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6226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6226A
CN117146226A CN202311202135.1A CN202311202135A CN117146226A CN 117146226 A CN117146226 A CN 117146226A CN 202311202135 A CN202311202135 A CN 202311202135A CN 117146226 A CN117146226 A CN 117146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ing device
equal
lens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21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占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21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6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6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6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8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being a simple lens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point-like source for emitting mainly in one direction and having an axis coincident with the main light transmission direction, e.g. convergent or divergent lenses, plano-concave or plano-convex len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灯板组件,灯板组件包括:灯板;多个呈阵列排布在灯板上的灯珠;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多个,第一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第一透镜的出光面具有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边缘区域的出光强度大于中心区域的出光强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为多个,第二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存在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照明装置中采用将灯珠与电源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再覆盖透镜进行配光,由于安装有灯珠的电路板尺寸较小,灯珠阵列较为集中,使得整个光源模组相对于出光灯罩而言尺寸较小,且透镜对灯珠的配光也使光强集中在灯珠阵列的正对的中部位置,而导致远离灯珠阵列的位置光强较弱。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存在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存在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板组件,灯板组件包括:灯板;多个呈阵列排布在灯板上的灯珠;第一透镜,第一透镜为多个,第一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第一透镜的出光面具有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边缘区域的出光强度大于中心区域的出光强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为多个,第二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
进一步地,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
进一步地,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灯珠上罩设的均为第一透镜或均为第二透镜。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数量与第二透镜的数量比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1。
进一步地,所有第一透镜占据灯板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23%;和/或所有第二透镜占据灯板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30%。
进一步地,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灯板组件的中心与底座的中心同轴,灯板的面积占据底座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
进一步地,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灯罩照设在底座上,且灯罩与底座围成用于容纳灯板组件的容纳空间,第一透镜的高度与灯板到灯罩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13.5%,第二透镜的高度与灯板到灯罩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7.2%且小于等于8.5%。
进一步地,以灯板所在的平面为0度方向,垂直于灯板的平面为90度方向,边缘区域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中心区域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进一步地,边缘区域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70度,第二出光面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
进一步地,第一出光面的出光强度与第二出光面的出光强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2.5。
进一步地,灯珠发出的光线包括第一部分光线和第二部分光线,第一透镜具有容纳腔,灯珠位于容纳腔内,容纳腔的腔壁面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一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射面射入经第一出光面射出;第二入射面,第二入射面绕第一入射面的外周缘首尾相连,第二部分光线经第二入射面射入经第二出光面射出,第一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4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第二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进一步地,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均为弧面,且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的弧心位于腔壁面相反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入射面向远离第二入射面的方向曲率逐渐增大,第二入射面向远离第一入射面的方向曲率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入射面的高度与容纳腔的深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5。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还包括全反射弧面,全反射弧面位于第一入射面与第一出光面之间,第一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射面射至全反射弧面,且第一部分光线被全反射弧面反射至第一出光面射出。
