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7328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7328A
CN117067328A CN202210498792.4A CN202210498792A CN117067328A CN 117067328 A CN117067328 A CN 117067328A CN 202210498792 A CN202210498792 A CN 202210498792A CN 117067328 A CN117067328 A CN 117067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witch
power
main bod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87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国明
吹拔正敏
赵祥
李佳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87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7328A/zh
Priority to US18/090,15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6130A1/en
Priority to EP22217288.4A priority patent/EP422704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067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7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5/00Machines designed for producing special profiles or shaped work,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5/10Portable hand-operated wood-milling machines; Rou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驱动轴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动力输出组件,形成或连接驱动轴的末端;外壳,电机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内;底座,滑动套设于外壳外部外壳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包括:主体部,电机至少部分被容纳在主体部内,动力输出组件由主体部第一端突出至外部;电源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连接部,其连接主体部和电源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电动工具还包括:主开关,设置在连接部内,用于控制电机;控制器,设置在连接部内,控制器设置主开关和电机之间。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提供一种人机工程效果佳的电动工具。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动工具领域中,特别是一些手持式电动工具小型化,轻量化越来越成为客户的需求。
目前很多手持式的电动工具,例如,电木铣、修边机、直磨机都趋于使用户可以单手操作机器;这就电动工具的各部件的位置排布紧凑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手操作机器时用户体验感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包括或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驱动轴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动力输出组件,用于连接操作工件的工具头;外壳,设置有容纳空间,电机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底座,滑动套设于外壳,用于将电动工具支撑在工件的表面;外壳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包括:主体部,电机至少部分被容纳在主体部内,动力输出组件由主体部第一端突出至外部;电源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
连接部,其连接主体部和电源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电动工具还包括:开关,设置在连接部内,用于控制电机;控制器,设置在连接部内,向电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设置开关和电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连通至主体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上设置有风扇,电机驱动风扇转动时,能形成从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开关、控制器至电机,并从主体部流出的散热风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包围电路板的散热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外壳延伸的方向,开关与散热部件至少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包括沿连接部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和沿连接部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风口;其中,电机驱动风扇转动时,能形成从第二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控制器至电机,并从主体部流出的第二散热风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位于开关下方且位于电机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包括:主开关和调速开关,其中,主开关用于启动或停止电机;调速开关,用于调整电机的输出转速,调速开关与主开关分别设置在控制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工具还包括:操作件,供操作以触发主开关;连接部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朝驱动轴方向内陷的安装部;操作件设置在安装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开关为微动开关。