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0581A -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0581A
CN117190581A CN202210599346.2A CN202210599346A CN117190581A CN 117190581 A CN117190581 A CN 117190581A CN 202210599346 A CN202210599346 A CN 202210599346A CN 117190581 A CN117190581 A CN 117190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midifying
liquid
air in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93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喆
周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93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0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0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加湿装置,包括:底盒、鼓风装置、加湿件和加液组件,所述底盒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加湿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加湿件配置为吸收液体并被所述鼓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穿过而带走水分;所述加液组件用于为所述加湿件补充所述液体。通过加湿件吸收液体,再利用鼓风装置吹出的风带走水分,形成高湿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从而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在抽屉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降低食材黏连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在冰箱中囤积一定的食材以满足长时间的生活需求,对于果蔬或者名贵食材,更是有保湿的需求。然而,相关技术中,加湿装置产生的水滴直径较大,容易直接在抽屉壁面产生大面积的结霜或结冰,造成食材黏连,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能够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在抽屉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加湿装置的冰箱、控制方法,以及应用上述控制方法的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底盒、鼓风装置、加湿件和加液组件,所述底盒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加湿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加湿件配置为吸收液体并被所述鼓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穿过而带走水分;所述加液组件用于为所述加湿件补充所述液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加湿件吸收液体,再利用鼓风装置吹出的风带走水分,形成高湿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从而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在抽屉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降低食材黏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盒设有储水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加湿件,所述加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储水部的上方,所述储水部和所述安装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液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阀和出水口,所述排水阀为常闭式阀体,所述排水阀抵接于所述底盒时实现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阀包括阀座、阀芯、密封圈和复位弹性件,所述阀座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端,所述阀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阀座内,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阀芯并用于密封所述出水口,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凸台,另一端抵接所述阀座,所述储水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抵接所述阀芯,以使得所述阀芯向上移动打开所述出水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配置为密封结构,所述排水阀的底面位于所述储水部内,以使得所述储水部的液面能够高于所述排水阀的底面形成液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座包括螺纹座和旋盖,所述螺纹座固定于所述箱体且外周设有螺纹部,所述旋盖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部,所述螺纹座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旋盖设有位于所述出水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阀芯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液组件包括箱体和控制开关,所述箱体配置为密封结构,