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3837A - 切削刀片 - Google Patents

切削刀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3837A
CN117123837A CN202310508745.8A CN202310508745A CN117123837A CN 117123837 A CN117123837 A CN 117123837A CN 202310508745 A CN202310508745 A CN 202310508745A CN 117123837 A CN117123837 A CN 117123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edge
angle
cutting
central axis
main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08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村洋佑
吉田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ngalo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ungalo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aloy Corp filed Critical Tungalo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123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3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39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almost perpendicular on the cutting face
    • B23C5/2243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almost perpendicular on the cutting face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47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almost perpendicular on the cutting face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05Hexago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8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8Angles
    • B23C2200/281Negative rake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8Angles
    • B23C2200/287Positive rake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2Chip breaking or chip evac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1Fixation ho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5Lands, i.e. the outer peripheral section of rake 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9Double-side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30/00Details of chip evacuation
    • B23C2230/04Transport of ch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可以使用多个区间的切削刃,能防止相邻区间的未使用的切削刃因从使用中的区间的切削刃排出的废料而受损。上表面4和周侧面6相交的棱线10被分割为多个区间AB、BC、CD…,多个区间AB、BC、CD…中的每一个,例如区间AB,包括副切削刃11和长于该副切削刃11的主切削刃13各一个。主切削刃13以角度α倾斜,随着远离副切削刃11而远离下表面5。在从主切削刃13朝向安装孔9的方向上,上表面4的起伏在上表面4和下表面5相对的上下方向上没有变化,或从上表面4向下表面5所在的下侧z2下沉。

Description

切削刀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刀片。
背景技术
正面铣刀等铣削工具中,将主切削刃安装在工具主体上的状态下,若调大侧视时主切削刃的倾斜角(下称“轴向视倾角”),则锋利程度提高。为使轴向视倾角增大,用在铣削工具上的切削刀片的主切削刃一般被设置为如下形状,即随着远离副切削刃而靠近下表面的右下形状,或平行于下表面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
在单面规格的切削刀片中,若其具有相对于安装孔的中心轴倾斜的侧面,那么在将切削刀片安装到工具主体上时,能够使上表面倾斜,以在侧面的余隙角的范围内使轴向视倾角增大。在这种切削刀片中,也经常看到主切削刃采用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例如,专利文献2和3)。
另一方面,对于双面规格的切削刀片,由于侧面相对安装孔的中心轴平行,若使上表面相对铣削工具的轴向倾斜,以使轴向视倾角增大,则副切削刃的余隙面将会影响切削材料。在希望增大轴向视倾角的情况下,双面规格切削刀片的主切削刃几乎不会采用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8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02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21131号公报
技术课题
