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9219A - 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9219A
CN117159219A CN202311444074.XA CN202311444074A CN117159219A CN 117159219 A CN117159219 A CN 117159219A CN 202311444074 A CN202311444074 A CN 202311444074A CN 117159219 A CN117159219 A CN 117159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scular prosthesis
shell
blood vessel
elastic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40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9219B (zh
Inventor
申宝胜
刘颖
董永贺
朱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40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9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9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9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9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9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血管假体包括管状主体;该管状主体上各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和束缚件;弹性筒状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血管对接口;束缚件可释放地周向束缚弹性筒状支架,以使弹性筒状支架处于径向压缩状态;管状主体上位于任意两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设有安装接口。该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或者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前述血管假体。本发明缓解了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间连接,至少一端必须通过术中缝合实现存在的缝合处易渗漏、患者血管易破裂、手术时间长、耗材多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间的连接至少一端必须通过医生术中缝合来实现,存在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缝合密度小将导致接口位置血液渗漏,缝合密度大将导致患者血管破裂并且延长手术时间的缺陷;此外,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自体血管的尺寸对人工血管进行裁剪后与患者血管缝合在一起;若裁剪后的人工血管尺寸不合适则需要取一根新人工血管假体重新进行裁剪,不能实现术中人工血管间的拼接,存在消耗手术时间,并且浪费耗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间的连接至少一端必须通过术中缝合实现存在的缝合处易渗漏、患者血管易破裂、手术时间长、耗材多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该血管假体包括管状主体;
所述管状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血管对接口,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
所述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和束缚件;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处: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血管对接口;所述束缚件可释放地周向束缚所述弹性筒状支架,以使所述弹性筒状支架处于径向压缩状态;
所述管状主体上位于任意两个所述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还设有用于供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进出的安装接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无需缝合,即可与被修补血管之间快速对接,可提高手术效率,且对接效果不受缝合密度的影响,并发症少;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传统手术中,若裁剪后的人工血管尺寸不合适则需要取一根新人工血管假体重新进行裁剪,不能实现术中人工血管间的拼接,存在消耗手术时间,并且浪费耗材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则可与普通人工血管拼接,手术中,对普通人工血管剪切尺寸的容错率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且可减少手术耗材的使用。
对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和能够达到的功能效果可参考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细获得。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弹性筒状支架采用覆膜支架。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血管对接组件还包括压力带;所述压力带用于在所述弹性筒状支架插入被修补血管断端内状态下,包覆于所述被修补血管对应断端外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力带采用预套装于所述管状主体和/或所述弹性筒状支架外部的环形弹性带,并且,以所述环形弹性带轴向上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
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或固定连接于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部位;所述环形弹性带能够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以包覆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外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或者向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前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其中:
所述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包括外壳、操作手柄、传动机构以及两根导向杆;
所述操作手柄安装于所述外壳;
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轴向上前端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导向孔,一根所述导向杆穿过一个所述导向孔,另一所述导向杆穿过另一所述导向孔,且两根所述导向杆各自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均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
所述操作手柄能够相对所述外壳动作,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多杆之间相互铰接的连杆机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第一握持把手、第二握持把手、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握持把手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之间的弹性连接件;
所述第一握持把手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以按压所述弹性连接件发生弹性形变,进而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所述外壳;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握持把手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性回复力下复位,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呈沿各自穿过的导向孔伸出所述外壳外部的状态。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
所述外壳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滑轨;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交叉点铰接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
一根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另一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自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把手的前端;所述第四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后端自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的前端。
