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1650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1650A
CN117201650A CN202210637590.3A CN202210637590A CN117201650A CN 117201650 A CN117201650 A CN 117201650A CN 202210637590 A CN202210637590 A CN 202210637590A CN 117201650 A CN117201650 A CN 117201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mobile terminal
middle frame
front shell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75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75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1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1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1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盖板,盖板收容于中框内,盖板的周侧表面与中框连接固定;和前壳,前壳部分盖设于中框以及部分盖设于盖板,前壳与盖板连接固定。本申请中,由于前壳和中框均分别与盖板连接固定,使得前壳和中框之间可以不再需要粘接固定,因此中框可以做的更窄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进一步的,前壳一部分搭接在中框上、一部分搭接在盖板上,以使沿移动终端边框的宽度方向前壳和中框至少是部分重合的,进而使得移动终端的边框进一步变窄,以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诸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边等的发展和用户审美的提升,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而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是由边框宽度、黑边大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前壳是直接粘接在中框上。为了保证前壳粘接的强度,中框必须预留足够的宽度和前壳粘接以增大中框和前壳的粘接面。因此相关技术中中框和前壳的宽度较大,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中框;
盖板,所述盖板收容于所述中框内,所述盖板的周侧表面与所述中框连接固定;和
前壳,所述前壳部分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及部分盖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前壳盖设于所述盖板的部分与所述盖板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盖板贴合。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前壳与所述非显示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的,所述盖板包括平直部以及围绕所述平直部设置的弯曲部,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部贴合。
可选的,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显示屏贴合的第一底面和背向所述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
所述周侧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顶面相连的第二侧面,所述周侧表面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前壳的内端缘搭接至所述第一台阶面。
可选的,所述前壳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点胶的方式粘接固定。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底面朝向第一台阶面的方向,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一结合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结合面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中框粘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
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朝向所述前壳;
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连,所述第三侧面围绕在所述盖板的外周侧;
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围绕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周侧;和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连接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其中,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黏层以粘接固定。
可选的,沿所述第三侧面朝向所述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胶黏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
可选的,第一胶黏层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边框是由中框和前框共同组成的,由于前壳和中框均分别与盖板连接固定,使得前壳和中框之间可以不再需要粘接固定,基于此中框无需预留足够的宽度以粘接前壳,也就是说中框可以做得更窄,以使移动终端的边框也相应变窄,最终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进一步的,受限于成型工艺、自身强度等因素的限制,前壳的宽度也是有最小极限的,当前壳的宽度缩小到极限或者接近极限时,前壳一部分搭接在中框上、一部分搭接在盖板上,以使沿移动终端边框的宽度方向前壳和中框至少是部分重合的,进而使得沿移动终端边框的宽度方向中框和前壳的总宽度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移动终端的边框进一步变窄,最终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装配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沿A-A方向的剖视图的X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设置有另一种形状的盖板和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3所示移动终端的其中一种点胶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100、中框;
11、第二顶面;12、第三侧面;13、第四侧面;14、第二台阶面;
200、盖板;
21、周侧表面;211、第一侧面;2111、第一结合面;212、第二侧面;213、第一台阶面;22、平直部;23、弯曲部;24、第一底面;25、第一顶面;
300、前壳;31、第一搭接部31;
400、显示屏;41、显示区;42、非显示区;43、第二顶面;431、第二平面;432、第二曲面;
500、第一胶黏层;
