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9112A -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9112A
CN117209112A CN202311251958.3A CN202311251958A CN117209112A CN 117209112 A CN117209112 A CN 117209112A CN 202311251958 A CN202311251958 A CN 202311251958A CN 117209112 A CN117209112 A CN 117209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feed back
back pipe
wal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1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09112B (zh
Inventor
李艺
肖国华
田菲
周田
许杰
邵朝红
刘波
江钰
欧阳李黎
李泓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enji Pro Environment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enji Pro Environment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enji Pro Environment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enji Pro Environment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19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9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9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9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09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9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40Valorisation of by-products of wastewater, sewage or 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且反应釜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反应釜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进料器位于反应釜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通过设有回料管,在热解的过程中,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和金属球能够在拨板的作用下落入到回料管中,从而避免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对反应釜的筛网部分产生阻挡,同时,进入到回料管中的污泥颗粒能够在金属球和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分散,并且由于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单独被分隔在回料管中,此时反应釜内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加速了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分散和热解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背景技术
污泥热解是利用污泥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反应釜对其加热,使有机物产生热裂解,有机物根据其碳氢比例被裂解,形成利用价值较高的气相(热解气)、和固相(固体残渣),这些产品具有易储存、易运输及使用方便等特点,给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但是现有的反应釜在对污泥进行热解时,由于其内部缺少合适的分散装置,从而导致现有的反应釜对污泥的热解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反应釜对污泥的热解效率,在一篇公告号为CN212017747U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反应釜内设置能量球循环器热解物料装置,包括,“分离套、出气管、反应釜、循环管、密封套、进料器、右托轮、传动器、支撑、左托轮、出渣器、撮球管组成”,虽然该专利通过在反应釜内设置有能量球,从而在提高反应釜对污泥分散效果的同时,实现了一部分热量的循环利用,但是该专利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以下不足:
污泥在进行热解的过程中,由于污泥的含水量较高,而能量球的分散效果有限,从而导致未达到分散要求的污泥颗粒会聚集在反应釜的筛孔处,并且加上撮球管的直径较小,因此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未及时进入到撮球管内的能量球都会对反应釜的筛孔产生遮挡,从而影响热解后达标污泥的排出效率;
此外,当污泥刚进入反应釜时,由于污泥的含水量较高,从而导致污泥被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多聚集于反应釜的进料口处,而上述专利中的排气口设置于反应釜的出料口处,从而导致水汽不能及时排除,进而降低污泥的干燥以及热解效率。
因此,发明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且反应釜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反应釜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进料器位于反应釜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反应釜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分离套,且分离套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分离套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排气管,分离套与进料器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
反应釜靠近分离套一端的内壁为筛网设计,且反应釜的该端转动插接有回料管,回料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反应釜和回料管内均设有若干金属球,回料管位于反应釜外的一端与分离套对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回料管靠近分离套一端的外围设置有传动组件,回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组件,且回料管靠近排气组件一端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回料管远离分离套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比连接孔更加靠近排气组件,回料管与反应釜筛网部分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料孔,反应釜筛网部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拨板,拨板上贯穿开设有筛分孔,且筛分孔的直径与反应釜筛网部分的筛孔直径相匹配,回料管靠近分离套的一端插接有导料板,导料板靠近分离套的一侧与分离套固定连接,导料板远离分离套的一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块,支撑块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环,第一齿环固定套接在反应釜上,弧形槽的底部槽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环底部的齿牙啮合,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垂直贯穿插接有同一个转轴,转轴转动贯穿插接在两个支撑块上,且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套管,套管套接在回料管的外部,且套管与反应釜靠近分离套的一侧固定连接,套管内壁上环形分布有齿牙,回料管与套管相对的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齿环,套管的内侧与回料管的外壁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垂直转动安装在分离套对应一侧的内壁上,且第二齿轮同时与第二齿环以及套管内壁上的齿牙啮合。
