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9752A -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9752A
CN117189752A CN202210611519.8A CN202210611519A CN117189752A CN 117189752 A CN117189752 A CN 117189752A CN 202210611519 A CN202210611519 A CN 202210611519A CN 117189752 A CN117189752 A CN 117189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iece
main body
rotating mechanism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15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翊
郑泽宽
张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15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9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9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9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装置、折叠壳体以及电子设备。折叠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转动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第二支撑件;转动组件包括主体及连接主体的第一、第二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转动件及连接件,第一转动机构中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于连接件,且滑动并转动连接于主体,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主体及连接件,第三转动件转动连接于主体且滑动连接于连接件,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转动机构活动连接于主体及第二支撑件;当第一、第二支撑件相互折叠或展开时,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分别相对于主体及第一支撑件滑动并转动,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三转动件相对于主体转动。

Description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折叠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了可弯折的屏幕,具有可弯折屏幕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的折叠装置带动可弯折的屏幕运动时,折叠装置对改善可弯折的屏幕的弯折应力有限制,进而可能导致屏幕在弯折时受到的弯折应力比较大,屏幕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及连接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三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并且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将相互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三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壳体,所述折叠壳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两个所述壳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及第二转动机构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连接件转动时,所述两个壳体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的屏幕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折叠装置,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的屏幕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折叠壳体;所述屏幕承载于折叠装置中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当所述电子设备折叠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相互展开,所述屏幕展开。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所述第一转动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运动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支撑件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屏幕不容易损坏。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三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由此可见,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没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直接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在运动时不容易受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三转动件的影响而被限制运动时的自由度,相应地,而是第一支撑件在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折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提供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与主体、第一支撑件及连接件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9中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12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与I-I线相反的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7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与主体、第一支撑件及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图15中沿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18为图2中沿G-G剖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折叠装置中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的示意图;
图20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2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4为图22中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图20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26为图25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8为图26中沿VI-VI线的剖面图;
图29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VII-V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1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三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3为图31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4为图29中实施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5为图34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的第一转机构中第三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6为图35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7为图35中沿着VIV-VIV线的剖面图;
图38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的第一转动机构中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9为图38中的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的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1为图38中沿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2为图4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的示意图;
图43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4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G-G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5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6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7所示的电子装置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装置100、折叠壳体10及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可折叠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设备。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电子设备1为可折叠的手机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具有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且可由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以及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展平状态是指所述电子设备1的相对的两个部分处于平整或近似平整的状态。所谓折叠状态是指电子设备1的相对的两个部分弯折且相对设置的状态。所述电子设备1的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稍后结合折叠装置100的展平状态及折叠状态进行介绍。
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折叠壳体10及承载于所述折叠壳体10的可折叠的屏幕30。可折叠的屏幕3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可折叠的显示屏、可折叠的触摸屏、可折叠的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有相应功能的可折叠部件,或者为固定贴合有柔性支撑部件的柔性部件,如贴合有柔性钢板的可折叠的显示屏、可折叠的触摸屏、可折叠的触摸显示屏等。当所述折叠壳体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壳体1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展平状态。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幕30可随着所述折叠壳体10折叠或展平。具体地,所述屏幕30可随着所述折叠壳体10的折叠而折叠,且可随着所述折叠壳体10的展平而展平。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壳体10可随着所述屏幕30折叠或展平。具体地,所述折叠壳体10可随着所述屏幕30的折叠而折叠,且可随着所述屏幕30的展平而展平。本申请不限定所述折叠壳体10是否带动所述屏幕30折叠或展平,也不限定所述屏幕30是否带动所述折叠壳体10折叠或展平,只要满足当所述折叠壳体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壳体1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展平状态即可。
所述折叠壳体10包括两个壳体500(也称中框)以及连接于两个壳体500之间的折叠装置100。两个所述壳体500具有折叠状态及展平状态。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所述壳体500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个所述壳体500也处于展平状态。稍后将结合所述折叠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对所述壳体500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关系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屏幕30包括可弯折部310、以及连接于所述可弯折部310相背两侧的两个非弯折部320。所述屏幕30的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中的一者,所述屏幕30的另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壳体500中的另一者,所述可弯折部310对应所述可折叠装置100设置,且所述可弯折部310设置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一侧。所述屏幕30的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中的一者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水或双面胶等连接部件固定。所述屏幕30的另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壳体500中的另一者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水或双面胶等连接部件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为内折式电子设备1为例进行示意,即,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屏幕30处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内侧。内折式电子设备1可有效降低所述屏幕30受到撞击的可能性,有利于延长所述屏幕3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主要发明构思也可适用于外折式电子设备1。
