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900A -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900A
CN117153900A CN202311250282.6A CN202311250282A CN117153900A CN 117153900 A CN117153900 A CN 117153900A CN 202311250282 A CN202311250282 A CN 202311250282A CN 117153900 A CN117153900 A CN 117153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ivation film
film layer
layer
substrate
cov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02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
陈奕峰
刘迪
杜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02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3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16Coatings
    • H01L31/02161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167Coating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6Particular post-treatment for the devices, e.g. annealing, impurity gettering,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recrystallisation
    • H01L31/1868Passi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掺杂导电层、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掺杂导电层设置于基底的第一面;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掺杂导电层的背离基底的一侧;掺杂导电层、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均覆盖基底的第一面;其中,基底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的多个第一侧面,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侧面边缘的复合损失,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复合损失仍是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的重要损失机制,其中,太阳能电池的侧面边缘存在的复合损失尤为明显,使得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侧面边缘的复合损失,效率较高的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掺杂导电层、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
掺杂导电层设置于基底的第一面;
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掺杂导电层的背离基底的一侧;
掺杂导电层、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均覆盖基底的第一面;
其中,基底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的多个第一侧面,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各第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基底的第二面一侧的钝化接触层、以及层叠设置在钝化接触层背离基底一侧表面的第二钝化膜层;其中,基底的第二面与第一侧面邻接,且与第一面相对设置;
钝化接触层和第二钝化膜层均覆盖基底的第二面;
第一钝化膜层还至少覆盖钝化接触层的与第一侧面位于同侧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的沿基底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与第二钝化膜层的沿基底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钝化接触层的边缘区域,且第一钝化膜层的覆盖该边缘区域的部分位于第二钝化膜层和钝化接触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在钝化接触层的边缘区域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 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覆盖钝化接触层的背离基底的表面,且第一钝化膜层的覆盖钝化接触层的部分位于第二钝化膜层和钝化接触层之间;
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设于第二钝化膜层,并自第二面一侧贯穿第二钝化膜层和第一钝化膜层并与钝化接触层欧姆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三介质层,第三介质层位于掺杂导电层和第一钝化膜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介质层为热氧化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AlOx;和/或
第一介质层为减反射层,第一介质层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切片电池,包括:
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由前述的太阳能电池切割而成,第一本体中的基底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切割侧面;以及
第四钝化膜层,一一对应设于第一切割侧面,且第四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一切割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一本体的位于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和/或
基底还包括与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一本体的位于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一本体的位于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四钝化膜层覆盖第一介质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一介质层设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栅,第四钝化膜层覆盖第一介质层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一介质层背离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一主栅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基底的第二面一侧的钝化接触层、以及层叠设置在钝化接触层背离基底一侧表面的第二钝化膜层;其中,基底的第二面与第一侧面邻接,且与第一面相对设置;
钝化接触层和第二钝化膜层均覆盖基底的第二面;
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一本体的位于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四钝化膜层覆盖第二钝化膜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二钝化膜层设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栅,第四钝化膜层覆盖第二钝化膜层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钝化膜层背离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二主栅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掺杂导电层、第三钝化膜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三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AlOx和SiNx中的至少一者;第二介质层的材质包括SiNx和SiOx中的至少一者;