进一步地,全反射弧面与灯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进一步地,全反射弧面的一端与第一出光面远离第二出光面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全反射弧面的高度与第一透镜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45且小于等于0.55。
进一步地,经第二透镜射出的光线在各个方向上光强一致;或者经第二透镜射出的光线在中心光线强度大于边缘光线强度。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照明装置包括灯板组件,灯板组件包括灯板、多个呈阵列排布在灯板上的灯珠、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为多个,第一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第一透镜的出光面具有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边缘区域的出光强度大于中心区域的出光强度;第二透镜为多个,第二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连接,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
通过将第一透镜罩设在灯珠上,以使位于第一透镜内的灯珠发出的光大部分经边缘区域射出,而少部分从第一透镜的中心区域射出,以提高照明装置的边缘亮度,使得照明装置的亮度分布更均匀。灯珠在第二透镜的作用下,光线由第二透镜远离灯珠的一侧表面射出,通过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在相邻两个第一透镜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降低了照明装置与灯板组件正对的位置的光强,提高了边缘位置的光强,提高了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照明装置的光强分布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照明装置在X方向光强分布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照明装置在Y方向光强分布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A向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底座与灯板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B-B向视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第一透镜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1中第一透镜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外表面的光强分布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第一透镜在X方向光强分布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外表面的光强分布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第二透镜在X方向光强分布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照明装置的光强分布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照明装置在X方向光强分布图;
图19示出了图17中照明装置在Y方向光强分布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灯板组件;20、灯板;30、配电件;40、第一透镜;41、边缘区域;411、第一出光面;412、第二出光面;42、中心区域;43、容纳腔;431、第一入射面;432、第二入射面;44、全反射弧面;50、第二透镜;60、底座;70、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照明装置存在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
如图5至图19所示,照明装置包括灯板组件10,灯板组件10包括灯板20、多个呈阵列排布在灯板20上的灯珠、第一透镜40和第二透镜50,第一透镜40为多个,第一透镜40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20连接,第一透镜40的出光面具有边缘区域41和中心区域42,边缘区域41的出光强度大于中心区域42的出光强度;第二透镜50为多个,第二透镜50罩设在灯珠上且与灯板20连接,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4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50。
通过将第一透镜40罩设在灯珠上,以使位于第一透镜40内的灯珠发出的光大部分经边缘区域41射出,而少部分从第一透镜40的中心区域42射出,以提高照明装置的边缘亮度,使得照明装置的亮度分布更均匀。灯珠在第二透镜50的作用下,光线由第二透镜50远离灯珠的一侧表面射出,通过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在相邻两个第一透镜4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50,降低了照明装置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位置的光强,提高了边缘位置的光强,提高了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可选地,经第二透镜50射出的光线在各个方向上光强一致,由于灯板20上集中设置多个灯珠,这样设置使得经多个第二透镜50配光后射出的光线,光强集中在灯板20的正对的中部位置,而远离灯板的边缘位置光强较小,与第一透镜40搭配使用,有利于照明装置的光强均匀分布。
当然,第二透镜5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经第二透镜50射出的光线在中心光线强度大于边缘光线强度。这样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50搭配使用,能够提高照明装置中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透镜50的中心光线的平均强度,大于边缘光线的平均强度。而中心光线是指以第二透镜50的最大半径的一半为半径,以第二透镜50的轴心为圆心画辅助圆,光线出射位置位于辅助圆包围的区域内为中心光线,位于辅助圆包围外则为边缘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若照明装置中仅具有第二透镜50,则多个第二透镜50集中分布在灯板20上,导致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位置处光强较强,而在远离灯板组件10的边缘位置光强较弱,具体参考图1至图4。若照明装置中仅具有第一透镜40,则会导致照明装置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位置的光强弱,而边缘位置光强较强,仍旧存在光线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实施例一
在图7和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灯珠上罩设的均为第一透镜40或均为第二透镜50。
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同一列多个灯珠上设置的均为第一透镜40或者均为第二透镜5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排成一列的灯珠上仅与同一种透镜搭配。而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排成一排的灯珠上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50交替排布。
