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2763A -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2763A
CN117062763A CN202280024810.3A CN202280024810A CN117062763A CN 117062763 A CN117062763 A CN 117062763A CN 202280024810 A CN202280024810 A CN 202280024810A CN 117062763 A CN117062763 A CN 117062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nip
web
pattern
sub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48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锡安·兰达
吉沙克·桑德斯
约瑟夫·沙查克
奥菲尔·内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eit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62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2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32B37/025Transfer lami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6Continuous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to and out of a processing chamber, e.g. transporting belts within processing cha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5Patterning and lithography; Masks; Details of resist
    • H05K2203/0502Patterning and lithography
    • H05K2203/0522Using an adhesive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5Position of the PCB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1545Continuous processing, i.e. involving rolls moving a band-like or solid carrier alo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5Position of the PCB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1572Processing both sides of a PCB by the same process; Providing a similar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on both sides; Making interlayer connections from two s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7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other printing techniques, e.g. letterpress printing, intaglio printing, lithographic printing, offs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 H05K3/2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using a prefabricated paste pattern, ink pattern or powder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物质图案转移到基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承载物质图案的幅材、用于驱动所述幅材通过辊和相对表面之间的辊隙的幅材驱动机构、以及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使具有平行侧边缘的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以便所述基底被夹持在所述辊隙中并与所述幅材同时且以与所述幅材相同的速度被摩擦驱动通过所述辊隙,所述幅材在通过所述辊隙期间被压靠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以使所述物质图案从所述幅材转移到所述基底。位于所述基底相对侧上的多个横向支座是可相向和远离彼此移动的,并且被弹性偏压以夹持所述基底,所述多个支座用于使所述基底与所述幅材对准,并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Description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来自于在2021年4月7日提交的编号为2104962.2的英国专利申请的巴黎公约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从柔性幅材转移而将物质图案施加到基底。
背景技术
在某些产品的制造中,出现将物质图案施加到基底的表面的需要。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电路板、触摸屏和射频识别(RFID)天线的制造中,除了其它物品之外,人们可能希望将包括组合物的物质施加到基底上,所述组合物包含导电材料的颗粒,并且通常包含将颗粒保持在所需形状(例如,线条图案、线条横截面等)的粘合剂和/或可增强对预期基底的粘附或促进与其的任何功能相互作用的粘合剂。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基底可以是半导体晶片,或者在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基底可以是电绝缘基底。虽然这种基底通常是刚性的和平面的,但是也可以使用柔性和/或非平坦(例如,弯曲)的基底。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对于RFID器件,可能希望将物质图案直接施加到三维物品上,例如一件设备的主体的一部分上,于是表面可能是平坦的或弯曲的。
已知有各种方法用于将物质图案施加到基底上。通常,物质图案直接形成在基底上。在其中物质的图案不旨在覆盖整个表面的一些方法中,可以例如通过丝网印刷进行物质的选择性沉积以实现期望的图案。在其它方法中,可以用物质涂覆基底的整个表面,然后例如通过蚀刻或激光烧蚀,可以选择性地除去物质的一部分,以留下所需的图案。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本申请人以前在WO 2018/020479和WO 2018/020481中提出,通过首先用物质填充在柔性幅材中形成的凹槽且随后将图案从柔性幅材转移到基底,在基底上形成物质图案。WO 2018/020483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含有导电材料颗粒和热活化粘合剂的组合物的图案从柔性幅材的表面转移到基底表面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i.用于使幅材和基底同时前进通过辊隙的相应驱动机构,在所述辊隙处压力辊起作用以将幅材和基底的表面彼此压靠,
ii.加热站,用于在通过辊隙之前或期间将所述幅材和所述基底中的至少一个加热至当所述表面彼此接触时所述组合物中的粘合剂被活化的温度,
iii.冷却站,用于在通过辊隙之后冷却幅材和基底,以及
iv.分离装置,用于在通过冷却站之后将所述幅材从所述基底剥离,以留下粘附到所述基底的表面的所述组合物的图案。
当上述设备用于通过快速转移在易碎(例如薄和脆的)基底(例如半导体晶片)上印刷图案时,基底在被进给到辊隙时有被损坏或断裂的风险。
为了减轻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先前在WO 2021/079309中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将物质图案转移到基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承载物质图案的幅材、用于驱动幅材通过辊和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辊隙的幅材驱动机构、以及用于使基底朝向辊隙前进以使基底被夹持在辊隙中并同时以与幅材相同的速度摩擦驱动通过辊隙的传输机构,幅材在通过辊隙期间被压靠基底表面以使物质图案从幅材转移到基底上,其特征在于,在基底被夹持在辊隙中时,没有进一步的力被传输机构向基底施加力以使基底朝向辊隙前进,从而避免了基底的压缩。
在后一种应用中,通过与基底的后边缘接合的传输机构上的支座,使基底朝向辊隙前进。如果当摩擦驱动基底通过辊隙时,传输机构的速度小于基底的速度,那么基底的后边缘将自动地从传输机构上的支座脱离,从而避免对基底施加压力。
目的
