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2806A -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2806A
CN117142806A CN202311110478.5A CN202311110478A CN117142806A CN 117142806 A CN117142806 A CN 117142806A CN 202311110478 A CN202311110478 A CN 202311110478A CN 117142806 A CN117142806 A CN 117142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ater
pavement
grouting material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0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42806B (zh
Inventor
郭猛
魏鹏程
杜修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1104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42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2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06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mineral polymers, e.g. geopolymers of the Davidovits 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2/00C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4B7/00 - C04B11/00
    • C04B12/005Geopolymer cements, e.g. reaction products of aluminosilicates with alkali metal hydroxides or 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70Grouts, e.g. injection mixtures for cables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灌浆材料包括:高炉矿渣70份‑90份,粉煤灰1份‑10份,锰改性硅藻土5份‑15份,垃圾焚烧底灰1份‑10份,吸水树脂0.5份‑1.5份,氢氧化钙15份‑25份,界面强化剂1份‑5份,激发剂1份‑5份,收缩补偿剂1份‑10份和水90份‑120份。本发明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保水性和早期强度,且原料多为工业或生活固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缓解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灌浆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路面铺筑,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实用价值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区域发展也变得日益庞大,房屋、大型基础设施及各种不透水的场地占据了原有的土壤表面。一方面,大量的硬化铺装铲除了具有保水-蒸发功能的土层,隔断了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汽迁移,破坏了自然状态下地表温度的动态平衡,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现有沥青路面热容小而吸热快,在太阳辐射条件下,使路面温度迅速大幅度提升,导致路面高温病害频发。降温路面温度是应对高温车辙病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了降低路面温度,减少路面车辙病害,降低路面维修费用,同时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目前一般采用向大空隙路面中灌浆的方式来提高路面的保水率和路面刚度。然而目前的保水灌浆材料的早期强度和保水率低,影响施工进度及路面降温效果,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保水灌浆材料的原材料生产能耗较高,不利于绿色道路的发展。因此,研发一种保水率和早期强度高的绿色低成本灌浆材料,对于绿色道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保水灌浆材料存在的生产能耗高、保水率低,以及早期强度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高炉矿渣70份-90份,粉煤灰1份-10份,锰改性硅藻土5份-15份,垃圾焚烧底灰1份-10份,吸水树脂0.5份-1.5份,氢氧化钙15份-25份,界面强化剂1份-5份,激发剂1份-5份,收缩补偿剂1份-10份和水90份-120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原料来源充足,高炉矿渣、粉煤灰和垃圾焚烧底灰均为工业或生活固废,成本低廉,其中,高炉矿渣和粉煤灰均经过高温后产生,可增强沥青路面的耐高温性能,延长沥青道路使用寿命;锰改性硅藻土,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耐高温性和低温抗裂性,且改性后的硅藻土具有三维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与硅藻土原料相比,孔道交联度增加,孔道结构更加复杂,吸水性明显增强,可有效提高灌浆材料的保水性,除此之外,锰改性硅藻土对道路排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磷酸盐等的吸附性也更强,可有效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垃圾焚烧底灰中残留的部分金属(如铝)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气,进而增加灌浆材料的微小孔隙,提高灌浆材料的保水性;吸水树脂在提高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路面开裂风险,提高保水性能;进一步,通过加入界面强化剂、激发剂和收缩补偿剂,改善路面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本发明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保水性和早期强度,且原料多为工业或生活固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缓解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灌浆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路面铺筑,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实用价值较高。
示例性的,所述高炉矿渣为S95级矿渣微粉。
示例性的,所述垃圾焚烧底灰为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底灰。
进一步地,所述锰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可溶性锰盐和硅藻土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升温至50℃-70℃,加入钠盐催化剂,保温反应,固液分离,干燥,于400℃-450℃焙烧,得锰改性硅藻土。
