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638A -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638A
CN117096638A CN202210513498.6A CN202210513498A CN117096638A CN 117096638 A CN117096638 A CN 117096638A CN 202210513498 A CN202210513498 A CN 202210513498A CN 117096638 A CN117096638 A CN 117096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backboard
conductive
connector
condu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34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134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6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314 priority patent/WO20232165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板结构和通信设备,该背板结构包括:第一背板,连接于第一单板组,第一背板沿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背板;第二背板,连接于第二单板组,第二背板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背板,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对应设置;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导电组件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背板的靠近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导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背板的背离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第二连接器对接于第一连接器。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通信设备利用率低损耗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通信产品中,背板通常用于通信设备插箱的业务板、交换板及控制板等主要部件的信号连接和电性连接,即背板需要传递各单板之间的信号,同时将承载的电流供给各单板。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单机转发量的日益增长,业务槽位的增加导致插箱高度增加,背板尺寸增加;并且,随着高速互联的发展,背板内部走线已不能满足频率大于50MHz的高速信号的互联需要。
目前,已取消背板参与各单板信号之间的高速互联,直接利用单板组与单板组之间相交进行信号传输,以提高各个单板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这样,使得对背板的设计仅需满足低速信号走线即可。相关技术中,为实现单板组与单板组之间的信号传输,需要对大尺寸的背板进行大面积挖孔,以供单板组上的连接器穿过。但是,对背板大面积挖缺会使得整个背板的利用率低、损耗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以解决传统通信设备利用率低损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结构,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单板组和第二单板组,背板结构包括:
第一背板,连接于第一单板组,第一背板沿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背板;
第二背板,连接于第二单板组,第二背板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背板,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对应设置;
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导电组件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背板的靠近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导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背板的背离第二连接器的一侧;
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第二连接器对接于第一连接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一背板同向延伸,第二导电件与第二背板同向延伸,第一导电件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背板,第二导电件用于电连接于第二背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设有电传入位,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三导电件,第三导电件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朝向第二背板的一侧,且第三导电件朝靠近第二背板的方向延伸,第三导电件上设有导电凸起,导电凸起朝向第二背板凸出;
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导电凸起抵接电传入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爪,多个第一连接爪沿第一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分布于第一导电件,第一连接爪用于电连接第一导电件和第一背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爪,第二连接爪用于电连接第二导电件和第三导电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紧锁件用于锁紧第一连接爪和第一背板;和/或,
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紧锁件用于锁紧第三导电件和第二背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结构还包括导向件和配合件,导向件设于第一背板,配合件设于第二背板,配合件套设于导向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件远离第一背板的一侧凸出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一背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与第一背板相互垂直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设有如上任一项的背板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和通信设备,该背板结构包括:第一背板,连接于通信设备的第一单板组,第一背板沿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连接于第一背板;第二背板,连接于通信设备的第二单板组,第二背板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器,连接于第二背板,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对应设置;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导电组件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背板的靠近第一连接器一端,导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背板的背离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第二连接器对接于第一连接器。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置背板结构的具体设置,避免了对大尺寸背板进行大面积挖孔导致的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了背板的损耗,提高了背板的利用率。具体而言,设置了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及导电组件,第一背板对应通信设备的第一单板组设置,以实现第一背板和第一单板组之间的低速信号传递和部分电源流通,第二背板对应通信设备的第二单板组设置,以实现第二背板和第二单板组之间的低速信号传递和部分电源流通;该导电组件设置在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之间,以实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电流输送。同时,该第一背板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器,该第二背板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器,在第二背板装配于第一背板时,第二连接器对接于第一连接器,如此,以实现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的低速信号互联,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低速信号互联。整个背板结构简单,易装配;在降低传统大尺寸背板损耗的同时,提高了背板结构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的第一视角局部装配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的第二视角局部装配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的第三视角局部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背板;200、第一连接器;300、第二背板;400、第二连接器;
