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3139A -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3139A
CN117073139A CN202311230702.4A CN202311230702A CN117073139A CN 117073139 A CN117073139 A CN 117073139A CN 202311230702 A CN202311230702 A CN 202311230702A CN 117073139 A CN117073139 A CN 117073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target
preset
cond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0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展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07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3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3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3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结合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实际环境温度(目标环境温度),进一步结合外管温度以及实际环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控板凝露的预防,避免电控板凝露结霜,提升空调电控板运行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领域的发展,空调运用已逐渐广泛,其中,基站空调大数都是室内机和室外机板子都统一安装在内机中,而电控运行时温度容易升高,而冷媒温度有处于低温,容易造成电控板凝露,导致电控板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空调电路板凝露的问题,实施调整空调运行参数,避免控制电控板凝露。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输入预设计算公式,输出得到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计算公式为:T1=a1T2+a2T3+a3T4+β,所述T1为目标环境温度,所述T2为环境温度,所述T3为内管温度,所述T4为排气温度,a1、a2、a3以及β为常数。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参数是预设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微分参数和积分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控制器和/或PID控制器,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和目标阀开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
将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控制器,输出得到目标风机转速;
根据所述风机调整速率执行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的步骤,以更新所述目标风机转速。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D控制参数;
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之后,还包括:
查找温度区间与开度补偿值对应的预设关系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外部环境对应的外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开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补偿值对所述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目标阀开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包括:
采集预设时长内所述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
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滤波处理;
对滤波处理后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均值处理,得到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所述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可以理解的是,电控板凝露是由于电控板运行本体发热与附近冷空气相遇导致结露,本方案在空调运行过程中采集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并结合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实际环境温度(目标环境温度),进一步结合外管温度以及实际环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控板凝露的预防,避免电控板凝露结霜,提升空调电控板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的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确定控制参数的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PI控制器对应目标风机转速确定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PID控制器对应目标阀开度确定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当前智能控制系统已在各种的空调领域广泛应用,但在基站空调上智能防凝露的能力上仍有欠缺,并大部分的基站室内防止凝露的方案多为增大风机风速的方案的研究还有待发展,目前基站空调大多数都是室内机和室外机板子都统一安装在内机中,同时冷媒的管路贴近电控板的背面,而电控运行时温度容易升高,而冷媒温度有处于低温,容易造成电控板凝露的问题,为了预防基站空调防凝露的控制多数通过内机大风量输出方式来预防,普遍存在效果不佳,只能吹干内机出风处的冷凝水,但是忽略室内电控板的可凝露性。尤其是长期的低温制冷下,基站空调长期处于进行高温的基站内部,更容易出现凝露影响,电路板的稳定,基于此问题,实现根据内环温、内管温,推断出内机侧预防凝露的温度,使整个基站空调在低温制冷同时,实现保证制冷效果,同时实时调节风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门的开度,避免要频率下降,影响制冷效果以及防凝露的问题。建立低温制冷下放电控凝露的智能调控方案。这极大的影响了基站空调使用是否稳定的;本发明基于此提出管温间接控制电控内部不接近露点的智能调控方法,避免了基站空调低温制冷工况下电控凝露影响稳定性问题。
为解决对基站空调在过低的室外环境温度下,容易导致室内电控部分出现凝露,容易导致基站空调工作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出了基于内侧传感器反向推断出内侧的凝露的温度的方法,避免了风机功率无效加大的浪费却没有很好的防凝露的效果的问题,提高了基站空调的稳定度和安全性。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简称存储介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设置于空调,空调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空调可以是室内机。或者包括室内机的空调系统。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防凝露控制场景中包括空调100(空调100中集成有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空调100中运行空调防凝露控制对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执行空调防凝露控制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中的空调,或者空调中包含的装置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即,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中包含的空调数量、空调种类,或者各个空调中包含的装置数量、装置种类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整体实现,均可以算作本发明实施例要求保护技术方案的等效替换或衍生。
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100主要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应用环境,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一种应用场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应用场景的限定,其他的应用环境还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空调,或者空调网络连接关系,例如图1中仅示出1个空调,可以理解的,该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空调,具体此处不作限定;该空调100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例如,存储拍摄获得的图像信息等。
此外,本申请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中空调100可以设置显示装置,或者空调100中不设置显示装置与外接的显示装置200通讯连接,显示装置200用于输出空调中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执行的结果。空调100可以访问后台数据库300(后台数据库可以是空调的本地存储器中,后台数据库还可以设置在云端),后台数据库300中保存有空调防凝露控制相关的信息,例如,后台数据库300中初始图像,或者预先设置的滤波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仅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基于上述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场景,提出了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3:
S201、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其中,所述环境温度即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环境温度,示例性的,基站空调的箱体内部温度。
其中,所述内管温度,即,空调内机对应的冷媒管道温度。
其中,所述外管温度,即,空调外机对应的冷媒管道温度。
其中,排气温度,即,空调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分别可以通过对应位置安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采集。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运用于基站空调,当检测到所述基站空调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S202、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具体的,空调在获取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具体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示例性的:
在本申请的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空调在获取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后查找预设映射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对应的目标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空调在获取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后,根据预设的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对应的目标环境温度。
S203、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其中,所述预设露点温度为空调电路板可能产生凝露预设温度阈值,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露点温度可以为一个通用的温度,或者针对不同的温度差区间设置不同的温度,具体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具体的,空调在确定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后,计算所述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并结合外管温度调整空调运行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示例性的,通过查找预设表,获取温差值和外管温度对应的空调运行参数控制空调运行,或者通过温差值和外管温度结合预设的分析控制模型对空调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结合环境温度、内管温度、排气温度对电控板附近温度进行预测,将并结合外管温度进行空调运行参数调整,以影响环境温度、排气温度、内管温度和外管温度,进而调整电控板附近温度,实现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目标环境温度预测的具体实现方案,具体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输入预设计算公式,输出得到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计算公式为:T1=a1T2+a2T3+a3T4+β,所述T1为目标环境温度,所述T2为环境温度,所述T3为内管温度,所述T4为排气温度,a1、a2、a3以及β为常数。
