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2322A -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 Google Patents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2322A
CN117082322A CN202311170338.7A CN202311170338A CN117082322A CN 117082322 A CN117082322 A CN 117082322A CN 202311170338 A CN202311170338 A CN 202311170338A CN 117082322 A CN117082322 A CN 117082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odule
piece
fixed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03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凯
曾正德
刘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03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2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2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2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含光学致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光圈模块。光学致动模块包含固定件、移动件、连结元件、驱动单元及感光模块。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连结元件连结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以驱动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感光模块设置于移动件。镜头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并穿套于镜头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也提供一种光学致动模块。

Description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光学装置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普及,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各种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以电子装置上通常会配置的影像撷取装置来说,使用者对影像撷取装置的要求除了基本的成像质量之外,是否具备各项光学参数(例如调整焦距或光圈)调整的功能也成为使用者选购的重点。然而,为了使影像撷取装置具备光学参数调整的功能,影像撷取装置的组成构件越来越多,所占用的配置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此状态下,如何在有限配置空间的前提下能保持光学质量,还能兼具稳定的产品可靠度即为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含光学致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光圈模块。光学致动模块包含固定件、移动件、连结元件、驱动单元及感光模块。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连结元件连结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以驱动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感光模块设置于移动件。镜头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并穿套于镜头模块。
借此,光学致动模块能提供彼此垂直的三个方向的驱动力,以同时提供影像撷取装置的对焦及防手震的功能,此外,由于镜头模块及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上,如此一来,镜头模块及光圈模块完全不影响光学致动模块的作动,提高整体影像撷取装置的光学品质及可靠度。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包含基板、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基板支架及软排线,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基板,感光元件基板支架覆盖于感光元件,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基板。
一些实施例中,影像撷取装置还包含底座,固定件固定于底座的一面,底座的另一面具有凹槽,凹槽沿第三方向凹陷,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凹槽。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二弯折部的两端沿第三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前述多个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软排线,且前述多个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含光学致动模块、镜头模块及光圈模块。光学致动模块包含固定件、移动件、连结元件、驱动单元及感光模块。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连结元件连结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以驱动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驱动单元包含多个驱动组件,各驱动组件分别包含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及移动件,第一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二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及移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且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形成交叉。感光模块设置于移动件。镜头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固定件并穿套于镜头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以记忆合金所制成。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各驱动组件围绕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的外围。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固定件具有顶面及四侧面,各侧面分别垂直于顶面,其中二侧面垂直衔接,另二侧面垂直衔接,且其中二侧面与另二侧面位于顶面的对角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驱动单元包含四驱动组件,各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固定件的各侧面与移动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各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固定于侧面上不同的第三方向位置上,且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固定于移动件上不同的第三方向位置上。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包含基板、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基板支架及软排线,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基板,感光元件基板支架覆盖于感光元件,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基板。