进一步的,排气组件包括活动管,活动管转动连接在回料管远离分离套的一端,活动管靠近进料器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防护板,防护板上贯穿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向活动环内凹陷,活动管的外部垂直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多个连接管呈环形分布,连接管远离活动管的一端贯穿插接在反应釜的外壁上,反应釜与多个连接管相对的位置转动套接有密封管,密封管与多个连接管连通,且密封管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密封管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的,回料管位于反应釜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与反应釜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进一步的,金属球的直径小于连接孔与进料孔的直径,且金属球的直径大于筛分孔以及反应釜筛网部分的直径。
进一步的,导料板顶部前后侧边缘均设有挡条,且挡条的高度与金属球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同,且二者的叶片宽度均大于金属球的直径。
进一步的,环形挡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宽度,且环形挡板的内侧向靠近防护板的一侧凹陷。
进一步的,回料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搅拌杆均匀分布在回料管的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有回料管,在热解的过程中,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和金属球能够在拨板的筛分作用下通过回料管上的进料孔落入到回料管中,从而避免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对反应釜的筛网部分产生阻挡,同时,进入到回料管中的污泥颗粒能够在金属球和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分散,并且由于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单独被分隔在回料管中,此时反应釜内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加速了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分散和热解操作;
2、本发明通过设有排气组件,当污泥在进料器的作用下进入到反应釜中后,由于初始状态下污泥的含水量较高,此时污泥因加热而产生的水汽一方面能够沿着反应釜内部向第一排气管的方向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出反应釜,另一方面,水汽还能够通过防护板上的进气口进入到活动管中,随后,水汽能够通过多个连接管进入到密封管中,最终水汽能够通过密封管上的第二排气管排出,从而配合第一排气管提高了水汽的排出效率,避免因水汽排出不及时而降低污泥的干燥以及热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面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传动组件、回料管、部分排气组件以及反应釜筛网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回料管以及部分排气组件的主面立体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底座、连接块以及部分动力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进料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反应釜筛网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反应釜;3、第一螺旋叶片;4、进料器;5、分离套;6、第一排气管;7、连接块;8、驱动组件;81、支撑块;82、第一齿环;83、第一齿轮;84、转轴;85、电机;9、回料管;10、第二螺旋叶片;11、传动组件;111、套管;112、第二齿环;113、第二齿轮;12、排气组件;121、活动管;122、防护板;123、连接管;124、密封管;125、第二排气管;126、连接杆;13、环形挡板;14、拨板;15、导料板;16、固定环;17、固定杆;18、金属球;19、挡条;20、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2,且反应釜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3,反应釜2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4,进料器4位于反应釜2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反应釜2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分离套5,且分离套5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分离套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分离套5与进料器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反应釜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8;
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为筛网设计,且反应釜2的该端转动插接有回料管9,回料管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10,反应釜2和回料管9内均设有若干金属球18,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外的一端与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外围设置有传动组件11,回料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组件12,且回料管9靠近排气组件12一端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13,环形挡板13比连接孔更加靠近排气组件12,回料管9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料孔,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拨板14,拨板14上贯穿开设有筛分孔,且筛分孔的直径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筛孔直径相匹配,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的一端插接有导料板15,导料板15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与分离套5固定连接,导料板15远离分离套5的一侧向下倾斜,第一螺旋叶片3与第二螺旋叶片10的旋转方向相同,且二者的叶片宽度均大于金属球18的直径,导料板15顶部前后侧边缘均设有挡条19,且挡条19的高度与金属球18的直径相匹配,环形挡板13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叶片10的宽度,且环形挡板13的内侧向靠近防护板122的一侧凹陷,金属球18的直径小于连接孔与进料孔的直径,且金属球18的直径大于筛分孔以及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直径;
