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2608A -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2608A
CN117202608A CN202311074755.1A CN202311074755A CN117202608A CN 117202608 A CN117202608 A CN 117202608A CN 202311074755 A CN202311074755 A CN 202311074755A CN 117202608 A CN117202608 A CN 117202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heat exchange
unit
refrigeration system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47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海
郑波
秦静
庄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0747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2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2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2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风冷式制冷系统噪音大、散热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S1、预设温度参数组;S2、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S3、将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Tout与预设温度参数组进行比对;S4、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S5保持切换的工作模式设定时间t1后,重复执行步骤S2;制冷系统包括冷板制冷单元、背板制冷单元和外部换热单元。本发明将冷板式液冷与背板空调耦合,提高制冷系统的温控精准度避免局部过热,同时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系统运行模式多样,对热负荷适应性强,极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降低机组能耗,提高过度季节自然冷源利用率,提升制冷机组全年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传输速度的增长,导致芯片功率密度的增加,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因此风冷形式的制冷系统需要配备更高转速及更大直径的风扇、更大体积的散热通道来满足需求,这也将导致制冷系统的噪音增大、环境热影响加剧,以及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冷式制冷系统噪音大、散热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冷板制冷单元、背板制冷单元和外部换热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S1、预设温度参数组;
S2、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
S3、将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Tout与预设温度参数组进行比对;
S4、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
S5保持切换的工作模式设定时间t1后,重复执行步骤S2。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温度参数组包括T1、T2和T3,其中,T1<T2<T3。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包括:
当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液冷热管模式;
当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包括:
当T1≤Tout<T2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氟泵节能模式;
当T2≤Tout<T3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混合制冷模式;
当T3<Tout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压缩制冷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到液冷热管模式,包括:
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二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和第一氟泵。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到氟泵节能模式,包括:
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第一氟泵和第二氟泵。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到混合制冷模式,包括:
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
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二氟泵、第一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到压缩制冷模式,包括:
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和第二氟泵;
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一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针对服务器散热特点,将冷板式液冷与背板空调耦合,提高制冷系统的温控精准度避免局部过热,同时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通过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在不同工作模式,系统运行模式多样,对热负荷适应性强,极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降低机组能耗,提高过度季节自然冷源利用率,提升制冷机组全年能效。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用于执行所述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冷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内部;
背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背面;
外部换热单元,与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和所述背板制冷单元均连接,以利用外部能源对制冷系统内部循环工质进行降温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质为制冷剂。
进一步的,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包括:
冷板换热组件,设置在机柜内待冷却元器件位置;
第一冷液供应组件,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每套所述冷板换热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制冷单元,包括:
背板换热组件,布置在待冷却机柜背面;
第二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所述背板换热组件一端和所述外部换热单元之间;
第三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所述背板换热组件另一端和所述冷板制冷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换热单元包括:
中间换热器,布置在室外环境中,且高于所述背板换热组件设置,利用外部能源对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和所述背板制冷单元中的工质进行换热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换热单元还包括:
依次设置并与所述中间换热器两端连接的水处理装置、第一电磁阀、冷却塔、第二电磁阀和液泵。
进一步的,所述冷板换热组件,包括:
冷板换热器,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贴合设置在机柜内每个待冷却元器件表面;
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冷板换热器两端;
第一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一快速接头连接;
所述第二快速接头通过管路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液供应组件包括:
压缩机,一端与所述背板换热组件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冷板换热组件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之间的管路上;
旁通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冷液供应组件,包括:
节流阀和第二氟泵,依次设置在所述背板换热组件另一端和所述储液器之间。
进一步的,当待冷却机柜数量为若干个时,所述冷板换热组件和所述背板换热组件数量均为若干组,与每个机柜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液供应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氟泵、第二流量调节阀和储液器。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针对服务器散热特点,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技术针对服务器芯片进行冷却,可以更好的满足服务器芯片的温控需求,并减少了不必要的冷量耗散,同时利用以制冷剂为工质的背板空调冷却服务器内的其他电子元件,以达到更好的服务器散热效果,
本发明制冷系统中的工质为制冷剂,提高系统可靠性,避免系统出现泄漏时对机房内设备造成损伤,即相比于常规冷板采用水等液体介质,本发明通过采用制冷剂替换常规液体介质,提升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冷系统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冷系统一种实施例控制方法系统流程图。
图中1、压缩机;2、旁通阀;3、节流阀;4、第二氟泵;5、风机;6、背板蒸发器;7、冷板换热器;8、第一快速接头;9、第一流量调节阀;10、第二快速接头;11、储液器;12、第二流量调节阀;13、第一氟泵;14、中间换热器;15、水处理装置;16、第一电磁阀;17、冷却塔;18、液泵;19、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制冷系统一种实施例控制方法系统流程图,在该图中,制冷系统中仅包括一个机柜,仅对一个机柜内进行控温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冷板制冷单元、背板制冷单元和外部换热单元;
其中,冷板制冷单元,包括冷板换热器7、第一快速接头8、第一流量调节阀9、第二快速接头10、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
背板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1、旁通阀2、节流阀3、第二氟泵4、风机5和背板蒸发器6;
外部换热单元,包括中间换热器14、水处理装置15、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液泵18、第二电磁阀19。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设温度参数组;其中,温度参数组为一组数据,包括:T1、T2和T3,其中,T1<T2<T3。且T1、T2、T3的取值根据当地气候温湿度分布所确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温度参数组也可以是其他数量的温度参数,例如可以为两个温度参数,例如,T1和T2,也可以是四个温度参数,例如T1-T4,当然也可以为更多的温度参数,从而可以将温度参数划分成更少或更多的参数区间,根据实际的环境温度落入在不同的参数区间,进行精准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以设置三个温度参数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S2、驱动制冷系统,并开启风机5和第一氟泵13,然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
S3、将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Tout与预设温度参数组进行比对;也就是说,判断实际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Tout与预设的温度参数组进行大小比较;
S4、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
具体的,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包括:
当室外环境温度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液冷热管模式;
而,切换到液冷热管模式,包括以下动作:
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1、第二氟泵4、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
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2和第一氟泵13。
此时,制冷剂在背板制冷单元中的循环时,在中间换热器14与空气对流换热进行散热(例如室外自然冷能)后,进入储液器11;由于压缩机1和第二氟泵4处于关闭状态,而中间换热器14安装高度大于背板蒸发器6的安装高度,二者之间存在落差,能够确保制冷剂可以依靠重力作用以及制冷剂相变潜热使中间换热器14中冷凝的制冷剂液经储液器11、节流阀3回流到背板蒸发器6中,与室内侧空气对流换热,完成对室内空气的冷却,最后,制冷剂液在背板蒸发器6中加热蒸发后,经旁通阀2回流到中间换热器14,从而完成热管制冷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节流阀3-背板蒸发器6-旁通阀2-中间换热器14。
