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7683B -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7683B
CN117057683B CN202311324729.XA CN202311324729A CN117057683B CN 117057683 B CN117057683 B CN 117057683B CN 202311324729 A CN202311324729 A CN 202311324729A CN 117057683 B CN117057683 B CN 117057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ff
exchange
information
job
re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4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57683A (zh
Inventor
李强
赵峰
宋卫平
魏伟
高胜杰
赵庆华
吴琦
耿雪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dian Ao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dian Ao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dian Ao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dian Ao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47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7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7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7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57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7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分类单元、能力分析单元、分配处理单元、职位调配单元,本发明涉及员工分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根据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来对员工进行抽调应急管理,解决了企业中在紧急项目中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职位调配单元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解决了现在对多职称、多技能员工无区分化管理且管理混乱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人才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为企业或工厂节约人力资源,为紧急事项储备备用人才的目的,实现了人力的合理利用。

Description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员工分配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员工画像的起源便是借鉴了互联网用户画像理念,用户画像由不同的标签组成,基于大数据洞察,刻画出用户个体或者用户群体全方位的特征,员工画像是可以衡量人岗匹配度进行内部员工调整的好方式,它可以根据员工的在职情况和简历描绘员工,让其和岗位的匹配度,可以进一步判断员工是否需要更换岗位。
但是市面上的画像工具多是基于求职者简历数据或者互联网上大批量的招聘要求,这些画像数据是面向大众的,没有融入企业岗位自身元素特征,并不适用于具体的企业要求和岗位要求;而且上述数据没有将人事评价数据、考核数据纳入计算体系,缺乏可靠性和全面性,相对缺乏对员工所具有的技能和具体从事岗位类别和时间等员工实际工作历史轨迹的数据管理,使得对员工的资质和能力的管控仅停留在资质验证阶段,并无实际的其它区分化管理。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得人才利用率低,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决策者及时掌控关键岗位人力的储备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从所有员工的简历中获取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
其中技能偏好信息为目标员工的特长、爱好,职能履历信息为目标员工在校的学习专业、历史工作职责以及相应的职位时长,企业职位信息包括企业内部所有职位及其职位数量,职位偏厌信息为目标员工依据预设的职位偏厌系数对各个职位进行填写的信息;
信息分类单元,用于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同时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同时依据职位数量和信息标签总集建立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并为职位标签集内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
其中,数字赋值表示为各个职位对相应信息标签的需求不同,而对相应信息标签赋加的不同数字值,且其数字值依据职位所属部门的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能力分析单元,用于将各个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与各个职位的职位标签集进行相同信息标签抽取,并获得相同信息标签的数字赋值,随后将抽取结果进行职位能力计算,得到各个员工在相应职位的职位能力值,以及各个职位内相应员工的职位调配表;
分配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应急数量,随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选取相应的员工作为相应职位上的应急员工;
其中,应急员工表示为企业内部从其他职位调用至的相应职位的员工,应急数量表示为相应职位在指定时段内短缺的员工数量。
优选的,职位偏厌系数越高表示目标员工对该职位的兴趣越低,反之,则相反。
优选的,信息画像集的构建和职位标签集的数字赋值方式如下:
SS1、首先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
SS2、随后依据目标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
SS3、依据职位数量设定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同时依据职位需求将相应信息标签划分至职位标签集内,同时为相应职位标签集内的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其中,职位需求为企业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优选的,能力分析单元中职位能力计算方式如下:
D1、选取一个目标员工在一个职位内的数字赋值;
从该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中与该职位的职位标签集中抽取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随后依据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建立计算标签集F∈{αj1,βj2,λj3,μj4},其中,
α为以所有员工的特长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特长标签;
αj1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特长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1=1、2、……t1,且1≤t1≤m1,t1表示目标员工的特长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特长标签的数量;且1≤m1≤n1,m1表示目标员工特长标签的数量;
β为以所有员工的爱好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爱好标签;
βj2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爱好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2=1、2、……m2,且1≤t2≤m2,t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爱好标签的数量;且1≤m2≤n2,m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的数量;
λ为以所有员工的学习专业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专业标签;
