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951A -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951A
CN117153951A CN202311363477.1A CN202311363477A CN117153951A CN 117153951 A CN117153951 A CN 117153951A CN 202311363477 A CN202311363477 A CN 202311363477A CN 117153951 A CN117153951 A CN 117153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contact
solar cell
contact solar
adhesive film
inter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34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叶义
吴国星
何晨旭
徐伟智
杨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34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3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3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6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conne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通过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本发明采用有机胶膜,将所述互联带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低温固定,避免了缺陷扩张与增加,大大提升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成品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各种各样的光伏发电装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太阳能电池背接触电池因其正面无栅线遮挡,具有更大的光照面积而获得更高的单位面积发电率,因此备受青睐,但正面无栅线同样意味着背面金属栅线占比加倍,在经过高温焊接后很容易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池片翘曲,甚至电池隐裂。
现有的背接触电池在串接成电池串的过程中,互联步骤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但是激光焊接局部温度难以控制,会进一步增加应力集中出现的概率,提高隐裂率,此外,激光焊接需要的焊盘尺寸较大,不利于双面率的控制,最终导致电池的成品良率较低。
因此,如何降低背接触电池串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提升成品良率,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接触电池串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效应明显,成品良率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包括:
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水平铺设保护覆膜;
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下放置于所述保护覆膜上;
将互联带放置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目标电极上;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铺设覆盖所述互联带的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水平铺设有机胶膜;
在所述有机胶膜上按照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互联带;
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铺设保护覆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有机胶膜为POE膜、EVA膜、PVB膜及聚烯烃膜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互联带为复合导电带;
所述复合导电带包括导电芯及包覆于所述导电芯外侧的焊料合金层。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焊料合金层为SnPbBi三元合金层。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有机胶膜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0微米,包括端点值。
可选地,在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为第一栅线及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二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
所述第一栅线为连续的栅线,所述第二栅线为分段栅线;
所述分段栅线的相邻的栅线段之间为预留间隔区,所述互联带的目标连接段或所述相邻连接段穿过所述预留间隔区只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段穿过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非预留间隔区,且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二栅线电连接,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一栅线之间绝缘接触。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为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光伏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背面胶膜、有机胶膜、互联带、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
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互联带串连,所述互联带被所述有机胶膜覆盖并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
所述互联带包括与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通过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本发明中采用在所述互联带上覆盖所述有机胶膜,将所述互联带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低温固定的手段,完成了所述互联带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的电连接,较低的温度避免了缺陷扩张与增加,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红外焊接引起的电池偏移、电池翘曲甚至电池破片问题,大大提升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成品良率。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背接触光伏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背接触电池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图9、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01-第一栅线,02-第二栅线,100-操作机台,200-压具,10-背板,20-背面胶膜,30-有机胶膜,40-互联带,50-背接触太阳能电池,60-正面胶膜,70-正面玻璃,51-保护覆膜,40A-目标连接段,40B-相邻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称其为具体实施方式一,包括:
S101:将互联带40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30,使所述互联带40通过所述有机胶膜30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40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40A,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40B;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本步骤中,相当于利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与所述有机胶膜30,将所述互联带40夹在中间,至于具体是先设置所述有机胶膜30,再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设置所述互联带40,最后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电极对准所述互联带40设置;还是反过来先设置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再将所述互联带40对准电极设置,最后覆盖所述有机胶膜30,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述互联带40是起到串接电池片的作用,因此单根互联带40至少需要与两片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电极电连接的,由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为串连,因此所述互联带40需要连接两电池片正负两不同的电极,而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多块互连组件前置物同时制作的情况,也即铺设好所述互联带40后,再设置好多块所述互联带40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一次性完成所述互联带40与其对应的全部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背面上电极的对应校准,之后再利用所述有机胶膜30将所述互联带40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进行固定,这种方法对加压热处理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当于提升了设备成本,但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单块所述背接触电池的长度的范围为10mm~350mm,宽度为的范围为10mm~250mm,厚度的范围为50um~250um。其中电极宽度的范围为0.5mm~2mm,长度的范围为0.3mm~3mm。
所述有机胶膜30与对应的背接触电池的尺寸相比,在长度的范围上,可在所述背接触电池的长度基础上存在正负25mm的误差,在所述背接触电池的宽度基础上,存在正负25mm的误差。