若主切削刃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则从使用中的区间的切削刃排出的废料容易接触到右侧相邻的其他区间的切削刃(参考图10)。若右侧相邻的区间内的切削刃是未使用过的而不是使用完毕的切削刃,则未使用的切削刃将会因废料而损坏。切削刃若在使用前损坏,将无法被使用,造成经济损失。
于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可以使用多个区间的切削刃,能够防止相邻区间未使用的切削刃因从使用中的区间的切削刃排出的废料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和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侧面及贯通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上表面关于经过上表面的中心和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旋转对称,下表面形成为与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上表面和周侧面相交的棱线被分割为多个区间,多个区间的每一个包括副切削刃和长于副切削刃的主切削刃各一个。主切削刃以随着远离副切削刃而远离下表面的方式倾斜。在从主切削刃朝向安装孔的方向上,上表面的起伏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的上下方向上没有变化,或自上表面向下表面下沉。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和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周侧面及贯通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上表面关于经过上表面的中心和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旋转对称,下表面形成为与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上表面和周侧面相交的棱线被分割为多个区间,多个区间的每一个包括副切削刃和长于副切削刃的主切削刃各一个。主切削刃以随着远离副切削刃而远离下表面的方式倾斜。上表面包括与正交于经过上表面的中心和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平行的平坦面、设于平坦面的外周并且相对假想平面以第1角度倾斜的出屑面、设于出屑面和主切削刃之间并且相对假想平面以小于第1角度的第2角度倾斜的棱面。在沿中心轴观察的俯视图中,将从形成为直线的主切削刃到安装孔的外边缘的最短距离的长度作为基准值。在主切削刃的任意位置以与主切削刃正交的方式截断的任意剖面中,沿正交于中心轴的方向测量从延长形成为直线的棱面的轮廓得到的假想直线与平坦面相交的假想交点到主切削刃的距离,将测量得到的长度设为根据任意剖面的截断位置而变化的可变值。可变值全部大于基准值的一半。
轴向视倾角由从铣削工具侧面观察到的主切削刃的倾斜角、径向倾斜角及切入角三要素确定。在切削刀片中,即使主切削刃向右上方倾斜,也能通过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使轴向视倾角为正角度以获得平衡。这些方面具有一个共同点,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双面规格切削刀片中,主切削刃为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随着远离所述副切削刃而远离所述下表面,并且上表面形成的形状容易与切削材料保持间隙。对于前者,由于越靠近上表面的中心上表面的起伏即使有下沉的部分也没有上升的部分,因此越朝向中心上表面的高度越低。由于上表面没有隆起,容易与切削材料保持间隙。对于后者,若上表面有隆起则可变值会减小,但无论是主切削刃的低切削深度侧还是高切削深度侧,可变值都超过了基准值的一半。由于上表面的隆起小,容易与切削材料保持间隙。通过这些方面,即使将径向倾斜角朝负方向增大,上表面和切削材料之间也难以卡入废屑,因此可以避免采用向右上方倾斜的主切削刃后相邻区间里的未使用的切削刃因从使用中的区间里的切削刃排出的废料而损伤。
在上述方面,在从上表面观察的俯视图中,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所成的角度可以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5°。
根据此方面,切入角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40°,小于通常的45°。即使主切削刃向右上方倾斜,也能通过缩小切入角使轴向视倾角为正角度以取得平衡。
在上述方面,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的上下方向上,在将主切削刃中离下表面最近的位置作为最低点、将离下表面最远的位置作为最高点的情况下,经过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第2假想直线可以相对正交于经过上表面的中心和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以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的角度倾斜。
根据此方面,由于主切削刃的倾斜大于等于1°,从主切削刃排出的废料能以足够的角度偏离右侧相邻区间的切削刃。主切削刃的倾斜程度越大,相对于切削材料就越从高切削深度侧开始切削。根据此方面,由于主切削刃的倾斜小于等于10°,在高切削深度侧能够避免给主切削刃带来过大的负荷。
在上述方面,上表面关于中心轴形成六重对称或五重对称。
根据此方面,在两面具有多个切削刃的经济性优异的切削刀片中能够实现本发明的优异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可以使用多个区间的切削刃,并能够防止相邻区间未使用的切削刃因从使用中区间的切削刃排出的废料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安装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的铣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表面近似于直线的方向观察图1所示铣削工具的侧视图。
图3是从副切削刃一侧观察图1所示铣削工具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5是从第1侧面一侧观察图4所示切削刀片的侧视图。