可以理解的是,内机电控板位置附近的凝露温度,而非内机的凝露温度,若简单的归结为内机环境中的凝露温度,容易导致在极端条件,如低温制冷,高负荷化霜的时候会出现估计凝露温度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实验统计方法,先记录下各种工况,高温\低温\制冷下的内环温(室内环境温度)、内管温度、排气温度、电控板凝露温(公式拟合时传感器测得,实际运行中不需要安装电控板凝露温)。在通过线性函数差值拟合出三个内机温度相对于电控凝露温的数学对应关系。即,得到预设计算公式。
进一步的,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的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步骤S301-S303:
S301、计算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
具体的,空调在预测得到电控板预设距离内(即电控板附近温度,电控板凝露一般与电控板附近温度变化有关)的目标环境温度后,计算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
S302、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
其中,所述控制参数是预设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微分参数和积分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控制器和/或PID控制器,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和目标阀开度;
具体的,空调在获取所述外管温度后,确定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进一步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控制参数,所述控制参数可以为比例参数或微分参数或积分参数,或者为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或者为比例参数、积分参数以及微分参数。
S303、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具体的,空调在获取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后,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方能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确定控制参数的实施方案,在本申请实施方案中,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控制器,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运行参数。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确定控制参数的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步骤S401-S403:
S401、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
具体的,空调在获取外管温度后,确定所述外管温度所述的预设温度区间,进一步查找目标表确定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具体的,目标表参见如下:
S402、将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控制器,输出得到目标风机转速。
其中,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包括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
具体的,参见图5,空调获取目标PI控制参数后,根据所述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对PI控制器的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进行更新,并将温差值作为输入值输入PI控制器,得到目标风机转速输入空调对应的控制系统(系统)控制空调风机进行转速调整。
S403、根据所述风机调整速率执行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的步骤,以更新所述目标风机转速。
具体的,在得到目标风机转速后,进一步根据风机调整速率,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以根据新获取的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重新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根据新的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新的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确定新的目标风机转速,实现更新所述目标风机转速的目的,避免控制板凝露。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风机无级调速单闭环调控(PI控制)的智能模糊控制系统控制内侧单元(基站空调内部,或者普通空调对应的室内)的通风量(控制风机转速),分析如何通过内侧的内管温、内环温、排气温,并以此得到内侧电控单元附近的温度,然后通过该温度和实验室测算的标准凝露温度作差值,并一直调整风机转速,持续来影响内侧的环温、排气温、管温。使电控单元附近的温度和凝露温度相差预设温差及以上。以达到所上述防止凝露的目的。可以其中风机转速调整的速率根据外管环境温度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确定。
进一步的,在上市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的运行参数确定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电磁阀开度;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步骤:
(1)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D控制参数;
(2)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
其中,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包括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以及微分参数D。
具体的,参见图6,空调获取目标PI控制参数后,根据所述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以及微分参数D对PID控制器的比例参数P、积分参数I以及微分参数D进行更新,并将温差值作为输入值输入PI控制器,得到目标阀开度,将所述目标阀开度输入空调对应的控制系统(系统)控制空调的电磁阀开度进行调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磁阀开度也可以根据也可以预设的调整频率或者风机调整速率、与外管温度对应的开度调节频率进行更新(即,目标阀开度的更新频率),更新方法参见上述风机转速更新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对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的实施方案,具体的包括步骤:
(1)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D控制参数;
(2)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
(3)查找温度区间与开度补偿值对应的预设关系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外部环境对应的外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开度补偿值;
(4)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补偿值对所述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目标阀开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具体的,温度区间与开度补偿值对应的预设关系表,参见如下:
具体的,空调通过获取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基站空调壳体内)以及外部环境对应的外环境温度(基站空调壳体外),并根据查找预设关系表,获取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区间,和外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区间对应的目标开度补偿值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补偿值对所述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目标阀开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步骤:
(1)采集预设时长内所述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
(2)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滤波处理;
(3)对滤波处理后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均值处理,得到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具体的,通过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传感器采集预设时长内所述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并对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分别进行滤波处理,进一步通过均值计算转换成合理温度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保证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现有空调判断室内侧湿度的变化无法直接反应出机子内部的湿度变化,增加湿度穿的方案,与之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方法,可避免成本的提高,以及一味提高内机侧风机转速实现防凝露的目标的不合理性,提高了的基站空调的智能化以及基站空调控制器的新技术研究。
本申请实施方案提供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可以理解的是,电控板凝露是由于电控板运行本体发热与附近冷空气相遇导致结露,本方案在空调运行过程中采集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并结合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实际环境温度(目标环境温度),进一步结合外管温度以及实际环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控板凝露的预防,避免电控板凝露结霜,提升空调电控板运行稳定性。
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在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模块701-703: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预测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调整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预测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具体包括用于:
将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输入预设计算公式,输出得到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计算公式为:T1=a1T2+a2T3+a3T4+β,所述T1为目标环境温度,所述T2为环境温度,所述T3为内管温度,所述T4为排气温度,a1、a2、a3以及β为常数。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调整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用于:
计算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参数是预设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微分参数和积分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控制器和/或PID控制器,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和目标阀开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调整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用于: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
将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控制器,输出得到目标风机转速;
根据所述风机调整速率执行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的步骤,以更新所述目标风机转速。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调整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用于: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D控制参数;