S102:通过压具200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40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要显著低于目前其他焊接技术中的环境温度,可以认为是低温加压热处理,在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中,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内应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会显著下降,避免红外焊接引起的电池偏移、电池翘曲以及严重翘曲导致的破片问题,同时成品电池片中的缺陷密度也会显著下降,提升电池片的发电效率。
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如80.0摄氏度、103.2摄氏度或200.0摄氏度中的任一个,上述范围为经过大量理论计算与实际检验后得到的最优值,既可使所述有机胶膜30熔化具有粘性,又不会使电池片内部产生热应力,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其他温度范围,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结合前文,可知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制造过程中,单次加压热处理可以只处理单块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也可以多块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统一进行加压热处理,因此,本步骤中的“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可以是在得到完整的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后,将不同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进行电连接,实现串接,也可以是在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生产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实现串联,下面举例说明。
设在电池片A的背面的正极上对应设置所述互联带40a,而本例中的互联带40仅连接相邻的两块电池片,则所述互联带40a的相邻连接段40B伸出所述电池片A的边缘,对应着相邻的电池片B上的负极,此时我们先不设置电池片B,而是在将所述互联带40a与电池片A上的正极对准后,在电池片A上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并对电池片A进行加压热处理,得到仅包括电池片A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此时仅包括电池片A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边缘露出了互联带40a的相邻连接段40B,我们再将电池片B上的负极与电池片A上露出的互联带40a的相邻连接段40B进行对准,设置好电池片B,再在电池片B的正极上设置对应的互联带40b,使互联带40b的目标连接段40A对应电池片B的正极,之后在电池片B的位置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进行加压热处理,将互联带40a的相邻连接段40B固定在电池片B的负极,互联带40b的目标连接段40A固定在电池片B的正极,以此类推,实现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串连。
当然,也可以将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内全部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与对应的互联带40对准铺设,再在所述互联带40表面覆盖所述有机胶膜30(当然,也可以先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再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设置对应位置的全部互联带40,再将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内全部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逐个与所述互联带40对准,设置顺序不做限定),经过单次加压热处理,完成整条电池串的制造,也即,本步骤中,并不限定加压热处理在电池串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
S103: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20及背板10,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其中,所述有机胶膜30为POE膜、EVA膜、PVB膜及聚烯烃膜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几种有机胶膜30融化的温度较低,融化后有较高的粘性,与所述互联带40及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结合更加紧密牢固,且生产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有机胶膜30,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2,图2为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分别表示相邻的两块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在图2中,正极为电池片A的目标电极,负极为电池片B的串接电极,分别对应所述互联带40的目标连接段40A及相邻连接段40B。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带40为复合导电带;
所述复合导电带包括导电芯及包覆于所述导电芯外侧的焊料合金层。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将所述互联带40的结构做出改进,所述复合导电带的外侧为焊料合金层,所述焊料合金层的熔点较低,为9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之间,在步骤S102进行加压热处理的过程中,所述焊料合金层也会软化或融化,起到辅助粘接的作用,将所述有机胶膜30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牢牢固定,在不影响所述互联带40导电性能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所述互联带40固定的牢固程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焊料合金层为SnPbBi三元合金层。SnPbBi(锡铅铋)三元合金层是一种熔点较低,包覆性较强的合金,融化后再固定可获得优秀的连接性能;另外,所述导电芯为铜芯。金属铜导电率高,延展性好,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材料,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有机胶膜30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0微米,包括端点值,如10.0微米、56.8微米或200.0微米中的任一个。上述厚度范围为经过大量理论计算与实际检验得到的最佳范围,所述有机胶膜30不至于太薄破裂导致所述互联带40粘接不牢固,也不至于太厚造成成本上升与材料浪费,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厚度范围。
另外,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为第一栅线01及第二栅线02;所述第一栅线01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二栅线02的材料的电导率;
所述第一栅线01为连续的栅线,所述第二栅线02为分段栅线;
所述分段栅线的相邻的栅线段之间为预留间隔区,所述互联带40的目标连接段40A或所述相邻连接段40B穿过所述预留间隔区只与所述第一栅线01电连接,另一段穿过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非预留间隔区,且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二栅线02电连接,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一栅线01之间绝缘接触。
请参考图3,图3所示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包括分段栅线及连续栅线两种栅线,由于材料电导率较差的栅线,需要与材料电导率较好的栅线导电效果保持一致,因此只能增加所述第二栅线02的横截面积,但为了保证不增加栅线在电池片上的投影面积,避免光线遮蔽,就只能提升所述第二栅线02的高度,导致所述第一栅线01与所述第二栅线02之间存在高低差,如果沿用正常的焊接工艺将所述互联带40与栅线连接到一起,则必然较矮的第一栅线01很难和互联带40稳固连接,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材料电导率较差的第二栅线02设置为分段栅线,当需要与所述第一栅线01链接时,所述互联带40直接从所述分段栅线的栅线段之间的预留间隔区穿过,不和较高的第二栅线02接触,这就避免了所述互联带40要和高低起伏的栅线连接的问题,单根所述互联带40在单块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需要电连接的栅线高度始终一致,同时,使用有机胶膜30对所述互联带40进行粘接固定,进一步提升了连接稳固性,且不会发生焊接过程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成品良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通过将互联带40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30,使所述互联带40通过所述有机胶膜30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40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40A,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40B;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通过压具200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40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20及背板10,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本发明中采用在所述互联带40上覆盖所述有机胶膜30,将所述互联带40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低温固定的手段,完成了所述互联带40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电极的电连接,较低的温度避免了缺陷扩张与增加,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红外焊接引起的电池偏移、电池翘曲甚至电池破片问题,大大提升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成品良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的制作方法做限定,得到具体实施方式二,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S201:水平铺设保护覆膜51。