图6是从上表面一侧观察图4所示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VII-VII线的低切削深度侧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的VIII-VIII线的主切削刃中央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6中的IX-IX线的高切削深度侧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和现有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对比示出从主切削刃排出的废料。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铣削工具 1
工具主体 2
切削刀片 3
上表面 4
下表面 5
周侧面 6
安装孔 9
棱线 10
副切削刃 11
角切削刃(第2角) 12
主切削刃 13
连接部 14
棱面(第1出屑面) 41
出屑面(第2出屑面) 42
平坦面 43
侧面 61,61,63
最低点 131
最高点 132
副切削刃的余隙面 611
主切削刃的余隙面 612
第1角 A~F
区间 AB~FA
铣削工具的旋转轴 AX
从铣削工具侧面观察到的倾斜i
角轴向视倾角 j
径向倾斜角 k
基准值 L0
可变值 L1,L2,L3
中心轴 O
交点 P1,P2,P3
径向 r
与副切削刃相交的假想平面s
副切削刃的延长线和主切削刃t的延长线相交的假想交点经过假想交点并正交于中心轴u的假想直线延长棱面轮廓得到的假想直线v1,v2,v3
(第1假想直线)
经过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假想直w
线(第2假想直线)
假想平面xy
上下方向(切削刀片的轴向)z
上侧 z1
下侧 z2
主切削刃的倾斜角 α
副切削刃和主切削刃所夹的内β
角第1角度 γ
第2角度 δ
圆周方向 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被标注相同标号的具有同一或相同的结构。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3的特征之一在于,切削刀片3为其上表面4和下表面5具有相同形状的双面规格,主切削刃13随着从低切削深度侧向高切削深度侧远离下表面5而向右上方倾斜。由于废料被排出到右上方而不是右下方,因此如图10所示,能够防止右侧相邻区间的切削刃受损。
在上表面4及下表面5大致平坦的情况下,轴向视倾角j根据主切削刃13的倾斜角i(图2所示)、径向倾斜角k(图3所示)及切入角(180°-β)(图6所示)三个要素来确定,主切削刃13的倾斜角i是在切削刀片3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状态下从切削刀片3的上表面4近似于直线的方向观察到的。若切削刀片3的主切削刃13向右上方倾斜,则主切削刃13的倾斜角i变小。对于安装有切削刀片3的铣削工具1,为使轴向视倾角j为正角度,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且缩小切入角(180°-β)以获得平衡。
若进一步向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则切削刀片3的上表面4与切削材料之间容易卡入废料。如图4、图7至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切削刀片3由于在上表面4上没有形成凸部的凸面等,所以能够在上表面4与切削材料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因此,即使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也容易排出废料。下面,参照附图对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是一种安装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切削刀片3的铣削工具1的侧视图。图3是从副切削刃11一侧观察图1所示铣削工具1的正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例如,铣削工具1为正面铣刀工具,具有形成为圆盘状的工具主体2和安装在工具主体2外周部的可更换的多个切削刀片3。
下面对图1所示的轴向视倾角j的定义进行说明。将平行于上表面4并与所有副切削刃11相交的假想平面设为s(图5所示)。将延长投影在假想平面s上的副切削刃11得到的假想线与延长投影在假想平面s上的主切削刃13得到的假想线的假想交点设为t(图6所示)。将通过假想交点t并与铣削工具1的旋转轴AX正交的假想直线设为u(图2所示)。轴向视倾角j是沿假想直线u(旋转轴AX与假想交点t重叠)观察到的主切削刃13与铣削工具的旋转轴AX所成的角度j(图1所示)。
在切削刀片3安装于工具主体2的状态下从切削刀片3的上表面4近似于直线的方向观察到的主切削刃13的倾斜角i(图2所示)为大于等于﹣14°且小于等于﹣6°的负角度。图示的例子为﹣10°。对于铣削工具1,即使倾斜角i较小,为使轴向视倾角j为正角度,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且缩小切入角(180°-β)(图6所示)以获得平衡。径向倾斜角k优选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10°的负角度。在图示的例子中,径向倾斜角k为﹣15°。切入角(180°-β)优选为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40°。在图示的例子中,切入角(180°-β)为30°。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削刀片3的立体图。图4所示,切削刀片3具有上表面4、和该上表面4相对的下表面5、连接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周侧面6及贯通上表面4和下表面5的安装孔9。安装孔9的中心轴与经过上表面4的中心和下表面5的中心的切削刀片3的中心轴O一致。
在以下说明中,将平行于中心轴O的轴向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z。上表面4和下表面5在上下方向z上彼此相对。从下表面5看,上表面4一侧称为上侧z1,从上表面4看,下表面5一侧称为下侧z2。进而,将正交于中心轴O的方向称为切削刀片3的径向r,将沿着以中心轴O为圆心的圆周的方向称为切削刀片3的圆周方向θ。
