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3134A -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3134A
CN117153134A CN202310639890.XA CN202310639890A CN117153134A CN 117153134 A CN117153134 A CN 117153134A CN 202310639890 A CN202310639890 A CN 202310639890A CN 117153134 A CN117153134 A CN 117153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button device
button
key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98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5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31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265Key design detail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keys of a keyboard; Key-like musical input devices, e.g. finger sensors, pedals, potentiometers, selectors
    • G10H2220/275Switching mechanism or sensor details of individual keys, e.g. details of key contacts, hall effect or piezoelectric sensors used for key position or movement sensing purpose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按钮装置及具备按钮装置的电子设备。按钮装置具备:推入部件,能够推入操作;大致筒状的弹性部件,设在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方向侧,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上述推入部件侧弹性变形;检测部件,检测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以及移动部件,被上述弹性部件支承,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向上述推入方向移动;通过与上述推入操作对应的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检测部件侧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基于2022年6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2-089480号,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整体通过参照而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按钮(button)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电子钢琴等电子设备,已知具备用来进行各种设定的按钮装置的结构。关于这种按钮装置,提出了具有橡胶部件等弹性部件而改善将按钮装置推入时的点击感(click feeling)的结构。例如在日本特开2020-15531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按压钮开关,具备前壳体、可动触点片、按压钮、键导引部、作为弹性部件的点击橡胶(clickrubber)。
在该按压钮开关中,点击橡胶设在按压钮的下部,当用户将按压钮按下时,按压钮的一部分一边被键导引部导引一边将点击橡胶向下方推压,点击橡胶将可动触点片向下方推压。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按钮装置,具备:推入部件,能够推入操作;大致筒状的弹性部件,设在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方向侧,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上述推入部件侧弹性变形;检测部件,检测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以及移动部件,被上述弹性部件支承,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向上述推入方向移动;通过与上述推入操作对应的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检测部件侧弹性变形。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的按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的左壳体从右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的按钮群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是图2的III-III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的按钮群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键导引部的立体图,是将键导引部从斜上方观察的图。
图5B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键导引部的立体图,是将键导引部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橡胶键的立体图,是将橡胶键从斜上方观察的图。