当然,所述保护覆膜51应当铺设在表面平整的操作机台100上,本步骤中的水平铺设,仅指所述保护覆膜51铺设在一平面上,而在特殊情况中,所述保护覆膜51也可以不铺设在水平面上,而是铺设在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面上。
S202: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朝下放置于所述保护覆膜51上。
正面朝下放置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所述保护覆膜51贴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正面起到保护作用。
S203:将互联带40放置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的目标电极上。
由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是背面向上的,因此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40的对准的难度大大降低。
S204: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铺设覆盖所述互联带40的有机胶膜30,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后,所述有机胶膜30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将所述互联带40夹在中间。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互连组件前置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设置于压具200与操作机台100之间。
S205:通过压具200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40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S206: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20及背板10,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本优选实施方式最终得到的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限定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设置方式及所述互联带4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设置方式,其余步骤均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倒置,使背面的电极朝上,大大降低了所述互联带40与对应电极的对准难度,提升了生产速度,同时提升了成品的良率,而为了避免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倒置,电池片的正面直接与台面接触,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磕碰摩擦损伤表面,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先在操作机台100上铺设保护覆膜51,使所述背表面太阳能电池的正面不直接接触机台,而是与所述保护覆膜51接触,在后续的加压热处理过程中,所述保护覆膜51也会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表面,持续保护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正面。
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另一种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的制作方法,得到具体实施方式三,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S301:水平铺设有机胶膜30。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先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在操作机台100上。
S302: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按照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互联带40。
也即本步骤中先依照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的分布,将所述互联带40铺设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
S303: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30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40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由于所述互联带40是依照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的,因此本步骤中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可以背面朝下,将所述目标电极全部按在预先铺设的所述互联带40上。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互连组件前置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设置于压具200与操作机台100之间。
S304:通过压具200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40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中位于首端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之外,其他位置的电池片在安装时,除了电池片自身对应的互联带40需要对准目标电极外,还要将电池片与相邻的上一片电池片对应的互联带40的相邻连接段40B对准,在后续加压热处理得到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过程中,完成串连。
S305: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20及背板10,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本优选实施方式最终得到的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限定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设置方式及所述互联带40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设置方式,其余步骤均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先铺设所述有机胶膜30,并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设置所述互联带40,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电极朝下倒扣在所述有机胶膜30上,使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正面免除了与坚硬的台面的接触,保护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表面完整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30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40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A1: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30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40对准。
A2: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正面铺设保护覆膜51,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正面继续铺设保护覆膜51,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表面保护,提升成本品的良品率与光电转换率。添加步骤A1、A2后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为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光伏组件,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前文,称其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10、背面胶膜20、有机胶膜30、互联带40、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
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通过所述互联带40串连,所述互联带40被所述有机胶膜30覆盖并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
所述互联带40包括与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40A,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40B;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本发明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与前文中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对应,组件的结构及技术特征可以参考前文,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通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10、背面胶膜20、有机胶膜30、互联带40、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正面胶膜60及正面玻璃70;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通过所述互联带40串连,所述互联带40被所述有机胶膜30覆盖并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背面;所述互联带40包括与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40A,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40B;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本发明中采用在所述互联带40上覆盖所述有机胶膜30,将所述互联带40与电池片背面的电极低温固定的手段,完成了所述互联带40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电极的电连接,较低的温度避免了缺陷扩张与增加,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红外焊接引起的电池偏移、电池翘曲甚至电池破片问题,大大提升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50的成品良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所述互联带包括与所述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通过压具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对所述互连组件前置物施压,得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并将多个所述一体化电池串单元串连,使每一个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接电极与相邻的一体化电池串单元的互联带电连接,得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的范围为8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正面依次设置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背面依次设置背面胶膜及背板,层压得到背接触光伏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水平铺设保护覆膜;
