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7942B -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17942B CN117117942B CN202311375489.6A CN202311375489A CN117117942B CN 117117942 B CN117117942 B CN 117117942B CN 202311375489 A CN202311375489 A CN 202311375489A CN 117117942 B CN117117942 B CN 1171179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conversion circuit
- time
- bridge arm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219—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该转换系统包括备用供电电路,备用供电电路被设置成在第三设定时间输出第一交流电;其中,第一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一部分时间,第二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二部分时间;第二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第一设备电连接,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三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电连接;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转换电路和第二转换电路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力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居民楼和办公楼的智能化发展,各个楼宇可以配置不同的可视化设备,例如监控摄像头、感应门摄像头等等。现有技术中,各个楼宇可以配置相应的第一转换电路,第一转换电路例如是储能变流器,可以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可供这些可视化设备使用的直流电。但由于一些楼宇可能具备较多的可视化设备,因此采用单一的电网供电,会使这些楼宇的耗电量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包括:
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换系统的电网连接端电连接;
第一设备集群,所述第一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集群为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二设备集群,所述第二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集群为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三端电连接;
备用供电电路,所述备用供电电路被设置成在第三设定时间输出第一交流电;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一部分时间,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二部分时间;
第二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三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电连接;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电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将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将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备用供电电路包括:
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为储存所述转换系统的太阳能板输出的第二交流电,并输出第三交流电的电池;
原边转换电路,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池的输出端连接;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与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作为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原边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电路包括:
副边转换电路,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连接;
主电池,所述主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设备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
第二设备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可选地,所述副边转换电路包括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包括第五桥臂和第六桥臂,所述第五桥臂和所述第六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五桥臂和所述第六桥臂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包括第七桥臂和第八桥臂,所述第七桥臂和所述第八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七桥臂和所述第八桥臂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
所述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池芯片和第二电池芯片,所述第一电池芯片与所述备用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芯片采集对应的备用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所述第二电池芯片与所述主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芯片采集对应的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池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根据各个所述备用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和所述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控制所述备用供电电路将所述备用电池输出的第三交流电转换成第三直流电输出至所述主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在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主电池向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放电,以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在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主电池向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放电,以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输出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所述供电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中,所述供电方法执行主体为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集群的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第二设备集群的第二设定时间以及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确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二部分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
向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除所述第一部分时间以外的第三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除所述第二部分时间以外的第四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二驱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中的主电池的第二电池芯片通信连接;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之后,所述供电方法还包括:
在定期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进行更新,并且,停止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备用供电电路中的各个备用电池对应的第一电池芯片通信连接;
所述获取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芯片输出的各个备用电池的第二电池电量和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主电池的第三电池电量;
根据所述第二电池电量、所述第三电池电量以及预置的映射关系,确定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供电方法,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集群的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第二设备集群的第二设定时间以及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二部分时间;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除所述第一部分时间以外的第三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除所述第二部分时间以外的第四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二驱动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转换电路可以将备用供电电路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输出给第一设备,第二转换电路可以将备用供电电路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输出给第二设备,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部分时间由备用供电电路供电,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二部分时间由备用供电电路供电,从而扩展了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供电方式,降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耗电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
图1是能够应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原边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方框原理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系统实施例>
图1是能够应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转换电路10、第一设备集群、第二设备集群、备用供电电路40、第二转换电路50和控制电路60,该系统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场景。
第一转换电路10,第一转换电路10的第一端与转换系统的电网200连接端电连接。
第一设备集群,第一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0,第一设备集群为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0与第一转换电路1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设备集群例如是部署在楼宇中的各个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设定时间可以为24小时,也可以为任意一段时间,此处不做限定。
第二设备集群,第二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30,第二设备集群为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第二设备30与第一转换电路10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二设备集群例如是部署在楼宇中的各个感应门,感应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设定时间可以为任意一段时间,例如是早上六点至晚上九点。
备用供电电路40,备用供电电路40被设置成在第三设定时间输出第一交流电;其中,第一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一部分时间,第二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二部分时间。第三设定时间可以为早上八点至晚上五点,也可以为早上九点至晚上四点,此处不做限定。
