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1067A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61067A CN117061067A CN202310934416.XA CN202310934416A CN117061067A CN 117061067 A CN117061067 A CN 117061067A CN 202310934416 A CN202310934416 A CN 202310934416A CN 117061067 A CN117061067 A CN 1170610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ransmission
- signal
- base station
- unit
- cb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具有基站和终端的系统,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中,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下行链路(DL)信号;和,控制单元,其在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每个码块的确认(Acknowledg ement,ACK)或不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或者每个码块组的ACK或NACK,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更少的多个码块成组而得到的。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6月19日、申请号为201780038437.6、发明名称为“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或者9)出发的进一步宽带域化和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被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3等)被规范化,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也被称为例如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NR(New RAT:Radio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接入技术)、LTE Rel.14~等)。
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3以前)中,作为链路适配,进行了适应性地改变调制方式、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在此,TBS是指作为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的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的尺寸。对1个子帧,分配一个或者多个TB。
例如,下行链路(DL:Downlink)中,无线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标识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决定表示DL信号(例如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制方式(调制次数)和TBS索引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无线基站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对该DL信号分配的资源块(例如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数量,决定DL信号的TBS。
DL中,TBS(或者在TBS的决定中所利用的MCS索引)期望被决定以使得DL信号的编码率不大于0.931。在此,编码率是将例如包含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查)比特的信息比特数除以PDSCH中可利用的比特数而求出的。例如,在设定了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用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子帧中,PDSCH中可利用的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数受限,因此无线基站即使决定表示大的TBS索引值的MCS索引而通知给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也会跳过PDSCH的解码。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UL:Uplink)中,用户终端基于从无线基站指定的MCS索引、和对UL信号分配的资源块的数量,决定该UL信号的TBS。
此外,现有的LTE系统中,以如上述那样决定尺寸(TBS)的TB单位,进行DL信号和UL信号的重发控制(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期望在单一框架中容纳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增强移动宽带)、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或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型通信)等来自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MachineMachine,机器对机器)用的设备(用户终端)的大量连接(mMTC:massiveMTC,大量MTC)、低延迟且高可靠的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超可靠且低延迟通信)等多种多样的服务。
然而,在这样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地,在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可能降低。因此,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发控制。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进行,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中,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下行链路(DL)信号;和,控制单元,其在将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每个码块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或不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或者每个码块组的ACK或NACK,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更少的多个码块成组而得到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发送单元,其发送上行链路(UL)信号;和,控制单元,其在将所述U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的情况下,按每个码块或每个码块组控制所述UL信号的重发,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更少的多个码块成组而得到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发控制中,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6A和6B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第1结构例的图。
图7A和7B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第2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2方式所涉及的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2方式所涉及的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的情况下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码块分割是指,在附加了CRC比特的传输块(以下简称为TB)(包含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个比特)的情况下,将该TB分割为多个段(segment)。码块分割例如为了使TBS与编码器对应的尺寸一致而进行,上述规定的阈值可以等于编码器支持的最大尺寸。
如图1所示那样,在发送侧,TB尺寸(TBS)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个比特)的情况下,包含该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被分割(segment)为多个段。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段#1的前端附加填充比特(filler bits)。
如图1所示那样,对各段附加CRC比特(例如24个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通过特播编码,系统比特(systematic bit)、第1和第2奇偶比特(parity bit)(#1和#2)被生成为各码块(以下简称为CB)的码比特(code bit)。
系统比特的序列、第1奇偶比特的序列和第2奇偶比特的序列分别单独交织(子块交织),并被输入给缓冲器(环形缓冲器(circular buffer))。从缓冲器中,基于在所分配的资源块中能够使用的RE数、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选择各CB的码比特(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
由所选择的码比特构成的各CB被连接为码字(CW:Code Word)。对码字,进行加扰、数据调制等,并进行发送。
图2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在接收侧,基于TBS索引、和所分配的资源块(例如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数量,决定TBS,且基于TBS,决定CB的数量。
如图2所示那样,在接收侧,解码各CB,利用对各CB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错误检测。此外,撤销(undo)码块分割,复原TB。进一步,利用对TB附加的CRC,进行TB整体的错误检测。
在现有的LTE系统的接收侧,根据该TB整体的错误检测结果,将对于TB整体的重发控制信息(也被称为ACK(Acknowledge,确认)或NACK(Negative ACK,不确认)(以下简称为A/N)、HARQ-ACK等)发送给发送侧。在发送侧,根据来自接收侧的NACK,对TB整体进行重发。
图3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信号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TB是否被分割为多个CB无关地,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具体而言,按每个TB分配HARQ进程。在此,HARQ进程是重发控制的处理单位,各HARQ进程用HARQ进程编号(HPN)来识别。对用户终端(UE:User Terminal),设定一个以上的HARQ进程,在同一的HPN的HARQ进程中,重发同一数据直至接收到ACK。
例如,图3中,对初次发送的TB#1,分配HPN=0。无线基站(eNB:eNodeB)若接收到NACK则用HPN=0来重发相同的TB#1,若接收到ACK则用HPN=0来初次发送下一个的TB#2。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将上述HPN、新数据标识符(NDI:New Data Indicator)、和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包含在分配发送TB的DL信号(例如PDSCH)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分配(downlinkassignment)中。
在此,NDI是表示初次发送或者重发中的其中一者的标识符。例如,在同一的HPN中未切换NDI(与前次为相同值)的情况下,表示重发,在切换NDI(与前次为不同值)的情况下,表示初次发送。
此外,RV是指表示发送数据的冗余化的不同。RV的值例如为0、1、2、3,0的冗余化的程度最低,因此用于初次发送。通过在每次发送同一的HPN时应用不同的RV值,能够有效地得到HARQ的增益。
例如,图3中,TB#1的初次发送时的DCI中,包含HPN“0”、切换的NDI、RV值“0”。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HPN“0”为初次发送,基于RV值“0”来解码TB#1。另一方面,TB#1的重发时的DCI中,包含HPN“0”、未切换的NDI、RV值“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HPN“0”为重发,基于RV值“2”来解码TB#1。TB#2的初次发送时与TB#1的初次发送时相同。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是否应用码块分割无关地,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因此,在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即使在分割TB而构成的C个(C>1)的CB中的一部分中集中出现错误,也将TB整体进行重发。因此,不仅将检测到错误的CB、而且还将未检测到错误的CB进行重发,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可能降低。