切削刀片3是能够使上表面4和下表面5翻转使用的双面规格的切削刀片,下表面5形成为与上表面4大致相同的形状。在铣削工具1中,切削刀片3可以以固定下表面5的方式安装在工具主体2上,也可以以固定上表面4的方式安装在工具主体2上。因此,代表性地对上表面4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对下表面5进行重复说明。
上表面4关于中心轴O旋转对称。优选地,形成六重对称或五重对称。上表面4的轮廓为近似多边形,具有多个第一角A、B、C…。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表面4关于中心轴O形成六重对称(60°对称),形成了近似正六边形(参照图6)。切削刀片3由于两面具有多个切削刃11~13,所以经济性优异。
上表面4与周侧面6相交的棱线10被分割成与多个第一角A、B、C…一一对应的多个区间(多边形的边)AB、BC、CD…。在多个区间AB、BC、CD…的每一个中,副切削刃11、角切削刃12及主切削刃13各形成有一个。换言之,多个区间AB、BC、CD…中的每一个包括一组切削刃11~13,一组切削刃11~13包括副切削刃11、角切削刃12及主切削刃13各一个。
具体地说,区间AB包括副切削刃11、角切削刃12及主切削刃13,副切削刃11邻接对应该区间AB的第1角A,角切削刃12从对应的第1角A的相反侧邻接副切削刃11,主切削刃13邻接角切削刃12并朝向与第一角A相邻的另一第一角B延伸。区间AB还可以包括连接部14,该连接部14从副切削刃11的相反侧即高切削深度侧与主切削刃13邻接,且连接右侧相邻的第一角B与主切削刃13。
主切削刃13在切削刃11、12、13中最长,比副切削刃11及角切削刃12长。角切削刃12从上表面4一侧观察呈圆弧状弯曲。副切削刃11隔着角切削刃12位于与主切削刃13相反的一侧。副切削刃11具有降低加工底面的粗糙度的功能,也被称为修光刃。在切削刀片3安装在工具主体2上的状态下,副切削刃11设置在与铣削工具1的旋转轴AX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在切削刀片3安装在工具主体2上的状态下,主切削刃13设置在比副切削刃11更远离切削工具1的旋转轴AX的外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1角A、B、C…”简称为“角A、B、C…”,有时将“角切削刃12”称为“第2角12”,有时将与“与区间对应的第1角”相邻的“另一第1角”称为“右侧相邻的第1角”,有时将“与区间对应的第1角”称为该区间的“起点”,将与“对应的第1角”相邻的“另一第1角”称为该区间的“终点”。
与区间AB相同,区间BC、CD、DE…中的每一个包括邻接分别与该区间BC、CD、DE…对应的第1角B、C、D…的副切削刃11、从对应的第1角B、C、D…的相反侧邻接副切削刃11的角切削刃12、邻接该角切削刃12并朝向右侧相邻的第1角C、D、F…延伸的主切削刃13及连接主切削刃13的右端和右侧相邻的第1角C、D、F…的连接部14。分别形成在区间AB、BC、CD…中的副切削刃11、角切削刃12、主切削刃13及连结部14按照此顺序沿着切削刀片3的圆周方向θ逆时针排列。
上表面4包括平行于与切削刀片3的中心轴O正交的假想平面xy(图5所示)的平坦面43、设于该平坦面43的外周的出屑面42及设于该出屑面42与主切削刃13之间的棱面41。也可以将棱面41称为第1出屑面,将出屑面42称为第2出屑面,可以将假想平面xy称为假想水平面。
连接上表面4和下表面5之间的周侧面6与切削刀片3的中心轴O平行。即切削刀片3是一种负型切削刀片,其副切削刃11及主切削刃13的余隙角形成为0°。周侧面6被分割成与多个区间AB、BC、CD…一一对应的多个侧面61、62、63…。在图示的例子中,周侧面6被分割成第1至第6侧面61~66。
每一个侧面(例如第1侧面61)包括与副切削刃11相邻的该副切削刃11的余隙面611及与主切削刃13相邻的该主切削刃13的余隙面612。在切削刀片3的圆周方向θ上,副切削刃11的余隙面611和主切削刃13的余隙面612交替排列。在图示的例子中,余隙面611、612分别形成为平面而不是曲面。连接部14可以位于与主切削刃13的余隙面612相同的平面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上。
图5是从第1侧面61一侧观察图4所示切削刀片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在各个区间(例如区间AB),形成于该区间的主切削刃13向右上方倾斜,随着远离形成于该区间的副切削刃11而远离下表面5。在上下方向z上,将主切削刃13中离下表面5最近的位置作为最低点131,将离下表面5最远的位置作为最高点132。
用α表示经过最低点131和最高点132的假想直线w相对于与中心轴O正交的假想平面xy倾斜的角度。角度α优选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角度α如果大于等于1°,则能够使从主切削刃13排出的废料以充分的角度远离右侧相邻的第1角(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1角B)。角度α如果小于等于10°,则能够防止在远离副切削刃11的高切削深度侧对主切削刃13施加过大的负荷。
图6是沿中心轴O从上表面4一侧观察图4所示的切削刀片3的俯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副切削刃11和主切削刃13在俯视图中分别形成为直线状。在俯视图中,副切削刃11和主切削刃13所成的角度(内角)β优选为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5°。由于切入角(180°-β)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40°,小于通常的45°,所以即使主切削刃13在侧视图中向右上方倾斜,也能够使轴向视倾角j为正角度以获得平衡。
图7至图9分别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VIII-VIII线、IX-IX线的剖视图。具体地,图8是在距副切削刃11和连接部14等距离的主切削刃13的中央位置以与主切削刃13正交的方式截断切削刀片3得到的剖视图。图7是在比中央更靠近副切削刃11的低切削深度侧的位置以与主切削刃13正交的方式截断切削刀片3得到的剖视图。图9是在比中央更远离副切削刃11的高切削深度侧的位置以与主切削刃13正交的方式截断切削刀片3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7至图9所示,棱面41的截面轮廓为直线状。同样,出屑面42的截面轮廓为直线状。如图7所示,出屑面42相对与中心轴O正交的假想平面xy以第一角度θ1倾斜。棱面41相对虚拟平面xy以小于第一角度θ1的第二角度θ2倾斜。