图6B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橡胶键的立体图,是将橡胶键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左右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是键顶部(key top)被推入到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E1表示橡胶侧凸部及导引部侧凸部附近的放大图,E2表示铰链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是键顶部被推入到下限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E3表示橡胶侧凸部及导引部侧凸部附近的放大图,E4表示铰链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键顶部附近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是键顶部处于正常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B是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的键顶部附近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是键顶部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偏移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的按钮群的立体图,是表示决定按钮中的来自LED的光的导光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设备)1具备具有多个白键和多个黑键的键盘部10以及壳体20。在壳体20的内部容纳有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等。另外,在各图中表示了坐标轴,以下将各图中的X轴方向设为电子键盘乐器1的左右方向(键盘部10中的键的排列方向)(设X轴正向为左方),将各图中的Y轴方向设为电子键盘乐器1的前后方向(键盘部10中的键延伸的方向)(将Y轴正向设为前方),将各图中的Z轴方向设为电子键盘乐器1的上下方向(将Z轴正向设为上方)来进行说明。
壳体20是以左右方向为较长方向的横长矩形状,为合成树脂制,被分割为上壳体22、下壳体24、左壳体26及右壳体28。在上壳体22的上表面,设有用来将电子键盘乐器1的电源开启关闭的电源按钮2、用来控制乐音的音量的音量旋钮4、液晶显示部6及操作面板部8。如图2所示,左壳体26具有构成其上表面的丙烯酸树脂制的上表面面板26a及构成其侧壁的壳体侧壁26b。在上表面面板26a的前侧部分,设有使用来对乐音赋予弯音而进行控制的弯音器PB的一部分露出的操作开口部26a1。在上表面面板26a的后侧部分,设有使用来进行各种设定等的按钮群SG的一部分(后述的键顶部32、42、52的上表面)露出的设定开口部26a2。此外,在壳体侧壁26b的前表面,设有耳机插孔EJ。
按钮群SG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等间隔配置并且能够向作为下方的Z轴负向(推入方向)推入的3个按钮(按钮装置)30、40、50。这3个按钮30、40、50从后方侧起依次由第1设定按钮30、第2设定按钮40、决定按钮50构成。第1设定按钮30例如是用来将在电子键盘乐器1中自动地演奏分解和弦(broken chord)的功能开启关闭的按钮。第2设定按钮40例如是用来调用智能手机应用(smartphone application)的功能的按钮。决定按钮50例如是被分配了电子键盘乐器1中的调制效果(modulation effect)及其他功能的按钮。对于构成按钮群SG的各按钮30、40、50,除了上述的功能以外还能够分配各种各样的功能。换言之,除了按钮装置30、40、50以外的电子键盘乐器(电子设备)1成为通过利用按钮装置30、40、50的操作来驱动的电子设备主体。
在左壳体26的内表面侧,设有框架状的部件即内部框架27。在内部框架27的内侧,收容有构成弯音器PB的各部件及构成按钮群SG的各部件等。如图3及图4所示,在内部框架27的内侧中的按钮群SG的下侧的位置,设有电路基板60。在电路基板60的上表面60a中的与各按钮30、40、5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分别设有通过被推入而将各按钮30、40、50的功能开启关闭的按钮部(检测部件)62、以及以使光射出侧朝上的形式配置的一对LED(光源)64。即,在电路基板60的后方侧、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及前方侧,分别设有1个按钮部62和一对LED64。在电路基板60的下表面60b,设有与壳体20内的各设备电连接的连接端子66。
在电路基板60的上表面60a设置的各按钮部6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固定触点部62a及大致圆柱状的移动触点部62b。固定触点部62a固定于电路基板60,与电路基板60上的连接布线电连接。移动触点部62b设在固定触点部62a上,能够相对于固定触点部62a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如果移动触点部62b被各按钮30、40、50推入并向下方移动,则移动触点部62b内的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部62a内的触点端子抵接,各按钮30、40、50的功能被开启关闭。
构成按钮群SG的第1设定按钮30、第2设定按钮40、决定按钮50分别机械结构相同,仅外形形状不同。具体而言,第1设定按钮30、第2设定按钮40其外形整体是大致圆筒形,被用户推入操作的部分为大致圆形,决定按钮50其外形整体是大致方筒形,被用户推入的部分为大致正方形(参照图4等)。各按钮30、40、50分别具备具有被用户推入的面的键顶部(推入部件)32、42、52、设在键顶部32、42、52的下侧的键导引部(key guide)(移动部件)34、44、54、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键36、46、56、以及将来自LED64的光向键顶部32、42、52侧导光的导光部(导光部件)38、48、58。
