)频带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ii)每个频带可以使用频带开始和频带带宽来指示。
(iii)每个频带可以使用频带开始和频带结束来指示。
IV.实施例2:调度相关控制信息
a.情况1:半静态转发时间开始和长度
在给定网络中,TDD UL-DL配置通常是半静态的。如果智能节点要转发每个UL-DL传输时段的一部分,则在一些实施例中,BS应当向智能节点提供以下信息。
2.UL-DL传输的时段或传输时段。
(i)这可以以由参考SCS确定的时隙/符号为单位。
(ii)这可以以预定义帧或子帧为单位。
(iii)这可以以绝对时间单位(例如毫秒(ms))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应当保证,该时段可以被时隙或符号长度整除。
3.UL-DL传输时段中的转发时间开始。
(i)这可以是从UL-DL传输时段的边界的偏移。偏移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或者绝对时间单元的数目。通常,偏移的单位应当与UL-DL传输时段定义中使用的单位一致。
(ii)DL时隙/符号通常被放在UL-DL传输时段的开始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智能节点要转发来自BS的DL时隙/符号,则可以省略UL-DL传输时段中的转发时间开始,因为它是零。
(iii)转发时间开始可以从下一UL-DL传输时段开始生效,这允许智能节点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在当前UL-DL传输时段期间接收的指示,其中下一UL-DL传输在时间上紧接在当前UL-DL传输时段之后。
4.转发长度。
(i)转发长度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或者绝对时间单元的数目。
(ii)转发长度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的组合。
(iii)如果在信号转发中使用基于UL-DL传输时段的重复,则转发时间开始加上转发长度不应当超过UL-DL传输时段的长度。
(iv)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UL-DL传输时段。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转发长度可以大于UL-DL传输时段。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现中,情况1,BS可以向智能节点发送信息,并且智能节点可以在转发时间开始时和在转发长度期间在UL-DL传输时段中将该信息转发给UE,其中UL-DL传输时段、转发时间开始和转发长度由BS指示给智能节点。在实施例2(情况1)的一些实现中,智能节点可以通过转发时间开始的接收来激活。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现中,情况1,智能节点的功率放大器可以通过转发时间开始的接收来被激活,并且智能节点的功率放大器可以根据转发长度来被关断。
b.情况2:动态正向时间开始和长度
转发时间开始和转发长度可以由BS使用动态信令提供给智能节点。在这种情况下,BS应当向智能节点提供以下信息。
1.转发时间开始。
(i)这可以是从动态信令的接收的偏移。偏移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或者绝对时间单元的数目。
(ii)这可以是从动态信令的接收的偏移。偏移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的组合。
2.转发长度。
(i)转发长度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或者绝对时间单元的数目。
(ii)转发长度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帧的数目的组合。
在实施例2(情况2)的一些实现中,BS可以向智能节点发送信息,并且智能节点可以在转发时间开始和在转发长度期间将该信息转发给UE,其中转发时间开始和转发长度由BS指示给智能节点。在实施例2(情况2)的一些实现中,智能节点可以通过转发时间开始的接收来被激活。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现中,情况2,智能节点的功率放大器可以通过转发时间开始的接收来被接通,并且智能节点的功率放大器可以根据转发长度来被关断。
c.情况3:频带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智能节点转发具有频带偏移的接收信号。频带偏移值由BS指示给智能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BS在通信中使用一个或多个不连续频带。并且,智能节点可以通过RF滤波来转发信号。图2B示出了BS指示给智能节点以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带。
如果智能节点支持具有频带偏移和/或频带滤波的信号转发。BS可以向智能节点提供以下信息。
3.频带偏移。
(iii)频带偏移可以是SCS/PRB/信道光栅的数目。
(iv)频带偏移可以是绝对频率单元的数目(例如,Hz)。
4.要转发的频带。
(iv)频带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v)每个频带可以使用频带开始和频带带宽来指示。
(vi)每个频带可以使用频带开始和频带结束来指示。
图3示出了智能节点使用配置相关控制信息进行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操作302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操作304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配置信息向通信节点或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其中在发送之前,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或从通信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息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是根据预定义规则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粒度指示,并且其中粒度指示包括时隙级指示,时隙级指示对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第二信息的时隙级信息进行指示,或者其中粒度指示包括符号级指示,符号级指示指示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第二信息的符号级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其中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信号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并且其中响应于第一网络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指示,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使用由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信号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是使用来自预定义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被确定的,预定义表包括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组子载波间隔,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二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来自第一组子载波间隔的每个子载波间隔与来自第二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子载波间隔相关联,第一网络节点确定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由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第二子载波相关联,并且响应于第一网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的指示,第一子载波间隔被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第一网络节点通过接收指示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或多个比特来确定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并且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基于的是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包括:指示由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二信号中接收第二信息的时间长度的传输时段、指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的频带偏移值、或者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在发送之前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
图4示出了智能节点使用调度相关控制信息进行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操作402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信息。操作404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根据调度信息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其中在发送之前,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第二信息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指示由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二信号中接收第二信息的第一时间长度的传输时段、传输时段中第一信号被发送时的开始时间、以及第二时间长度,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长度期间被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始时间位于时域中传输时段开始时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第一信号向被发送到通信节点时的开始时间、以及时间长度,第一信号在时间长度期间被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始时间位于从调度信息被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时起的偏移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信息包括频带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频带相关信息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频带偏移值,频带偏移值指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在一些实施例中,频带相关信息向第一网络节点指示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并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发送和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由第一网络节点在发送之前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包括基站(BS),并且其中通信节点包括用户设备(UE)。