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展平状态,所述屏幕30能够显露出来,有利于实现大屏幕显示或大屏幕操作。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屏幕30也处于折叠状态,因此,所述电子设备1便于携带。可以理解地,上面对电子设备1的介绍仅是所述折叠装置100及所述折叠壳体10的一种应用方式的介绍,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折叠装置100和折叠壳体10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折叠装置100进行介绍。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中折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所述折叠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100及转动组件1200。所述支撑组件1100包括两个支撑件,为了方面命名,两个支撑件分别命名为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所述转动组件1200包括主体120及连接于所述主体120的两个转动机构,为了方便描述,两个转动机构分别命名为第一转动机构130及第二转动机构13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均包括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包括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在第一转动机构130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34;所述第三转动件1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1及第三转动件132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也包括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为例进行示意及说明。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所包括的部件也可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所包括的部件不相同,比如,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包括一个转动件,或两个转动件,或大于三个转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做限定。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可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34;所述第三转动件1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滑动并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转动。
当所述折叠装置100折叠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展开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开。
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也称为斜板,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对应所述屏幕30的一可弯折部310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也称为斜板,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对应所述屏幕30的另一可弯折部310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粘结胶、或双面胶等固定于可弯折部310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111’通过粘结胶、或双面胶等固定于可弯折部310的另一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与所述可弯折部310之间并不固定。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弯折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用于对所述可弯折部310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所述可弯折部310窜动。
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所述和第二支撑件111’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展平,在应用于电子设备1时可支撑展平状态的屏幕30。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所述和第二支撑件111’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且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靠近所述主体120的一端相对于背离所述主体120的另一端倾斜,所述第二支撑件111’靠近所述主体120的一端相对于背离所述主体120的另一端倾斜,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靠近所述主体12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背离所述主体120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d2(参见图2)。因此,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装置100的横截面呈现水滴形的收容空间。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应用于折叠壳体10及电子设备1时,有利于减小所述折叠壳体10及电子设备1的折合缝隙,提高外观表现力,且增加了对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屏幕30的弯折控制,有利于减小所述屏幕30的折痕。
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可相互弯折或相互展开,因此,所述折叠装置100具有折叠状态及展平状态,且可由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以及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平状态。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均位于所述主体120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不能够再继续折叠。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均位于所述主体120相背的两侧,且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处于平整或近似平整的状态。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处于平整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邻近屏幕30设置的表面共面。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处于近似平整的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邻近屏幕30设置的表面近似共面。所述折叠装置100的状态和所述电子设备1的状态相关。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中的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弯折时,会带动所述屏幕30相对弯折;当所述折叠装置100中的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平时,会带动所述屏幕30相互展平。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屏幕30相对弯折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对弯折;当所述屏幕30相对展平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对展平。因此,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1也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1也处于展平状态。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相对运动,与所述屏幕30相对弯折的运动时序、主动从动关系不做限定。换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设备1折叠时,两个壳体500相互折叠,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所述屏幕30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1展开时,两个壳体500相互展开,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开,所述屏幕50展开。
所述主体120也称为承载座,或支架。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一转动机构130连接所述主体120,第二支撑件111’通过第二转动机构130’连接所述主体120。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呈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120的两侧。第一转动机构130及第二转动机构130’关于所述主体120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当第一转动机构130及第二转动机构130’关于所述主体120对称设置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可沿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主体120的两侧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及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第一转动机构130及第二转动机构130’沿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主体120的两侧对称设置,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折叠装置100的限定。
所述折叠装置100位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之间,两个所述壳体500分别连接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时,所述两个壳体500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两个壳体500转动,与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的主动和从动关系,以及时序做限定。
所述连接件134与壳体50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当连接件134与壳体500为一体式结构时,连接件134与壳体500可通过一道工序制备而成,只不过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将连接件134与壳体500进行了不同的命名。当连接件134与壳体500为分体式结构时,连接件134与壳体500为两个独立的部件,通过各种方法例如粘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等方法将连接件134固设于壳体500上。本实施方式仅以连接件134与壳体500为分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中的连接件134与一壳体5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二转动机构130’中的连接件134与另一壳体500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下面对第一转动机构130中的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与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连接关系进行介绍。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相应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因此,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能够为屏幕30提供更好地支撑;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装置100的横截面呈现水滴形的收容空间,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应用于折叠壳体10及电子设备1时,有利于减小所述折叠壳体10及电子设备1的折合缝隙,提高外观表现力,且增加了对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屏幕30的弯折控制,有利于减小所述屏幕30的折痕。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转动,是指两个运动件可绕转动轴线进行圆周运动。两个运动件转动时,可绕转动轴线运动圆周的部分或全部。比如,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即,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可绕转动轴线运动圆周的部分。所谓滑动,是指两个运动件平行运动,两个运动件之间只有位移变化,没有角度变化。比如,所述第三转动件13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34,即,所述第三转动件13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34之间只有位移变化没有角度变化。所谓滚动,是指,两个运动件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即为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滚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换而言之,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不容易损坏。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由此可见,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二转动件132没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直接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在运动时不容易受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的影响而被限制运动时的自由度,相应地,而是第一支撑件111在第一连接件134的作用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连接件13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因此,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不容易损坏。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3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由此可见,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二转动件132没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直接连接,因此,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在运动时不容易受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的影响而被限制运动时的自由度,相应地,而是第二支撑件111’在第一连接件134的作用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3,图7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9为图4中提供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与主体、第一支撑件及连接件配合关系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图9中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12及图13,图12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与I-I线相反的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7,图14为7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与主体、第一支撑件及连接件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图15中沿III-III线的剖面图;图18为图2中沿G-G剖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连接轴与弧形滑槽的方式配合连接,为了方面描述,将所述连接轴命名为第一连接轴1314,将所述弧形滑槽命名为第一弧形滑槽1113。换而言之,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一连接轴1314及第一弧形滑槽1113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1314及第一弧形滑槽1113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1314及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内。相较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4,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34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有利于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的尺寸小型化,进而有利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连接孔,为了方面描述,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的连接孔命名为连接孔1311(参见图10),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具有相连的第一支撑本体部1111及第一连接部1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12具有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孔131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也可不具有所述连接孔1311,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4为分体结构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4,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4为一体结构。