本公开寻求提供一种替代系统,其尤其避免了在基底从传输机构向辊隙转移期间基底的压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物质图案转移到基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承载物质图案的幅材、用于驱动所述幅材通过辊和相对表面之间的辊隙的幅材驱动机构、以及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使具有平行侧边缘的基底沿X方向朝向所述辊隙前进,以便所述基底被夹持在辊隙中并与所述幅材同时且以与所述幅材相同的速度被摩擦驱动通过所述辊隙,在所述幅材通过所述辊隙期间被压靠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以使所述物质图案从所述幅材转移到所述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横向支座,所述横向支座位于所述基底的相对侧上,在横向于X方向的Y方向相对于彼此是可移动的并且被弹性地朝向彼此偏压以夹持所述基底的相对侧边缘,所述多个横向支座用于使所述基底与所述幅材对准,并施加力以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还可包括环形传送带,用于支撑以与所述幅材基本相同的速度驱动的所述基底的下侧,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安装成随所述传送带一起移动。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横向支座可以安装在环形支撑传送带上,或者可以是可与环形支撑传送带一起移动的。
在替代实施例中,基底可以被支撑在低摩擦表面上或在可自由旋转的辊上。无论基底是如何被支撑的,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可以是绕与所述辊隙相距预定距离的轴是可旋转的多个带或辊,所述多个带或辊中的至少一个被驱动以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方便地,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可以包括围绕垂直轴可旋转的两个相对的带,这两个带被驱动以使所述基底以与所述幅材相同的速度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确定每个基底的前边缘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基底的前边缘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所述辊隙,以与所述幅材上的图案对准。
在所有实施例中,无论是用支撑传送带或支座,基底仅需通过摩擦接触而前进。因此,没有任何形式的机械或互锁接合,机械或互锁接合可能有在传输机构的行进方向上压缩基底的风险。这样,本公开确保了基底与幅材的正确对准,同时使对脆性或易碎基底的损坏风险最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或预测基底的前边缘已经接合在辊隙中时,横向支座可以缩回以停止施加力以使基底朝向辊隙前进。
可以基于在辊隙之前的固定位置处检测到基底的前边缘和在检测到基底的前边缘之后支座的运动的测量来预测基底在辊隙内的接合。例如,如果支座由步进电机移动,则可以预测在已经将预定数量的脉冲施加到步进电机之后,基底已经到达辊隙。或者,可以通过检测辊隙的辊上的压力或其位移来检测基底在辊隙中的接合。
为了缩回当由带或辊形成时的横向支座,在基底的相对侧上的带或辊可以安装在可在横向于基底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的单独平台上。平台可彼此独立地移动,从而允许每个基底在横向于其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精确地安置,以与待从幅材转移到基底的图案正确地对准。
由于不需要将基底到达的时间与支座销的通过时间一致,所以没有任何用于接合基底的后边缘的支座销简化了基底到传输机构上的装载。基底可以在任何时候放置在传输机构上,并且它们的位置可以由合适的传感器确定,例如光学地确定,以确保每个基底的前边缘在正确的时间到达辊隙,以与幅材上的图案对准。
本公开中的辊隙的目的是施加促使幅材和基底彼此抵靠的力,以确保将物质图案从幅材转移到基底。在没有由传输机构施加的力的情况下,基底被夹持在辊隙中,从而避免基底在辊隙和传输机构之间的压缩。因此,一旦基底被辊隙充分接合以被辊隙夹持并被摩擦驱动,辊隙就控制其向前运动。与幅材在其上通过的辊相对的辊隙的侧面(基底在其下方被驱动)可以是另一个辊(例如压力辊)或低摩擦表面(例如相对表面),基底或幅材可相对于低摩擦表面容易地滑动。
如果要将物质图案从两个不同的幅材转移到基底的两侧,则这两个转移可以在两个幅材和基底穿过同一辊隙时同时进行,或者它们可连续穿过两个分开的辊隙进行。在前一种情况下,辊隙可以由彼此面对的两个辊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两个辊的尺寸另外对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将具有平行的相对的侧边缘的基底引入到在压力辊和相对表面之间限定的基底被驱动通过的辊隙中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借助于传输机构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所述传输机构具有多个横向支座,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夹持所述基底的所述相对的侧边缘,所述基底通过由所述多个支座施加的力而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基底的前边缘接合在所述辊隙内时,所述多个支座和所述基底的相对侧边缘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有利地,横向支座在夹持所述基底期间被弹性地朝向彼此偏压,并且在所述基底接合在所述辊隙内时相对于所述基底的各侧是可脱离的/可缩回的。换句话说,在所述基底的一侧上的支座能够移动远离(或相反地更靠近)另一侧上的支座,响应于所述基底前边缘接合到所述辊隙中,这种将两者分开的距离的相对加宽(或变窄)被定时。
当所述基底的前边缘到达辊隙时,脱离接合仅需要影响足够靠近所述辊隙的横向支座以与所述基底接触,但是替代地,所有横向支座可以移动分开,而不管它们距辊隙的距离如何。
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所述方法提供了借助于传输机构使基底沿X方向朝向所述辊隙前进,但是横向支座可以另外用于使基底沿横向于X方向的Y方向对准,所述对准在基底前边缘在辊隙内的接合之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入基底的方法还包括驱动承载物质图案的幅材与基底同时且以与基底相同的速度穿过辊隙,幅材在穿过辊隙期间被压靠在基底的表面上,以使物质图案从幅材转移到基底。
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附加的益处和特征,其尤其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字符指示对应或相同的对象。该描述与附图一起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如何可以实践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附图是为了说明性讨论的目的,并且不试图比基本理解本公开所必需的更详细地示出实施例的结构细节。为了清楚和方便呈现,图中描绘的一些对象不一定按比例示出。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如WO 2018/020483中所述的用于将(例如导电的)图案施加到基底的相对侧的转移系统,所述转移系统可以根据本教导进行修改,尤其是包括用于传送基底的新颖设备;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以正确的时间和速度将基底传送到辊隙的进给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设备的透视截面图;
图4a和4b示意性地示出了辊隙,根据本公开的基底进给机构可以将基底输送到辊隙,以在其相对的表面的一个或多个上施加物质图案;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何进一步涂覆和结合压力辊和背衬表面,以形成可以与基底进给机构一起实现的辊隙,例如图4a和4b中所示;
图6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透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透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透视图;
图9是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平面图;
图11是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传输机构的透视图,所述传输机构以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原理操作,但是在所述传输机构中当基底进入辊隙时横向支座是可从基底脱离的;
图12A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前边缘到达辊隙时图8的实施例的横向支座如何可以从基底脱离;
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前边缘到达辊隙时图11的实施例的横向支座如何可以从基底脱离;以及
图12C示出了如何使用图11的实施例的修改使横向支座从基底的横向边缘脱离,其中支撑支座的平台是可旋转的而不是在Y方向上是可滑动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WO 2018/020483中更详细描述的图1的设备旨在将物质图案施加到例如从堆叠12或从盒中拉出的基底10的相对侧。例如,图案的物质可以是包含诸如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颗粒(例如,由金属或合适的合金制成的导电颗粒)和热和/或压力激活的粘合剂(例如,热熔聚酰胺粘合剂)的合成物。例如通过施加能量以烧结组合物,能够使这种图案导电。组合物可以不需要施加能量来变成导电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导电性,所述图案例如具有其他功能或仅是装饰性的。如果图案要被处理以显现其期望的功能和/或美学效果,例如要被加热以变得导电,或者要被熔化或固化以增加对基底的粘附,则该处理通常在图案从幅材转移到基底之后执行。
