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0595A -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0595A
CN117150595A CN202311061455.XA CN202311061455A CN117150595A CN 117150595 A CN117150595 A CN 117150595A CN 202311061455 A CN202311061455 A CN 202311061455A CN 117150595 A CN117150595 A CN 117150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ing
bim
software
features
bim soft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1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平利
游江
曹刚
寇智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Corp Ltd CRC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14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0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0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0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20Configuration CAD, e.g. designing by assembling or positioning modules selected from libraries of predesigned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先建立中心数据库,用于存储与管理数据。对BIM软件建模分析、工程BIM模型分析,建立不同软件参数化建模方式与方法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BIM软件乙读取数据库中建模数据,基于映射关系与人工智能算法,提出适合BIM软件乙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时自动在BIM软件乙中完成BIM模型、赋予相应的属性,并进行人工核验与检查,最终完成BIM软件间互操作方法。此方法重点在于能够建立建模软件参数化建模方式与方法之间的映射关系,保留BIM参数化建模。此方法直接在BIM软件中自动建模,极大方便了软件间建模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为BIM软件间数据互通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研究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软件通过获取建模数据后进行自动建模的研究。也有在BIM软件间进行互通时,将数据与属性进行格式转换成中间格式,如IFC、FBX等格式,再导入到另一个BIM建模软件的方法。此种方法通常是转换成以三角面片为主要信息的三维模型格式,可能会丢失建模过程信息、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更有甚者BIM软件不能接受其他模型。而且中间格式导入到其他BIM建模软件后不可更改,更加不利于上下序专业数据互通与协同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传统的中间格式导入到其他BIM建模软件后丢失信息与不可更改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
可选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BIM软件建模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
将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包括:
获得每个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所述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包括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和对应的API接口;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
将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为构建的用于存储和管理BIM软件间互操作的数据的数据库;
按照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中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的使用顺序构建范式;
将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对应的API接口建立关系,得到关系集合;
API接口指的是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
将范式和关系集合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包括:
获得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所述建模参数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参数;所述属性信息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属性;
将所述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作为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在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包括:
遍历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获得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和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
获得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和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
若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相同,且,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相同,将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映射;
若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全部遍历,得到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
将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为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中的一个BIM模型特征;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的BIM软件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
所述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为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中的一个BIM模型特征;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的BIM软件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
可选的,所述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方法:
从数据库中获得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一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对应一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根据映射关系、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得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表示BIM软件建模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表示工程BIM模型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
根据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到预测建模方法;
根据得到的预测建模方法和实际对应的建模方法,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得到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建模数据,通过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包括: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二映射建模数据。
可选的,所述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得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所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输入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将第一BIM软件对应的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包括:
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得到第二建模数据;
获得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为限制判断第二建模数据是否能够生成与第一BIM软件构建相同模型的值;
若第二建模数据满足约束条件,将第二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若第二建模数据若不满足约束条件,发送调整信号;
获得修改的第二建模数据,将修改的第二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
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映射模块: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人工智能匹配模块: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建模模块: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
BIM软件进行建模。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应用于BIM软件互操作建模方面,其特征是一种基于知识驱动的BIM软件互操作的自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中心数据库,用于存储与管理参数化建模过程数据、几何数据、属性数据、项目数据、版本数据以及BIM软件间映射关系等数据。其次,对BIM软件建模分析、工程BIM模型分析,建立不同软件参数化建模方式与方法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存储在数据库中。再次,当BIM软件甲建立新模型或更新BIM模型时,将所建立BIM模型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版本信息等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最后,BIM软件乙读取数据库中建模数据,基于映射关系与人工智能算法,提出适合BIM软件乙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时自动在BIM软件乙中完成BIM模型、赋予相应的属性,并进行人工核验与检查,最终完成BIM软件间互操作方法。
此方法重点在于能够建立建模软件参数化建模方式与方法之间的映射关系,保留BIM参数化建模。此方法能够直接在BIM软件中自动建模,极大方便了软件间建模效率。由于是BIM软件直接建模,可自由编辑和修改。能够解决两个BIM软件建模之间互操作问题,能够做到新建或更新,即当BIM软件甲修改、删除、新增等BIM模型时,将信息同步更新到数据库后,BIM软件乙同步做出BIM模型的修改、删除、新增等操作。同样,BIM软件乙对BIM模型的更新操作,软件甲也能同步响应更新。由于是同源数据参数,可视为甲乙模型为同一模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在不丢失数据与属性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参数化BIM建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中两个BIM软件间互操作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
实施中,
101: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
其中,当第一BIM软件建立新模型或更新BIM模型时,将所建立BIM模型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版本信息等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数据库为建立的用于存储与管理参数化建模过程数据、建模参数、几何数据、属性数据、项目数据、版本数据、软件建模方式以及BIM软件间映射关系等数据。
102: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
其中,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是第一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特征。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一BIM软件的程BIM模型特征。