所述箱体设有第三进气口和多个微孔,多个所述微孔位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方,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气口打开和关闭,当所述第三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箱体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所述箱体内的液体能够从所述微孔流出;当所述第三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箱体与外界大气隔绝,所述微孔处形成液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液组件与所述底盒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盒设有供电电极,所述加液组件设有金属触片,所述金属触片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冰箱,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利用加湿件吸收液体,再利用鼓风装置吹出的风带走水分,形成高湿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从而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在抽屉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降低食材黏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冰箱包括冷藏室、保温层和变温室,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变温室之间,所述保温层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冷藏室,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所述冰箱包括加湿装置和变温室,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底盒、鼓风装置、加湿件和加液组件,所述底盒设有连通所述变温室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加湿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加湿件配置为吸收液体并能够被所述鼓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穿过而带走所述液体;所述加液组件用于为所述加湿件补充所述液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变温室的温度持续降低,且所述变温室的湿度值小于设定值,开启所述加湿装置,且所述鼓风装置以第一转速运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变温室中的温湿传感器实时监测变温室中温度值、湿度值,当监测到变温室中单位时间内温度持续下降、湿度降低至设定值后,判定变温室当前状态为制冷、低湿状态,冰箱自动启动加湿装置,持续向变温室内加湿并抑制食材降温过程中带来的干耗。并且,加湿装置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在抽屉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降低食材黏连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变温室的温度持续升高,开启所述加湿装置,且所述鼓风装置以第二转速运转,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实施例的冰箱,包括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冰箱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示出的加湿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示出的冰箱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示出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2示出的加液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的冰箱的爆炸图;
图9为图7示出的冰箱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示出的B处放大图;
图11为图8示出的加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2为图8示出的加湿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1、抽屉;102、加湿装置;103、层板;104、盒盖;105、翻盖;106、液位视窗;
201、底盒;202、鼓风装置;203、加湿件;204、加液组件;205、第一安装位;206、第二安装位;207、第三安装位;208、安装支架;209、避让部;210、导向部;
301、第一进风口;302、第一出风口;303、储雾腔;304、第二进风口;305、第二出风口;
401、储水部;402、泡沫层;403、进风通道;404、出风通道;405、隔板;
501、出水口;502、螺纹座;503、阀芯;504、密封圈;505、复位弹性件;506、旋盖;507、安装凸台;508、安装部;509、凸块;
601、箱体;602、提手;
801、控制板;
1001、供电电极;1002、金属触片;
1201、第三进气口;1202、微孔;1203、控制开关;1204、储液腔;1205、安装腔;1206、密封条;1207、箱盖;1208、第四进气口;1209、注液口;1210、密封塞;1211、底盖;1212、连接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冰箱的主要制冷方式为风冷,即利用空气进行制冷,高温空气流经内置的蒸发器(蒸发器与冰箱内壁分开)时,由于空气温度高、蒸发器温度低,两者直接发生热交换,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将获得的冷空气吹入冰箱,通过这种不断的循环方式,实现降低冰箱的温度。风冷冰箱因无霜、循环风使冰箱内部的气味保持清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然而,风冷冰箱因送风直吹,容易导致冰箱的冷冻间室湿度过低,特别是当冷风朝向冷冻间室中的食材直吹,容易造成食材水分流失加快,尤其是食材表面失水严重,干耗严重,氧化加剧,对于冻肉类食材,极易形成DFD肉(即肌肉干燥、质地粗硬、肉色深谙)或PSE肉(即肉色发白、肉质发软、有渗出物);对于面食类食材,容易开裂;对于水产类食材,容易造成氧化加剧;对于水果类食材,容易造成发干、褐变;严重影响了食材口感,造成严重的营养流失。