硅藻土结构内存在一定量的盲孔,通过锰盐在强碱环境下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可以充分打开硅藻土的盲孔,使硅藻土内部呈三维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其可作为水分子吸附和储存的空间,增强硅藻土的吸水率,且介孔结构较大孔可以在较低的外界蒸汽压下发生毛细管凝聚,显著提高硅藻土的湿容量,大孔结构可以作为水蒸气分子扩散的通道,从而有效调节沥青路面的湿度;再者,改性后的硅藻土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可增强硅藻土对水的吸附性,进一步提高灌浆材料的保水性能。除此之外,改性后硅藻土三维交错的孔道结构,还有利于提高硅藻土的力学强度,从而将其作为灌浆材料注入路面空隙中后,可提高路面的力学强度和低温开裂性能。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水的加入量以浸没固体表面为准。优选的,水的加入量以使溶液的pH为12-13为佳。
结合上述,示例性的,所述可溶性锰盐为硫酸锰。
结合上述,所述可溶性锰盐、钠盐催化剂和硅藻土的摩尔比为1:(0.2-0.5):(1.5-2.5)。
结合上述,所述钠盐催化剂为摩尔比1:1.5-2.5的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结合上述,所述保温反应的时间为3h-5h。
结合上述,所述焙烧的时间为1.5h-2.5h。
优选的上述条件,有利于充分打开硅藻土的盲孔,增加硅藻土的比表面积,且有利于使硅藻土负载更多的锰、羟基等亲水基团,增加硅藻土的吸水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性能,还可提高灌浆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路面开裂风险,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所述激发剂为甲酸钙、甲基丙烯酸或过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激发剂,可以加速体系中活性二氧化硅的水化速度,提高早期强度,并且不会对路面产生腐蚀,可解决传统激发剂存在的腐蚀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界面强化剂包括质量比1:8-12的内界面强化剂和外界面强化剂,其中,所述内界面强化剂为Si69型、Si75型、NXT型或Si363型硅烷偶联剂中至少一种;所述外界面强化剂为阳离子乳化沥青或羧基丁苯乳胶中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阳离子乳化沥青或羧基丁苯乳胶可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的产品,本发明中无特殊型号限定,只要是本领域常规的阳离子乳化沥青或羧基丁苯乳胶均可达到基本相当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界面强化剂可以提高灌浆材料内聚合物与无机界面及灌浆材料与沥青界面的结合力,提高灌浆强度和路面耐久性。
进一步地,所述收缩补偿剂包括质量比为1:1-2的减缩剂和膨胀剂;其中,所述减缩剂为聚丙二醇400、聚丙二醇1000或聚丙二醇2000中至少一种,所述膨胀剂为硫酸铝钙-氧化钙、氧化镁或氟石膏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减缩剂和膨胀剂协同,可改善灌浆材料与大空隙沥青路面的协调性,降低路面开裂风险,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设计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高炉矿渣、粉煤灰、垃圾焚烧底灰、吸水树脂、氢氧化钙、激发剂和锰改性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a;
S2,将称取的界面强化剂、收缩补偿剂和水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b;
S3,将所述混合物料b加入混合物料a中,混合均匀,得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规模化生产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在铺筑路面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路面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岩石90份-95份、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2份-6份、改性沥青3.0份-4.5份、木质素纤维0.3份-0.5份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15份-25份。
具体地,所述岩石为玄武岩或黄岗岩;所述改性沥青为高粘高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岩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高粘高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可为本领域常规市售的改性沥青,本发明不做特殊限定,只要是本领域常用的高粘高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均可达到基本相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铺筑路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空隙率为20%-30%的多孔沥青混合料;
S2,在路基上铺筑多孔沥青混合料;
S3,于多孔沥青混合料中灌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水和吸水能力,通过降雨或人工洒水,保水性材料充分吸收水分,当温度较高时,通过路面材料所吸收的水分蒸发来实现降低路面和路表温度的目的,可有效缓解城市局部的热岛效应,为行人和行车提供一个舒爽的道路使用环境;再者,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材料早期强度高,可实现较早开放交通,减少出行不便,且高温抗车辙能力,抗压、抗折强度性能优良,可有效降低高温病害问题的出现;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灌浆材料的原料来源广泛,多为工业或生活固废,生产成本低,缓解了固体危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与普通混合料SMA的保水降温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高炉矿渣采用S95级,检测依据GB/T 203-2008;锰改性硅藻土粒径250目~325目;粉煤灰采用一级粉煤灰,检测依据GB/T 1596-2017;阳离子乳化沥青为:慢裂阳离子乳化沥青,沥青含量大于60%;羧基丁苯乳胶的固含量为53%,布氏粘度(2号转子@50rpm)为148mPa·s;高粘高弹沥青的针入度(25℃,5s,100g)为54/0.1mm,延度(5℃)为33cm,软化点为80℃;木质素纤维为灰色颗粒,长度小于6mm,含水率小于5%。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锰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摩尔比1:0.3:2,称取一水硫酸锰、钠盐催化剂和硅藻土加入搅拌锅中,加水使溶液的pH至12.5,升温至60℃,60r/min搅拌30min,然后恒温陈化4h,冷却至室温,过滤,将固体105℃烘干,然后于450℃焙烧2h,研磨,过筛,得锰改性硅藻土。
上述钠盐催化剂为摩尔比1:2的硅酸钠和氢氧化钠。
采用本发明限定的其他条件制备得到的锰改性硅藻土,均可达到与上述方法制备的锰改性硅藻土相当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高炉矿渣80份,粉煤灰10份,锰改性硅藻土15份,垃圾焚烧底灰5份,聚丙烯酰胺1份,氢氧化钙20份,界面强化剂5份,甲酸钙3份,收缩补偿剂5份和水105份。