驱动组件8包括两个支撑块81,支撑块81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8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环82,第一齿环82固定套接在反应釜2上,弧形槽的底部槽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齿轮83,第一齿轮83与第一齿环82底部的齿牙啮合,两个第一齿轮83之间垂直贯穿插接有同一个转轴84,转轴84转动贯穿插接在两个支撑块81上,且转轴84的一端连接有电机85。
传动组件11包括套管111,套管111套接在回料管9的外部,且套管111与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套管111内壁上环形分布有齿牙,回料管9与套管111相对的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齿环112,套管111的内侧与回料管9的外壁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二齿轮113,第二齿轮113垂直转动安装在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上,且第二齿轮113同时与第二齿环112以及套管111内壁上的齿牙啮合;
在对污泥进行热解操作时,先将污泥通过进料器4加入到反应釜2中,随后启动电机85,使其通过转轴84上的两个第一齿轮83对两个第一齿环82的传动作用带动反应釜2转动,而随着反应釜2的转动,反应釜2能够通过其内壁上的第一螺旋叶片3将进入到反应釜2内的污泥向分离套5所在方向推动,在此过程中,位于反应釜2内的金属球18也能够随着污泥一起进行运动,并且不断对污泥进行分散操作,当污泥和金属球18进入到反应釜2的筛网区域时,经过分散并达标的污泥颗粒能够穿过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掉入到分离套5中,并最终通过分离套5底部的排料口排出反应釜2;
此外,由于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的内壁上设有拨板14,当污泥在被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进行筛选时,拨板14能够不断的向上拨动污泥,在此过程中,随着拨板14的继续运动,当拨板14朝向回料管9的一侧向下倾斜时,被拨板14铲起的污泥以及金属球18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拨板14表面向下滑动,由于拨板14上开设有筛分孔,达标的污泥颗粒能够穿过拨板14重新掉入到反应釜2中,并最终通过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掉入到分离套5中,而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18则能够沿着拨板14向下滚动,当下落的污泥颗粒和金属球18穿过回料管9上的进料孔落到导料板15上时,污泥颗粒和金属球18能够沿着导料板15的表面滑落到回料管9中的第二螺旋叶片10区域,从而避免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18对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产生阻挡,进而保证了达标污泥颗粒的排出效率;
由于设有传动组件11,在反应釜2转动的同时,套管111在反应釜2的带动下通过其内壁上的齿牙带动第二齿轮113转动,而随着第二齿轮113的转动,第二齿轮113能够通过对第二齿环112的传动作用带动回料管9进行反向转动,而随着回料管9的反向转动,当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18进入到回料管9的第二螺旋叶片10区域时,第二螺旋叶片10能够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重新向进料器4方向输送,在此过程中,金属球18和能够配合第二螺旋叶片10对未达标的污泥颗粒进行二次分散,并且由于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单独被分隔在回料管9中,此时反应釜2内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加速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分散和热解操作;
随着回料管9的继续转动,当经过二次分散加热后的污泥颗粒到达连接孔所在区域时,由于环形挡板13的阻挡作用,位于回料管9中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18能够通过连接孔重新掉入到反应釜2中,此时金属球18能够重新参与对污泥颗粒的分散操作,同时,金属球18中携带的热量能够重新被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而经过二次分散的污泥颗粒能够重新在第一螺旋搅拌叶的作用下再次向反应釜2的筛网部分运动,并最终经过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筛分后通过分离套5上的排料口排出。
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气组件12包括活动管121,活动管121转动连接在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的一端,活动管121靠近进料器4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防护板122,防护板122上贯穿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向活动环内凹陷,活动管121的外部垂直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123,多个连接管123呈环形分布,连接管123远离活动管121的一端贯穿插接在反应釜2的外壁上,反应釜2与多个连接管123相对的位置转动套接有密封管124,密封管124与多个连接管123连通,且密封管12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25,密封管12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6;
通过设有排气组件12,当污泥在进料器4的作用下进入到反应釜2中后,由于初始状态下污泥的含水量较高,此时污泥因加热而产生的水汽一方面能够沿着反应釜2内部向第一排气管6的方向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一排气管6排出反应釜2,另一方面,水汽还能够通过防护板122上的进气口进入到活动管121中,随后,水汽能够通过多个连接管123进入到密封管124中,最终水汽能够通过密封管124上的第二排气管125排出,从而配合第一排气管6提高了水汽的排出效率,避免因水汽排出不及时而降低污泥的干燥以及热解效率;
此外,当未达到分散要求的污泥颗粒进入到回料管9中时,随着能量球和第二螺旋叶片10对未达标污泥颗粒的进一步分散,以及反应釜2中温度对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加热,此时污泥颗粒中的水汽也逐渐被蒸发并能够穿过环形挡板13进入到活动管121中,并最终通过第二排气管125排出反应釜2。