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包括或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驱动轴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动力输出组件,用于连接操作工件的工具头;外壳,设置有容纳空间,电机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内;底座,滑动套设于外壳,用于将电动工具支撑在工件的表面;外壳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包括:主体部,电机至少部分被容纳在主体部内,动力输出组件由主体部第一端突出至外部;电源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连接部,其连接主体部和电源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连接部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朝驱动轴方向内陷的安装部;安装部靠近电源连接部;电动工具还包括:主开关,设置在连接部内,用于启动或停止电机;操作件,设置在安装部上,供操作以触发主开关。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将电源装置、主开关、控制器和电机的位置合理优化后,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线束的布置。通过合理布置壳体、主开关和操作件的位置,使用户在使用时方便单手控制;另一方面使得整机在握持尺寸更符合人手的单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主机、电源装置和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主机和电源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主机的爆炸图;
图5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机的内部结构图,去除底座;
图6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机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另一个视角的局部放大图,示出电源连接部和连接部;
图8是图7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9是图7和图8的内部结构图;
图10是图7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图;
图11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机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去除锁紧机构;
图12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机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图,锁紧机构的手柄处于第一位置;
图13是图12中的剖视图;
图14是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机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锁紧机构的手柄处于第二位置;
图15是图14的另一个视角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剖视图;
图17是图4中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18是图17的剖视图;
图19是图2中第一实施例的主机和引导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20是图19中底座和引导机构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安装方式;
图22是图2中第一实施例的吸尘护罩机构的结构图;
图23是图22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
如图1至图2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为一种电木铣10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电动工具还可以为修边机、刳刨机等适合单手操作的手持式电动工具。
如图1至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木铣100包括电源装置30、主机1和附件3。其中,电源装置30用于为主机1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30为电池包,电池包配合相应的电源电路,为主机1内的相应部件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电源装置30并不限于使用电池包的场景,还可通过市电、交流电源,配合相应的整流、滤波和调压电路,实现对机内的相应部件供电。
如图1至图18所示,主机1包括:电机11、外壳12、动力输出组件13、底座14和控制系统。其中,电机11包括或者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111,驱动轴111沿第一直线方向101延伸并相对于外壳12绕驱动轴的轴线110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轴111形成于电机的转子117,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轴111也可以是与电机的转子117传动连接的其它转轴。控制系统包括开关和控制器18,其中,开关包括用于控制电机11启动和停止的主开关15、用于操作以触发主开关15的操作件16、用于控制电机11输出转速的调速开关17。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方向101为上下方向,即是说,电机11沿上下方向竖直布置,电机的转子117靠近上部,驱动轴111的动力输出端靠近下部。动力输出组件13形成或连接在所述驱动轴111的下端,动力输出组件13用于连接执行操作工件的工具头(图中未示出),例如铣头、锯条等。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组件13设置收容部131,收容部131连接或形成于到驱动轴111的下端,工具头可拆卸的固定在收容部131内。电机11在动力输出组件13上方设置有风扇112,风扇112由电机11驱动。
如图3至图6所示,外壳12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10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2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电源连接部121、连接部122和主体部123。其中,电源连接部121用于连接电源装置30。当电池包安装至电源连接部121时,电池包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投影所能覆盖的面积均属于电源连接部121。具体的,位于以电池包最外边缘形成的立方体内的外壳12的部分均属于电源连接部121。电源连接部121下方为连接部122。控制系统设置在连接部122。