特别地,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预想了比现有的LTE系统更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eMBB),因此预想TB被分割为大量CB的情形增加。在这样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地,在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因此,本发明人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想到了通过以比TB更小的单位(例如CB、或将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码块组(CBG)单位)进行重发控制从而提高在将TB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的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本实施方式预想非同步的重发控制(非同步HARQ)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也能够适当应用于同步的重发控制(同步HARQ)。同步HARQ中,各HARQ进程的重发在从初次发送起算的恒定期间后进行。另一方面,非同步HARQ中,各HARQ进程的重发在从该UL数据的初次发送起算非恒定的期间后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DL信号,预想了DL共享信道(例如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重发控制也能够应用于随机接入应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等的重发控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UL信号,预想了UL共享信道(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但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传输块(TB)是指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可以是例如被分配给1个子帧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或调度的单位中的至少一个。此外,TB中可以包含CRC比特,也可以不包含CRC比特。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码块(CB)是指能够输入给编码器(例如特播编码器)的信息比特的单位。TBS为编码器的对应尺寸(最大编码尺寸)以下的情况下,TB也可以被称为CB。此外,TBS超过编码器的对应尺寸的情况下,将TB分割为多个段,各段也可以被称为CB。此外,将比每1个TB的段(CB)数更少的多个段(CB)成组而得到的段组(segment group)也可以被称为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重发控制信息是指按每个CB、或每个CBG来表示ACK或者NACK(A/N)的信息,其中,所述CBG是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但不限于此,只要是用于每个CB或者每个CBG的重发控制的信息,则可以是任意信息。例如,重发控制信息可以表示DTX而非A/N。
(第一方式)
第1方式中,针对DL信号的重发控制进行说明。第1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在DL信号的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每个CB的A/N、或者每个CBG的A/N,所述CBG是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即,第1方式中,DL信号的重发控制以CB单位或CBG单位进行。
<CB单位的重发控制>
参照图4,针对CB单位的重发控制进行说明。CB是分割TB而构成的单位。每个TB的CB的数量(C)(以下称为CB数)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例如,CB数量可以基于TBS、CB的最大尺寸(例如6144个比特)、CRC比特的数量(例如24个比特)、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中的至少一个而确定。此外,各CB的尺寸(K)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例如,各CB的尺寸可以基于上述CB数量、TBS、CRC比特的数量、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中的至少一个而确定。
图4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将1个TB分割为4个CB(CB#1~#4)的情况,但每1个TB的CB数量不限于此。
如图4所示那样,无线基站(eNB)在TB的尺寸(TBS)(包含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个比特)的情况下,将TB分割为C(C>1)个的CB(在此,CB#1~#4)。
例如,对图4的CB#1~#4,分别附加CRC比特(例如24个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对每个CB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后的CB#1~#4被连接为CW,进行加扰和调制,并映射给1个子帧内(参照图1)。
此外,如图4所示那样,无线基站并非按每个TB,而是按每个CB分配HARQ进程。即,无线基站并非每1个子帧分配1个HARQ进程,而是每1个子帧分配多个HARQ进程。因此,无线基站在分配包含多个CB的DL信号的DCI(DL分配)中,可以包含多个HARQ进程各自的HPN。
此外,无线基站可以在上述DCI内包含每个HPN的CB索引,以使得能够识别对各HARQ进程所分配的CB。此外,无线基站可以在上述DCI内包含每个HPN的NDI,以使得能够识别各HARQ进程中的初次发送或重发。此外,无线基站可以在上述DCI内包含每个HPN的RV,以使得能够识别各HARQ进程中的RV。
例如,图4中,对将TB分割得到的CB#1、#2、#3、#4,分别分配HPN=0、1、2、3的HARQ进程。因此,分配包含CB#1~#4的DL信号的DCI可以表示HPN=0、1、2、3。此外,该DCI可以表示HPN=0、1、2、3的CB索引各自为“#1”、“#2”、“#3”、“#4”。此外,CB#1~#4为初次发送,因此该DCI可以表示HPN=0、1、2、3的NDI全部被切换,HPN=0、1、2、3的RV全部为“0”。
用户终端可以基于上述DCI中包含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次数(调制方式),将包含CB#1~#4的DL信号进行解调。此外,用户终端基于与MCS索引关联的TBS索引、和对该DL信号所分配的资源块数(例如PRB数量),决定TBS,基于TBS,解码DL信号。
例如,图4中,用户终端基于DCI中包含的每个HPN的CB索引、NDI、RV中的至少一个,解码各CB。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对各CB各自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错误检测。
此外,用户终端基于CB的错误检测结果,生成表示每个CB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例如,图4中,用户终端在CB#1、#3、#4的解码中成功,在CB#2的解码中失败。因此,用户终端生成表示CB#1、3、#4的ACK、CB#2的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基站。
无线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重发控制信息,生成DL信号。例如,图4中,重发控制信息表示CB#2的NACK,因此无线基站需要用HPN=1重发CB#2。另一方面,重发控制信息表示CB#1、#3、#4的ACK,因此无线基站能够对HPN=0、2、3分配新数据。
在此,无线基站将HPN=1的重发CB#2和HPN=0的新数据进行复用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基站可以在重发CB#2中应用与初次发送时的CB#2不同的RV。此外,图4中,设为对该新数据未应用码块分割,但也可以应用码块分割。
例如,图4中,在分配包含重发CB#2和新数据的DL信号的DCI中,可以表示HPN=0、1。此外,该DCI中,可以表示HPN=1的CB索引为“#2”,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RV为“2”。此外,该DCI中,可以表示HPN=0的NDI被切换,RV为“0”。
由于DCI内的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CB索引为“#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用HPN=1重发了CB#2。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DCI内的HPN=1的RV“2”,解码重发CB#2。
此外,由于DCI内的HPN=0的NDI被切换、且不含CB索引,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用HPN=0发送了未应用码块分割的新数据。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DCI内的HPN=0的RV“0”,解码新数据。
如上所述,针对DL信号进行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将TB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重发解码失败的CB。因此,不需要重发包含解码成功的CB的TB整体,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CBG单位的重发控制>
参照图5,针对CBG单位的重发控制进行说明。CBG是将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每个CBG的CB数量设定为比每个TB的CB数更少。每个CBG的CB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例如,每个CBG的CB数量可以基于每1个TB的CB数量、每1个TB的CBG的数量(以下称为CBG数)、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中的至少一个而确定。此外,CBG的数量(以下称为CBG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例如,CBG数量可以基于每1个TB的CB数量、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而确定。
图5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将1个TB分割为4个CB(CB#1~#4)的情况,但每1个TB的CB数量不限于此。此外,图5中,设为将2个CB成组而形成CBG,但每个CBG的CB数量不限于此。以下,以与CB单位的重发控制(例如图4)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5中,将TB分割得到的CB#1~#4每2个CB成组,形成CBG#1和#2。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CBG的情况下,编码和速率匹配按每个CB而进行。
如图5所示那样,无线基站并非按每个TB,而是按每个CBG分配HARQ进程。图5中,与图4同样地,无线基站并非每1个子帧分配1个HARQ进程,而是每1个子帧分配多个HARQ进程。无线基站在分配包含多个CBG的DL信号的DCI(DL分配)中,可以包含多个HARQ进程各自的HPN。此外,无线基站可以在上述DCI内按每个HPN包含CBG索引、NDI、RV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图5中,对包含CB#1和#2的CBG#1、包含CB#3和#4的CBG#2,分别分配HPN=0、1的HARQ进程。因此,分配包含CBG#1和#2的DL信号的DCI可以表示HPN=0、1。此外,该DCI可以表示HPN=0、1的CBG索引分别为“#1”、“#2”。此外,CBG#1和#2由于为初次发送,因此该DCI可以表示HPN=0、1的NDI全部被切换,HPN=0、1的RV全部为“0”。
此外,用户终端基于DCI中包含的每个HPN的CBG索引、NDI、RV中的至少一个,解码各CBG内的各CB。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对各CB分别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错误检测。
此外,用户终端基于各CBG内的各CB的错误检测结果,生成表示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例如,图5中,用户终端在CB#1、#2、#4的解码中成功,在CB#3的解码中失败。因此,用户终端生成表示包含CB#1和#2的CBG#1的ACK、包含CB#3和#4的CBG#2的NACK的重发控制信息,并反馈给无线基站。像这样,在CBG单位的重发控制中,只要CBG内的至少一个的CB是NACK,则CBG成为NACK。
无线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重发控制信息,生成DL信号。例如,图5中,由于重发控制信息表示CBG#2的NACK,因此无线基站需要用HPN=1重发CBG#2中包含的CB#3和#4。另一方面,由于重发控制信息表示CBG#1的ACK,因此无线基站能够对HPN=0分配新数据。
在此,无线基站将HPN=1的重发CB#3和#4与HPN=0的新数据进行复用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基站可以在重发CB#3和#4中应用与初次发送时的CB#3和#4不同的RV。此外,图5中,设为对该新数据未应用码块分割,但也可以应用码块分割。
例如,图5中,在分配包含重发CBG#2(即,CB#3和#4)和新数据的DL信号的DCI中,可以表示HPN=0、1。此外,该DCI中,可以表示HPN=1的CBG索引为“#2”,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RV为“2”。此外,该DCI中,可以表示HPN=0的NDI被切换,RV为“0”。
由于DCI内的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CBG索引为“#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用HPN=1重发了CBG#2(即,CB#3和#4)。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DCI内的HPN=1的RV“2”,解码CB#3和#4。
此外,由于DCI内的HPN=0的NDI被切换、且不含CBG索引,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用HPN=0发送了未应用码块分割的新数据。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基于DCI内的HPN=0的RV“0”,解码新数据。
如上所述,在针对DL信号进行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将TB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重发包含解码失败的CB的CBG。因此,不需要重发包含解码成功的CB的TB整体,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针对DL信号进行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与进行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要使用的HARQ进程的数量。因此,即使在每个TB的CB数量比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更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BG单位进行重发控制。此外,与CB单位的重发控制相比,能够削减DCI的信息量和A/N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
<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
接着,针对在CB单位或CBG单位的重发控制中所利用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HPN的最大值)进行说明。如图4和5中说明那样,HARQ进程以CB单位或CBG单位进行分配。
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可以基于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而变更。例如,关于该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也可以根据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增加以TB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例如8)。
或者,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例如8)相同。