掺杂导电层和第二介质层依次层叠设置于基底的第一面,且掺杂导电层和第二介质层均覆盖基底的第一面;
第三钝化膜层层叠设置于基底的第二面,且第三钝化膜层覆盖基底的第二面;
基底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基底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
其中,第三钝化膜层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各第一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钝化膜层还至少覆盖掺杂导电层的与第一侧面位于同侧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钝化膜层还覆盖掺杂导电层的边缘区域,第三钝化膜层的覆盖该边缘区域的部分位于第二介质层和掺杂导电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钝化膜层在掺杂导电层的边缘区域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 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底的第二面设有局部金属背场;
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三电极贯穿第二介质层与掺杂导电层欧姆接触,第四电极贯穿第三钝化膜层与局部金属背场欧姆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切片电池,包括:
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由前述的太阳能电池切割而成,第二本体中的基底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切割侧面;以及
第五钝化膜层,一一对应设于第二切割侧面,且第五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二切割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二本体的位于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和/或
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二本体的位于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二本体的位于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五钝化膜层覆盖第二介质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二介质层设有第三电极,第三电极包括第三主栅,第五钝化膜层覆盖第二介质层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为第二介质层背离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三主栅的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第二本体的位于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五钝化膜层覆盖第三钝化膜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三钝化膜层设有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包括第四主栅,第五钝化膜层覆盖第三钝化膜层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为第三钝化膜层背离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第四主栅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前述的太阳能电池;
将太阳能电池切割为切片电池基体,切片电池基体上形成有切割侧面;
在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切片电池基体包括的切割侧面的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在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各切片电池基体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对齐的状态下,将各切片电池基体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
在各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各切片电池基体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对齐的状态下,将各切片电池基体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层叠起来的各切片电池基体中,位于层叠方向最外侧的两个切片电池基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挡板。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的太阳能电池;或者
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前述的切片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前述的光伏组件。
上述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的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多个第一侧面对应太阳能电池的侧面,通过第一钝化膜层将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保护在内,能够减少第一侧面上的复合情况,即减少太阳能电池侧面边缘存在的复合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切片电池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切片电池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中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切片电池基体第一面一侧或第二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200、太阳能电池;110、基底;120、220、掺杂导电层;130、第一钝化膜层;140、第一介质层;150、钝化接触层;151、隧穿氧化层;152、多晶硅掺杂导电层;160、第二钝化膜层;170、第一电极;180、第二电极;190、重掺杂区域;310、第四钝化膜层;320、第五钝化膜层;330、挡板;340、切片电池基体;350、主栅;
230、第三钝化膜层;240、第二介质层;250、第三电极;260、第四电极;270、局部金属背场;
F、第一面;S、第二面;C1、第一侧面;C2、切割侧面;C11、第一切割侧面;C12、第二切割侧面;Z1、Z2、边缘区域;
1000、第一本体;2000、第二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切片电池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再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100包括基底110、掺杂导电层120、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
掺杂导电层120设置于基底110的第一面F,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依次层叠设置在掺杂导电层120的背离基底110的一侧,掺杂导电层120、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均覆盖基底110的第一面F。
