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0103A - 一种接触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0103A
CN117060103A CN202311090393.5A CN202311090393A CN117060103A CN 117060103 A CN117060103 A CN 117060103A CN 202311090393 A CN202311090393 A CN 202311090393A CN 117060103 A CN117060103 A CN 117060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 spring
reed
spring
en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03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艳磊
苏开创
张志中
徐骏
曹兴
李严亮
李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03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0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0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0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81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ouver typ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接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簧,接触簧包括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第一端带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边侧连接带与第二端带的两端部对应相连,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上均设有簧片,簧片为悬臂结构且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沿接触簧的轴向一一对应,接触簧具有位于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边侧连接带的断开缝,在接触簧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簧片之间的间隙与断开缝连通;有利于簧片的密集排列,增多簧片数量,进而增多接触簧与相应插针的触点数量,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通流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接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簧。
背景技术
冠带类插孔接触件是应用于电连接器产品中的一种核心接触件形式,在电气系统中起着导通电信号或传输电源功率的作用。接触件通常由冠带和外套组成,冠带由两端端带及在两端带之间的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簧片组成,冠带安装在外套的内孔中,冠带的端带与外套的内孔孔壁接触,其中冠带是核心件,它的结构参数决定着冠带插孔接触件的插拔力及接触可靠性。冠带又称冠簧,一般为笼形,是一种通常采用金属带材经过落料、弯曲、卷圆等冲压工序形成的圈形零件。使用易于加工、高插拔寿命、高通流能力的冠带插孔接触件已经成为电连接器具有技术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
传统冠簧的簧片是简支梁结构,插拔力较大,插拔较为困难,因此现有技术中有改良成悬臂梁的方案,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193219A、申请公布日为2019年1月1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一种双向式鳞片插孔机构,其接触簧卷绕成圆环状,接触簧的簧片分为上端簧片和下端簧片两圈,上端簧片和下端簧片均为悬臂梁式结构,簧片的固连部位固定在接触簧的上部和下部金属边缘处,金属边缘部位即端带,由于上述接触簧的簧片是通过在铜带料冲裁若干个“工”字形槽形成的,这样使得接触簧的上下两端带之间不仅具有连接两端带端部的两个边侧连接带,还具有位于相邻两上端簧片或相邻两下端簧片之间的中间连接带,接触簧成形后,端带沿接触簧的周向延伸,连接带沿接触簧的轴向延伸且两端与两端带一体相连,由于每相邻两个上端簧片之间均有一个连接带,较多的连接带占用面积比较大,从而减少了簧片的设置数量,减少了接触簧与相应插针的触点数量,进而使得接触面积较小而影响接触簧的通流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簧,以解决目前的接触簧与相应插针接触面积较小而导致通流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接触簧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触簧,包括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第一端带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边侧连接带与第二端带的两端部对应相连,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上均设有簧片,簧片为悬臂结构且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沿接触簧的轴向一一对应,接触簧具有位于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边侧连接带的断开缝,在接触簧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簧片之间的间隙与断开缝连通。
有益效果:使接触簧具有位于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边侧连接带的断开缝,从而使第一端带与第二端带仅通过边侧连接带相连,第一端带、第二端带以及两边侧连接带之间部分均可以用于成形出簧片,在接触簧周向上相邻两簧片直接相对而不相隔,这样有利于簧片的密集排列,增多簧片数量,进而增多接触簧与相应插针的触点数量,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通流能力。
进一步地,簧片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内凹设置。
有益效果:便于簧片与相应的插针形成弹性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
进一步地,簧片具有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拱起的拱起部,拱起部的最靠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的顶点部位构成用于与相应插针接触的接触部。
有益效果:利用拱起部的顶点部位与插针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且减轻磨损。
进一步地,簧片具有与相应端带相连的连接段,连接段直线延伸。
有益效果:利用直线延伸的连接段提供良好的弹力,有利于拱起部与插针形成可靠接触。
进一步地,簧片末端设有用于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的抵接部。
有益效果:利用簧片末端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有利于接触簧与外套之间导电接触可靠。
进一步地,抵接部相对端带在接触簧的径向上外凸设置。
有益效果:有利于保证抵接部可靠地与外套接触,保证导电接触可靠。
进一步地,抵接部具有背向接触簧中心轴线的抵接面。
有益效果:利用抵接面与外套内壁面进行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且减轻磨损。
进一步地,同一端带上的各簧片大小相同。
有益效果:便于簧片的加工成形。
进一步地,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相同。
有益效果:便于在铜带料上进行相应的冲裁加工。
进一步地,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相同。
有益效果:使两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相同,使各簧片均有合适的悬伸长度,有利于保持簧片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接触簧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端带;2、第二端带;3、连接带;4、第一簧片;5、第二簧片;41、连接段;42、弯曲段;43、抵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接触簧的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使接触簧具有位于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边侧连接带的断开缝,从而使第一端带与第二端带仅通过边侧连接带相连,第一端带、第二端带以及两边侧连接带之间部分均可以用于成形出簧片,在接触簧周向上相邻两簧片直接相对而不相隔,这样有利于簧片的密集排列,增多簧片数量,进而增多接触簧与相应插针的触点数量,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通流能力。
具体地,如图1所示,接触簧由铜料带冲裁、卷圆成形,接触簧包括第一端带1、第二端带2、连接带3及簧片。第一端带1和第二端带2分别位于接触簧的轴向两端,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环绕接触簧的中心设置,第一端带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带与第二端带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对应相连,连接带3有两个,两连接带分别与端带的端部相连且平齐,在料带卷圆后,两连接带在接触簧周向上相对,连接带在料带卷圆前位于料带的边缘处,连接带构成边侧连接带,第一端带与第二端带仅通过两连接带相连。簧片分布在第一端带、第二端带与两连接带围成的区域内,簧片与相应的与该接触簧适配插接的插针导电接触。
第一端带1和第二端带2上均设有簧片,簧片为悬臂结构且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沿接触簧的轴向一一对应,第一端带上的簧片为第一簧片4,第二端带上的簧片为第二簧片5,第一簧片4与第二簧片5相向悬伸,第一簧片和第二簧片均有多个,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一一对应地正对布置。各第一簧片大小相同,第一簧片的宽度与第二簧片的宽度相同,第一簧片的长度与第二簧片的长度相同,便于簧片成形且有利于簧片与相应插针可靠接触。接触簧具有位于各第一簧片与各第二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连接带的断开缝,任意相邻的两第一簧片及任意相邻的两第二簧片之间的间隙均与断开缝连通,相邻两第一簧片、相邻两第二簧片均直接相对,便于簧片的密封排布,增大簧片数量,提高通流能力。