为解决水分流失过快造成营养流失问题,一些通过改变冷风出风方向、增加盖板等方式实现保湿,减少水分流失,但未增加食材的湿度,效果不佳;另一些采用在食材表面镀冰衣的方式,即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冷冻室向食物喷水的方式实现镀冰衣,为了保证食物表面具有足够的水能够形成冰衣,一般喷水量较多,从而导致有多余的水需要排出,即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设计排水结构,排水结构的整体设计复杂,为了防止积水结冰,还需要增加传感器和加热装置,造价相对较高,不利于技术方案的推广应用。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包括抽屉101和加湿装置102,加湿装置102位于抽屉101的上方,加湿装置102产生的水雾进入到抽屉101的储物空间中,为抽屉101中的食材加湿。并且,抽屉101和加湿装置102之间设置有层板103,加湿装置102安装在层板103上,使得加湿装置102不会影响抽屉101的抽出和放入。
需要说明的是,冰箱还包括箱体601和制冷系统等其他部件,这些部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点,故图1中将上述部件隐藏。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2包括底盒201、鼓风装置202、加湿件203和加液组件204。其中,加湿件203可以为加湿膜或者由植物纤维、玻璃纤维和高分子纤维等加湿材料制成的部件,加湿件203能够吸收液体,并且可以积蓄一段时间,同时对空气有洗涤和过滤作用。加液组件204可以设置在加湿件203的上方或者侧面,控制加液组件204流出液体,补充至加湿件203,使得加湿件203保持湿润的状态。而鼓风装置202是使箱内气体介质产生强迫对流的机械装置,例如风机。鼓风装置202产生的气流吹向加湿件203,气流穿过加湿件203后带走加湿件203上的水分形成水雾。底盒201设有第一进风口301和第一出风口302,在鼓风装置202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一进风口301进入,形成气流吹向加湿件203,穿过加湿件203后从第一出风口302吹出,形成水雾进入到抽屉101中,提升抽屉101内部的湿度。鼓风装置202、加湿件203和加液组件204均安装在底盒201上,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方便整体装配及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底盒201、鼓风装置202、加湿件203和加液组件204也可以分别装置在层板103上,成为独立的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底盒201内部形成安装空间,鼓风装置202、加湿件203和加液组件204均安装在底盒201内,第一进风口301和第一出风口302设置在底盒201的底部。即底盒201设置有第一安装位205、第二安装位206和第三安装位207,加湿件203安装在第一安装位205处,鼓风装置202安装在第二安装位206处,加液组件204安装在第三安装位207处。第一安装位205临近第一出风口302设置以使得气流穿过加湿件203后直接通过第一出风口302流入抽屉101中。第二安装位206临近第一安装位205设置以使得鼓风装置202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向加湿件203,避免路径过长造成的风量损失。第三安装位207设置在第二安装位206远离第一安装位205的一侧,从而可以避免加液组件204阻挡鼓风装置202吹出的气流。当然,第三安装位207也可以临近第一安装位205设置。第一安装位205、第二安装位206和第三安装位207沿一个方向排列,这样使得加湿装置102的整体形状更加规则,方便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底盒201还设置有储水部401,第三安装位207位于储水部401的上方,使得加液组件204流出的液体进入到储水部401。储水部401与第一安装位205连通,储水部401中的液体流动到第一安装位205,被加湿件203吸收,完成加液组件204对加湿件203的补液。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鼓风装置202位于加湿件203和加液组件204之间,为了储水部401与第一安装位205连通,可以在第二安装位206的下方或者侧面的位置开设连通通道(图中未示出),从而使得储水部401中的液体能够沿着连通通道流动到第一安装位205。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鼓风装置202位于底盒201前后方向的中部,加湿件203位于鼓风装置202的后方,第一出风口302位于加湿件203的后方,加湿件203和底盒201的三个侧壁及底壁限定出储雾腔303,第一出风口302位于储雾腔303的底部。加液组件204位于鼓风装置202的前方,第一进风口301位于鼓风装置202的左侧。鼓风装置202设有第二进风口304和第二出风口305,第二进风口304朝向第一进风口301,第二出风口305朝向加湿件203。
可以理解的是,鼓风装置202启动后,抽屉101中的空气依次从第一进风口301和第二进风口304进入鼓风装置202,然后从第二出风口305吹出,穿过加湿件203后,进入储雾腔303,然后从第一出风口302流出,水雾进入到抽屉101内。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位205为插槽,加湿件203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插入插槽中。并且相比于加湿件203覆盖在第一出风口302处,图2所示的加湿件203正对着鼓风装置202的第二出风口305,具有的优势是,加湿件203沿垂直于鼓风装置202的出风方向设置,使得鼓风装置202吹出的气流更加容易吹出水雾,提高加湿效果。而加湿件203覆盖在第一出风口302处,即加湿件203沿平行于鼓风装置202的出风方向设置,相对而言,需要更大的气体压力才能使得气流穿过加湿件203。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湿装置102还包括安装支架208,鼓风装置202安装在安装支架208上,安装支架208安装在底盒201中。安装支架208包括避让部209和导向部210,避让部209为安装支架208左侧的凹部,避让部209避让第一进风口301。