因此,在考虑能够导电的功能图案的一个示例中,基底10可以是半导体晶片,设备将所需最终产品的前电极和后电极施加到所述半导体晶片上,所述最终产品可以是太阳能电池。转移的图案可以构成基底上所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它们可以形成太阳能电池的指状物的网格状图案,横向母线排可选地通过类似或不同的方法单独施加。施加在相对侧上的两个导电图案通常彼此不同,但是可能需要每个都与基底正确地对准(因此在基底的每侧上也彼此正确地对准)。在另一个示例中,成品可以不包括半导体晶片(例如,可以是电绝缘基底、塑料、玻璃等),可以具有除太阳能电池之外的功能(例如,电路板、RFID天线、显示器、触摸屏等的功能),和/或可以纯粹是装饰性的。
在图1所示的基底驱动机构的非限制性示例中,基底10从堆叠12一次分发一个,并且可以前进到检查站60,在该处可以通过相机601针对缺陷光学地分析基底的上表面。在随后的选择站62中,可以排出被发现有缺陷的基底。
(优选地,预先检测为没有缺陷的)基底10通过传送带和对准装置50前进,在那里它们可以被加热器52加热。可选地,适于改善图案从幅材的转移和/或其在基底上的保持的粘合剂可以被施加到基底的表面或其部分。在被加热之后,如果需要,以及在正确安置和定向之后,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将用粘合剂涂覆的基底10进给到限定在两个压力辊22a和22b之间的辊隙40中,所述两个压力辊可以为相同的和对称的,如图1所示。
虽然建议包括检查站60和选择站62以检测和排出有缺陷的基底,但是这样的站对于设备的操作不是必需的,仅从质量控制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在辊隙下游,例如在柔性幅材剥离之后,可以可选地另外或替代地包括起到类似作用的站,以检测有缺陷的图案并排出带有这种缺陷的基底,和/或根据质量水平将基底分类到各个仓中。
在所述设备包括位于辊隙上游的站60和62的情况下,能够希望进一步包括加速站64,其允许无缺陷基底在因此被排出的有缺陷的基底之后被拉动以与幅材的图案同步地到达辊隙。因此,这种加速站64可以防止在没有基底的情况下在辊隙处“空”进给幅材。然而,这种加速站不是必需的,因为这种空进给可以被容许或通过诸如添加从这种无缺陷晶片的缓冲器中预选为无缺陷的基底之类的替代手段或通过任何类似的解决方案来减轻。
类似的检查站可以放置在设备中的其他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响应于它们旨在检测和发信号的情况而将相关指令发送到系统。例如,在能够由安置在辊隙上游的传感器检测到的基底误进给的情况下,(至少在移除误进给的基底的持续时间内)检查站可以引起基底进给的中断、幅材进给的减速和设备的操作的停止。
要转移到基底的包括所需成分的物质的图案由两个柔性幅材14a和14b承载,如上所述,这两个幅材不必相同。从图1能够清楚地看到,两个幅材14a和14b的驱动机构可以是彼此的镜像,但这不必须是这种情况,并且如下面参考图4a、4b和5所示和所描述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能的。为了避免重复,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没有后缀的附图标记来一般地指代两个幅材驱动机构的部件,但在附图中使用后缀“a”和“b”来区分上和下驱动机构。
每个幅材14例如通过惰辊18和浮动辊20从供应辊16拉出,所述浮动辊可以如箭头21所示从左向右移动。浮动辊20可以用于张紧幅材,并且还用于确保幅材14上的图案与基底10的正确配准。当两个幅材被用于在基底的相对侧上施加物质图案时,沿着它们各自的路径中的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张紧辊能够用于实现由两个幅材承载的图案之间的配准。
通常,当从供应辊16上拉出幅材14时,组合物与幅材的表面齐平,并且通常但不是必须地基本上是干燥的。可选地,在从供应辊16拉出幅材14之后并且在其接触基底之前(例如,辊隙的上游),可以将适于改善图案从幅材的转移和/或其在基底上的保持的粘合剂施加到幅材14。幅材14在限定了基底10被进给到的辊隙40的两个压力辊22之间通过。在辊隙40内,将幅材14上的物质/组合物图案压靠基底10的表面,导致物质/组合物的图案粘附到基底。然后,幅材14可以在两个辊26之间通过可选的冷却站23,并且例如通过分离装置30或通过形成适于分离的卷取角度而与基底10分离。在例如通过装置30与基底10分离之后,幅材可以被重新卷绕在卷取辊32上,如果需要,卷取辊32可以被返回到幅材供应商以进行回收。
在卷取辊32被丢弃的情况下,幅材14可被称为一次性柔性幅材或膜。采用本文所公开的幅材的过程可称为“卷对卷”方法,图案从其转移到基底的幅材从供给辊16拉出并重新卷绕在卷取辊32上。
如果例如由于幅材14可以另外用于保护基底10而不需要剥离,则可从设备中省略分离装置30和卷取辊32。针对组合物及其变体的图案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转移”应当理解为也涵盖了其中幅材和基底彼此不分离的实施例。如果例如因为物质图案通过压力转移和/或转移不在升高的温度下进行和/或幅材不需要与基底快速分离而不需要冷却,则冷却站23可以从设备中省略或关闭。
为了确保物质/组合物的图案与基底10的正确配准的目的,可以例如在惰辊18的上游设置光学传感器70以感测幅材14上的图案的位置。传感器的类型、它们沿着幅材和基底中的每一个所遵循的路径的安置、它们可以提供给适于控制和采取响应动作的系统的信号以及它们可以触发设备的不同部分以便确保正确配准或在公差内减少错误配准的响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不需要在本文中详述。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基底接合到辊隙中时(和之前),控制器可以将第一速度设定到幅材,并且调整基底在运输传送带上时的第二速度。辊隙的至少一个压力辊的圆周速度与幅材的线速度基本相同,使得当比较基底的速度与辊隙的速度时,参考每个的相应线速度。
虽然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允许将两个图案同时转移到基底的相应的相对表面上的设备,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如何制备类似的设备以将物质/组合物的图案转移到单个基底侧上或一次转移到单个基底侧上(例如,需要两个辊隙来顺序地将来自第一幅材的图案施加到第一侧上和将第二幅材的图案施加到第二侧上)。在这种情况下,辊隙40,无论是设备的单独的、第一或第二辊隙,例如,可以形成在单个压力辊22和用于基底10的背衬支撑件34之间。背衬支撑件可以是静态的(例如,板、压力辊和/或驱动在其上的基底的移位幅材的移动)或者可以是运动的(例如,适于以选择为匹配相应幅材的相对移动的速度传输基底的传送带)。由于辊隙包括至少一个压力辊22(例如,22a),因此压力所施加的表面可以被称为相对表面或背衬表面36,如上所述,其可以是第二压力辊(例如,22b)或背衬支撑件34,并且可以在系统的操作中在辊隙闭合时提供静态或动态表面。
图4a和4b以高度示意的方式示出了替代的辊隙结构。图4a示出了一种系统,在其中基底10沿箭头方向被进给到辊隙40A,以在其两侧接收分别由幅材14a和14b输送的物质图案,每个物质图案由供应辊16a或16b供应并最终相应地由重绕辊32a或32b卷取。基底10经由稍后详细描述的进给机构55被进给到由两个压力辊22a和22b形成的辊隙40a,并且像10'那样在将图案转移之后离开辊隙。
图4b示出了这样的系统,在其中基底10沿箭头方向被进给到辊隙40B,以在其两侧中的单侧上接收由幅材14a输送的物质图案,所述幅材由供应辊16a供应并由重绕辊32a卷取。基底经由进给机构55a进给到由压力辊22a和背衬支撑件34形成的辊隙40B。基底可以可选地经由进给机构55b顺序进入由压力辊22b和背衬表面36形成的第二辊隙40C。辊隙40C允许在基底的另一侧上施加第二物质图案,第二图案由供应辊16b供应的幅材14b输送并由重绕辊32b卷取。辊隙40A和40B是辊隙40C的示例,尽管辊隙40A的结构对于在基底的两侧上同步施加图案是优选的,但所有三种结构都可以用于在基底的单侧上施加图案或一次在一个侧上顺序施加图案。
不管辊隙结构如何,构成辊隙40的压力辊22和背衬表面36(例如,背衬支撑件34)可以被构造成适合旨在在其间穿过的幅材和基底。例如,它们可形成合适的间隙,或具有合适的尺寸、形状或表面形貌、合适的摩擦特性、合适的可压缩性(例如,促使幅材与基底的面之间的紧密接触)、合适的硬度(例如,适应于基底机械特性)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类似考虑。压力辊或背衬支撑件的这些特性可以是部件固有的或者由部件的合适涂层提供。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辊22(或其背衬支撑件)可以涂覆有材料(例如,聚合物化合物或共混物)以便在其外表面上提供外层25,其硬度不大于100肖氏硬度A、不大于90肖氏硬度A、不大于80肖氏硬度A、不大于70肖氏硬度A、不大于60肖氏硬度A、不大于50肖氏硬度A、或不大于40肖氏硬度A。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辊22具有至少10肖氏硬度00、至少30肖氏硬度00、至少50肖氏硬度00(其大致对应于10肖氏硬度A)、至少20肖氏硬度A、或至少30肖氏硬度A的外表面硬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辊22(或其背衬支撑件)可涂覆有材料,以便在其外表面上提供外层25,所述外层替代地或另外地用作可压缩层,所述可压缩层适于确保当穿过辊隙时幅材和基底的表面的适当接触。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使压力辊22或背衬表面36未涂覆有或涂覆有外层25的这些替代方案。为了由辊隙401至407表示的压力辊和背衬表面的可能组合的缘故,压力辊和背衬表面的涂覆型式在这个图中分别由22'和36'表示。