其中,基底110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F的多个第一侧面C1,第一钝化膜层1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
通过第一钝化膜层1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多个第一侧面C1对应太阳能电池100的侧面,通过第一钝化膜层130将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保护在内,能够减少第一侧面C1上的复合情况,即减少太阳能电池100侧面边缘存在的复合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100的效率。
其中,第一介质层140可以是减反射层,也可以起到钝化作用,第一介质层140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可以是SiNx层、SiONx层、SiOx层的层叠体,如此,可以提高钝化效果,并提高第一介质层140的减反射性能。
第一介质层140、第一钝化膜层130、以及后述的第二钝化膜层160均可以采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材质包括AlOx,例如可以是Al2O3。Al2O3膜层具有H钝化能力强、场钝化性能优异、成膜质量好、成膜时间快等特点,成为了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佳选择。掺杂导电层120用于与基底110形成PN结,其形成范围例如可以仅限于基底110的第一面F。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基底110的两个相对表面分别定义为第一面F和第二面S,第一面F和第二面S的其中一者可以是正面(例如可以是受光面),另一者可以是背面(例如是背光面)。而邻接在第一面F和第二面S之间的侧面包括第一侧面C1,例如,邻接在第一侧面C1和第二面S之间的侧面中,至少部分侧面是第一侧面C1,或者全部侧面都是第一侧面C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100可能会被切割为切片电池基体340,参照图5,邻接在第一面F和第二面S之间的侧面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切割侧面C2,切割侧面C2是由切割而成的侧面,一般情况下切割侧面C2是裸露在外,或者在太阳能电池100制作完毕之后,还通过单独设置钝化膜层(不同于太阳能电池100内的第一钝化膜层130、第一介质层140等等功能膜层的钝化膜层)覆盖了切割侧面C2,以避免切割侧面C2出现复合损失,具体可以参照后述的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当然,切割侧面C2上的钝化膜层和第一侧面C1上的钝化膜层是不同工序中形成的膜层。此时,邻接在第一面F和第二面S之间的侧面可以由第一侧面C1和切割侧面C2构成,第一侧面C1和切割侧面C2绕基底110的周向布置。第一侧面C1和切割侧面C2可以交替布置,也可以各第一侧面C1依次布置,各切割侧面C2依次布置,具体布置方式根据太阳能电池100的切割方式确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面C1是基底110的原始侧面,切割侧面C2是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切割之后在基底110上新形成的侧面。
另外,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依次层叠设置在掺杂导电层120的背离基底110的一侧,是指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至少部分区域位于基底110的第一面F一侧。当然,这包括了可以在第一钝化膜层130和掺杂导电层120之间设置膜层的情况,例如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第三介质层(未图示),第三介质层位于掺杂导电层120和第一钝化膜层130之间。第三介质层例如可以是热氧化层等能够避免产生PID效应的膜层,示例性地,第三介质层可以包括SiOx、例如SiO2
或者也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第一钝化膜层130直接层叠设置在掺杂导电层120的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上。第一钝化膜层130和掺杂导电层120之间不存在其他膜层。
掺杂导电层120、第一钝化膜层130和第一介质层140均覆盖基底110的第一面F,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覆盖是指投影覆盖,是指被覆盖对象位于覆盖主体的投影的范围内。例如第一钝化膜层130覆盖基底110的第一面F,是指第一钝化膜层130在基底110的投影范围比第一面F大,第一面F位于该第一钝化膜层130在基底110上投影的投影范围内。第一介质层140覆盖基底110的第一面F,是指第一介质层140在基底110的投影范围比第一面F大,第一面F位于该第一介质层140的投影范围内。
第一钝化膜层1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例如可以是第一钝化膜层130覆盖到所有第一侧面C1,也可以是第一钝化膜层130只覆盖到部分第一侧面C1。
在第一侧面C1上覆盖有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情况下,第一钝化膜层130可以覆盖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区域。当然,此时第一钝化膜层130从第一面F连续覆盖到第一侧面C1。
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底110的第二面S一侧的钝化接触层150、以及层叠设置在钝化接触层150背离基底110一侧表面的第二钝化膜层160,钝化接触层150和第二钝化膜层160均覆盖基底110的第二面S。此处,钝化接触层15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底110第二面S上的隧穿氧化层151和多晶硅掺杂导电层152。
第二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可以是SiNx层、SiONx层、SiOx层彼此层叠设置的层叠体结构等,如此,使得钝化效果更佳。
本申请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第一电极170和第二电极180,第一电极170设置在基底110的第一面F一侧,贯穿第一介质层140和第一钝化膜层130与掺杂导电层120欧姆接触。当然,还可以在掺杂导电层120中设置局部重掺杂的重掺杂区域190,通过第一电极170与重掺杂区域190欧姆接触,可以降低接触电阻。
第二电极180设置在基底110的第二面S的第二钝化膜层160上,并贯穿第二钝化膜层160与钝化接触层150的多晶硅掺杂导电层152欧姆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钝化膜层130完全覆盖各第一侧面C1,这样对发生复合损失较为明显的第一侧面C1进行较好地保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钝化膜层130可以从第一面F仅覆盖至第一侧面C1就截止。
或者第一钝化膜层130在完全覆盖了各第一侧面C1之后,还向基底110的第二面S继续延伸。
具体实现时,第一钝化膜层130还至少覆盖钝化接触层150的与第一侧面C1位于同侧的边缘。
例如,参照图1,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与钝化接触层15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齐平。进一步地,第二钝化膜层160可以层叠设置在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上。
或者,参照图2,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与第二钝化膜层16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齐平。