制冷剂在冷板制冷单元中的循环为,在中间换热器14与空气对流换热进行散热,然后进入储液器11中,然后经第二流量调节阀12和第一氟泵13和第一流量调节阀9泵送至冷板换热器7进行换热降温,最后回到中间换热器14进行散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第一流量调节阀9-第一快速接头8-冷板换热器7-第二快速接头10-中间换热器14。
当室外环境温度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具体的风液双冷模式包括三种运行模式,分别是氟泵节能模式、混合制冷模式以及压缩制冷模式,此三种运行模式需要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out位于T1、T2和T3的不同区间而定。
具体的,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包括:
当T1≤Tout<T2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氟泵节能模式;
在制冷系统运行在氟泵节能模式时,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1、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2、第一氟泵13和第二氟泵4。
制冷剂在背板制冷单元中循环时,在中间换热器14与空气对流换热进行散热(例如室外自然冷能)后,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第二氟泵4和节流阀3泵送至背板蒸发器6进行换热降温,之后再经过旁通阀2回到中间换热器14中进行散热;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氟泵4-节流阀3-背板蒸发器6-旁通阀2-中间换热器14。
制冷剂在冷板制冷单元中循环时,在中间换热器14与空气对流换热进行散热(例如室外自然冷能)后,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和第一流量调节阀9泵送至冷板换热器7进行换热降温,最后回到中间换热器14进行散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第一流量调节阀9-第一快速接头8-冷板换热器7-第二快速接头10-中间换热器14。
当T2≤Tout<T3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混合制冷模式;
在制冷系统运行在混合制冷模式时,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2;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1、第二氟泵4、第一氟泵13、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
当制冷系统运行在混合制冷模式时,制冷剂系统需要打开全部动力装置,在外部换热单元部分,由室外环境自然冷源供冷,改为由冷却塔17提供全部冷量,冷却塔17中的冷却液经过第一电磁阀16、水处理装置15进入到中间换热器14,在中间换热器14对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进行降温,再由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泵回至冷却塔17进行散热;
在背板制冷单元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完成冷却,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第二氟泵4泵送至节流阀3进行节流后,在背板蒸发器6进行换热降温,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氟泵4-节流阀3-背板蒸发器6-压缩机1-中间换热器14。
在冷板制冷单元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完成冷却,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和第一流量调节阀9泵送至冷板换热器7进行换热降温,最后回到中间换热器14进行散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第一流量调节阀9-第一快速接头8-冷板换热器7-第二快速接头10-中间换热器14。
在混合制冷模式下,背板制冷单元采用压缩机1、第二氟泵4作为动力源,第二氟泵4的开启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压缩机1的运行功耗,从而实现提升机组整体能效的目的。
当T3<Tout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压缩制冷模式。
当制冷系统运行在压缩制冷模式时,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2和第二氟泵4;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1、第一氟泵13、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
此时关闭第二氟泵4,在外部换热单元部分,由室外环境自然冷源供冷,改为由冷却塔17提供全部冷量,冷却塔17中的冷却液经过第一电磁阀16、水处理装置15进入到中间换热器14,在中间换热器14对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进行降温,再由液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泵回至冷却塔17进行散热;
在背板制冷单元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完成冷却,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节流阀3进行节流后进入背板蒸发器6,在背板蒸发器6进行换热降温,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节流阀3-背板蒸发器6-压缩机1-中间换热器14。
在冷板制冷单元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4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完成冷却,进入储液器11,然后由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和第一流量调节阀9泵送至冷板换热器7进行换热降温,最后回到中间换热器14进行散热,从而完成一次循环。
制冷剂流向为:中间换热器14-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第一氟泵13-第一流量调节阀9-第一快速接头8-冷板换热器7-第二快速接头10-中间换热器14。
S5保持切换的工作模式设定时间t1后,重复执行步骤S2,继续进行环境温度获取以及温度判断后的工作模式切换动作。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能够运行在多种工作模式,可以实现多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运行方法,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机组运行能效,同时减轻数据中心对环境造成的热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针对服务器散热特点,将冷板式液冷与背板空调耦合,提高制冷系统的温控精准度避免局部过热,同时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通过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在不同工作模式,系统运行模式多样,对热负荷适应性强,极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降低机组能耗,提高过度季节自然冷源利用率,提升制冷机组全年能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用于执行上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