可选地,第一透镜40的数量与第二透镜50的数量比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1。若第一透镜40的数量与第二透镜50的数量比小于1:6就容易导致照明装置在边缘位置的光强较若,而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中部位置光强较强,容易造成光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样若第一透镜40的数量与第二透镜50的数量的比值大于1:1会导致边缘位置的光强较强,而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中部位置光强较若,仍旧会造成光强分布不均匀。
具体的,所有第一透镜40占据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23%。通过对第一透镜40占据的灯板20的面积进行限制,可以根据灯板20的面积来选择第一透镜40的数量,有利于提高边缘位置的光强。若所有第一透镜40占据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小于6%,则向边缘扩散的光线较少,导致边缘位置的光强过弱,不利于光线均匀分布。若所有第一透镜40占据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23%,则向边缘扩散的光线较多,导致边缘位置的光强过强,不利于光线均匀分布。
具体的,所有第二透镜50占据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30%。通过对第二透镜50占据的灯板20的面积进行限制,可以根据灯板20的面积来选择第二透镜50的数量,有利于对与灯板组件10正对的中部位置的光强进行限制,同时保证照明质量。
在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60,灯板组件10的中心与底座60的中心同轴,灯板20的面积占据底座6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若灯板组件10占据底座60的面积的百分比小于15%,则导致灯板组件10发射的光线到边缘位置的光程较长,容易造成边缘位置和中部位置之间产生光强差。若灯板组件10的面积占据底座6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25%,则容易导致功率过大,造成光能浪费。
如图7所示,灯板20的中心与底座60的中心同轴,有利于照明装置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光强分布更加均匀。通过限制灯板20与底座60的面积的比值,来限制灯珠的分布位置,根据灯珠的分布位置和分布面积来确定灯珠的使用数量,进而根据灯珠的使用数量、灯珠的分布位置和分布面积来对第一透镜40和第二透镜50的数量和排布进行设计。
如图9所示,灯板组件10还包括配电件30,配电件30位于灯板20的一端,以为灯板20上的灯珠供电。配电件30的厚度与灯板20的厚度可以不同,具体根照明装置的结构以及配电件30的结构来进行设计。
可选地,灯板20与配电件30一体成型。
可选地,配电件30为电源。
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70,灯罩70照设在底座60上,且灯罩70与底座60围成用于容纳灯板组件10的容纳空间,第一透镜40的高度与灯板20到灯罩70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13.5%,第二透镜50的高度与灯板20到灯罩70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7.2%且小于等于8.5%。此外,随着光线照射距离的增加,光强会逐渐减小,而通过对灯罩70到灯板20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透镜40的高度以及第二透镜50的高度的比值进行限制,有利于灯板组件10发出的光线在灯罩70的出光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射出的光线的均匀性。
具体的,以灯板20所在的平面为0度方向,垂直于灯板20的平面为90度方向,边缘区域41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中心区域42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这样设置使得第一透镜40的中心区域42处出光强度较弱,而在第一透镜40的边缘区域41处出光强度较弱,有利于照明装置光强均匀分布。
可选地,中心区域42的出光强度为0。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对第一透镜40的结构进行设计,以使得中心区域42的出光强度为0,在使用少量的第一透镜40的情况下,能实现照明装置光强均匀分布的效果。
在图10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边缘区域41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第一出光面411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70度,第二出光面412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通过对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占据的角度范围进行限制,有利于对经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的出光强度进行设计,提高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是其设计时候的角度范围,并不是在本申请中的角度范围,只需要保证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的在上述角度范围内即可,同时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连接。
此外,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的角度范围是指第一出光面411的两端与灯珠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可选地,第一出光面411的出光强度与第二出光面412的出光强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2.5。通过对第一出光面411的出光强度与第二出光面412的出光强度的比值限制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边缘区域41和中心区域42的光强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在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灯珠发出的光线包括第一部分光线和第二部分光线,第一透镜40具有容纳腔43,灯珠位于容纳腔43内,容纳腔43的腔壁面包括第一入射面431和第二入射面432,第一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射面431射入经第一出光面411射出;第二入射面432绕第一入射面431的外周缘首尾相连,第二部分光线经第二入射面432射入经第二出光面412射出,第一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4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第二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通过对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划分,使得不同角度范围内的光线从不同位置出射,有利于经第一透镜40射出的光线向边缘位置分布,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光线和第二部分光线可以从上述选择中对其进行设计,而不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光线和第二部分光线实际占据的角度。