其中,所述的BIM软件不限于Autodesk Revit软件、Bentely MicroStation软件、达索Catia软件,或国产BIM平台,如马良、BIMBase等。
103: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其中,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能够通过数据库中的特征和映射关系,互相自动重新建模的软件。
其中,图2为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互操作时与数据库的关系图
104:根据第一建模数据,通过映射关系在数据库中查询,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其中,将BIM软件建模的方法在计算机中进行计算时用参数表示。
105:基于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其中,人工智能算法,既包含机器学习算法,又包含深度学习算法,如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算法、聚类分析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等。
106: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
其中,建模后,将建模的数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输入数据库中。
其中,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其中,根据适合第一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时自动在第一BIM软件中完成BIM模型创建,并将建模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当BIM软件甲中模型进行更新时,BIM软件乙读取数据后自动更新。
其中,如本实施例中,根据适合MicroStation软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时自动在MicroStation软件中完成BIM模型创建,并将建模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当Revit软件中模型进行更新时,MicroStation软件读取数据后自动更新。
可选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BIM软件建模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
将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依据特征库匹配自动映射两个BIM软件建模的关系,自动给出适合另一个需要自动建模的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可选的,所述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包括:
获得每个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所述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包括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和对应的API接口。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
其中,所述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表示多个BIM软件构建同一模型的软件过程的数据。
将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为构建的用于存储和管理BIM软件间互操作的数据的数据库。
按照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中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的使用顺序构建范式。
将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对应的API接口建立关系,得到关系集合。
将范式和关系集合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其中,分析各类BIM软件的建模过程、参数化建模过程及BIM软件API接口,总结各类BIM建模过程范式与特征,将BIM建模特征与匹配的二次开发接口整理后,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其中,如Revit以族概念来建立参数化模型,复杂参数化族通常采用拉伸、融合、旋转放样和放样融合等方法,这些建模方法构成了BIM的建模过程,匹配BIM软件API接口后,按照关联顺序对每种建模方法进行存储。
通过上述方法,BIM软件建模分析能够在之后进行初步映射和人工智能匹配时进行作用,以满足后续特征识别与匹配工作。
可选的,所述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包括:
获得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所述建模参数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参数。所述属性信息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属性。
将所述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作为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在数据库中。
其中,参照工程与BIM标准与规范,分析工程标准化构件建模参数、属性信息及建模过程,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以桥墩为例,参照工程与BIM标准与规范,分析桥墩标准化构件建模参数(如底面轮廓参数、顶面轮廓参数及墩高),属性信息(如工程信息、定位信息、技术信息等),建模过程中模型的参数。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将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上述方法,工程BIM模型分析能够在之后进行初步映射和人工智能匹配时进行作用,以满足后续特征识别与匹配工作。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包括:
遍历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获得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和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为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中的一个BIM模型特征。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的BIM软件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
若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相同,且,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相同,将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映射。
将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相同,且,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相同的特征进行关联。
若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全部遍历,得到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
将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其中,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工程BIM模型分析,将不同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API接口建立初步关联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依据特征库匹配自动映射两个BIM软件建模的关系,自动给出适合另一个需要自动建模的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方法,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得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一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对应一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根据映射关系、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得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表示BIM软件建模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表示工程BIM模型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
根据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到预测建模方法。
根据得到的预测建模方法和实际对应的建模方法,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得到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
其中,实际对应的建模方法为单独使用BIM软件构件同一模型的建模方法。通过将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得到多个预测建模方法,多次训练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得到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
其中,读取数据库中建模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对于无法匹配的特征与建模方法进行学习,以满足后续特征识别与匹配工作。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同时对于无法匹配的特征与建模方法进行学习,以满足后续特征识别与匹配工作。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建模数据,通过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包括: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读取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BIM的之间建模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多个BIM软件之间两两的映射关系,以使得在预想使用一个BIM软件自动建模时,采用匹配好的映射关系直接进行映射。
可选的,所述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得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所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输入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将第一BIM软件对应的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到映射无法进行匹配的特征关系,得到多个BIM软件之间两两的映射关系,以使得在预想使用一个BIM软件自动建模时,采用匹配好的映射关系直接进行映射。
可选的,建立数据库,用于存储与管理参数化建模过程数据、建模参数、几何数据、属性数据、项目数据、版本数据、软件建模方式以及BIM软件间映射关系等数据。
可选的,BIM软件建模分析。分析各类BIM软件的建模过程、参数化建模过程及BIM软件API接口,总结各类BIM建模过程范式与特征,将BIM建模特征与匹配的二次开发接口整理后,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工程BIM模型分析。参照工程与BIM标准与规范,分析工程标准化构件建模参数、属性信息及建模过程,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建立初步映射关系。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工程BIM模型分析,将不同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API接口建立初步关联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选的,BIM软件建立新模型或更新模型。当BIM软件甲建立新模型或更新BIM模型时,将所建立BIM模型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版本信息等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可选的,提出BIM软件参数化建模方法。读取数据库中建模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依据特征库匹配自动映射两个BIM软件建模的关系,自动给出适合BIM软件乙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同时对于无法匹配的特征与建模方法进行学习,以满足后续特征识别与匹配工作。
可选的,建立BIM模型。根据适合BIM软件乙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时自动在BIM软件乙中完成BIM模型创建,并将建模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当BIM软件甲中模型进行更新时,BIM软件乙读取数据后自动更新。
可选的,整体核验与检查。对BIM软件建模结果进行对比与检查,若不满足条件,则对建模方法进行调整,最终完成BIM模型。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实施中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系统包括获取模块、映射模块、人工智能匹配模块和建模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