或者,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也可以基于传输方向(UL或者DL)、设定(configuration)(例如UL时间间隔(UL time interval)或者DL时间间隔(DLtime interval)的分配设定(configuration)、TDD设定(TDD configuration))中的至少一个而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基站可以基于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和每个TB的CB数量,决定是按每个CB还是每个CBG来赋予HPN(即,将重发单位设为CB还是设为CBG)。例如,在每个TB的CB数量为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以下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CB赋予HPN,在每个TB的CB数比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更大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CBG赋予HPN。
如上所述,通过设定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作为HARQ进程的分配单位,在不仅支持TB、而且支持CB或/和CBG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
<重发单位信息的信令>
接着,针对重发单位信息的信令进行说明。在此,重发单位信息是指与重发单位相关的信息,可以表示例如是否应用码块分割、重发单位(例如,是CB或CBG中哪一个,或者是CB、CBG或者TB中哪一个)、支持的重发单位(例如仅TB、或者CB、CBG和TB)、CB的尺寸、CBG的尺寸、每个TB的CB数量、每个TB的CBG数量、每个CBG的CB数量中的至少一个。重发单位信息可以隐式地进行信令通知,也可以显式地进行信令通知。
(1)隐式的信令
用户终端可以基于参数集(numerology)、频带、小区(分量载波)、TBS、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中的至少一个,识别上述重发单位信息。在此,参数集是指频率方向和/或时间方向上的通信参数,是例如子载波的间隔、带宽、码元长度、CP的时长(CP长度)、子帧的时长、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的时长(TTI长度)、每个TTI的码元数、无线帧结构、滤波处理、窗口(windowing)处理等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用户终端可以识别在特定的频带中是否应用码块分割。此外,用户终端可以根据TBS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识别是否应用码块分割。此外,用户终端可以基于每个TB的CB数量和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识别重发单位是CB或CBG中的哪一个。
(2)高层信令
或者,可以通过来自无线基站的高层信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Block,系统信息块)中的至少一个),将重发单位信息指定给用户终端。
重发单位信息的高层信令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用户终端可以在每次进行上述指定时变更重发单位,也可以对被指定过一次的重发单位进行固定。
例如,用户终端对应的重发单位(例如,仅TB、或者CB、CBG和TB)可以作为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而从无线基站被通知给用户终端(或者,从用户终端被通知给无线基站)。
(3)物理层信令(DCI)
或者,可以通过来自无线基站的DCI,将重发单位信息指定给用户终端。例如,在分配DL信号的DCI(DL分配(DL assignment))中,可以包含表示在分配了DL信号的子帧(可以包含后续的子帧)中是否应用码块分割的信息。同样地,在分配了UL信号的DCI(UL许可)中,可以包含表示在分配了该UL信号的子帧(可以包含后续的子帧)中是否应用码块分割的信息。
如上所述,通过隐式或者显式地信令通知重发单位信息,作为重发单位,在不仅支持TB、而且支持CB或/和CBG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进行重发控制。
<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
接着,针对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进行说明。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例如8次)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重发次数可以根据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而进行缩放(scaling)。例如,以TB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为8次、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为2的情况下,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CB或CBG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为4(=8/2)。该情况下,图4的HPN=1的CB#2在初次发送后,只要未接收到ACK,则进行3次重发。
此外,与以TB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不同地,可以设定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此外,CB单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与CBG单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共通设定,也可以分别设定。
如上所述,通过设定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作为HARQ进程的分配单位,在不仅支持TB、而且支持CB或者/和CBG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
<重发控制信息>
接着,针对表示每个CB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进行详细说明。该重发控制信息可以是与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相等的比特数的位图(第1结构例),也可以是事前定义的表示各CB或各CBG的ACK或NACK的组合的模式信息(第2结构例)。
图6A和图6B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第1结构例的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那样,重发控制信息可以是与CB数量或CBG数量相等的比特数的位图,表示各比特对应的CB或CBG的A/N。需要说明的是,图6A和图6B中,针对表示每个CB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进行例示。表示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只要将图6A的CB变更为CBG而构成即可。
例如,在每个TB的CB数为4(C=4)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那样,重发控制信息可以为4个比特的位图。图6A中,从左起第1~4个比特分别对应于CB#1~#4,通过各比特的值(0或者1),表示各CB的A/N。例如,如图4中说明那样,用户终端在CB#1、#3、#4的解码中成功、在CB#2的解码中失败的情况下,作为重发控制信息,位图“1011”被反馈给无线基站。
此外,在每个TB的CB数量为6(C=6)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那样,重发控制信息可以为6个比特的位图。图6B中,从左起第1~6个比特分别对应于CB#1~#6,通过各比特的值(0或者1),表示各CB的A/N。
以上的第1结构例中,重发控制信息由与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相等的比特数构成,因此能够表示各CB或各CBG的A/N的全部组合。另一方面,需要确保与每个TB的CB数量和CBG数量相应的重发控制信息用的比特数,开销有可能增加。
图7A和图7B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重发控制信息的第2结构例的图。如图7所示那样,重发控制信息可以是事前定义的表示各CB或各CBG的A/N的组合的模式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图7A和图7B中,针对表示每个CB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进行例示。表示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只要将图7A和图7B的CB变更为CBG而构成即可。
例如,在每个TB的CB数量为4(C=4)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那样,可以事前定义CB#1~#4的A/N的组合(1)~(8),该组合(1)~(8)通过3个比特的模式信息而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组合(1)~(8)仅为一例,事前定义的组合不限于此。
(1)CB#1~#4全部为NACK
(2)CB#1和#2为NACK,CB#3和#4为ACK
(3)CB#1和#2为ACK,CB#3和#4为NACK
(4)CB#1~#3为ACK,CB#4为NACK
(5)CB#1、#2和#4为ACK,CB#3为NACK
(6)CB#1、#3和#4为ACK,CB#2为NACK
(7)CB#1为NACK,CB#2~#4为ACK
(8)CB#1~#4全部为ACK
在图7A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表示与CB#1~#4各自的解码结果相等的组合的模式信息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进行发送。例如,如图4中说明那样,用户终端在CB#1、#3、#4的解码中成功、在CB#2的解码中失败的情况下,作为重发控制信息,将表示上述组合(6)的模式信息“101”反馈给无线基站。
另一方面,在未定义与CB#1~#4各自的解码结果相等的组合的情况下(例如CB#1和#4为ACK,CB#2和#3为NACK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将表示上述组合(1)的模式信息“000”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进行发送,请求CB#1~#4全部重发。
此外,每个TB的CB数为6(C=6)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那样,可以事前定义CB#1~#6的A/N的组合(1)~(8),该组合(1)~(8)通过3个比特的模式信息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组合(1)~(8)仅为一例,事前定义的组合不限于此。
(1)CB#1~#6全部为NACK
(2)CB#1~#5为ACK,CB#6为ACK
(3)CB#1~#4、#6为ACK,CB#5为NACK
(4)CB#1~#3、#5和#6为ACK,CB#4为NACK
(5)CB#1、#2、#4~#6为ACK,CB#3为NACK
(6)CB#1、#3~#6为ACK,CB#2为NACK
(7)CB#1为NACK,CB#2~#6为ACK
(8)CB#1~#6全部为ACK
在图7B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表示与CB#1~#6的错误检测结果相等的组合的模式信息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进行发送。在未定义与CB#1~#6的解码结果相等的组合的情况下(例如,CB#1~#6之中的2个CB、3个CB、4个CB、或5个CB为NACK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将表示CB#1~#6全部为NACK的组合(1)的模式信息“000”作为重发控制信息进行发送,请求CB#1~#6全部重发。
以上的第2结构例中,重发控制信息由表示事前定义了的各CB或各CBG的A/N的组合的模式信息而构成,因此,通过事前定义各CB或各CBG的A/N的组合,能够与第1结构例(图6A-图6B)相比削减重发控制信息用的比特数。特别地,通过预先规定仅单一CB为NACK的组合作为模式信息,仅进行该单一的CB的重发,因此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以上那样,第1方式中,以比TB更小的单位(例如CB单位或CBG单位)进行DL信号的重发控制,因此不需要重发TB整体,也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方式)
第2方式中,针对UL信号的重发控制进行说明。第2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在UL信号的传输块(TB)被分割为多个码块(CB)的情况下,按每个CB、或者按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每个CBG,控制该UL信号的重发。第2方式中,以与第1方式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针对与第1方式相同的内容,省略说明。
<CB单位的重发控制>
图8是表示第2方式所涉及的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将1个TB分割为4个CB(CB#1~#4)的情况,但每1个TB的CB数不限于此。
如图8所示那样,无线基站(eNB)在TB的尺寸(TBS)(包含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个比特)的情况下,决定将TB分割为C(C>1)个的CB(在此,CB#1~#4)。
图8中,无线基站并非按每个TB、而是按每个CBG分配HARQ进程。无线基站生成包含各HARQ进程的HPN、对各HARQ进程所分配的CB的索引、各HARQ进程的NDI、各HARQ进程的RV中的至少一个的DCI(UL许可),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图8中,对CB#1、#2、#3、#4分别分配HPN=0、1、2、3的HARQ进程。因此,分配包含CB#1~#4的UL信号的DCI可以表示HPN=0、1、2、3。此外,该DCI可以表示HPN=0、1、2、3的CB索引各自为“#1”、“#2”、“#3”、“#4”。此外,CB#1~#4为初次发送,因此该DCI可以表示HPN=0、1、2、3的NDI全部被切换,HPN=0、1、2、3的RV全部为“0”。
用户终端基于上述DCI,将TB分割为CB#1~#4,对CB#1~#4各自附加CRC比特(例如24个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按每个CB而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后的CB#1~#4被连接为CW,进行加扰和调制,并映射给1个子帧内(参照图1)。
无线基站对包含CB#1~#4的UL信号进行解调,基于每个HPN的CB索引、NDI、RV中的至少一个,解码各CB。无线基站可以基于对各CB各自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错误检测。
此外,无线基站基于各CB的解码结果,检测每个CB的A/N。例如,图8中,无线基站在CB#1、#3、#4的解码中成功,在CB#2的解码中失败。该情况下,无线基站需要请求用HPN=1重发CB#2,另一方面,能够请求用HPN=0、2、3发送新数据。
因此,无线基站请求HPN=1中的CB#2的重发,因此可以生成不切换HPN=1的NDI、将HPN=1的CB索引设为#2、将HPN=1的RV设为“2”的DCI(UL许可)。此外,无线基站在与上述重发CB#2相同的子帧中请求HPN=0的新数据的初次发送,因此可以切换上述DCI内的HPN=0的NDI,将HPN=0的RV设为“0”。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设为对新数据未应用码块分割,但也可以应用码块分割。