主体部123主要呈圆柱形,用于支撑电机11,所述电机11至少部分被容纳在主体部123内,主体部123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二端123b和位于下侧的第一端123a,其中,第二端123b与连接部122连接;第一端123a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电机11未容纳在主体部123的部分与动力输出组件13均由主体部123的第一端123a突出至外部。
如图1至图4所示,底座14滑动套设在主体部123的外侧,底座14用于将电木铣100支撑在需操作的工件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4包括与主体部123外形相匹配的套筒141和底板142,其中,套筒141包覆在主体部123外侧,底板142连接在套筒141的下部末端。套筒141形成或连接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411,握持部14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成年人手掌的宽度。
如图4至图7所示,电源连接部121包括用于结合所述电池包的结合部1211,结合部1211还形成有用于导向电池包沿第三直线方向103结合至结合部1211上的导向结构1212。其中,第三直线方向103与第一直线方向101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直线方向103与第一直线方向101垂直,即是说,电池包沿前后或左右的插入方向结合到电源连接部121上。
如图4至图10所示,连接部122两端分别连接电源连接部121和主体部123,连接部122内部设有容纳空间。连接部122设置有沿第二直线方向102朝驱动轴111方向内陷的安装部1221,安装部1221靠近电源连接部121设置。操作件16设置在安装部1221上,操作件16包括供手指接触的接触面161,接触面161不超过所述安装部1221的外表面。第二直线方向102与第一直线方向101相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方向102与第一直线方向101基本垂直。连接部122与电源连接部121在连接处形成一个拐角处。具体的,在前后方向上,连接部122的一个侧壁处于与其同侧的电源连接部121的侧壁的后侧,此处的连接部122的侧壁为安装部1221,与电源连接部121的侧壁相比,安装部1221更靠近电机11的驱动轴111。操作件16的设置在此安装部1221上,操作件16的接触面161朝向安装部1221外侧设置。通过构建一个内陷的安装部1221,操作件16处于一个被保护的区域,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外力的触碰到操作件16,有效避免误触发,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安装部1221与电源连接部121构建的拐角结构,使用户可以更方便的找到操作件16位置。
主开关15为微动开关或薄膜开关等行程较短的开关,可以减小整机体积。在本实施例中,主开关15通过操作件16的按动而触发。具体的,操作件16还包括触发部162和复位元件163。触发部162和复位元件163与主开关15的触发点连接。操作件16相对于安装部1221在伸出位置和缩进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6旋转连接在连接部122上。在其他实施中,操作件16可以滑动连接在连接部122上等其他连接方式。初始状态即用户未操作操作件16时,操作件16处于伸出位置,主开关15的触发点未被触发。当用户向接触面161施加外力,使操作件16移动至缩进位置,触发部162按动触发点以触发主开关15,复位元件163开始被压缩蓄能。当用户停止向接触面161施加外力后,复位元件163释放能量将操作件16位置复位至初始状态,即操作件16复位至伸出位置,此时主开关15的触发状态仍保持。当用户再次向接触面161施加外力,使操作件16移动至缩进位置,触发部162再次按动触发点时,主开关15的状态被改变,开启或断开状态发生改变。操作件16的使用方式更加直接,无需根据主开关15的状态而调整操作件16的使用方式,例如,翘板式开关需要根据主开关的状态而调整按动方向或拨动方向等。更符合人机工程学。
电木铣100具有一个中心平面,接触面161垂直与中心平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L2,安装部122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L1,L2与L1的比值大于等于0.35且小于等于1。操作件16的供用户的操作的面积更大,用户更容易在操作时准确的触碰到操作件16的接触面161。
如图7至图10所示,主开关15、控制器18和调速开关17均位于连接部122内。其中,调速开关17包括调节旋钮171,调节旋钮171部分设置在连接部122外以供用户操作。具体的,调速开关17和主开关15均位于控制器18上方,电机11位于控制器18下方。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线束的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调速开关17与主开关15分别设置在控制器18的两侧。
其中,控制器18包括电路板181和包围电路板181的散热部件183。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部件183为散热板。在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上,主开关15与散热部件183至少部分交叠,调速开关17与散热部件183至少部分交叠,即是说,至少存在一条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其既穿过主开关15也穿过散热部件183,至少存在一条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其既穿过调速开关17也穿过散热部件183。加大散热部件183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部件183与连接部122内部尺寸基本相同。
在连接部122上开设有进风口1222、1223,进风口1222、1223连通连接部122的内部与外部。同时连接部122与主体部123为连通设置,即是说,通过进风口1222、1223进入连接部122的风可以流入主体部123。进风口1222、1223围绕连接部122设置,当电机11驱动风扇112转动时,能形成从进风口1222、1223流入、依次流经开关、控制器18至电机11,并从主体部123流出的散热风路。具体的,进风口包括沿连接部122轴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1222和沿连接部122周向延伸的第二进风口1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22沿连接部122的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多个。当电机11驱动风扇112转动时,能形成从第一进风口1222流入、依次流经开关、控制器18至电机11,并从主体部123流出的第一散热风路。第二进风口1223沿连接部122的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多个,具体的,第二进风口1223对准散热部件183设置。当电机11驱动风扇112转动时,能形成从第二进风口1223流入、依次流经控制器18至电机11,并从主体部123流出的第二散热风路。第一散热风路将由风扇112产生的空气可以依次冷却开关(包括主开关15和调速开关17)、散热部件183和电机11,最后由主体部123的开口将空气排出到外部。第二散热风路将由风扇112产生的空气可以依次冷却散热部件183和电机11,最后由主体部123的开口将空气排出到外部。