如图2和图3所示,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固定环16,固定环16与反应釜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
通过设有固定环16,在回料管9转动的过程中,固定环16能够对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内的部分进行支撑,提高回料管9转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回料管9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20,多个搅拌杆20均匀分布在回料管9的表面;
通过设置有搅拌杆20,在回料管9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杆20能够在回料管9的带动下对反应釜2中的污泥进行搅动,从而配合金属球18和第一螺旋叶片3,提高对污泥的分散效率和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2),且反应釜(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3),所述反应釜(2)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4),所述进料器(4)位于反应釜(2)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2)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分离套(5),且分离套(5)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分离套(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所述分离套(5)与进料器(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反应釜(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8);
所述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为筛网设计,且反应釜(2)的该端转动插接有回料管(9),所述回料管(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10),所述反应釜(2)和回料管(9)内均设有若干金属球(18),所述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外的一端与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外围设置有传动组件(11),所述回料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组件(12),且回料管(9)靠近排气组件(12)一端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13),所述环形挡板(13)比连接孔更加靠近排气组件(12),所述回料管(9)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料孔,所述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拨板(14),所述拨板(14)上贯穿开设有筛分孔,且筛分孔的直径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筛孔直径相匹配,所述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的一端插接有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与分离套(5)固定连接,所述导料板(15)远离分离套(5)的一侧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两个支撑块(81),所述支撑块(81)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8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环(82),所述第一齿环(82)固定套接在反应釜(2)上,所述弧形槽的底部槽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齿轮(83),所述第一齿轮(83)与第一齿环(82)底部的齿牙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齿轮(83)之间垂直贯穿插接有同一个转轴(84),所述转轴(84)转动贯穿插接在两个支撑块(81)上,且转轴(84)的一端连接有电机(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1)包括套管(111),所述套管(111)套接在回料管(9)的外部,且套管(111)与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11)内壁上环形分布有齿牙,所述回料管(9)与套管(111)相对的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齿环(112),所述套管(111)的内侧与回料管(9)的外壁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二齿轮(113),所述第二齿轮(113)垂直转动安装在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上,且第二齿轮(113)同时与第二齿环(112)以及套管(111)内壁上的齿牙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12)包括活动管(121),所述活动管(121)转动连接在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的一端,所述活动管(121)靠近进料器(4)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防护板(122),所述防护板(122)上贯穿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向活动环内凹陷,所述活动管(121)的外部垂直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123),多个所述连接管(123)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管(123)远离活动管(121)的一端贯穿插接在反应釜(2)的外壁上,所述反应釜(2)与多个所述连接管(123)相对的位置转动套接有密封管(124),所述密封管(124)与多个连接管(123)连通,且密封管(12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25),所述密封管(12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与反应釜(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球(18)的直径小于连接孔与进料孔的直径,且金属球(18)的直径大于筛分孔以及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15)顶部前后侧边缘均设有挡条(19),且挡条(19)的高度与金属球(18)的直径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与第二螺旋叶片(10)的旋转方向相同,且二者的叶片宽度均大于金属球(18)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13)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叶片(10)的宽度,且环形挡板(13)的内侧向靠近防护板(122)的一侧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管(9)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20),多个所述搅拌杆(20)均匀分布在回料管(9)的表面。