λj3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专业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3=1、2、……m3,且1≤t3≤m3,t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专业标签的数量;且1≤m3≤n3,m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的数量;
μ为以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职责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履历标签;
μj4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履历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4=1、2、……m4,且1≤t4≤m4,t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履历标签的数量;且1≤m4≤n4,m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的数量;
n1、n2、n3、n4分别表示信息标签总集中特长标签、爱好标签、专业标签、履历标签各自的数量;
D2、将计算标签集结合职位偏厌信息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到该目标员工在该职位的职位能力值L,其中ej4表示目标员工的各个履历标签对应历史工作职责的工作时长,Y表示为对该职位的职位偏厌系数,/>,且/>、/>、/>、/>均为大于0且小于1的预设比例因子;
D3、接着依据步骤D1到D2的方式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随后按照职位能力值从大到小的先后顺序对各个员工在相应职位上进行排序,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
优选的,分配处理单元的具体分配方式如下:选取一个职位,获取该职位的应急数量,同时获取该职位的职位调配表;
接着在该职位调配表中抽取不在该职位上的所有员工,并将其记作抽调员工;
之后在所有抽调员工中按照应急数量以及职位调配表内从前到后的顺序,抽取相应数量的抽调员工作为应急员工。
优选的,还包括职位调配单元,用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同时获取进行岗位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员工考核成绩和员工评价系数,接着对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岗位调换方式如下:
SF1、获取进行岗位调换的职位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职位和职位数量,同时在调换职位中获取进行调换的员工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员工和调换数量;
SF2、同时获取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员工考核成绩和员工评价系数;
SF3、在职位能力值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和二次调换系数;
选取一个调换员工,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0为该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Ls为该调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
G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
K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考核成绩;
P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评价系数;
表示为固定值;
SF4、在各个调换职位中,选取一个调换职位,获取除本调换职位之外的其他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及其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之后依据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从其他调换职位的所有调换员工获取相应数量且调换分配系数较高的调换员工,作为本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依此类推,计算出各个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
优选的,其中,在职时长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工作时长,员工考核成绩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进行员工试题测试得到的测试分,员工评价系数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管理层对该调换员工进行工作评价得到的评价分。
优选的,其中,调换职位和调换员工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自定义设置。
优选的,当各个调换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中,若含有u个调换职位的替换员工为同一员工时,即表示在所有调换员工中至少含有一位未分配到相应的调换职位,其中1<u≤u0,且u0表示职位数量,随后进行二次调换,二次调换方式如下:
SK1、首先计算出该替换员工在u个调换职位中的二次调换系数;
SK2、从u个调换职位的各个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SK3、同时获取未分配到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调换分配系数,并选取调换分配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SK4、在步骤SK3中,若在该替换职位内替换员工的数量大于该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则在该替换职位中的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从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较小的相应数量调换员工并抽出,且抽出相应数量的调换员工后,满足于该替换职位内剩余的替换员工的数量与相应的调换数量相同;
SK5、在步骤SK4中,接着计算出抽出后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抽出后调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根据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来对员工进行抽调应急管理,解决了企业中在紧急项目中人员不足的问题,有效的加快了企业的项目进度,间接提升了企业的可信度;
本发明通过职位调配单元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解决了现在对多职称、多技能员工无区分化管理且管理混乱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人才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为企业或工厂节约人力资源,为紧急事项储备备用人才的目的,实现了人力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二次调换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从所有员工的简历中获取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其中技能偏好信息为目标员工的特长、爱好,职能履历信息为目标员工在校的学习专业、历史工作职责以及相应的职位时长,企业职位信息包括企业内部所有职位及其职位数量,职位偏厌信息为目标员工依据预设的职位偏厌系数对各个职位进行填写的信息;
其中,职位偏厌系数越高表示目标员工对该职位的兴趣越低,反之,则相反;
信息分类单元,用于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同时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同时依据职位数量和信息标签总集建立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并为职位标签集内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
其中,数字赋值表示为各个职位对相应信息标签的需求不同,而对相应信息标签赋加的不同数字值,且其数字值依据职位所属部门的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SS1、首先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X∈{α,β,λ,μ},且α∈{α1,α2,……αn1},βj∈{β1,β2,……βn2},λ∈{λ1,λ2,……λn3},μ∈{μ1,μ2,……μn4};