或者,参照图3,第一钝化膜层130还覆盖钝化接触层150的边缘区域Z1,且第一钝化膜层130的覆盖该边缘区域Z1的部分位于第二钝化膜层160和钝化接触层15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钝化膜层130覆盖钝化接触层150的边缘区域Z1,第二钝化膜层160还部分层叠在第一钝化膜层130的覆盖该边缘区域Z1的部分上,由此可知,第一钝化膜层130从基底110的第一侧面C1连续形成到第二面S一侧,与第一钝化膜层130只形成在太阳能电池100侧面的情况相比,第一侧面C1和第二面S交界位置处的成膜可靠性较高,且成膜较为均匀,再加上第二钝化膜层160的覆盖,能够将第一侧面C1和第二面S交界位置部分较好地保护起来,换言之,能够保证将基底110的整个第一侧面C1和钝化接触层150的侧面都包覆和保护在内。当然,此时能够在第二面S的边缘区域同样形成钝化场,也能有效减少基底110的第二面S的复合中心。使得太阳能电池100侧面边缘和第二面S交界位置的降低复合效果更佳,还会加强对第二面S的钝化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钝化膜层130在钝化接触层150的边缘区域Z1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mm2。如此能够充分保证第一侧面C1和第二面S交界位置部分的第一钝化膜层130的成膜质量。
参照图4,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钝化膜层130覆盖钝化接触层150的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且第一钝化膜层130的覆盖钝化接触层150的部分位于第二钝化膜层160和钝化接触层150之间。
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第二电极180,第二电极180设于第二钝化膜层160,并自第二面S一侧贯穿第二钝化膜层160和第一钝化膜层130并与钝化接触层150欧姆接触。
如此能够对第一侧面C1和第二面S交界位置进行较好保护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基底110第二面S的钝化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考虑将第一介质层140也覆盖第一侧面C1。
示例性的,对于图1-图3的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100,第一介质层140和第一钝化膜层130的覆盖范围可以设置得相同。
图6中示出了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层140和第一钝化膜层130的覆盖范围设置得相同的情况,对于图1、图2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一以太阳能电池100为TOPCon电池(Tunnel OxidePassivated Contact,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池。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切片电池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200包括基底110、掺杂导电层220、第三钝化膜层230和第二介质层240。第三钝化膜层230的材质包括AlOx和SiNx中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三钝化膜层230的材质可以是Al2O3,其具有H钝化能力强、场钝化性能优异、成膜质量好、成膜时间快等特点,成为了提升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最佳选择。
第二介质层240的材质包括SiNx和SiOx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可以是SiNx层和SiOx层彼此层叠设置的层叠体结构等,如此,使得钝化和减反射效果均更佳。
其中图7-图8中,基底110和掺杂导电层220的结构、功能等与实施例一中图1-图6中的基底和掺杂导电层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实施例二中覆盖的含义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也不再说明。
参照图7,掺杂导电层220和第二介质层240依次层叠设置于基底110的第一面F,且掺杂导电层220和第二介质层240均覆盖基底110的第一面F,第三钝化膜层230层叠设置于基底110的第二面S,且第三钝化膜层230覆盖基底110的第二面S。其中,第三钝化膜层2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
通过第三钝化膜层2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多个第一侧面C1对应太阳能电池200的侧面,通过第三钝化膜层230将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保护在内,能够减少第一侧面C1上的复合情况,即减少太阳能电池200侧面边缘存在的复合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200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介质层240例如可以是减反射膜,也可以起到钝化作用,第二介质层240和第三钝化膜层230均可以采用单层或多层结构。
第三钝化膜层230还覆盖多个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表面。例如可以是第三钝化膜层230覆盖到所有第一侧面C1,也可以是第三钝化膜层230只覆盖到部分第一侧面C1。
在第一侧面C1上覆盖有第三钝化膜层230的情况下,第三钝化膜层230可以覆盖第一侧面C1的至少部分区域。当然,此时第三钝化膜层230从第二面S连续覆盖到第一侧面C1。
进一步地,第三钝化膜层230完全覆盖各第一侧面C1,这样对发生复合损失较为明显的第一侧面C1进行较好地保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钝化膜层230可以从第二面S仅覆盖至第一侧面C1就截止。
或者第一钝化膜层130在完全覆盖了各第一侧面C1之后,还向基底110的第一面F继续延伸。
具体实现时,第三钝化膜层230还至少覆盖掺杂导电层220的与第一侧面C1位于同侧的边缘。
例如,参照图7,第三钝化膜层230覆盖至掺杂导电层220的与第一侧面C1位于同侧的边缘就截止,进一步地,第二介质层240可以层叠设置在第三钝化膜层230的沿基底110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上。
或者参照图8,第三钝化膜层230还覆盖掺杂导电层220的边缘区域Z2,第三钝化膜层230的覆盖该边缘区域Z2的部分位于第二介质层240和掺杂导电层2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钝化膜层230覆盖掺杂导电层220的边缘区域Z2,第二介质层240还部分层叠在第三钝化膜层230的覆盖该边缘区域Z2的部分上,由此可知,第三钝化膜层230从基底110的第一侧面C1连续形成到第一面F一侧,与第三钝化膜层230只形成在太阳能电池200侧面的情况相比,第一侧面C1和第一面F交界位置处的成膜可靠性较高,且成膜较为均匀,再加上第二介质层240的覆盖,能够将第一侧面C1和第一面F交界位置部分较好地保护起来,换言之,能够保证将基底110的整个第一侧面C1和掺杂导电层220的侧面都包覆和保护在内。当然,此时能够在第一面F的边缘区域同样形成钝化场,也能有效减少基底110的第一面F的复合中心。换言之,如此设置使得太阳能电池200侧面边缘和第一面F交界位置的降低复合效果更佳,还会加强对第一面F的钝化效果。
进一步地,第三钝化膜层230在掺杂导电层220的边缘区域Z2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 mm2。如此能够充分保证第一侧面C1和第一面F交界位置部分的第三钝化膜层230的成膜质量。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地,太阳能电池100可能会被切割为切片电池基体340,此时基底110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F和第二面S之间的至少一个切割侧面C2。切割侧面C2的结构、功能形成过程等已经在实施例一中进行过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200还包括第三电极250和第四电极260,此外,基底110的第二面S设有间隔设置的局部金属背场270,第三电极250贯穿第二介质层240与掺杂导电层220欧姆接触,第四电极260贯穿第三钝化膜层230与局部金属背场270欧姆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二的太阳能电池200例如可以是PERC(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池。