第二转换电路50,第二转换电路50的第一端与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转换电路50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0电连接,第二转换电路50的第三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30电连接。
控制电路60,控制电路60分别与第一转换电路10和第二转换电路50电连接,以在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第二转换电路50将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0,并且,在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第二转换电路50将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第二设备30。其中,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所需的直流电的电压值可以为相同的电压值,也可以为不同的电压值,此处不做限定。
换句话说,第二转换电路50可以将备用供电电路40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输出给第一设备20,第二转换电路50可以将备用供电电路40输出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输出给第二设备30,使得第一设备20可以在第一部分时间由备用供电电路40供电,第二设备30可以在第二部分时间由备用供电电路40供电,从而扩展了向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的供电方式,降低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的耗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备用供电电路40包括:备用电池41,备用电池41为储存转换系统的太阳能板300输出的第二交流电,并输出第三交流电的电池;原边转换电路42,原边转换电路42的输入端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47,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与原边转换电路42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作为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一端。
换句话说,通过利用太阳能板300输出的第二交流电,可以为备用电池41供电,以实现较为清洁的能源为楼宇的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进行供电,进一步降低耗电量。通过设置变压器47,可以将备用电池41和第二转换电路50进行电气隔离,从而有效降低第二转换电路50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原边转换电路42包括第一桥臂421、第二桥臂422、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第一桥臂421和第二桥臂422的连接点作为原边转换电路42的输入端,第一桥臂421和第二桥臂422的中点分别与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桥臂421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一桥臂421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开关管Q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一桥臂421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2,开关管Q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的连接点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二桥臂422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二桥臂422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3,开关管Q3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3的漏极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二桥臂422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4,开关管Q4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4的漏极与开关管Q3的源极的连接点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1-Q4相互配合可以将备用电池41输出的第三交流电转换成第四交流电输出至变压器47的原边绕组,开关管Q1-Q4具体转换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转换电路50电路包括:副边转换电路43,副边转换电路43的输入端与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连接;主电池44,主电池44的输入端与副边转换电路4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的输入端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的输出端与第一设备20连接;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的输入端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的输出端与第二设备30连接。
换句话说,通过设置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和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可以向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提供不同电压值的直流电,以实现对不同需求的设备进行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副边转换电路43包括第三桥臂431、第四桥臂432、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第三桥臂431和第四桥臂432的中点分别与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桥臂431和第四桥臂432的连接点作为副边转换电路43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桥臂431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三桥臂431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5,开关管Q5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5的漏极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三桥臂431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6,开关管Q6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与开关管Q5的源极的连接点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6的源极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第四桥臂432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四桥臂432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7,开关管Q7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7的漏极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四桥臂432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8,开关管Q8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与开关管Q7的源极的连接点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8的源极与备用电池41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5-Q8相互配合可以将变压器47的副边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出至主电池44,开关管Q5-Q8具体转换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包括第五桥臂451和第六桥臂452,第五桥臂451和第六桥臂452的中点作为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的输入端,第五桥臂451和第六桥臂452的连接点与第一设备20连接;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包括第七桥臂461和第八桥臂462,第七桥臂461和第八桥臂462的中点作为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的输入端,第七桥臂461和第八桥臂462的连接点与第二设备3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五桥臂451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五桥臂451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9,开关管Q9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9的漏极与第一设备20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第五桥臂451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0,开关管Q10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0的漏极与开关管Q9的源极的连接点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开关管Q10的源极与第一设备20的输入端负极连接。第六桥臂452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六桥臂452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1,开关管Q11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1的漏极与第一设备20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第六桥臂452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2,开关管Q1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2的漏极与开关管Q11的源极的连接点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12的源极与第一设备20的输入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9-Q12相互配合可以将主电池44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供给第一设备20,开关管Q9-Q12具体转换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七桥臂461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七桥臂461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3,开关管Q13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3的漏极与第二设备30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第七桥臂461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4,开关管Q14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4的漏极与开关管Q13的源极的连接点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开关管Q14的源极与第二设备30的输入端负极连接。第八桥臂462可以由多个MOS管组成,第八桥臂462的上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5,开关管Q15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5的漏极与第二设备30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第八桥臂462的下桥臂的各个MOS管可以表示为开关管Q16,开关管Q16的栅极与控制电路60连接,开关管Q16的漏极与开关管Q15的源极的连接点与主电池44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16的源极与第二设备30的输入端负极连接。开关管Q13-Q16相互配合可以将主电池44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供给第二设备30,开关管Q13-Q16具体转换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60包括主控芯片;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池芯片411和第二电池芯片441,第一电池芯片411与备用电池41电连接,第一电池芯片411采集对应的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第二电池芯片441与主电池44电连接,第二电池芯片441采集对应的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其中,主控芯片分别与第一电池芯片411和第二电池芯片441通信连接,主控芯片根据各个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和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控制备用供电电路40将备用电池41输出的第三交流电转换成第三直流电输出至主电池44,以及,主控芯片根据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在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主电池44向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放电,以向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0输出第一设备转换电路45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在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主电池44向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放电,以向至少一个第二设备30输出第二设备转换电路46输出的第二直流电。