α为以所有员工的特长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特长标签;
β为以所有员工的爱好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爱好标签;
λ为以所有员工的学习专业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专业标签;
μ为以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职责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履历标签;
且n1、n2、n3、n4分别表示特长标签、爱好标签、专业标签、履历标签各自的数量;
SS2、随后依据目标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XD∈{αi1,βi2,λi3,μi4},其中,
αi1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特长标签,i1=1、2、……m1,且1≤m1≤n1,m1表示目标员工特长标签的数量;
βi2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爱好标签,i2=1、2、……m2,且1≤m2≤n2,m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的数量;
λi3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专业标签,i3=1、2、……m3,且1≤m3≤n3,m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的数量;
μi4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履历标签,i4=1、2、……m4,且1≤m4≤n4,m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的数量;
SS3、依据职位数量设定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同时依据职位需求将相应信息标签划分至职位标签集内,同时为相应职位标签集内的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
在该实施例中,职位需求为企业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能力分析单元,用于将各个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与各个职位的职位标签集进行相同信息标签抽取,并获得相同信息标签的数字赋值,随后将抽取结果进行职位能力计算;
职位能力计算方式如下:
D1、以一个目标员工在一个职位内的数字赋值为例;
从该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中与该职位的职位标签集中抽取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随后依据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建立计算标签集F∈{αj1,βj2,λj3,μj4},其中,
αj1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特长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1=1、2、……t1,且1≤t1≤m1,t1表示目标员工的特长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特长标签的数量;
βj2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爱好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2=1、2、……m2,且1≤t2≤m2,t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爱好标签的数量;
λj3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专业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3=1、2、……m3,且1≤t3≤m3,t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专业标签的数量;
μj4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履历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4=1、2、……m4,且1≤t4≤m4,t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履历标签的数量;
D2、将计算标签集结合职位偏厌信息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到该目标员工在该职位的职位能力值L,其中ej4表示目标员工的各个履历标签对应历史工作职责的工作时长,Y表示为对该职位的职位偏厌系数,/>,且/>、/>、/>、/>均为大于0且小于1的预设比例因子,用以将计算职位能力值所用的特长标签、爱好标签、专业标签、履历标签按比重分配;
D3、接着依据步骤D1到D2的方式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随后按照职位能力值从大到小的先后顺序对各个员工在相应职位上进行排序,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
分配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应急数量,随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选取相应的员工入选该职位;
具体方式如下:以一个职位为例,获取该职位的应急数量,同时获取该职位的职位调配表;
接着在该职位调配表中抽取不在该职位上的所有员工,并将其记作抽调员工;
之后在所有抽调员工中按照应急数量以及职位调配表内从前到后的顺序,抽取相应数量的抽调员工作为应急员工;
其中,应急员工表示为企业内部从其他职位调用至的相应职位的员工,用以缓解企业内部相应职位在指定时段内的人手短缺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来对员工进行抽调应急管理,解决了企业中在紧急项目中人员不足的问题,有效的加快了企业的项目进度,间接提升了企业的可信度。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
职位调配单元,用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对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
岗位调换方式如下:
SF1、获取需要进行岗位调换的职位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职位和职位数量,同时在调换职位中获取需要进行调换的员工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员工和调换数量,并将调换数量标记为Hs,s=1、2、……v,v表示岗位调换职位的数量,Hs表示第几个岗位调换职位中调换员工的数量;
其中调换职位和调换员工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自定义设置;
SF2、同时获取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员工考核成绩和员工评价系数,其中,在职时长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工作时长,员工考核成绩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进行员工试题测试得到的测试分,员工评价系数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管理层对该调换员工进行工作评价得到的评价分;
SF3、在实施例一中得到的职位能力值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和二次调换系数;
以一个调换员工为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0为该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Ls为该调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
G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
K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考核成绩;
P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评价系数;
表示为固定值,在该实施例中,/>的值为0.4865;