在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入射面431和第二入射面432均为弧面,且第一入射面431和第二入射面432的弧心位于腔壁面相反的两侧。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入射面431和第二入射面432凹凸形状相反,以使得第一入射面431和第二入射面432对光的作用相反,有利于光线均匀分布。
具体的,第一入射面431为凸向灯珠的凸面,以对第一部分光线呈汇聚作用,减少射入到中心区域42的光线。第二入射面432为凹向灯珠的凹面,以对第二部分光线呈发散作用,有利于提高光线向0度方向偏折,提高边缘的光强,有利于提高照明装置的光强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入射面431向远离第二入射面432的方向曲率逐渐增大,第二入射面432向远离第一入射面431的方向曲率逐渐减小。
可选地,第一入射面431的高度与容纳腔43的深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5。若第一入射面431的高度与容纳腔43的深度的比值小于0.25,就导致第一入射面431占据的角度较小,容易造成偏折到中心区域42的光较多。若第一入射面431的高度与容纳腔43的深度的比值大于0.5,就导致第一入射面431占据的角度过大,容易使光线集中在中部角度位置,而减少偏折到0-30度方向出射的光线,容易造成照明装置靠近外周缘的位置光强较弱,不利于光强均匀分布。
在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0还包括全反射弧面44,全反射弧面44位于第一入射面431与第一出光面411之间,第一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射面431射至全反射弧面44,且第一部分光线被全反射弧面44反射至第一出光面411射出。
通过在第一入射面431与第一出光面411之间设置全反射弧面44,有利于减小第一出光面411占据的高度,使得第一出光面411在较小的高度内仍然可以将经第一入射面431入射的光线射出,同时全反射弧面44的设置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以使部分被全反射弧面44反射后的光线向靠近0度方向偏折,有利于提高边缘光线的光强,进一步增加了照明装置中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可选地,全反射弧面44与灯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将全反射弧面44与灯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限制在30度至45度的范围内,有利于全反射弧面44对第一入射面431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减少射向中心区域42的光强。
在图10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出光面411为锥面。
在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全反射弧面44的一端与第一出光面411远离第二出光面412的一端连接。全反射弧面44与第一出光面411连接的位置为一个首尾相连的弧线,弧线的内侧为中心区域42。
在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全反射弧面44与第一出光面411连接的点位于第一透镜40的顶面上,全反射弧面44远离第一出光面411的一侧收缩至汇聚点,汇聚点位于第一透镜40的中心轴线上,以使中心区域42的光强为零。
可选地,全反射弧面44的高度与第一透镜40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45且小于等于0.55。这样设置有利于对全反射弧面44的反射角度进行控制,有利于第一部分光线尽可能多个射到全反射弧面44上发生全反射,有利于提高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优选地,照明装置为吸顶灯。
本申请中采用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50混合搭配的形式,在提高照明装置光线分布均匀性的情况下,还不会增加产品成本。采用非DOB(Driver on board,电源在板上)方案,同样可以解决本申请中的问题,但成本会比较高,降低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例如采用两条分离模组或环形模组等,但会增加生产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第一透镜40与第二透镜50的排布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透镜4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透镜50。在第二方向上同一列的灯珠上罩设的是不同的透镜,同样能够增加照明装置边缘位置的光强,有利于提高光强分布的均匀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组件(10),所述灯板组件(10)包括:
灯板(20);
多个呈阵列排布在所述灯板(20)上的灯珠;
第一透镜(40),所述第一透镜(40)为多个,所述第一透镜(40)罩设在所述灯珠上且与灯板(20)连接,所述第一透镜(40)的出光面具有边缘区域(41)和中心区域(42),所述边缘区域(41)的出光强度大于所述中心区域(42)的出光强度;
第二透镜(50),所述第二透镜(50)为多个,所述第二透镜(50)罩设在所述灯珠上且与所述灯板(20)连接,在阵列排布的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透镜(4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镜(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透镜(4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透镜(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阵列排布的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灯珠上罩设的均为所述第一透镜(40)或均为所述第二透镜(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40)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透镜(50)的数量比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有所述第一透镜(40)占据所述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6%且小于等于23%;和/或
所有所述第二透镜(50)占据所述灯板(2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7%且小于等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底座(60),所述灯板组件(10)的中心与所述底座(60)的中心同轴,所述灯板(20)的面积占据所述底座(60)的面积的百分比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70),所述灯罩(70)照设在所述底座(60)上,且所述灯罩(70)与所述底座(60)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灯板组件(10)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透镜(40)的高度与所述灯板(20)到所述灯罩(70)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13.5%,所述第二透镜(50)的高度与所述灯板(20)到所述灯罩(70)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7.2%且小于等于8.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灯板(20)所在的平面为0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灯板(20)的平面为90度方向,所述边缘区域(41)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所述中心区域(42)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41)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出光面(411)和第二出光面(412),所述第一出光面(411)大于50度且小于等于70度,所述第二出光面(412)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面(411)的出光强度与所述第二出光面(412)的出光强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2.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包括第一部分光线和第二部分光线,所述第一透镜(40)具有容纳腔(43),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容纳腔(43)内,所述容纳腔(43)的腔壁面包括:
