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3658A -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3658A
CN117213658A CN202311480571.5A CN202311480571A CN117213658A CN 117213658 A CN117213658 A CN 117213658A CN 202311480571 A CN202311480571 A CN 202311480571A CN 117213658 A CN117213658 A CN 117213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warmer
resistanc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05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13658B (zh
Inventor
李叶蓁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805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3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13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3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13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3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本申请能以极低的实现成本,对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值得到修正,提升温度值的精度和准度,保证精准地获取环境温度,使取暖器能够在更为精准的校正温度值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细化的温控工作。

Description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室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背景技术
取暖器作为一种室内电器,可用于改善室内环境温度,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普及。为了支持用户实现对取暖器的调节效果的控制,通常取暖器都会配备温度传感器,用于侦测环境温度。
传统的温度传感器,通过热敏电阻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出现的阻值变化来确定对应的实际温度,根据此类原理实现的温度传感器,通常也称为负温度系数传感器。针对此类传感器,在出厂时,厂家事先通过实验已经确定了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考虑到物理上的误差因素,厂家会将这些温度值标定在个位数,根据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理论上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相应的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值使用。但是,在个位数上处理温度数值,其精确度较低。
另一方面,此类温度传感器也遵守负温度系数公式的约束。负温度系数公式反映此类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通过应用负温度系数公式,根据实测电阻值确定对应的实际温度值,理论上可以控制实际温度值的精度。但是,限于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根据负温度系数公式确定的温度值,在高温和低温两个方向上得到的温度值的误差较大,也就使高温和低温两侧的温度值丧失了准确性,当将这种温度值作为实际温度值时,会导致取暖器无法准确进行温度调控。
综上可知,传统的负向温度传感器,虽然提供了两种确定温度值的方式,但每种方式所确定的温度值都各有优劣,无法均衡精度和准度,使测得的温度值具有可靠的精准度,而取暖器对温控的精准性要求是较高的,因而,需要在保持低改造成本的前提下,适应取暖器的产品升级需求做出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包括:
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
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阻值侦测模块,设置为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
温度修正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
温度应用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取暖器,包括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发热部件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敏电阻侦测表征环境温度的实测电阻值,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中的步骤,以根据所述实测电阻值确定校正温度值,而控制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存储有依据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所实现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调用运行时,执行该方法所包括的步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根据温度传感器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呈现相应的阻值变化的特征,先通过温度传感器侦测得到取暖器所处空间环境的实测电阻值,然后,利用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测算温度值,再进一步借助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对该测算温度值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校正温度值,再根据校正温度值控制取暖器工作,由于温度测算函数是基于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的,而负温度系数公式能够确保将其计算确定的温度值保持在十分位以下,因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细化的温度值表示,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应该温度传感器预先实现的误差修正函数,对温度测算函数得到的测算温度值进行修正误差,便可得到更为准确的校正温度值,从而确保校正温度值既有精度又有准度,同时又无需替换或添置其他部件,以极低的成本保证精准地获取环境温度,使取暖器能够在更为精准的校正温度值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细化的温控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器的电气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校正温度值控制取暖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校正温度值与目标工作温度的关系控制发热部件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人机交互设定目标工作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构造误差修正函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示例性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取暖器包括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发热部件,以及电源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暖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显示屏,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配备控制面板。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主要通过控制芯片实现,必要时,该控制芯片可以携带通信组件,或者在控制单元中独立设置通信组件。