500、导电组件;510、第一导电件;520、第二导电件;530、第三导电件;531、导电凸起;532、第一连接段;533、第二连接段;540、第一连接爪;550、第二连接爪;
600、紧锁件;700、导向件;800、配合件;
X、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Y、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电子通信产品中,业务板、交换板、控制板等是通信设备插箱的主要部件,其之间需要进行信号、电源的互联,方可保证业务的有序进行。而背板作为通信设备插箱的一重要组成构件,通常用来传递各单板之间的信号、以及对各单板分配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单机转发量的日益增长,业务槽位的增加导致插箱高度增加,背板尺寸增加、尺寸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高度互联的发展,背板内部走线已不能满足高速信号的互联需要。相关技术中,已取消背板参与各单板信号之间的高速互联,直接利用单板组与单板组相交进行信号传输,以提高各个单板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相关技术中,为实现单板组与单板组之间的信号传输,需要对大尺寸的背板进行大面积挖孔,以供单板组上的连接器穿过。但是,对背板大面积挖缺会使得整个背板的利用率低、损耗高;并且,剩余部分的背板正对通信设备的风道方向,会对该风道中的气体产生较大阻力,阻碍了通信设备的散热。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背板结构。该背板结包括:第一背板100,连接于第一单板组(图中未画出),第一背板100沿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200,连接于第一背板100;第二背板300,连接于第二单板组(图中未画出),第二背板300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器400,连接于第二背板300,第二连接器400与第一连接器200对应设置;导电组件50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之间;导电组件500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背板100的靠近第一连接器200的一端,导电组件500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背板300的背离第二连接器的一侧;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第二连接器400对接于第一连接器200。本申请将传统的低速背板拆分成两个部分,并对两部分背板再次装配,以提高背板板材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该第一单板组与第二单板组相交设置,相较于传统背板结构在第一单板组和第二单板组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大尺寸背板连接,本申请通过第一背板100连接第一单板组,同时通过第二背板300连接第二单板组,然后通过一导电组件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的电连接,以及通过设置在第一背板100上的第一连接器200和设置在第二背板300上的第二连接器400实现两块背板的低速信号传输。可选地,通过将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相互垂直设置,规避了传统技术中只设置一个大尺寸背板、并在该大尺寸背板上挖孔的方案,两块独立背板的垂直设置,降低了通信设备风道方向上的风阻,提高了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结构的爆炸图;图2示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组件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6示出不同角度的背板结构的局部装配图。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结构,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单板组和第二单板组,,背板结构包括:第一背板100、第一连接器200、第二背板300、第二连接器400及导电组件500。
第一背板100,连接于第一单板组,第一背板100沿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器200,连接于第一背板100;
第二背板300,连接于第二单板组,第二背板300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器400,连接于第二背板300,第二连接器400与第一连接器200对应设置;
导电组件50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之间;导电组件500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背板100的靠近第一连接器200的一端,导电组件500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背板300背离第二连接器的一侧;
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第二连接器400对接于第一连接器200。
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设置背板结构的具体设置,避免了对背板进行大面积挖孔导致的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了背板的损耗,提高了背板的利用率。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如图1的X方向,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如图1的Y方向。
具体而言,将背板结构设置为至少包括第一背板100、第二背板300及导电组件500的组合构件。该第一背板100对应通信设备的第一单板组设置,以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一单板组之间的低速信号传递和电性连接;该第二背板300对应通信设备的第二单板组设置,以实现第二背板300和第二单板组之间的低速信号传递和电性连接;该导电组件500设置在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之间,以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的电流输送。需要解释的是,第一背板100还用于对接系统的电源模块,主控板及交换板(主要用于对接交换板的低速信号传递和部分电源传输);第二背板300还用于对接业务板(主要用于对接业务板的低速信号传递和部分电源传输)。
同时,在该第一背板100上连接有第一连接器200,在该第二背板300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器400;第二背板300装配连接于第一背板100时,第二连接器400对接于第一连接器200,如此,以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的低速信号互联,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低速信号互联。整个背板结构简单,易装配;在降低传统大尺寸背板损耗的同时,提高了背板结构的利用率。需要解释的是,第二连接器对接于第一连接器指的是:当将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上时,第二连接器400嵌合于第一连接器200,或者第二连接器400抵合连接于第一连接器200,如此,以实现第二连接器400和第一连接器200的信号连通。
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连接器200为低速直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400为低速弯母连接器。该导电组件500为导电铜排,或其他导电金属排。