实施例三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在制备成组件之前需要进行激光切割作业,形成切片电池,切片电池中形成的切割侧面裸露在外,会降低光伏组件的效率及可靠性,为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切片电池,能过在切割侧面进行边缘钝化,以降低切割对光伏组件效率的影响。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0、图11,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切片电池,包括第一本体1000和第四钝化膜层310。
其中,第一本体1000由实施例一的太阳能电池100切割而成,第一本体1000中的基底110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F的至少一个第一切割侧面C11。第四钝化膜层310一一对应设于第一切割侧面C11,即各个第一切割侧面C11上均覆盖有第四钝化膜层310,并且第四钝化膜层310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一切割侧面C11。如此,能够将切割而成的第一切割侧面C11较好地保护在内,防止产生复合漏电等。
进一步地,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一本体1000的第一面F一侧和第一切割侧面C11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也能进行较好钝化。
或者基底110还包括第二面S的情况下,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一本体1000的第二面S一侧和第一切割侧面C11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也能进行较好钝化。
或者,参照图11,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并且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一本体1000的第一面F一侧、第二面S一侧和第一切割侧面C11之间的交界位置处均能进行较好钝化。
当然,在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四钝化膜层310仅覆盖第一介质层140的边缘区域。
或者第一介质层140设有第一电极170,第一电极170包括第一主栅,第四钝化膜层310覆盖第一介质层140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一介质层14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一主栅的区域,以将第一主栅裸露在外便于各切片电池与焊带等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一区域是第一介质层14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中除了第一主栅的设置区域之外的区域。
而当第四钝化膜层310还覆盖第一本体1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四钝化膜层310覆盖第二钝化膜层160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二钝化膜层160设有第二电极180,第二电极180包括第二主栅,第四钝化膜层310覆盖第二钝化膜层160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钝化膜层16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二主栅的区域,以将第二主栅裸露在外便于各切片电池与焊带等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二区域是第二钝化膜层16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中除了第二主栅的设置区域之外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图10、图11中,以第一面F一侧和第二面S一侧均设有第四钝化膜层310,并且第四钝化膜层310均只覆盖第一介质层140和第二钝化膜层160的边缘区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设置中,在第一切割侧面C11上覆盖了第四钝化膜层310的情况下,对于第四钝化膜层310还延伸到第一面F一侧和第二面S一侧的情况,还可以包括如下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四钝化膜层310仅覆盖第一介质层140的边缘区域,且第四钝化膜层310并未覆盖到第二钝化膜层160;
第四钝化膜层310覆盖第一介质层140上的第一区域,且第四钝化膜层310并未覆盖到第二钝化膜层160;
第四钝化膜层310并未覆盖到第一介质层140上,且第四钝化膜层310仅覆盖第二钝化膜层160的边缘区域;
第四钝化膜层310并未覆盖到第一介质层140上,且第四钝化膜层310覆盖第二钝化膜层160的第二区域。
当然,第四钝化膜层310的覆盖范围还可以是上述各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四钝化膜层310可以是Al2O3膜层,Al2O3膜层具有H钝化能力强、场钝化性能优异、成膜质量好、成膜时间快等特点,成为了提升切片电池性能的最佳选择。
实施例四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2、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切片电池包括第二本体2000和第五钝化膜层320。
第二本体2000由实施例二的太阳能电池200切割而成,第二本体2000中的基底110还包括邻接于第一面F和第二面S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切割侧面C12。第五钝化膜层320一一对应设于第二切割侧面C12,且第五钝化膜层320完全覆盖对应的第二切割侧面C12。如此,能够将切割而成的第二切割侧面C12较好地保护在内,防止产生复合漏电等。
进一步地,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二本体2000的第一面F一侧和第二切割侧面C12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也能进行较好钝化。
或者,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二本体2000的第二面S一侧和第二切割侧面C12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也能进行较好钝化。
或者,参照图13,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并且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如此,对于第二本体2000的第一面F一侧、第二面S一侧与第二切割侧面C12之间的交界位置处也能进行较好钝化。
当然,对于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一面F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二介质层240的边缘区域。
或者第二介质层240设有第三电极250,第三电极250包括第三主栅,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二介质层240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为第二介质层24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三主栅的区域。以将第三主栅裸露在外便于各切片电池与焊带等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三区域是第二介质层24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中除了第三主栅的设置区域之外的区域。
而当第五钝化膜层320还覆盖第二本体2000的位于第二面S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三钝化膜层230的边缘区域;或者