如图5和图8所示,在主切削刃13朝向安装孔9的方向上,就上表面4的起伏而言,棱面41及出屑面42从上表面4向下表面5持续下沉,而平坦面43沿上下方向z没有变化。即当沿着切削刀片3的径向r靠近中心轴O时,上表面4的起伏即便下沉也不会上升。越朝向中心,上表面4的高度越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平坦面43并不限定于严格的平坦面,在不影响废料排出性能时也可以有细微的凹凸。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平坦面43上刻印有从“1”到“6”的阿拉伯数字和隔开该数字的圆形标记。例如,也可以在进入由细微的凹部形成的刻印时,上表面4的高度在上下方向z上稍微下降,从刻印出来时,在上下方向z上稍微上升下降的高度。这样的方式并不影响发明主旨,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下面对上表面4的起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7至图9所示,将延长棱面41轮廓得到的假想直线v1、v2、v3…与平坦面43相交的假想交点设为P1、P2、P3…,在各个剖视图中,在沿正交于中心轴O的方向(即沿图6中的VII-VII线、VIII-VIII线、IX-IX线的方向)上,测量从假想交点P1、P2、P3…到主切削刃13的距离,所得到的长度设为L1、L2、L3…
主切削刃13的位置按照低切削深度侧(参照图7)、中央部(参照图8)、高切削深度侧(参照图9)的顺序逐渐升高且远离平坦面43。因此,在图7至图9中,L1<L2<L3。长度L1、L2、L3…是根据任意剖面的截断位置而变化的可变值。
可变值L1、L2、L3…具有在上表面4上有隆起时变小的性质。当将从图6所示的主切削刃13到安装孔9的外边缘在俯视图上的最短距离的长度L0作为基准值时,由于切削刀片3的上表面4上的隆起较小,所以所有的可变值L1、L2、L3…都大于基准值L0的一半。在图示的例子中,(L1>L0×0.5)且(L2>L0×0.5)且(L3>L0×0.5)。
构成为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切削刀片3,如参照图5所述,主切削刃13随着从低切削深度侧向高切削深度侧远离下表面5而向右上方倾斜。如图10所示,在现有的切削刀片中,由于主切削刃向右下方倾斜,所以废料向右下方排出,有可能损伤相邻区间的切削刃。与此相反,本发明的切削刀片3由于废料向右上方排出,所以即使未使用相邻区间的切削刃,也能够防止该区间的切削刃受损。
进而,如参照图5及图7至图9所述,该切削刀片3由于在上表面4上的隆起较小,所以容易在上表面4与切削材料之间确保间隙。由于在上表面4与切削材料之间难以卡入废料,因此能够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副切削刃11与主切削刃13所成的角度β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5°,因此在安装有切削刀片3的铣削工具1中,切入角(180°﹣β)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40°,小于通常的45°。
如参照图2及图5所述,若主切削刃13向右上方倾斜,则从铣削工具1的侧面观察到的主切削刃13的倾斜角i变小,但该切削刀片3为使图1所示的轴向视倾角j为正角度,朝负方向增大负角度的径向倾斜角k,且缩小切入角(180°﹣β)以取得平衡。在两面具有多个切削刃、经济性优良的切削刀片3中,由于能够采用向右上方倾斜的主切削刃13,所以能够防止相邻的未使用的区间(例如区间BC)的切削刃11~13因从使用中的区间(例如区间AB)的主切削刃13等排出的废料而受损。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实施例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材料、条件、形状及尺寸等不限于所例示的,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可以部分地置换或组合不同实施例所示的各个结构。例如,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可以应用于反转旋转方向的铣削工具1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对应的第1角相邻的另一第1角不是与对应的第1角右侧相邻而是左侧相邻。

Claims (5)

1.一种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和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周侧面及贯通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安装孔;
所述上表面关于经过所述上表面的中心和所述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旋转对称,所述下表面形成为与所述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周侧面相交的棱线被分割为多个区间,所述多个区间的每一个包括副切削刃和长于所述副切削刃的主切削刃各一个;
所述主切削刃以随着远离所述副切削刃而远离所述下表面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主切削刃朝向所述安装孔的方向上,所述上表面的起伏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下方向上没有变化,或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下沉。
2.一种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和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周侧面及贯通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安装孔;
所述上表面关于经过所述上表面的中心和所述下表面的中心的中心轴旋转对称,所述下表面形成为与所述上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周侧面相交的棱线被分割为多个区间,所述多个区间的每一个包括副切削刃和长于所述副切削刃的主切削刃各一个;
所述主切削刃以随着远离所述副切削刃而远离所述下表面的方式倾斜;