形成辊隙的部件(例如,压力辊22和背衬表面36)优选能够彼此脱离,从而允许例如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例如,使两个压力辊22a和22b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或远离另一个移动),例如使辊隙间隙适应基底和/或幅材厚度,或使幅材穿过,或移除错误进给的基底,以及在辊隙处可能需要的类似常规操作和维护。
由于闭合辊隙以形成适于转移的间隙可能引起与正在被移动的部件接触的幅材的轻微(通常向后)移位,因此可以在闭合之前将幅材相应地安置以将此现象考虑在内。例如,两个幅材14中的一个幅材可以有意地相对于另一个幅材以这样的方式前进,即在辊隙40闭合之前使幅材所承载的图案不对准,使得幅材和它们各自的图案在辊隙闭合时被(例如,在公差范围内)正确地对准。由于在辊隙闭合之后提供正确的对齐而导致的有意的辊隙前闭合错位的程度能够基于辊隙结构和操作来计算,或者能够根据经验来确定。在辊隙闭合之后的正确对准能够在启动或重新启动幅材驱动机构之前通过视觉确定,或者在设备操作中借助于适当的传感器确定。
虽然至少一个压力辊和背衬表面之间的辊隙被认为是理想地形成接触线,但通常不是这种情况,压力被施加在辊隙处和其构成部件可以涂覆有在这样的压力下可略微变形的材料的事实导致辊隙形成幅材和基底之间的纵向接触区域。因此,基底的前边缘在辊隙处的充分接合可以不需要其经过虚拟的接触线,而是需要在甚至这种线的上游的接触区域中存在足够的夹持,以便辊隙的至少一个摩擦辊摩擦地驱动基底。基底在辊隙中的接合的最小长度(用于压力辊从所述接合向前控制基底的速度)可以取决于压力辊的直径、其外表面的硬度、其相对于待夹持的基底的摩擦系数、以及施加到其上的压力,这仅是可以确定充分夹持基底所需的接合程度的几个因素。为了说明,如果当长度为210mm的基底的前五毫米(例如,约基底长度的2.5%)在辊隙中接合,并且辊隙的接触区域具有对称地分成虚拟接触线的上游和下游的8mm的16mm的宽度时,获得足够的夹持,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基底的前边缘在上游并且距离接触线3mm远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前接合和夹持。在适用的操作条件下,通过常规实验能够确定基底充分接合到辊隙中到允许辊隙的一个或多个压力辊摩擦地驱动基底的程度。因此,诸如在辊隙处或通过辊隙的接合之类的术语涵盖可选地发生在辊隙的虚拟接触线的上游的这种近侧的夹持。
在图1中,在冷却站23中,通过环形带24实现对仍附着有幅材的基底的可选冷却,所述环形带还穿过辊22之间的辊隙和辊26之间的辊隙,并进一步越过惰辊28。其他冷却方法和装置也可以替代地用于此目的。在这样的方法和装置的一些中,可以省略辊26。在一种替代方法中,可以通过与“静态”散热器(例如,由流体被动或主动制冷的常规热交换器,并且可选地包括多个翅片以促进散热)热接触通过传导来冷却幅材(并且继而在某种程度上冷却基底)。例如,散热器可以(例如,通过分离装置或通过幅材与基底形成足以实现分离的角度)在辊隙和路径上的在其处幅材与基底分离的点之间延伸。通过一个或多个促使这种接触的辊,可以使幅材和/或基底保持与散热器热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辊(一个或多个)可以另外充当散热器的一部分。例如,此类辊可以可选地被冷却(例如,液体冷却)。
无论用于冷却幅材和/或基底的装置和方法如何,都采用这种冷却,使得幅材在特定温度下到达分离点(例如,分离装置),以便有利于幅材与基底分离和/或组合物的图案粘附到基底表面。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据信在低于幅材的软化温度并且低于组合物的软化温度(例如,包含在组合物中的聚合物(例如粘合剂并且具体地讲热活化的聚合物)的软化温度)的温度下将幅材从基底剥离可以有助于这些过程。例如,在冷却之后和分离时,幅材的温度可以为至多60℃、至多50℃或至多40℃。
遵循这个基本原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站对于设备来说可以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在相对适中的温度下进行转移,在该温度下图案可以充分地转移到基底上并附着于其上,则可以不需要冷却步骤。例如,如果组合物的粘合剂是压敏粘合剂,或者如果将另外的粘合剂施加到基底、幅材或其选定区域,则情况可能如此。
当在高速下使用图1所示的设备时,可以以商业上显著的比例观察到薄且脆时的基底10的损坏(例如,破裂)。虽然通过设备的均匀速度降低可以减少或防止相对易碎的基底的破裂,但是这种方法相应地降低了生产率。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替代的进给机构,其旨在替换辊隙40上游的相应部件以实现较低的破损率,优选地小于1.5%。尽管本发明的进给机构对于相对易碎的基底是有利的,但是其使用不必限于这样的基底,因为不管基底类型如何,能够以相对高的速度转移图案提高了生产率。辊隙40下游的例如基本上如WO 2018/020483和US10,834,824中所述的设备可以不加修改地保留或者如本文所述进行改造。
同样,可以保留仅便于根据本教导的替代进给机构的操作或与其不相关的辊隙上游的部件。例如,确保由柔性幅材承载的图案的及时输送的子系统能够在原理和架构上类似于申请人先前描述的子系统,或者在本领域中部分地已知的子系统,或者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那样被改造的子系统。这些已知的组件在此不作详细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见WO2018/020483和US10,834,824,它们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将在以下部分中描述新架构。
图2和3示出了诸如上面所述的用于将基底10进给到两个辊22a和22b之间的辊隙40的设备56。所述设备包括两个单独驱动的传送带,在此称为进给传送带54和传输机构58,以将它们彼此区分。进给传送带的目的是将基底10从诸如堆叠或盒之类的合适的供应源一次一个地转移到传输机构58。传输机构58的目的是首先(例如通过检测定位的传感器)建立每个基底10的精确安置,然后将基底10前进到辊隙40,以便它在与承载基底图案的幅材的运动同步的时间到达辊隙40,从而实现图案和基底之间的正确配准。
如表面上或相对于彼此的图案配准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这种问题通常允许一些公差,其可以以相对项(例如,偏差的百分比)或绝对项(例如,距预期定位的距离)来表示。例如,在功能图案的情况下,如果在距离精确安置+/-100微米(μm)或更小、或+/-75μm或更小、或+/-50μm或更小、或+/-20μm或更小、或+/-10μm或更小的公差内,则可以认为配准是正确的。为了说明,如果在X方向(传送带54和58的移动方向)和横向Y方向中的每一个上,距离相对于基底的各个(前、后、右和左)边缘的期望安置在+/-50μm内,并且如果图案被施加在基底的顶和底表面上,距离相对于彼此的期望安置在X方向和Y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在+/-50μm内,则图案被正确地对准。在纯粹的装饰图案的情况下,这种公差可以进一步放宽,并且如果对于其期望的装饰目的视觉上令人满意,则施加在距其预期位置几毫米(mm)内的图案仍然可以正确地对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配准的水平,换句话说,在图案的预期位置(或其中的点)和其在基底上的实际位置之间观察到的相对小的偏差(例如,≤+/-100μm)可以由本公开的系统在承载待转移图案的柔性幅材和基底都处于运动的同时以持续进行的方式实现。
为了比较,用于进给这种基底的标准装置(例如,传输站56上游的传送带54)可能偏离预期安置200μm或更多。就基底被横向引导而言,这通常是由于在两侧上存在相对可压缩和/或柔软的引导件(例如,对中系统的横向带)而导致的。在图案(例如,通过印刷)直接施加到基底表面的传统系统中,与基底的准确安置的这种相对高的偏差通常通过待沉积的用于形成图案的材料的相应重新安置来补偿。为了说明,如果通过丝网印刷将物质的图案施加到基底上,则通常该过程是停-走过程,在其中一旦基底的前进在“停止位置”处中断,丝网就以期望的精度安置在基底上方。以通过这种停-走方法制造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为例,可实现的产量可以高达每小时3600个晶片,每秒单个晶片被印刷有太阳能电池图案。
有利地,根据本教导的装置和系统允许基底与由柔性幅材承载的图案的持续对准,而不必停止它们中的任一个以确保在基底上的预期位置处转移的图案的期望配准。这种连续的对准和转移方法自然能够实现比常规的停-走过程中更大的产量,对于作为适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晶片的基底的可比的说明,该产量为每秒多于一个晶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公开的装置、系统和方法能够实现每秒1.5个晶片或更多、每秒2.0个晶片或更多、每秒2.5个晶片或更多、或每秒3.0个晶片或更多的产量。由于产量尤其取决于基底的长度、相邻基底之间的间隙和由传输机构提供的速度,所以对于M12标准尺寸(即具有210mm的长度)的晶片,生产率甚至可以达到每秒6.0个晶片,对于较短的基底(例如,用于印刷电路的板或M0太阳能晶片)生产率更大,或者对于较长的基底生产率更小。
进给传送带54的速度通过电机控制,其速度使用编码器监测。进给传送带54可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可循环移动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彼此平行地运行,基底10的每个侧边缘搁置在所述两个带中的相应一个带上,并且由所述相应一个带支撑。因此,带应间隔小于要传输的基底10的宽度。通过从堆叠或盒中拉出基底10或通过进给传送带54上游的另一站,基底10可被输送到进给传送带54。