600、第二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装配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手表等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沿A-A方向的剖视图的X处局部放大图。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中框100、盖板200和前壳300。盖板200收容于中框内,盖板的周侧表面21与中框100连接固定。前壳300部分盖设于中框100以及部分盖设于盖板200,前壳300盖设于盖板200的部分与盖板200连接固定。
下面,以平行于盖板200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于盖板200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框100与前壳300在水平方向上的总宽度则为移动终端的边框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中,中框100沿竖直方向的顶端面盖设有前壳300,并且中框100与前壳300之间直接粘接固定,此时为了保证前壳300与中框100粘接的稳定性,前壳300和中框100沿水平方向上需要预留足够的宽度以增大前壳300与中框100粘接面的宽度。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壳300和中框100均分别与盖板200连接固定,进而形成了前壳300与中框100之间的间接连接固定,故而前壳300和中框100之间可以不再需要直接地粘接固定,基于此中框100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做得更小,最终使得移动终端的边框更窄。
进一步的,受限于成型工艺、自身强度等因素的限制,前壳300在水平方向上宽度也是有最小极限的。此时,当前壳300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缩小到极限或者接近极限时,可以将前壳300一部分搭接在中框100上、一部分搭接在盖板200上,进而沿水平方向前壳300和中框100至少是部分重合的,以使中框100和前壳300在水平方向上的总宽度进一步减小,最终使得移动终端的边框进一步变窄。
前壳300可以是注塑形成的塑料件,前壳300也可以是玻璃纤维材质制成的,前壳300还可以是金属材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而言,在实际使用中,基于成本等考虑,前壳300可以采用塑料件;基于质感等考虑,前壳30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400。显示屏400收容于中框100内,显示屏400与盖板200贴合。进而,通过盖板200可以对显示屏400提供一定的保护。
盖板200与显示屏400贴合的方式可以是框贴合。具体而言,以盖板200和显示屏400之间具有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层(图中未示出)进行粘接为例,OCA光学胶层可以是围绕显示屏400的四周端缘设置的口字型结构,并与盖板200粘接进而形成框贴合。
可选的,盖板200与显示屏400贴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全贴合。具体而言,以盖板200和显示屏400之间具有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层(图中未示出)进行粘接为例,可以是显示屏400与盖板200之间填充满OCA光学胶层以形成全贴合。
此处还可以理解的是,盖板200通过周侧表面21与中框100粘接固定,故而盖板200的下表面可以预留出更大面积的区域以贴合增大的显示屏400。而盖板200的下表面的显示屏400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整个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显示屏400可以包括显示区41和非显示区42。显示区41用于实现显示屏400的图像显示、文字显示等显示功能。非显示区42包括该显示屏400的布线区,布线区用于将电信号传输给显示区41,以使显示区41显示相应的信息内容。其中,若非显示区42不受遮挡而能够被用户直接地观察到,那么非显示区42被用户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则会成为视觉上的黑边。
基于此,为了减小甚至于消除黑边,前壳300与非显示区42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进而至少部分甚至于全部非显示区42会被前壳300所遮挡,最终使得视觉上的黑边可以有所减小甚至于被完全消除。
示例性的,非显示区42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的三分之一与前壳300在盖板200上正投影重合,或者非显示区42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的三分之二与前壳300在盖板200上正投影重合,以减小视觉上的黑边。又或者,非显示区42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全部位于前壳300在盖板200上正投影内,以实现视觉上无黑边的效果。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前壳300对显示屏400的显示区41造成遮挡,进而导致显示屏400显示的图像不能完整地被用户所述拾取,非显示区42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可以全部位于前壳300在盖板200上正投影内,以及显示区41与前壳300在盖板200上的正投影相互错位。
请继续参考图4,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设置有另一种形状的盖板和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盖板200可以包括平直部22以及围绕平直部22设置的弯曲部23。至少部分非显示区42与弯曲部23贴合。故而,至少部分非显示区42的外端缘时是随着弯曲部23一起水平朝下弯曲的,因此在水平方向上,非显示区42的宽度可以进一步缩小。此时,若是前壳300仅遮盖部分非显示区42,则由于非显示区42宽度的较小,视觉上形成的黑边也可以相应变小,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若是前壳300需要完全遮盖非显示区42以实现视觉上无黑边,则前壳300抵接至盖板200上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做到更小,以使移动终端具有边框更窄的优点,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具体而言,上述的至少部分非显示区42与弯曲部23贴合,可以是显示区41全部贴合至平直部22、非显示区42全部贴合至弯曲部23,也可以是显示区41部分贴合至平直部22、部分贴合至弯曲部23,还可以是非显示区42部分贴合至平直部22、部分贴合至弯曲部2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显示屏40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400,可根据需要弯曲形成相应的结构。诸如,显示屏400可以包括柔性OLED屏幕(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该柔性OLED屏幕具体包括基层、阳极、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阳极和阴极分别与非显示区42的控制线路进行连接,当该显示屏400通电后,阴极向发射层传输电子,阳极吸收从导电层传来的电子,并通过导电层内的有机塑料分子向传输层传输空穴,阴极传输的电子与阳极传输的空穴在发射层结合,使得电子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根据发射层内有机物分子的类型,该柔性OLED显示屏400可以显示出不同的颜色。由于该柔性OLED屏幕不需要额外的背光光源和背光模组,因此对应的显示屏400的厚度和耗能都较低。另外,由于OLED屏幕是主动发光的,因此在屏幕较大视角范围内的画面是不会失真的。因此,当显示屏400包括OLED屏幕时,有利于保证显示屏400的轻薄化、节能化、以及可视化。