由于在电木铣100使用过程中,电路板181的散热性能影响电木铣100的工作性能,多风路对电路板181进行散热,同时加大散热部件183的尺寸,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对电路板181的散热,进而提高电木铣100的工作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电木铣100的在使用24V的电池包,50A电流下可以持续运行15min。
如图5至6所示,主体部123包括用户安装电机11的电机壳体1231、1232、1233。电机壳体1231、1232、1233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电机壳体1231、1232、1233可拆卸连接在主体部123内部。电机壳体包括由上之下依次排布的第一壳体1231、第二壳体1232和第三壳体1233。第一壳体1231、第二壳体1232和第三壳体1233均为圆柱形的一体结构。其中,第一壳体1231内部设置有轴承安装部1234,用于安装电机11的第一轴承113。具体的,电机的转子117同轴地套设在定子116中,即是说,电机11为内转子电机11。驱动轴111穿过转子117且驱动轴111的两端均超出转子177的端面设置,驱动轴111上端超出转子117的上端面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轴承113进行支撑。驱动轴111下端超出转子117的下端面部分连接风扇112和动力输出组件13并设置第二轴承114进行支撑。第一壳体1231内形成凹槽状的轴承安装部1234,第一轴承113的外圈与轴承安装部1234抵接,第一轴承113的内圈与驱动轴111连接,第一轴承113的下端设置有防尘垫片115,防止粉末进入轴承内,影响轴承寿命。第二壳体1232连接第一壳体1231下端,其中,第二壳体1232包括与定子116抵接的第一定位部1235。具体的,第二壳体1232与第一壳体1231连接后,第一定位部1235与定子116的下侧端面抵接。第三壳体1233上端连接第二壳体1232下端,第三壳体1233的下端连接照明机构124,照明机构124通过底座14上的透光孔或透明部分将光线投射至工件上。第三壳体1233与主体部123连接。
第二轴承114设置在主体部123内,具体的,第二轴承114通过相互咬合连接的第一环125和第二环126保持在主体部123内。其中,第一环125与驱动轴111连接,第二环126与主体部123连接,第一环125与第二环126通过迷宫槽结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125与驱动轴111螺纹连接,第二环126与主体部123螺纹连接,第一环125和第二环126抵接第二轴承114的下端。第二轴承114的上端设置有防尘垫片115。通过使用迷宫槽和防尘垫片115,防止粉末进入轴承内,影响轴承寿命。
如图3至图6和图11至图18所示,底座14的底板142呈平盘形。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42由透明材料制成。电木铣100借助于底板142可以支撑在需加工的工件上(图中未示出)。底板142包括中心孔1421,驱动轴111和/或动力输出组件13通过中心孔1421延伸至外部。
电木铣100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20,其用于调节底座14相对于外壳12的沿第一直线方向101的滑动距离,具体的,调节底座14相对于外壳12的滑动距离相当于调节工具头(例如铣刀)相对于加工件的高度。
电木铣100还包括锁紧机构19,用于选择性的锁定和解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沿第一直线方向101的相对滑动。具体的,锁紧机构19可以选择性的提供给底座14和/或外壳12保持其相对位置的锁紧力F。当锁紧机构19锁定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相对滑动时,锁紧机构19向底座14和/或外壳12保持其相对位置的锁紧力F。当锁紧机构19解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相对滑动时,锁紧机构19向底座14和/或外壳12保持其相对位置的锁紧力F减少或不施加,以使底座14和外壳12被允许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0来调整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9设置在套筒141上方,锁紧力F施加在外壳12的主体部123上。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9包括:手柄191、推杆元件192和锁紧元件193,其中,手柄191包括供用户操作的操作端191b和连接端191a。手柄191的连接端191a通过第二轴195连接在套筒141上,套筒141上沿第一直线方向101延伸开设有狭缝或孔,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41上沿第一直线方向101延伸开设有孔145。所述手柄191横跨孔145两侧设置操作端191b和连接端191a。连接端191a与推杆元件192接合。锁紧元件193连接在推杆元件19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元件193可以与推杆元件192一体成型。推杆元件192包括位于锁紧元件193一侧的第一端192a和位于锁紧元件193的另一侧的第二端192b。推杆元件192横跨孔145两侧设置。锁紧元件193至少部分正对孔145设置。其中,连接端191a与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选择性接合。推杆元件192第二端192b通过第一轴194设置在套筒141上。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2上。推杆元件192以第一轴的轴线1941为转轴旋转。
手柄191包括对应锁定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相对滑动的第一位置和对应解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相对滑动的第二位置。如图12至13所示,为手柄191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4至16所示,为手柄191处于第二位置时。当手柄191通过以第二轴的轴线1951为转轴旋转以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手柄191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柄191通过连接端191a连接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进而驱动锁紧元件193通过孔145向外壳12施加锁定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相对滑动的锁紧力F。当手柄191处于第二位置时,锁紧力F减小或不施加,底座14与外壳12之间的相对滑动被允许。具体的,当手柄191处于第一位置时,锁紧元件193穿过孔145抵紧主体部123,提供锁紧力F,以保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手柄191处第二位置时,锁紧元件193脱离或仅接触主体部123,锁紧力F减少或不施加。锁紧力F的方向指向驱动轴111,即是说,锁紧力F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101。
