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2468A -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2468A
CN117112468A CN202311130656.0A CN202311130656A CN117112468A CN 117112468 A CN117112468 A CN 117112468A CN 202311130656 A CN202311130656 A CN 202311130656A CN 117112468 A CN117112468 A CN 117112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signal
sideband
communication bu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06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超
周潇
何志平
黄志鹏
贾兵
刘虎
周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gu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gu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gu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gu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06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2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2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2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通信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通过硬盘接口模块进行SATA硬盘或U.2硬盘的连接区分,从而产生相应的边带信号,通过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边带信号进行接入硬盘的型号的识别并产生相应的两个控制信号,其中一个控制信号用以控制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另一个控制信号用以控制中央处理器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所述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硬盘接口模块插入的是SATA硬盘还是U.2硬盘,并选择符合硬盘通信要求的通信协议通道和信号传输格式,实现通信主板兼容SATA硬盘和U.2硬盘进行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主流的硬盘为采用SFF-8639接口的硬盘和串行(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SATA)接口硬盘,其中U.2硬盘采用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进行通信传输,SATA硬盘采用SATA协议进行通信传输。
现有技术分别建立执行PCIE协议的通信总线及执行SATA协议的通信总线,以对U.2硬盘和SATA硬盘分别进行独立传输。且需要手动选择硬盘对应的通信总线及信号传输格式。因此,现有技术存在通信主板的复杂程度高、通信自动化低等SATA硬盘和U.2硬盘信号传输兼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以解决SATA硬盘和U.2硬盘信号传输兼容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
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连接;
硬盘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连接;及
硬盘信号处理模块,一端连接至所述中央处理器及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用于在硬盘接入后,获取边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串口(SATA)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CIE)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用集成ASM1480芯片的控制器。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接口模块选用mini-SAS的连接器。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选用EPM1270T144C5N芯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侦测到接入硬盘后,获取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SATA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PCIE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周期性的采集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比较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是否一致;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则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可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不一致时,继续周期性的采集所述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直到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停止采集边带信号,并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通过硬盘接口模块进行SATA硬盘或U.2硬盘的连接区分,从而产生相应的边带信号,通过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边带信号进行接入硬盘的型号的识别并产生相应的两个控制信号,其中一个控制信号用以控制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另一个控制信号用以控制中央处理器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所述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硬盘接口模块插入的硬盘型号,并选择符合硬盘通信要求的通信协议通道和信号传输格式,实现通信主板兼容SATA硬盘和U.2硬盘进行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11、中央处理器;12、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4、硬盘接口模块;15、硬盘信号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SATA硬盘及U.2硬盘的区别除了采用不同通信协议进行信号传输外,SATA硬盘及U.2硬盘在物理接口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SATA硬盘采用串行接口,U.2硬盘采用型号为SFF-8639接口。因此,通过检测硬盘接口有无接口匹配的硬盘接入,可进行接入硬盘的型号区分和识别。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下文简称为信号切换系统)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1、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硬盘接口模块14以及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相互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1连接至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连接至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中央处理器11及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SATA硬盘的串行接口或线缆及至少一个SFF-8639型号接口或线缆。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用于在硬盘接入后获取相应的边带信号。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可选用集成串行接口或线缆及SFF-8639型号接口或线缆的mini-SAS连接器。所述mini-SAS连接器兼容各种设备且支持多通道连接,能够提供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并实现更小巧的物理尺寸和更高的连接密度。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之间存在至少一条SATA通信协议通道及至少一条PCIE通信协议通道。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为可通过软件控制开关的控制器,用于控制通信通道的通断及根据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传输的控制信号进行所述SATA通信协议通道和PCIE通信协议通道之间的选择或切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可选用集成ASM1480芯片的控制器。所述集成ASM1480芯片的控制器集成程度高,有利于系统结构简化,并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信号转换的要求。
所述中央处理器11用于根据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发送的所述边带信息转换所需传输信号的格式,以符合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所选择的通信协议通道的传输要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中央处理器11模块不作任何限制,只要所述中央处理器11模块能够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所述传输信号的格式转换即可。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为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CPLD)。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可以选用EPM1270T144C5N芯片。所述EPM1270T144C5N芯片具有可编程逻辑门阵列(PLA)、专用宏单元(Macrocells)以及可编程输入/输出资源。用户通过硬件描述语言(例如,VHDL或Verilog)进行逻辑电路描述,并生成相应的二进制编译代码存储至所述EPM1270T144C5N芯片以实现所述EPM1270T144C5N芯片的电路逻辑控制。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用于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eneral 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收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传输的所述边带信号。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接入至硬盘接口模块14的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软件应用程序(Software,SW)接口和SW接口分别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还通过GPIO接口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至所述中央处理器11,从而控制所述中央处理器11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检测出SATA接口接入硬盘时,产生边带信号传输至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出接入的硬盘为SATA硬盘,并根据边带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同时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根据边带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中央处理器11,以使得所述中央处理器11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如此,便可实现SATA硬盘与所述中央处理器11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接口模块14检测出SFF-8639接口接入硬盘时,产生边带信号传输至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出接入的硬盘为U.2硬盘,并根据边带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以使得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2和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13选择PCIE通信协议通道。同时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15根据边带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中央处理器11,以使得所述中央处理器11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如此,便可实现U.2硬盘与所述中央处理器11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所述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所述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所述硬盘接口模块侦测到接入硬盘后,获取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通过SATA硬盘和U.2硬盘的接口物理结构差异进行硬盘区分,并通过检测SATA接口/线缆或SFF-8639型号接口/线缆接入信号,从而得到边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带信号可以为高低电平信号,本申请对高电平信号与低电平信号的阈值范围不作任何限制,只要所述高低电平信号能够区分出硬盘的型号即可。示例性的,在所述硬盘接口模块中预设高电平信号用于标记SATA硬盘,预设低电平信号用于标记U.2硬盘。