以下,在机械结构相同的构成按钮群SG的各按钮30、40、50中,对决定按钮50的结构(除了电路基板60及LED64以外)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7等所示,决定按钮50的键顶部52是具有厚度的大致方板状的部件,例如为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键顶部52具有大致方板状的方板部52a、以及从方板部52a的下表面的端部向外侧以凸边状伸出的第1伸出部(伸出部)52b。方板部52a的上表面(以下称作“推入面52a1”)为大致正方形的平坦面。第1伸出部52b伸出到推入面52a1的外侧。
推入面52a1是通过从左壳体26的设定开口部26a2露出而被用户推入操作的面。推入面52a1在没有被推入操作的状态(以下称作“通常状态”)下比左壳体26的上表面面板26a稍靠上方(例如上方0.2mm)。如图3所示,方板部52a的厚度比上表面面板26a的厚度厚,第1伸出部52b位于上表面面板26a的下侧。另外,对于键顶部52的下表面,施以了例如黑色的印刷,由此,防止了从推入面52a1将比键顶部52靠下侧的构造透视的情况。
如图5A、5B等所示,决定按钮50的键导引部54是大致方筒状的部件,例如为HIPS(耐冲击性聚苯乙烯)树脂制。键导引部54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大致箱状的第1箱状部54a、以及从第1箱状部54a的下表面54a2的前后两侧朝向下方分别以大致板状突出的板状突出部54b。第1箱状部54a的四角为角R状(圆角状)。各板状突出部54b分别以使两板面朝向前后方向的姿势设置,从第1箱状部54a向下方突出的尺寸相等。各板状突出部54b的前端(键导引部54的下端)为平坦面,成为在键顶部52的推入面52a1被进行推入操作的情况下与电路基板60的上表面60a抵接的抵接部54b1。
此外,在各板状突出部54b的外侧的面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别设有防止键导引部54从后述的橡胶键56脱离的防脱离部54c。各防脱离部54c具有从抵接部54b1朝向上方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54c1。各防脱离部54c的上端面从倾斜面54c1的上端向板状突出部54b的外侧的面平坦地设置,成为通过与橡胶键56抵接而实现键导引部54的防脱离的防脱离面54c2。此外,在第1箱状部54a的下表面54a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朝向下方侧以大致圆柱状突出的导引部侧凸部(第2推压凸部)54d。即,导引部侧凸部54d设在键导引部54的推入轴A1上。推入轴A1沿着Z轴并且经过键导引部54的X-Y平面的中心。导引部侧凸部54d在键顶部52的推入面52a1被进行推入操作的情况下将橡胶键56的一部分推压。
如图6A~图8等所示,决定按钮50的橡胶键56是具有弹性的大致方筒状(在内部具有空洞的形状)的部件,例如为硅橡胶制。橡胶键56具有大致方筒状的第1方筒部(固定部)56a、设在第1方筒部56a的内侧并在上方开口的大致箱状的第2箱状部(支承部)56b、以及从第1方筒部56a的下端边缘部向外侧以凸边状伸出的第2伸出部56c。第1方筒部56a及第2箱状部56b的四角为角R状(圆角状)。第2箱状部56b通过从比第2箱状部56b的上端部56b1稍靠下侧的位置延伸的铰链(hinge)部(连接部)56d而与第1方筒部56a的上端部56a1连接。
铰链部56d遍及第1方筒部56a的上端的整周而设置。因此,在将橡胶键56从上方观察时,第1方筒部56a与第2箱状部56b之间被铰链部56d无间隙地连接。铰链部56d的厚度与第1方筒部56a及第2箱状部56b的厚度相比非常薄,通过铰链部56d的弹性变形,容许第2箱状部56b相对于第1方筒部56a向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在通常状态下,第2箱状部56b的上端部56b1比第1方筒部56a的上端部56a1靠上方,第1方筒部56a与第2箱状部56b之间的铰链部56d成为向下方陷入的状态。
如图6A所示,在第2箱状部56b的上端部56b1(键顶部52侧的端部)中的前后两侧的部分,设有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向上方以山形突出的6个微小的第1突起(突起部)56b2。6个第1突起56c1在前方侧大致等间隔地设有3个,在后方侧大致等间隔地设有3个。换言之,前方侧的3个第1突起56b2和后方侧的3个第1突起56b2夹着橡胶键56的推入轴A2对置设置。推入轴A2沿着Z轴并且经过橡胶键56的X-Y平面的中心。第2箱状部56b的底面作为对键导引部54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6b3。在支承面56b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开口。这些开口比键导引部54的各板状突出部54b的外周周围大一圈而开口,作为供各板状突出部54b在上下方向上插通的插通开口56b4。
此外,在支承面56b3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以大致圆形凹陷而成的圆形凹陷部56b5。圆形凹陷部56b5比键导引部54的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外周周围大一圈而设置,使得导引部侧凸部54d进入。圆形凹陷部56b5的深度尺寸与导引部侧凸部54d的突出尺寸大致相等。另一方面,在支承面56b3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朝向下方侧以大致圆柱状突出的橡胶侧凸部(第1推压凸部)56e。即,橡胶侧凸部56e设在橡胶键56的推入轴A2上。橡胶侧凸部56e设置得比键导引部54的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外周周围小一圈。通过对键顶部52的推入面52a1进行推入操作,橡胶侧凸部56e将设在电路基板60上的按钮部62的移动触点部62b推压。
第2伸出部56c的下表面56c2抵接于电路基板60的上表面60a。如图6B所示,在第2伸出部56c的下表面56c2中的前后两侧的部分,设有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向上方以山形突出的3个微小的第2突起56c3。3个第2突起56c3在前方侧设有两个,在后方侧设有1个。在第2伸出部56c的左右两侧部分中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别设有以大致矩形状而缺口的第1缺口56c4。各第1缺口56c4在第1方筒部56a的下端部缺口。