由于DCI内的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CB索引为“#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请求了用HPN=1重发CB#2。此外,用户终端可以基于DCI内的HPN=1的RV“2”进行重发CB#2的速率匹配。
此外,由于DCI内的HPN=0的NDI被切换、且不含CB索引,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请求了用HPN=0发送未应用码块分割的新数据。此外,用户终端可以基于DCI内的HPN=0的RV“0”,进行新数据的速率匹配。
如上所述,在针对UL信号进行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在将TB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能够仅重发解码失败的CB。因此,不需要重发包含解码成功的CB的TB整体,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CBG单位的重发控制>
图9是表示第2方式所涉及的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1个TB被分割为4个CB(CB#1~#4)的情况,但每1个TB的CB数不限于此。此外,图9中,设为将2个CB成组而形成CBG,但每个CBG的CB数不限于此。以下,以与CB单位的重发控制(例如图8)的区别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9中,无线基站并非按每个TB、而是按每个CBG分配HARQ进程。无线基站生成包含各HARQ进程的HPN、对各HARQ进程所分配的CBG的索引、各HARQ进程的NDI、各HARQ进程的RV中的至少一个的DCI(UL许可),并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图9中,对包含CB#1和#2的CBG#1、包含CB#3和#4的CBG#2,分别分配HPN=0、1的HARQ进程。因此,分配包含CB#1~#4的UL信号的DCI可以表示HPN=0、1。此外,该DCI可以表示HPN=0、1的CBG索引分别为“#1”、“#2”。此外,CBG#1和#2由于为初次发送,因此该DCI可以表示HPN=0、1的NDI全部被切换,HPN=0、1的RV全部为“0”。
用户终端基于上述DCI,将TB分割为CB#1~#4,对CB#1~#4各自附加CRC比特(例如24个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按每个CB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后的CB#1~#4被连接为CW,进行加扰和调制,并映射给1个子帧内(参照图1)。
无线基站对包含CB#1~#4的UL信号进行解调,基于每个HPN的CBG索引、NDI、RV中的至少一个,解码各CBG内的各CB。无线基站可以基于对各CB各自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G内的各CB的错误检测。
此外,无线基站基于各CBG内的各CB的解码结果,检测每个CBG的A/N。例如,图9中,无线基站在CB#1、#2、#4的解码中成功,在CB#3的解码中失败。因此,无线基站需要请求用HPN=1重发包含CB#3的CBG#2,另一方面,能够请求用HPN=0发送新数据。
因此,无线基站请求HPN=1中的CBG#2的重发,因此可以生成不切换HPN=1的NDI、将HPN=1的CBG索引设为#2、将HPN=1的RV设为“2”的DCI(UL许可)。此外,无线基站在与上述重发CBG#2相同的子帧中请求HPN=0的新数据的初次发送,因此,可以切换上述DCI内的HPN=0的NDI,将HPN=0的RV设为“0”。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设为对新数据未应用码块分割,但也可以应用码块分割。
由于DCI内的HPN=1的NDI未被切换、HPN=1的CBG索引为“#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请求了用HPN=1重发CBG#2内的CB#3和#4。此外,用户终端可以基于DCI内的HPN=1的RV“2”,进行重发CB#3和#4的速率匹配。
此外,由于DCI内的HPN=0的NDI未被切换、且不含CBG索引,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请求了用HPN=0发送未应用码块分割的新数据。此外,用户终端可以基于DCI内的HPN=0的RV“0”,进行新数据的速率匹配。
如上所述,针对UL信号进行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将TB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也能够包含该仅重发包含解码失败的CB的CBG。因此,不需要重发包含解码成功的CB的TB整体,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针对UL信号进行CBG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与进行CB单位的重发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要使用的HARQ进程的数量。因此,即使在每个TB的CB数比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更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以CBG单位进行重发控制。此外,与CB单位的重发控制相比,能够削减DCI的信息量和A/N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
<其他>
第2方式中,针对在CB单位或CBG单位的重发控制中所利用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HPN的最大值)、重发单位信息的信令、以CB单位或CBG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与第1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2方式中,无线基站省略了表示每个CB的A/N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可以通过各HARQ进程的NDI表示是否请求重发。或者,无线基站可以发送如第1方式中说明那样构成的重发控制信息。
如以上那样,第2方式中,以比TB更小的单位(例如CB单位或CBG单位)进行UL信号的重发控制,因此不需要重发TB整体,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中,可以应用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例如20MHz)作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块(分量载波)一体化而得到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Access,未来无线接入)、NR(New Rat)等。
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配置于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更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和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了用户终端20。可以设为在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参数集是指对某一RAT中的信号的设计或RAT的设计附加特征的通信参数的集。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两者。预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利用多个小区(CC)(例如2个以上的CC)而应用CA或者DC。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利用授权带域CC和未授权带域CC作为多个小区。
此外,用户终端20在各小区中,能够利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或者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来进行通信。TDD的小区、FDD的小区可以分别被称为TDD载波(帧结构类型2)、FDD载波(帧结构类型1)等。
此外,各小区(载波)中,可以应用具有相对长的时长(例如1ms)的子帧(也被称为TTI、通常TTI、长TTI、通常子帧、长子帧等)、或者具有相对短的时长的子帧(也被称为短TTI、短子帧等)中任一者,也可以应用长子帧和短子帧两者。此外,各小区中,可以应用2个以上的时长的子帧。
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利用带宽窄的载波(也被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来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30~70GHz等)中利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需要说明的是,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设为有线连接(例如按照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射频接口)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和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而连接于核心网络40。需要说明的是,上位站装置30中,包含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而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的无线基站,也可以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家庭演进节点B)、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别无线基站11和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可以包括移动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与其他用户终端20之间进行终端间通信(D2D)。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能够对下行链路(DL)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连接),对上行链路(UL)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于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重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形成的带域、并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彼此不同的带域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行和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的组合,也可以在UL中利用OFDMA。此外,能够对在终端间通信中所利用的侧链路(SL:side link)应用SC-FDMA。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DL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DL数据信道(也被称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共享信道等)、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
L1/L2控制信道包括DL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利用的OFDM码元数。EPDCCH与PDSCH被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DCI等的传输。能够通过PHICH、PDCCH、EPDCCH中的至少一个,传输PUSCH的重发控制信息(A/N、HARQ-ACK)。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UL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UL数据信道(也被称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共享信道等)、UL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包含PDSCH的重发控制信息(A/N、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PUSCH或者PUCCH而被传输。能够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分别构成为分别包含1个以上。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是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入的。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加扰、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而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以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的形式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针对UL信号,将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U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UL信号中包含的UL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和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而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而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按照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射频接口)的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DL信号(例如DCI(DL分配(DL assignment)和/或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接收表示DL信号的每个CB的A/N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发送表示UL信号的每个CB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发送重发单位信息。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必须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那样,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控制例如DL信号和UL信号的调度、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DL信号的生成处理(例如编码、调制等)、或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DL信号的映射、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测量。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20反馈的信道质量标识符(CQI),决定DL信号的调制方式和TBS。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使得以该TBS来编码DL信号,且以该调制方式来调制D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对D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使对每个CB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并控制映射单元303以使对连接各CB而得到的CW进行映射。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UL信号的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CB、或者每个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码块成组而得到的CBG,控制DL信号的重发(图4和5)。
