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1247U -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1247U
CN209151247U CN201822081045.2U CN201822081045U CN209151247U CN 209151247 U CN209151247 U CN 209151247U CN 201822081045 U CN201822081045 U CN 201822081045U CN 209151247 U CN209151247 U CN 209151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ccd camera
camera assembly
connecting portion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10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10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1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1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1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导光体和发光灯,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和基座,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所述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且所述导光体位于所述镜头外侧;所述发光灯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边侧,所述发光灯用于通过所述导光体传输光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透光结构。

Description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移动终端可通过其摄像头拍摄照片或摄像。
当在黑暗环境下,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拍摄照片或摄像一般需要补光灯,移动终端需要设置补光灯孔,以让补光灯朝向移动终端的外界传输光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透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和基座,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
导光体,所述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且所述导光体位于所述镜头外侧;
发光灯,所述发光灯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边侧,所述发光灯用于通过所述导光体传输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和主板,所述摄像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及所述发光灯分别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灯可以通过导光体在摄像头的镜头的周围传输光信号,可以与摄像头的镜头共用一个光信号传输结构,比如孔结构、透明结构等。移动终端无需单独为发光灯设置透光结构,不仅可以保持移动终端的整体性,还可以节省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摄像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摄像头组件的拆分图。
图5为图4所示导光体的正视图。
图6为图4所述导光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和主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和主板配合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摄像头组件沿P-P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所示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其中,摄像头组件可安装在移动终端内。移动终端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设备。在一些配置中,移动终端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如果需要,其他配置可用于移动终端。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可包括壳体110、显示器130和摄像头组件10。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100并不限于此,诸如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主板、电池等器件。
其中,壳体110可以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11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壳体110可以为塑胶壳体、陶瓷壳体、玻璃壳体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为规则结构,比如矩形、圆角矩形等。
其中,显示器130安装在壳体110中,显示器130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器130可以为规则的形状,比如长方体结构、圆角矩形结构,显示屏12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显示器13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器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显示器130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阵列(即,显示器130可以是触控显示器)。触摸传感器可以是由透明的触摸传感器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阵列形成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可以是使用其它触摸技术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例如音波触控,压敏触摸,电阻触摸,光学触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器130上盖设一盖板,盖板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30上,对显示器130进行保护。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以便显示器130透过盖板进行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30安装在壳体110上后,壳体110和显示器130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收纳空间可以收纳移动终端100的器件,比如主板、电池器件等。
其中,摄像头组件10安装在壳体110内。摄像头组件10可包括摄像头120和发光灯140。摄像头120及发光灯140均可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电性连接。
摄像头120可透过移动终端100采集图像,诸如拍摄照片、摄像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设置第一透光部102,第一透光部102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即移动终端100安装显示器130的一面。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100可以在其显示面设置非显示区域,可以将第一透光部102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非显示区域。摄像头120可安装在第一透光部102的下方,或者说摄像头120的镜头可与第一透光部102对应设置,摄像头120可透过第一透光部102从移动终端100的外界采集图像。