图5示出了硬件平台500的示例性框图,硬件平台500可以是网络节点或智能节点或用户设备的一部分。硬件平台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05,存储器505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器510执行时将硬件平台500配置为执行图1A至图4以及本专利文件中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发送器515向另一节点发送或发送信息或数据。例如,智能节点发送器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消息。接收器520接收由另一节点传输或发送的信息或数据。例如,智能节点可以从网络节点或用户设备接收消息。
如上所述的实现将应用于无线通信。图6示出了包括基站620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611、612和613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或NR蜂窝网络)的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UE使用到网络的通信链路(有时称为上行链路方向,如虚线箭头631、632、633所示)来接入BS(例如,网络),这随后使得能够进行从BS到UE的后续通信(例如,在从网络到UE的方向上示出,有时称为下行链路方向,如箭头641、642、64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BS向UE发送信息(有时称为下行链路方向,如箭头641、642、643所示),这然后使得UE能够进行从UE到BS的后续通信(例如,在从UE到BS的方向上示出,有时称为上行链路方向,如虚线箭头631、632、633所示)。UE可以是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移动计算机、机器对机器(M2M)设备、物联网(IoT)设备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可以在最后部分地经由智能节点来执行,BS和UE可以通过该智能节点彼此通信,如本专利文件中所解释的
在本文件中,术语“示例性”用于表示“……的示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并不表示理想或优选实施例。
本文中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是在方法或过程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的,这些方法或过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由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由联网环境中的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因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介质。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计算机或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模块表示用于执行本文中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这样的可执行指令或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表示用于实现在这样的步骤或过程中描述的功能的对应动作的示例。
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些可以使用硬件电路、软件或其组合被实现为设备或模块。例如,硬件电路实现可以包括分立的模拟和/或数字组件,这些组件例如被集成为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替代地或另外地,所公开的组件或模块可以被实现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备。一些实现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是一种具有针对与本申请公开的功能相关联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操作需求而优化的架构的专用微处理器。类似地,每个模块内的各种组件或子组件可以用软件、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模块和/或模块内的组件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连接方法和介质中的任何一种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适当协议通过互联网、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的通信。
虽然本文件包括很多细节,但这些细节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可以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范围的限制,而是对特定实施例特有的特征的描述。本文件中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实现。此外,尽管特征可以在上面被描述为以某些组合起作用,甚至最初被如此要求保护,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该组合中删除,并且所要求的组合可以涉及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类似地,虽然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操作,但这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这样的操作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按顺序执行或者要求执行所有所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的结果。
仅描述了少数实现和示例,并且可以基于本公开中描述和图示的内容来进行其他实现、增强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配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
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向通信节点或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
其中在所述发送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或从所述通信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根据的是预定义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粒度指示,并且
其中所述粒度指示包括时隙级指示,所述时隙级指示对所述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所述第二信息的时隙级信息进行指示,或
其中所述粒度指示包括符号级指示,所述符号级指示对所述第一信息是否包括来自所述第二信息的符号级信息进行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并且
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的指示,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使用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被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
其中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是使用来自预定义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
其中所述预定义表包括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二组子载波间隔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
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组子载波间隔的每个子载波间隔与来自所述第二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子载波间隔相关联,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所述第二子载波相关联,并且
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网节点确定不存在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的指示,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被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过接收指示参考信号的子载波间隔的一个或多个比特来确定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并且
其中所述时隙长度或所述符号长度基于的是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子载波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
传输时段,指示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在所述第二信号中接收所述第二信息的时间长度,
频带偏移值,指示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调度信息;以及
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发送包括第一信息的第一信号,