一些实施例中,影像撷取装置还包含底座,固定件固定于底座的一面,底座的另一面具有凹槽,凹槽沿第三方向凹陷,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凹槽。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二弯折部两端沿第三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该软排线,且前述多个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学致动模块,包含固定件、移动件、连结元件、驱动单元及感光模块。移动件相对于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连结元件连结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以驱动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驱动单元包含多个驱动组件,各驱动组件分别包含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及移动件,第一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二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及移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且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形成交叉。感光模块设置于移动件。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以记忆合金所制成。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各驱动组件围绕设置于固定件与移动件的外围。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固定件具有顶面及四侧面,各侧面分别垂直于顶面,其中二侧面垂直衔接,另二侧面垂直衔接,且其中二侧面与另二侧面位于顶面的对角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驱动单元包含四驱动组件,各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固定件的各侧面与移动件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各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固定于侧面上不同的第三方向位置上,且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固定于移动件上不同的第三方向位置上。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包含基板、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基板支架及软排线,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基板,感光元件基板支架覆盖于感光元件,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基板。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致动模块还包含底座,固定件固定于底座的一面,底座的另一面具有凹槽,凹槽沿第三方向凹陷,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凹槽。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第二弯折部两端沿第三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软排线,且前述多个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沿图1中4-4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7为沿图5中7-7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沿图5中8-8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三。
其中,附图标记:
10:光学致动模块
11:固定件
111:顶面
1111:第一表面
1112:第二表面
112:穿孔
113:侧面
1131:长边
1132:短边
12:移动件
121:第一侧边
122:第二侧边
123:第三侧边
124:第四侧边
13:连结元件
131:环部
132:连结臂
14:驱动单元
140:驱动组件
141:第一驱动件
142:第二驱动件
15:感光模块
151:基板
152:感光元件
153:软排线
1531:第一弯折部
1532:第二弯折部
1533:切槽
154:支架
155:滤光片
16:底座
161:凹槽
162:贯穿部
163:阶部
164:开口
17:顶盖
18:底盖
20:镜头模块
21:镜筒
211:筒部
212:抵靠缘
22:镜片
30:光圈模块
31:叶片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影像撷取装置用于设置在电子装置中以撷取影像,前述电子装置包含但不限于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独立摄影机或空拍机。
参阅图1至图3,图2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本发明影像撷取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影像撷取装置包含光学致动模块10、镜头模块20及光圈模块30。
参阅图1至图4,图4为沿图1中4-4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光学致动模块10包含固定件11、移动件12、连结元件13、驱动单元14及感光模块15。移动件12相对于固定件11平行间隔地配置。连结元件13连结于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之间。驱动单元14设置于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之间以驱动移动件12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移动。感光模块15设置于移动件12。镜头模块20固定设置于固定件11。光圈模块30固定设置于固定件11并穿套于镜头模块20。
借此,光学致动模块10能提供彼此垂直的三个方向的驱动力,以同时提供影像撷取装置的对焦及防手震的功能,此外,由于镜头模块20及光圈模块30固定设置于固定件11上,如此一来,镜头模块20及光圈模块30完全不影响光学致动模块10的作动,提高整体影像撷取装置的光学品质及可靠度。
参阅图1至图4,光学致动模块10用以带动感光模块15相对于镜头模块20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位移。镜头模块20具有光轴,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垂直于光轴,而第三方向D3平行于光轴。当光学致动模块10带动感光模块15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移动时,可以提供影像撷取装置的光学影像稳定(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效果,当光学致动模块10带动感光模块15沿第三方向D3位移时,可以提供影像撷取装置的自动对焦功能。