第一簧片4与第二簧片5的结构相同,以第一簧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簧片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内凹设置,便于第一簧片与相应的插针形成弹性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第一簧片4具有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拱起的拱起部,拱起部即弯曲段42,弯曲段42向内弯曲,弯曲段42的最靠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的顶点部位构成用于与相应插针接触的接触部,利用拱起部的顶点部位与插针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且减轻磨损。第一簧片4具有与相应端带一体相连的连接段41,连接段41直线延伸,便于提供良好的弹力,有利于拱起部与插针形成可靠接触。
第一簧片4具有远离第一端带1的自由端,自由端也即簧片末端,第一簧片4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具有该接触簧的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的抵接部,抵接部即抵接段43,利用簧片末端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有利于接触簧与外套之间导电接触可靠。相应接触件包括外套,外套具有内孔,接触簧安装在外套的内孔中,接触件为插孔接触件,以与适配插针插接。第一簧片4的抵接段43相对端带在接触簧的径向上外凸设置,有利于保证抵接部可靠地与外套接触,保证导电接触可靠。抵接段43为直线延伸段,使得抵接段具有背向接触簧中心轴线的抵接面,利用抵接面与外套内壁面进行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且减轻磨损。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簧片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内凹设置。而本实施例中,簧片主体与端带平齐,簧片末端设有朝向接触簧中心轴线凸出的接触凸部以与适配插针导电接触。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簧片具有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拱起的拱起部,拱起部的最靠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的顶点部位构成用于与相应插针接触的接触部。而本实施例中,簧片为直线悬臂且相对端带倾斜悬伸,簧片整体内凹,悬臂末端构成用于与相应插针接触的接触部。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簧片具有与相应端带相连的连接段,连接段直线延伸。而本实施例中,不设直线延伸的连接段,簧片的弯曲段直接与端带相连。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簧片末端设有用于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的抵接部。而本实施例中,不设抵接部,簧片末端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间隔设置。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抵接部相对端带在接触簧的径向上外凸设置。而本实施例中,抵接部在接触簧的径向上位于端带的内侧,通过插针插入接触簧内后顶压簧片而使抵接部与外套接触。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抵接部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抵接部具有背向接触簧中心轴线的抵接面。而本实施例中,不设抵接面,抵接部为簧片末端的棱边。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同一端带上的各簧片大小相同。而本实施例中,同一端带上的各簧片大小不同。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相同。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不同。
本发明中的接触簧的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簧片设置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相同。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大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地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簧,包括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第一端带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边侧连接带与第二端带的两端部对应相连,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上均设有簧片,簧片为悬臂结构且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沿接触簧的轴向一一对应,其特征是,接触簧具有位于第一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与第二端带上的各个簧片之间且延伸至两边侧连接带的断开缝,在接触簧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簧片之间的间隙与断开缝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簧片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内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簧片具有朝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拱起的拱起部,拱起部的最靠近接触簧的中心轴线的顶点部位构成用于与相应插针接触的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簧片具有与相应端带相连的连接段,连接段直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簧片末端设有用于与接触件的外套内壁接触的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抵接部相对端带在接触簧的径向上外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抵接部具有背向接触簧中心轴线的抵接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同一端带上的各簧片大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宽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接触簧,其特征是,第一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与第二端带上的簧片的长度相同。
CN202311090393.5A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接触簧 Pending CN117060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0393.5A CN117060103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接触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0393.5A CN117060103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接触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0103A true CN117060103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9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0393.5A Pending CN117060103A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接触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01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6251B (zh) 电气插座
US6358104B2 (en) High current terminal
US20060217006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plural arch-shaped elements
US2699534A (en) Two-piece separ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147229A (en) High curr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59123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EP0261778A1 (en) Electrical socket contact with convex engaging tines
CN202977812U (zh) 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
EP0101117B1 (en) Rib cage terminal
EP0099145B1 (en) Rib cage terminal
EP0562652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N113363745A (zh)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US4168880A (en) Electrical socket
CN117060103A (zh) 一种接触簧
CN107359447A (zh) 一种内置冠簧的弹簧顶针及制备方法
CN220544301U (zh) 一种接触件
CN207009736U (zh) 一种片簧插孔接触件
CN114374108B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5084896A (zh) 端面接触组件、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20230050927A1 (en) Contact element assembly for a plug connector part
CN216120854U (zh) 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
EP0123096A1 (en) Two piece electrical socket contact assembly
KR101146496B1 (ko) 다접점 터미널
JPH08315888A (ja) 電気端子
US3178676A (en) Pin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