控制芯片通常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分别用于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芯片可采用各种嵌入式芯片实现,例如蓝牙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WiFi SoC等自带通信组件的芯片;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控制芯片,例如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等各种类型的芯片。考虑当控制芯片为适于处理数字信号输入的控制芯片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是模拟信号的情况,可以为这类芯片配备相应的模数转换器(A/D),以便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当然,一些控制芯片例如MCU中,一般内置模数转换器,而无需独立配备模数转换器。
温度传感器主要采用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实现,其根据热敏电阻在特定环境温度区间内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原理实现,通过为温度传感器提供恒定电压,温度传感器会相应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给控制芯片,该电压信号所表征的电压,与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相对应,根据分压原理,利用该电压便可确定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而热敏电阻又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而,进一步就可以根据实测电阻值确定环境温度的相对应的温度值。
发热部件是取暖器的核心工作部件,其可受控制芯片的控制而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功率,从而实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效果。控制芯片可以通过对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进行控制,实现将环境温度控制在期望的工作温度区间。
电源模块用于为取暖器整机进行供电,包括: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电源适配电路负责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便为整个控制单元供电,包括向温度传感器提供恒定电压,为控制单元提供工作电流等,另一方面用于为发热部件提供市电作为工作电源,以便驱动发热部件发热以调节环境温度。
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各种控制信息,以便与所述控制面板中的按键相配合,支持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例如,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当前环境温度相对应的校正温度值,或者在用户配置操作过程中,显示用户设定的目标工作温度等。
控制面板通常提供一个或多个按键,用于对取暖器实施开关控制、调节工作温度等等。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板与所述显示屏可以集成到同一触控显示屏中。
通信组件可以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例如,可以与个人计算机或各种智能手机之类的终端设备通信,以便用户通过其终端设备下达各种配置指令之后,控制单元的控制芯片可以通过通信组件接收配置指令,完成取暖器的基础配置。
根据以上对取暖器的产品结构的示例性揭示可知,对环境温度进行精准的检测和控制,是控制单元实现取暖器的基本功能的关键,对于提升取暖器的产品性能至关重要。
根据以上取暖器的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本申请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可以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于取暖器的控制单元内的控制芯片的存储器中,由控制芯片的中央处理器从该存储器中调用后运行,以便实现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取暖器工作的功能。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由取暖器起控制单元作用的控制芯片负责执行,包括:
步骤S5100、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取暖器上电之后,其控制电路便进入工作状态,其中的温度传感器便处于实时侦测环境温度的状态。本申请的温度传感器,可采用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其通过工作在恒定电压下的热敏电阻响应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阻值,并向控制单元输入表征该阻值的电压信号,以使控制单元中的控制芯片可以根据电压信号确定其所表示的阻值,以该阻值作为温度传感器的实测电阻值。
不难理解,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具有分压节用,因而其阻值变化必然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单元通过侦测温度传感器的电压变化,自然可以确定相应的实测电阻值。
步骤S5200、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
负温度系数传感器遵守负温度系数公式所体现的物理规律,负温度系数公式主要是根据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参考一个对该热敏电阻标定时获得的标称温度及其对应的标称阻值,反映出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而言,负温度系数公式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其中:
是热敏电阻的当前实测获得的实测电阻值;
是热敏电阻在/>在特定的常温下进行标定时相对应的标称阻值;
是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反映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
、/>均采用开尔文温度K为单位,K度=273.15(绝对温度)+摄氏度,当需以摄氏度表示时,进行相应转换即可;
为根据实测电阻值计算确定的温度值,可作为测算温度值使用;/>为标定时采用的标称温度。
以标称温度为常温25℃,值为3950的10K阻值的温度传感器为例,10K就是热敏电阻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标称阻值,B值为3950。通过以上公式就可以确立阻值和温度值的关系。
温度传感器在出厂时,会先给出其中的、/>、/>等数值,因而,针对这些数值,可将其理解为预设值,而其中的/>则可代入经由温度传感器实测获得的实测电阻值,由此,便可根据以上的负温度系数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测算温度值/>
在控制单元中,可以事先将该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为相对应的温度测算函数,存储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经由控制芯片中的中央处理器调用运行其中的各个指令,而实现根据该负温度系数公式计算出给定的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测算温度值。
