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8911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8911A
CN117118911A CN202210528141.5A CN202210528141A CN117118911A CN 117118911 A CN117118911 A CN 117118911A CN 202210528141 A CN202210528141 A CN 202210528141A CN 117118911 A CN117118911 A CN 117118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ata
priority
ports
dat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8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成龙
韦安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81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8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8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8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04L41/0809Plug-and-play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尽力而为(Best Effort)模型是一种为所有业务流提供相同服务等级的服务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服务模型。在Best Effort模型中,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时候发出任意数量的报文,而且不需要事先获得批准,也不需要通知网络,网络尽最大的可能性发送每一个数据报文,但对时延、可靠性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Best Effort模型是Internet的缺省服务模型,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网络,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Email等,通过先进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调度方式来实现,但其无法满足差异化服务和传输保障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解决如何满足差异化服务和传输保障功能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根据第一业务,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可选地,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可变更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可选地,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或,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可选地,所述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
如果传输资源充足,则增加与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根据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中的至少一项,自定义配置端口的优先级,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
可选地,所述网络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带宽、丢包率。
可选地,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所述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可选地,所述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
可选地,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可变更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可选地,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或,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在即插即用且兼顾灵活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不同业务在同一网络设备同一网络的差异化传输处理,使端口具备不同的网络转发和保障能力,为不同数据保证不同质量等级的传输时延和传输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报文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中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9是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以下技术点:
(1)垂直行业不同业务对带宽、时延、抖动、可靠性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业务对时延、抖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但占用较小的带宽;现场视频监控业务对带宽的需求非常大,但对抖动、可靠性的需求相对较低;现场传感器的非实时数据采集业务对网络总体需求相对较低,对时延、抖动可靠性等参数没有特殊需求。
(2)现有工业网关可以支持三种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服务模型,除了尽力而为(Best Effort)模型之外还包括以下两种:
(a)综合服务(IntegratedService,IntServ)模型
IntServ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在发送报文前要先向网络提出申请。这个请求是通过协议信令来完成的,如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应用程序首先通过RSVP信令通知网络它的QoS需求(如时延、带宽、丢包率等指标),在收到资源预留请求后,传送路径上的网络节点实施许可控制(Admission control),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并检查资源的可用性,决定是否为应用程序预留资源。一旦认可并为应用程序的报文分配了资源,则只要应用程序的报文控制在流量参数描述的范围内,网络节点将承若满足应用程序的QoS需求。传输路径上的网路节点可以通过执行报文的分类、流量监管、低延迟的排队调度等行为,来满足对应程序的承诺。IntServ模型常与组播应用结合,网关可以作为RSVP的边缘节点,适用于需要保证带宽、低延迟的实时多媒体应用,如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所以其在垂直行业应用领域作用不大。
(b)差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DiffServ)模型
为了在Internet上针对不同的业务提供有差别的服务,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定义了DiffServ模型。DiffServ模型是一种多服务模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业务流的QoS需求。它与IntServ模型不同的是应用程序在发出报文前通过设置报文头部的优先级字段,向网络中各设备通告自己的QoS需求,而不需要通知途径的网络设备为其预留资源,网络不需要为每个流维护状态,仅根据每个报文携带的优先级就可确定所需为对应流提供的服务等级。
DiffServ模型一般用来为一些重要的应用提供端到端的QoS。通常在配置DiffServ模型后,边界设备通过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对报文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报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并标记在报文头部,而其他设备只需要根据设置的优先级来进行报文的调度,通过流分类、流量监管、流量整形、拥塞管理和拥塞避免技术对不同类型报文提供有区别的保障服务。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DiffServ模型可以实现垂直行业所需的网关侧QoS保障服务。DiffServ模型通过在IP数据报文的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DSCP)字段为数据流标记优先等级,配合相应的流量监管、流量整形、拥塞管理算法实现QoS保障服务。现有技术通过IP数据包头DSCP字段的优先级标记实现差异化的转发服务。DSCP优先级的标记可以通过网管侧过滤器(Filter)根据预配置筛选条件(IP地址、端口号等)进行映射。也可以通过应用软件侧向下传递数据流的优先级信息(需要在软件层面进行适配)。