发光灯140可透过移动终端100可透过移动终端100传输光信号,诸如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设置第二透光部104,第二透光部104可位于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且第二透光部104可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非显示区域。发光灯140可安装在第二透光部104的下方,或者说发光灯140可与第二透光部104对应设置,发光灯140可透过第二透光部104朝向移动终端100的外界传输光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02可以采用透明材料设置,比如透明玻璃。第二透光部104可以采用透明材料设置,比如透明玻璃。第一透光部102和第二透光部104可形成在用于保护显示器130的透光盖板上。第一透光部102和第二透光部104可相邻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100在其显示面设置第一透光部102及第二透光部104会额外占用移动终端的空间。尤其是,第一透光部102及第二透光部104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会占用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区域,降低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200可包括壳体210、显示器230和摄像头组件20。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200并不限于此,诸如移动终端200还可以包括主板、电池等器件。其中壳体210可以参阅壳体110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显示器230可以参阅显示器130。
摄像头组件20可包括摄像头220和发光灯240。摄像头220及发光灯240均可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电性连接。移动终端200在其显示面设置一透光部202。摄像头220可透过透光部202从移动终端200的外界采集图像,且发光灯240可透过透光部202朝向移动终端200的外界传输光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摄像头220和发光灯240共用一个透光部202,可以减少移动终端200设置透光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对移动终端200显示面的空间的占用,提高屏占比。而且还可以节省设置其他透光结构的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220和发光灯240共同一个透光部202并不限于移动终端200的显示面。诸如移动终端200在其非显示面设置一透光部,摄像头及发光灯可共用位于移动终端200非显示面的透光部。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200的显示面和移动终端200的非显示面相反设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两个面。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摄像头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摄像头组件的拆分图。摄像头组件20还可包括一导光体260,导光体260可用于传输发光灯240所发出的光信号,以将发光灯240所发出的光信号透过透光部202传输到移动终端200的外界。
如图4所示,摄像头220可包括镜头222和基座224。其中,基座224可以作为摄像头220的载体。基座224可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面2242和第二面2244,其中第一面2242可用于承载镜头222。镜头222设置在基座224的第一面2242。镜头222的尺寸小于第一面2242的面积,镜头222可设置在基座224的第一面2242的中间位置,基座224可在第一面2242与镜头222形成台阶结构。
如图4所示,导光体260可采用导光材料,诸如透明塑胶。导光体260至少一部分围绕摄像头220的镜头222设置,导光体260设置在镜头222的外侧,且导光体260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基座224的第一面2242。导光体260的至少一部分及摄像头220的镜头222可设置在透光部202的下方,或者说导光体260的至少一部分及摄像头220的镜头222共同与透光部202配合设置。导光体260可与发光灯240配合,诸如将发光灯240设置在导光体260的边侧。需要说明的是,导光体260的边侧远离摄像头220。发光灯240的发光方向可以朝向导光体260,导光体260可以将发光灯240发出的光信号进行传导,以透过透光部202朝向移动终端200的外界传输光信号。
如图4所示,导光体240可包括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可一体成型,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也可以通过焊接、胶水粘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第二导光体264从第一导光体262的边侧向外延伸形成,诸如朝向远离摄像头220的方向延伸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体262可与摄像头220配合,第二导光体264可与发光灯240配合。发光灯240可从第二导光体264朝向第一导光体262的方向发光,发光灯240发出的光信号可从第二导光体264传导至第一导光体262,第一导光体262透过透光部202朝向移动终端200的外界将光信号传输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发光灯240发出的光信号也可以直接传输到第一导光体262。
为了增加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在第一导光体262和第二导光体264的连接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条266。第二导光体264可设置在第一导光体262边侧的中间位置,加强条266可连接第一导光体262的边侧以及第二导光体264的一面。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4所示导光体的正视图,图6为图4所述导光体的立体图。第一导光体262可环绕镜头222的周缘设置,诸如第一导光体262可设置第一通孔2622,第一通孔2622可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导光体262。第一通孔2622的尺寸可适应镜头222的尺寸设置,诸如第一通孔2622的尺寸略大于镜头222的周缘尺寸。
当镜头222放置在第一通孔2622内时,第一导光体262的一面可以与基座224的第一面2242抵接。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导光体262和摄像头220的配合牢固性。可以在第一导光体260的上设置第一放置槽2624,第一放置槽2624可与第一通孔2622连通,第一通孔2622可以形成在第一放置槽2624的底壁。第一放置槽2624可放置基座224的一部分,诸如将基座224的第一面2242放置在第一放置槽2624内,可将第一面2242和第一放置槽2624的底壁抵接。第一放置槽2624的侧壁可环绕在基座224的周缘。其中,第一放置槽2624的底壁即为第一导光体262在第一放置槽2624位置的底壁。其中第一放置槽2624的侧壁即为第一导光体262在第一放置槽2624位置的侧壁,第一放置槽2624可由侧壁和底壁形成。
第一导光体262的表面延伸有至少一个凸边2626,诸如第一导光体262在其第一放置槽2624位置的边沿延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边2626。当第一导光体262和摄像头220配合时,凸边2626可远离镜头222。可以将凸边2626与移动终端200的内部结构配合,以对摄像头220起到限位作用。
第二导光体264可设置第二放置槽2642,第二放置槽2642可用于放置发光灯240。可将第二放置槽2642设置在第二导光体264和第一导光体262的连接位置,可直接将第一导光体262的边侧作为第二放置槽2642的一个侧壁。第二导光体264可设置第二通孔2644,第二通孔2644可在第二导光体26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导光体264。第二通孔2644可形成在第二放置槽2642的底壁,第二通孔2644可与第二放置槽2642连通。设置第二通孔2622可放置发光灯240的部分结构,也可方便布线,以将发光灯240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电性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摄像头组件20还可包括柔性电路板280,柔性电路板280可以为一个。可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280与摄像头220电性连接,以及与发光灯240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280可包括第一连接部281、第二连接部282、第三连接部283、第一中间部284和第二中间部285。第一连接部281、第二连接部282、第三连接部283、第一中间部284和第二中间部285可依次连接。第一连接部281可与摄像头220电性连接,第一连接部281可连接在基座224的第二面2244。第二连接部282可与发光灯240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部281和第二连接部282可通过第一中间部284连接,第一中间部284可倾斜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81和第二连接部282之间。