换句话说,主控芯片、第一电池芯片411和第二电池芯片441都具有通讯的功能,且备用电池41可以为第一电池芯片411供电,主电池44可以为第二电池芯片441供电。第一电池芯片411可以将表示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的模拟信号输出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确定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第二电池芯片441可以将表示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的模拟信号输出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将该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确定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主控芯片可以根据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以及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控制第一设备20和/或第二设备30供电,以实现降低楼宇的可视化设备集群的耗电量。
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60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该控制电路60处理器进行操作以为实施根据任意实施例的供电方法。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设计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这是本领域公知,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方法实施例>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主体例如为图1中控制电路60。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供电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510∼S540:
步骤S510,获取第一设备集群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二设备集群的第二设定时间以及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三设定时间。
步骤S520,确定第一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二部分时间。
步骤S530,根据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部分时间,向第二转换电路50输出分别在第一部分时间向第一设备20放电和在第二部分时间向第二设备30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
步骤S540,向第一转换电路10输出分别在除第一部分时间以外的第三部分时间向第一设备20放电和在除第二部分时间以外的第四部分时间向第二设备30放电的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60与第二转换电路50中的主电池44的第二电池芯片441通信连接。在步骤S530之后,还包括以下内容:在定期获取到的第二电池芯片441输出的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对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部分时间进行更新,并且,停止向第二转换电路50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为50℃,可以为55℃,也可以为60℃,此处不做限定。设定电量可以为5%,可以为10%,也可以为20%,此处不做限定。定期可以为每隔1min一次,可以为每隔5min一次,也可以为每隔30min一次,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可以在第二电池芯片441输出的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将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部分时间改为0,并且,停止继续向第二转换电路50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进而电网200可以通过第一转换电路10向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供电,从而减少转换电路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60与备用供电电路40中的各个备用电池41对应的第一电池芯片411通信连接。步骤S510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获取第一电池芯片411输出的各个备用电池41的第二电池电量和第二电池芯片441输出的主电池44的第三电池电量;根据第二电池电量、第三电池电量以及预置的映射关系,确定备用供电电路40的第三设定时间。其中,备用电池41可以是梯次电池,主电池44可以为电容量较大且较为健康的电池。
其中,映射关系为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和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分别对应的供电时长,此处为人为设定的,不做具体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电池芯片411得到备用电池41的电池电量以及第二电池芯片441得到主电池44的电池电量,确定所有的备用电池41和主电池44的总的电量,以确定出较为准确地第三设定时间所对应的时长,提高备用供电电路40向第一设备20和第二设备30供电的稳定性。
<设备实施例一>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该供电装置6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第一设备集群的第一设定时间、第二设备集群的第二设定时间以及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确定模块620,用于确定第一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设定时间与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二部分时间;
第一输出模块630,用于根据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部分时间,向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第一部分时间向第一设备放电和在第二部分时间向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输出模块640,用于向第一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除第一部分时间以外的第三部分时间向第一设备放电和在除第二部分时间以外的第四部分时间向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二驱动信号。
可选地,该供电装置600还包括更新模块,更新模块用于在定期获取到的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主电池44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对第一部分时间和第二部分时间进行更新,并且,停止向第二转换电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可选地,获取模块610,还用于获取第一电池芯片输出的各个备用电池的第二电池电量和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主电池44的第三电池电量;根据第二电池电量、第三电池电量以及预置的映射关系,确定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该供电装置600可以是控制电路60。
<设备实施例二>
图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供电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20,该存储器720用于存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710用于根据该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执行如以上任意方法实施例的方法。
该供电装置700可以是控制电路60。
以上供电装置600的各模块可以由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710执行存储器7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是,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通过软件方式实现以及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都是等价的。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系统包括:
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换系统的电网连接端电连接;
第一设备集群,所述第一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集群为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
第二设备集群,所述第二设备集群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集群为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工作的设备集群,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的第三端电连接;
备用供电电路,所述备用供电电路被设置成在第三设定时间输出第一交流电;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一部分时间,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至少重叠第二部分时间;
第二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的第三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电连接;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电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将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一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并且,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将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交流电转换成第二直流电输出至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中的主电池的第二电池芯片通信连接,以在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之后,在定期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进行更新,并且,停止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转换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备用供电电路包括:
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为储存所述转换系统的太阳能板输出的第二交流电,并输出第三交流电的电池;
原边转换电路,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池的输出端连接;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与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作为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一端;