所述连接孔131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只要满足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孔131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连接孔1311为通孔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连接孔1311为通孔时,便于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安装于所述连接孔1311内。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内运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可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内滑动并转动。
所述第一连接部1112的第一弧形滑槽1113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端1114及第二限位端1115。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背离所述主体120,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参见图11);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参见图17)。
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及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为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背离所述主体120,换而言之,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更远离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更靠近所述主体120。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可避免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继续展开而损坏所述屏幕。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可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进一步折叠而损坏所述屏幕。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折叠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由于结构公差等原因可能造成的所述折叠装置100无法较好的展平。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可抵接于第二限位端111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的所述一端与第二限位端1115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折叠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由于结构公差等原因可能造成的所述折叠装置100无法较好的折叠。
请进一步参阅图19,图19为折叠装置中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的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撑本体部1111具有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112的第一支撑面111a。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至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01。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至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02,其中,所述第一距离d0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d02
由于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1314处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因此,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至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d01)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至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即第二距离d02)。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且所述折叠装置100中的第一支撑面111a朝上的视角来看时,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低于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才能保证所述折叠装置100由展平状态开始运动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逆时针转动,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能够折叠,即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进入到所述折叠状态。
请参阅图8、图11至图14及图17,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还具有连接弧段1116,所述连接弧段1116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及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之间,且所述连接弧段1116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出。
所述连接弧段1116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及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之间,且连通所述第一限位端1114及所述第二限位端1115,所述连接弧段1116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出,因此,当所述折叠装置10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或者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的运动速度较慢。倘若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的运动速度较快,那么,所述折叠装置100支撑的屏幕30在弯折状态下的最低的部位(图2所示视角,即,对应折叠装置100的轴线处的部位)的位置,相较于屏幕30在展平状态下所述部位的原始位置在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的方向运动越多,进而使得所述屏幕30容易与位于屏幕30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一侧的装饰件产生干涉,所述屏幕30容易受损。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所述连接弧段1116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起,进而避免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运动过快导致对所述折叠装置100支撑的屏幕30的损伤。
请参阅图8至图11,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通过第二连接轴1315及第二弧形滑槽121配合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一者,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另一者,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自由度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所述主体120具有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具有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所述主体120具有所述第二转轴。只要满足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能够滑动并转动地连接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主体120的厚度较大,因此,所述主体120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的厚度较小,因此,有利于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的尺寸的小型化,有利于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厚度的轻薄化。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20具有第一收容空间120a,所述主体120限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121,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312第一转动件131,且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连接孔1312,所述第二转轴1315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312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1315可不具有所述连接孔1312,所述第二转轴1315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为分体结构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或者,所述第二转轴1315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的端面命名为第一端面123,将与所述第一端面123相背的表面命名为第二端面124。此外,所述主体120还具有两个连接面125,两个所述连接面125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23及所述第二端面124。换而言之,所述主体120具有第一端面123、第二端面124、及两个连接面125。所述第一端面123及所述第二端面124相背设置,所述连接面125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23及所述第二端面124,且两个连接面125相背设置。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中的一者位于一个连接面125的一侧,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的另一者位于另一连接面125的一侧;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位于第一端面123的一侧,且第一端面123相较于第二端面124邻近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1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面124的宽度。由于所述第一端面123需要开设开口安装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以及安装屏幕30等部件,因此,第一端面123的宽度较大,可便于上述部件的安装。第二端面124的尺寸较小,可减小所述主体120的尺寸。另外,所述连接面125为弧形或近似为弧形,可在所述折叠装置100折叠时,可避让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以及壳体500等结构件,防止所述折叠装置100在折叠的过程中上述结构件与连接面125干涉。
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3,且贯穿其中一个连接面125。由于所述支撑组件1100包括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因此,所述主体120部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收容空间120a。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两个第一收容空间120a沿着所述主体120的宽带方向排布为例进行示意。
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开口位于第一端面123,且贯穿其中的一个连接面125,从而可便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装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内,便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配合连接。
所述连接孔1312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孔131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连接孔1312为通孔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连接孔1312为通孔时,便于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安装于所述连接孔1312内。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内,且可在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内运动。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轴1315可在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内滑动并转动。