导向部210的左右两个侧边抵接底盒201的两个侧壁,并且导向部210的侧边将第一进风口301和加湿件203分隔开,避免鼓风装置202吹出的气流流回第一进风口301而形成闭循环。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湿装置102还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底盒201上,减少气流泄漏。更具体地,盖板包括盒盖104和翻盖105,盒盖104盖合在底盒201上,保持盖合状态,盒盖104位于鼓风装置202、加湿件203、第一出风口302和第一进风口301的上方,翻盖105位于加液组件204的上方,翻盖105的后侧转动连接于盒盖104,使得翻盖105能够单独翻开,以取出或者放入加液组件204,而不需要打开整个盖板,使用更加方便。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底盒201的侧面还设置液位视窗106,液位视窗106的位置与箱体601的位置对应,液位视窗106便于用户观察剩余液体存量,当液体存量不足时,可以及时取出加液组件204而补充液体。
参照图4所示,层板103包括泡沫层402,泡沫层402内设置有进风通道403和出风通道404,进风通道403的一端连通第一进风口301,另一端连通抽屉101内部。出风通道404的一端连通第一出风口302,另一端连通抽屉101内部。泡沫层402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抽屉101内部与加湿装置102所在的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例如,当抽屉101位于变温室,变温室的温度可以达到0摄氏度,而加湿装置102放置在冷藏室,泡沫层402可以减少热量传递,避免加湿装置102中的液体结冰而导致加湿装置102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泡沫层402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保温材料代替,从而形成一个保温层,实现保温的功能。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通道403和出风通道404内均设置有多个隔板405,隔板405将进风通道403和出风通道404分隔成多个小的通道,一方面可以形成格栅结构,阻挡掉落的异物;另一方面减少连通的面积,减少热量影响。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隔板405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即气体沿上下方向流动,隔板405也沿上下方向设置。并且,气体流动不一定是严格的竖直方向,可以沿着一定的斜度或者弯曲的路劲,因此,隔板405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也包括隔板405倾斜设置,隔板405呈曲线状的方案,只要能够实现气体在泡沫层402的上下两端流动,实现加湿装置102与抽屉101的空气循环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仅在进风通道403内设置一个隔板405,出风通道404内没有设置隔板405;或者在进风通道403内没有设置隔板405,在出风通道404内设置一个隔板405。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液组件204包括箱体601,箱体601的底部设有排水阀和出水口501,排水阀为常闭式阀体,在箱体601与底盒201分离时,排水阀闭合,此时出水口501处于封闭状态,便于用户预先将水放入到箱体601内,然后再将箱体601安放到底盒201上。在箱体601与底盒201连接时能够触发打开排水阀,此时出水口501处于导通状态,箱体601的水可流至排水阀处,排出至底盒201的储水部401,无需人工操作,使用更便捷。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排水阀包括阀座、阀芯503、密封圈504和复位弹性件505,阀座位于出水口501的下端,阀芯503可滑动地设于阀座内,密封圈504套设于阀芯503并用于密封出水口501,复位弹性件505套设于阀芯503,阀芯503远离出水口501的一端设有安装凸台507,复位弹性件505的一端抵接安装凸台507,另一端抵接阀座,储水部401设有凸块509,凸块509用于抵接阀芯503,以使得阀芯503向上移动打开出水口501。当箱体601安放到底盒201上时,阀芯503的下端抵接凸块509,限制阀芯503继续向下移动,而箱体601可以继续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阀芯503相对于出水口501向上移动,并带动密封圈504脱离出水口501,进而打开出水口501。当取出箱体601时,箱体601可以向上移动,而阀芯503受到复位弹性件505的作用下,在初期仍然抵接凸块509,从而相对于出水口501向下移动,封闭出水口501,避免取出箱体601时液体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排水阀还可以设置为包括阀芯503、密封圈504和复位弹性件505,密封圈504套设于阀芯503并用于密封出水口501,复位弹性件505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推动阀芯503封闭出水口501。当箱体601安放到底盒201上时,阀芯503的下端受到碰触而向上推动阀芯503,使得阀芯503打开出水口501,从而实现快速打开。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阀座包括螺纹座502和旋盖506,螺纹座502固定于箱体601且外周设有螺纹部,旋盖506螺纹连接于螺纹部,螺纹座502设有与出水口501连通的出水孔,旋盖506设有位于出水孔内的安装部508,安装部508设有与阀芯503配合的导向孔,阀芯503可滑动地设于导向孔,复位弹性件505的一端抵接安装凸台507,另一端抵接安装部508。因此,阀芯503、密封圈504和复位弹性件505与旋盖506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拆卸的部件,当拆卸下旋盖506时,能够将阀芯503、密封圈504和复位弹性件505一起拆卸下来,方便更换和清洁。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601配置为密封结构,即排水阀闭合时,箱体601不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使得箱体601的气压能够不等于大气压。当箱体601安放到底盒201上时,排水阀的底面位于储水部401内,以使得储水部401的液面能够高于排水阀的底面。排水阀打开,箱体601内的液体流出,使得箱体601内部空间增大,进而减小箱体601内部的气压,当储水部401的液面高于排水阀的底面,即箱体601内部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压力克服液体的重力,使得箱体601内的液体不能继续流出,形成液封。