进给传送带54由两个单独的带形成的原因在于,在其下游端处,两个带跨过传输机构58的上游端,从而形成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处,各个基底从进给传送带54转移到传输机构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底10位于进给传送带54上时,可以进行检查、选择、激光掺杂或任何其它工艺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其它实施例中,进给传送带54仅充当将基底10从堆叠或盒转移至运输站56的装置。
运输站56包括传输机构58,其的不同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图6至图11描述。通过正确地对传输机构的运动进行定时,确保了由幅材承载的图案和幅材将被转移到其上的基底之间在如上限定的X方向上的正确对准。在图6至11的不同实施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对准支座来确保沿横向Y方向的对准,所述对准支座接合基底的侧边缘,并且如果需要,当基底在运输传送带58上时,沿横向Y方向使基底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给传送带54和传输机构58被配置成和适于以至少0.1米/秒(m/s)、至少0.5m/s或至少0.7m/s的线速度将基底进给到辊隙40。典型地,在辊隙处的基底的线速度不超过2.0m/s,并且通常在0.2m/s至1.5m/s、0.4m/s至1.0m/s和0.5m/s至0.8m/s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本公开的系统已经证明了它们的能力,即以0.7m/s或更大的速度将基底与要被转移到其上的图案精确地对准,以便在X方向、Y方向或这两个方向上距离预期位置的绝对值在小于100μm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X方向和Y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以0.7m/s或更大的速度与预期位置的偏差的绝对值小于75μm、小于50μm、小于25μm或小于10μm。
图6中的传输机构600包括由两个链条602形成的环形传送带,所述链条的链节连接到滑块604,所述滑块通过链条在X方向上前进,同时可相对于链条在横向Y方向上滑动。在图6中,一些滑块已经被省略以允许看到链条602。滑块604在其下侧具有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接合在沿着链条延伸的凸轮槽中,使得滑块604在它们被链条602沿X方向上驱动时沿Y方向上滑动。
在传输机构600的一侧上的滑块604具有硬销606,以接合搁置在滑块604上的基底的一个横向边缘,而在传输机构的另一侧上的滑块上的销608覆盖有弹性套筒610。
凸轮槽被成形为使得在传输机构600的入口端处,销606和608比基底10的宽度间隔得更远,并且允许在基底被传送带接收时在Y方向上的基底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当在其自身重量下搁置在滑块604上时,基底10通过与滑块604的摩擦而朝向辊隙前进。当基底被如此支撑时,凸轮槽与滑块604的凸轮从动件相互作用,以促使销606和608朝向彼此,直到它们分开的距离对应于基底10的标称宽度。在传送带的一侧上的销608上的弹性套筒610的一个目的是允许基底10的在制造公差内的变化。
销606在基底10到达辊隙时限定了其在Y方向上的精确位置,销608施加力以将基底10推靠在销606上而没有损坏基底10的风险。基底10与滑块604和销606、608的接合仅是摩擦的,使得如果基底10以比其通过辊隙更大的速度朝向辊隙前进,则其仅相对于传送带600滑动,并且不会在X方向上被压缩。
在这种实施例中,当基底10的前边缘充分地被辊隙40接合时,例如通过在Y方向上移动作用在滑块604上的凸轮以分离与基底10接触的横向销606、608是可能的。这样,在到达辊隙时,基底仅通过辊隙前进,并且没有压缩力被传输机构施加到基底。图7所示的传输机构700以与图6的传输机构相同的原理操作,但是固定板704附接到链条而不是滑块。在这个实施例中,是销706和708在接合在凸轮槽中的凸轮从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板704移动。同样,当基底10进入辊隙时,在一侧上的销706是刚性的,并在Y方向上限定固定位置,而在相对侧上的销708被弹性地推靠在基底10的相对的横向边缘上。类似于关于传输机构600所述的情况,一旦基底10的前边缘与辊隙40充分接合,作用在凸轮上的机构能够分离距辊隙一定距离的横向销706、708,该距离基本上对应于至多基底的长度,使得传输机构700在该时间点处从基底脱离,因此基底如先前对准地且在没有由传输机构施加的压缩力的情况下进入辊隙。
在图8的实施例中,传输机构800包括由两个环形带802、804形成的传送带,基底10在其自身重量下搁置在所述环形带上且在X方向上朝向两个另外的横向带式传送带806和808前进。然后,横向带式传送带806和808用作夹持基底10的横向边缘以使它们朝向辊隙前进的支座。在传输机构800的入口端处,所述两个横向传送带比基底10的宽度分开得更远,以将基底朝向中心位置引导,以使基底在两个引导件810、812之间通过。引导件810、812间隔开的距离稍大于基底10的宽度,并且环形带806、808的弹性补偿基底10的宽度上的公差。在这个实施例中,摩擦力作用在基底10的下侧边缘和横向边缘上以使它们朝向辊隙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提到的是,由于某些基底(特别是半导体晶片)的刚性,即使当基底的直边缘被推靠在直的引导件上时,也将仅存在两个接触点,在所述两个接触点处力从一个接触点转移到另一个接触点。
当基底10的前边缘与辊隙40充分接合时,可使用诸如电动线性致动器之类的装置使横向带806、808与基底10的横向边缘脱离接合。用于实现该目的不同方式将在下面描述并在图12A至12C中示意性地示出。
图9所示的传输机构900包括两个类似于图8中的带802、804的环形带902、904,它们旨在支撑基底并使基底向辊隙前进。在一侧上,基底再次由横向边缘传送带906前进,但在另一侧上,三个独立的辊908a、908b和908c将基底推靠在横向传送带906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带式传送带906由惰辊914张紧,且张紧的运行用作参考边缘以在Y方向上定位基底。辊908a至908c具有弹性套筒以补偿由制造公差引起的基底宽度的变化。如在前述情况中那样,在基底10的前边缘与辊隙40充分接合时,电动线性致动器机构能够使横向带906与辊908分离。
图10示出了实施例1100,在其中传输机构包括两个环形带1102、1104,用于朝向一区段传输基底,在该区段处基底的横向边缘被夹持在一系列弹性偏压的辊1108和相对的辊1106之间。辊1106和1108不在X方向上移动,但是辊1106被驱动以顺时针旋转,如图所示,以使基底朝着辊隙前进。类似于关于传输机构600或700所述的情况,在基底10的前边缘与辊隙40充分接合时,凸轮定时机构能够分离与接合在辊隙中的基底的横向边缘接触的相对的横向辊1106、1108,使得传输机构1100在该时间点处从基底脱离,因此基底如先前对准地且在没有由传输机构施加的压缩力的情况下进入辊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横向于行进方向的Y方向上将基底与幅材对准,在基底接合在辊隙中之前,在传输机构的一侧上的支座在Y方向上静止,而仅从基底的相对侧施加主动力。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接触静止的支座的基底的边缘的Y方向上实现了正确的对准。
在替代实施例中,接触传输机构两侧的支座可以是弹簧偏压的,并且弹簧刚度(即,力与长度变化的比率)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果弹簧刚度相同,则基底的中心线在Y方向上的位置将是固定的。如果弹簧刚度不同,则弹簧刚度可以适于在基底的前边缘进入辊隙之前改进基底在Y方向上的对准。采用夹持基底的横向边缘以使其朝向辊隙前进的图8的横向带806和808来说明,制成带的材料、它们的张力或影响弹簧刚度的任何其它特征可以用于调整基底在Y方向上的位置。
在Y方向上静止的传输机构的对准支座的一侧,即使支座能够使基底在X方向上前进,也可以称为“静止侧”,而包括能够在Y方向上(朝向或远离传输机构的中心线)移位的对准支座的一侧可以称为“可移动侧”。静止侧不需要相对于传输机构(例如,在边缘处)是永久固定的,并且可以安置在适应于基底的尺寸和/或幅材上的图案的位置的任何位置处,以便允许在期望的地方进行转移。
如前面的实施例所示那样,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根据本教导的传输机构可以以多种结构实现,所述多个结构包括能够接合各个平行侧边缘之一的至少一个可移动侧,可移动侧逐渐推动基底的另一侧与静止支座的一侧接触,或者与在Y方向上可移动的支座的第二侧接触。无论支座在Y方向上是否是静止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可以被额外地驱动以围绕它们各自的轴旋转,以便不仅夹持基底,而且使基底在X方向上前进。
如果传输机构包括静止侧,则通过将可移动侧朝向或远离静止侧移位,可以实现基底的接合或脱离。当传输机构包括两个可移动侧时,通过使它们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或远离另一个移位,并且有利地使它们朝向或远离彼此移位,能够实现基底的接合或脱离。在基底上的闭合或相反地使其脱离,能够通过任何合适的机构来实现,该机构可以被控制以在基底的横向边缘的接合和脱离之间转换,该机构例如是线性致动器、凸轮机构、气动系统、振动系统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类似机构。为了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横向支座或它们的旋转轴可以安装在横向于基底的X方向的轨道上,电机响应于新的基底到传输机构的进给或先前进给的基底的前边缘到辊隙中的接合,使横向支座朝向或远离基底移位。一旦基底的前边缘被辊隙充分地夹持以由于辊隙的至少一个压力辊引起的运动而向前行进,则发生脱离。其精确的时间尤其取决于基底进给速度、基底的尺寸、由辊隙形成的接触区域的宽度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类似因素。横向支座的脱离发生在基本上对应于基底在向辊隙的进给方向上的长度的距离处。因此,定时将对应于基底通过最靠近辊隙的横向支座的长度的至少95%,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脱离将与基底通过这种最下游支座的长度的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步。