显示屏400还包括与盖板贴合的第三顶面43。第三顶面43包括第二平面431以及环绕第二平面431端缘设置的第二曲面432。相应的,由于盖板200的内表面与显示屏400的第三顶面43贴合,盖板200的内表面可以是和第三顶面43的形状相仿。
盖板200可以是整体玻璃材质、亚克力材质、蓝宝石材质等,盖板200也可以多层不同材质的层状结构复合形成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该盖板200包括透明基材层和保护层,该透明基材层可以是玻璃基材、蓝宝石基材及透明树脂基材中的其中一种基材,但不限于上述基材。当该盖板200包含玻璃、蓝宝石材质时,有利于提高该盖板200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保证该盖板200的表面耐磨度,提高该盖板200的使用可靠性。该保护层优选采用防爆材料,用于防止该透明基材层受到碰撞时发生爆裂的现象。
请继续参考图5,图5为图4所3所示移动终端的其中点胶结构示意图。盖板200可以包括与显示屏400贴合的第一底面24和背向第一底面24的第一顶面25。周侧表面21围绕连接在第一顶面25和所述第一底面24之间,周侧表面21包括与第一底面24相连的第一侧面211以及与第一顶面25相连的第二侧面212,周侧表面2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的第一台阶面213,前壳300的内端缘搭接至第一台阶面213。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前壳300的内端缘直接搭接在盖板200的第一顶面25,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壳300和盖板200在竖直方向上至少有一部分是重叠的,进而前壳300和盖板200在竖直方向上的总高度可以有所降低,以使移动终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可变小,最终使得移动终端更加轻薄。
盖板200的第一台阶面213可以是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的方式加工形成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台阶面213与前壳300可以是通过点胶方式粘结的。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采用背胶或者说双面胶进行粘接的方式,点胶的方式具有粘胶强度、抗冲击性更好、点胶效率更高以及所需粘接面更小等优点。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前壳300与盖板200之间也可以是通过背胶的方式粘接固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可以是第一台阶面213上进行点胶形成第二胶黏层600,前壳300盖设到第二胶黏层600上以形成粘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底面24朝向第一台阶面213的方向,第一侧面211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一结合面2111。相邻的两个第一结合面2111倾斜设置,多个第一结合面2111与中框100粘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第一侧面211设置为一个直面,在竖直方向上第一侧面211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多个倾斜设置的第一结合面2111可以增大第一侧面211的粘接面积,以提高盖板200的连接强度。此时,也可以理解为,当盖板200所需的连接强度一定时,相比于第一侧面211设置为一个直面,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侧面2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降低,以使移动终端整体更加轻薄。
示例性的,第一结合面2111的数量可以是三个,位于中间的第一结合面2111与第一台阶面213相互垂直。此时,位于中间的第一结合面2111与第一台阶面213之间通过一个与水平方向倾斜第一结合面2111连接,位于中间的第一结合面2111与第一底面24之间通过另一个与水平方向倾斜第一结合面2111连接。
具体而言,可以是一个连接于第一台阶面213与第一底面24之间的直面通过上下两端同时倒直角以形成上述三个相连的第一结合面21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100可以包括第二顶面11、第三侧面12、第四侧面13和第二台阶面14。
第二顶面11朝向前壳300。第三侧面12与第二顶面11相连。第三侧面12围绕在盖板200的外周侧。第四侧面13围绕在显示屏400的外周侧。第二台阶面14连接第三侧面12和第四侧面13。此时,第三侧面12和盖板200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黏层500以粘接固定。
此处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壳300横跨中框100与盖板200,中框100与盖板200之间的胶水会被前壳300完全遮挡,以避免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中框100与盖板200之间的胶水,进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美感。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盖板200与第一台阶面213粘接的强度,前壳300盖设于盖板200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应当具有足够的宽度,以使前壳300和盖板200之间的第二胶黏层600可以有足够的宽度。下面,设前壳300搭接在盖板200上的部分为第一搭接部3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假设中框100的内壁未设置第二台阶面14,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终端的边框宽度为中框100的宽度、第一胶黏层500的宽度以及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之和。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胶黏层500是与第二台阶面14重合,此时移动终端的边框宽度小于中框100的宽度、第一胶黏层500的宽度以及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之和;甚至于,在水平方向上,当第一胶黏层500完全位于第二台阶面14内,此时,此时移动终端的边框宽度小于中框100的宽度以及第一搭接部31的宽度之和。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台阶面14可以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边框更窄,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还可以理解的是,中框100上设置第二台阶面14,也可以近似看作中框100的上端缘被切除了一部分,此时由于在水平方向上中框100具有第三侧面12的部分厚度会变薄,使得中框100具有第三侧面12的部分的强度会有所降低。
基于此,为了保证中框100具有第三侧面12的部分具备足够的强度,当中框100整体较窄的情况下,第二台阶面14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不能太大。因此,沿第三侧面12朝向盖板200的方向,第二台阶面14的宽度可以在0.15毫米至0.3毫米之间。诸如,第二台阶面14的宽度为0.16毫米、0.18毫米、0.27毫米或者0.295毫米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三侧面12朝向盖板200的方向,第一胶黏层500的厚度大于第二台阶面14的宽度,以保证中框100具有第三侧面12的部分具备足够的强度。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底壳,底壳装设于中框100背向前壳300的一侧,进而由底壳、中框100和前壳300共同组成整个移动终端的外壳。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是和中框100一体成型的。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封装有处理器、存储器并设置有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电路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电路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