其中,所述界面强化剂包括质量比1:10的Si363型硅烷偶联剂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所述收缩补偿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聚丙二醇400和硫酸铝钙-氧化钙。
上述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设计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高炉矿渣、粉煤灰、垃圾焚烧底灰、吸水树脂、氢氧化钙、激发剂和锰改性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a;
S2,参考《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3420—2020)中水泥砂浆的成型方法,将称取的界面强化剂、收缩补偿剂和水倒入拌合锅中,加入混合物料a中,先低速搅拌60s,停拌90s,期间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浆体刮入锅中,再快速搅拌60s,得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高炉矿渣70份,粉煤灰5份,锰改性硅藻土10份,垃圾焚烧底灰1份,聚丙烯酸0.5份,氢氧化钙25份,界面强化剂3份,甲基丙烯酸1份,收缩补偿剂10份和水90份。
其中,所述界面强化剂包括质量比1:8的Si69型硅烷偶联剂和羧基丁苯乳胶;所述收缩补偿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聚丙二醇1000和氧化镁。
上述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设计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高炉矿渣、粉煤灰、垃圾焚烧底灰、吸水树脂、氢氧化钙、激发剂和锰改性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a;
S2,参考《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3420—2020)中水泥砂浆的成型方法,将称取的界面强化剂、收缩补偿剂和水倒入拌合锅中,加入混合物料a中,先低速搅拌60s,停拌90s,期间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浆体刮入锅中,再快速搅拌60s,得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高炉矿渣90份,粉煤灰1份,锰改性硅藻土5份,垃圾焚烧底灰10份,聚丙烯酸钠-1.5份,氢氧化钙15份,界面强化剂1份,过硫酸钠5份,收缩补偿剂1份和水120份。
其中,所述界面强化剂包括质量比1:12的NXT型硅烷偶联剂和阳离子乳化沥青;所述收缩补偿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聚丙二醇2000和氟石膏。
上述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设计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高炉矿渣、粉煤灰、垃圾焚烧底灰、吸水树脂、氢氧化钙、激发剂和锰改性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a;
S2,参考《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3420—2020)中水泥砂浆的成型方法,将称取的界面强化剂、收缩补偿剂和水倒入拌合锅中,加入混合物料a中,先低速搅拌60s,停拌90s,期间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浆体刮入锅中,再快速搅拌60s,得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原料及配比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将锰改性硅藻土替换为等量的未改性硅藻土。
本对比例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原料及配比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不加入聚丙烯酰胺。
本对比例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原料及配比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不加入激发剂甲酸钙。
本对比例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原料及配比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不加入界面强化剂。
本对比例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评价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有流动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流动度采用T 0508—2005水泥浆体流动度试验方法(倒锥法);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采用T 0506—200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
吸水率测试方法为:将实施例2-4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按照T 0506-200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制成标准试件(4cm×4cm×16cm),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28天后,放入烘箱中设置温度60℃烘干24h,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为m0,再将试件整体浸入水中,2h后取出,并用湿布轻轻擦拭表面水分,待试件表面无明显水分时称其重量m,则吸水率W如下式:
式中γw为20℃时水的密度,采用0.99822g/cm3,V为试件的体积。
表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玄武岩90份、矿渣微粉5份、高粘高弹沥青4份、木质素纤维0.4份和实施例2制备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20份。
上述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按照空隙率25%的级配备料(如表2所示),将玄武岩、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及沥青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规定的温度及时间进行提前加热,黄岗岩或玄武岩185℃加热4h,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105℃加热4h,沥青175℃加热3h;
表2
步骤b,将加热后的花岗岩或玄武岩和木质纤维素倒入拌合锅中,拌和30s,倒入SBS改性沥青,拌和90s,再倒入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拌和90s,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击实法(T0702)成型为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室温冷却脱模,将脱模后的混合料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胶带或薄膜包裹,等待灌浆;