第三钝化膜层230设有第四电极260,第四电极260包括第四主栅,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三钝化膜层230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为第三钝化膜层23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上未设置第四主栅的区域。以将第四主栅裸露在外,便于各切片电池与焊带等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第四区域是第三钝化膜层230背离基底110的表面中除了第四主栅的设置区域之外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图12、图13中,以第一面F一侧和第二面S一侧均设有第五钝化膜层320,并且第五钝化膜层320均只覆盖第二介质层240和第三钝化膜层230的边缘区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设置中,在第二切割侧面C12上覆盖了第五钝化膜层320的情况下,对于第五钝化膜层320还延伸到第一面F一侧和第二面S一侧的情况,还可以包括如下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五钝化膜层320仅覆盖第二介质层240的边缘区域,且第五钝化膜层320并未覆盖到第三钝化膜层230;
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二介质层240上第三区域,且第五钝化膜层320并未覆盖到第三钝化膜层230;
第五钝化膜层320并未覆盖到第二介质层240上,且第五钝化膜层320仅覆盖第三钝化膜层230的边缘区域;
第五钝化膜层320并未覆盖到第二介质层240上,且第五钝化膜层320覆盖第三钝化膜层230的第四区域。
当然,第五钝化膜层320的覆盖范围还可以是上述各种情况的排列组合,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五钝化膜可以是Al2O3膜层,Al2O3膜层具有H钝化能力强、场钝化性能优异、成膜质量好、成膜时间快等特点,成为了提升切片电池性能的最佳选择。
实施例五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中各切片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切片电池基体第一面一侧或第二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4、图5、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提供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太阳能电池。
S20、将太阳能电池切割为切片电池基体340,切片电池基体340上形成有切割侧面C2。
S30、在各切割侧面C2上形成钝化膜层。
需要注意的是,太阳能电池是实施例一中的太阳能电池100的情况下,切片电池基体340即第一本体1000,切割侧面C2即第一切割侧面C11,钝化膜层即第四钝化膜层310。在太阳能电池是实施例二中的太阳能电池200的情况下,切片电池基体340即第二本体2000,切割侧面C2即第二切割侧面C12,钝化膜层为第五钝化膜层320。
进一步地,结合图5,各切片电池基体340包括的切割侧面C2的数量和位置均相同。这样,步骤S30中,在切割侧面C2上形成钝化膜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各切片电池基体340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C2对齐的状态下,将各切片电池基体340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
在各切割侧面C2上形成钝化膜层。
如此,各个切割侧面C2上都能形成质量较好的钝化膜层。
当然,在各切片电池基体340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C2对齐的状态下,将各切片电池基体340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层叠起来的各切片电池基体340中,位于层叠方向最外侧的两个切片电池基体340的外侧表面设置挡板330。这样,由于层叠起来的切片电池基体340的正背面均被覆盖,钝化膜层基本只覆盖切割侧面C2及层叠体正背面1-3mm的区域,参照图16所示,而主栅350离切割侧面C2的间距L要达到5mm(例如7mm)以上,该钝化膜层基本上不会触碰到主栅350。
需要注意的是,钝化膜层可以是Al2O3膜层,钝化膜层的制备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原子层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以及溅射沉积等方式。钝化膜层的厚度可以为1nm-50nm。
下面举出一个具体的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太阳能电池100进行激光切割,形成包括了切割侧面C2的切片电池基体340,这里例如是对太阳能电池100进行切半,形成半片电池作为切片电池基体340。
步骤二、将半片电池堆叠放置,并保持相互对应的切割侧面C2在同一界面(平面)上,并在位于厚度方向最两侧的半片电池上设置挡板330,将设置了挡板330并堆叠后的半片电池放置于原子层沉积工艺腔体中,如此保证只有侧面接触原子层沉积源,基本可保证所有的切割侧面C2均可以被Al2O3进行钝化。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上述步骤形成的Al2O3膜层,由于正背面皆被挡板330覆盖,钝化膜层只覆盖侧边的切割侧面C2及正背面1-3mm的区域,并不会对半片电池上的主栅350造成影响。
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切片电池,效率不损失,并且光伏组件的组件投产比可提升1%以上。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未图示)。
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如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各太阳能电池之间可以通过串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电池串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实施例三和/或实施例四的切片电池。
光伏系统包括上述的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可应用在光伏电站中,例如地面电站、屋顶电站、水面电站等,也可应用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设备或者装置上,例如用户太阳能电源、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等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系统的应用场景不限于此,也即是说,光伏系统可应用在需要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所有领域中。以光伏发电系统网为例,光伏系统可包括光伏阵列、汇流箱和逆变器,光伏阵列可为多个光伏组件的阵列组合,例如,多个光伏组件可组成多个光伏阵列,光伏阵列连接汇流箱,汇流箱可对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电流进行汇流,汇流后的电流流经逆变器转换成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接入市电网络以实现太阳能供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掺杂导电层、第一钝化膜层和第一介质层;
所述掺杂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底的第一面;
所述第一钝化膜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掺杂导电层的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所述掺杂导电层、所述第一钝化膜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均覆盖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面;
其中,所述基底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面的多个第一侧面,所述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各所述第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的第二面一侧的钝化接触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钝化接触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第二钝化膜层;其中,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且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