为进一步对本申请中背板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阐述,将第一单板组水平间隔分布,第二单板组竖直间隔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单板组还可竖直间隔分布,第二单板组还可水平间隔分布,其设置下的背板结构的布置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具体而言,第一单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单板,该第一单板的板面竖直设置,多个第一单板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二单板组包括多个第二单板,该第二单板的板面水平设置,多个第二单板在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且相互平行布置。每一第一单板与多个第二单板相互垂直,每一第二单板与多个第一单板相互垂直,也即,第一单板组与第二单板组相互垂直设置。此时,在多个第一单板之间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多个竖向风道,在多个第二单板之间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多个横向风道,多个竖向风道与多个横向风道连通,形成通信设备的风道系统。
此时,例如但不限于,该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位于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的交汇处。第一背板100横向布置在多个第一单板的顶端、并与每一第一单板保持连通状态;第二背板300竖向布置在多个第二单板的前侧、并与每一第二单板保持连通状态;然后,通过一导电组件500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之间的导通,以及通过设置在第一背板100上的第一连接器200和设置在第二背板300上的第二连接器400的抵合对接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之间的信号互联,如此,以实现第一单板组与第二单板组之间的低速信号互联及电性连接。这样,由于第一背板100设置在通信设备的顶部,第二背板300设置在通信设备的侧部,以减少了背板结构在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交汇处的阻碍,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单板组和第二单板组形成相互垂直架构,该背板结构设置在第一单板组合第二单板组的连接处。具体而言,第一背板100水平延伸,第二背板300纵向延伸,第二连接器400连接于第二背板300朝向第一连接器200的一侧,第二连接器400位于第二背板300的侧缘。这样整个背板结构更紧凑,所需耗材更少,成本更低。
参见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500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第一导电件510与第一背板100同向延伸,第二导电件520与第二背板300同向延伸,第一导电件510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背板100,第二导电件520用于电连接于第二背板300。
本实施例中,对导电组件500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设置。具体而言,将导电组件500设置为至少包括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构成的组合构件。该第一导电件51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电件520的一端,以形成L型结构。
例如但不限于,该第一导电件510的长度长于第二导电件520的长度。第一导电件510水平延伸,并电连接于第一背板100;第二导电件520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电连接于第二背板300。如此,以通过该呈L型结构设置的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实现第一背板100和第二背板300的电性连接,满足了两块背板之间的信号传输需求。
可选地,利用第二背板300的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的特点,使得具有该方向深度的第二背板300自身即可满足电流导通的需求,如此,将该第二导电件520的远离第一导电件51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背板300的靠近第一背板100的一侧,即可实现第一背板100与第二背板300中电流的传输。并且,相关技术中,第二导电件520至少为第二背板300的整体长度,与之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520的长度尺寸仅为第二背板300的部分长度,其只需满足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背板300的连接即可,大大缩短了第二导电件520在沿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上的长度尺寸,降低了导电组件500的原料成本。需要解释的是,此时的电流流通路径为:先从第一背板100进入第一导电件510,然后通过第一导电件510进入第二导电件520,最后通过第二导电件520进入第二背板300,即可实现两块背板的电性导通。
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导电件510为铜导电片,第二导电件520为铜导电片。为方便加工,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一体成型。
参见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300设有电传入位,导电组件500还包括第三导电件530,第三导电件530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520朝向第二背板300的一侧,且第三导电件530朝靠近第二背板300的方向延伸,第三导电件530上设有导电凸起531,导电凸起531朝向第二背板300凸出;
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导电凸起531抵接电传入位。
本实施例中,对导电组件500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在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二导电件520的基础上,增设了一第三导电件530,该第三导电件530用于导通第二导电件520和第二背板300的指定位置。为方便第三导电件530的更换维修,将第三导电件530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导电件520上。
例如但不限于,第三导电件530为片状结构,该第三导电件530设有两个,两个第三导电件530在第二导电件520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第三导电件530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段532、导电凸起531及第二连接段533,该第一连接段53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导电件520的侧部,该导电凸起531朝靠近第二背板300的方向凸出,该第二连接段533的远离导电凸起531的一端朝远离第二背板300的方向翘起,仅有导电凸起531会和第二背板300摩擦,而第一连接段532和第二连接段533与第二背板300具有一定距离,如此,以减少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时,第三导电件530对第二背板300的摩擦力;同时,通过对第三导电件530的结构设置,减小了第三导电件530上与第二背板300的电导通面积(即导电凸起531与电传入位的抵接面积),减少了高成本材料(导电凸起531所需的材料)的投入,减少了制作成本。
例如但不限于,该导电凸起531为软性材料制备而成,该第一连接段532和第二连接段533为刚性材料制备而成。如此,以通过第一连接段532提高第三导电件530与第二导电件520的连接紧固性和刚性;同时,导电凸起531具有一定柔性,有利于减少第三导电件530对第二背板300的刮伤、剐蹭、划伤等;第二连接段533呈喇叭状扩张,有利于将第二背板300插入第三导电件530朝向第一背板100一侧。
需要解释的是,第二连接段533的远离导电凸起531的一端指的是,第二连接段533的悬空端,该悬空端朝背离第二背板300的方向翘起,以在第二连接段533和第二背板300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当将第二背板300装配至第一背板100上时,避免第二连接段533的悬空端刮花/划伤第二背板300的板面。
参见图4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500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爪540,多个第一连接爪540沿第一导电件510的延伸方向分布于第一导电件510,第一连接爪540用于电连接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一背板100。
