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6503B -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6503B
CN117156503B CN202311042785.4A CN202311042785A CN117156503B CN 117156503 B CN117156503 B CN 117156503B CN 202311042785 A CN202311042785 A CN 202311042785A CN 117156503 B CN117156503 B CN 117156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witching
data card
current
acqu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27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6503A (zh
Inventor
曲雷刚
姚春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xin Cloud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xin Cloud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xin Cloud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xin Cloud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27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6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6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6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6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根据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由于本发明可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先进行缓存,再根据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网络切换,相比于现有的由于切换过程卡顿导致用户误以为目标数据卡的网络卡顿,本发明可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多种终端设备均可同时支持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以及嵌入式SIM卡(Embedded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eSIM卡),终端设备可通过SIM卡或eSIM卡进行联网。
现有的在通过SIM卡或eSIM卡进行联网时,若其中一个数据卡的网络出现卡顿,用户通常会切换至另一张数据卡进行联网,但在切换过程中会出现延迟的情况,而由于用户无法确定切换至另一张数据卡的网络情况,进而当由于切换延迟导致卡顿时,用户会误以为切换至的数据卡也网络卡顿,又切换回初始的数据卡联网,进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切换导致卡顿时,用户由于无法确定网络状态进而继续切换回初始数据卡进行联网,导致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
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未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禁止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上传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上传网速;
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下载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下载网速。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所述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
基于所述当前运行软件获取业务列表,并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界面从所述业务列表中确定当前业务需求。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按照预设切换时长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次数,并基于各切换次数确定单位时长切换次数;
按照预设切换次数将所述当前数据卡切换至所述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时长,并基于各切换时长确定单位次数切换时长;
根据所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所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预设延时时长。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所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预设延时时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历史网络切换记录,并根据所述历史网络切换记录确定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
基于所述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确定切换时间间隔,并基于所述切换时间间隔通过预设映射关系表确定延时增量百分比;
根据所述延时增量百分比对所述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调整;
相应地,所述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
基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并根据所述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和所述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对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进行调整。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指令缓存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网络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是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由于本发明可先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在从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后,可在预设时长内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再基于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网络切换,相比于现有的由于切换过程卡顿导致用户误以为目标数据卡的网络卡顿,本发明可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先进行缓存,再根据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网络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中业务列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
在图1所示的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中,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方法可以是应用在对移动终端的数据卡(例如SIM卡以及eSIM卡)进行切换的场景中,或者其它需要对数据卡进行切换的场景中。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网络切换、数据处理、网络通信以及程序运行功能的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例如手机等,或者是其它能够实现如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此处以上述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对本实施例和下述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可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可以是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指令,上述数据卡可以是用于访问移动网络的设备卡,例如SIM卡、eSIM卡等,上述当前数据卡可以是当前正常进行联网的数据卡,上述目标数据卡可以是当前未进行联网的数据卡,为了便于说明,可将SIM卡作为上述当前数据卡,eSIM卡作为上述目标数据卡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此加以限制。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网络状态可以是上述当前数据卡的网络相关的状态,例如当前数据卡的网速状态、服务状态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上述设备可采集当前数据卡的网络相关的状态,即上述第一网络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使用上述设备的过程中,若用户感觉SIM卡的网络出现卡顿,用户则可控制设备将SIM卡切换至eSIM卡进行联网来改善网络环境。此时用户可点击上述设备的切换界面进行网络切换,在用户点击切换界面中的切换按钮时,触发上述设备生成上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设备还可自动进行切换,即当上述设备检测到当前数据卡的网速低于预设网速阈值时,则可自动生成并响应上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以使上述设备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上述预设网速阈值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还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若当前数据卡的网速低于预设网速阈值的持续时长可能较短,进而可不必要进行切换,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预设持续时长来判断是否进行切换,即在当前数据卡的网速低于预设网速阈值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再进行切换,具体的预设持续时长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可采集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进行联网。