参阅图3及图4,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是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下排列,但本发明并不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也可以是于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内外间隔排列。此外,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之间通过具有挠性的连结元件13连接,借此使移动件12成为能相对固定件11位移地连接于固定件11,确保其可动性。
参阅图5至图7并配合图2,图5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一;图7为沿图5中7-7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包含顶面111及穿孔112,顶面11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穿孔112的形状对应镜头模块20的形状并贯穿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
参阅图6及图7,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12位于靠近固定件11的第二表面1112的一侧,连结元件13连结于固定件11的第二表面1112及移动件12之间。
参阅图6及图7,一些实施例中,连结元件13包含环部131及衔接于环部131的四个连结臂132,环部131为圆环形结构,四个连结臂132衔接于环部131的等圆心角间隔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相邻两连结臂132之间的圆心角均为90度。各连结臂132的一端衔接于环部131,另一端则连结至固定件11或移动件12,各连结臂132的两端相较于环部131的中心位于不同的圆心角位置,且各连结臂132的两端间具有对应环部131形状的弧形切槽。此些实施例中,其中两个间隔180度圆心角的连结臂132连结至固定件11的第二表面1112,另外两个间隔180度圆心角的连结臂132连结至移动件12。借此,各连结臂132能稳定连结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并能确保移动件12的可动性。
参阅图6及图7,驱动单元14设置于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之间以带动移动件12相对于固定件11移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4的具体设置位置及其结构组态与光学致动模块10的致动机制有关。光学致动模块10的致动机制可以但不限于是形状记忆合金(SMA,Shape Memory Alloys)型式、音圈马达(VCM,Voice Coil Actuator)、球型致动器(Ball-type Actuator)或压电致动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
参阅图6及图7并配合图2,镜头模块20是能够允许被物体反射的光线自影像撷取装置的外部进入内部并改善光线质量的光学组件。镜头模块20的局部穿入固定件11的穿孔112,局部位于固定件11外并贴靠于固定件11的顶面111的第一表面1111。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块20能由镜筒21及镜片22组成,镜筒21包含筒部211及抵靠缘212,筒部211衔接于抵靠缘212的一面,镜片22设置于镜筒21内。此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的穿孔112形状对应镜头模块20的镜筒21的筒部211的外观形状,镜头模块20的镜筒21的筒部211能以点胶的方式固化接合于固定件11的穿孔112。
参阅图6及图7并配合图2,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块20的抵靠缘212及筒部211均为圆形外观,此些实施例中,抵靠缘212的外径大于筒部211的外径。因此,当镜头模块20以筒部211穿设并固定于固定件11的穿孔112时,镜头模块20的抵靠缘212得以靠抵于固定件11的顶面111的第一表面1111。此些实施例中,镜头模块20的抵靠缘212能通过AA(ActiveAlignment,主动对准)制程装配于固定件11的顶面111的第一表面1111。
参阅图6及图7并配合图2,光圈模块30具有入光孔,光轴能通过光圈模块30的入光孔的中心。一些实施例中,光圈模块30为可变光圈模块,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光圈模块30为可变光圈模块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圈模块30的入光孔的大小能被改变以调整由入光孔通过光圈模块30进入影像撷取装置的入光量,即能改变影像撷取装置的光圈值,进而提供不同的景深成像效果。
参阅图2至图4,光圈模块30穿套于镜头模块20外并固定设置于固定件11,一些实施例中,光圈模块30是穿套于镜头模块20外并通过镜头模块20设置于固定件11,即镜头模块20抵靠于固定件11,光圈模块30抵靠于镜头模块20。借此,镜头模块20与光圈模块30分别受到固定件11的稳定承载,且镜头模块20与光圈模块30相对于固定件11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光圈模块30相对于镜头模块20的相对位置也不会改变,借此确保光圈模块30能提供可变光圈的功能。
参阅图2至图3,在光圈模块30为可变光圈模块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圈模块30包含多个叶片31,各叶片31能位移地设置于光圈模块30的一端,光圈模块30的另一端穿套于镜头模块20。此些实施例中,各叶片31的一端设置于光圈模块30的一端,各叶片31的另一端共同界定出入光孔,光轴能通过入光孔的中心,光圈模块30能驱动各叶片31位移以改变入光孔的大小,达到可变光圈的目的。
参阅图5至图7,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致动模块10是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致动机制进行驱动。此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4包含多个驱动组件140,各驱动组件140分别包含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第一驱动件14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1及移动件12,且第一驱动件14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所构成的平面。第二驱动件1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件11及移动件12,第二驱动件14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所构成的平面,且第二驱动件142与第一驱动件141形成交叉。
此些实施例中,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以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所制成。形状记忆合金为能记忆原有形状的合金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能在低于其相变态温度时受力变形,并在高于其相变态温度下,释放应力恢复至变形前的原始形状。具体而言,形状记忆合金可以是在其高于相变态温度时产生收缩或膨胀的型态变化。于此,形状记忆合金可以但不限于是铁基合金、镍-钛合金及铜基合金(例如铜-锌-铝、铜-铝-镍)。