此外,在第2伸出部56c的前侧部分中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设有供后述的导光部58的限制销58e插通的大致圆形的插通孔56c5。在电路基板60中的与插通孔56c5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设有电路基板60的前端部的一部分缺口的基板侧缺口60d(参照图4)。在第2伸出部56c的下表面56c2,设有朝向下方以销状突出的3个固定销56f。3个固定销56f分别设在第2伸出部56c的下表面56c2的四角中的3处。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60中的与各固定销56f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供各固定销56f插通而安装的安装孔60c(参照图4)。
如图4所示,决定按钮50的导光部58是比橡胶键56大一圈的具有透光性的大致方筒状的部件,例如为聚碳酸酯制。导光部58具有大致方筒状的第2方筒部58a、从第2方筒部58a的上端部向上方伸出的大致方环状的环状部(包围部)58b、以及从第2方筒部58a的下端边缘部向外侧以凸边状伸出的第3伸出部58c。第2方筒部58a的四角为角R状。环状部58b的开口尺寸比键顶部52的方板部52a的宽度尺寸稍大。在环状部58b的上端边缘部,遍及整周地实施了压纹加工。
如图7及图8所示,在第2方筒部58a与环状部58b的边界部,设有朝向上方内侧倾斜的倾斜部58d。通过该倾斜部58d,导光部58的开口径从第2方筒部58a向环状部58b稍稍变窄。倾斜部58d中的朝向导光部58外侧的面成为第1反射面58d1,朝向导光部58内侧的面成为第2反射面58d2。第1反射面58d1及第2反射面58d2的相对于第2方筒部58a的推入轴方向的倾斜角度(锐角)是45度。对于第1反射面58d1及第2反射面58d2的表面,都施以了镜面加工。
第3伸出部58c配置在橡胶键56的第2伸出部56c的上方。在第3伸出部58c的左右两侧部分中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别设有以大致矩形状而缺口的第2缺口58c1。在第3伸出部58c的前侧部分的下表面中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设有朝向下方以销状突出的限制销58e(参照图4及图8)。通过将限制销58e插通到橡胶键56的插通孔56c5中并进入到电路基板60的基板侧缺口60d中,来限制导光部58向左右方向的移动。
接着,参照图7及图8,说明构成决定按钮50的各部件的组装方式。键导引部54的一对板状突出部54b分别被从上方插通到橡胶键56的插通开口56b4中。一对板状突出部54b被插通,直到第1箱状部54a的下表面54a2抵接在橡胶键56的支承面56b3上。另外,当键导引部54的各防脱离部54c通过插通开口56b4时,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的内表面被各防脱离部54c的倾斜面54c1推压,向外侧弹性变形。接着,当各防脱离部54c被插通到插通开口56b4中,则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的内表面弹性复原,各防脱离部54c的防脱离面54c2与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的下表面对置。
通过将一对板状突出部54b插通到插通开口56b4中,键导引部54在橡胶键56的内侧被支承面56b3支承,键导引部54的导引部侧凸部54d进入到橡胶键56的圆形凹陷部56b5中,其前端部抵接于圆形凹陷部56b5的底面。由此,键导引部54被组装到橡胶键56。在该状态下,键导引部54的推入轴A1与橡胶键56的推入轴A2大致一致,键导引部54的第1箱状部54a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与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的上端部56b1的上下方向位置大致一致。因此,橡胶键56的第1突起56b2(在图7及图8中未图示)成为比键导引部54的第1箱状部54a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各防脱离部54c的防脱离面54c2与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的下表面以接近的形态对置,所以防止了键导引部54的各板状突出部54b从插通开口56b4脱离。
将组装了键导引部54的橡胶键56安装到电路基板60上。具体而言,通过将设于橡胶键56的3个固定销56f分别插入到在电路基板60的前方侧设置的3个安装孔60c中,将橡胶键56安装并固定到电路基板60上。通过将橡胶键56安装到电路基板60上,橡胶键56向电路基板60的板面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橡胶键56的橡胶侧凸部56e的前端部(下表面)成为以与在电路基板60上的前方侧设置的按钮部62接近的形态位于该按钮部62的上方的状态。在电路基板60的前方侧设置的两个LED64被设为位于橡胶键56的各第1缺口56c4内的状态,其光射出侧在橡胶键56的上方露出。
在橡胶键56被安装于电路基板60上的状态下将键顶部52载置在橡胶键56上。即,键顶部52的下表面与设于橡胶键56的各第1突起56b2的前端部抵接。这样,由于键顶部52在与键导引部54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而仅被载置在橡胶键56上,所以例如在从电子键盘乐器1输出了声响的情况下,伴随该声响的振动被具有弹性的橡胶键56吸收,防止或抑制了键顶部52的共振。另外,各第1突起56b2的突出高度能够对应于构成决定按钮50的各部件的组装公差来调整,以使载置在各第1突起56b2上的键顶部52的推入面52a1成为水平(或沿着上表面面板26a的面板面)。
将导光部58组装,以将安装在电路基板60上的橡胶键56覆盖。具体而言,通过将设于导光部58的限制销58e插通到橡胶键56的插通孔56c5中而使其进入到电路基板60的基板侧缺口60d中来组装导光部58。这样组装后的导光部58被基板侧缺口60d限制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被容许一边抵抗橡胶键56的弹性力一边向前后方向移动。换言之,导光部58以容许沿着推入面52a1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橡胶键56。导光部58的第2方筒部58a成为以在与橡胶键56的第1方筒部56a之间设有间隙的形态将第1方筒部56a包围的状态。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成为以其内表面与键顶部52的方板部52a抵接(或接近)的形态将方板部52a包围的状态。键顶部52的推入面52a1在上方露出。