通过使锁紧机构19中的锁紧元件193位于推杆元件192内部,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接合手柄191相当于施力端,推杆元件192的第二端192b为其旋转轴相当于支点,使得锁紧元件193在被压紧产生锁紧力时,其受力更均匀结构可靠,锁紧机构19的锁紧可靠。同时,将锁紧元件193设置于推杆元件192内部,可以减少锁紧机构19的体积,有利于产品小型化。
为使锁紧机构19拥有更好的操作性,当手柄191位于第一位置时,手柄191的连接端191a在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上的施力点至锁紧元件193的直线距离L3大于等于锁紧元件193到第一轴的轴线1941的直线距离L4。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191的连接端191a设置有凸轮1911,凸轮1911以第二轴的轴线1951为轴旋转。当手柄191处于第一位置时,凸轮1911将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向驱动轴111方向推动,即是说,凸轮1911的长直径外缘面与推杆元件192抵紧,锁紧元件193被推杆元件192向主体部123的方向推动,进而锁紧元件193与外壳12的主体部123抵紧。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元件193包括或形成有弹性元件,具体的,锁紧元件193包括可被压缩并可回弹复位的材料部分,例如尼龙,橡胶等,当手柄191位于第一位置时,锁紧元件193被推杆元件192压缩进而蓄能。
当手柄191处于第二位置时,凸轮1911以第二轴195为转轴旋转至与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脱离,即是说,凸轮1911的长直径外缘面离开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凸轮1911的短直径外缘面与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仅接触或无接触。而此时锁紧元件193由于不受到压缩或压缩力减少而回弹复位进而驱动推杆元件192向远离驱动轴111方向以第一轴的轴线1941为转轴旋转。
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推杆元件192也可以形成或包括弹性元件,具体的,推杆元件192包括或由可被压缩并可回弹复位的材料构成,当手柄191位于第一位置时,推杆元件192被手柄191压缩进而蓄能。
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9可以包括一个弹性元件,用于为推杆元件192提供复位回弹力。
当手柄191处于第二位置时,凸轮1911以第二轴195为转轴旋转至与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脱离,即是说,凸轮1911的长直径外缘面离开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凸轮1911的短直径外缘面与推杆元件192的第一端192a仅接触或无接触。而此时推杆元件192由于不受到压缩或压缩力减少而回弹复位进而推杆元件192向远离驱动轴111方向以第一轴的轴线1941为转轴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在沿锁紧力F的方向上,第二轴的轴线1951位于第一轴的轴线1941上方或第二轴的轴线1951与第一轴的轴线1941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20包括第一螺纹201和高度调节环202。其中,第一螺纹201设置在外壳12的主体部123外表面上,第一螺纹201沿第一直线方向101延伸在主体部123的圆柱形的外表面上。高度调节环202设置在底座14的套筒141上端,高度调节环202套设在第一螺纹201的外侧,高度调节环202的内侧设置有能与第一螺纹201产生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2021。高度调节环202上设置有连接卡203,连接卡203可选择的将高度调节环202与套筒141上端连接或脱离。当锁紧机构19解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相对滑动时,关闭连接卡203以使高度调节环202与套筒141连接,相对于外壳12旋转高度调节环202,外壳12与底座14发生沿第一直线方向101的向上或向下的相对运动。当锁紧机构19解锁底座14和外壳12之间的相对滑动时,打开连接卡203以使高度调节环202与套筒141脱离,进而可以将底座14与外壳12拆卸开。
如图1至图2所示,电木铣100的附件3包括引导机构31和吸尘护罩机构32。附件3为根据用户需要有选择的安装到主机1上,所以对其的安装简易性和收纳完整与便捷性要求比较高。以下先针对引导机构31的结构和引导机构31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至图2和图17至图21所示,引导机构31包括:引导组件31和安装组件32,其中,引导组件31,用于引导工具头沿预设轨迹运动。安装组件32,用于将引导组件31可拆卸的安装至底座14上。安装组件32包括操作部3121和锁紧部3122,其中,锁紧部3122连接在引导组件31上,操作部3121控制锁紧部3122与底板142的锁紧和解锁。操作部3121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操作部3121处于第一位置时,锁紧部3122将引导组件31与底座14锁紧连接,工具头可以被引导组件31引导运动。当操作部3121处于第二位置时,锁紧部3122解锁引导组件31与底座14之间的连接,引导组件31和锁紧部3122从主机1上拆除。可以理解的,操作部3121可以仅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两个位置状态,也可以除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外设置多个位置状态。当操作部3121处于第二位置时,锁紧部3122仍与引导组件31连接,操作部3121与锁紧部3122或引导组件31连接,因此,当引导机构31被从主机1上拆卸后,引导组件31和安装组件32仍连接为一个整体,收纳时安装组件32不易丢失。
为保证引导组件31和安装组件32连接的稳定性,具体的,锁紧部3122设置有限位结构2123,限位结构2123使锁紧部3122与引导组件31构成当操作部3121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结构2123将锁紧部3122保持在引导组件31上,或者限位结构2123使锁紧部3122与引导组件31构成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或特殊工具才能拆卸的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
操作部31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用户徒手操作,即是说,用户无需工具(例如螺丝批、扳手等)辅助操作即可切换操作部312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引导机构31安装在底座14上时,引导机构31位于底座14的握持部1411的下方,以使引导机构31不会影响用户的握持。