参照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箱体601上还连接有提手602,箱体601上设置有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呈阶梯状,提手602放置在容置凹槽时,使得提手602不会凸出于箱体601的侧面,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需要使用时,将从外侧转动提手602至箱体601的上方,从而可以提起箱体601。
参照图7至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底盒201的上端开设有开口,加液组件204作为一个整体盖合在底盒201的开口处,加液组件204直接流出液体落到加湿件203上。为了增加接触面积,将加湿件203水平放置,并覆盖第一出风口302。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件203也可以设置在底盒201的上端的位置,即加湿件203贴近加液组件204,鼓风装置202吹出的气流经过加湿件203的下表面,加快加湿件203的下表面的液体挥发,而带走一定的水分,形成水雾。加湿件203也可以设置在底盒201的上端的位置,还方便拆洗,即在取出加液组件204后,可以单独拆卸加湿件203,操作空间大,拆装过程简单方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102可以包括两个加湿件203,两个加湿件203分别设置在底盒201的上端的位置和底盒201的底部的位置,即两个加湿件203沿上下方向分层间隔设置,可以增加蒸发面积加大增湿量。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加液组件204包括箱体601,箱体601设有第三进气口1201和多个微孔1202,多个微孔1202位于加湿件203的上方,第三进气口1201用于与外界空气连通。加液组件204还包括控制开关1203,控制开关1203用于控制第三进气口1201打开和关闭,箱体601配置为密封结构,即控制开关1203闭合时,箱体601不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使得箱体601的气压能够不等于大气压。当控制开关1203打开,使得第三进气口1201处于打开状态,箱体601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箱体601内的液体由于重力,能够自然地从微孔1202流出;而当控制开关1203关闭,使得第三进气口1201处于关闭状态,箱体601与外界大气隔绝,即箱体601内部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微孔1202的表面张力大于箱体601内气压,使得箱体601内的液体不能继续流出,形成液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开关1203可以是微型电磁阀或微型真空泵,微型电磁阀或微型真空泵通过控制箱体601气密性使箱体601中的液体通过箱体601底部的微孔1202流出并滴落在加湿件203上,被加湿件203吸收。例如当微型电磁阀开通时,外部大气与箱体601连通,大气压大于微孔1202的表面张力时,箱体601中的水从微孔1202流出,当微型电磁阀闭合时,外部大气与箱体601隔离,微孔1202的表面张力大于箱体601内气压(形成液封),箱体601的液体停止流出。
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箱体601内设置有储液腔1204和安装腔1205,液体存放在储液腔1204中,微孔1202设置在储液腔1204的底部。加液组件204还包括密封条1206和箱盖1207,箱盖1207盖合在箱体601上,以覆盖储液腔1204和安装腔1205,密封条1206环绕储液腔1204的外周缘设置,以实现对储液腔1204的密封。可以理解的是,箱体601配置为密封结构,指的是针对储液腔1204而言,控制开关1203闭合时,储液腔1204不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使得储液腔1204的气压能够不等于大气压。控制开关1203位于安装腔1205中,安装腔1205的侧壁还设置有第四进气口1208,第三进气口1201连通储液腔1204和安装腔1205,第四进气口1208连通外界空气和安装腔1205,控制开关1203的一端通过连接气管1212连接第三进气口1201,另一端连接第四进气口1208。通过将控制开关1203放置在安装腔1205中,并且通过第四进气口1208与外界连通,使得箱体601能够保护控制开关1203,在补充液体时,避免液体进入到控制开关1203而损坏控制开关1203。同时,控制开关1203可以跟随箱体601被一起取出和放入,因此,在更换或补充储液腔1204中的液体时,不需要重复断开和连接第三进气口1201与控制开关1203,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箱盖1207上设置有注液口1209,注液口1209上设置密封塞1210,密封塞1210封闭注液口1209,使得储液腔1204能够处于封闭状态,不与外界空气连通。用户可直接拔出密封塞1210进行补充液体的操作,完成补充液体的操作后,再将密封塞1210塞入注液口1209中,完成密封。
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箱体601和底盒201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即箱体601和底盒201的侧边合为一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箱盖1207和底盖1211,方便安装鼓风装置202和加湿件203等部件。
参照图8和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2还包括控制板801,控制板801与控制开关1203电连接,控制板801用于控制控制开关1203的打开或者关闭。例如,控制板801设置在底盒201处,控制板801的上端连接有供电电极1001,加液组件204的底部设置有金属触片1002,金属触片1002连接控制开关1203。当加液组件204放置于底盒201处时,供电电极1001与金属触片1002接触而实现导电的效果,控制板801能够控制控制开关1203实现打开或者关闭的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供电电极1001与金属触片1002的配合,可以实现在取出加液组件204进行补充液体的操作时,加液组件204是断电状态,实现不带电操作,便于用户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板801还可以单独设置在冰箱内,将加湿装置102作为一个可以拆卸的模块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中,抽屉101可以放置在冷藏室或者变温室。