由此不难理解,经由温度测算函数确定出的测算温度值,是浮点数,一般存在小数位,其表示温度时所表现的精度较高。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按需设定所需保留的小数位,例如将测算温度值四舍五入精确到十分位或百分位等。当然,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续修正测算温度值之后再进行精确到相应的分位数,具体可按需灵活实施。
步骤S5300、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
考虑到根据负温度系数公式确定的测算温度值,当其属于热敏电阻的温度测量范围的高温、低温两侧的温度值时,所产生的误差较大,为了使测算温度值更具准确性,需要借助额外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修正,消除测算温度值相对于该热敏电阻在出厂阶段测得的理论温度值之间的误差,特别是消除在热敏电阻的测温区间的高温和低温两侧产生的误差。
为此,本申请预先实现一个误差修正函数用于对前一步骤确定的测算温度值进行修正,使其更为准确。一种实施例中,该误差修正函数可以根据关联于相同电阻值得到的两个温度值之间的误差数据进行数据拟合确定,这两个温度值中,第一温度值是温度传感器在实验阶段基于温度测算函数对给定的电阻值计算确定的测算温度值,也即公式温度值;第二温度值是温度传感器在出厂阶段对应该电阻值标定的理论温度值。也就是说,误差修正函数能够反映出相同电阻值下,经由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的测算温度值和厂家根据该电阻值给出的理论温度值之间的误差,据此将前一步骤计算得到的测算温度值进行误差修正得到相应的温度值,该温度值便可作为校正温度值使用。
经以上的分析不难理解,由于热敏电阻在高温、低温两侧的误差表现,根据温度测算函数确定的测算温度值与校正温度值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更接近抛物线关系,且符合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关系,所以,经过数据拟合之后,误差修正函数构成一个抛物线函数,可采用一个抛物线公式予以表示,其形式如:
其中,为需代入的测算温度值,/>为经误差修正后的校正温度值,/>、/>、/>为数据拟合时确定的系数,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先验知识灵活设定的经验值。
同理,在控制单元中,可以事先将误差修正函数实现为相对应的温度测算函数,存储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经由控制芯片中的中央处理器调用运行其中的各个指令,而实现计算出给定的测算温度值相对应的校正温度值。
步骤S5400、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经过修正得到的校正温度值,无论是相对于根据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的测算温度值,还是相对于根据出厂阶段设定的理论温度值,都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度,因而,将这个校正温度值作为取暖器当前对环境温度实测获得的实际温度值使用,使取暖器基于更精准的温度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温控调节,可明显提升取暖器在温控过程中的各项性能表现,包括为用户调节取暖器的工作温度显示更精准的温度数据,为取暖器对其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进行调节提供更精细化的温度数据等等。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根据温度传感器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呈现相应的阻值变化的特征,先通过温度传感器侦测得到取暖器所处空间环境的实测电阻值,然后,利用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测算温度值,再进一步借助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对该测算温度值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校正温度值,再根据校正温度值控制取暖器工作,由于温度测算函数是基于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的,而负温度系数公式能够确保将其计算确定的温度值保持在十分位以下,因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细化的温度值表示,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应该温度传感器预先实现的误差修正函数,对温度测算函数得到的测算温度值进行修正误差,便可得到更为准确的校正温度值,从而确保校正温度值既有精度又有准度,同时又无需替换或添置其他部件,以极低的成本保证精准地获取环境温度,使取暖器能够在更为精准的校正温度值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细化的温控工作。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包括:
步骤S5110、以恒定电压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工作;
当取暖器上电之后,电源模块通过电源适配电路,以恒定的电压向温度传感器馈入电流,该电流经过温度传感器中的一个分压电阻后进入一个振荡回路,然后输出接地,振荡回路由热敏电阻和电容构成,据此可知,在振荡回路的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便可得到一个电压信号,将该振荡回路的输入端引至控制单元的控制芯片中对应针脚中连接,控制芯片中的模数转换器便可对该电压信息进行采样转换,由此便可得到相应的电压值。
步骤S5120、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压信号;
由于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能够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电阻值,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变化,又必然引起其所在的振荡回路的电压的变化,电压的变化便导致控制芯片能够侦测到变化的电压信号,所以,控制芯片可以直接采集该电压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S5130、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控制芯片接收该电压信号后,便可得到该电压信号所表征的电压值,根据这个电压值便可确定出热敏电阻的阻值,该阻值便是温度传感器的实测电阻值。
在更为具体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步骤可以按照如下过程具体实现,包括:
步骤S5131、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相应的电压值;
控制芯片中的模数转换器对该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和转换,得到相应的数字电压信号,然后将数字电压信号直接转换为电压值进行表征。
步骤S5132、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恒定电压的电压值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
驱动温度传感器的恒定电压会被温度传感器中的分压电阻分压,余者为热敏电阻分得的电压,而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之间是线性关系,所以,根据欧姆定理便可快速计算出该电压值相对应的电阻值,该电阻值便是该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所采用的温度传感器,其电路简洁高效,且成本低廉,可以有效响应环境温度而提供相应的电压信号,以便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该电压信号确定出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在便捷获取实测电阻值的基础上,后续便可高效精准地确定当前空间环境相对应的实际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工作,包括:
步骤S5410、格式化所述校正温度值,将其数值精确到十分位;