然而DiffServ模型具有以下问题:
1、实现门槛高,需要专业人员的的全周期配置维护(网关侧的映射规则,软件应用层的数据流优先等级下发),无法满足面向企业的业务(To Business,TOB)业务即插即用的需求。
2、方案不灵活,数据包区分需要进行包检测和识别且检测和识别规则修改比较繁琐。
3、流程不安全,数据包的识别容易产生数据信息泄露问题,TOB业务不希望自己的数据特征被提取。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该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包括客户前置设备或网关,接收端包括终端或者其他接入设备(比如无线设备或者有线设备)。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游戏机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
参见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多个端口,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多路径接入设备,该多路径接入设备可以是路由器、工业网关、CPE等支持多端口接入多出口输出的设备,具体步骤包括:步骤201和步骤202。
步骤201: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步骤202: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所述多个端口中至少部分端口提供的优先级不同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不同。
其中,第一业务可以是对带宽、时延、抖动、可靠性中的至少一项有需求的业务,比如第一业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垂直行业的业务、TOB业务、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远程控制业务、现场视频监控业务、现场传感器的非实时数据采集业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所述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这样网络设备支持端口功能差异化。
其中,定性的优先级可以包括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或者描述为业务传输质量保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传输带宽、可靠性保障、时延等,可以理解的是,高、中、低等定性的优先级也可被例如“传输带宽50Mbps、可靠性保障99.999%、时延50ms”的具体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所替代。
参见图11,网络设备的端口具备优先级传输保障划分的特性,例如高需求业务接入高优先级端口经由有线网络、WIFI、5G共同承载,享受最高传输性能;中需求业务接入中优先级端口经由WIFI、5G共同承载,享受中等传输性能;低需求业务接入低优先级端口经由WIFI承载,传输性能相对最低。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202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业务从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是指网络设备在不需要对第一业务的数据包进行识别的情况下,选择第一端口,这样无需进行数据包的检测和识别,以及没有数据包的识别而产生数据信息泄露问题,可以提高本实施例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图1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3和步骤204(图中未示出)。
步骤203: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对应的第一端口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这样可以实现即插即用。
步骤204: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可选地,所述数据通道包括隧道模块和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项,其中通信模组包括4G或5G终端接入模块。
比如,网络设备包括端口1、端口2、端口3,其中,端口1为高优先级,端口2为中优先级,端口3为低优先级,端口1与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和数据通道3绑定,端口2与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绑定,端口3与数据通道1绑定。
第一业务包括业务A、业务B和业务C,其中根据业务A选择端口1,根据业务B选择端口2,根据业务C选择端口3。
通过端口1接收业务A的数据包,通过端口2接收业务B的数据包,通过端口3接收业务C的数据包,通过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和数据通道3向接收端多路冗余传输业务A的数据包,通过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3向接收端多路冗余传输业务B的数据包,通过数据通道3向接收端传输业务C的数据包,在即插即用且兼顾灵活配置的基础上,使同一网络设备的不同端口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实现了不同的第一业务在同一网络设备同一网络的差异化传输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第一业务,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用于指示该第一业务所需的优先级,比如:
端口的优先级配置包括端口1为高优先级,端口2为中优先级,端口3为低优先级。
业务A的需求和/或业务A的类型用于指示该业务A所需的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根据端口的优先级配置,选择端口1。
业务B的需求和/或业务B的类型用于指示该业务B所需的优先级为中优先级,根据端口的优先级配置,选择端口2。
业务C的需求和/或业务C的类型用于指示该业务C所需的优先级为低优先级,根据端口的优先级配置,选择端口3。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其中,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以下之一:
(1)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
(2)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其中,网络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带宽、丢包率等。
其中,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用户需要高优先级的端口、用户需要中优先级的端口、用户需要低优先级的端口,从而实现灵活配置端口的优先级。
其中,优先级的等级定义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高优先级、中优先级、低优先级。
其中,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可以包括:至少部分数据通道的资源空闲。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
方式1: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
方式2:通过实时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比如,根据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实时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这样可以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传输需求,在传输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为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更多的通道,提升低优先级端口传输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实时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如果传输资源充足,则增加与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量。