较为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所述操作手柄能够相对所述外壳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
所述传动轴轴向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传动齿轮套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前端;所述传动轴后端伸出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
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设有弯曲连接部;所述弯曲连接部一侧表面设锯齿结构形成所述传动齿条;两根所述导向杆的传动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的相对两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包括前述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和前述第二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和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血管假体,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和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均可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血管假体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特别地,本发明内容中,上述“和/或”表示“和/或”前的结构与“和/或”后的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血管假体最佳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血管假体,在解脱束缚件束缚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血管假体与两被修补血管断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图4为图3状态下,血管假体中压力带与主体血管、弹性筒状支架以及被修补血管断端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第一可选结构的整体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第一可选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在,束缚件束缚弹性筒状支架状态下,血管假体连接装置与血管假体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在,束缚件解除对弹性筒状支架的束缚的状态下,血管假体与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在,图7和图8状态下,将血管假体放置于两个被修补血管断开端之间的操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在,完成图10操作后,分别解除束缚件对血管假体两端的束缚,血管假体被释放于两个被修补血管断开端内部的操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在,完成图11操作后,将血管假体连接装置退出血管假体的操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第二可选结构的整体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第二可选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5为图13和图14所示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第二可选结构中,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标:101-被修补血管一;102-被修补血管二;11-管状主体;111-安装接口;12-弹性筒状支架;13-束缚件;14-压力带;21-外壳;211-滑轨;22-操作手柄;221-第一握持把手;222-第二握持把手;223-弹性连接件;231-第一连杆;232-第二连杆;233-第三连杆;234-第四连杆;235-交叉点铰接件;236-传动轴;237-传动齿轮;238-传动齿条;24-导向杆;241-弯曲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前端”、“后端”、“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特别地,本发明中,以手术时,以医疗器械进入患者血管的一端为该医疗器械的前端,医疗器械靠近术者的一端为该医疗器械的后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参照图1和图2,该血管假体包括管状主体11,管状主体11上设有至少两个血管对接口,各个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具体地,该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12和束缚件13;各个血管对接口处:弹性筒状支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该处血管对接口;束缚件13可释放地周向束缚弹性筒状支架12,以使弹性筒状支架12处于径向压缩状态;管状主体11上位于任意两个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还设有用于供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进出的安装接口111。
束缚件13的可选结构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所示的带有释放丝的压缩膜套结构,该压缩膜套由膜结构卷绕弹性筒状支架12一周后,被释放丝固定,后撤释放丝,即可使压缩膜套打开,以释放对应弹性筒状支架12,压缩膜套点连接于对应弹性筒状支架12,压缩膜套打开后,被弹性筒状支架12压接于弹性筒状支架12外周面与对接的被修补血管内壁之间;或者,直接采用束缚丝打活结周向缠绕弹性筒状支架12,后撤束缚丝,弹性筒状支架12被打开。
使用时,通过在患者自体血管两断端之间接入普通人工血管和上述血管假体,恢复患者自体血管两断端之间的供血,整个手术过程可免缝合,且对普通人工血管段剪切长度容错率高:
已知,现有技术中,普通人工血管包括人工血管段和固定连接于人工血管段一端的覆膜支架段;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在患者自体血管两断端内部分别接入一段普通人工血管,接入方式为,将普通人工血管的覆膜支架端插入到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内部,利用其覆膜支架径向向外支撑患者自体血管断开端;
然后,利用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血管假体一个血管对接口处被束缚件13束缚的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到上述一段普通人工血管自由端内部,将上述血管假体另一血管接口处被束缚件13束缚的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到上述另一段普通人工血管自由端内部;释放束缚件13,使两弹性筒状支架12分别如图2所示径向膨胀,支撑于对接的普通人工血管内壁,最后,撤出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并对安装接口111进行结扎,由此,恢复患者自体血管两断端之间的供血;
第二种,在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内部接入一段普通人工血管,接入方式为,将普通人工血管的覆膜支架端插入到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内部,利用其覆膜支架径向向外支撑患者自体血管断开端;
然后,利用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血管假体一个血管对接口处被束缚件13束缚的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到上述普通人工血管自由端内部,将上述血管假体另一血管接口处被束缚件13束缚的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到上述患者自体血管另一断端内部;释放束缚件13,弹性筒状支架12如图2所示径向膨胀,支撑于对接的普通人工血管或患者自体血管内壁,最后,撤出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并对安装接口111进行结扎,由此,恢复患者自体血管两断端之间的供血;
以分别与血管假体的两个血管接口弹性筒状支架12对接的普通人工血管或患者自体血管为被修补血管一101和被修补血管二102,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中,与被修补血管一101或被修补血管二102之间的对接,无需缝合,快速对接即可,可提高手术效率,且对接效果不受缝合密度的影响,并发症少;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传统手术中,若裁剪后的人工血管尺寸不合适则需要取一根新人工血管假体重新进行裁剪,不能实现术中人工血管间的拼接,存在消耗手术时间,并且浪费耗材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血管假体则可与普通人工血管拼接,手术中,对普通人工血管剪切尺寸的容错率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且可减少手术耗材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弹性筒状支架12可以采用由金属丝或合金丝或其他记忆丝材编织而成的网格式支架或线绕式支架,且为加强对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漏血,弹性筒状支架12优选采用带有覆膜的覆膜支架。