如前文所揭示,本申请将误差修正函数修正后得到的校正温度值作为取暖器所处的空间环境相对应的实际温度值使用,所以,可以在校正温度值的基础上,适应取暖器的对校正温度值进行利用的各项需求,对校正温度值做相应的格式化预处理。
示例性的一项格式化预处理工作,是对校正温度值进行表示精度的格式化处理。具体而言,经由误差修正函数确定的校正温度值是一个浮点数,可以按照预设的小数位数对其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或者截尾的方式,将校正温度值格式化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保留至十分位,由此,将校正温度值的表示精度落实为0.1度。当然,按照实际需求,也可以将校正温度值的数值精确到百分位、千分位等,恕不赘述。
步骤S5420、将精确后的所述校正温度值显示到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中;
经过格式化预处理表示为预定精度的校正温度值,可以由控制单元输出到显示屏中进行显示,取暖器的使用者基于精确到0.1度的校正温度值理解当前的环境温度,也就方便用户感知同样精度的温度变化,从而使用户更容易基于同样的精度对取暖器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步骤S5430、根据精确后的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
作为对格式化后的校正温度值的应用的另一个方面,该校正温度值可以被控制单元用来作为控制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的依据,例如调节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等。由于校正温度值是以0.1度为变化单位的,所以,当控制单元调节发热部件时,自然能以更精细的调控步幅控制发热部件工作,使取暖器的温控能力更为细腻,使取暖器更匹配用户需求,体现更优的产品体验。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基于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即可得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以上的温度值,明显提升取暖器赖以实施温控的环境温度的表示精度,且相应的温度值本身由于经过校正而属于更为准确的数值,所以,取暖器可以在更精确的温度值的基础上工作,能够体现更优的性能,同时,取暖器的用户对环境温度也容易得到更为细腻的感知,方便其对取暖器的室内温度进行精细化的调节。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5,根据精确后的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包括:
步骤S5434、获取预设的目标工作温度,根据预设的容差参数,将该目标工作温度转换为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小于和大于所述工作温度的两个端值;
取电器可以预设目标工作温度,用于指示取暖器所处空间环境的环境温度所需达到的温度,该目标工作温度可以存储在控制单元的控制芯片的存储器中以供调用。该目标工作温度可以是用户设定的,也可以是出厂时预设的,还可以是远程控制设定的。
在调用该目标工作温度后,可以再调用一个预设的容差参数,对目标工作温度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扩展,得到目标工作温度相对应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由最小值和最大值作为两个端值构成一个工作温度区间,用于表示当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校正温度值落入该工作温度区间时,即视为取暖器工作在该目标工作温度上,也就是达到期望的工作温度。
示例而言,容差参数可以设置为0.5摄氏度,表示将以摄氏度表示的目标工作温度进行±0.5℃的扩展,从而得到相应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构成工作温度区间。当然,容差参数还可以是其他任意数值,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灵活设定即可。由此处的示例可以看出,由于校正温度值被精确到十分位,所以,容差参数也可以十分位为精度来表示,从而实现对工作温度区间进行更精细化的描述,使取暖器能够以更精细化的工作温度区间来调控发热部件的工作。
步骤S5435、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最高工作功率;
在确定了工作温度区间之后,可以利用当前时刻得到的校正温度值与该工作温度区间做比较,判断其是否低于该工作温度区间,也即低于该工作温度区间中的最小值,当低于最小值时,表明当前的环境温度并未达到期望的目标工作温度,为此,控制单元可以将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最高工作功率,使发热部件更快速散热,迅速提升室温,使后续侦测获得的表征环境温度的校正温度值尽量回升。
步骤S5436、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高于所述取暖器的工作温度区间,当高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维持为预设的最低工作功率;
反之,判断校正温度值是否高于该工作温度区间,如果高于该工作温度区间,具体是高于该工作温度区间中的最大值,这种情况下,表明当前的环境温度实际上已经高于目标工作温度,需要为环境温度降温以使环境温度回落到期望的目标工作温度。为此,控制单元可以将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最低工作功率,使发热部件辐射较小的热量,候室温随环境因素自然降温回落,直到后续测得的校正温度值回落到期望的工作温度区间。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在检测到当前时刻获得的校正温度值高于工作温度区间时,并不是直接停止发热部件的工作,而是使发热部件保持以最低工作功率进行散热,这样设置的好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室温被环境中的高温差快速冷却,故适当补充热量;二是避免重启发热部件需要预热而造成更大的能耗以及造成电涌等各种可能的弊端。可见,这样的处理更柔性,更有利于保障取暖器的正常高效工作。
步骤S5437、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属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属于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伺服工作功率,所述伺服工作功率高于所述最低工作功率而小于所述最高工作功率。
如果校正温度值既未小于工作温度区间中的最小值,也未大于其中的最大值,此时可判断该校正温度值属于工作温度区间的范围内,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由控制单元控制发热部件工作在预设的伺服工作功率上。该伺服工作功率可设定为间于最低工作功率和最高工作功率之间,以其散热补充效果能够尽可能维持环境温度稳定在该工作温度区间的范围内为准进行灵活设定即可。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见,由于本申请实现以更精细化的方式来表示传统负温度系数传感器所测得的环境温度,所以,当将表示该环境温度的校正温度值作为对取暖器的发热部件进行温控调节的依据时,便可基于更精细化的调节数据,也即根据更精细化的容差参数,设定与目标工作温度相对应的工作温度区间,在工作温度区间的范围内,适应环境温度的各种变化情况,应用各种情况相对应的各种策略,控制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在不同功率,从而实现更智能的温控调节,且使温控效果更为精准、平滑。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获取预设的目标工作温度之前,包括:
步骤S5431、响应用户配置指令,进入工作温度配置模式,在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显示目标工作温度,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以保留十分位的数值作为初始值;