方式3:自定义配置端口的优先级,实现端口的优先级自定义设置;
比如,根据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中的至少一项,自定义配置端口的优先级,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
方式4: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量化端口的优先级;
网络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带宽、丢包率等。
方式5: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比如,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携带同一个数据包标识,通过该数据包标识指示第一数据包或第二数据包与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指示可以与第二指示是同一个指示。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头部的预留位;或,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新增的头部,所述第一指示位于所述新增的头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所述多个端口中至少部分端口提供的优先级不同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不同,在即插即用且兼顾灵活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不同业务在同一网络设备同一网络的差异化传输处理,使端口具备不同的网络转发和保障能力(端口具备不同的优先级),为不同数据保证不同质量等级的传输时延和传输可靠性。
下面通过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介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为了最高效、合理的划分端口优先等级以满足行业不同业务的需求,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四种端口的优先级划分方案:固定的端口优先级定性划分方案(高中低等优先次序,首先保障高优先级端口转发需求)、动态的端口优先级定性划分方案(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动态为低优先级端口分配更多资源)、可灵活配置的端口优先级划分方案以及速率可靠性指标保障的端口优先级划分方案。
实施例一:(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方案1-固定数据通道和端口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端口以及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实现端口优先级显式化,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其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绑定是指单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可以通过已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进行帧复制和多路冗余传输,在接收端存在对应的接收多个数据通道冗余数据的端口,通过删除冗余复制帧的方式及进行数据的接收。单一端口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由其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的数量(冗余传输的路数)以及每个数据通道本身的通信传输能力决定。
在网关内部,可以通过数据帧进行“复制”和“删除”操作实现数据帧多路径转发。通信连接两端的设备同时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实现数据的双向转发。“发送端”根据“固定端口优先级方案”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将数据帧复制成双份或者多份(若端口只绑定单一数据通道,“发送端”不会复制相应的数据帧)。
在复制过程中,“发送端”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帧标记(用数据帧编号实现冗余数据帧的识别)。“接收端”通过识别数据帧的标记(编号)来接收第一个到达的数据包并丢弃后到达的数据包。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复制和删除操作,增强高优先级端口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
下面给出两种数据帧的标序方式,仅作为举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对数据帧标序方法进行限制:
数据帧的标序方式1:通过隧道协议中“空闲比特位”进行数据帧编号标记。以L2TP(v2)隧道协议为例,其报文结构如图3所示。
报文头部的第2、3,以及8至11比特位为预留位(RSV),可以在这6个比特位上进行数据帧ID标记(6个比特位可以表示的编号个数为64),所有被发出的数据帧都会由“发送端”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帧编号(0-64,循环使用),被复制的数据帧编号相同。“接收端”会维护一个长度可变的已接收数据帧编号记录表,首次接收的数据帧编号根据FIFO(先进先出)的原则覆盖旧记录,当某数据帧编号已出现在此记录表中,则表明此数据帧已被接收需要被丢弃。
数据帧的标序方式2:网关在普通数据帧上增加一个特殊的头部,其中16位用于数据帧编号,所有被发出的数据帧都会由“发送端”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帧编号(循环使用),被复制的数据帧编号相同。“接收端”会维护一个长度可变的已接收数据帧编号记录表,首次接收的数据帧编号根据FIFO(先进先出)的原则覆盖旧记录,当某数据帧编号已出现在此记录表中,则表明此数据帧已被接收需要被丢弃。
如图4所示,端口1、2、...n分别和网关内部1个或多个数据通道绑定(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通信模组),端口的优先级越高,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传输信道条件或者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端口1通过多路径模块1(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绑定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
端口2通过多路径模块2(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绑定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
根据承载冗余传输路径的数量不同即可实现端口1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时延、抖动、可靠性)优于端口2(实现端口1优先级高于端口2)。因此,端口可以实现显式的优先级,用户根据各类业务需求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端口进行随时接入与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端口也可以描述为接口,即上述端口也可以描述为数据端口。
实施例二:(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方案2-实时调整数据通道和端口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端口以及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实现端口优先级显式化,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其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绑定是指单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可以通过已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进行帧复制和多路冗余传输,在接收端存在对应的接收多个数据通道冗余数据的端口,通过删除冗余复制帧的方式及进行数据的接收。单一个端口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由其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的数量(冗余传输的路数)以及每个数据通道本身的通信传输能力决定。