步骤S20: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可理解的是,由于在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过程中,目标数据卡需进行注册、身份验证以及获取对应的服务许可等过程,并在完成后可进行联网使用,进而上述预设延时时长可以是上述设备在开始切换数据卡直至切换完成的过程之间所需的时长,具体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应理解的是,传统的上述设备在切换时,eSIM卡由于注册、身份验证以及获取对应的服务许可等过程进而导致出现延迟卡顿的情况,进而此时用户误以为eSIM也卡顿,可能会进行数据卡切换,将其切换回SIM卡进行联网,因此上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可以是将目标数据卡切换回当前数据卡对应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网络状态可以是目标数据卡的网络相关的状态,例如目标数据卡的网速状态、服务状态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上述设备同时可采集目标数据卡的网络相关的状态,获得上述第一网络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在计时期间,上述设备可能不仅仅单纯会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还可能在先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之后继续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即用户再未等到eSIM卡联网成功时,又切换回SIM卡进行联网,为了防止用户误以为eSIM卡也卡顿,进而上述设备也可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和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均进行缓存,并记录缓存的先后顺序,以便后续执行。
在具体实现中,在上述设备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时,可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期间若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则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先进行缓存,同时采集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步骤S30: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可理解的是,上述设备可根据第一网络状态中的网速和第二网络状态中的网速来判断当前数据卡进行联网较佳还是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较佳,即根据当前数据卡的网速以及目标数据卡的网速来判断是否执行网络切换的操作,具体流程如下:上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
步骤S32: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步骤S33: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未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禁止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联网网速可以是当前数据卡的联网网速,上述第二联网网速可以是目标数据卡的联网网速,上述设备在获取联网网速时,可先发送一定量的数据至对应数据卡的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再根据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时间戳获得时间戳的差值,基于差值可获得所需时间,进而可获得上述第一联网网速以及第二联网网速,当然还可以是其它获得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设备检测到当前数据卡的第一联网网速高于目标数据卡的第二联网网速时,则可说明当前情况下使用当前数据卡联网优于目标数据卡联网,进而上述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切换至当前数据卡进行联网;当上述设备检测到当前数据卡的第一联网网速并未高于目标数据卡的第二联网网速时,则可说明当前情况下使用目标数据卡联网优于当前数据卡,进而上述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禁止切换至当前数据卡进行联网,并提示用户当前并未切换。
可理解的是,若用户执意切换,则在上述提示完后可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切换至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为了便于理解,可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3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上述设备可包括通信模块、切换模块、延时模块、当前数据卡以及目标数据卡,其中,切换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延时模块、当前数据卡以及目标数据卡连接,通讯模块可通过当前数据卡或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切换模块可用于切换当前数据卡与通信模块或目标数据卡与通信模块之间的导通断开,延时模块可用于进行计时。
应理解的是,当切换模块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通信模块可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同时切换模块可断开当前数据卡与通信模块之间的回路,并导通目标数据卡与通信模块之间的回路,延时模块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若切换模块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则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同时通信模块可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在计时结束时,切换模块再根据第一网络状态和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可根据第一网络状态获取当期数据卡的第一联网网速,根据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联网网速,并根据第一联网网速和第二联网网速判断是否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相比于现有的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在确定第一联网网速高于第二联网网速时,再进行网络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上述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可采集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进行联网;在上述设备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时,可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期间若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则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先进行缓存,同时采集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根据第一网络状态获取当期数据卡的第一联网网速,根据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联网网速,并根据第一联网网速和第二联网网速判断是否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相比于现有的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在确定第一联网网速高于第二联网网速时,再进行网络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考虑到不同使用场景下所需的网速不同,为了进一步提升联网网速确定的准确度,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1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1: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当前业务需求可以是用户通过联网进行操作的需求,例如用户需要联网进行聊天、看电视或者上传文件等需求,具体需求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可理解的是,上述待测数据类型可以是以上传或下载为主的数据类型,例如若当前业务需求为观看视频,则上述设备可判定看电视是以下载为主的下载数据类型,若当前业务需求为上传文件,则上述设备可判定上传文件是以上传为主的上传数据类型。