图11示出了一种方法,在其中图8的横向支座可以被分离以使支座带806、808脱离基底10的横向边缘。在传输机构的每一侧上,带在其上经过的辊和驱动带的马达安装在平台上,该平台可滑动地安装在通道820、822中,并且借助于例如线性马达之类的马达沿通道在Y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图11还示出了传感器840、842,其检测每个基底的前边缘何时到达特定位置,从而允许传输机构确定或预测前边缘何时被夹持在辊隙中。
图12的不同附图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基底10朝向辊隙40行进时如何发生接合和脱离,其中在图中仅可看到一个压力缸22的虚线轮廓。在每个附图中,辊隙的虚拟接触线以虚线示出,这是压力辊22和背衬表面36之间的接触线,该背衬表面可以是第二压力辊或平坦表面,但在图中不可见。在该图中描述的横向支座对应于前面参照图8中描述的传输机构800详细描述的带式传送带806和808。为了清楚起见,这里描述的部件在图中仅示出一次。
在图12A中,横向支座的脱离通过引导件810、812的运动来实现,它们的运动方向由线1810a和1810b示意性地表示。
在图12B中,横向支座的脱离通过图11的平台830的运动来实现,运动方向由穿过辊816、818和826、828的旋转轴的线1816、1826示意性地表示。
图12C示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图11的平台830可以是可枢转的而不是可滑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支座带的辊的轴沿着标示为1818'、1826'、1818'和1828'的弧移动。
虽然图12的所有附图示出了在每侧上具有横向支座的传输机构,所述横向支座是另一侧上的类似支座的镜像,但这不必须是这种情况。为了说明,一侧可以由可移动的横向支座组成,另一侧是静止的,或者两个横向支座都可以是可移动的但是不同。例如,传输机构可以由第一横向支座和第二横向支座构成,所述第一横向支座能够通过支座的至少一部分在平行于Y方向的方向上沿着直线的移位而与基底的相应侧接合/脱离,所述第二横向支座位于传输机构的相对侧上,其能够通过支座的至少一部分沿曲线的移位而与基底的相应相对侧接合/脱离。在传输机构(例如,600、700、800、900和1100)的相对侧上的横向支座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不限于其特定构造。它们各自的特性和/或效果可能不同,在至少一侧上的横向支座相对牢固,这种刚性便于以更高的精确度对准基底。虽然在图12中以传输机构800说明,但是根据本教导,接合和脱离的类似原理适用于所有其它传输机构。
如果要将图案施加到基底的单侧上,则幅材相对于辊隙的配准可能是多余的,只要基底的适当配准确保了转移的适当定时,因此确保了图案在基底的一侧上的安置。而且,沿着幅材路径的张力辊可以促进基底和待转移的图案之间的这种对准。当要将图案从两个幅材或者在两个连续的辊隙处但是更典型地在相同的辊隙处施加在两侧上时,需要沿着两个幅材中的至少一个的路径的张力辊以确保两个幅材中的至少一个彼此适当地对准。沿着两个幅材的每个路径存在张力辊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准过程。
在进给器和运输传送带之间可以设置存在传感器,以当在进给传送带54上检测到基底时,开始传输机构58的运动。可以设置另外的传感器,以评估基底相对于辊隙的配准,并使其前边缘的到达与从幅材转移到其上的图案的期望安置同步。
运输站56还可以包括加热器52,其可以用于在基底10进入辊隙之前将其加热到期望的温度。以类似的方式,加热器可以沿着幅材的路径安置,以在接触基底之前升高幅材的温度。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或除此之外,如果将粘合剂涂层施加到基底上或幅材上,或施加到其选定区域上,并且如果用于此类涂层中的粘合剂是可热活化的(可选地除了是压力可活化的之外),则加热器可以安置在适于施加粘合剂涂层的涂覆器的下游。
在这些位置中的任何一个处的期望温度可以是例如如果组合物包括热活化的粘合剂则可激活由幅材14承载的组合物中的粘合剂的温度,并且对于基底和每一个幅材而言不必是相同的。合适的加热温度将取决于组合物和粘合剂的性质以及制成幅材和基底的材料,并且在WO 2018/020479和US10,973,129中有更详细的讨论。作为说明,加热温度可以取决于组合物和其中的粘合剂的软化温度,因此对于相同基底的每一侧,从可选地包含不同物质和/或其排列的不同幅材施加的图案可能不同。在使用加热器的实施例中,小心配置任何必要的设备及其部件(例如,接触或邻近加热的幅材和/或加热的基底)以承受热而不变形或失效。
加热可以根据要达到的温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虽然如以下关于基底所述的,幅材也可通过辐射加热,但它们通常在需要时用热空气或通过与加热的元件(例如,加热的辊)接触来加热。
在通过辐射加热基底的实施例中,加热器5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位于运输传送带58上方和/或下方的红外线灯。位于基底10两侧的加热灯可以一起使用,以确保均匀加热和/或减少加热站在基底所遵循的路径上的长度。在需要这种加热的情况下,运输传送带58可以像进给传送带54那样分开,即,它可以包括两个薄的同步带,每个同步带支撑基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在加热器52中的红外灯可以构造成共同发射相当于约6kW、12kW、24kW或任何其它适当辐射量的辐射。如图3所示,可以提供护罩74以阻挡来自灯的辐射到达加热区域之外。可设置冷却设备76以防止护罩过热。冷却设备可以包括空气冷却部件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方式。
虽然可以在辊隙的上游对幅材和/或基底进行加热,但是其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地在辊隙处进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辊22可以另外用作加热辊。在辊隙的上游加热幅材和/或基底可以消除对辊隙的任何加热的需要,或者可以允许将辊隙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甚至可以在运输站56之前发生,尽管越靠近辊隙40发生加热越近,该过程就越有效。如果在多于一个位置处和/或朝向多于一个基底和一个幅材进行,则可以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以在基底和幅材前进到辊隙时提供温度的逐渐变化。可以选择这种梯度以避免温度过快上升或相反地过快下降,这种过快上升或过快下降可能会不利地影响图案从幅材到基底的预期表面的转移。温度传感器可以结合到设备中以确保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提供控制器(手动或计算机控制的)以将温度保持在它们各自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仅一个基底10可以被放置在运输传送带58上,使得在关闭的情况下使浪费最小化。例如,如果在基底10部分通过加热器时发生关闭,则如果基底仅被部分加热然后被允许冷却,或者如果其由于传送带58停止在加热区域中而被过度加热,则基底可以被认为是废弃的。这可以通过使用关闭程序来减轻,其中当每个站将最终基底10传递到下一个站时,每个站被顺序地关闭。例如,只有当最终基底10的前边缘已经进入辊隙40时,运输站56才关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种连续关闭从不可逆处理中回收的一些基底不需要被浪费并且能够被再循环。
在通过辊隙之后,幅材能够从基底分离(例如,剥离),如果发生这种分离,则完成物质图案从幅材到基底的转移。基底和幅材可以在辊隙的下游冷却以帮助分离。由于据信冷却加速或以其它方式促进物质图案粘附到基底和/或使图案易于从柔性幅材释放,因此合适的冷却温度和/或冷却速率将取决于组合物及其组分的性质。不管用于确保冷却基底和/或幅材的方式如何,如果需要,发生这种冷却的位置和/或装置可被称为冷却站。
在所描述的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分离装置30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绕小半径弯曲以限定锐角。在到卷取辊32的其返回路径上的幅材在由弯曲金属板的外侧限定的锋利边缘上弯曲。这个动作将幅材14从基底10剥离,留下粘附到基底10的组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通过在幅材14的路径和基底10的路径之间形成的角度或通过替代的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幅材14的类似的令人满意的剥离。不管用于确保将幅材从基底表面剥离的方式如何,如果需要,发生这种分离的位点和/或装置可以被称为分离站。冷却站和分离站是辊隙下游的站的非限制性示例,在辊隙处基底和幅材能够经受任何期望的动作,这些站也被称为后转移站。