此外,为进一步避免出现漏血,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4,上述血管对接组件还包括压力带14;该压力带14用于在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被修补血管断端内状态下,包覆于该被修补血管对应断端外部;由此,各对接口处,该压力带14向内施压,弹性筒状支架12被解除束缚后径向膨胀向外支撑,形成如图4所示的被修补血管一101或被修补血管二102断开端被夹持在弹性筒状支架12与压力带14之间的结构,以进一步加强对接处,血管假体与被修补血管之间的对接密封性,进一步防止漏血。
该结构中,压力带14可以采用扎带或免缝合扣环等结构,手术时,对接步骤完成后,额外进行绑扎,但为节省手术时间,优选地,使该压力带14采用预先连接在该血管假体的结构,例如但不限于,继续参照图1至图4,使压力带14采用预套装于管状主体11和/或弹性筒状支架12外部的环形弹性带,并且,以该环形弹性带轴向上靠近弹性筒状支架12的一端为该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另一端为该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则:该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弹性筒状支架12或固定连接于管状主体11靠近弹性筒状支架12的部位;该环形弹性带能够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以包覆于弹性筒状支架12的外部。
手术时,如图1所示,当束缚件13束缚弹性筒状支架12时,环形弹性带处于未外翻、堆叠于束缚件13与管状主体11之间的形态;对接后,如图2所示,解开束缚件13对弹性筒状支架12后,再如图3所示,自该环形弹性带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该环形弹性带,以使该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向弹性筒状支架12方向,包覆在弹性筒状支架12外部,形成如图4所示的被修补血管一101或被修补血管二102断开端被夹持在弹性筒状支架12与压力带14之间的结构。该结构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该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或者向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实施例一中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
其中:如图5至图15所示,该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包括外壳21、操作手柄22、传动机构以及两根导向杆24。操作手柄22安装于外壳21;传动机构设于外壳21内部,外壳21轴向上前端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导向孔,一根导向杆24穿过一个导向孔,另一导向杆24穿过另一导向孔,且两根导向杆24各自位于外壳21内部的一端均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于操作手柄22。操作手柄22能够相对外壳21动作,以驱动传动机构带着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外壳21。
使用时,如图7和图8所示,操控操作手柄22,使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外壳21,然后将外壳21的前端从血管假体的安装接口111伸入到血管假体的管状主体11内;操控操作手柄22,使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滑出外壳21,并分别穿入到血管假体的两个血管对接口的弹性筒状支架12内,血管假体即被装配在外壳21前端,手持外壳21,即可如图10所示,对血管假体的两个弹性筒状支架12分别与两个被修复血管的断端进行对位和插接,完成插接后,如图9和图11所示解开束缚件13对两个弹性筒状支架12的束缚;再如图12所示,操控操作手柄22,使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外壳21,将外壳21的前端从血管假体的安装接口111退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对于该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的传动机构和操作手柄22,有多种可选的组合结构形式,例如但不限于:
第一可选结构中,传动机构采用多杆之间相互铰接的连杆机构;
优选地,如图5至图12所示,使操作手柄22包括第一握持把手221、第二握持把手222、以及连接在第一握持把手221和第二握持把手222之间的弹性连接件223;该弹性连接件223可采用弹性片或弹簧结构;第一握持把手221与第二握持把手22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以按压弹性连接件223发生弹性形变,进而驱动传动机构带着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外壳21;撤去外力,第一握持把手221和第二握持把手222在弹性连接件223的弹性回复力下复位,驱动传动机构带着两根导向杆24呈沿各自穿过的导向孔伸出外壳21外部的状态。
继续参照图5至图12,尤其参照图6,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第三连杆233以及第四连杆234。外壳21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滑轨211;第一连杆231与第二连杆232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235铰接于二者交叉点,第三连杆233与第四连杆234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235铰接于二者交叉点;交叉点铰接件235滑动安装于滑轨211。滑轨211与交叉点铰接件235的配合结构有多种,较佳地但不限于,使滑轨211为设在外壳21上的长槽,交叉点铰接件235为限位于该长槽的铆钉。
一根导向杆24位于外壳21内部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231的前端,另一导向杆24位于外壳21内部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232的前端;第三连杆233的前端与第一连杆231的后端铰接;第三连杆233的后端自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伸出外壳21,并且,第三连杆233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握持把手221的前端;第四连杆234的前端与第二连杆232的后端铰接;第四连杆234的后端自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伸出外壳21,并且,第四连杆23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握持把手222的前端。
该结构下:第一握持把手221与第二握持把手222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时,传动机构各铰接点处转动,且交叉点铰接件235始终沿滑轨211轴向滑动,带着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外壳21。
第二可选结构中:如图13至图15所示,使操作手柄22转动安装于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操作手柄22能够相对外壳21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传动机构带着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外壳21。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设于外壳21内部的传动轴236、传动齿轮237和传动齿条238;传动轴236轴向安装于外壳21内部,传动齿轮237套装且固定连接于传动轴236前端;传动轴236后端伸出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于操作手柄22前端;导向杆24位于外壳21内部的一端设有弯曲连接部241;该弯曲连接部241一侧表面设锯齿结构形成传动齿条238;两根导向杆24的传动齿条238分别啮合于传动齿轮237的相对两侧。
当相对外壳21转动操作手柄22,传动轴236带着传动齿轮237转动,进而带着两个传动齿条238同步沿传动齿轮237移动,以带着两根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外壳21。
此外,上述两可选结构中,操作手柄22均可带着两根导向杆24同步收入或滑出外壳21,但不限于此,对于该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的结构,也可通过其他传动机构与操作手柄22之间的配合结构,分次控制单根导向杆24收入或滑出外壳21,但为简化手术复杂度,提高手术效率,优选地,使操作手柄22与传动机构的配合结构配置成:驱动时带着两根导向杆24同步收入或滑出外壳2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系统,该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血管假体,以及实施例二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三中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系统的具体结构和能够达到的效果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各可选或优选的实施方式获得。