应理解的是,上述设备可通过测量当前上传网速与下载网速的比例来判断当前是以上传为主的数据类型还是以下载为主的数据类型,但考虑到以上述方式既需要测量上传网速,又需要测量下载网速,过程较为繁琐,进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1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01: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所述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后台运行信息可以是上述设备当前后台正运行的软件对应的信息,考虑到可能存在多个后台软件,上述设备可选取最新运行的后台软件作为目标后台软件,并获取目标后台软件对应的后台运行信息。
可理解的是,上述设备在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后,可根据后台运行信息确定当前运行软件(即上述目标后台软件)对应的软件名称,同时可通过截屏的方式获取当前运行软件的当前运行界面。
步骤S3002:基于所述当前运行软件获取业务列表,并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界面从所述业务列表中确定当前业务需求。
应理解的是,上述业务列表可以是当前运行软件中可具备的业务功能列表,本实施例上述设备内可存储有各软件对应的业务列表,为了便于理解可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中业务列表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展示了两种软件,分别为软件A以及软件B,其中软件A为视频软件,软件B为聊天社交软件,软件A对应的当前业务需求可包括:视频浏览、在线观看、离线观看以及弹幕互动等,软件B对应的当前业务需求可包括:聊天互动、视频通话、动态发布以及视频直播等。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业务列表中还可存储有各软件的当前业务需求对应的关键词,其中关键词可以是当前业务需求中所存在的词,上述设备可对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对提取获得的关键词进行匹配,如图5所示,若上述设备确定当前运行软件为软件A,进而可获取软件A对应的业务列表,同时对软件A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若提取到关键词为“暂停、播放、选集、倍速、清晰度、下载”,则可根据业务列表确定当前业务需求为在线观看。
应理解的是,上述业务列表中展示了软件A的视频浏览对应的关键词包括:首页、搜索、推荐、热门;在线观看对应的关键词包括:暂停、播放、选集、倍速、清晰度、下载;离线观看对应的关键词包括:暂停、播放、选集、倍速;弹幕互动对应的关键词包括:发弹幕、发送、删除;软件B的聊天互动对应的关键词包括:发送、删除、表情包;视频通话对应的关键词包括:视频通话、语音通话、拨打、挂断;动态发布对应的关键词包括:编辑、发布、分享、删除;视频直播对应的关键词包括:直播、送礼物、退出。
还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各当前业务需求对应的关键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同时由于部分软件的当前运行界面中可通过图标的形式代替文字,例如聊天社交关键中可通过扩音器代表发送语音信息,进而上述关键词中还可包括对应的图标,设备可对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图标提取,再根据提取的图标确定当前业务需求。
可理解的是,不同的当前业务需求可对应不通的待测数据类型,可根据实际使用时不同业务需求对应的上传网速以及下载网速之间的占比确定,继续如图5所示,例如软件A的当前业务需求为视频浏览,则可说明主要需要通过下载网速来完成,进而对应的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再例如软件B的当前业务需求为聊天互动,则可说明用户需要发送消息(由于接收消息时用户不会感受到卡顿),主要需要上传网速来完成,进而对应的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等;图5中仅展示了软件A的当前业务需求为视频浏览、在线观看、离线观看以及弹幕互动对应的待测数据类型分别为下载数据类型、下载数据类型、下载数据类型以及上传数据类型;软件B的当前业务需求为聊天互动、视频通话、动态发布以及视频直播对应的待测数据类型分别为上传数据类型、下载数据类型、上传数据类型以及下载数据类型,具体的待测数据类型可预先根据实际对应的上传网速以及下载网速占比确定,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可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基于当前运行软件获取对应的业务列表,并对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根据提取到的关键词在业务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当前业务需求;根据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
相应地,上述步骤S31包括:
步骤S302: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上传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上传网速;
步骤S303: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下载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下载网速。
应理解的是,上述第一上传网速可以是当前数据卡的上传网速,上述第二上传网速可以是目标数据卡的上传网速,上述第一下载网速可以是当前数据卡的下载网速,上述第二下载网速可以是目标数据卡的下载网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当前业务需求所占用的上传和下载网速不一致,例如当前业务类型为在线观看时,主要占用的为下载网速,进而对应的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上述设备则可获取第一下载网速以及第二下载网速,以便后续进行比较,提升准确度。
本实施例上述设备可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基于当前运行软件获取对应的业务列表,并对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根据提取到的关键词在业务列表中进行匹配,确定当前业务需求;根据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若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时,则可获取第一上传网速和第二上传网速,在第一上传网速高于第二上传网速时,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在第一上传网速未高于第二上传网速时,禁止切换至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继续保持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若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时,则可获取第一下载网速和第二下载网速,在第一下载网速高于第二下载网速时,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在第一下载网速未高于第二下载网速时,禁止切换至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继续保持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由于本实施例可根据具体的当前业务需求确定是根据下载网速还是上传网速进行判断,提升了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考虑到上述预设延时时长若过短,则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准确性较低,若过长,则可能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较长,影响用户体验,进而为了合理确定上述预设延时时长,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1:按照预设切换时长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次数,并基于各切换次数确定单位时长切换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切换时长可以是用于测试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所需时长的测试时长,本实施例可设置一个预设切换时长,并测试在该预设切换时长内从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切换次数,具体的测试次数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可理解的是,上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可以是单位时长内上述设备可从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次数,可基于各切换次数的总和再求平均值获得,为了便于理解,可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将上述预设切换时长设置为30s,测试次数为3次,经过3次测试可获得的30s内各次切换对应的完成切换次数分别为10次、9次以及10次,进而每次对应的单位次数为1/3次/s、0.3次/s以及1/3次/s,根据1/3次/s、0.3次/s以及1/3次/s获得的单位时长切换次数为(1/3+0.3+1/3)/3≈0.32次/s。
步骤S102:按照预设切换次数将所述当前数据卡切换至所述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时长,并基于各切换时长确定单位次数切换时长。
应理解的是,由于考虑到切换结果仅为已完成或者未完成,进而可能导致部分测试时的切换正常进行但并未记录为切换已完成,进而导致单位时长切换次数的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实施例还可通过预设切换次数进行测试。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切换次数可以是用于测试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所完成次数的测试次数,本实施例还可设置一个预设切换次数,并测试完成该预设切换次数所需的时长,具体的测试次数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可理解的是,上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可以是单位次数内上述设备从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时长,可基于各切换时长的总和再求平均值获得,为了便于理解,可进行举例说明,例如上述预设切换次数设置为10次,测试次数为3次,经过3次测试可获得的完成10次切换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时长分别为30.3s、30.6s以及31s,进而每次对应的单位时长为3.03s/次、3.06s/次以及3.1s/次,根据3.03s/次、3.06s/次以及3.1s/次获得的单位次数切换时长为(3.03+3.06+3.1)/3≈3.06s/次。