即第一连接部281和第二连接部282之间相互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通过第二中间部285连接,第二中间部285可弯折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之间。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可相对设置,发光灯240及第二导光体264可位于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之间。由于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之间可弯折设置,从而第二连接部282和第三连接部283之间可相互运动,而不会对各连接部的电性连接造成影响。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和主板配合的示意图。摄像头220可通过该柔性电路板280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250电性连接,且发光灯240可通过该柔性电路板280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250电性连接。主板250可与柔性电路板280的第三连接部283电性连接,主板250可通过第三连接部283分别实现与摄像头220及发光灯240的电性连接,以控制摄像头220采集图像以及控制发光灯240发出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80也可以不包括第三连接部及第二中间部。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和主板配合的另一示意图。柔性电路板280可包括第一连接部281、第二连接部282及第一中间部284。第一连接部281可与摄像头220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282可与发光灯240电性连接。移动终端200的主板可连接在柔性电路板280的任意位置,以实现移动终端200的主板分别与摄像头220及发光灯240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也可以为两个,摄像头220可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性连接,发光灯240可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300可包括壳体310、显示器330和摄像头组件30。其中壳体310可参阅壳体110。其中显示器330可铺设在移动终端300的整个显示面,或者显示器330可大致布满在移动终端300的整个显示面。即移动终端300可在其显示面通过显示器330进行全屏显示。其中摄像头组件30可包括摄像头320和发光灯340,可在显示器330上开设通孔302以供摄像头320从移动终端300的外界采集图像,以及供发光灯340透过显示器330的通孔302朝向移动终端300的外界传输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组件30还可包括导光体,具体可以参阅导光体260,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四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400可包括壳体410、显示器430和摄像头组件40。其中壳体410可包括移动空间411,移动空间411可从壳体410的一端朝向其内部方向形成。摄像头组件40可在移动空间411内移动,以收纳在移动空间411内或从壳体410的一端伸出至壳体410外侧。其中显示器430可设置在移动终端400的显示面。
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为图10所示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摄像头组件沿P-P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图10所示移动终端中摄像头组件的拆分图。摄像头组件40可包括固定架470、导光体460、柔性电路板480、摄像头420和发光灯440。
摄像头420可包括镜头422和基座424。基座424可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面4242和第二面4244。镜头422设置在第一面4242。
导光体440可包括第一导光体462和第二导光体464。第一导光体462和第二导光体464固定连接。第一导光体462可与摄像头420配合,第二导光体464可与发光灯440配合。第一导光体462可环绕镜头422的周缘设置,诸如第一导光体462可设置第一通孔4622,第一通孔4622可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导光体462。当镜头422放置在第一通孔4622内时,第一导光体462的一面可以与基座424的第一面4242抵接。可在第一导光体460的上设置第一放置槽4624,第一放置槽4624可与第一通孔4622连通,第一通孔4622可以形成在第一放置槽4624的底壁。第一放置槽4624可放置基座424的一部分,诸如将基座424的第一面4242放置在第一放置槽4624内,可将第一面4242和第一放置槽4624的底壁抵接。第一放置槽4624的侧壁可环绕在基座424的周缘。第一导光体462的表面延伸有至少一个凸边4626,诸如第一导光体462在其第一放置槽4624位置的边沿延伸形成两个相对的凸边4626。
第二导光体464可设置第二放置槽4642,第二放置槽4642可用于放置发光灯440。可将第二放置槽4642设置在第二导光体464和第一导光体462的连接位置,可直接将第一导光体462的边侧作为第二放置槽4642的一个侧壁。第二导光体464可设置第二通孔4644,第二通孔4644可在第二导光体46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二导光体464。第二通孔4644可形成在第二放置槽4642的底壁,第二通孔4644可与第二放置槽4642连通。设置第二通孔4622可放置发光灯440的部分结构,也可方便布线,以将发光灯440与移动终端400的主板电性连接。
柔性电路板480可以为一个。可以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480与摄像头420电性连接,以及与发光灯440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480可包括第一连接部481、第二连接部482、第三连接部483、第一中间部484和第二中间部485。第一连接部481、第二连接部482、第三连接部483、第一中间部484和第二中间部485可依次连接。第一连接部481可与摄像头420电性连接,第一连接部481可连接在基座424的第二面4244。第二连接部482可与发光灯240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部481和第二连接部482可通过第一中间部484连接,第一中间部484可倾斜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81和第二连接部282之间。即第一连接部481和第二连接部482之间相互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483通过第二中间部485连接,第二中间部485可弯折设置在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283之间。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483可相对设置,发光灯440及第二导光体464可位于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483之间。由于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483之间可弯折设置,从而第二连接部482和第三连接部483之间可相互运动,而不会对各连接部的电性连接造成影响。以便于固定架470相对于壳体410运动。
摄像头420可通过该柔性电路板480与移动终端400的主板电性连接,且发光灯440可通过该柔性电路板480与移动终端400的主板电性连接。主板可与柔性电路板480的第三连接部483电性连接,主板可通过第三连接部483分别实现与摄像头420及发光灯440的电性连接,以控制摄像头420透过透光部402采集图像以及控制发光灯440通过导光体460及透光部402发出光信号。
其中,固定架470在其一面设置有透光部402,摄像头420和发光灯440可共用该透光部402。导光体460的第一导光体462和摄像头420的镜头422可设置在透光部402的下方,或者说导光体460的第二导光体464和摄像头420的镜头422可与透光部402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架470可包括第一固定架471和第二固定架472。第一固定架471和第二固定架47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471和第二固定架472可一体成型,第一固定架471和第二固定架472也可采用焊接、胶水粘接或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471可用于固定摄像头22和第一导光体462,第一导光体462的凸边4626可与第一固定架47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472可从第一固定架471的边侧延伸形成,第二固定架472可用于固定发光灯440和第二导光体464。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和基座,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