最后应说明的是:
1、本说明书中,“和/或”表示“和/或”前的结构与“和/或”后的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
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本说明书中的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11);
所述管状主体(11)上设有至少两个血管对接口,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
所述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12)和束缚件(13);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处: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血管对接口;所述束缚件(13)可释放地周向束缚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以使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处于径向压缩状态;
所述管状主体(11)上位于任意两个所述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还设有用于供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进出的安装接口(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采用覆膜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对接组件还包括压力带(14);所述压力带(14)用于在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插入被修补血管断端内状态下,包覆于所述被修补血管对应断端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带(14)采用预套装于所述管状主体(11)和/或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外部的环形弹性带,并且,以所述环形弹性带轴向上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的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
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或固定连接于所述管状主体(11)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的部位;所述环形弹性带能够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以包覆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12)的外部。
5.一种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或者向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血管假体;其中:
所述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包括外壳(21)、操作手柄(22)、传动机构以及两根导向杆(24);
所述操作手柄(22)安装于所述外壳(21);
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外壳(21)内部,所述外壳(21)轴向上前端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导向孔,一根所述导向杆(24)穿过一个所述导向孔,另一所述导向杆(24)穿过另一所述导向孔,且两根所述导向杆(24)各自位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一端均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22);
所述操作手柄(22)能够相对所述外壳(21)动作,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多杆之间相互铰接的连杆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22)包括第一握持把手(221)、第二握持把手(22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握持把手(221)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222)之间的弹性连接件(223);
所述第一握持把手(221)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22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以按压所述弹性连接件(223)发生弹性形变,进而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所述外壳(21);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握持把手(221)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222)在所述弹性连接件(223)的弹性回复力下复位,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24)呈沿各自穿过的导向孔伸出所述外壳(21)外部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31)、第二连杆(232)、第三连杆(233)以及第四连杆(234);
所述外壳(21)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滑轨(211);
所述第一连杆(231)与所述第二连杆(232)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235)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第三连杆(233)与所述第四连杆(234)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235)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交叉点铰接件(235)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211);
一根所述导向杆(24)位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231)的前端,另一所述导向杆(24)位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232)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杆(233)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31)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33)的后端自所述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21),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把手(221)的前端;所述第四连杆(234)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32)的后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234)的后端自所述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21),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222)的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22)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所述操作手柄(22)能够相对所述外壳(21)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24)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236)、传动齿轮(237)和传动齿条(238);
所述传动轴(236)轴向安装于所述外壳(21)内部,所述传动齿轮(237)套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236)前端;所述传动轴(236)后端伸出所述外壳(21)轴向上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22)前端;
所述导向杆(24)位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一端设有弯曲连接部(241);所述弯曲连接部(241)一侧表面设锯齿结构形成所述传动齿条(238);两根所述导向杆(24)的传动齿条(238)分别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237)的相对两侧。
11.一种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假体和权利要求5至10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
CN202311444074.XA 2023-11-02 2023-11-02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Active CN117159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074.XA CN117159219B (zh) 2023-11-02 2023-11-02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074.XA CN117159219B (zh) 2023-11-02 2023-11-02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9219A true CN117159219A (zh) 2023-12-05