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下放置于所述保护覆膜上;
将互联带放置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的目标电极上;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铺设覆盖所述互联带的有机胶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互联带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准,并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覆盖有机胶膜,使所述互联带通过所述有机胶膜接触固定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水平铺设有机胶膜;
在所述有机胶膜上按照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的分布铺设互联带;
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包括:
将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有机胶膜上,使所述目标电极与所述互联带对准;
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铺设保护覆膜,得到互连组件前置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胶膜为POE膜、EVA膜、PVB膜及聚烯烃膜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带为复合导电带;
所述复合导电带包括导电芯及包覆于所述导电芯外侧的焊料合金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合金层为SnPbBi三元合金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胶膜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0微米,包括端点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为第一栅线及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二栅线的材料的电导率;
所述第一栅线为连续的栅线,所述第二栅线为分段栅线;
所述分段栅线的相邻的栅线段之间为预留间隔区,所述互联带的目标连接段或所述相邻连接段穿过所述预留间隔区只与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另一段穿过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非预留间隔区,且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二栅线电连接,与所述非预留间隔区的第一栅线之间绝缘接触。
10.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光伏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得到的光伏组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背面胶膜、有机胶膜、互联带、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正面胶膜及正面玻璃;
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通过所述互联带串连,所述互联带被所述有机胶膜覆盖并固定在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面;
所述互联带包括与对应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目标电极对应的目标连接段,以及与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上的串接电极对应的相邻连接段;所述目标电极及所述串接电极分别为正极与负极。
CN202311363477.1A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Pending CN117153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3477.1A CN117153951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3477.1A CN117153951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951A true CN117153951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3477.1A Pending CN117153951A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39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5342A (zh) * 2024-03-07 2024-04-09 昆山晟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良率的曲面双玻晶硅光伏组件敷设合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5342A (zh) * 2024-03-07 2024-04-09 昆山晟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良率的曲面双玻晶硅光伏组件敷设合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193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15367B2 (ja)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US9691925B2 (en) Light receiving elemen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627871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013297B (zh) 一种无栅线异质结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CN11385154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541820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11385155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86727B (zh) 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互联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53951A (zh)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的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光伏组件
EP4246599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string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WO2024012161A1 (zh)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AU202046502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on member
WO2024012160A1 (zh) Ibc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ibc太阳能电池组串
CN217280809U (zh) 一种具有薄膜的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4864721A (zh) 一种无主栅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焊带焊接方法
CN116247120A (zh) 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电池组件
CN110556437A (zh) 叠瓦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和叠瓦组件的制造方法
US20230327035A1 (en) Interconnection piece and solar cell assembly
JP2010238938A (ja)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CN211125669U (zh) 一种高可靠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组件
TWI590482B (zh) 太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1227122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87506A1 (zh) 焊带件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11403556A (zh) 叠瓦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叠瓦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4400 No. 1 Jishe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nshan New District, Haining City

Applicant after: Zhengtai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400 No. 1 Jishe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anshan New District, Haining City

Applicant before: Zhengtai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