SF4、在各个调换职位中,选取一个调换职位,获取除本调换职位之外的其他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及其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之后依据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从其他调换职位的所有调换员工获取相应数量且调换分配系数较高的调换员工,作为本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依此类推,计算出各个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
在该实施例内,当各个调换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中,若含有u个调换职位的替换员工为同一员工时,即表示在所有调换员工中至少含有一位未分配到相应的调换职位,其中1<u≤u0,且u0表示职位数量;
接着将计算出该替换员工在u个调换职位中的二次调换系数;之后从u个调换职位的各个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同时获取未分配到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调换分配系数,并选取调换分配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若在该替换职位中,替换员工的数量大于该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则在该替换职位中的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从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较小的相应数量调换员工并抽出,同时抽出相应数量的调换员工后,该替换职位内剩余的替换员工的数量与相应的调换数量相同;接着计算出抽出后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抽出后调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本实施例通过职位调配单元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解决了现在对多职称、多技能员工无区分化管理且管理混乱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人才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为企业或工厂节约人力资源,为紧急事项储备备用人才的目的,实现了人力的合理利用。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融合实施。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于从所有员工的简历中获取技能偏好信息、职能履历信息、职位偏厌信息和企业职位信息;
其中技能偏好信息为目标员工的特长、爱好,职能履历信息为目标员工在校的学习专业、历史工作职责以及相应的职位时长,企业职位信息包括企业内部所有职位及其职位数量,职位偏厌信息为目标员工依据预设的职位偏厌系数对各个职位进行填写的信息,职位偏厌系数越高表示目标员工对该职位的兴趣越低,反之,则相反;
信息分类单元,用于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同时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同时依据职位数量和信息标签总集建立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并为职位标签集内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
其中,数字赋值表示为各个职位对相应信息标签的需求不同,而对相应信息标签赋加的不同数字值,且其数字值依据职位所属部门的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信息画像集的构建和职位标签集的数字赋值方式如下:
SS1、首先依据所有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建立信息标签总集;
SS2、随后依据目标员工的技能偏好信息和职能履历信息从信息标签总集中,获取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
SS3、依据职位数量设定相应数量的职位标签集,同时依据职位需求将相应信息标签划分至职位标签集内,同时为相应职位标签集内的各个信息标签进行数字赋值,其中,职位需求为企业管理层自定义设定;
能力分析单元,用于将各个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与各个职位的职位标签集进行相同信息标签抽取,并获得相同信息标签的数字赋值,随后将抽取结果进行职位能力计算,得到各个员工在相应职位的职位能力值,以及各个职位内相应员工的职位调配表,职位能力计算方式如下:
D1、选取一个目标员工在一个职位内的数字赋值;
从该目标员工的信息画像集中与该职位的职位标签集中抽取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随后依据相同的信息标签及其相应的数字赋值建立计算标签集F∈{αj1,βj2,λj3,μj4},其中,
α为以所有员工的特长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特长标签;
αj1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特长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1=1、2、……t1,且1≤t1≤m1,t1表示目标员工的特长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特长标签的数量;且1≤m1≤n1,m1表示目标员工特长标签的数量;
β为以所有员工的爱好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爱好标签;
βj2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爱好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2=1、2、……m2,且1≤t2≤m2,t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爱好标签的数量;且1≤m2≤n2,m2表示目标员工爱好标签的数量;
λ为以所有员工的学习专业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专业标签;
λj3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专业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3=1、2、……m3,且1≤t3≤m3,t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专业标签的数量;且1≤m3≤n3,m3表示目标员工专业标签的数量;
μ为以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职责建立的信息标签,并将其记为履历标签;
μj4表示目标员工第几个履历标签在该职位内赋加的数字值,j4=1、2、……m4,且1≤t4≤m4,t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与该职位标签集中相同履历标签的数量;且1≤m4≤n4,m4表示目标员工履历标签的数量;
n1、n2、n3、n4分别表示信息标签总集中特长标签、爱好标签、专业标签、履历标签各自的数量;
D2、将计算标签集结合职位偏厌信息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到该目标员工在该职位的职位能力值L,其中ej4表示目标员工的各个履历标签对应历史工作职责的工作时长,Y表示为对该职位的职位偏厌系数,/>,且/>、/>、/>、/>均为大于0且小于1的预设比例因子;
D3、接着依据步骤D1到D2的方式计算出各个员工在各个职位的职位能力值,随后按照职位能力值从大到小的先后顺序对各个员工在相应职位上进行排序,并生成相应的职位调配表;
分配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应急数量,随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选取相应的员工作为相应职位上的应急员工;
其中,应急员工表示为企业内部从其他职位调用至的相应职位的员工,应急数量表示为相应职位在指定时段内短缺的员工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分配处理单元的具体分配方式如下:选取一个职位,获取该职位的应急数量,同时获取该职位的职位调配表;
接着在该职位调配表中抽取不在该职位上的所有员工,并将其记作抽调员工;
之后在所有抽调员工中按照应急数量以及职位调配表内从前到后的顺序,抽取相应数量的抽调员工作为应急员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职位调配单元,用于依据各个职位对应的职位调配表,同时获取进行岗位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员工考核成绩和员工评价系数,接着对各个职位上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岗位调换方式如下:
SF1、获取进行岗位调换的职位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职位和职位数量,同时在调换职位中获取进行调换的员工及其数量,并将其分别记作调换员工和调换数量;
SF2、同时获取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员工考核成绩和员工评价系数;
SF3、在职位能力值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和二次调换系数;
选取一个调换员工,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0为该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Ls为该调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
G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在职时长;
K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考核成绩;
P表示为该调换员工的员工评价系数;
表示为固定值;
SF4、在各个调换职位中,选取一个调换职位,获取除本调换职位之外的其他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及其调换员工的调换分配系数;
之后依据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从其他调换职位的所有调换员工获取相应数量且调换分配系数较高的调换员工,作为本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依此类推,计算出各个调职位内的替换员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职时长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工作时长,员工考核成绩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进行员工试题测试得到的测试分,员工评价系数为调换员工在职位调换前的职位管理层对该调换员工进行工作评价得到的评价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调换职位和调换员工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自定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各个调换职位内的替换员工中,若含有u个调换职位的替换员工为同一员工时,即表示在所有调换员工中至少含有一位未分配到相应的调换职位,其中1<u≤u0,且u0表示职位数量,随后进行二次调换,二次调换方式如下:
SK1、首先计算出该替换员工在u个调换职位中的二次调换系数;
SK2、从u个调换职位的各个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SK3、同时获取未分配到相应调换职位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调换分配系数,并选取调换分配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替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SK4、在步骤SK3中,若在该替换职位内替换员工的数量大于该调换职位的调换数量,则在该替换职位中的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从所有替换员工的二次调换系数中选取二次调换系数较小的相应数量调换员工并抽出,且抽出相应数量的调换员工后,满足于该替换职位内剩余的替换员工的数量与相应的调换数量相同;
SK5、在步骤SK4中,接着计算出抽出后的调换员工在各个调换职位的二次调换系数,随后选取二次调换系数最大的一个调换职位作为该抽出后调换员工的替换职位。
CN202311324729.XA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Active CN117057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729.XA CN117057683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729.XA CN117057683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7683A CN117057683A (zh) 2023-11-14
CN117057683B true CN117057683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65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4729.XA Active CN117057683B (zh) 2023-10-13 2023-10-13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7683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19380A (ko) * 2017-08-17 2019-02-27 경기도 고양시 보직관리 및 인력배치를 위한 인적자원 관리시스템
CN110458455A (zh) * 2019-08-12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员工调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98031A (zh) * 2020-08-14 2020-11-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用户画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91700A (zh) * 2021-07-01 2021-07-3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画像构建方法
CN113641828A (zh) * 2021-07-01 2021-11-12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电网供应商画像成像方法和存储设备
CN114219457A (zh) * 2021-12-31 2022-03-22 珠海聘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型多向化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CN114218291A (zh) * 2021-12-16 2022-03-2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目标对象的画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69528A (zh) * 2022-05-27 2022-08-30 浙江大学 基于能力评测的用户画像和学习路径推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018453A (zh) * 2022-05-23 2022-09-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岗位人才画像自动生成方法
US11442992B1 (en) * 2019-06-28 2022-09-13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Conversational reasoning with knowledge graph paths for assistant systems
CN115689316A (zh) * 2021-07-22 2023-02-03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项目完成情况的员工效能评价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6628172A (zh) * 2023-07-24 2023-08-22 北京酷维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知识图谱的政务服务领域多策略融合的对话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19380A (ko) * 2017-08-17 2019-02-27 경기도 고양시 보직관리 및 인력배치를 위한 인적자원 관리시스템
US11442992B1 (en) * 2019-06-28 2022-09-13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Conversational reasoning with knowledge graph paths for assistant systems