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121,包括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或者,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121。当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收容空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121时,可使得所述第二转动轴在所述第二弧形滑槽121内滑动并转动时较为稳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18,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1316及第一连接孔1313配合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轴1316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连接孔1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另一者。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轴1316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且所述第一连接孔1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或者,所述第三连接轴1316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且所述第一连接孔1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13,所述第三连接轴1316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的第一连接孔1313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的第一连接孔1313。只要,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1316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313配合连接,以使得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转动配合即可。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1316及第一连接孔1313配合连接,即,通过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可转动连接。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连接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小,有益于实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配合部件的小型化。此外,所述第三连接轴1316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313之间的配合间隙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产生晃动。
请一并参阅图20至图28,图20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2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4为图22中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5为图20中所示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26为图25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27为图26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8为图26中沿VI-VI线的剖面图。所述主体120还具有第二收容空间120b,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且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和所述主体120中的一者,所述第一圆弧轨122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和所述主体120的另一者。
请继续参阅图23,在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两个所述侧壁沿着所述主体120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主体120限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中的另一者。因此,当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配合时通过两个第一圆弧槽1321和两个第一圆弧轨122配合,从而可提升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第一圆弧轨122为例,且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圆弧槽1321为例进行示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圆弧槽1321,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圆弧轨122。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一者设置第一圆弧轨122,两个侧壁中的另一种设置第一圆弧槽1321;相应地,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第一圆弧槽1321与所述主体120的第一圆弧轨122配合,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第一圆弧轨122和所述主体120的第一圆弧槽1321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20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之间通过一对第一圆弧轨122及第一圆弧槽1321配合,所述第一圆弧轨122设置于所述主体120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的一者,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设置于所述主体120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转动件132的另一者。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3,且贯穿其中一个连接面125。由于所述支撑组件1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因此,所述主体120部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收容空间120b。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两个第二收容空间120b沿着所述主体120的宽带方向排布为例进行示意。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的开口位于第一端面123,且贯穿其中的一个连接面125,从而可便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装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0b内,便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配合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配合连接,一方面可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可与主体120转动连接,另一方面可方便在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主体120上加工形成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及第一圆弧轨122,此外,还可便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装配。
此外,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和第一圆弧轨122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为虚拟轴,换而言之,所述第一圆弧槽1321和所述第一圆弧轨122相对转动时绕着所述虚拟轴转动。采用虚拟轴的方式相较于实体转轴而言,虚拟转轴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的转动轴线更接近理论设计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转动时具有较高精度的运动轨迹。此外,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在运动的过程中或者在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时,不会和所述折叠装置100所承载的屏幕30产生干涉,且还在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屏幕30时,避免所述第二转动件132损伤或刺穿所述屏幕30。
请继续参阅图20至图28,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四连接轴1322与第二连接孔1323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轴1322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和所述连接件134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连接孔1323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和所述连接件134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连接件134具有第二连接孔1323,所述连接件134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323,第四连接轴1322穿设于三个第二连接孔1323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上具有第四连接轴1322,所述连接件134上具有第二连接孔1323。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具有第二连接孔1323,所述连接件134具有第四连接轴1322。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34具有容纳空间134c。所述容纳空间134c用于收容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所述另一端。所述连接件134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34c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具有第二连接孔1323,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所述另一端也具有第二连接孔1323,第四连接轴1322穿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的所述第二连接孔1323及所述容纳空间134c对的两个侧壁的第二连接孔1323。
所述第四连接轴1322也可以为销钉,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孔1323为销钉孔。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四连接轴1322与第二连接孔1323配合连接,即通过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连接件134。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连接件134之间转动连接时需要的空间较小,有益于实现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连接件134配合部件的小型化。此外,所述第四连接轴1322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323之间的配合间隙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产生晃动。
请一并参阅图29至图37,图29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沿VII-V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0为图29所示的折叠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1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三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2为图31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3为图31中沿VIII-V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4为图29中实施的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35为图34提供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装置的第一转机构中第三转动件与主体及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6为图35中所示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7为图35中沿着VIV-VIV线的剖面图。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五连接轴1361与第三连接孔1331配合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第五连接轴1361设置于所述主体120,且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所述主体120具有第三连接孔1331,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依次连接转动部1333、连接部1334及限位部1332。所述转动部1333和所述主体120通过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配合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部1333具有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且固定至所述主体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部1333具有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所述主体120具有第三连接孔1331,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内。
请参阅图30,所述连接部1334具有避让空间133a,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转动时,避免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装饰件1400的第二装饰部142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34不具有所述避让空间133a,相应地,所述装饰件1400上具有避让缺口,以避免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相对于所述主体120转动时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装饰件1400之间的干涉。