同时,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实现端口与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绑定规则的动态变更,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传输需求,在传输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为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更多的数据通道,提升低优先级端口传输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网关内部,可以通过数据帧进行“复制”和“删除”操作实现数据帧多路径转发。通信连接两端的设备同时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实现数据的双向转发。“发送端”根据“固定端口优先级方案”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将数据帧复制成双份或者多份(若端口只绑定单一数据通道,“发送端”不会复制相应的数据帧)。在复制过程中,“发送端”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帧标记(用数据帧编号实现冗余数据帧的识别)。“接收端”通过识别数据帧的标记(编号)来接收第一个到达的数据包并丢弃后到达的数据包。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复制和删除操作,增强高优先级端口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
下面给出两种数据帧的标序方式,仅供参考,本实施例不对数据帧标序的方式进行限制:
数据帧标序的方式1:通过隧道协议中“空闲比特位”进行数据帧编号标记。以L2TP(v2)隧道协议为例,其报文结构如图3所示。
报文头部的第2、3和8至11比特位为预留位,可以在这6个比特位上进行数据帧ID标记(6个比特位可以表示的编号个数为64),所有被发出的数据帧都会由“发送端”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帧编号(0-64,循环使用),被复制的数据帧编号相同。“接收端”会维护一个长度可变的已接收数据帧编号记录表,首次接收的数据帧编号根据FIFO(先进先出)的原则覆盖旧记录,当某数据帧编号已出现在此记录表中,则表明此数据帧已被接收需要被丢弃。
数据帧标序的方式2:网关在普通数据帧上增加一个特殊的头部,其中16位用于数据帧编号,所有被发出的数据帧都会由“发送端”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帧编号(循环使用),被复制的数据帧编号相同。“接收端”会维护一个长度可变的已接收数据帧编号记录表,首次接收的数据帧编号根据FIFO(先进先出)的原则覆盖旧记录,当某数据帧编号已出现在此记录表中,则表明此数据帧已被接收需要被丢弃。
如图5所示,端口1、2、...n分别和网关内部1个或多个数据通道绑定(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通信模组),端口的优先级越高,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传输信道条件或者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端口1通过多路径模块1(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绑定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同时,端口2通过多路径模块2(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绑定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
根据承载冗余传输路径的数量不同即可实现端口1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时延、抖动、可靠性)优于端口2(实现端口1优先级高于端口2)。因此,端口可以实现显式的优先级,用户根据各类业务需求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端口进行随时接入与变更。
同时,在显示优先级分类的基础上,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在传输资源有空闲时为低优先级端口分配更多的数据通道。
例如在高优先级端口1传输性能有保障的情况下,为次优先级端口2绑定更多的数据通道(占用一部分属于端口1的传输资源,例如将数据通道1与端口2绑定),提升端口2网络性能,提高整体网络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三:(灵活配置的端口优先级)
本实施例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调整端口与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实现端口优先级自定义设置,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且可以根据需求变化进行变更。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端口1、2、...n的优先级不再是固定的从高到低,而是根据用户设定进行灵活配置。其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绑定是指单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可以通过已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进行帧复制和多路冗余传输,在接收端存在对应的接收多个数据通道冗余数据的端口,通过删除冗余复制帧的方式及进行数据的接收。单一端口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由其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的数量(冗余传输的路数)以及每个数据通道本身的通信传输能力决定。同时,根据不同的端口优先级需求,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实现端口与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策略的自定义设置。用户可以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对端口进行优先级灵活定义(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绑定策略实现)。
将数据帧进行“复制”和“删除”操作的冗余传输功能与实施例一、二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端口1、2、...n分别和网关内部1个或多个数据通道绑定(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通信模组),端口的优先级越高,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传输信道条件或者绑定的通道的数目越多。用户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将端口1通过多路径模块1(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删除)与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绑定,同时,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将端口2通过多路径模块2(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删除)与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绑定。根据承载冗余传输路径的数量不同即可实现端口1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时延、抖动、可靠性)优于端口2(实现端口1优先级高于端口2)。
若需求产生变化,需要将端口1与端口2的优先级调整至相同级别时,用户可以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对端口1和端口2的数据通道绑定情况进行调整。端口可以根据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灵活配置,实现显式可变更的优先级,以满足不同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
实施例四:(网络性能参数定量保障的端口优先级)