如果需要,现在在其至少一侧上携带至少部分所需图案的基底可以进一步处理。例如,可以将其暴露于足以引起包含在物质中的金属颗粒烧结和/或熔化的量的能量,以便使转移的图案导电,如果物质包括可以进一步粘附到基底的可固化材料,则可以通过辐射将其固化。在幅材未从基底剥离的情况下,在辊隙之后进行的处理可以包括在各个基底之间分离,所述各个基底将另外通过附接到共同幅材(例如,通过在相邻基底之间切割幅材)而“连接”。这种后处理可以在单独的设备(例如太阳能电池炉)中离线进行,或者与根据本教导的设备在线进行。根据基底、转移图案和预期用途,存在多种后处理,并且这些后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因此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无论是彼附接还是分离,可以进行基底和幅材的这种后处理的位置或装置可以被称为后处理站。后处理站可以被认为是另一种后转移站。
尽管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已经关于本公开所呈现的各种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这样的具体公开的实施例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因此,应当理解,包括具体描述的设备的前述描述仅是本公开主题的示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呈现,并且因此不旨在必然地进行限制。此外,本文描述的这些特征的所有示例、实施例、实施方式、情况、实例、图/图示等应当被理解为非限制性的。基于这里的公开,这些特征的许多其它替换、修改、变更、置换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旨在包含所有这些替换、修改和变化,以及在其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
词语“示例性”在这里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某一特征的任何示例、实施例、情况、实例或图/图示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优选或有利和/或排除来自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结合。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优选或有利的特征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能不一定是优选或有利的。
应当理解,为了清楚起见,在不同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当前公开的主题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提供。相反地,为了简洁起见在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公开的主题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或如在本公开的主题的任何其他描述的实施例中合适地提供。在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不被认为是实施例的必要特征,除非在没有这些特征的情况下实施例是不可操作的。
除非另外定义或从本文的公开内容理解,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内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用于选择的选项列表的最后两个成员之间使用表达“和/或”表明对所列出选项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选择是适当的且可作出。
在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动词“包括”、“包括”和“具有”及其变化形式中的每一个都用于表示动词的一个或多个宾语不一定是动词的一个或多个主语的特征、构件、步骤、部件、元件或部分的完整列表。然而,可以设想,本教导的设备也基本上由所述部件组成或由所述部件组成,并且本教导的方法也基本上由所述工艺步骤组成或由所述工艺步骤组成。
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单数形式“一”、“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并且表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
如本文所用,术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旨在表示A或B,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表示A和B。
位置或运动术语,例如“上”、“下”、“上方”、“下方”、“右”、“左”、“底部”、“后”、“前”、“下方”、“降低”、“低”、“顶部”、“上方”、“升高”、“高”、“竖直”、“侧”、“水平”、“向后”、“向前”、“上游”和“下游”及其语法变型,在本文中仅用于示例性目的,以示出某些物体(例如,设备中的部件)的相对定位、放置或移位,以指示第一物体和第二物体或两者。这些术语不一定指示例如“底部”对象在“顶部”对象下方,因为这些方向、组件或两者可以被翻转、旋转、在空间中移动、放置在对角定向或位置、水平或垂直放置、或类似地修改。
除非另有说明,当本文提到关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征的范围的外边界时,应当理解,在实施例中,特征的可能值可以包括提到的外边界以及在提到的外边界之间的值。在此,除非另有说明,修饰本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条件或关系特性的形容词例如“基本上”、“近似”和“大约”应理解为是指该条件或特性被限定在对于其所意图的应用的实施例的操作可接受的公差内,或在从正在执行的测量和/或从正在使用的测量仪器预期的变化内。例如,当术语“大约”和“近似”在数值之前时,其可以表示+/-15%,或+/-10%,或甚至仅+/-5%,或在这样的范围内的任何其他合适的+/-变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表示精确值。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在本公开主题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例如,数字),即使没有这样的形容词,也应当被解释为具有可能偏离相关术语的精确含义的公差,但是将使得实施例或其相关部分能够如所描述的和/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操作和起作用。
在理解或完成本公开的公开内容所必需的程度上,本文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尤其包括申请人的申请,均明确地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如本文完全阐述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将物质图案转移到基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承载所述物质图案的幅材、用于驱动所述幅材通过辊和相对表面之间的辊隙的幅材驱动机构、以及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使具有平行侧边缘的基底沿X方向朝向所述辊隙前进,以便所述基底被夹持在所述辊隙中并且与所述幅材同时且以与所述幅材相同的速度被摩擦驱动通过所述辊隙,所述幅材在通过所述辊隙期间被压靠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以使所述物质图案从所述幅材转移到所述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横向支座,所述多个横向支座位于所述基底的相对侧上,在横向于所述X方向的Y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是可移动的并且被弹性地朝向彼此偏压以夹持所述基底的相对侧边缘,所述多个横向支座用于使所述基底与所述幅材对准,并且施加力以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环形传送带,用于支撑以与所述幅材基本相同的速度被驱动的所述基底的下侧,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安装成随所述传送带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座是绕与所述辊隙相距预定距离的轴可旋转的多个带或辊,所述多个带或辊中的至少一个被驱动以使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包括围绕垂直轴可旋转的两个相对的带,这两个带被驱动以使所述基底以与所述幅材相同的速度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设置传感器以确定每个基底的前边缘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基底的前边缘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所述辊隙,以与所述幅材上的图案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辊隙的所述相对表面是静止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辊是第一压力辊,并且所述相对表面由第二压力辊形成,两个幅材与所述基底同时穿过所述辊隙,所述两个幅材由承载第一物质图案的第一幅材和承载第二物质图案的第二幅材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物质图案被转移到所述基底的相对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