处理器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显示装置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显示装置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400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显示装置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400的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显示装置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显示装置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盖板,所述盖板收容于所述中框内,所述盖板的周侧表面与所述中框连接固定;和
前壳,所述前壳部分盖设于所述中框以及部分盖设于所述盖板,所述前壳盖设于所述盖板的部分与所述盖板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盖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前壳与所述非显示区域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平直部以及围绕所述平直部设置的弯曲部,至少部分所述非显示区域与所述弯曲部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显示屏贴合的第一底面和背向所述第一底面的第一顶面;
所述周侧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顶面相连的第二侧面,所述周侧表面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前壳的内端缘搭接至所述第一台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点胶的方式粘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底面朝向第一台阶面的方向,所述第一侧面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第一结合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结合面倾斜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中框粘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
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朝向所述前壳;
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连,所述第三侧面围绕在所述盖板的外周侧;
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围绕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周侧;和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连接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其中,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黏层以粘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侧面朝向所述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胶黏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胶黏层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
CN202210637590.3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7201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7590.3A CN11720165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7590.3A CN11720165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1650A true CN117201650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7590.3A Pending CN117201650A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16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1847B1 (en) Screen assembly having fingerpri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337223B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CN109416558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3390374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3012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240409A (zh) 电子装置
CN110928049A (zh) 显示屏模组与电子设备
KR2021000399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569825A (zh) 显示屏组件及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KR20200126570A (ko) 전자부품의 방수구조를 갖는 전자장치
CN110023877B (zh) 一种组装方法及终端
CN112947877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7228713B2 (ja) モバイル端末及びミドルフレーム
CN113242334A (zh) 曲面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151247U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823797U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和盖板
CN108924304B (zh) 电子设备
CN1172016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6119308U (zh) 屏幕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2639956A (zh) 终端设备
US1159481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174064A (zh) 摄像头的镜头组件、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09151102B (zh) 电子设备
CN208723943U (zh) 电子设备
CN208209932U (zh) 对讲机及其信号传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