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4261A -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 Google Patents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4261A
CN117184261A CN202311270302.6A CN202311270302A CN117184261A CN 117184261 A CN117184261 A CN 117184261A CN 202311270302 A CN202311270302 A CN 202311270302A CN 117184261 A CN117184261 A CN 117184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haft
front axle
tractor
rear axle
ax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03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良豪
丁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inera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inera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inera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inera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03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4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4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其中机身调平结构包括:前桥装置,所述前桥装置设置有前桥输入轴,所述前桥输入轴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后桥装置,所述后桥装置设置有后桥输入轴,所述后桥输入轴也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与所述后桥输入轴共轴线;或者,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且二者相交;机身,所述机身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之间,并且所述前桥输入轴轴线作为所述机身的转动轴线;机身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转动,并在所述机身转动到水平姿态后保持所述机身的水平姿态。本发明能够实现机身调平。

Description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丘陵山区幅员辽阔,多以不规则地面、坡地为主,拖拉机在坡地作业时,由于坡地具有一定的坡度,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拖拉机的机身会随着地面产生倾斜。在倾斜角度较大时,发生滑移、侧翻、驾驶员从拖拉机掉落的现象。
因此,如何实现拖拉机的机身调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身调平结构,以在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能实现对拖拉机的机身调平,进而避免机身倾斜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机身调平结构的拖拉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拖拉机,包括:
前桥装置,所述前桥装置设置有前桥输入轴,所述前桥输入轴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
后桥装置,所述后桥装置设置有后桥输入轴,所述后桥输入轴也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与所述后桥输入轴共轴线;或者,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且二者相交;
机身,所述机身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之间,并且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作为所述机身的转动轴线;
机身驱动装置,所述机身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或所述后桥装置上,其与所述机身连接以驱动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转动,并在所述机身转动到水平姿态后保持所述机身的水平姿态。
优选的,所述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不折腰式拖拉机,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与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位于同一轴线。
优选的,所述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折腰式拖拉机,且拖拉机的折腰点设置于所述后桥装置上,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的延长线在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绕拖拉机的折腰点转动的转动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机身包括固定连接的离合器壳体和变速箱壳体;
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和所述变速箱壳体分别位于所述前桥装置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变速箱壳体位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之间。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外壁形成有朝远离离合器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耳;
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外壁形成有朝远离变速箱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耳;
所述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第二固定耳之间固定连接固定件。
优选的,所述前桥装置用于与所述离合器壳体配合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端部配合的第一环形台阶孔,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对应端部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孔中;
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二者的用于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对应端部配合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对应端部配合的第二环形台阶孔和第三环形台阶孔,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两端部分别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孔和所述第三环形台阶孔中。
优选的,所述机身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驱动油缸;
两个所述驱动油缸布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前桥装置和/或所述后桥装置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前桥装置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身还包括发动机壳体,所述发动机壳体位于所述离合器壳体远离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一端,且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离合器壳体固定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
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的前行走件和后行走件;
及驾驶座,所述驾驶座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机身调平结构,当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可以通过机身驱动装置驱动机身相对于前桥装置和后桥装置转动以使得机身转动至水平姿态,当机身转动至水平姿态后通过驱动装置保持机身的水平姿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身调平结构,在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能够实现对拖拉机的机身调平,进而避免由于机身倾斜而导致滑移、侧翻、驾驶员从拖拉机掉落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由于具有上述机身调平结构,因此,兼顾上述机身调平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拖拉机沿竖直平面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拖拉机的机身调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1中拖拉机隐藏发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及变速箱壳体后侧部件之后的右视图;