CN110458455A (zh) * 2019-08-12 2019-1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员工调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98031A (zh) * 2020-08-14 2020-11-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用户画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91700A (zh) * 2021-07-01 2021-07-3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画像构建方法
CN113641828A (zh) * 2021-07-01 2021-11-12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电网供应商画像成像方法和存储设备
CN115689316A (zh) * 2021-07-22 2023-02-03 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项目完成情况的员工效能评价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4218291A (zh) * 2021-12-16 2022-03-2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目标对象的画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19457A (zh) * 2021-12-31 2022-03-22 珠海聘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型多向化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CN115018453A (zh) * 2022-05-23 2022-09-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岗位人才画像自动生成方法
CN114969528A (zh) * 2022-05-27 2022-08-30 浙江大学 基于能力评测的用户画像和学习路径推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28172A (zh) * 2023-07-24 2023-08-22 北京酷维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知识图谱的政务服务领域多策略融合的对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7683A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cGuinness et al. How useful is the concept of skills mismatch?
Stiglitz Incentives, risk, and information: notes towards a theory of hierarchy
Laksmana et al. Intrinsic motivation mediat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the employee performance
CN112766869A (zh) 一种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岗匹配算法
CN111459805A (zh) 一种外协测试人才管理方法和系统
Khan et al.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echnical institution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N117057683B (zh) 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源应用数据的员工画像管理系统
Haj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 And Attitude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Ele et al. Effect of job analysi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the selected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Cross River State, Nigeria
Stephen et al. Improved leave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improved service delivery in the Nigerian university system
CN114493027A (zh) 一种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未来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及系统
Zafarzadeh et al. University cost management by integrating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nd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Firmansyah et 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with Competence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at the Panca Budi Development University, Medan
Koehler From evaluations to an equitable selection of merit-pay recipients and increments
Bukit et al.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n Professionality And Its Impact On Personnel Performance At The Jambi Polda Human Resources Bureau
Rahim et al. Increasing Civil Servant’s Competencies in Riau Province Through Cognitive Flexibility Towards World Class Bureaucracy
Lubis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WITH MANAGERIAL PERFORMANCE AT BANK MUAMALAT MEDAN
Hantoosh Flexible leadership and its role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success among educational leaders
Sakinah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npower and Transmigration Office (DISNAKERTRANS) Function in Reducing Unemployment in Sukabumi Regency
Munawaroh et al. The Effect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Moderated by Career Development
Agarkov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compliance of the university’s students output with the labor market requirements
Sinaga et al. The Role of Trai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n Employee Performance at PT. RAPP Mill Store Department, Pangkalan Kerinci, Pelalawan Regency
Hur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on-physical work environment, leadership style and work discipline on employee productivity with job satisfaction as an intervening variable at Pt. Bank Sumut Gunungsitoli Branch
Alfiyani et al.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Personnel in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in the 4.0 Era
Alekseevna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gement” model to assess human resources of the science-based compan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