在光学致动模块10是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致动机制进行驱动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1与第二驱动件142以升温后会收缩的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此些实施例中,各驱动组件140是平均分布地围绕设置于固定件11与移动件12的外围。通过控制不同方位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与第二驱动件142的形变来带动移动件12在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上的位移。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致动模块10是通过通电的方式使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升温,但本案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加热方式来对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加热。
参阅图5至图8,图8为沿图5中8-8割面线绘制的剖视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的顶面111形状为矩形,且固定件11还具有四侧面113供驱动组件140组设。各侧面113分别垂直衔接于顶面111的第二表面1112,此外,其中二侧面113垂直衔接,另二侧面113垂直衔接,且垂直衔接的其中二侧面113与垂直衔接的另二侧面113分别位于对角位置。此些实施例中,移动件12概为矩形框体,且移动件12的外观略小于四侧面113围绕的范围,借此使移动件12能容置于四侧面113围绕的范围内并邻近于第二表面1112并具有相对于固定件11位移的容许量。此些实施例中,连结元件13上其中两个间隔180度圆心角的连结臂132的末端固定连结至固定件11的第二表面1112,另外两个间隔180度圆心角的连结臂132的末端则固定连结至移动件12朝向固定件11的表面上。借此使移动件12能相对固定件11位移地与固定件11形成稳定连结。
参阅图5至图8,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的各侧面113具有长边1131及短边1132,在第三方向D3上,长边1131的长度大于短边1132的长度,且相邻接的侧面113是以长边1131相衔接。如此一来,在移动件12容置于四侧面113围绕的范围内时,移动件12能显露于四侧面113的各短边1132之间以供驱动组件140组设。
参阅图6至图9,图9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二。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4包含四驱动组件140,各驱动组件140分别设置于固定件11的各侧面113与移动件12之间。此些实施例中,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一端固定于各侧面113上的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在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不同。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件12上的第四位置P4及第三位置P3,第三位置P3与第四位置P4在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不同。于此,第一位置P1与第三位置P3在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相同,第二位置P2与第四位置P4在第三方向D3上的位置相同。在此,每一第一驱动件141及每一第二驱动件142的两端位于不同的第三方向D3位置上,借此使每一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形成交叉。以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41的一端结合于侧面113的第一位置P1上,另一端结合于移动件12的第四位置P4上,第二驱动件142的一端结合于侧面113的第二位置P2上,另一端结合于移动件12的第三位置P3上。
此些实施例中,具体控制移动件12沿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与第三方向D3移动的控制方法说明如后:
(1)同时控制四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升温,各第一驱动件141升温后紧缩,则连结于移动件12上第四位置P4的第一驱动件141的一端朝向连结于固定件11上第一位置P1的另一端紧缩,借此带动移动件12朝靠近固定件11的方向位移,而由于四组驱动组件140的各第一驱动件141同时作动,使得移动件12能沿第三方向D3平稳地靠近固定件11位移。
(2)同时控制四组驱动组件140的第二驱动件142升温,各第二驱动件142升温后紧缩,则连结于移动件12上第三位置P3的第二驱动件142的一端朝向连结于固定件11上第二位置P2的另一端紧缩,借此带动移动件12朝远离固定件11的方向位移,而由于四组驱动组件140的各第二驱动件142同时作动,使得移动件12能沿第三方向D3平稳地远离固定件11位移。
(3)控制相邻两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升温的幅度不同于另外相邻两组驱动组件140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升温的幅度。于此,各驱动组件140中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相同,因此各驱动组件140不会沿第三方向D3位移。而在相邻两组驱动组件140的升温幅度不同时,相邻两组驱动组件140与另外相邻两组驱动组件140即产生第二方向D2或第三方向D3位移量的差异,借此带动移动件12沿第二方向D2或第三方向D3位移。
参阅图6,具体而言,在移动件12为矩形形状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12具有依序相衔接的第一侧边121、第二侧边122、第三侧边123及第四侧边124,第一侧边121、第二侧边122、第三侧边123及第四侧边124分别设置有驱动组件140,根据上述的控制方式具体能包含有以下四种组合。
控制设置于第一侧边121与第二侧边122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大于第三侧边123与第四侧边124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
控制控制设置于第一侧边121与第二侧边122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小于第三侧边123与第四侧边124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
控制设置于第二侧边122与第三侧边123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大于第一侧边121与第四侧边124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
控制设置于第二侧边122与第三侧边123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小于第一侧边121与第四侧边124的第一驱动件141及第二驱动件142的升温幅度。
借此,可以提供沿第一方向D1正反向的位移以及沿第二方向D2正反向的位移。
参阅图7及图10,图10为本发明光学致动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三。一些实施例中,感光模块15包含基板151、感光元件152及软排线153,感光元件152电性连接于基板151,软排线153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基板151。一些实施例中,感光模块15还可包含支架154及滤光片155,支架154设置于基板151上并对应覆盖感光元件152,滤光片155设置于支架154上并位于光轴通过的路径上。此些实施例中,移动件12能结合于感光模块15的支架154上,但本案并不以此为限。