附图标号
1-前桥装置;
2-后桥装置;
3-机身;3a-离合器壳体;3b-变速箱壳体;3c-发动机壳体;
4-机身驱动装置;
5-地面;
6a-第一固定耳;6b-第二固定耳;6c-固定件;
7a-第一环形台阶孔;7b-第二环形台阶孔;7c-第三环形台阶孔;
8-前桥输入轴;
9-后桥输入轴;
10-前行走件;
11-后行走件;
12-驾驶座;
13-折腰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机身调平结构,以在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能实现对拖拉机的机身调平,进而避免机身倾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机身调平结构的拖拉机。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拖拉机沿竖直平面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的拖拉机的机身调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图1中拖拉机隐藏发动机壳体3c、变速箱壳体3b及变速箱壳体3b后侧部件之后的右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身调平结构,包括:前桥装置1、后桥装置2、机身3和机身驱动装置4。
其中,前桥装置1负责承受拖拉机的前部载荷,前桥装置1设置有沿拖拉机前后方向布置的前桥输入轴8,该前桥输入轴8为前桥装置1上的前行走件10(例如车轮或履带)提供动力。
后桥装置2负责承受拖拉机的后部载荷,后桥装置2设置有沿拖拉机前后方向布置的后桥输入轴9,该后桥输入轴9为后桥装置2上的后行走件11(例如车轮或履带)提供动力。并且前桥输入轴8与后桥输入轴9共轴线;或者,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后桥输入轴9的轴线二者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二者相交。
机身3是拖拉机的主体部分,机身3可转动支撑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之间,并且所述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作为所述机身3的转动轴线M。换言之,机身3的转动轴线M与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同轴布置。
机身驱动装置4(见图3)设置于前桥装置1和/或后桥装置2上,其与机身3连接以驱动机身3相对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转动,并在机身3转动到水平姿态后保持机身3的水平姿态。
如图3所示,当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与行走件(车轮或履带)一起随着地面5倾斜而产生倾斜,此时可以通过机身驱动装置4驱动机身3相对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绕转动轴线M转动以使得机身3转动至水平姿态,如图3中F方向为机身3的转动方向,当机身3转动至水平姿态后通过驱动装置4保持机身3的水平姿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身调平结构,在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能够实现对拖拉机的机身调平,进而避免由于机身3倾斜而导致滑移、侧翻、驾驶员从拖拉机掉落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在机身3上安装倾斜角度传感器来检测机身3的倾斜角度,控制器可根据机身3的倾斜角度实时控制机身驱动装置4,从而实现对机身3的实时调平。
需要说明的是,机身驱动装置4可以安装在前桥装置1上,也可以安装在后桥装置2上,也可以同时安装在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机身调平结构,可以适用于车轮式拖拉机,也可以适用于半履带式拖拉机(前行走件和后行走件中的一个是车轮,另一个是履带),也可以适用于全履带式拖拉机。
该机身调平结构可以应用于不折腰式拖拉机,当该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不折腰式拖拉机时,前桥输入轴8与后桥输入轴9二者共轴线。也就是说,对于不折腰式拖拉机,前桥输入轴8与后桥输入轴9二者同轴线布置,并且二者的轴线作为机身3的转动轴线M,由此可以实现不折腰式拖拉机的机身调平。
该机身调平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折腰式拖拉机,对于折腰式拖拉机,其折腰点可以设置于后桥装置2上,如图2所示,后桥装置2可以包括用于安装机身3的后桥前部和用于安装后桥输入轴9的后桥后部,其中后桥后部能够相对于后桥前部绕折腰轴线13转动,从而实现拖拉机的折腰功能。对于折腰式拖拉机,后桥输入轴9能够跟随后桥后部相对于后桥前部绕折腰轴线13转动,此时,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的延长线应在后桥输入轴9的轴线绕折腰轴线13转动的转动平面内。换言之,对于折腰式拖拉机,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的延长线与后桥输入轴9的轴线二者共平面,且二者相交。在实际调平时,前桥输入轴8的轴线作为机身3的转动轴线M,由此可以实现折腰式拖拉机的机身调平。
如图2所示,机身3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其中,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分别位于前桥装置1的前后两端,且变速箱壳体3b位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之间。
在实际制造时,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可以通过装配件实现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装配件可以包括第一固定耳6a、第二固定耳6b和固定件6c。具体的,可以在离合器壳体3a的外壁形成朝远离离合器壳体3a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耳6a,并在变速箱壳体3b的外壁形成朝远离变速箱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耳6b,第一固定耳6a和第二固定耳6b之间固定连接固定件6c。由此,实现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二者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实现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二者的固定连接,在此对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二者的具体固定形式不作更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前桥装置1用于与离合器壳体3a配合的一端形成与离合器壳体3a端部配合的第一环形台阶孔7a,离合器壳体3a的对应端部可转动支撑于该第一环形台阶孔7a中。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二者的用于与变速箱壳体3b对应端部配合的一端分别形成与变速箱壳体3b对应端部配合的第二环形台阶孔7b和第三环形台阶孔7c,变速箱壳体3b的两端部分别可转动支撑于该第二环形台阶孔7b和该第三环形台阶孔7c中。由此,实现机身3相对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转动,结构更加简单,转动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机身3在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的台阶孔内绕转动轴线M转动,因此,在转动过程中机身3的重心在转动轴线M附近微小变化。有利的是,当转动轴线M是在机身3的长度方向上将截面形状的质心彼此连接的线时,也即当机身3的重心在转动轴线M上时,机身3在转动过程中重心始终保持不变。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进行坡地作业时拖拉机重心高度是影响整机稳定性的关键参数之一,重心越高,整机稳定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滑移、侧翻事故。本实施例中,机身3在绕转动轴线M转动过程中,机身3的重心只在转动轴线M附近微小变化,不会出现重心特别升高的情形,提高整机稳定性。而当机身3的重心在转动轴线M上时,机身3在转动过程中其重心则始终不会变高,整机稳定性最好。
如图3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机身驱动装置4可以包括两个驱动油缸。两个驱动油缸布置在机身3的两侧,驱动油缸的一端与前桥装置1和/或后桥装置2连接,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机身3连接。