CN202311251958.3A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Active CN117209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1958.3A CN1172091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1958.3A CN1172091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9112A true CN117209112A (zh) 2023-12-12
CN117209112B CN117209112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04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1958.3A Active CN11720911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911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543A (en) * 1976-02-27 1977-07-26 Angelo James F Pollution free combination carbonization apparatus and furnace
US5908291A (en) * 1998-05-01 1999-06-01 Harper International Corp. Continuous cross-flow rotary kiln
GB2536048A (en) * 2015-03-05 2016-09-07 Standard Gas Ltd Advanced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7445441A (zh) * 2017-08-31 2017-12-08 李艺 一种旋转内外双釜和能量球高速加热污泥、粪料的干燥装置
CN109020144A (zh) * 2018-08-20 2018-12-18 李艺 旋转内外双釜和能量球高速加热污泥、粪料干燥装置
CN110220205A (zh) * 2019-06-17 2019-09-10 李艺 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
CN110756151A (zh) * 2019-11-26 2020-02-07 李艺 反应釜内设能量球循环器和板式传热组合热解物料装置
CN110898770A (zh) * 2019-11-25 2020-03-24 李艺 一种反应釜内设置能量球循环器热解物料装置
CN112254157A (zh) * 2020-11-12 2021-01-22 湖南奔骥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氧多回程干燥和单筒体碳化焚烧组合一体化设备
CN112358146A (zh) * 2020-11-12 2021-02-12 湖南奔骥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与进料均设置在反应釜一端的干燥热解装置
CN112555862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李艺 一种污泥在内釜焚烧并促使热气进入外釜利用再排放装置
CN114917843A (zh) * 2022-06-08 2022-08-19 李艺 反应釜内壁设置多个能量球循环管连续热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7543A (en) * 1976-02-27 1977-07-26 Angelo James F Pollution free combination carbonization apparatus and furnace
US5908291A (en) * 1998-05-01 1999-06-01 Harper International Corp. Continuous cross-flow rotary kiln
GB2536048A (en) * 2015-03-05 2016-09-07 Standard Gas Ltd Advanced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7445441A (zh) * 2017-08-31 2017-12-08 李艺 一种旋转内外双釜和能量球高速加热污泥、粪料的干燥装置
CN109020144A (zh) * 2018-08-20 2018-12-18 李艺 旋转内外双釜和能量球高速加热污泥、粪料干燥装置
CN110220205A (zh) * 2019-06-17 2019-09-10 李艺 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
CN110898770A (zh) * 2019-11-25 2020-03-24 李艺 一种反应釜内设置能量球循环器热解物料装置
CN110756151A (zh) * 2019-11-26 2020-02-07 李艺 反应釜内设能量球循环器和板式传热组合热解物料装置
CN112254157A (zh) * 2020-11-12 2021-01-22 湖南奔骥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氧多回程干燥和单筒体碳化焚烧组合一体化设备
CN112358146A (zh) * 2020-11-12 2021-02-12 湖南奔骥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与进料均设置在反应釜一端的干燥热解装置
CN112555862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李艺 一种污泥在内釜焚烧并促使热气进入外釜利用再排放装置
CN114917843A (zh) * 2022-06-08 2022-08-19 李艺 反应釜内壁设置多个能量球循环管连续热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9112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5650B (zh) 一种采用生物质进行供热的、由粉煤灰生产活性炭的工艺
CN107446599B (zh) 一种固体有机废物立式热解装置
CN113932565A (zh) 一种热风式烘干装置
CN117209112B (zh) 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
CN115679113A (zh) 一种铝屑再生铝合金制备装置
DE3203823A1 (de) Anlage zur gaserzeugung
CN113958961B (zh) 一种以糠醛渣为燃料的多级燃烧炉
CN205347348U (zh) 资源化梯级裂解系统
CN109504459B (zh) 一种干式出渣的生物质气化炉
CN110947734B (zh) 裂解气化系统处置城乡固废的方法
CN102250627A (zh) 活性炭制备中采用零排放式双筒旋转炭化炉的炭化系统
CN108164113B (zh) 翅翼式污泥管式热解反应器
CN207375998U (zh) 一种制备生物质炭的装置
CN111689499B (zh) 一种均匀内热搅拌式活化窑
CN215982567U (zh) 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锅炉
CN107603643A (zh) 一种制备生物质炭的装置和方法
CN113251409A (zh) 一种适用于生物质气燃烧的绝热炉膛
CN106947540B (zh) 一种气炭联产生物质气化燃烧系统
CN102249226B (zh) 活性炭制备中零排放和自供热的炭化工艺
CN215799326U (zh) 秸秆炭化装置
CN110652784A (zh)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CN218642679U (zh) 非等温加热桨叶推进裂解炉
CN212559476U (zh) 一种均匀内热搅拌式活化窑
CN113930291B (zh) 牛油渣的循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20274693U (zh) 一种多原料混合型煎饼制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