例如,控制单元301基于来自用户终端20的表示每个CB的A/N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决定是否用各HARQ进程重发CB或CBG。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和映射单元303,以使将重发CB或重发CBG、和新数据在同一DL信号中进行发送(图4和5)。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以使基于DCI(UL许可)中指定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解调UL信号,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量,决定TBS,基于该TBS,解码D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301在UL信号的传输块(TB)被分割为多个码块(CB)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CB、或每个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码块组(CBG)而请求UL信号的重发(第2方式、图8和9)。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通过UL许可内的每个HPN的NDI值,请求以CB单位或CBG单位的重发。
以上那样的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CB单位或CBG单位的重发控制中所利用的HARQ进程以CB单位或CBG单位而被分配。该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DL和UL中也可以不同)。此外,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重发单位(例如CB或CBG、CB、CBG或者TB中任一者)。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和映射单元303,以使发送基于高层信令、DCI和用户终端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与重发单位相关的信息。
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DL数据、DCI、DL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和/或重发单位信息,输出给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DL信号映射至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按照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以CB单位进行解码处理。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305。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相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也可以针对例如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质量(例如RSRQ(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
将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D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DL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相关的处理等。
另一方面,针对UL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处理(例如HARQ的处理)、或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针对UCI(例如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SI)、调度要求(SR)中的至少一个等),也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DFT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而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DL信号(例如DCI(DL分配(DL assignment)和/或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发送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发送表示DL信号的每个CB的A/N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发送,接收表示UL信号的每个CB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接收重发单位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以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的形式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必须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4所示那样、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控制例如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DL信号的接收处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UL信号的生成处理、或由映射单元403进行的UL信号的映射、由测量单元405进行的测量。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基于DCI(DL分配(DL assignment)),控制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使基于DCI内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解调DL信号。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使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决定TBS,基于该TBS,解码D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对DCI内的各CB或者各CBG分配的各HARQ进程编号(HPN)、各CB或者各CBG的索引、各HARQ进程的NDI、和各HARQ进程的RV中的至少一个,对传输块(TB)被分割为多个码块(CB)的DL信号的接收处理进行控制(第1方式、图4和5)。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DL信号的传输块(TB)被分割为多个码块(CB)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每个CB的A/N、或者每个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CB成组而得到的码块组(CBG)的A/N(第1方式、图4和5)。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使基于各CB的解码结果,生成表示每个CB或每个CBG的A/N的重发控制信息。
在此,重发控制信息可以是与每个TB的CB数量或CBG数量相等的比特数的位图(图6A-图6B),也可以是表示各CB或者各CBG的A/N的组合的模式信息(图7A和图7B)。
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DCI(UL许可),控制UL信号的生成和发送处理(例如编码、调制、映射等)。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处理单元402,以使基于DCI内的MCS索引所示的调制方式,调制UL信号。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处理单元402,以使基于MCS索引所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决定TBS,基于该TBS,编码U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对U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或者,控制单元401可以根据基于高层信令和/或DCI的应用指示,将码块分割应用于U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UL信号的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个CB、或者每个将比该多个CB更少的多个码块成组而得到的CBG,控制所述UL信号的重发(图8和9)。
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和映射单元403,以使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DCI(UL许可)中包含的各HPN、和每个HPN的NDI与RV中的至少一个,用各HARQ进程重发CB或CBG。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和映射单元403,以使在同一UL信号中发送重发CB或者重发CBG、和新数据(图8和9)。
以上那样的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CB单位或CBG单位的重发控制中所利用的HARQ进程以CB单位或CBG单位而被分配。该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DL和UL中也可以不同)。此外,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可以与以TB单位分配的各HARQ进程的最大发送次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重发单位(例如CB或CBG、CB、CBG或者TB中任一者)。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参数集、频带、小区(分量载波)、TBS、HARQ进程的最大数量中的至少一个,识别重发单位。或者,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基于高层信令、DCI和用户终端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指定,控制(切换)重发单位。
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例如编码、速率匹配、删截、调制等),输出给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UL信号、DL信号的重发控制信息映射给无线资源,并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按照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以CB单位进行解码处理,将各CB的解码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基于RRC信令等高层信令的高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DL分配(DL assignment))等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测量信道状态,将测量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401。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状态的测量可以按每个CC进行。
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和/或逻辑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和/或间接地(例如有线和/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中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方式而发挥功能。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可以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一表达能够替换为电路、装置、单元等。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中示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含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1001仅图示1个,但可以为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可以通过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依次、或者利用其他手段通过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而实装。