所述原边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原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桥臂和所述第二桥臂的中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
副边转换电路,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连接;
主电池,所述主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设备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
第二设备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转换电路包括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的中点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桥臂和所述第四桥臂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副边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包括第五桥臂和第六桥臂,所述第五桥臂和所述第六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五桥臂和所述第六桥臂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包括第七桥臂和第八桥臂,所述第七桥臂和所述第八桥臂的中点作为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七桥臂和所述第八桥臂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
所述转换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池芯片和第二电池芯片,所述第一电池芯片与所述备用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芯片采集对应的备用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所述第二电池芯片与所述主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芯片采集对应的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芯片和所述第二电池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根据各个所述备用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和所述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控制所述备用供电电路将所述备用电池输出的第三交流电转换成第三直流电输出至所述主电池,以及,所述主控芯片根据所述主电池的电池电量和电池温度,在第一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主电池向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放电,以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设备输出所述第一设备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在第二部分时间内控制所述主电池向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放电,以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设备输出所述第二设备转换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
5.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中,所述供电方法执行主体为所述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集群的第一设定时间、所述第二设备集群的第二设定时间以及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确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与所述第三设定时间重叠的第二部分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
向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除所述第一部分时间以外的第三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除所述第二部分时间以外的第四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二驱动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中的主电池的第二电池芯片通信连接;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分别在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一设备放电和在所述第二部分时间向所述第二设备放电的第一驱动信号之后,所述供电方法还包括:
在定期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和/或所述主电池的第一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电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部分时间和所述第二部分时间进行更新,并且,停止向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备用供电电路中的各个备用电池对应的第一电池芯片通信连接;
所述获取所述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芯片输出的各个备用电池的第二电池电量和第二电池芯片输出的主电池的第三电池电量;
根据所述第二电池电量、所述第三电池电量以及预置的映射关系,确定备用供电电路的第三设定时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75489.6A CN117117942B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375489.6A CN117117942B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17942A CN117117942A (zh) | 2023-11-24 |
CN117117942B true CN117117942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881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75489.6A Active CN117117942B (zh) | 2023-10-23 | 2023-10-23 |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17942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6817A (zh) * | 2012-09-12 | 2013-02-06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管理接口的供电控制电路及模块化设备 |
JP2013070551A (ja) * | 2011-09-26 | 2013-04-18 | Nec Computertechno Ltd | マルチ出力無停電電源装置 |
CN111654191A (zh) * | 2020-04-02 | 2020-09-11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llc谐振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结构 |
CN111682544A (zh) * | 2020-05-19 | 2020-09-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装置、供电控制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
CN112673542A (zh) * | 2018-09-13 | 2021-04-16 | Ls电气株式会社 | 电源供应装置及电源供应系统 |
CN113328512A (zh) * | 2021-05-24 | 2021-08-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供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74175B2 (en) * | 2005-08-03 | 2007-09-25 | Mihai-Costin Manolescu | Multiple output power supply that configures itself to multiple loads |
-
2023
- 2023-10-23 CN CN202311375489.6A patent/CN1171179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70551A (ja) * | 2011-09-26 | 2013-04-18 | Nec Computertechno Ltd | マルチ出力無停電電源装置 |
CN102916817A (zh) * | 2012-09-12 | 2013-02-06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管理接口的供电控制电路及模块化设备 |
CN112673542A (zh) * | 2018-09-13 | 2021-04-16 | Ls电气株式会社 | 电源供应装置及电源供应系统 |
CN111654191A (zh) * | 2020-04-02 | 2020-09-11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llc谐振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结构 |
CN111682544A (zh) * | 2020-05-19 | 2020-09-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装置、供电控制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
CN113328512A (zh) * | 2021-05-24 | 2021-08-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供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17942A (zh) | 2023-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47451U (zh) | 电池充电装置 | |
JP5959433B2 (ja) | 電源の最大電力点の決定を可能にする情報を取得する装置 | |
CN113612385B (zh) | 电容计算装置、方法及系统 | |
CN103779907A (zh) | 终端及其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与方法 | |
CN111628517A (zh) |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小信号阻抗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544980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电源电路及装置 | |
CN114285138B (zh) | 一种母线均压平衡控制装置及三相高频ups | |
CN117117942B (zh) | 基于可视化设备集群的智能楼宇电力转换系统和供电方法 | |
CN112564470B (zh) | 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的超低电压自启动控制电路 | |
CN115986881B (zh) | 锂电池串联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恒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4597781U (zh) |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 |
CN107947637A (zh) | 基于半导体温差发电的能量收集装置 | |
CN113036868A (zh) | 笔记本电脑供电系统、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202602356U (zh) | 一种直流双路输入的供电切换装置 | |
CN209329777U (zh) | 电源管理电路和供电系统 | |
CN111130421A (zh) | 变频器控制方法 | |
CN108964219A (zh) | 高容量电容组预充电电路 | |
CN109525033A (zh) | 供电电路、方法及低功率投影设备 | |
CN214314614U (zh) | 一种外部电源激活锂电池充电电路 | |
CN218498831U (zh) | 双组件串联输入功率微逆电路、装置及光伏系统 | |
Zhang et al. | Low Input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for Ambient Energy Harvesting | |
CN116667494B (zh) | 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 |
CN214314701U (zh) | 基于蓄电池的冗余供电系统 | |
CN215378544U (zh) |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装置 | |
CN117748678A (zh) | 厂区变压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