此外,通过将导光部58组装,导光部58的倾斜部58d的下表面与键顶部52的第1伸出部52b抵接。换言之,第1伸出部52b向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的外侧伸出并且被配置在环状部58b的下侧(推入方向侧)。由此,防止键顶部52向导光部58的上方脱离。设在电路基板60前方侧的两个LED64位于导光部58的各第2缺口58c1内,成为与第2方筒部58a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因此,从电路基板60的前方侧的两个LED64朝向上方射出的光向第2方筒部58a的下端入射。通过以上的步骤,将决定按钮50组装到电路基板60上。
将组装了决定按钮50(及第1设定按钮30、第2设定按钮40)的电路基板60对于左壳体26的内部框架27例如通过螺纹紧固而安装。由此,导光部58的倾斜部58d的上表面与左壳体26的设定开口部26a2的开口端的下表面抵接,以推入面52a1及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的上端边缘部从设定开口部26a2向上方露出的形态,将决定按钮50夹持并固定在电路基板60与上表面面板26a之间。环状部58b介于键顶部52的方板部52a与左壳体26的上表面面板26a之间。此外,导光部58的第3伸出部58c被夹持在橡胶键56的第2伸出部56c与内部框架27之间。
接着,参照图8~图10,说明由用户将决定按钮50的推入面52a1推入时的决定按钮50的作用。如图8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橡胶键56的橡胶侧凸部56e以在与按钮部62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的形态从按钮部62离开。此外,键导引部54的抵接部54b1从电路基板60的上表面60a离开。另外,如图9的放大图E1所示,在通常状态下,橡胶侧凸部56e的厚度尺寸T1比键导引部54的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厚度尺寸T2大,橡胶侧凸部56e的宽度尺寸W1比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宽度尺寸W2小。
如图9所示,如果从通常状态将推入面52a1推入至中途,则橡胶侧凸部56e的前端部与按钮部62抵接(以下,将图9所示的状态称作“第1推入状态”)。在从通常状态设为第1推入状态时,通过将推入面52a1推入,键顶部52的第1伸出部52b从导光部58的倾斜部58d离开,由键顶部52将橡胶键56向下方推压。由此,橡胶键56的设在键顶部52侧的铰链部56d弹性变形(参照图9的放大图E2),键顶部52的下表面抵接于键导引部54的上端,键导引部54与橡胶键56一起被键顶部52向下方推压而移动。由于键导引部54向下方移动,键导引部54的各板状突出部54b向电路基板60侧接近,并且橡胶侧凸部56e被导引部侧凸部54d向下方推压而与按钮部62抵接。
如图10所示,如果从第1推入状态将推入面52a1进一步推入,则由键顶部52将橡胶键56进一步向下方推压,铰链部56d进一步弹性变形而向下方挠曲(参照图10的放大图E2)。并且,键导引部54的抵接部54b1与电路基板60抵接,并且键顶部的下表面与橡胶键56的第1方筒部56a的上端部抵接,成为无法进一步将推入面52a1推入的下限状态(以下,将图10所示的状态称作“第2推入状态”)。在第2推入状态下,推入面52a1比上表面面板26a的面板面靠下方。
在从第1推入状态设为第2推入状态时,橡胶键56的设在按钮部62侧的橡胶侧凸部56e被导引部侧凸部54d从上侧(与按钮部62侧相反侧)进一步向下方推压,橡胶侧凸部56e一边在导引部侧凸部54d与按钮部6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弹性变形)一边将按钮部62的移动触点部62b向下方推压。通过由橡胶侧凸部56e将移动触点部62b向下方推压,决定按钮50的功能开启关闭。换言之,检测出向推入面52a1的推入操作。这样,如果推入面52a1被推入,则经由键导引部54将橡胶侧凸部56e推入,将按钮部62推压。如果将手指从推入面52a1离开而推入操作结束,则通过橡胶侧凸部56e的弹性复原力,构成决定按钮50的各部件复原到通常状态下的位置。
通过如上述那样将橡胶侧凸部56e压缩,如图10的放大图E3所示,在第2推入状态下,被压缩的橡胶侧凸部56e的厚度尺寸T3变得比键导引部54的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厚度尺寸T2小,被压缩的橡胶侧凸部56e的宽度尺寸W3变得比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宽度尺寸W2大。这样,通过根据应将按钮部62的移动触点部62b推压的推压力的程度(橡胶侧凸部56e的压缩程度)、橡胶侧凸部56e被向下方推压时的键导引部54的移动距离等,调整通常状态下的导引部侧凸部54d及橡胶侧凸部56e的厚度尺寸及宽度尺寸,能够将由橡胶侧凸部56e带来的移动触点部62b的推压力设为最适当的力。
另外,设有使决定按钮50的推入面52a1露出的设定开口部26a2的上表面面板26a有根据电子键盘乐器1的周围的温度环境而膨胀、收缩等的情况。如图1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50在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与上表面面板26a之间设有间隙C。因此,如图11B所示,即使通过上表面面板26a的膨胀等而设定开口部26a2的开口端向后方侧位置偏移,也能防止或抑制导光部58被上表面面板26a推压。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导光部58被容许向前后方向移动,所以即使设定开口部26a2的开口端在前后方向上较大地位置偏移而环状部58b被上表面面板26a推压,导光部58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该位置偏移被吸收。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50防止或抑制因上表面面板26a的膨胀、收缩等而受到影响。