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或者通过取暖器的控制面板所提供的按键,对取暖器的目标工作温度进行设定。为此,用户首先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或控制面板上的按键,触发一个用户配置指令。控制单元中的控制芯片响应该用户配置指令,便切换到工作温度配置模式。工作温度配置模式的业务逻辑被设计为引用用户完成对目标工作温度的设定,因而,其首先通过显示屏例如取暖器的显示屏,显示出一个目标工作温度。该目标工作温度可被赋予一个初始值,这个初始值可以是上一次设定的目标工作温度,也可以是当前时刻测得的校正温度值,还可以是任意预设的数值。为了发挥本申请的优势,在本申请中,该目标工作温度值被表示为保留十分位的数值进行显示。
步骤S5432、响应用户修改指令,以十分位为计量单位修改所述目标工作温度;
用户进一步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或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发出用户修改指令以设定期望的目标工作温度,例如,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可以是实现在可触控的显示屏上的“+”、“-”两个按键,相应可以增、减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工作温度的数值。当用户触发一次按键时,便触发一次用户修改指令,相应的按键,便以十分位为计量单位,对应增、减修改该目标工作温度。由此,实现以0.1度为单位,调节目标工作温度。
步骤S5433、响应修改确认指令,将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保存到存储器中,退出所述工作温度配置模式。
当用户修改目标工作温度达到目标数值后,便可退出修改过程,例如超过三秒不修改目标工作温度,或者触控特定的按键,或者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特定的指令等,在此类情况下,控制芯片均可视为触发了修改确认指令,据此,可将最新设定的目标工作温度保存到控制芯片的存储器中以供后续步骤调用,然后,退出工作温度配置模式,完成整个配置过程。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的控制单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支持用户以更为精确的数值调节方式,对取暖器的目标工作温度进行设定,使用户可以更精准的方式设定取暖器的目标工作温度,实现精准温控目的,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之前,包括:
步骤S4100、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阻值温度表,所述阻值温度表包含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理论温度值及其相应的阻值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数据;
本申请的温度传感器,作为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其在出厂前,便已经由厂家根据其中的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确定了一个阻值温度表,该阻值温度表可以录入或实现于控制单元中以备调用。关联于该阻值温度表,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厂家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标定时的标称温度和标称阻值也作为已知值给出,同理也可以作为预设值被控制单元所调用。
温度传感器的阻值温度表中,按照个位为计量单位,离散表示出各个温度值,为便于理解,这些温度值可假定为以摄氏度进行表示,针对每个温度值,阻值温度表还给出了该温度值相对应的阻值区间,该阻值区间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对应到该温度值的最小电阻值和最大电阻值,也就是说,当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处于一个目标阻值区间所界定的范围内时,便表示当前的环境温度是该目标阻值区间相对应的温度值。也就是说,温度值与阻值区间一一对应映射,每个温度值相对应的阻值区间都有一个阻值容差范围,但是,无论如何,根据热敏电阻测得的电阻值,根据该电阻值确定出相应的阻值区间,进而确定出相应的温度值时,这个温度值都只能表示为以1为计量单位的数值,其精度无法达到以0.1为计量单位。
本申请中,控制单元在使用阻值温度表时,将阻值温度表中的阻值区间与其相应的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为映射关系数据以便调用,而为便于区分,将根据阻值温度表的这种映射关系数据进行查询确定的温度值,称为理论温度值,所以,该映射关系数据,实际表示着各个不同阻值区间与各个理论温度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难理解,阻值温度表中的数据是温度传感器在其出厂阶段确定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值温度表中还可以针对每个阻值区间给出典型值,该典型值位于相应的阻值区间内,可以是该阻值区间内的任意数值,例如可以是阻值区间中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均值等。
步骤S4200、从所述阻值温度表中的各个阻值区间对应取任意阻值作为实验电阻值,代入所述温度测算函数中,计算得到各个实验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公式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基于所述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反映该热敏电阻测得的阻值与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负温度系数传感器遵守负温度系数公式反映的规律,而且,如前文所揭示,本申请可以将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为温度测算函数,因此,本申请启动一个实验阶段,可以利用温度测算函数,来计算不同电阻值之下,经过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的温度值。由于尚在实验阶段,可将实验阶段中,由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得到的温度值称为公式温度值,而输入到温度测算函数中进行计算的电阻值则称为实验电阻值。
实验电阻值可以是阻值温度表中各个阻值区间中的任意阻值,例如可以是前文所称的典型值。一般来说,每个阻值区间也可以取多个阻值来作为实验电阻值,不难理解,对于同一个阻值区间来说,无论在其中取多少个电阻值作为相应的实验电阻值,这些实验电阻值所对应的理论温度值均是同一个。
请结合前文对温度测算函数的实现原理和公式说明,据此,本申请在实验阶段,将各个实验电阻值代入温度测算函数中进行计算,得到各个实验电阻值相对应的公式温度值。因为各个实验电阻值都有其在阻值温度表中相对应的理论温度值,所以,便得到各个实验电阻值之下相应的理论温度值与公式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数据。
步骤S4300、确定各个阻值区间相对应的公式温度值与各个阻值区间相应的理论温度值的测算差值,将所述测算差值精确到十分位以下的任意位数;
公式温度值是应用温度测算函数根据实验电阻值计算确定的,为浮点数,可以按需精确到目标分位。理论温度值则是根据实验电阻值在阻值温度表中查询确定的,是整数值。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误差,可以对这个误差进行度量。具体而言,将相同实验电阻值相对应的公式温度值与相对应的理论温度值求差值,便得到相同实验电阻值下,相应的公式温度值与相应的理论温度值之间的测算差值。将这个测算差值必然也是浮点数,因而可以将其精确到目标分位,例如精确到十分位或百分位等,使其成为固定小数位的小数表示形式,更为精确地衡量相同实验电阻值下的公式温度值与理论温度值之间的误差。
据此,各个实验电阻值下的公式温度值与理论温度值之间的测算差值都可以确定,便得到多组数据记录,每组数据记录中都包括实验电阻值及其相应的公式温度值、理论温度值以及测算差值。
步骤S4400、根据各个所述测算差值拟合出反映所述公式温度值与所述理论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所述误差修正函数。