其中在所述发送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接收包括第二信息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传输时段,指示由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在所述第二信号中接收所述第二信息的第一时间长度,
所述传输时段中所述第一信号被发送时的开始时间,以及
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二时间长度期间被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始时间位于时域中所述传输时段开始时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度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被发送到通信节点时的开始时间,以及
时间长度,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时间长度期间被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开始时间位于从所述调度信息被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到时起的偏移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度信息包括频带相关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带相关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指示频带偏移值,所述频带偏移值指示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之间的频率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频带相关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要转发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频率上被发送和接收。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包括基站(BS),并且其中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用户设备(UE)。
18.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装置被配置为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程序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代码,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引起所述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7308.0A 2021-07-05 2021-07-05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Pending CN117223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4477 WO2023279237A1 (en) 2021-07-05 2021-07-05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s forwarded by a wireless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3245A true CN117223245A (zh) 2023-12-12

Family

ID=8480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308.0A Pending CN117223245A (zh) 2021-07-05 2021-07-05 用于确定由无线设备转发的信号的特性的技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2314A1 (zh)
EP (1) EP4305789A4 (zh)
KR (1) KR20230157495A (zh)
CN (1) CN117223245A (zh)
WO (1) WO2023279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711B (zh) * 2018-02-13 2022-09-1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01515B (zh) * 2018-04-24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节点
CN110691416B (zh) * 2018-07-05 2023-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EP3651526B1 (en) * 2018-08-07 2022-03-30 LG Electronics Inc. Operation method of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method
CN110831187B (zh) * 2018-08-10 2022-04-2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67829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configuration
CN110972279B (zh) * 2018-09-28 2022-07-2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2266B (zh) * 2018-09-28 2022-12-30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时隙格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90705A1 (en) * 2019-03-15 2020-09-24 Apple Inc. Relay node resource handling
US11546828B2 (en) * 2019-08-01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rt directional repeaters with buffering capabi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7495A (ko) 2023-11-16
EP4305789A4 (en) 2024-05-01
EP4305789A1 (en) 2024-01-17
WO2023279237A1 (en) 2023-01-12
US20240022314A1 (en)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5136B (zh) 一种定位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配置、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743903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测距有关的操作的方法
KR102310822B1 (ko)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랜덤 액세스 응답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KR20150004137A (ko)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동기 설정 및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91814A (zh) Bwp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6515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28185A (zh) 增强用于非地面网络的同步、随机接入和harq操作
CN113303005B (zh) 远端干扰抑制资源配置
CN11067918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选择用于传输块的发送资源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3170378A (zh) 同步信号块的时域映射
RU2516252C2 (ru)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й узел, система дуплексной связи с времен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вязи
KR20080065206A (ko)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프레임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49788B1 (ko)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접속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프레임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12914B1 (ko) 상향링크 자원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279237A1 (en)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s forwarded by a wireless device
CN117769869A (zh) Ntn中的覆盖增强
KR20230038699A (ko) 사이드링크 통신들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블록 파형 설계를 위한 기법들
US20240039596A1 (en) Beamforming indication techniques
EP42708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beam control information of repeat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075027A (ko) 비지상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23135556A1 (en)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 configuration
CN11698106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165806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장치
KR20230153302A (ko) Gnss 포지셔닝 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장치
CN117941282A (zh) 转发器、网络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