所述主体120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五连接轴1361与第三连接孔1331配合连接,即通过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可转动连接,实体的连接轴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转动连接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小,有益于实现所述主体120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配合部件的小型化。此外,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之间的配合间隙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产生晃动。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6、以及图30至图33,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设置于所述主体120的一侧,所述折叠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1300。所述限位件1300设置于所述主体120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一侧,以对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在所述主体120部指向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方向进行限位。
所述折叠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1300,一方面可防止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从所述主体120上脱落;另一方面,所述限位件1300设置于所述主体120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一侧也可便于所述限位件130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及所述主体120之间的装配。
所述限位件1300设置于所述主体120背离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一侧,以对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在所述主体120部指向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及所述限位件1300之间容易组装。
所述限位件1300具有限位孔1310,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穿过所述限位孔1310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并固定至所述主体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1300具有限位孔1310,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通过所述限位孔1310及所述第三连接孔1331固定至所述主体120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五连接轴136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可转动连接,此种方式简单易行。
请继续参阅图29至图37,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限位槽1342和限位部1332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槽134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一者,所述限位部133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具有所述限位槽134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限位部1332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具有所述限位部133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限位槽1342。
当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折叠或展开时,所述限位部1332在所述限位槽1342内滑动。
请参阅图30及图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1342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段134a及第二限位段134b。所述第一限位段134a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远离所述主体120。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展平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段134a。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可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进一步折叠而损坏所述屏幕30。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展平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段134a,可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反折而损坏所述屏幕30。
请继续参阅图29至图37,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限位槽1342和限位部1332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槽134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一者,所述限位部133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具有所述限位槽134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限位部1332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具有所述限位部1332,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具有所述限位槽1342。
当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相对于所述主体120折叠或展开时,所述限位部1332在所述限位槽1342内滑动。
请参阅图30及图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1342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段134a及第二限位段134b。所述第一限位段134a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远离所述主体120。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展平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段134a。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段134b,可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进一步折叠而损坏所述屏幕30。当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呈展平状态时,所述限位部1332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段134a,可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反折而损坏所述屏幕30。
请一并参阅图38至图41,图38为图4中所示的折叠装置的第一转动机构中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的配合示意图;图39为图38中的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0为图39中的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与第一支撑件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1为图38中沿E-E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弧槽111b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中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二圆弧槽111b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所述第二圆弧槽111b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具有两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其中一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与另一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间隔设置,以提升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表面1347以及第二表面1348。所述第二表面1348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表面1347,且所述第二表面1348为所述第一表面1347面对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表面1347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相应地,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圆弧槽111b,一个第二圆弧槽111b与一个第二圆弧轨1343配合,且不同的第二圆弧槽111b与不同的第二圆弧轨1343配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具有两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还包括如下形式: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上设置两个第二圆弧槽111b,相应地,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圆弧轨1343;或者,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圆弧轨1343及一个第二圆弧槽111b,相应地,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圆弧槽111b,及一个第二圆弧轨1343,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第二圆弧槽111b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上的第二圆弧轨1343配合,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的第二圆弧轨1343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上的第二圆弧槽111b配合。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具有三对或更多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每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与其他对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间隔设置,以提升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相对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配合连接,一方面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转动连接,另一方面可不方便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上加工形成第二圆弧槽111b及第二圆弧轨1343,便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的装配,使得装配后的折叠装置100较为紧凑。
此外,所述第二圆弧槽111b和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轴为虚拟轴,换而言之,所述第二圆弧槽111b和所述第二圆弧轨1343相对转动时绕着所述虚拟轴转动。采用虚拟轴相较于实体转轴而言,虚拟转轴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转动轴线更接近理论设计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转动时具有较高精度的运动轨迹。此外,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在运动的过程中或者在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时,不会和所述折叠装置100所承载的屏幕30产生干涉。
请进一步参阅图4至图6等附图,所述折叠装置100还包括装饰件1400。所述装饰件1400设置于所述主体120的一侧,用于对所述主体120进行装饰。
所述装饰件1400(也称为背盖)对所述主体120进行装饰,可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在折叠或展开时,露出第一转动件131的部分、第二转动件132部分、及第三转动件133部分至少一者。可以理解地,由于所述装饰件1400设置于所述主体120的一侧,所述装饰件1400还能够对所述主体120进行保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件1400上还可设置有装饰图案等,以使得所述装饰件1400具有更加醒目的装饰效果。
折叠装置100所述装饰件1400包括第一装饰部141及第二装饰部142。所述第二装饰部142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41弯折相连,以形成容置空间140a。所述容置空间140a用于收容所述主体120的至少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相对设置,均与所述第一装饰部141弯折相连,且两个所述第二装饰部142均位于所述第一装饰部141的同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相对设置。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呈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的外侧。换而言之,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呈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位于一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的外侧,第二支撑件111’位于另一第二装饰部142的外侧。
当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呈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装饰部142的外侧,即,所述第二装饰部1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二装饰部14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所述装饰件1400能够遮挡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形成的组件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间隙,进而能够减少或者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入到所述主体120及与主体120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内。此外,所述装饰件1400能够遮挡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形成的组件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间隙,进而能够减少或者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入到所述主体120及与主体120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内。