步骤S103:根据所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所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预设延时时长。
应理解的是,继续结合上述举例,若上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为0.32次/s,进而对应的切换一次所需的时长为1/0.32=3.125s,若上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为3.06s/次,进而对应的切换一次所需的时长为3.06s,再可对3.125s以及3.06s求平均值,获得预设延时时长为(3.125+3.06)/2≈3.09s。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可分别按照预设切换时长以及预设切换次数进行测试,测试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单位时长切换次数以及单位次数切换时长,再根据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上述预设延时时长。
进一步地,考虑到由于设备使用时长越长,对应的处理速度也会越慢,会影响切换过程所需的时间,进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4:获取历史网络切换记录,并根据所述历史网络切换记录确定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
应理解的是,上述设备在每次进行网络切换时,均会记录对应的网络切换时间并保存至上述历史网络切换记录中,进而上述设备可从历史网络切换记录中确定上一次切换时对应的网络切换时间。
步骤S105:基于所述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确定切换时间间隔,并基于所述切换时间间隔通过预设映射关系表确定延时增量百分比。
步骤S106:根据所述延时增量百分比对所述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备可根据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以及本次网络网络切换时间确定上述切换时间间隔,再根据映射关系表查表获得对应的延时增量百分比,上述延时增量百分比可以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增加量的百分比,例如,若上述切换时间间隔为70h,根据预设映射关系表可获得对应的延时增量百分比为3%,而上述预设延时时长为3.09s,进而可获得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为(3.09*103%)≈3.18s,
可理解的是,上述预设映射关系表可根据历史使用时长以及每次切换时所需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测试构建,具体映射关系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相应地,上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基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在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可从历史网络切换记录中确定上一次进行网络切换时对应的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并基于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确定直至本次之间的切换时间间隔,基于切换时间间隔通过预设映射关系表确定延时增量百分比,根据延时增量百分比对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计时,进而可提升预设延时时长计时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并根据所述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和所述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比较;
步骤S50:基于比较结果对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进行调整。
应理解的是,上述设备可在接收到上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开始计时,直至目标数据卡网络切换完成,获得上述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并将本次网络切换时长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比较,若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小于预设延时时长,则可说明需要调小延时增量百分比,若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大于预设延时时长,则可说明需要调大延时增量百分比,进而实现调整预设映射关系表。
本实施例上述设备可分别按照预设切换时长以及预设切换次数进行测试,测试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的单位时长切换次数以及单位次数切换时长,再根据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上述预设延时时长;并可从历史网络切换记录中确定上一次进行网络切换时对应的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并基于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确定直至本次之间的切换时间间隔,基于切换时间间隔通过预设映射关系表确定延时增量百分比,根据延时增量百分比对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计时,进而可提升预设延时时长计时的准确度;同时还可基于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对预设映射关系表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预设延时时长的准确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此外,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701,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指令缓存模块702,用于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网络切换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本实施例上述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可采集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进行联网;在上述设备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进行联网时,可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期间若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则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先进行缓存,同时采集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根据第一网络状态获取当期数据卡的第一联网网速,根据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目标数据卡的第二联网网速,并根据第一联网网速和第二联网网速判断是否根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相比于现有的在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时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可对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在确定第一联网网速高于第二联网网速时,再进行网络切换,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
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未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禁止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上传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上传网速;
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下载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下载网速;
所述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所述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
基于所述当前运行软件获取业务列表,并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界面从所述业务列表中确定当前业务需求,所述业务列表为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具备的业务功能列表;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界面从所述业务列表中确定当前业务需求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将提取到的关键词与所述业务列表进行匹配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当前业务需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按照预设切换时长将当前数据卡切换至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次数,并基于各切换次数确定单位时长切换次数;
按照预设切换次数将所述当前数据卡切换至所述目标数据卡,获得各次切换对应的切换时长,并基于各切换时长确定单位次数切换时长;