接着,参照图7及图12说明从设在电路基板60的前方侧的两个LED64射出的光的导光方式。从各LED64朝向上方射出的光(分别用标号L1、L2表示)从导光部58的各第2缺口58c1向第2方筒部58a的下端入射。入射到第2方筒部58a中的光L1、L2沿着第2方筒部58a朝向上方,利用对材料施以的光扩散剂,以放射状扩散并且到达倾斜部58d的第1反射面58d1。
到达了第1反射面58d1的各光L1、L2被第1反射面58d1将其光轴向内侧(第2反射面58d2侧)变换90度而反射并且被扩散,到达第2反射面58d2。到达了第2反射面58d2的各光L1、L2被第2反射面58d2将其光轴向上侧(环状部58b侧)变换90度而反射并且被扩散,从环状部58b的上端向上表面面板26a的外侧射出。从环状部58b的上端向上表面面板26a的外侧射出的光L1、L2能够由用户目视到。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决定按钮50具备能够推入操作的键顶部52、设在向键顶部52的推入方向侧且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键顶部52侧弹性变形的大致筒状的橡胶键56、检测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的按钮部62、以及在橡胶键56的内侧被橡胶键56支承且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向推入方向移动的键导引部54。并且,通过与推入操作对应的键导引部54的移动,橡胶键56的按钮部62侧弹性变形。
这样,在决定按钮50中,如果用户将键顶部52推入,则不是键顶部52直接将橡胶键56推入,而是橡胶键56的键顶部52侧弹性变形并且被支承在橡胶键56内侧的键导引部54被键顶部52推压而向推入方向移动。于是,通过键导引部54的移动而橡胶键56的按钮部62侧弹性变形,由此,按钮部62被推压,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被检测到。因此,当用户将键顶部52推入时,比橡胶键56硬的键导引部54的触感传递给手指,另一方面,橡胶键56弹性变形从而进行顺畅的推入操作,橡胶键56的弹性力不会直接传递给手指。因此,根据决定按钮50,碰触到键顶部52的用户能够得到良好的点击感。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橡胶键56具有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将按钮部62推压的橡胶侧凸部56e,键导引部54具有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将橡胶侧凸部56e从与按钮部62侧相反侧推压的导引部侧凸部54d。根据该结构,能够由橡胶侧凸部56e有效地将按钮部62推压,通过导引部侧凸部54d,能够有效地使作为橡胶键56的一部分的橡胶侧凸部56e弹性变形。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橡胶侧凸部56e及导引部侧凸部54d是大致柱状,在橡胶侧凸部56e不推压按钮部62的通常状态下,橡胶侧凸部56e的厚度尺寸T1比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厚度尺寸T2大,橡胶侧凸部56e的宽度尺寸W1比导引部侧凸部54d的宽度尺寸W2小。这样,能够根据应将按钮部62的移动触点部62b推压的推压力的程度、橡胶键56的硬度、橡胶侧凸部56e被向下方推压时的键导引部54的移动距离等,调整通常状态下的导引部侧凸部54d及橡胶侧凸部56e的厚度尺寸及宽度尺寸。由此,能够使由橡胶侧凸部56e带来的按钮部62的推压力成为最适当的力。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橡胶侧凸部56e设在橡胶键56的推入轴A2上,导引部侧凸部54d设在键导引部54的推入轴A1上,橡胶侧凸部56e的推入轴A2与导引部侧凸部54d的推入轴A1大致一致。根据该结构,当键导引部54经由键顶部52被推入时,其推入力大致均等地传递到橡胶侧凸部56e及导引部侧凸部54d。因此,当键顶部52被推入时,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点击感。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在橡胶键56的键顶部52侧的端部的6处,设有向键顶部52侧突出并且前端部与键顶部52抵接的第1突起56b2,3个第1突起56b2和其他3个第1突起56b2夹着橡胶键56的推入轴A2以对置状设置。根据该结构,通过根据构成决定按钮50的各部件的组装公差调整各第1突起56b2的突出高度,能够调整与各第1突起56b2的前端部抵接的键顶部52的水平状态。因此,能够改善键顶部52被推入时的点击感。
此外,决定按钮50具备设有按钮部62的电路基板60,键导引部54以从电路基板60的板面离开的形态被橡胶键56支承,具有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与电路基板60的板面抵接的抵接部54b1。根据该结构,抵接部54b1与电路基板60的板面抵接,从而键导引部不会进一步向电路基板侧(按钮部侧)移动,所以推入面52a1不会被过度推入。因此,能够防止因推入面52a1过度被推入而造成的橡胶侧凸部56e、导引部侧凸部54d及按钮部62等的损伤、橡胶键56的弹性力的下降等。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橡胶键56具有被固定在电路基板60的板面上的第1方筒部56a、对键导引部54进行支承的第2箱状部56b、以及将第1方筒部56a与第2箱状部56b之间连接的铰链部56d,对应于向键顶部52的推入操作而铰链部56d弹性变形,从而第2箱状部56b相对于第1方筒部56a向推入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实现用来在橡胶键56被固定在电路基板60的板面上的状态下能够使橡胶键56的第2箱状部56b向按钮部62侧移动的具体结构。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键顶部52具有被推入操作的推入面52a1,具备导光部58,该导光部58具有将推入面52a1的周围包围的环状部58b,将来自LED64的光向环状部58b侧导光。