此外,所述装饰件1400还能够对所述主体120进行保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件1400上还可设置有装饰图案等,以使得所述装饰件1400具有更加醒目的装饰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2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40a内,且所述主体120连接于所述装饰件1400。可选地,所述主体120连接于所述状态件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螺接、卡接或胶接等方式。
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包括弯折设置的两部分,以避让所述装饰件1400的所述第一装饰部141及第二装饰部1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关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所述主体120的两侧对称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也可以关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所述主体120的两侧不对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关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所述主体120的两侧不对称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实施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130在垂直于所述主体120的轴线的方向上不正对,而是错位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中的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比如,在第一转动机构130中,按照第二转动件132、第一转动件131及第三转动件133的顺序依次排列;在第二转动机构130’中,可按照第三转动件133、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一转动件131的顺序依次排列;或者,在第二转动机构130’中,按照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及第三转动件133的顺序依次排列。
当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关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转动轴线在所述主体120的两侧对称时,可方便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组装,此外,也使得所述承载装置承载可折叠屏幕时,使得所述屏幕可对称折叠。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相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的配合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第一转动机构130中的各个部件(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与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可将第一转动机构130的各个部件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相同的部件,以及将第一支撑件111替换为第二支撑件111’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130的各个部件(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与所述主体120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的配合关系。不过,为了方面描述,下面将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配合的部件等部分部件进行了重新命名。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各个部件(第一转动件131、第二转动件132、第三转动件133及连接件134)与所述主体120,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等的配合关系没有再重新命名。
由前面描述可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一连接轴1314及第一弧形滑槽1113配合连接。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也是通过连接轴与弧形滑槽的方式配合连接。为了描述,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配合连接的连接轴与弧形滑槽分别命名为第一轴1314’及第一弧状槽1113’。换而言之,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通过第一轴1314’及第一弧状槽1113’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通过所述第一轴1314’及第一弧状槽1113’配合连接的方式可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通过第一连接轴1314及第一弧形滑槽1113配合的方式相同。在已知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电连接件134,将第一支撑件111替换为第二支撑件111’即可得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与第二支撑件111’的配合关系。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通过第一轴1314’第一弧状槽1113’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11’。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轴1314’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之间通过第一轴1314’及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上,所述第一轴1314’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相较于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4,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3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上,所述第一轴1314’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有利于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的尺寸小型化,进而有利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小型化。
请再次参阅图10及图16,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第一孔1311’,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支撑件111’具有相连的第二支撑本体部1111’及第二连接部1112’,所述第二连接部1112’具有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所述第一轴131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孔1311’,所述第一轴13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12’的第一弧状槽1113’内。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连接孔,为了方面描述,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的连接孔命名为第一孔1311’,所述第二支撑件111’具有相连的第二支撑本体部1111’及第二连接部1112’,所述第二连接部1112’具有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13,所述第一轴13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131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一轴13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内。
所述第一孔131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只要满足所述第一轴131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1311’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孔1311’为通孔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第一孔1311’为通孔时,便于所述第一轴1314’安装于所述第一孔1311’内。所述第一轴131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内运动。当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可在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内滑动并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部1112’的第一弧状槽1113’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1114’及第二端1115’,其中,所述第一端1114’相较于所述第二端1115’背离所述主体120,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1115’。
所述第一端1114’及所述第二端1115’为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端1114’相较于所述第二端1115’背离所述主体120,换而言之,所述第一端1114’更远离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端1115’更靠近所述主体120。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可避免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继续展开而损坏所述屏幕。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1115’,可防止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进一步折叠而损坏所述屏幕30。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可抵接于形成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的第一端1114’的侧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的第一端1114’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折叠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由于结构公差等原因可能造成的所述折叠装置100无法较好的展平。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1115’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可抵接于形成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的第二端1115’的侧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且当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1115’时,所述第一轴1314’的所述另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的第二端1115’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防止折叠装置100中各个部件的由于结构公差等原因可能造成的所述折叠装置100无法较好的折叠。
请继续参阅图19,所述第二支撑本体部1111’具有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112’的第二支撑面111’a,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至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03;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至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04,其中,所述第三距离d03大于所述第四距离d04
由于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1314’处于所述第二端1115’,因此,所述第一端1114’至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即第三距离d03)大于所述第二端1115’至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之间的距离(即第三距离d04)。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且所述折叠装置100中的第二支撑面111’a朝上的视角来看时,所述第一端1114’低于所述第二端1115’。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才能保证所述折叠装置100由展平状态开始运动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逆时针转动,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能够折叠,即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进入到所述折叠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0至图14,所述第一弧状槽1113’还具有连接段1116’,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114’及所述第二端1115’之间,且所述连接段1116’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出。
所述连接段1116’位于所述第一端1114’及所述第二端1115’之间,且连通所述第一端1114’及所述第二端1115’,所述连接段1116’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出,因此,当所述折叠装置10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或者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的运动速度较慢。倘若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较于所述第二主动机构的第一连接件134的运动速度较快,那么,所述折叠装置100支撑的屏幕30在弯折状态下的最低的部位(图示视角,即,对应折叠装置100的轴线处的部位)的位置,相较于屏幕30在展平状态下所述部位的原始位置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的方向运动越多,进而使得所述屏幕30容易与位于屏幕30背离所述第二支撑件111’一侧的装饰件产生干涉,所述屏幕30容易受损。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折叠装置100,所述连接段1116’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111’a的方向凸起,进而避免所述第二支撑件111’运动过快导致对所述折叠装置100支撑的屏幕30的损伤。