所述钝化接触层和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均覆盖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一钝化膜层还至少覆盖所述钝化接触层的与所述第一侧面位于同侧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的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钝化膜层的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钝化接触层的边缘区域,且所述第一钝化膜层的覆盖该所述边缘区域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和所述钝化接触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在所述钝化接触层的边缘区域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 mm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覆盖所述钝化接触层的背离所述基底的表面,且所述第一钝化膜层的覆盖所述钝化接触层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和所述钝化接触层之间;
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并自所述第二面一侧贯穿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和所述第一钝化膜层并与所述钝化接触层欧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位于所述掺杂导电层和所述第一钝化膜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层为热氧化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AlOx;和/或
所述第一介质层为减反射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质包括SiNx、SiONx、SiOx中的至少一者。
12.一种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由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切割而成,所述第一本体中的所述基底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面的至少一个第一切割侧面;以及
第四钝化膜层,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切割侧面,且所述第四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一切割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和/或
所述基底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一介质层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栅,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介质层背离所述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第一主栅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的第二面一侧的钝化接触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钝化接触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表面的第二钝化膜层;其中,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邻接,且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
所述钝化接触层和所述第二钝化膜层均覆盖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二钝化膜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二钝化膜层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主栅,所述第四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二钝化膜层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二钝化膜层背离所述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第二主栅的区域。
16.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掺杂导电层、第三钝化膜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三钝化膜层的材质包括AlOx和SiNx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质包括SiNx和SiOx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掺杂导电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的第一面,且所述掺杂导电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均覆盖所述基底的第一面;
所述第三钝化膜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基底的第二面,且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覆盖所述基底的第二面;
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基底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
其中,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多个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各所述第一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还至少覆盖所述掺杂导电层的与所述第一侧面位于同侧的边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掺杂导电层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三钝化膜层的覆盖该所述边缘区域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和所述掺杂导电层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钝化膜层在所述掺杂导电层的边缘区域的覆盖面积为1mm2-38220 mm2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第二面设有局部金属背场;
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贯穿所述第二介质层与所述掺杂导电层欧姆接触,所述第四电极贯穿所述第三钝化膜层与所述局部金属背场欧姆接触。
22.一种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由如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切割而成,所述第二本体中的所述基底还包括邻接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切割侧面;以及
第五钝化膜层,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切割侧面,且所述第五钝化膜层完全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二切割侧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二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和/或