当抽屉101放置在冷藏室,抽屉101的上方放置普通的层板103,层板103上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2,加湿装置102内置的鼓风装置202将吸附于加湿件203上的水分吹出形成水雾,水雾进入到抽屉101内,提升抽屉101内部的湿度。由于采用的是气流夹带水分的方式形成水雾,相比于采用喷头直接喷水的方式,可以细化雾滴的直径,减少落在在抽屉101壁面上的水量,进而减少在抽屉101壁面产生的结霜或结冰,降低食材黏连的可能性。
当抽屉101放置在变温室,抽屉101的上方放置具有泡沫层402的层板103,层板103上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2,加湿装置102位于冷藏室内。由于变温室的温度范围是在0摄氏度左右,存在将加湿装置102中的液体冰冻的风险。将加湿装置102位于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范围是大于0摄氏度的,因而可以减小加湿装置102因为液体结冰或结霜而影响正常使用的风险,并且层板103包括泡沫层402,可以隔绝变温室和冷藏室,减少变温室和冷藏室的热量交换。
下面针对抽屉101放置在变温室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抽屉101处于停机温升阶段时,食材温升速度远慢于抽屉101内壁及内部空气温升,此时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相对高温高湿的空气接触低温的食材表面时,由于饱和蒸汽压降低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子以气态形式转化为液态形式凝结在食材表面。当进入开机降温阶段时,食材表面液态的水分子凝结为固态的冰膜,可以抑制食材内部水分干耗及隔绝微生物、氧气,达到护色、抑制氧化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加湿装置102设置于冷藏室中,而冷藏室的温度始终高于抽屉101温度,所以鼓风装置202抽屉101处湿度较低的冷风抽入加湿装置102,并吹向加湿件203后变为湿度较高的热风,升温后的空气可容纳更多水汽,热风再经底盒201的第一出风口302回流到抽屉101实现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加湿装置102出雾,使得落到食材表面的液体更加均匀,更容易控制附着在食材上的流量,减少流动到食材之外的液体,从而达到避免使用排水结构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中,冰箱的结构或部件构成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不限于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参照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镀冰衣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310。
步骤S1310,当变温室的温度持续降低,且变温室的湿度值小于设定值,开启加湿装置,且鼓风装置以第一转速运转。
当用户启动镀冰衣功能后,变温室的抽屉中的温湿传感器实时监测抽屉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当监测到抽屉中单位时间内温度持续下降、湿度降低至特定阈值后(判定抽屉当前状态为制冷、低湿状态),冰箱自动启动加湿装置,持续向抽屉内加湿并抑制食材降温过程中带来的干耗。当变温室的温度低于冰点,喷出的雾气快速在食材物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对食品形成包裹,防止食品水分散失,从而大大减少食品脱水,且能避免冻结食品在冰箱储藏时会发生冰晶升华干耗、氧化变质的问题。同时,冰衣可阻止空气与食品的接触,防止不良氧化反应的发生,避免氧化变质,保持食物营养价值。
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可以是用户根据需求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按钮,遥控等冰箱的控制部件进行发出,冰箱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则可获取用户发出的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或者,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也可以是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冷冻间室存放有食材进行发出,例如,在冷冻间室的底部设置称重仪(图中未示出)以检测存放食材的重量,称重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若检测的重量大于零,则说明冷冻间室存放有食材,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即给控制器发出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或者通过红外检测器检测冷冻间室是否存在食材,红外检测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若红外检测器检测到冷冻间室存在食材,则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从而使得控制器获取检测元件发出的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
或者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可以是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进行发出,也就是说,当用户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按钮,遥控等冰箱的控制部件进行发出第一次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同时检测元件检测到冷冻间室存在食材并发出第二次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时,控制器才能真正获取镀冰衣模式启动信号,避免误操作。此处不对镀冰衣信号的发出方式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镀冰衣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镀冰衣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410。