导光体,所述导光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面,且所述导光体位于所述镜头外侧;
发光灯,所述发光灯设置在所述导光体的边侧,所述发光灯用于通过所述导光体传输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所述第一导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导光体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边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发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放置所述镜头,所述第一导光体环绕在所述镜头的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导光体在所述第一放置槽位置的侧壁环绕在所述基座的周缘,所述第一导光体在所述第一放置槽位置的底壁与所述第一面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表面延伸有凸边,所述凸边远离所述镜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发光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导光体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导光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体边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边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光体连接的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位于所述第二导光体和所述第一导光体的连接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座的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一面相反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发光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有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中间部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有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中间部弯折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且所述发光灯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边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头,所述第二固定架用于安装所述发光灯。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组件和主板,所述摄像头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及所述发光灯分别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CN201822081045.2U 2018-12-11 2018-12-11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9151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045.2U CN209151247U (zh) 2018-12-11 2018-12-11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045.2U CN209151247U (zh) 2018-12-11 2018-12-11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1247U true CN209151247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1045.2U Active CN209151247U (zh) 2018-12-11 2018-12-11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12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908A (zh) * 2019-09-10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升降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93320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的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908A (zh) * 2019-09-10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升降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933208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的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933208B (zh) * 2019-12-09 2021-08-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的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2900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EP3605387B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920142B (zh) 电子装置
CN107948419A (zh) 电子装置
CN207541546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3659866U (zh) 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CN103025107A (zh) 电子设备
CN10961803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33428U (zh)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N107886927A (zh) 电子装置
AU2018265974A1 (en) Splicing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010441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94908B (zh) 电子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794835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92163A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364845U (zh) 移动终端
CN10533491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479044A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CN108600418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81539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60122514A (ko) 이동 단말기
CN209151247U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KR101691797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7942555A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88527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