本实施例中,对导电组件500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在第一导电件510和第一背板100之间设置了多个第一连接爪540。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连接爪540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爪54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件510的侧壁的顶部,第一连接爪540的另一端朝远离第一导电件510顶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为方便加工,将第一连接爪540与第一导电件510一体成型设置。该第一连接爪540通过螺钉/螺栓实现与第一背板100的连接紧固。
参见图3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500还包括第二连接爪550,第二连接爪550用于电连接第二导电件520和第三导电件530。
本实施例中,对导电组件500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在第二导电件520和第三导电件530之间设置了第二连接爪550。例如但不限于,该第二连接爪550为片状结构,第二连接爪55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电件520,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导电件53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爪550与第二导电件520一体成型设置,如此,以减少装配程序,提高背板结构的组装效率。第二连接爪550通过螺钉/螺栓实现与第三导电件530的连接紧固。
参见图2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600,紧锁件600用于锁紧第一连接爪540和第一背板100。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爪540和第一背板100的连接方式进行设置。具体而言,将第一连接爪54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背板100。需要使用背板结构时,通过该紧锁件600锁紧第一连接爪540和第一背板100即可;在需要对导电组件500进行更换替换时,接触该紧锁件600对第一连接爪540和第一背板100的紧固即可。
例如但不限于,紧锁件600为螺钉/螺栓。
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一导通件510设有两个,两第一导通件510上下重叠设置。第二导通件520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导通件520左右重叠设置;一第一导通件510分别与一第二导通件520形成L型结构。此时,第一连接爪540间隔排布在上层的第一导通件510的侧壁上,第二连接爪550分别设置在两第二导通件520的远离第一导通件的一端。第三导通件530设有两个,两个第三导通件530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爪550与两个第二导通件520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600,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紧锁件600用于锁紧第三导电件530和第二背板300。
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导电件530和第二背板300的连接方式进行设置。具体而言,为提高第二背板300与第三导电件530的连接紧固性,设置了多个紧锁件600。该紧锁件600用于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后,此时,第二背板300与第一背板100的相对位置固定,为进一步加强第二背板300和第一背板10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稳定性,通过紧锁件600实现第二背板300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如此,即便该背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抖动、外部移动等,该第二背板300与第一背板100的相对位置仍然保持一致,有利于提高背板的信号传递稳定性。
例如但不限于,紧锁件600为螺钉/螺栓。
参见图2和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背板结构还包括导向件700和配合件800,导向件700靠近第一连接器200设于第一背板100,配合件800靠近第二连接器400设于第二背板300,配合件800套设于导向件700。
本实施例中,对背板结构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为提高第二连接器400和第一连接器200的对接精准性,设置了导向件700和配合件800。
可选地,导向件700设有两个,配合件800设有两个。两导向件700分别设于第一连接器200的上下两侧,两配合件800分别设于第二连接器400的上下两侧,一导向件700对应一配合件800设置,如此,可通过导向件700与配合件800的导向作用,实现第二连接器400与第一连接器200的精准对接,提高了第二连接器400与第一连接器200的对接精准度,提高了背板结构的装配效率。
例如但不限于,导向件700为导销钉,配合件800为导销套,该导销套上设有供导销钉穿过的导向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导向件700远离第一背板100的一侧凸出第一连接器200远离第一背板10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导向件700与配合件800对两连接器的导向作用,将导向件700凸出第一连接器200设置。应当理解,此处的凸出是指:导向件700的远离第一背板100的一侧高于第一连接器200的远离第一背板100的一侧,也即,在垂直第一背板100的方向上,导向件700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器200的长度。配合件800为与导向件700配合作用,配合件800远离第二背板300的一侧也凸出第二连接器400远离第二背板300的一侧,如此,在第二背板300装配于第一背板100时,导向件700和配合件800会先配合作用,然后在导向件700与配合件800的导向下,第二连接器400对接于第一连接器200,大大提高第二连接器400与第一连接器200的对接精准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300的宽度尺寸选择仅满足低速信号走线的宽度尺寸最佳。此时,可进一步降低第二背板300的材料成本,并且,可最大限度上减少第二背板300产生的风阻,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1和图4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板300与第一背板100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背板300与第一背板100相互垂直设置,可以降低背板结构对通信设备的风阻,提升散热效率。具体而言,第二背板300的宽度侧垂直于第一背板100,第二背板300的长度侧垂直于第一背板100,如此,以使第二背板300的宽度方向与竖向风道同向延伸,大大减少了风从竖向风道流通至横向风道时与第二背板300的接触面积,减少了风阻,提高了风的流动效率,减小了带走热量的风在通信设备里停留的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
应当理解,相互垂直设置指的是:多个第一单板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在相邻两第一单板之间形成纵向风道,多个第二单板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在相邻两第二单板之间形成横向风道,第一背板100横向连接于多个第一单板上、且第一背板100的板面与横向风道平行,第二背板300纵向连接于多个第二单板、且第二背板300的板面与纵向风道垂直,第一背板100的板面的延伸面垂直交汇于第二背板300的板面;或者,第一背板100横向连接于多个第一单板上、且第一背板100的板面与横向风道垂直,第二背板300纵向连接于多个第二单板、且第二背板300的板面与纵向风道平行,第二背板300的板面的延伸面垂直交汇于第一背板100的板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设有如上任一项的背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背板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通信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板结构,用于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单板组和第二单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结构包括:
第一背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单板组,所述第一背板沿所述第一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
第二背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单板组,所述第二背板沿所述第二单板组的分布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应设置;