本实施例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调整端口与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实现端口优先级的量化定义,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且能力指标可以量化表示。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进行端口优先级量化定义,采用具体的网络传输性能参数(时延、带宽、丢包率等)代替宽泛的“高中低”的分类。其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绑定是指单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可以通过已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进行帧复制和多路冗余传输,在接收端存在对应的接收多个数据通道冗余数据的端口,通过删除冗余复制帧的方式及进行数据的接收。单一端口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由其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的数量(冗余传输的路数)以及每个数据通道本身的通信传输能力决定。同时,根据不同的端口具体的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根据数据通道本身网络传输能力和端口与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策略的调整去满足相应的具体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将数据帧进行“复制”和“删除”操作的冗余传输功能与实施例一、二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端口1、2、...n分别和网关内部1个或多个数据通道绑定(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通信模组),端口与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由数据通道本身性能与端口定量化需求决定。用户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将端口1通过多路径模块1(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与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绑定,同时,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将端口2通过多路径模块2(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与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绑定。实现端口1满足的传输性能指标为传输带宽50Mbps、可靠性保障99.999%。端口2满足的传输性能指标为传输带宽30Mbps,可靠性保障99.99%。
实施例五:(网络性能参数定量保障与可灵活配置的端口优先级的组合)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组合,用户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对端口进行具体的网络传输性能参数(时延、带宽、丢包率等)定义或优先级(高中低分级)的定义,网关首先满足有具体网络性能需求的端口传输需求,其次将依据剩下的转发能力依次满足“高中低”定性标记的网络端口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调整端口与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同时实现定量能力需求端口(时延、带宽、丢包率等)与定性优先级端口(高中低分级)的配置。其中,端口与多个数据通道绑定是指单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可以通过已绑定的多个数据通道进行帧复制和多路冗余传输,在接收端存在对应的接收多个数据通道冗余数据的端口,通过删除冗余复制帧的方式及进行数据的接收。单一端口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能力由其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的数量(冗余传输的路数)以及每个通道本身的通信传输能力决定。根据不同的端口具体的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根据传输通道本身网络传输能力和端口与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绑定策略的调整去优先满足有具体网络性能需求的端口传输需求,其次将依据剩下的转发能力依次满足“高中低”定性标记的网络端口需求。
将数据帧进行“复制”和“删除”操作的冗余传输功能与实施例一、二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端口1、2、...n分别和网关内部1个或多个数据通道绑定(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通信模组),端口与网关内部多个数据通道的绑定策略由传输通道本身性能与端口定量化需求决定,在满足具有定量化需求的端口之后,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通过相同的方法(数据通道绑定与端口的绑定)分配剩下的转发能力使其依次满足“高中低”定性标记的端口需求。用户通过管理与配置功能模块将端口1通过多路径模块1(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与数据通道1、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n绑定,将端口2通过多路径模块2(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与数据通道2以及数据通道3绑定,将端口n通过多路径模块n(负责冗余数据帧的生成和删除)与数据通道n绑定。实现端口1满足的传输性能指标为传输带宽50Mbps、可靠性保障99.999%,端口2为中优先级,端口n为低优先级。在端口1网络传输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端口2的数据传输相对端口n的数据传输,具有相对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
参见图9,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装置900包括:
配置模块901,用于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所述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选择模块902,用于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9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902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900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可变更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或,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
如果传输资源充足,则增加与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根据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中的至少一项,自定义配置端口的优先级,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头部的预留位;或,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新增的头部,所述第一指示位于所述新增的头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的端口具备优先级传输保障划分的特性,例如高需求业务接入高优先级端口经由有线网络、WIFI、5G共同承载,享受最高传输性能;中需求业务接入中优先级端口经由WIFI、5G共同承载,享受中等传输性能;低需求业务接入低优先级端口经由WIFI承载,传输性能相对最低。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通道包括多路径模块、隧道模块和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存储在存储器10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2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在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携带在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携带在核心网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根据第一业务,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业务,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可变更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或,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优先保障高优先级的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
如果传输资源充足,则增加与低优先级的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