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映射模块用于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人工智能匹配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建模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
BIM软件进行建模。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
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
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BIM软件建模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于数据库中;
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
将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BIM软件建模特征,包括:
获得每个BIM软件的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所述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包括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和对应的API接口;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
将建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为构建的用于存储和管理BIM软件间互操作的数据的数据库;
按照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中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的使用顺序构建范式;
将BIM软件建模过程方法对应的API接口建立关系,得到关系集合;
将范式和关系集合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工程BIM模型特征,包括:
获得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所述建模参数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参数;所述属性信息表示构件建立的模型的属性;
将所述建模参数和属性信息作为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工程BIM模型特征存储在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在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构建映射关系,包括:
遍历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获得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和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
获得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和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
若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相同,且,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与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相同,将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与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对应的BIM软件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映射;
若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全部遍历,得到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
将BIM软件两两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特征库存储于数据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为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中的一个BIM模型特征;第一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一随机BIM模型特征的BIM软件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
所述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为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中的一个BIM模型特征;第二随机工程BIM模型特征为第二随机BIM模型特征的BIM软件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方法:
从数据库中获得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一个BIM软件建模特征对应一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根据映射关系、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对应的工程BIM模型特征,得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表示BIM软件建模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表示工程BIM模型特征未构建映射关系的特征;
根据所述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得到预测建模方法;
根据得到的预测建模方法和实际对应的建模方法,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得到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建模数据,通过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包括: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通过BIM软件建模分析,得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BIM软件建模特征;
将第一建模数据中的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通过工程BIM模型分析,得到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多个BIM软件对应多个工程BIM模型特征;
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二映射建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得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
将所述第一未匹配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未匹配工程BIM模型特征输入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解译将第一BIM软件对应的建模数据几何与拓扑关系特征,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10.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建模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第一BIM软件创建或更新模型时的数据;所述第一建模数据包括第一参数化建模过程信息、第一建模参数和第一属性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所述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对应的BIM软件建模特征和工程BIM模型特征;从数据库中获得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IM软件和第二BIM软件为不同的BIM软件;
映射模块:根据第一BIM软件建模特征和第一工程BIM模型特征,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得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所述第二映射建模数据表示能够在第二BIM软件中构建与第一BIM软件相同模型部件的方法对应的参数;
人工智能匹配模块: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建模数据,通过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得到第二匹配建模数据;
建模模块:根据第二映射建模数据和第二匹配建模数据,调用第二BIM软件进行建模。
CN202311061455.XA 2023-08-22 2023-08-22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150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1455.XA CN117150595A (zh) 2023-08-22 2023-08-22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1455.XA CN117150595A (zh) 2023-08-22 2023-08-22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0595A true CN117150595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1455.XA Pending CN117150595A (zh) 2023-08-22 2023-08-22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05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3749A (zh) * 2023-12-21 2024-01-26 西安捷成优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平台架构的参数匹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3749A (zh) * 2023-12-21 2024-01-26 西安捷成优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平台架构的参数匹配方法
CN117453749B (zh) * 2023-12-21 2024-03-08 西安捷成优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平台架构的参数匹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9245B2 (ja) 設計検証方法、装置、論理及びシステム
US10061881B2 (en) Circuit design system and circuit design method
CN109977162A (zh) 一种城乡规划数据转换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50595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bim软件间互操作自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709980B (zh) 一种基于形式化的复杂三维场景建模方法
CN114840900B (zh) 一种基于i-GBDT技术的衍生式BIM构件自动生成方法
US20120022848A1 (en) Computer-aided modeling
US20220277119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Holistic Digital Twin
CN105718591B (zh) 一种基于规则和约束满足的定性空间关系推理方法
JP7230288B1 (ja) 学習モデル
JP7160295B1 (ja) 学習モデルの生成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5033936B (zh) 一种用于SolidWorks系统的物料模型管理方法
CN114860689A (zh) 一种在异构数据库之间迁移数据对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70126B (zh) 一种快速确定接口代码和测试脚本参数值的方法及设备
CN113627010A (zh) 一种自适应实例化方法及自适应实例化系统
CN113971032A (zh) 一种代码生成的机器学习模型全流程自动部署方法及系统
CN114119795A (zh) 无纸化审核方法、plm系统、平板电脑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3177064A (zh) 一种自动取录电子文档中指定内容的方法
CN107844639B (zh) 一种项目标准结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256778A (zh) 一种数据导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93821B (zh) 一种微模块机房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858050B (zh) 一种数据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7608545B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标准作业程序生成方法
CN116126852B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管理数据存储方法
US20230368086A1 (en) Automated intelligence facilitation of routing ope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