所述上表面包括与正交于经过所述上表面的中心和所述下表面的中心的所述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平行的平坦面、设于所述平坦面的外周并且相对所述假想平面以第1角度倾斜的出屑面、设于所述出屑面和所述主切削刃之间并且相对所述假想平面以小于所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倾斜的棱面;
在沿所述中心轴观察的俯视图中,将从形成为直线的所述主切削刃到所述安装孔的外边缘的最短距离的长度作为基准值,在所述主切削刃的任意位置以与所述主切削刃正交的方式截断的任意剖面中,沿正交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测量从延长形成为直线的所述棱面的轮廓得到的假想直线与所述平坦面相交的假想交点到所述主切削刃的距离,将测量得到的长度设为根据所述任意剖面的截断位置而变化的可变值,此时所述可变值全部大于所述基准值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在从所述上表面观察的俯视图中,所述副切削刃和所述主切削刃所成的角度大于等于140°且小于等于1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下方向上,在将所述主切削刃中离所述下表面最近的位置作为最低点、将离所述下表面最远的位置作为最高点的情况下,经过所述最低点和所述最高点的假想直线相对正交于所述中心轴的假想平面以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的角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所述上表面关于所述中心轴形成六重对称或五重对称。
CN202310508745.8A 2022-05-26 2023-05-06 切削刀片 Pending CN1171238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6152 2022-05-26
JP2022086152A JP7239043B1 (ja) 2022-05-26 2022-05-26 切削インサ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3837A true CN117123837A (zh) 2023-11-28

Family

ID=8555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8745.8A Pending CN117123837A (zh) 2022-05-26 2023-05-06 切削刀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1871A1 (zh)
JP (1) JP7239043B1 (zh)
CN (1) CN11712383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9219C2 (sv) * 1994-10-21 1998-12-21 Sandvik Ab Frässkär
EP2623242B1 (en) 2010-09-27 2021-08-04 Tungaloy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CN106413958B (zh) 2014-05-26 2018-12-04 株式会社泰珂洛 切削刀片、主体及切削刀具
CN106660145B (zh) 2014-07-31 2018-09-18 株式会社泰珂洛 切削刀片及刀头更换式切削刀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9043B1 (ja) 2023-03-14
US20230381871A1 (en) 2023-11-30
JP2023173710A (ja)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2091B2 (en) Milling tool, a cutting insert for milling tool as well as a solid milling tool
KR100988410B1 (ko) 접선 절삭 삽입체 및 밀링 커터
KR100650099B1 (ko) 접선 절삭 삽입체 및 삽입체 홀더
KR100892552B1 (ko) 접선 커팅 인서트 및 밀링 커터
KR101292441B1 (ko) 접선식 절삭 삽입체
KR101345519B1 (ko) 밀링 커터, 밀링 커터 몸체 및 절두 피라미드 형태의인덱서블 절삭 인서트
US8328472B2 (en) Cutting insert
JPWO201405043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JP2015523228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これを含む切削工具
WO2010027043A1 (ja) チップおよびサイドカッター
JP2002066811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WO201513750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ボデーおよび切削工具
US11633793B2 (en) Cutting insert
US6851897B2 (en) Cutting tool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CN117123837A (zh) 切削刀片
US11446745B2 (en) Turning insert having peninsula and island protrusions, and turning tool
JP5430069B2 (ja) ミーリング工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切削方法
JP2016187836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2584176Y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JP2556384Y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WO2015012232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