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例如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控制基于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和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由此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而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可以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中读取至存储器1002,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利用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被容纳于存储器1002中,通过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针对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可以由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写可编程ROM)、EEPROM(ElectricallyEPROM,电EP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读取存储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能够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可以通过例如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盘、光磁盘(例如紧凑型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多用途光盘、Blu-ray(注册商标)光盘)、可擦写光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器)、磁带、数据库、服务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而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004为了实现例如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可以包括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而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等)。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可以为形成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控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通信信息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设备)、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而构成,通过该硬件,可以实现各功能块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者而实装。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为理解本说明书而必要的术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含义的术语进行替换。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可以为消息。参考信号也能够简称为RS(Reference Signal),根据所适用的标准,也可以被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1个或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多个时隙构成。进一步,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1个或多个码元(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码元、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也可以分别使用所对应的其他名称。例如,可以将1个子帧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也可以将多个连续的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1个时隙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与1ms相比更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与1ms相比更长的期间。
在此,TTI是指例如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如,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需要说明的是,TTI的定义不限于此。TTI可以是进行信道编码后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成为调度或链路适配等的处理单位。
具有1ms的时长的TTI也可以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正常TTI、长TTI、通常子帧、正常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TTI、缩短子帧、或者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可以在频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可以在时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可以为1个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分别可以由1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需要说明的是,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可以由1个或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可以为1子载波和1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等结构仅为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包含的码元和RB的数量、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以绝对值表示,也可以以从规定值起算的相对值表示,还可以以对应的其他信息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进一步,使用这些参数的数式等可以与本说明书中明示公开的不同。
本说明书中参数等中使用的名称在任何方面均不是限定性的。例如,多种多样的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和信息元素能够通过任意适当的名称而识别,因此对这些多种多样的信道和信息元素分配的名称在任何方面均不是限定性的。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任意不同技术来表示。例如,遍及上述说明整体而可以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chip)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能够从高层(上位层)向低层(下位层)和/或从低层向高层输出。信息、信号等可以仅由多个网络节点而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于特定的部位(例如存储器),可以用管理表来管理。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能够进行覆盖、更新或者追加。已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删除。所输入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发送给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等)、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信令)、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Layer 1/Layer 2,层1/层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也可以为例如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设定)消息等。此外,MAC信令可以通过例如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来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为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他信息的通知)进行。
判定可以通过1个比特所示的值(0或1)而进行,也可以通过真(true)或者假(false)所示的真假值(boolean,布尔值)而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值的比较)而进行。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记述语言、或者用其他名称来称呼,均应当被广义地解释为表示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项目、可执行文件、可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仅由传输介质而发送接收。例如,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数字订户专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remote source)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和“网络”这一术语可以互换使用。
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和“分量载波”这一术语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也用固定站(fixed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来称呼。
基站能够容纳1个或多个(例如3个)的小区(也被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区域整体能够被区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也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而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这一术语是指在其覆盖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中的一部分或整体。
本说明书中,“移动站(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和“终端”这一术语可以互换使用。基站有时也用固定局(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来称呼。
移动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时也用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机、用户端、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多种其他适合的术语来称呼。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可以用用户终端来替换。例如,针对将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替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设备对设备)的通信而得到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该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设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表达可以被替换为“侧(side)”。例如,上行信道可以被替换为侧信道(side link)。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可以用无线基站来替换。该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设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结构。
本说明书中,设为通过基站而进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也有时通过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而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1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操作显然能够通过基站、除了基站之外的1个以上的网络节点(可以考虑例如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等,但不限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而进行。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组合利用,还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地利用。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时序、流程图等在没有矛盾的情况下,也可以替换顺序。例如,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的元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New-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R(New Radio,新无线)、NX(New radio access,新无线接入)、FX(Future generation radio access,未来世代无线接入)、GSM(注册商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一记载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不意味着“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一记载是指“仅基于”和“至少基于”两者。
对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使用了“第1”、“第2”等称呼的元素进行的任意参照均完全不限定这些元素的量或者顺序。这些称呼在本说明书中可以作为区别2个以上的元素间的便利方法而使用。因此,第1和第2元素的参照不意味着仅能够采用2个元素、或者以任何方式使得第1元素必须先于第2元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决定)(determining)”这一术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例如,对于“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例如计算(calculating)、演算(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视为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存储器中的数据)视为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即,“判断(决定)”可以包括将任意操作视为进行“判断(决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connected)”、“耦合(coupled)”这一术语、或者它们的任意变形是指2个或者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任意连接或者耦合,能够包括在彼此“连接”或者“耦合”的2个元素间存在1个或者其以上的中间元素。元素间的耦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认为2个元素通过使用1个或者其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连接,以及作为多个非限定性且非包括性的例子,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和光(可见和不可见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电磁能量,从而彼此“连接”或“耦合”。