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调整模块703,用于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之后,具体还包括用于:
查找温度区间与开度补偿值对应的预设关系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外部环境对应的外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开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补偿值对所述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目标阀开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在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具体包括用于:
采集预设时长内所述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
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滤波处理;
对滤波处理后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均值处理,得到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本申请实施方案提供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通过设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可以理解的是,电控板凝露是由于电控板运行本体发热与附近冷空气相遇导致结露,本方案在空调运行过程中采集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并结合环境温度、内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实际环境温度(目标环境温度),进一步结合外管温度以及实际环境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调整空调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控板凝露的预防,避免电控板凝露结霜,提升空调电控板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空调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具体来讲:空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1001、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电源1003和输入单元1004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空调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
处理器1001是该空调防凝露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空调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2内的数据,执行空调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空调进行整体监控。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001通过与控制器信号传输,可选的,处理器10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10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01中。
存储器10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空调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10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1001对存储器1002的访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8所示的空调上运行。空调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7所示的获取模块701、预测模块702、调整模块703。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图8所示的空调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中的获取模块701执行步骤S201。空调可通过预测模块702执行步骤S202。空调可通过调整模块703执行步骤S203。该空调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空调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空调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空调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空调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
空调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003,优选的,电源1003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1003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该空调还可包括输入单元1004,该输入单元10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尽管未示出,空调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空调中的处理器1001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1002中,并由处理器10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简称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包括:
将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输入预设计算公式,输出得到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预设计算公式为:T1=α1T22T33T4+β,所述T1为目标环境温度,所述T2为环境温度,所述T3为内管温度,所述T4为排气温度,a1、a2、a3以及β为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参数是预设控制器的比例参数、微分参数和积分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预设控制器包括PI控制器和/或PID控制器,所述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和目标阀开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对应的风机调整速率;
将所述目标PI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控制器,输出得到目标风机转速;
根据所述风机调整速率执行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的步骤,以更新所述目标风机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控制参数,将所述控制参数和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管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目标PID控制参数;
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PID控制参数以及所述温差值输入预设的PID控制器,输出得到所述目标阀开度之后,还包括:
查找温度区间与开度补偿值对应的预设关系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外部环境对应的外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开度补偿值;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补偿值对所述目标阀开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目标阀开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包括:
采集预设时长内所述空调的电控板对应环境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
对所述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滤波处理;
对滤波处理后的初始环境温度、初始内管温度、初始外管温度以及初始排气温度分别进行均值处理,得到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8.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内部环境对应的环境温度、内管温度、外管温度以及排气温度;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内管温度以及所述排气温度,预测所述空调中电控板预设距离内的目标环境温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管温度,以及所述目标环境温度和预设露点温度之间的温差值,调整所述空调的运行参数,以防止所述电控板凝露。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CN202311230702.4A 2023-09-21 2023-09-21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73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702.4A CN117073139A (zh) 2023-09-21 2023-09-21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702.4A CN117073139A (zh) 2023-09-21 2023-09-21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3139A true CN117073139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0702.4A Pending CN117073139A (zh) 2023-09-21 2023-09-21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31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4665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和空调器
CN109869867B (zh) 一种电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器
CN108561962A (zh)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10768A (zh) 空调器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13739390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8188521A1 (zh) 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09764493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88522A1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10425695A (zh) 除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除湿机
CN114963466B (zh) 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0934099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302732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6872721B2 (ja) 鶏舎の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15727487A (zh) 空调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7073139A (zh)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JP6709970B2 (ja) 鶏舎の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14526537B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507511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9612010B (zh)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系统
CN114738962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4501A (zh)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15013938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4325035A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CN115654639A (zh) 空调排气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7704585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