步骤S1410,当变温室的温度持续升高,开启加湿装置,且鼓风装置以第二转速运转,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
当监测到抽屉中单位时间内温度持续上升时,冰箱自动将加湿装置的鼓风装置进入高转速运行模式,由于抽屉内部的空气温升速度快于食物表面的温升速度,提高鼓风装置的转速可将高湿空气更快凝结在食材表面形成冰衣,进一步抑制食材表面氧化和干耗。
参见图15所示,以一种具体示例对镀冰衣模式的进行说明,此时,加湿装置选用的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方案,鼓风装置选用为风机。图15所示为镀冰衣模式的流程图,可理解到,启动镀冰衣功能后,监测抽屉中的温度值,当没有持续制冷降温时,表明抽屉中的温度在上升或保持不变,不利于形成冰衣,此时,开启风机并进入高转速模式运行,将高湿空气更快凝结在食材表面形成冰衣。当抽屉中的温度值持续制冷降温时,检测抽屉中的湿度值是否达到设定湿度阈值,如果达到了设定湿度阈值,表面此时不需要加湿,控制风机停止工作,并返回监测抽屉中的温度值的步骤。当抽屉中的湿度值没有达到设定湿度阈值,开启风机并维持风机正常转速运行,此时抽屉中是同时降温和加湿,抽屉当前状态为制冷、低湿状态,开启加湿装置的风机并且风机只需要按正常转速运行即可,实现加湿并抑制食材降温过程中带来的干耗。
参见图16所示,以一种具体示例对镀冰衣模式的进行说明,此时,加湿装置选用的是图8所示的实施例方案,鼓风装置选用为风机。图16所示为镀冰衣模式的流程图,可理解到,启动镀冰衣功能后,监测抽屉中的温度值,当没有持续制冷降温时,表明抽屉中的温度在上升或保持不变,不利于形成冰衣,此时,开启风机并进入高转速模式运行,同时开启微型电磁阀,加湿装置向抽屉内输送高湿空气,在风机高转速模式下,高湿空气更快凝结在食材表面形成冰衣。抽屉中的温度值持续制冷降温时,检测抽屉中的湿度值是否达到设定湿度阈值,如果达到了设定湿度阈值,表面此时不需要加湿,控制风机和微型电磁阀停止工作,并返回监测抽屉中的温度值的步骤。当抽屉中的湿度值没有达到设定湿度阈值,开启风机和微型电磁阀,并维持风机正常转速运行,此时抽屉中是同时降温和加湿,抽屉当前状态为制冷、低湿状态,开启加湿装置的风机并且风机只需要按正常转速运行即可,实现加湿并抑制食材降温过程中带来的干耗。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净化控制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净化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3中的方法步骤S1310、图14中的方法步骤S141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由于冰箱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净化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3中的方法步骤S1310、图14中的方法步骤S141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6)

1.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盒,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鼓风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加湿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加湿件配置为吸收液体并被所述鼓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穿过而带走水分;
加液组件,用于为所述加湿件补充所述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设有储水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加湿件,所述加液组件安装于所述储水部的上方,所述储水部和所述安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阀和出水口,所述排水阀为常闭式阀体,所述排水阀抵接于所述底盒时实现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阀包括阀座、阀芯、密封圈和复位弹性件,所述阀座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下端,所述阀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阀座内,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阀芯并用于密封所述出水口,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远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凸台,另一端抵接所述阀座,所述储水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抵接所述阀芯,以使得所述阀芯向上移动打开所述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配置为密封结构,所述排水阀的底面位于所述储水部内,以使得所述储水部的液面能够高于所述排水阀的底面形成液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螺纹座和旋盖,所述螺纹座固定于所述箱体且外周设有螺纹部,所述旋盖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部,所述螺纹座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旋盖设有位于所述出水孔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阀芯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组件包括箱体和控制开关,所述箱体配置为密封结构,所述箱体设有第三进气口和多个微孔,多个所述微孔位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