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ing)”、“包括(comprising)”、和它们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术语与术语“具备”同样地,是指包括性的。进一步,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or)”不是指异或。
以上,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特定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修正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20日提交的日本特愿2016-121998。本文中包括其全部内容。
Claims (4)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表示终端是否支持下行链路信号DL信号的基于码块组的重发的终端的能力信息;
接收单元,接收基于码块组的所述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从基站向所述终端且在高层信令中被指定表示重发单位是码块组的重发单位信息,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还少的码块成组而得到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所述DL信号的每个码块组的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
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表示终端是否支持下行链路信号DL信号的基于码块组的重发的终端的能力信息的步骤;
接收基于码块组的所述DL信号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从基站向所述终端且在高层信令中被指定表示重发单位是码块组的重发单位信息,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还少的码块成组而得到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的步骤,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所述DL信号的每个码块组的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表示终端是否支持下行链路信号DL信号的基于码块组的重发的终端的能力信息;
发送单元,发送基于码块组的所述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向所述终端且在高层信令中指定表示重发单位是码块组的重发单位信息,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还少的码块成组而得到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接收,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所述DL信号的每个码块组的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
4.一种具有基站和终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基于码块组的下行链路信号DL信号,
所述终端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表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所述DL信号的基于码块组的重发的终端的能力信息;
接收单元,接收所述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DL信号的传输块被分割为多个码块,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且在高层信令中被指定表示重发单位是码块组的重发单位信息,所述码块组是将比所述多个码块还少的码块成组而得到的情况下,控制重发控制信息的发送,所述重发控制信息表示所述DL信号的每个码块组的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21998 | 2016-06-20 | ||
JP2016-121998 | 2016-06-20 | ||
CN201780038437.6A CN109314607A (zh) | 2016-06-20 | 2017-06-19 |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PCT/JP2017/022483 WO2017221871A1 (ja) | 2016-06-20 | 2017-06-19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8437.6A Division CN109314607A (zh) | 2016-06-20 | 2017-06-19 |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61067A true CN117061067A (zh) | 2023-11-14 |
Family
ID=6078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8437.6A Pending CN109314607A (zh) | 2016-06-20 | 2017-06-19 |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202310934416.XA Pending CN117061067A (zh) | 2016-06-20 | 2017-06-19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38437.6A Pending CN109314607A (zh) | 2016-06-20 | 2017-06-19 |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28096B2 (zh) |
EP (1) | EP3474475A4 (zh) |
JP (1) | JP7157512B2 (zh) |
CN (2) | CN109314607A (zh) |
WO (1) | WO20172218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48466B2 (en) | 2015-11-03 | 2019-07-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port block segmentation and signaling |
CN107769887B (zh) * | 2016-08-17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630215B (zh) * | 2016-08-22 | 2024-04-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初始接入过程的各种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
KR101984606B1 (ko) | 2016-11-01 | 2019-05-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가변 사이즈의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8023721B (zh) | 2016-11-04 | 202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KR102561715B1 (ko) * | 2016-11-24 | 2023-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8270513B (zh) * | 2016-12-30 | 2024-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128873A1 (en) * | 2017-01-09 | 2018-07-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eeting cellular data turnaround time |
US11146366B2 (en) | 2017-02-01 | 2021-10-12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TWI778336B (zh) | 2017-03-08 | 2022-09-21 |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的方法、設備、媒體、裝置、及基地臺 |
US10555210B2 (en) * | 2017-03-15 | 2020-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indicator for code block group base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1303392B2 (en) * | 2017-03-16 | 202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HARQ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deblock group based transmissions |
WO2018169355A1 (ko) * | 2017-03-17 | 2018-09-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447190B (zh) * | 2017-03-23 | 2022-08-30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harq-ack反馈的指示 |
KR102409062B1 (ko) * | 2017-03-23 | 2022-06-1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9565367B (zh) * | 2017-03-23 | 2021-11-3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确认应答信息的方法以及设备 |
US10637615B2 (en) | 2017-03-30 | 2020-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ransmission indication based on an acknowledgement based feedback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8696943B (zh) * | 2017-04-12 | 2022-11-08 | 株式会社Kt | 用于新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数据信道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JP6972643B2 (ja) * | 2017-05-02 | 2021-11-24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SG11201910167RA (en) * | 2017-05-03 | 2019-11-2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ata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
EP3621231A4 (en) * | 2017-05-05 | 2020-05-13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MEDIUM |
EP3416325B1 (en) * | 2017-06-16 | 2021-01-13 | Acer Incorporated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de block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
JP7297682B2 (ja) * | 2017-08-18 | 2023-06-2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CN110011762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11937316B (zh) * | 2018-01-11 | 2023-04-14 | 夏普株式会社 | 利用回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码块组配置的harq-ack复用的码本确定 |
US11489635B2 (en) * | 2018-02-07 | 2022-11-01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
CN112134668B (zh) * | 2018-02-09 | 2021-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0166206B (zh) * | 2018-02-12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harq-ack码本的确定方法和终端 |
CN111052667B (zh) * | 2018-02-14 | 2023-01-17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
KR102578338B1 (ko) | 2018-02-14 | 2023-09-14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WO2019187146A1 (ja) * | 2018-03-30 | 2019-10-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10351022A (zh) * | 2018-04-03 | 2019-10-18 |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harq-ack码本的长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US11196512B2 (en) * | 2018-06-29 | 2021-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
CN112470514B (zh) * | 2018-07-26 | 2024-07-02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站和方法 |
US10924225B2 (en) * | 2018-08-03 | 2021-02-16 | Mediatek Inc. | Group-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