当对机身3进行调平时,可以通过机身3两侧的驱动油缸协同作用来驱动机身3相对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转动。其中,驱动油缸可以设置在前桥装置1上,也可以设置在后桥装置2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上。由于机身3由连为一体的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构成,因此驱动油缸的作用端可以与离合器壳体3a连接,也可以与变速箱壳体3b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机身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驱动油缸,仅仅是对驱动装置4的结构举例而已,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实现对机身3的驱动,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上述机身3还可以包括发动机壳体3c,发动机壳体3c位于离合器壳体3a远离变速箱壳体3b的一端,且发动机壳体3c与离合器壳体3a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在拖拉机作业时,发动机壳体3c内的发动机输出动力可以沿动力输出轴线N经离合器之后传递给变速箱,并最终传递给前桥输出入轴8和后桥输入轴8。在具体实施时,前桥输入轴8可以通过锥齿轮副将动力传递给前行走件10,后桥输入轴9可以通过锥齿轮副将动力传递给前行走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拖拉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分别设置于前桥装置1和后桥装置2的前行走件10和后行走件11,及驾驶座12。其中所述驾驶座12与机身3固定连接,例如驾驶座12可以固定安装在机身3的变速箱壳体3b上。在拖拉机进行坡地作业时,驾驶座12也能跟随机身3进行调平,避免了驾驶座12倾斜,进而避免驾驶员由于驾驶座倾斜而从驾驶座12上掉落的风险,提高驾驶体验。其中前行走件10可以为车轮或履带,后行走件11可以为车轮或履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如若使用了流程图,则该流程图是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桥装置(1),所述前桥装置设置有前桥输入轴(8),所述前桥输入轴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
后桥装置(2),所述后桥装置设置有后桥输入轴(9),所述后桥输入轴也沿拖拉机的前后方向布置,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与所述后桥输入轴共轴线;或者,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且二者相交;
机身(3),所述机身可转动支撑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之间,并且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作为所述机身的转动轴线;
机身驱动装置(4),所述机身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或所述后桥装置上,其与所述机身连接以驱动所述机身相对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转动,并在所述机身转动到水平姿态后保持所述机身的水平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不折腰式拖拉机,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与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位于同一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调平结构应用于折腰式拖拉机,且拖拉机的折腰点设置于所述后桥装置上,其中所述前桥输入轴的轴线的延长线在所述后桥输入轴的轴线绕拖拉机的折腰点转动的转动平面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固定连接的离合器壳体(3a)和变速箱壳体(3b);
其中,所述离合器壳体和所述变速箱壳体分别位于所述前桥装置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变速箱壳体位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外壁形成有朝远离离合器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耳(6a);
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外壁形成有朝远离变速箱壳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耳(6b);
所述第一固定耳和所述第二固定耳之间固定连接固定件(6c)。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装置用于与所述离合器壳体配合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端部配合的第一环形台阶孔(7a),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对应端部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孔中;
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二者的用于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对应端部配合的一端分别形成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对应端部配合的第二环形台阶孔(7b)和第三环形台阶孔(7c),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两端部分别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孔和所述第三环形台阶孔中。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驱动装置包括两个驱动油缸;
两个所述驱动油缸布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前桥装置和/或所述后桥装置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前桥装置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合器壳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还包括发动机壳体(3c),所述发动机壳体位于所述离合器壳体远离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一端,且所述发动机壳体与所述离合器壳体固定连接。
10.一种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身调平结构;
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桥装置和所述后桥装置的前行走件(10)和后行走件(11);
及驾驶座(12),所述驾驶座与所述机身固定连接。
CN202311270302.6A 2023-09-28 2023-09-28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Pending CN117184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302.6A CN117184261A (zh) 2023-09-28 2023-09-28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0302.6A CN117184261A (zh) 2023-09-28 2023-09-28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4261A true CN117184261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2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0302.6A Pending CN117184261A (zh) 2023-09-28 2023-09-28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42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70430B1 (en) Agricultural tractor with draft compensating suspension
CA2779895A1 (en) All-terrain vehicle
US11110958B2 (en) Steerable track system for vehicles
US4063361A (en) Power train for two-wheel tractor
CN117184261A (zh) 拖拉机及其机身调平结构
CN101722845B (zh) 单螺栓铰链摆腰转向四轮驱动机构
CN214356360U (zh) 基于车辆驱动桥的大型隧道台车
CN105774404B (zh) 一种车辆的转向驱动结构
CN219728383U (zh) 一种具有仿形功能的林用动力底盘机架
US20130186703A1 (en) Tractor
CN107284135B (zh) 一种正常地隙的转向驱动桥
CN112874644A (zh) 一种行走装置及履带式车辆
CN202966429U (zh) 拖拉机底盘结构
US11772702B2 (en) Steering knuckle gearbox assembly
CN217074033U (zh) 一种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CN110816668A (zh) 铰接式越野起重机底盘
CN213414000U (zh) 一种具有旋转式车厢的履带式运输车
CN215705482U (zh) 一种林用集材车摆动驱动桥总成
KR101195206B1 (ko) 트랙터
CN216231482U (zh) 玉米收获机用双限位转向驱动桥
KR100296854B1 (ko) 자주식 크레인
CN211032740U (zh) 铰接式越野起重机底盘
CN218258458U (zh) 改进型遥控式多地形运输车
CN220332467U (zh) 转向驱动桥传动机构
CN214648639U (zh) 一种行走装置及履带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