S22: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通过预设的编译代码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识别以获取接入硬盘的型号,并根据所述识别出的所述硬盘的型号产生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同时根据所述识别出的所述硬盘的型号产生相应的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具体而言,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到低电平边带信号时,识别出所述硬盘接口模块接入的硬盘为U.2硬盘,则生成第一低电平控制信号及第二低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到高电平边带信号时,识别出所述硬盘接口模块接入的硬盘为SATA硬盘,则生成第一高电平控制信号及第二高电平控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及所述边带信号不作任何限制,只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及所述边带信号能够起到硬盘的型号的区分作用即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可以为同一种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及所述边带信号都采用高电平信号标记SATA硬盘,采用低电平信号标记U.2硬盘。
S23: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SATA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PCIE通信协议通道。
S24: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SATA硬盘时,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
示例性的,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低电平边带信号识别出硬盘为U.2硬盘时,生成第一低电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择PCIE通信协议通道,及生成第二低电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例如,差分信号Tx+和Tx-)。
示例性的,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高电平边带信号识别出硬盘为SATA硬盘时,生成第一高电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及生成第二高电平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接口模块采用人为手动进行连接操作。在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接口模块连接瞬间,因连接件的接触不稳定容易产生连接噪声,从而会导致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产生错误判断,进而引起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错通信协议通道,及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错误的通信协议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上述连接噪声导致控制误差的问题,在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连续接收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发送的所述边带信号,并进行所述边带信号的对比,从而选取稳定的边带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周期性的采集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比较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是否一致;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则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不一致时,继续周期性的采集所述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直到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停止采集边带信号,并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示例性的,在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中预设0.5ms边带信号采集间隔和20ms边带信号采集时长。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在预设20ms采集时间内,每隔0.5ms采集一次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发送的边带信号,并在采集的同时进行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比较。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在20ms的采集时间内所采集并进行前后相邻采集信号对比的边带信号都一致时,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最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进行所述硬盘的型号识别并获取相应的控制信号;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在20ms的采集时间内所采集并进行前后相邻采集信号对比的边带信号出现不一致时,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从新进行20ms的周期性的边带信号采集并进行前后相邻采集信号对比,直至所述采集的边带信号通过消抖滤波处理,便停止采集边带信号并以最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进行所述硬盘的型号识别并获取相应的控制信号。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
中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连接;
硬盘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连接;及
硬盘信号处理模块,一端连接至所述中央处理器及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用于在硬盘接入后,获取边带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串口(SATA)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CIE)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选用集成ASM1480芯片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接口模块选用mini-SAS的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选用EPM1270T144C5N芯片。
6.一种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侦测到接入硬盘后,获取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SATA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SATA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SATA通信协议信号;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为U.2硬盘时,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信总线控制模块及所述第二通信总线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选择PCIE通信协议通道;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型号匹配的通信协议信号包括: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PCIE通信协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边带信号,并对所述边带信号进行消抖滤波处理,直到得到稳定的边带信号,以根据所述稳定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硬盘接口模块周期性的采集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
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比较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是否一致;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则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硬盘信号处理模块确定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不一致时,继续周期性的采集所述预设时长的边带信号,直到前后相邻两次采集的边带信号一致时,停止采集边带信号,并基于后一次采集的边带信号识别所述硬盘的型号并生成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CN202311130656.0A 2023-09-04 2023-09-04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112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0656.0A CN117112468A (zh) 2023-09-04 2023-09-04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0656.0A CN117112468A (zh) 2023-09-04 2023-09-04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2468A true CN117112468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0656.0A Pending CN117112468A (zh) 2023-09-04 2023-09-04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24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8396B2 (en) Master control board that switches transmission channel to local commissioning serial port of the master control board
EP3284229B1 (en)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for pulse based multi-wire link
CN108111382B (zh) 基于i3c总线的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5468548B (zh) 串行外围接口的通信
CN107592250B (zh) 基于航空fc总线多速率自适应测试设备
CN105208034A (zh) 一种spi总线与can总线协议转换电路及方法
CN201540469U (zh) 数据采集装置
US20090271557A1 (en) Non-volatile memory storage device with high transmission rate
CN103823785B (zh) 一种基于dsp和cpld开发的多路arinc429数据收发电路结构
CN107992439B (zh) 一种可扩展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9871344B (zh) 通讯系统、接口电路及其传输信号的方法
CN107748509B (zh) 基于单片机收发控制的asi通信从机实施方法
CN102567587A (zh) Fpga互联装置及方法
CN101826068A (zh) 热插拔pci-e装置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7112468A (zh) 用于兼容多种硬盘的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0825678B (zh) 智能背板及智能存储设备
CN104281082A (zh) 局部放电信号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12860606A (zh) 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及设备
US20070299929A1 (en) Client device interface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90020371A1 (en)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recove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201378316Y (zh)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扩展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移动终端
CN108599843B (zh) Sfp ont光模块和宿主机中支持输出1pps和tod信号的功能检测控制方法
CN107643990B (zh) 可配置架构的通信设备
CN100407183C (zh) 选择式替换输入/输出接口的主板
CN110659236A (zh) 可自主回复写应答的axi总线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