冷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内部;
背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背面;
外部换热单元,与冷板制冷单元和背板制冷单元均连接,以利用外部能源对制冷系统内部循环工质进行降温散热。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为冷板式液冷+背板空调一体化集成制冷系统,针对服务器散热特点,将冷板式液冷以及背板空调耦合的制冷系统为数据中心机柜提供冷量,即可满足服务器芯片处的散热需求,同时可以保障机房内部温控需求,具体的,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技术针对服务器芯片进行冷却,可以更好的满足服务器芯片的温控需求,并减少了不必要的冷量耗散,同时利用以制冷剂为工质的背板空调冷却服务器内的其他电子元件,以达到更好的服务器散热效果;通过将冷板式液冷与背板空调耦合,提高制冷系统的温控精准度避免局部过热,同时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的,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质为制冷剂。
本发明制冷系统中的工质为制冷剂,提高系统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系统出现泄漏时对机房内设备造成损伤,即相比于常规冷板采用水等液体介质,本发明通过采用制冷剂替换常规液体介质,提升可靠性。
进一步的,冷板制冷单元包括:
冷板换热组件,设置在机柜内待冷却元器件位置;
具体的,冷板换热组件,包括:
冷板换热器7,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贴合设置在机柜内每个待冷却元器件表面;具体的,冷板换热器7为覆盖在服务器芯片(CPU或GPU)上的板式结构,可以与散热面更好的贴合;冷板换热器7内部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并且连通进液口以及出液口;
第一快速接头8和第二快速接头10,分别设置在冷板换热器7两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断开,并且保证系统内工质不泄露,以此将机柜内的每台服务器划分为单独的制冷单元方便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
第一流量调节阀9,与第一快速接头8连接,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机柜内每台服务器芯片处的热负荷调节每路的制冷剂工质流量分配,从而实现更合理的冷量分配;
第二快速接头10通过管路与外部换热单元连接。
第一冷液供应组件,一端与外部换热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每套冷板换热组件连接。
具体的,第一冷液供应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氟泵13、第二流量调节阀12和储液器11。第二流量调节阀12主要起到冷板制冷系统以及背板制冷系统之间的流量分配作用;第一氟泵13为冷板制冷系统的动力装置;
第一氟泵13的出口端与第一流量调节阀9连接;储液器11的进口端与外部换热单元连接。
本发明中的冷板制冷单元,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可以更精准的提供服务器处冷量需求,更合理的完成冷量分配任务,易于进行余热回收工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背板制冷单元,包括:
背板换热组件,布置在待冷却机柜背面;
其中,背板换热器组件,包括背板蒸发器6,布置在待冷却机柜背面;风机5,安装在背板蒸发器6上;
第二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背板换热组件一端和外部换热单元之间;
具体的,第二冷液供应组件包括:
压缩机1,一端与背板换热组件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冷板换热组件与外部换热单元之间的管路上;具体的,如图1所示,压缩机1一端连接在背板蒸发器6上,另一端与外部换热单元连接,具体到本实施例,压缩机1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快速接头10与外部换热单元连接的管路上;
旁通阀2,与压缩机1并联设置。
第三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背板换热组件另一端和冷板制冷单元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冷液供应组件,包括:
节流阀3和第二氟泵4,节流阀3和第二氟泵4依次设置在背板蒸发器6的另一端和储液器11之间。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节流阀3可以进行替换成两个并联的电子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与电磁阀并联,或电动流量调节阀与电子膨胀阀并联,并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流量控制不同阀门的开启。
本发明的背板制冷单元,通过将背板空调安装于机柜背面,距离热源更近,因此蒸发温度更高,可以有效提高机组运行能效。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外部换热单元包括:
中间换热器14,布置在室外环境中,且高于背板换热组件设置,具体的高于背板蒸发器6设置,利用外部能源对冷板制冷单元和背板制冷单元中的工质进行换热降温。
在本发明中,为了简化结构设计,本发明中,背板制冷单元和冷板制冷单元共用一个中间换热器14与外界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外部换热单元还包括:
依次设置并与中间换热器14两端连接的水处理装置15、第一电磁阀16、冷却塔17、第二电磁阀19和液泵18。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冷却塔17可以为开式冷却塔,也可以是闭式冷却塔或干冷器等自然冷却装置。
本发明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外界冷量),提高过渡季节以及寒冷季节的能源利用率,避免机房空调全年高负荷运行所带来的无意义能源消耗(所谓无意义能源消耗是指采用常规蒸气压缩制冷时因为能效比所导致的相比利用自然冷源多消耗的能耗)。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了简化系统配置,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可以采用多联模式,当待冷却机柜数量为若干个时,冷板换热组件和背板换热组件数量均为若干组,与每个机柜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实现一组自然冷却装置(外部换热单元)与动力循环装置(氟泵以及压缩机)为多组背板蒸发器6和冷板换热器7提供冷量,降低设备成本和资源浪费。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每组冷板换热组件中均包含若干个冷板换热器7,每个冷板换热器7贴合布置在一个待冷却元器件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板制冷单元、背板制冷单元和外部换热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S1、预设温度参数组;
S2、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