根据该结构,从LED64射出的光被导光部58向环状部58b侧导光,从推入面52a1的周围向决定按钮50的外侧射出。因此,用户能够在推入面52a1的周围目视到来自LED64的光,能够使决定按钮50的视觉效果、目视性等提高。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导光部58以容许沿着推入面52a1的向至少一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被橡胶键56保持。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例如将决定按钮50的周围包围的部件位置偏移而导光部58被该部件推压的情况下,导光部58也在沿着推入面52a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该位置偏移被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由于将决定按钮50的周围包围的部件的位置偏移而构成决定按钮50的各部件受到影响。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键顶部52具有伸出到推入面52a1的外侧并且设在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的推入方向侧的第1伸出部52b。根据该结构,在键顶部52向与推入方向相反侧移动了的情况下,第1伸出部52b与导光部58的环状部58b发生干扰。因此,能够防止键顶部52向与推入方向相反侧脱离。
此外,在决定按钮50中,键顶部52在推入方向上仅抵接于橡胶键56。根据该结构,在通常状态下,键顶部52仅抵接于橡胶键56上,不被载置在键导引部54上,所以例如在从电子键盘乐器1输出了声响的情况下,伴随该声响的振动被具有弹性的橡胶键56吸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在键顶部52发生共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构成按钮群SG的各按钮30、40、50中的决定按钮50,但关于其他第1设定按钮30、第2设定按钮40也能够得到与决定按钮50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键盘乐器1具备决定按钮50。因此,能够实现能够以良好的点击感将决定按钮50推入的电子键盘乐器1。此外,演奏电子键盘乐器1的用户能够以良好的点击感将决定按钮50推入。
此外,电子键盘乐器1具备向键顶部52侧射出光的LED64。由此,来自LED64的光从键顶部52的周围朝向电子键盘乐器1的外侧射出,所以能够提高电子键盘乐器1的演出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按钮装置应用于开启、关闭的切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还兼具作为音量等的旋钮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而例示了电子键盘乐器,但不限于此,能够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打印机、电子计算机、电子辞典、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显示装置、手表、座钟等家用电子设备、商用电子设备。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Claims (13)

1.一种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推入部件,能够推入操作;
大致筒状的弹性部件,设在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方向侧,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上述推入部件侧弹性变形;
检测部件,检测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以及
移动部件,被上述弹性部件支承,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向上述推入方向移动;
通过与上述推入操作对应的上述移动部件的移动,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检测部件侧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推压上述检测部件的第1推压凸部;
上述移动部件具有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将上述第1推压凸部从与上述检测部件侧相反侧推压的第2推压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推压凸部不推压上述检测部件的状态下,上述第1推压凸部的厚度尺寸比上述第2推压凸部的厚度尺寸大,上述第1推压凸部的宽度尺寸比上述第2推压凸部的宽度尺寸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推压凸部设在上述弹性部件的推入轴上;
上述第2推压凸部设在上述移动部件的推入轴上;
上述第1推压凸部的推入轴与上述第2推压凸部的推入轴大致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部件的上述推入部件侧的端部的至少3处,设有向上述推入部件侧突出并且前端部与上述推入部件抵接的突起部;
至少两个上述突起部夹着上述弹性部件的推入轴以对置状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有上述检测部件的基板;
上述移动部件具有抵接部,在没有进行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的状态下上述抵接部以从上述基板的板面离开的形态被上述弹性部件支承,上述抵接部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与上述基板的板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板的板面上的固定部、支承上述移动部件的支承部、以及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支承部之间被连结的连接部;