下面对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主体120的配合关系进行介绍。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前提下,可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在这里,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简单描述如下,其余部分可参照前面关于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配合关系的描述。
请参阅图16至图18,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通过第二轴1315’及第二弧状槽121’配合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二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状槽121’配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轴1315’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一者,所述第二弧状槽121’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的另一者,所述第二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状槽121’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120。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通过第二轴1315’与所述第二弧状槽121’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相较于所述主体120运动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之间既有位移变化又有角度变化,因此,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由于所述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在运动时的自由度较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自由度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对承载的屏幕30的弯折应力,进而确保了所述屏幕30不容易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所述第二轴1315’,所述主体120具有所述第二弧状槽1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31具有所述第二弧状槽121’,所述主体120具有所述第二转轴。只要满足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主体120能够滑动并转动地连接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主体120的厚度较大,因此,所述主体120设置所述第二弧状槽121’,所述第二轴1315’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可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的厚度较小,因此,有利于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31的尺寸的小型化,有利于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厚度的轻薄化。
请参阅图16,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具有第二孔1312’。所述主体120具有第一收容空间120a,所述主体120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0a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弧状槽121’,第二轴1315’位于所述第二孔1312’内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且与所述第二弧状槽121’配合。
下面对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介绍。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可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以及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在这里,将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的配合关系简单描述如下,其余部分可参照前面关于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的配合关系的描述。
请继续参阅图18,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转动件13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通过第三轴1316’及第三孔1313’配合连接。
相应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一连接件134,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二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替换为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应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且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替换为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之间的配合关系。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第二支撑件111’之间的配合关系,和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配合关系相同。在得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1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将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替换为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且将所述第一支撑件111替换为第二支撑件111’,即可得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的配合关系。
请一并参阅图42,图42为图4所示的折叠装置中第一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轴线的示意图。所述主体120具有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呈折叠状态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端面(即,第一端面123)。在同一转动机构中: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线L1平行于所述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L2,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邻近所述端面。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平行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是指,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换而言之,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是相互平行且不重合。上述设计可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处于静止状态时(即,折叠装置100未转动时)所述连接件134被限制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进行转动。换而言之,所述连接件134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相对静止,从而提升了所述折叠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134的转动仍然可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进行转动。
此外,第二转动件132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第一转动轴线L1平行于所述第三转动件133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第二转动轴线L2,所述第一转动轴线L1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L2邻近所述端面(即,第一端面123),因此,避免所述折叠装置100在折叠时,所述屏幕30与所述主体120之间的干涉,进而使得所述折叠装置100能够正常折叠。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壳体10,所述折叠壳体10包括两个壳体500及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折叠装置100。所述折叠装置1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折叠装置100位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之间,两个所述壳体500分别连接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及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连接件134转动时,所述两个壳体500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折叠装置100设置于两个壳体500之间,两个连接件134分别容置于两个壳体500的收容槽中,并将两个连接件13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壳体500。
可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壳体500的正面500a(即折叠壳体1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壳体500背离装饰件1400的表面)、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支撑面111a、以及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共面。
当所述壳体500的正面500a、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支撑面111a、以及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共面时,所述的壳体500的正面500a、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支撑面111a、以及所述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没有段差,当所述折叠壳体10用于支撑屏幕30时,在所述折叠装置100完全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屏幕30不会受到段差的冲击,屏幕30不会出现彩点、亮点等不良问题,保证屏幕30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屏幕30的触摸手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500的正面500a、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的第二支撑面111’a、以及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共面,因此,当所述屏幕30处于展平状态时不会受到段差处的冲击,屏幕30不会出现彩点、亮点等不良问题,保证屏幕30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屏幕30的触摸手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并请一并参阅图43至图47,图43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4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G-G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5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6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7所示的电子装置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3可结合图14进行观看,相当于在图14的基础上增加了屏幕30及壳体500。在图44中示意出了第一转动件131,可结合图18进行观看,相当于在图18的基础上增加了屏幕30及壳体500。在图45中示意出了第二转动件132,可结合图37一起观看,图45相当于在图37的基础上增加了屏幕30、壳体500、装饰件1400等其他部件。在图46中示意出了第三转动件133。在图47中示意出了第一支撑件111和连接件13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可折叠的屏幕30及如前面所述的折叠装置100,或者,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屏幕30及如前面所述的折叠壳体10;所述屏幕30承载于折叠装置100中的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当所述电子设备1折叠时,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1展开时,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开,所述屏幕30展开。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屏幕30及所述折叠壳体10,所述屏幕30设置于所述折叠壳体10上。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可折叠的屏幕30及折叠壳体10,所述屏幕30承载于所述折叠壳体10中折叠装置100的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当所述电子设备1折叠时,两个壳体500相互折叠,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所述屏幕30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1展开时,两个壳体500相互展开,第一支撑件111及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开,所述屏幕30展开。