在得到各组数据记录的基础上,便可对相同实验电阻值下公式温度值与理论温度值之间的测算差值进行建模,通过数据拟合,得到误差一个公式,对应热敏电阻在高温和低温两侧的物理特性可知,该公式如前文所述是一个抛物线公式,将该抛物线公式实现为控制单元可执行的误差修正函数,后续,在温度传感器正常使用的阶段,便可用于修正根据温度测算函数得到的温度值,该温度值由于是在温度传感器正常使用阶段得到的,故也即测算温度值,误差修正函数根据该测算温度值计算后,得到的温度值,便是本申请的校正温度值。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通过在实验阶段使用多个实验电阻值应用温度测算函数确定相应的公式温度值,结合各个实验电阻值在阻值温度表中给定的理论温度值,对应求取相同实验电阻值下的公式温度值与理论温度值之间的测算差值,再根据测算差值拟合出反映公式温度值与理论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误差修正函数,使该误差修正函数可以用于修正根据温度测算函数确定的温度值即测算温度值,从而得到校正温度值,该校正温度值由于在进行根据测算数据进行数据拟合构造误差修正函数时便约束了测算数据的数值精度,因而该校正温度值也就具有更高的精度,由此,当以校正温度值来表示取暖器所处空间环境的实际环境温度时,便更为精准,取暖器以更精准的温度数值实施温控,其性能表现也必然更为优异。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其包括阻值侦测模块5100、温度检测模块5200、温度修正模块5300,以及温度应用模块5400,其中,所述阻值侦测模块5100,设置为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200,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所述温度修正模块5300,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所述温度应用模块5400,设置为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阻值侦测模块5100,包括:电压驱动单元,设置为以恒定电压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工作;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为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处理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转换处理单元,包括:转换子单元,设置为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相应的电压值;处理子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恒定电压的电压值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温度应用模块5400,包括:格式处理单元,设置为格式化所述校正温度值,将其数值精确到十分位;温度显示单元,设置为将精确后的所述校正温度值显示到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中;发热调节单元,设置为根据精确后的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热调节单元,包括:目标确定子单元,设置为获取预设的目标工作温度,根据预设的容差参数,将该目标工作温度转换为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小于和大于所述工作温度的两个端值;低温调节子单元,设置为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最高工作功率;高温调节子单元,设置为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高于所述取暖器的工作温度区间,当高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维持为预设的最低工作功率;恒温调节子单元,设置为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属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属于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伺服工作功率,所述伺服工作功率高于所述最低工作功率而小于所述最高工作功率。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先于所述目标确定子单元的运行,所述发热调节单元还包括:配置启动子单元,设置为响应用户配置指令,进入工作温度配置模式,在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显示目标工作温度,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以保留十分位的数值作为初始值;配置修改子单元,设置为响应用户修改指令,以十分位为计量单位修改所述目标工作温度;配置退出子单元,设置为响应修改确认指令,将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保存到存储器中,退出所述工作温度配置模式。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先于所述阻值侦测模块5100的运行,本申请的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标定获取模块,设置为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阻值温度表,所述阻值温度表包含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理论温度值及其相应的阻值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数据;实验实施模块,设置为从所述阻值温度表中的各个阻值区间对应取任意阻值作为实验电阻值,代入所述温度测算函数中,计算得到各个实验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公式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基于所述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反映该热敏电阻测得的阻值与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误差测算模块,设置为确定各个阻值区间相对应的公式温度值与各个阻值区间相应的理论温度值的测算差值,将所述测算差值精确到十分位以下的任意位数;数据拟合模块,设置为根据各个所述测算差值拟合出反映所述公式温度值与所述理论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所述误差修正函数。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9,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充当取暖器中的控制单元使用,如图9所示,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库中可存储有控件信息序列,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终端连接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图8中的各个模块及其子模块的具体功能,存储器存储有执行上述模块或子模块所需的程序代码和各类数据。网络接口用于向用户终端或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方式中的存储器存储有本申请的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中执行所有模块/子模块所需的程序代码及数据,服务器能够调用服务器的程序代码及数据执行所有子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能以极低的实现成本,对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值得到修正,提升温度值的精度和准度,保证精准地获取环境温度,使取暖器能够在更为精准的校正温度值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细化的温控工作。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负温度系数公式实现;
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
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包括:
以恒定电压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工作;