CN117159219B CN117159219B (zh) 2024-03-08

Family

ID=8893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4074.XA Active CN117159219B (zh) 2023-11-02 2023-11-02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92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7305A (zh) * 2023-12-08 2024-01-09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血管固定装置
CN117503220A (zh) * 2024-01-02 2024-02-06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调径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4039B1 (en) * 1995-08-24 2001-04-10 Impra, Inc., A Subsidiary Of C. R. Bard, Inc. Covered endoluminal st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20070179598A1 (en) * 2006-02-01 2007-08-02 Duerig Thomas W Method and system of attaching vessels to grafts
CN201782845U (zh) * 2009-12-22 2011-04-06 孙立忠 一种主动脉手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输送装置
CN205198211U (zh) * 2015-11-17 2016-05-04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自固定的人造血管及其输送系统
CN106821544A (zh) * 2016-12-14 2017-06-13 闫盛 一种人工血管系统
CN109223250A (zh) * 2018-10-12 2019-01-18 大连科万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缝合一体式分支覆膜支架血管
JP2020508812A (ja) * 2017-03-08 2020-03-26 エピゴン 経カテーテル人工心臓弁用送達システム
CN112773558A (zh) * 2021-01-25 2021-05-11 大连科万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止血式免缝合支架血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97761A (zh) * 2021-05-27 2021-09-1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免缝合式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
CN116942384A (zh) * 2023-09-19 2023-10-27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免缝合多分支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4039B1 (en) * 1995-08-24 2001-04-10 Impra, Inc., A Subsidiary Of C. R. Bard, Inc. Covered endoluminal st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20070179598A1 (en) * 2006-02-01 2007-08-02 Duerig Thomas W Method and system of attaching vessels to grafts
CN201782845U (zh) * 2009-12-22 2011-04-06 孙立忠 一种主动脉手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输送装置
CN205198211U (zh) * 2015-11-17 2016-05-04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自固定的人造血管及其输送系统
CN106821544A (zh) * 2016-12-14 2017-06-13 闫盛 一种人工血管系统
JP2020508812A (ja) * 2017-03-08 2020-03-26 エピゴン 経カテーテル人工心臓弁用送達システム
CN109223250A (zh) * 2018-10-12 2019-01-18 大连科万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缝合一体式分支覆膜支架血管
CN112773558A (zh) * 2021-01-25 2021-05-11 大连科万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止血式免缝合支架血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97761A (zh) * 2021-05-27 2021-09-1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免缝合式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
CN116942384A (zh) * 2023-09-19 2023-10-27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免缝合多分支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7305A (zh) * 2023-12-08 2024-01-09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血管固定装置
CN117357305B (zh) * 2023-12-08 2024-03-19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血管固定装置
CN117503220A (zh) * 2024-01-02 2024-02-06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调径装置
CN117503220B (zh) * 2024-01-02 2024-04-02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调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9219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59219B (zh)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US20210169671A1 (en) Sealable endovascular impla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JP5643806B2 (ja) 巻き上げ式密封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分岐血管プロテーゼ
EP2777638B1 (en) Stent delivery apparatus
CN101715329B (zh) 多组件可膨胀式支持性分叉腔内移植物和用于使用该移植物的方法
AU2011281049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stent release
AU768071B2 (en) Low profile stent and graft combination
CN105943214B (zh) 用于假体的翻转输送装置和方法
WO2018054278A1 (zh) 一种便于回收介入器械的输送系统
WO20101270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lacement of a graft or graft system
CN105873523A (zh) 密封装置、相关的递送设备及其使用
CN101662999A (zh) 用于经皮输送假体的输送工具
CN102905646A (zh) 外科输送装置和使用方法
EP1191971A1 (en) Dual wire placement catheter
CN109833124A (zh) 改进显影可视性的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CN102488576A (zh)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EP4176852A2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for use in aorta
CN112773558A (zh) 一种自动止血式免缝合支架血管及其使用方法
TW202241364A (zh) 人工血管及主動脈人工血管及其置放裝置
CN108236531A (zh) 左心室隔离系统、左心室隔离装置及其输送装置
CN114028050A (zh) 一种支架贴壁辅助器
CA2524348A1 (en) Vascular graft and deployment system
TW202112319A (zh) 人工血管及主動脈人工血管及其置放裝置
US10420643B2 (en) Roll-down vascular graft device
CN116919683B (zh) 分支血管内假体和血管内假体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