具体地,所述屏幕30包括可弯折部310、以及连接于所述可弯折部310相背两侧的两个非弯折部320。所述屏幕30的所述可弯折部310对应所述折叠装置100,两个非弯折部320分别对应两个壳体500设置。所述屏幕30的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中的一者,所述屏幕30的另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壳体500中的另一者,所述可弯折部310设置于所述折叠装置100的一侧。所述屏幕30的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所述壳体500中的一者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水或双面胶等连接部1334件固定。所述屏幕30的另一个非弯折部320固定于两个壳体500中的另一者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水或双面胶等连接部1334件固定。所述屏幕30的可弯折部310可随着所述折叠装置100折叠或展平。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500的正面500a、所述第一支撑件111的第一支撑面111a、以及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共面,因此,当所述屏幕30处于展平状态时不会受到段差处的冲击,屏幕30不会出现彩点、亮点等不良问题,保证屏幕30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屏幕30的触摸手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500的正面500a、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的第二支撑面111’a、以及主体120的第一端面123共面,因此,当所述屏幕30处于展平状态时不会受到段差处的冲击,屏幕30不会出现彩点、亮点等不良问题,保证屏幕30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屏幕30的触摸手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可折叠的屏幕30及折叠装置100。所述折叠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100、转动组件1200。所述支撑组件11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11’。所述转动组件1200包括主体120及并排设备的第一转动机构130和第二转动机构13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具体结构,以及和所述折叠装置100中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及配合关系请参照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当所述折叠装置100折叠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折叠,所述可折叠屏幕30折叠;当所述折叠装置100展开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30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30’的所述第一转动件131、所述第二转动件132及所述第三转动件133转动,所述第一支撑件111及所述第二支撑件111’相互展开,所述可折叠屏幕30展开。
下面对所述电子设备1的运动过程进行描述。先对所述电子设备1由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再对所述电子设备1由折叠状态至展平状态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可以理解地,下面几种实施方式中介绍的电子设备1的运动过程,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介绍的电子设备1的运动过程的限定。本申请不对各个部件的主动和从动关系,以及运动时序做限定。
下面对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由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在一实施方式中,弯折所述电子设备1时,对电子设备1的两个壳体500中的至少一个壳体500施加弯折的力,使得连接于两个壳体500的两个转动组件1200朝向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转动组件1200弯折,屏幕30的可弯折部310可随着所述转动组件1200的弯折而弯折,直至所述电子设备1至完全折叠状态。所述折叠装置100中所述转动组件1200的弯折过程可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对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由折叠状态至展平状态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在一实施方式中,向外拉开至少一个壳体500,使得连接于两个壳体500的两个转动组件120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两个转动组件1200逐渐展开,屏幕30的可弯折部310可随着所述转动组件1200的展开而展开,直至所述电子设备1至完全展开状态。所述折叠装置100中所述转动组件1200的展开过程可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所述主体的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及连接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三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并且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滑动并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三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连接轴及第一弧形滑槽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相连的第一支撑本体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弧形滑槽,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限位端及第二限位端,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端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端背离所述主体,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所述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所述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本体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支撑面,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至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轴至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还具有连接弧段,所述连接弧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及所述第二限位端之间,且所述连接弧段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凸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主体通过第二连接轴及第二弧形滑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连接轴及第一连接孔配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主体限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所述第二连接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且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具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与所述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及第一圆弧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第四连接轴与第二连接孔配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主体之间通过第五连接轴与第三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限位槽和限位部配合连接,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中的一者,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中的另一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主体通过第二连接轴及第二弧形滑槽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二圆弧槽及第二圆弧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圆弧槽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第一支撑件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圆弧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第一支撑件中的另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及所述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还滑动并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三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相互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滑动并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二转动件及第三转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关于所述折叠装置的转动轴线在所述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第一轴及第一弧状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二支撑件具有相连的第二支撑本体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弧状槽,所述第一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轴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弧状槽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状槽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主体,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的所述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端;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的所述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本体部具有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支撑面,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轴至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当所述折叠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至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状槽还具有连接段,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且所述连接段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面的方向凸出。
19.一种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两个所述壳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及第二转动机构的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连接件转动以及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连接件转动时,所述两个壳体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2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的屏幕及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折叠的屏幕及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壳体;所述屏幕承载于折叠装置中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当所述电子设备折叠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相互折叠;当所述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相互展开,所述屏幕展开。
CN202210611519.8A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89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1519.8A CN117189752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1519.8A CN117189752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9752A true CN117189752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2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1519.8A Pending CN117189752A (zh) 2022-05-31 2022-05-31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97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41795U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1770223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658513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306817B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4017436A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067674A (zh)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7189752A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489691A (zh) 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7189761A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949665A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189757A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68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2006747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8564546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144306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8361453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879368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165262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8361450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9892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8361451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948340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7189766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3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