第一入射面(431),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入射面(431)射入经所述第一出光面(411)射出;
第二入射面(432),所述第二入射面(432)绕所述第一入射面(431)的外周缘首尾相连,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二入射面(432)射入经所述第二出光面(412)射出,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4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431)和所述第二入射面(432)均为弧面,且所述第一入射面(431)和所述第二入射面(432)的弧心位于所述腔壁面相反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431)向远离所述第二入射面(432)的方向曲率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入射面(432)向远离所述第一入射面(431)的方向曲率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431)的高度与所述容纳腔(43)的深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5。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40)还包括全反射弧面(44),所述全反射弧面(44)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43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411)之间,所述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入射面(431)射至所述全反射弧面(44),且所述第一部分光线被所述全反射弧面(44)反射至所述第一出光面(411)射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弧面(44)与所述灯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弧面(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光面(411)远离所述第二出光面(412)的一端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弧面(44)的高度与所述第一透镜(40)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45且小于等于0.55。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所述第二透镜(50)射出的光线在各个方向上光强一致;或者
经所述第二透镜(50)射出的光线在中心光线强度大于边缘光线强度。
CN202311202135.1A 2023-09-15 2023-09-15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17146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2135.1A CN117146226A (zh) 2023-09-15 2023-09-15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2135.1A CN117146226A (zh) 2023-09-15 2023-09-15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6226A true CN117146226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2135.1A Pending CN117146226A (zh) 2023-09-15 2023-09-15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62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2394B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CN108775554B (zh) 一种透镜及灯箱
US2011009654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US11346527B2 (en) Lens for improved color mixing and beam control of an LED light source
JP2015015494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発光装置
CN107654860B (zh) 一种透镜组合、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
CN107631271B (zh) 一种透镜、光源模组、光源模组组合和照明装置
WO2017138679A1 (ko) 직하형 led 면조명 장치
US9441819B2 (en) Modular optic for changing light emitting surface
KR20120104282A (ko) 조명 모듈
WO2017067515A1 (zh) 透镜组合及应用透镜组合的照明装置
US4538216A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104713012A (zh) 照明装置
KR20140129749A (ko) 광원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H04118803A (ja) 室内用照明器具
CN11383526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140827B2 (en) Lens, LED light source unit having the lens and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unit
WO2017200245A2 (ko) 장식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직하형 led 면조명 장치
KR20150137959A (ko) 보조 광학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CA3061625C (e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lens to lessen glare and maintain color mixing and beam control
CN117146226A (zh) 照明装置
CN214222797U (zh) 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
CN113126308A (zh) 光学模组、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1911828A (zh) 一种配光组件、照明灯具及照明模组
CN220366325U (zh) 一种混光罩及照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