根据所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所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预设延时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单位时长切换次数和所述单位次数切换时长获得预设延时时长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历史网络切换记录,并根据所述历史网络切换记录确定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
基于所述上一次网络切换时间确定切换时间间隔,并基于所述切换时间间隔通过预设映射关系表确定延时增量百分比;
根据所述延时增量百分比对所述预设延时时长进行调整;
相应地,所述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的步骤,包括:
基于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并根据所述本次网络切换时长和所述调整后的预设延时时长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对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进行调整。
5.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时,获取当前数据卡的第一网络状态,并切换至目标数据卡开始联网;
指令缓存模块,用于基于预设延时时长开始计时,在计时期间对接收到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缓存,并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卡的第二网络状态;
网络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和所述第二网络状态判断是否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进行网络切换;
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联网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联网网速;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在所述第一联网网速未高于所述第二联网网速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禁止切换至所述当前数据卡开始联网;
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业务需求,并根据所述当前业务需求确定待测数据类型;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上传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上传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上传网速;在所述待测数据类型为下载数据类型时,根据所述第一网络状态获取第一下载网速,并根据所述第二网络状态获取第二下载网速;
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获取后台运行信息,并基于所述后台运行信息获取当前运行软件以及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对应的当前运行界面;基于所述当前运行软件获取业务列表,并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界面从所述业务列表中确定当前业务需求,所述业务列表为所述当前运行软件具备的业务功能列表;
所述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对所述当前运行界面进行关键词提取,并将提取到的关键词与所述业务列表进行匹配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当前业务需求。
6.一种数据卡网络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所述数据卡网络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42785.4A 2023-08-18 2023-08-18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156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2785.4A CN117156503B (zh) 2023-08-18 2023-08-18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2785.4A CN117156503B (zh) 2023-08-18 2023-08-18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6503A CN117156503A (zh) 2023-12-01
CN117156503B true CN117156503B (zh) 2024-03-01

Family

ID=8888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2785.4A Active CN117156503B (zh) 2023-08-18 2023-08-18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65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954A (zh) * 2018-10-16 2019-01-0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双卡网络切换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18260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256189A1 (ko) * 2019-06-21 2020-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4430547A (zh) * 2019-05-24 2022-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954A (zh) * 2018-10-16 2019-01-0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双卡网络切换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18260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sim卡切换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430547A (zh) * 2019-05-24 2022-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0256189A1 (ko) * 2019-06-21 2020-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6503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4826B2 (en) Visual voicemail method for managing deleted messages
CN112203111B (zh) 多媒体资源的预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20059B (zh)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1042612A1 (zh)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1531A (zh) 用于跨设备播放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播放设备
FR2886802A1 (fr) Acces a un service multimedia depuis un terminal mobile
US20130339513A1 (e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17156503B (zh) 数据卡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87293A (zh) 一种接入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11809683B2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070707B (zh) 路由器初始化模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355970B (zh) 一种直播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11070659B2 (en) Incoming voice call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1726694B (zh) 互动视频的恢复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51424B (zh) 无线连网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86425A (zh) 一种长连接建立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629A (zh) 直播视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781A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
CN115941472A (zh) 资源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35312B (zh) 界面显示方法、终端、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63414B (zh) 应用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15633194A (zh) 直播回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2704A (zh) 一种用于应用程序的页面恢复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33497A (zh) 用户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16736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服务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