步骤c,将实施例1制备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浇注到沥青混合料表面,晃动直至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不再沉降,用刮板将混合料上表面抹平,得到路面材料,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5%)养护。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玄武岩95份、矿渣微粉2份、高粘高弹沥青3.0份、木质素纤维0.5份和实施例3制备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15份。
上述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面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玄武岩93份、消石灰粉6份、高粘高弹沥青4.5份、木质素纤维0.3份和实施例4制备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25份。
上述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路面材料,其原料及配比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不同的仅是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采用对比例4制备的灌浆材料。
将实施例5-实施例7以及对比例5制备的试件养护28d后,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2011标准,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如表3-表5所示。
表3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4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5动稳定度试验结果
将实施例5制备的路面材料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轮碾法(T0703)制备成标准车辙板(30cm×30cm×5cm),周围用泡沫板包覆,试件上下表面均放置热电偶,放置于室内环境箱中进行保水降温测试,试样顶部采用500W的碘钨灯模拟太阳光光照,距离试验表面30cm,装置内部由控温系统控制在恒温30℃,模拟夏季平均大气温度,温度记录仪每5min记录一次数据,直至试件表面达到60℃停止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对照试件采用SMA,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上述表2(SMA级配)级配备料,将玄武岩、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及沥青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规定的温度及时间进行提前加热,玄武岩185℃加热4h,矿渣微粉105℃加热4h,沥青175℃加热3h。将加热后的玄武岩和木质纤维素倒入拌合锅中,拌和30s,倒入SBS改性沥青,拌和90s,再倒入矿渣微粉,拌和90s,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轮碾法(T 0703)成型SMA混合料,室温冷却脱模后进行上述调温试验。
结果可知,普通混合料SMA加水前后温度差异不大;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路面材料加水前后温度最高相差7.4℃。加水后,实施例5制备的路面材料的表面温度低于普通混合料SMA的表面温度,最大相差13.3℃;无论加水与否,相比于普通混合料,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路面材料都可以延缓上表面温度到达60℃的时间,加水后,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路面材料上表面到达60℃的时间为普通混合料SMA的3.4倍;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水蒸发降温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保水灌浆原料环保,有较好的吸附和保水效果,可有效延缓路面升温速率,降温效果明显;克服了碱激发矿渣材料早期强度低的问题,方便路面施工养护,提前开放交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高炉矿渣70份-90份,粉煤灰1份-10份,锰改性硅藻土5份-15份,垃圾焚烧底灰1份-10份,吸水树脂0.5份-1.5份,氢氧化钙15份-25份,界面强化剂1份-5份,激发剂1份-5份,收缩补偿剂1份-10份和水90份-1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锰改性硅藻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可溶性锰盐和硅藻土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升温至50℃-70℃,加入钠盐催化剂,保温反应,固液分离,干燥,于400℃-450℃焙烧,得锰改性硅藻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锰盐、钠盐催化剂和硅藻土的摩尔比为1:(0.2-0.5):(1.5-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盐催化剂为摩尔比1:1.5-2.5的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和/或
所述保温反应的时间为3h-5h;和/或
所述焙烧的时间为1.5h-2.5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中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激发剂为甲酸钙、甲基丙烯酸或过硫酸钠中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强化剂包括质量比1:8-12的内界面强化剂和外界面强化剂,其中,所述内界面强化剂为Si69型、Si75型、NXT型或Si363型硅烷偶联剂中至少一种;所述外界面强化剂为阳离子乳化沥青或羧基丁苯乳胶中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收缩补偿剂包括质量比为1:1-2的减缩剂和膨胀剂;其中,所述减缩剂为聚丙二醇400、聚丙二醇1000或聚丙二醇2000中至少一种,所述膨胀剂为硫酸铝钙-氧化钙、氧化镁或氟石膏中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设计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称取的高炉矿渣、粉煤灰、垃圾焚烧底灰、吸水树脂、氢氧化钙、激发剂和锰改性硅藻土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a;
S2,将称取的界面强化剂、收缩补偿剂和水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b;
S3,将所述混合物料b加入混合物料a中,混合均匀,得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在铺筑路面中的应用。
9.一种路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岩石90份-95份、矿渣微粉或消石灰粉2份-6份、改性沥青3.0份-4.5份、木质素纤维0.3份-0.5份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15份-25份。
10.一种铺筑沥青路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空隙率为20%-30%的多孔沥青混合料;
S2,在路基上铺筑多孔沥青混合料;
S3,于多孔沥青混合料中灌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