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响应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电压信号;
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压信号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包括:
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相应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电压值和所述恒定电压的电压值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实测电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工作,包括:
格式化所述校正温度值,将其数值精确到十分位;
将精确后的所述校正温度值显示到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中;
根据精确后的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精确后的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包括:
获取预设的目标工作温度,根据预设的容差参数,将该目标工作温度转换为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小于和大于所述工作温度的两个端值;
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低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最高工作功率;
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高于所述取暖器的工作温度区间,当高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维持为预设的最低工作功率;
判断所述校正温度值是否属于所述工作温度区间,当属于时,将所述发热部件的工作功率设置为预设的伺服工作功率,所述伺服工作功率高于所述最低工作功率而小于所述最高工作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设的目标工作温度之前,包括:
响应用户配置指令,进入工作温度配置模式,在所述取暖器的显示屏显示目标工作温度,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以保留十分位的数值作为初始值;
响应用户修改指令,以十分位为计量单位修改所述目标工作温度;
响应修改确认指令,将所述目标工作温度保存到存储器中,退出所述工作温度配置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的阻值温度表,所述阻值温度表包含所述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理论温度值及其相应的阻值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数据;
从所述阻值温度表中的各个阻值区间对应取任意阻值作为实验电阻值,代入所述温度测算函数中,计算得到各个实验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公式温度值,所述温度测算函数基于所述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反映该热敏电阻测得的阻值与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各个阻值区间相对应的公式温度值与各个阻值区间相应的理论温度值的测算差值,将所述测算差值精确到十分位以下的任意位数;
根据各个所述测算差值拟合出反映所述公式温度值与所述理论温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所述误差修正函数。
8.一种取暖器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值侦测模块,设置为通过取暖器中的温度传感器确定表征所述取暖器所处空间的环境温度的阻值作为实测电阻值;
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温度测算函数,计算出所述实测电阻值相对应的温度值作为测算温度值;
温度修正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相对应预设的误差修正函数,修正所述测算温度值得到校正温度值;
温度应用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校正温度值控制所述取暖器的工作。
9.一种取暖器,包括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发热部件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单元提供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敏电阻侦测表征环境温度的实测电阻值,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器温度测量方法中的步骤,以根据所述实测电阻值确定校正温度值,而控制取暖器的发热部件工作。
10.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以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调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80571.5A 2023-11-08 2023-11-08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Active CN117213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0571.5A CN117213658B (zh) 2023-11-08 2023-11-08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0571.5A CN117213658B (zh) 2023-11-08 2023-11-08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3658A true CN117213658A (zh) 2023-12-12
CN117213658B CN117213658B (zh) 2024-02-13

Family

ID=8903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0571.5A Active CN117213658B (zh) 2023-11-08 2023-11-08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1365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761A (zh) * 2011-10-19 2012-02-15 成都君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与碳纤维的智能坐垫
CN107238447A (zh) * 2017-05-31 2017-10-10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侦测环境温度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8954482A (zh) * 2018-05-29 2018-12-0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7755A (zh) * 2020-04-08 2020-07-10 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仪绝对误差的修正方法
CN11162389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Ntc热敏电阻温度与电阻检测方法以及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
CN111947225A (zh) * 2020-07-27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取暖器控制方法、装置、多功能取暖器和存储介质