参阅图7及图10,此些实施例中,软排线153弯折180度的位置成为第一弯折部1531,第一弯折部1531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所构成的平面,且第一弯折部1531的一端连接至基板151。借此,软排线153的第一弯折部1531的两端位于不同的第三方向D3位置上,确保移动件12能不受阻碍地带动感光模块15于第三方向D3上位移。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软排线153还包含第二弯折部1532,第二弯折部1532的两端沿第三方向D3延伸。借此,软排线153的第二弯折部1532的两端位于不同的第一方向D1位置上,确保移动件12能不受阻碍地带动感光模块15于第一方向D1上位移。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软排线153还包含多个切槽1533,切槽1533沿第三方向D3贯穿软排线153,且各切槽1533位于不同的第二方向D2位置上,借此确保移动件12能不受阻碍地带动感光模块15于第二方向D2上位移。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致动模块10还包含底座16,固定件11抵靠固定于底座16的一面,底座16的另一面具有凹槽161,凹槽161沿第三方向D3凹陷,软排线153的第二弯折部1532容置于凹槽161内。借此,底座16的凹槽161得以确保第二弯折部1532不因受力而被拉直,确保第二弯折部1532的存在,进而确保移动件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动能力。
参阅图7及图10,此些实施例中,底座16还具有贯穿两面的贯穿部162,贯穿部162的形状对应感光模块15的基板151的形状,但贯穿部162的尺寸略大于基板151的尺寸,当固定件11固定于底座16时,感光模块15的基板151容置于底座16的贯穿部162内并得以于贯穿部162内移动。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致动模块10还包含顶盖17及底盖18,顶盖17为ㄇ形结构,顶盖17覆盖于固定件11的顶面111并能延伸抵靠至底座16,而底盖18则覆盖于底座16具有凹槽161的一面,借此使光学致动模块10整体具有外观的完整性,并能减少移动件12、驱动单元14及感光模块15外露的机会,提高可靠度。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6的外表面还具有阶部163,当顶盖17覆盖于固定件11并延伸至底座16时,顶盖17得以稳定抵靠于阶部163,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7及图10,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6具有凹槽161的一面还具有开口164,开口164邻近于凹槽161,借此,软排线153得以由开口164伸出,以便于与其他外部元件连接。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致动模块,包含:
一固定件;
一移动件,相对于该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
一连结元件,连结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
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以驱动该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移动;以及
一感光模块,设置于该移动件;
一镜头模块,固定设置于该固定件;以及
一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该固定件并穿套于该镜头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模块包含一基板、一感光元件、一支架及一软排线,该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基板,该支架覆盖于该感光元件,该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该基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座,该固定件固定于该底座的一面,该底座的另一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沿该第三方向凹陷,该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该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一第一弯折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该第二弯折部的两端沿该第三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该些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该软排线,且该些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6.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致动模块,包含:
一固定件;
一移动件,相对于该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
一连结元件,连结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
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以驱动该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移动,该驱动单元包含多个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分别包含:
一第一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件及该移动件,该第一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以及
一第二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件及该移动件,该第二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且该第二驱动件与该第一驱动件形成交叉;以及
一感光模块,设置于该移动件;
一镜头模块,固定设置于该固定件;以及
一光圈模块,固定设置于该固定件并穿套于该镜头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以记忆合金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组件围绕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的外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具有一顶面及四侧面,各该侧面分别垂直于该顶面,其中二该侧面垂直衔接,另二该侧面垂直衔接,且其中二该侧面与另二该侧面位于该顶面的对角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单元包含四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固定件的各侧面与该移动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固定于该侧面上不同的该第三方向位置上,且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固定于该移动件上不同的该第三方向位置上。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模块包含一基板、一感光元件、一支架及一软排线,该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基板,该支架覆盖于该感光元件,该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该基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座,该固定件固定于该底座的一面,该底座的另一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沿该第三方向凹陷,该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该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一第一弯折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该第二弯折部两端沿该第三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该些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该软排线,且该些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16.一种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固定件;