具体的,锁紧部3122为带有外螺纹的螺杆,螺杆一端连接操作部3121,螺杆的另一端可选择的与底座14连接。锁紧部3122沿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101的方向前后运动,螺杆穿过引导组件31后与底座1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41末端设置有环状凸起1412,底板142安装在环状凸起1412下底面。环状凸起1412上开设有定位孔1413,安装组件32还包括定位连接部313,定位连接部313连接入定位孔1413,以使操作部3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时,引导机构31被定位连接部313保持在底座14上,不会从主机1上脱离。所以在用户切换操作部312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无需握持引导组件31以保持位置。
当操作部3121处于第一位置时,螺杆与环状凸起1412的侧壁抵紧或嵌入。当操作部3121处于第二位置,螺杆与环状凸起1412脱离,引导机构31可以从主机1上拆除。
具体的,限位结构2123为连接在引导组件31上的限位螺母,螺杆穿过限位螺母并在限位螺母内沿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101的方向前后运动。当操作部3121位于第二位置时,螺杆的端部仍超出限位螺母一段距离,使得螺杆不易从引导组件31上掉落。
如图21所示,作为一种可替换实施例,为保证引导组件31在操作部处于第一位置,也就是锁紧位置时不发生翘起等变形,锁紧部3122穿过定位连接部313后抵接至定位孔1413的内侧壁上。此时,定位连接部313的两侧受力方向相互平衡,以使引导组件31不会由于操作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发生变形。定位连接部313的前后侧壁上还设置有垫片314。
如图1至图2、图17至图18和图22至图23所示,以下针对吸尘护罩机构32的结构和吸尘护罩机构32的安装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吸尘护罩机构32可拆卸安装在主机1上,具体的,安装在底座14上。当工具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大量切屑、粉尘等,对工作环境和用户体验都有较大影响。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外接吸尘器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吸尘护罩机构32主要会提供与外接吸尘器相连接的接口,同时形成可供切削碎屑进入吸尘器的排出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护罩机构32包括护罩主体321和吸尘通道322,其中,护罩主体321呈与套筒141外侧壁相适应的圆弧形,护罩主体321安装在套筒141时,套筒141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形外壁。以使电木铣100在工作时形成从工件表面流经底板142的中心孔1421后进入吸尘通道322后进入吸尘器的排出通道。吸尘通道322的一端连通底板142的中心孔1421,另一端设置与吸尘器连接的接头3221。护罩主体321与吸尘通道322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护罩主体321和吸尘通道322为两个单独部件,经过组装形成一个整体部件。
吸尘护罩机构32还包括护罩安装组件32,其用于将吸尘护罩机构32安装至底座14上。护罩安装组件32包括护罩操作部3231和护罩锁紧部3232,其中,护罩锁紧部3232连接在护罩主体321上,护罩操作部3231控制护罩锁紧部3232与底座14的锁紧和解锁。护罩操作部3231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护罩操作部3231处于第一位置时,护罩锁紧部3232将护罩主体321与底座14锁紧连接。当护罩操作部3231处于第二位置时,护罩锁紧部3232解锁护罩主体321与底座14之间的连接,吸尘护罩机构32可以从主机1上拆除。可以理解的,护罩操作部3231可以仅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两个位置状态,也可以除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外设置多个位置状态。当护罩操作部3231处于第二位置时,护罩锁紧部3232仍与护罩主体321连接,护罩操作部3231与护罩锁紧部3232或护罩主体321连接,因此,当吸尘护罩机构32被从主机1上拆卸后,护罩主体321和护罩安装组件32仍连接为一个整体,收纳时护罩安装组件32不易丢失。
为保证护罩主体321和护罩安装组件32连接的稳定性,具体的,护罩锁紧部3232设置有限位结构324,限位结构324使护罩锁紧部3232与护罩主体321构成当护罩操作部3231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结构324将护罩锁紧部3232保持在护罩主体321上,或者,限位结构324使护罩锁紧部3232与护罩主体321构成需要使用辅助工具或特殊工具才能拆卸的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
护罩操作部323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用户徒手操作,即是说,用户无需工作辅助操作工具即可切换护罩操作部323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底座14上设置有与护罩锁紧部3232配合的接收部144,在本实施例中,护罩锁紧部3232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杆,接收部144包括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当护罩操作部3231处于第一位置时,螺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当操作部3121处于第二位置,螺杆与螺纹孔脱离,吸尘护罩机构32可以从主机1上拆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电机,包括或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
动力输出组件,用于连接操作工件的工具头;
外壳,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电机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底座,滑动套设于所述外壳,用于将所述电动工具支撑在所述工件的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包括:
主体部,所述电机至少部分被容纳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动力输出组件由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突出至外部;
电源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主体部和电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
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