方,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气口打开和关闭,当所述第三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箱体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得所述箱体内的液体能够从所述微孔流出;当所述第三进气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箱体与外界大气隔绝,所述微孔处形成液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组件与所述底盒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盒设有供电电极,所述加液组件设有金属触片,所述金属触片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
9.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冷藏室、保温层和变温室,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变温室之间,所述保温层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所述冷藏室,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气体流动方向设置。
12.冰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加湿装置和变温室,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底盒、鼓风装置、加湿件和加液组件,所述底盒设有连通所述变温室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加湿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加湿件配置为吸收液体并能够被所述鼓风装置吹出的气流穿过而带走所述液体;所述加液组件用于为所述加湿件补充所述液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变温室的温度持续降低,且所述变温室的湿度值小于设定值,开启所述加湿装置,且所述鼓风装置以第一转速运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变温室的温度持续升高,开启所述加湿装置,且所述鼓风装置以第二转速运转,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14.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方法。
15.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
16.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210599346.2A 2022-05-30 2022-05-30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190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9346.2A CN117190581A (zh) 2022-05-30 2022-05-30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9346.2A CN117190581A (zh) 2022-05-30 2022-05-30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581A true CN117190581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8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9346.2A Pending CN117190581A (zh) 2022-05-30 2022-05-30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05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177B2 (en) Humidifying and fresh-keeping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US8661837B2 (en) Refrigerator
CN104457097B (zh) 设有冷藏加湿装置的冰箱及冷藏室加湿控制方法
JP3738169B2 (ja) 湿度調節式冷蔵庫
CN105806010B (zh) 一种包含可调温湿度区域的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A3053253C (en) Refrigerator
CN204404645U (zh) 设有冷藏加湿装置的冰箱
CN102620497A (zh) 复鲜保鲜装置
CN105066555B (zh) 冰箱
JP7016002B2 (ja) 冷蔵庫
CN111238127A (zh) 一种增湿冰箱
CN211575653U (zh) 一种风冷冰箱精确调湿腔室
CN117190581A (zh) 加湿装置、冰箱、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1739634U (zh) 一种增湿冰箱
CN109855363B (zh) 加湿组件、其控制方法以及冰箱
CN210441512U (zh) 一种风冷冰箱精确增湿装置
CN215260730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冷藏间间室增湿装置
CN219913620U (zh) 一种冰箱冷藏室加湿装置及冰箱
CN220229725U (zh) 柜体及制冷设备
CN219762816U (zh) 酒柜
WO2023160532A1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CN21640943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RU194312U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с камерой зоны свежести
CN208751111U (zh) 冰箱
CN115164479A (zh) 新风冰箱及其湿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