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之间;所述导电组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所述导电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的背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
所述第二背板装配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背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背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背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设有电传入位,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三导电件,所述第三导电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件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导电件朝靠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电件上设有导电凸起,所述导电凸起朝向所述第二背板凸出;
所述第二背板装配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导电凸起抵接所述电传入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爪沿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连接爪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一背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爪,所述第二连接爪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和所述第三导电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所述紧锁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连接爪和所述第一背板;和/或,
所述背板结构还包括多个紧锁件,所述第二背板装配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紧锁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三导电件和所述第二背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结构还包括导向件和配合件,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第一背板,所述配合件设于所述第二背板,所述配合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连接器远离所述第一背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第一背板相互垂直设置。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结构。
CN202210513498.6A 2022-05-11 2022-05-11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7096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3498.6A CN117096638A (zh) 2022-05-11 2022-05-11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PCT/CN2022/139314 WO2023216589A1 (zh) 2022-05-11 2022-12-15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3498.6A CN117096638A (zh) 2022-05-11 2022-05-11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638A true CN117096638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29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3498.6A Pending CN117096638A (zh) 2022-05-11 2022-05-11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638A (zh)
WO (1) WO20232165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966B1 (en) * 2000-09-12 2002-03-12 Apw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idging bus segments on a backplane and coupling single board computers to a backplane
CN105612664B (zh) * 2013-07-23 2018-02-13 莫列斯有限公司 直接背板连接器
CN106654728B (zh) * 2016-11-14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CN108459979A (zh) * 2018-03-30 2018-08-28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背板、主板及电子设备
TWI743813B (zh) * 2019-05-31 2021-10-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組件及連接器系統
CN214542766U (zh) * 2021-03-24 2021-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风机模块和通信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6589A1 (zh)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1222B2 (en) Backplan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3866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829645U (zh) 连接器
EP214052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rosstalk canceling features
US76586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ircuit boards having non-ohmic plates
CN1182630C (zh) 包括一个支撑平行电路板的外壳的电连接器
US791434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mpensation
CN103066412B (zh) 电连接器
CN107454794A (zh) 用于笼状电连接器组件的热扩散件
WO2015184951A1 (zh) 一种背板及通讯设备
CN10220872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220271458A1 (en) Differential pair module, connect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hielding assembly
EP2268111A2 (en) Flexible circuit member for electrically coupling connectors with one another
CN104348040A (zh) 电连接器
US201101702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7096638A (zh) 背板结构及通信设备
CN101710660B (zh) 具有配合耦接的电连接器
CN109768438B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TWM574773U (zh) 電連接器
CN213816644U (zh) 一种新型的板对板连接装置
TWM630691U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12304092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高速连接系统
CN111224292A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模组
CN110401077B (zh) 一种数据互联传输机箱
CN112103724A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高速连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