S3、将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Tout与预设温度参数组进行比对;
S4、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
S5保持切换的工作模式设定时间t1后,重复执行步骤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参数组包括T1、T2和T3,其中,T1<T2<T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比对结果,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不同工作模式,包括:
当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液冷热管模式,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二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和第一氟泵;
当Tout≥T1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风液双冷模式,包括:
当T1≤Tout<T2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氟泵节能模式,关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开启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第一氟泵和第二氟泵;
当T2≤Tout<T3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混合制冷模式,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二氟泵、第一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当T3<Tout时,控制制冷系统切换到压缩制冷模式,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旁通阀和第二氟泵;开启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第一氟泵、第一电磁阀、冷却塔、液泵和第二电磁阀。
5.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冷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内部;
背板制冷单元,安装在待冷却机柜前面或背面;
外部换热单元,与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和所述背板制冷单元均连接,以实现制冷系统内部循环工质向外部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质为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包括:
冷板换热组件,设置在机柜内待冷却元器件位置;
第一冷液供应组件,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每套所述冷板换热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制冷单元,包括:
背板换热组件,布置在待冷却机柜前面或背面;
第二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所述背板换热组件一端和所述外部换热单元之间;
第三冷液供应组件,连接在所述背板换热组件另一端和所述冷板制冷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包括:
中间换热器,布置在室外环境中,且高于所述背板换热组件设置,利用外部能源对所述冷板制冷单元和所述背板制冷单元中的工质进行换热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换热单元还包括:
依次设置并与所述中间换热器两端连接的水处理装置、第一电磁阀、冷却塔、第二电磁阀和液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待冷却机柜数量为若干个时,所述冷板换热组件和所述背板换热组件数量均为若干组,与每个机柜一一对应设置。
CN202311074755.1A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202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4755.1A CN117202608A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4755.1A CN117202608A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2608A true CN117202608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4755.1A Pending CN117202608A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26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2416B (zh) 空调系统、复合冷凝器、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57597B (zh) 一种氟泵多联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47710A (zh) 机房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628963B (zh) 双冷源热管背板多联机空调系统及运行控制的方法
CN114312219A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953105U (zh) 冷却系统
CN111692635A (zh) 一种新型机房空调系统
CN115682293A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CN212457133U (zh) 一种高能效比机房空调系统
CN117202608A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109084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12457135U (zh) 一种新型机房空调系统
CN201215362Y (zh) 高效节能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8633223B (zh) 一种空调电池热泵的控制方法
CN111678198A (zh) 一种高能效比机房空调系统
CN112146211A (zh) 一种水冷三模式机房空调
EP4102945A1 (en)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data center
CN214172502U (zh) 双冷源热管背板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20229421U (zh) 氟泵机房空调系统
CN218379833U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CN204555407U (zh) 节能型机房空调
CN216844940U (zh) 基于多联机的数据中心换热系统
CN219572353U (zh) 调温系统
CN220402226U (zh) 一种液泵热管和机械压缩复合制冷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