CN202311110478.5A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7142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0478.5A CN117142806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0478.5A CN117142806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2806A true CN117142806A (zh) 2023-12-01
CN117142806B CN117142806B (zh) 2024-04-05

Family

ID=8889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0478.5A Active CN117142806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280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1066A (zh) * 2009-06-10 2009-11-1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保水降温半柔性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15669A (zh) * 2011-12-19 2012-06-27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用保水降温材料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CN103030188A (zh) * 2013-01-02 2013-04-10 桂林理工大学 氧化锰改性硅藻土从电解锌漂洗废水中回收Pb2+的方法
CN104628322A (zh) * 2015-02-04 2015-05-20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6922A (zh) * 2016-07-01 2016-12-07 江苏天诺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半刚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5330A (zh) * 2018-11-02 2019-03-19 长安大学 一种保水降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584A (zh) * 2020-09-17 2021-01-05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半柔性路面材料及路面结构铺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1066A (zh) * 2009-06-10 2009-11-1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保水降温半柔性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15669A (zh) * 2011-12-19 2012-06-27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用保水降温材料及其制备施工方法
CN103030188A (zh) * 2013-01-02 2013-04-10 桂林理工大学 氧化锰改性硅藻土从电解锌漂洗废水中回收Pb2+的方法
CN104628322A (zh) * 2015-02-04 2015-05-20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6922A (zh) * 2016-07-01 2016-12-07 江苏天诺道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半刚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5330A (zh) * 2018-11-02 2019-03-19 长安大学 一种保水降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584A (zh) * 2020-09-17 2021-01-05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半柔性路面材料及路面结构铺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2806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45416B (zh) 一种绿色环保高强透水砖
CN108129084B (zh) 一种煤矸石钢渣复配麦秸秆灰制备高强透水砖的方法
CN110922080B (zh) 一种改性再生粗骨料、透储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87633B1 (ko) 친환경 황토 콘크리트 및 시공방법
CN107673699B (zh) 一种高强高透水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125B (zh)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透水砖的方法
CN112194433A (zh)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KR101066194B1 (ko) 바텀애시 보수성 블록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2456891A (zh) 一种利用废弃烧结砖制备的透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CN108409225A (zh) 一种高强度高透水性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6199A (zh) 一种环保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230A (zh) 一种树脂水泥复合型免烧结透水地砖
KR20120108688A (ko) 친환경적인 폴리머 시멘트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투수성 블록 제조방법
CN108706935A (zh)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42806B (zh) 一种路面用保水降温灌浆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33458B (zh) 用废弃秸秆灰渣及大理石灰改良的膨胀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施工中的应用
CN115849769B (zh) 一种城市道路用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624A (zh) 一种自保温轻骨料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51870A (zh) 建筑屋面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49559A (zh) 一种具备吸附性能的全固废基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342B (zh) 一种混凝土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3090B (zh) 抗收缩的建筑垃圾稳定道路基层材料及其应用
JP4140228B2 (ja) 保水性固化体用水硬材及び保水性固化体
CN112979249A (zh) 一种复掺硅灰和纳米SiO2抗冻性透水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4811A (zh) 一种利用钢渣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