上述连接部对应于向上述推入部件的推入操作而弹性变形,从而上述支承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向上述推入方向相对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入部件具有被推入操作的推入面;
上述按钮装置具备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具有将上述推入面的周围包围的包围部并且将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向上述包围部侧导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部件以容许上述导光部件沿着上述推入面向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的方式被上述弹性部件保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入部件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伸出到上述推入面的外侧并且设在上述导光部件的上述包围部的上述推入方向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入部件在上述推入方向上仅与上述弹性部件抵接。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装置;以及
电子设备主体,通过上述按钮装置的操作而驱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向上述推入部件侧射出光的光源。
CN202310639890.XA 2022-06-01 2023-06-01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531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9480A JP2023176907A (ja) 2022-06-01 2022-06-01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子楽器
JP2022-089480 2022-06-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3134A true CN117153134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5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9890.XA Pending CN117153134A (zh) 2022-06-01 2023-06-01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5338A1 (zh)
JP (1) JP2023176907A (zh)
CN (1) CN11715313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5338A1 (en) 2023-12-07
JP2023176907A (ja) 2023-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3978B (zh) 输入装置及指向单元
US9634661B1 (en) Optical switch keyboard
US8502094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8319129B2 (en) Keyboard having backlight function
US7825907B2 (en) Touch key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EP1761002B1 (en) Touch key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JP4308831B2 (ja) 導光層を有するキーパッド、キーパ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携帯端末
US7982718B2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back-lighted directional keys
JP5100214B2 (ja) 携帯端末機
US20170169967A1 (en) Optical switch keyboard
US7628500B2 (en) Luminous keyboard
US20120286976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10637470B2 (en) Optical keyswitch
US20130093606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8207462B2 (en) Key structure having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efficiency
CN112038146A (zh) 按键结构
US8536476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CN117153134A (zh) 按钮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36880B2 (en) Light emitting slim key structure
US20210066005A1 (en) Keyboard device
CN108023584B (zh) 按键结构
US20180166234A1 (en) Luminous keyboard
US11415739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ymbol and input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1429869B (zh) 乐器
JP2013101813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