CN112019315A (zh) * | 2018-08-08 | 2020-12-0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034220A1 (zh) * | 2018-08-17 | 2020-02-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US20200106569A1 (en) | 2018-09-27 | 2020-04-02 | Mediatek Inc. | Mechanisms for postpon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
WO2020085886A1 (en) | 2018-10-26 | 2020-04-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memory management in a user equipment (ue) |
US11265910B2 (en) | 2019-01-10 | 2022-03-01 | Ofinno, Llc | Configured grant for unlicensed cells |
CN113285794B (zh) * | 2019-02-22 | 2022-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20188644A1 (ja) * | 2019-03-15 | 2020-09-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1581982B2 (en) * | 2019-05-03 | 2023-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transport block-level parity check bits for interrupted transmissions |
US11509419B2 (en) * | 2019-09-25 | 2022-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s utilizing secondary wireless channel |
WO2021065153A1 (ja) * | 2019-10-04 | 2021-04-08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US11811536B2 (en) * | 2020-08-07 | 2023-1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 feedback |
US11811541B2 (en) | 2020-09-08 | 2023-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nding feedback at radio access network level |
US20230397182A1 (en) * | 2022-06-03 | 2023-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 coding with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39298B2 (en) * | 2007-07-04 | 2013-09-17 | Nec Corporation |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0005712A1 (en) * | 2008-06-16 | 2010-01-1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
EP2963828B1 (en) * | 2008-07-02 | 2022-09-07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rasure correction coding for different packet sizes using packet division |
JP2010213067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Panasonic Corp | 送信装置及びack/nack送信方法 |
JP5212539B2 (ja) * | 2009-03-25 | 2013-06-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
JP5360198B2 (ja) * | 2009-03-31 | 2013-12-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基地局装置 |
CN103053205B (zh) * | 2010-08-09 | 2016-08-31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3017154A1 (en) * | 2011-07-29 | 2013-02-07 | Fujitsu Limited |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W201320692A (zh) * | 2011-08-10 | 2013-05-16 | Ind Tech Res Inst | 資料傳送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及用戶端設備 |
CN104247543B (zh) * | 2012-02-21 | 2018-07-2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数据块传输的处理时间相关控制 |
US9706539B2 (en) * | 2012-09-27 | 2017-07-11 | Sun Patent Trust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
US9144080B2 (en) * | 2012-11-07 | 2015-09-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lect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based on retransmission rates |
CN104283651B (zh) * | 2013-07-01 | 2017-08-29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KR20150074494A (ko) * | 2013-12-24 | 2015-07-02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Tdd-fdd 반송파 집성을 위한 소프트버퍼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WO2015166769A1 (ja) * | 2014-04-28 | 2015-11-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9503911B2 (en) * | 2014-07-24 | 2016-11-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for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 in WLAN |
US10033505B2 (en) * | 2014-07-31 | 2018-07-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CN106664568B (zh) * | 2014-07-31 | 2021-06-2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6114562A1 (ko) * | 2015-01-12 | 2016-07-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455635B2 (en) * | 2015-01-20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ctivating/deactiva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064212B2 (en) * | 2015-05-14 | 2018-08-28 | Blackberry Limited | Transmitting a scheduling request for a device-to-device transmission |
CN107615863B (zh) * | 2015-05-15 | 2021-11-02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 |
JP2019016824A (ja) * | 2015-11-27 | 2019-01-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1570597B2 (en) * | 2016-02-08 | 2023-01-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design for uplink (UL)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
US11122643B2 (en) * | 2016-04-27 | 2021-09-14 | Apple Inc. | LWIP enhancements for reliable DRB switching |
US10149286B2 (en) * | 2016-05-13 | 2018-12-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ACK multiplexing in PUSCH |
CN113630215B (zh) * | 2016-08-22 | 2024-04-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初始接入过程的各种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
HUE056151T2 (hu) * | 2016-11-02 | 2022-01-28 | Ntt Docomo Inc | Felhasználói terminál és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eljárás |
FI4236574T3 (fi) * | 2016-11-09 | 2024-09-06 | Ntt Docomo Inc | Käyttäjäpäätelaite, radioviestintämenetelmä, tuki-asema ja järjestelmä |
US20190261347A1 (en) * | 2016-11-11 | 2019-08-22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542006B2 (en) * | 2016-11-22 | 2020-01-21 | Daniel Chien |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redirection of questionable network access |
-
2017
- 2017-06-19 US US16/310,574 patent/US1152809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19 EP EP17815339.1A patent/EP347447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6-19 CN CN201780038437.6A patent/CN109314607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6-19 JP JP2018524070A patent/JP71575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6-19 WO PCT/JP2017/022483 patent/WO2017221871A1/ja unknown
- 2017-06-19 CN CN202310934416.XA patent/CN117061067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14607A (zh) | 2019-02-05 |
US20190181986A1 (en) | 2019-06-13 |
US11528096B2 (en) | 2022-12-13 |
JP7157512B2 (ja) | 2022-10-20 |
JPWO2017221871A1 (ja) | 2019-05-16 |
EP3474475A1 (en) | 2019-04-24 |
WO2017221871A1 (ja) | 2017-12-28 |
EP3474475A4 (en) | 2019-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57512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JP749072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0431875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895657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8203406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8203405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9644370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234224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8193593A1 (ja) | 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11502775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750429B2 (en) |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JP6949941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US11218998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7046926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19168051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20200288438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KR20190123761A (ko) |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
WO2019073968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064582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107548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059195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049349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138511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097702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7335375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