开关,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用于控制所述电机;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向所述电机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设置所述开关和所述电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至所述主体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设置有风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时,能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开关、所述控制器至所述电机,并从所述主体部流出的散热风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和包围所述电路板的散热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外壳延伸的方向,所述开关与所述散热部件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沿所述连接部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和沿所述连接部周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风扇转动时,能形成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控制器至所述电机,并从所述主体部流出的第二散热风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开关下方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主开关和调速开关,其中,所述主开关用于启动或停止所述电机;所述调速开关,用于调整所述电机的输出转速,所述调速开关与所述主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操作件,供操作以触发所述主开关;所述连接部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朝所述驱动轴方向内陷的安装部;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为微动开关。
11.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电机,包括或连接有用于输出动力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
动力输出组件,用于连接操作工件的工具头;
外壳,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电机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底座,滑动套设于所述外壳,用于将所述电动工具支撑在所述工件的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包括:
主体部,所述电机至少部分被容纳在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动力输出组件由所述主体部第一端突出至外部;
电源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源装置;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主体部和电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朝所述驱动轴方向内陷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电源连接部;
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
主开关,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用于启动或停止所述电机;
操作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供操作以触发所述主开关。
CN202210498792.4A 2022-01-28 2022-05-09 电动工具 Pending CN117067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8792.4A CN117067328A (zh) 2022-05-09 2022-05-09 电动工具
US18/090,153 US20230286130A1 (en) 2022-01-28 2022-12-28 Power tool
EP22217288.4A EP4227042A1 (en) 2022-01-28 2022-12-30 Power to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8792.4A CN117067328A (zh) 2022-05-09 2022-05-09 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7328A true CN117067328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8792.4A Pending CN117067328A (zh) 2022-01-28 2022-05-09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73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77272B1 (en) Cordless hand held power tool with power accessory
US10433491B2 (en) Hedge trimmer
JP6129668B2 (ja) 電動工具
JP7027490B2 (ja) 電動工具
JP2014533208A (ja) 独立した付属品スイッチをもった、交換式工具ヘッドを有する動力工具
US20210329832A1 (en) Mower
US20220297209A1 (en) Cutting tool
JP2015163421A (ja) 携帯用切断機
CN117067328A (zh) 电动工具
CN217453809U (zh) 电动工具
JP6480975B2 (ja) 電動工具
CN117067166A (zh) 电动工具
US11559916B2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CN113366988A (zh) 一种动力装置及电动工具
CN114888761B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114986453B (zh) 双头电动工具
JP7455661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US11393646B2 (en) Hand held rotary power tool
CN114986452A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210120175U (zh) 电动工具及其主机
US20230286130A1 (en) Power tool
CN219336208U (zh) 手持式带锯
CN106508444B (zh) 修枝机及其电机装置
CN106508447B (zh) 修枝机
JP6593407B2 (ja) 携帯用切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