CN112413719A (zh) * 2020-11-27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暖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0950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4812051A (zh) * 2022-05-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方法
CN115185318A (zh) * 2022-08-16 2022-10-14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控制器及浴霸
CN115264757A (zh) * 2022-07-21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包校正方法、系统和用电设备
CN115772785A (zh) * 2022-12-09 2023-03-10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15855286A (zh) * 2022-11-10 2023-03-2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校准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6821569A (zh) * 2023-07-07 2023-09-29 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温度传感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761A (zh) * 2011-10-19 2012-02-15 成都君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片机与碳纤维的智能坐垫
CN107238447A (zh) * 2017-05-31 2017-10-10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侦测环境温度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8954482A (zh) * 2018-05-29 2018-12-0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7755A (zh) * 2020-04-08 2020-07-10 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仪绝对误差的修正方法
CN11162389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Ntc热敏电阻温度与电阻检测方法以及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
CN111947225A (zh) * 2020-07-27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取暖器控制方法、装置、多功能取暖器和存储介质
CN112413719A (zh) * 2020-11-27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暖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0950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4812051A (zh) * 2022-05-25 2022-07-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蒸发器化霜控制方法
CN115264757A (zh) * 2022-07-21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包校正方法、系统和用电设备
CN115185318A (zh) * 2022-08-16 2022-10-14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控制器及浴霸
CN115855286A (zh) * 2022-11-10 2023-03-28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校准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5772785A (zh) * 2022-12-09 2023-03-10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CN116821569A (zh) * 2023-07-07 2023-09-29 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温度传感器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铮等: "基于LabVIEW的热敏电阻线性化处理",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vol. 25, no. 07, pages 77 - 7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3658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1078A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风机自修正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US20140358310A1 (en) Electrical appliance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CN103821747A (zh) 风扇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及其风扇控制的方法
CN104655327A (zh)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检定系统及方法
US20130119959A1 (en) Voltage adjusting device for solid state drive
CN105723299A (zh) 电子装置中执行系统功率预算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51077B (zh) 一种程控直流电源模块
US10317355B2 (en) Environmental sensor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predict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N117213658B (zh) 取暖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装置、介质
CN105518561B (zh) 用于温度控制的方法
US10038328B2 (en) Digital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power supply devices
CN113093832A (zh) 供风设备及其风温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29692B (zh) 吹风机参数标定装置
CN117311419A (zh) 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4057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298046U (zh) 一种pid温控器
CN112882560B (zh) 电源管理方法、电源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30003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38938A (zh) 电子秤温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4397778B (zh) 显示器加热补偿方法、装置、系统
CN201499340U (zh) 电磁炉高精度程控输出电流电路装置
TWI564689B (zh) 用以模擬近似太陽能電池之電源供應器及其方法
CN218994572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智能计量检测装置
US11567551B2 (en) Adaptive power supply
CN215898301U (zh) 一种彩屏温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