根据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中的至少一项,自定义配置端口的优先级,使不同端口具备提供不同数据传输质量保障服务的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传输性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带宽、丢包率。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通过预配置或软件配置的方式为网络设备的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优先级或者不同的数据传输质量保障;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业务,从所述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第一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数据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绑定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需求和/或第一业务的类型,以及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或数据传输质量保障,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中选择所述第一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网络传输性能参数、用户对端口的优先级需求、用户业务流量转发需求、优先级的等级定义、数据通道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的优先级配置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通过固定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固定端口优先级;
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显式可变更端口优先级;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
通过调整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以满足网络传输性能参数,与自定义配置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相结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与数据通道的绑定关系包括: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信道条件越好;或,所述端口的优先级越高,所述端口绑定的数据通道的数目越多。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一数据包,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进行多路冗余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冗余数据包;
和/或,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一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或者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与除所述第二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包的区别。
2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28141.5A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118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8141.5A CN117118911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8141.5A CN117118911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8911A true CN11711891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6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8141.5A Pending CN117118911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89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9941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无人车的基于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9941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无人车的基于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rowcroft Internetworking multimedia
US77513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managing hierarchical flows
JP3545988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7889661B2 (en) Constrained multipath routing method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network
CN101383769B (zh) 建立双向点到点连接的方法
JP2001197104A (ja) 時間ベースのマルチメディアオブジェクトストリーミ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US200803170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
JP2013510464A (ja) ネットワークリソース管理の方法および配置構成
CN1171189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503525A (zh) 用于在多路径传输系统上传送不同通信服务的多个数据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5933414A (en) Method to control jitter in high-speed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Mellouk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engineering in next generation heterogenous networks
US2011004727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US8072885B2 (en) Traffic shaping circuit,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JP2007288491A (ja) フレームの分割回路、該分割回路を用いた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493824B (zh) 基于QoS的数据调度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040102083A (ko) 동기 및 비동기 패킷 흐름들 간의 공용 리소스의 스케줄링
El-Mekkawi et al. Squatting and kicking model evaluation for prioritized sliced resource management
JPH10145424A (ja) 情報通信方法
KR101587379B1 (ko) 큐 사이즈의 동적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JP4118824B2 (ja) 優先パケットの遅延を最小化するシェーピング装置
CN115037399A (zh) 报文转发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96378B (zh) 基于时隙映射的跨域协同时延敏感网络调度方法和系统
WO2023279818A1 (zh) 确定性流的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Tse et al. Efficient distributed scheduling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atm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