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二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二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一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二介质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二介质层设有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包括第三主栅,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二介质层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介质层背离所述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第三主栅的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还覆盖所述第二本体的位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时:
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三钝化膜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设有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包括第四主栅,所述第五钝化膜层覆盖所述第三钝化膜层的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为所述第三钝化膜层背离基底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第四主栅的区域。
26.一种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11、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将所述太阳能电池切割为切片电池基体,所述切片电池基体上形成有切割侧面;
在所述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包括的切割侧面的数量和位置均相同;
在所述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对齐的状态下,将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
在各所述切割侧面上形成钝化膜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切片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的相对应的切割侧面对齐的状态下,将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沿厚度方向层叠放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层叠起来的各所述切片电池基体中,位于层叠方向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切片电池基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挡板。
2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1、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或者
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2-15、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片电池。
3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9所示的光伏组件。
CN202311250282.6A 2023-09-25 2023-09-25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Pending CN117153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0282.6A CN117153900A (zh) 2023-09-25 2023-09-25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0282.6A CN117153900A (zh) 2023-09-25 2023-09-25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900A true CN117153900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0282.6A Pending CN117153900A (zh) 2023-09-25 2023-09-25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39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90314A1 (en) High efficiency solar panel
EP3095139B1 (en) High efficiency solar panel
EP4099407B1 (en) Back contact structure and selective contact region buried solar cell comprising the same
EP4099401A1 (en) Back contact structure and selective contact region buried solar cell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5000226B (zh) 背接触异质结电池片及其制作方法
EP4287269A2 (en) Solar c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KR20190013927A (ko) 광전지, 광전지 어레이, 태양 전지 및 광전지 준비 방법
US9040815B2 (en) Thin-film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in-film solar cell
CN117153900A (zh) 太阳能电池、切片电池及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07564974B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CN113540281B (zh) 叠层光伏器件
CN117423754B (zh) 异质结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US1200289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CN114420771B (zh) 异质结光伏组件和异质结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18677173U (zh) 光伏组件
CN117276361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6387371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5000225B (zh) 隔离型内串联式异质结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6234338B (zh) 太阳能电池
CN21788152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导电接触结构、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117423766A (zh) 异质结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7936616A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6782682A (zh) 一种钙钛矿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28602A (zh) 太阳能叠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64973B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