一移动件,相对于该固定件平行间隔地配置;
一连结元件,连结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
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之间以驱动该移动件沿彼此垂直的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移动,该驱动单元包含多个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分别包含:
一第一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件及该移动件,且第一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以及
一第二驱动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固定件及该移动件,第二驱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且该第二驱动件与该第一驱动件形成交叉;以及
一感光模块,设置于该移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以记忆合金所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组件围绕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移动件的外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具有一顶面及四侧面,各该侧面分别垂直于该顶面,其中二该侧面垂直衔接,另二该侧面垂直衔接,且其中二该侧面与另二该侧面位于该顶面的对角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驱动单元包含四驱动组件,各该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固定件的各侧面与该移动件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固定于该侧面上不同的该第三方向位置上,且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固定于该移动件上不同的该第三方向位置上。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光模块包含一基板、一感光元件、一支架及一软排线,该感光元件电性连接于该基板,该支架覆盖于该感光元件,该软排线弯折180度后电性连接于该基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底座,该固定件固定于该底座的一面,该底座的另一面具有一凹槽,该凹槽沿该第三方向凹陷,该软排线的局部弯折容置于该凹槽。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一第一弯折部及一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的两端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所构成的平面,该第二弯折部两端沿该第三方向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软排线包含多个切槽,该些切槽沿该第三方向贯穿该软排线,且该些切槽平行间隔排列。
CN202311170338.7A 2023-09-12 2023-09-12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Pending CN117082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0338.7A CN117082322A (zh) 2023-09-12 2023-09-12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0338.7A CN117082322A (zh) 2023-09-12 2023-09-12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2322A true CN117082322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0338.7A Pending CN117082322A (zh) 2023-09-12 2023-09-12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23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0160B2 (en) Optical device
CN108600599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103699B (zh) 带手抖校正功能的摄像装置
US8073320B2 (e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EP1914422A1 (en) Drive device, lens barrel, imaging device, lens drive metho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hape memory alloy
JP5181208B2 (ja)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239610A1 (en) Driv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70096949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WO2010073906A1 (ja)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1111131A1 (en) Actuator assembly
WO2007135854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5336246B (zh) 摄像模组
EP4100648A1 (en) A shape memory alloy apparatus
JP4520796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15427679A (zh) 致动器组件
CN220798405U (zh)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CN111629125A (zh) 摄像装置、sma驱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117082322A (zh) 影像撷取装置及光学致动模块
WO2022188559A1 (zh) 音圈马达、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TWI412215B (zh) 音圈馬達及使用該音圈馬達之鏡頭模組
CN116762029A (zh) 用于驱动可调光圈的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架构
JP200609859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TWI514723B (zh) 驅動裝置
CN111258022A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20896783U (zh) 传感器移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