沿着所述两个幅材中的至少一个的路径的至少一个张紧辊,所述至少一个张紧辊是可移动的,以确保所述至少一个幅材相对于所述两个幅材中的另一个的正确配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设置有进给传送带以将各个基底单独地进给到所述传输机构,使得所述多个横向支座每次接合一个基底的平行侧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给传送带在与所述传输机构的平面不同的平面中传输所述各个基底,并且设置提升机构以便将各个基底从所述进给传送带单独地提升或下降到所述传输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加热器,用于在到达所述辊隙之前加热由所述传输机构前进的每个基底和/或由所述幅材驱动机构驱动的所述幅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涂覆器,用于在到达所述辊隙之前或在当加热器存在时通过所述加热器之前将粘合剂施加到所述基底和所述幅材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辊隙下游的后转移站,所述或每个后转移站选自包括以下的组:(i)适于降低所述基底和/或幅材的温度的冷却站,(ii)适于将所述幅材与所述基底的表面分离的分离站,和(iii)适于改变所述物质图案和/或其对所述基底的粘附性的处理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物质图案包括导电材料的颗粒,并且所述系统包括适于烧结所述颗粒以便使所述图案导电的处理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设置有释放机构,以在检测到或预测到所述基底的前边缘接合到所述辊隙中时,使所述多个横向支座与所述基底的相对的侧边缘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位于所述传输传送带的相对侧上的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在所述Y方向上是可移动的,以使所述基底与所述幅材对准,使得在所述辊隙处,所述图案或所述图案中的点在所述基底上的期望位置与所述图案或所述图案中的所述点在所述基底上的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为±100微米(μm)或更小、±75μm或更小、±50μm或更小、±20μm或更小、±10μm或更小,所述偏差在所述X方向和Y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
17.一种将具有平行的相对的侧边缘的基底引入到在压力辊和相对表面之间限定的所述基底被驱动通过的辊隙中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借助于传输机构使所述基底在X方向上朝向所述辊隙前进,所述传输机构具有多个横向支座,所述多个横向支座被弹性地朝向彼此偏压并且夹持所述基底的所述相对的侧边缘,所述基底通过由所述多个支座施加的力朝向所述辊隙前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基底的前边缘接合在所述辊隙内时,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和所述基底的所述相对的侧边缘之间的接合被释放。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承载物质图案的幅材与所述基底同时且以与所述基底相同的速度被驱动通过所述辊隙,所述幅材在通过所述辊隙期间被压靠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以使所述物质图案从所述幅材转移到所述基底。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横向支座在进入所述辊隙之前将所述基底与所述物质图案对准,所述对准是在横向于所述X方向的Y方向上。
CN202280024810.3A 2021-04-07 2022-04-05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Pending CN1170627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104962.2 2021-04-07
GB2104962.2A GB2605622B (en) 2021-04-07 2021-04-07 System for introducing a substrate into a nip
PCT/IB2022/053159 WO2022214959A1 (en) 2021-04-07 2022-04-05 System for introducing a substrate into a ni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2763A true CN117062763A (zh) 2023-11-14

Family

ID=7588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4810.3A Pending CN117062763A (zh) 2021-04-07 2022-04-05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3954A1 (zh)
EP (1) EP4320059A1 (zh)
CN (1) CN117062763A (zh)
AU (1) AU2022255079A1 (zh)
CA (1) CA3211919A1 (zh)
GB (1) GB2605622B (zh)
IL (1) IL307371A (zh)
WO (1) WO20222149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7358A (ja) * 1993-12-28 1995-07-2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ラス瓶整列装置
DE102010036561B4 (de) * 2010-07-22 2015-10-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ördervorrichtung für spröde oder sprödbrüchige Substrate
US20140000649A1 (en) * 2011-12-22 2014-01-02 First Solar, Inc. Photovoltaic substrate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912642B2 (ja) * 2012-02-20 2016-04-2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搬送装置及びその搬送方法
GB201613051D0 (en) 2016-07-28 2016-09-14 Landa Labs (2012) Ltd Apply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o a substrate
KR101894476B1 (ko) * 2016-12-01 2018-10-04 김성용 기판 정렬 투입장치
GB2591723B (en) 2019-10-22 2022-09-14 Lumet Tech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substrate into a n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2104962D0 (en) 2021-05-19
US20240173954A1 (en) 2024-05-30
EP4320059A1 (en) 2024-02-14
GB2605622A (en) 2022-10-12
AU2022255079A1 (en) 2023-11-09
IL307371A (en) 2023-11-01
CA3211919A1 (en) 2022-10-13
GB2605622B (en) 2023-12-20
WO2022214959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9972B1 (ko) 전도성 패턴을 기판에 도포하기 위한 장치
KR100420390B1 (ko) 적층 장치 및 적층 방법
JP2002176091A (ja)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方法
KR20080088372A (ko) 필름 반송 장치 및 필름 반송 방법
US20090075225A1 (en)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method
CN114585517B (zh)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方法和设备
JPS5955749A (ja) 床タイルの転写プリント方法
US20090050261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CN117062763A (zh) 用于将基底引入辊隙的系统
US2008011587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U2020200354B2 (en)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of a conductive pattern to a substrate
US20080190543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
US11751336B2 (en) Method for applying a pattern to a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