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1486A -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1486A
CN117051486A CN202311076830.8A CN202311076830A CN117051486A CN 117051486 A CN117051486 A CN 117051486A CN 202311076830 A CN202311076830 A CN 202311076830A CN 117051486 A CN117051486 A CN 117051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cooling zone
sleev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68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玉琦
杨勇
张烨
刘树生
唐兵兵
王栋
王俊
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68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14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14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01D5/092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in shafts or chimne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缓冷区、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内侧,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下端,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增加了环吹冷却区B,竖直向下吹风,可以形成类似“抽真空”效果,使得冷却区A内热空气向下流动,使得热空气轻易排出,减少热空气对初生丝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用高模低缩丝主要用于轮胎帘子线,是汽车轮胎的骨架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其物性要求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干热收缩性,而尺寸稳定性受定负荷伸长和干热收缩性能影响。文献(高模量低收缩涤纶工业丝的开发.合成纤维工业, 2013, 36(1):67-69.)记载为了使涤纶工业丝达到较高模量,生产工艺要具有较高纺速,为了使未牵伸丝避免快速冷区结晶,生产高模低缩产品一般使用40℃以上热空气进行冷却,同时需要多孔丝来降低单丝纤度,使得丝束冷却均匀,避免“皮芯”结构。现有生产过程中,热空气密度相对外部环境空气密度较低,热空气不易被排除,热空气冷却风流动性变差,对未牵伸纤维冷却产生影响,同时热空气向下不易排出就会向上运动到喷丝板板面,影响初生纤维形成,初生丝易产生弯头、粘板,造成可纺性变差,并且对高模低缩产品尺寸稳定性提升造成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高模低缩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风热空气流动性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缓冷区、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
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5~15℃,为40~50℃,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0~15℃;
冷却区A的内径大于冷却区B的内径,冷却区A的内径小于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环境温度为35~40℃,长丝生产环境空调送风温度在25℃左右,但因生产环境中有很多加热设备及熔体携带高温熔体热量,实际生产环境温度(室温)在35~40℃。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相通,并与外界密封,工作时冷却风通过进风管道进入并充满环形空腔I,然后穿透环吹滤芯对经过环吹滤芯中心的丝条冷却。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2cm。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2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工作时冷却风通过进风管道进入并充满环形空腔II,然后通过环形空腔II的底部进入甬道;此外,可以进一步优选套管I与套管II为一体成型件。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为270~280mm,冷却区B中的圆柱管的内径为220~230mm,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为310~32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缓冷区的高度为95~105mm,无风区的高度为45~55mm,冷却区A的高度为440~460mm,冷却区B高度为390~410mm,柱形甬道C高度690~710mm;高模低缩生产工艺原理就是高速纺丝,极速冷却来获得高模量和高尺寸稳定性的产品,所以缓冷区和无风区变小,极冷程度加强,可以提高产品模量和尺寸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4.71~5.65dtex,纤维根数为200~240f。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纺丝速度(即一辊速度)为3000~3400m/min,卷绕速度为5800~6200m/min。冷却成型后进行卷绕,现有技术生产高强低缩丝,一辊速度在2600~3000m/min,卷绕速度在5200~5400m/min,现有技术中生产高模低缩丝,一辊速度和卷绕速度也可以更高,但提高速度后断头增多、毛丝外观降等也会增多;本发明改进冷却后,孔数可以更少,单丝纤度更大,那么丝束抗牵伸性能就越好,就可以用更高的速度和牵伸比生产了,更高速度可以提升产品模量和尺寸稳定性,更高牵伸比可以提高产品强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高模低缩丝的初始模量为105~110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8.5%;
以现有技术1000D产品为例,实际纤度1130dtex,孔数在300~360孔,单丝纤度在3.14~3.77dtex,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增加冷却风流动量,解决单丝纤度过大产生单丝冷却不匀问题,可以将孔数改善至200~240孔,实际纤度不变,单丝纤度变为4.71~5.65dtex,单丝纤度提高了,在长丝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更高的提速空间,也就是在保持纺况和外观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提高纺速和牵伸比。在生产工艺不变,单独减少孔数,产品模量及尺寸稳定性基本没有变化,本发明通过提高冷却风效率,解决孔速减少后冷却不匀问题,进而提高纺速,提高产品模量和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的原理是:
冷却区B中为20~25℃低温冷却风,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其目的一为可以对丝束进行第二次冷却,使丝束内外冷却效果均匀;目的二为可以带动冷却区A中的环吹风向下流动,其原理为冷却区B中风温低,使冷却区A中风温降低,空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越容易使冷却区A中的环吹风向下流动;同时冷却区B为竖直向下吹风,可以形成类似“抽真空”效果,使得冷却区A内的热空气向下流动。这样提高了冷却区A中风的流动性,加强了冷却区A对未牵伸丝束的缓冷冷却效果,也避免了热空气向上运动干扰喷丝板板面初生纤维挤出。现有技术中,是冷却区A直接与甬道连接(即没有冷却区B),散热效果不好,同时外部环境风易影响环吹内丝束晃动,使未冷却单丝间相互“打架”,易产生断头和毛丝。
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为270~280mm,冷却区B中的圆柱管的内径为220~230mm,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为310~320mm;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大于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大于冷却风B的圆柱管内径;将环吹滤芯的内部定义为A区,圆柱管的内部定义为B区,圆柱形甬道C的内部定义为C区;A区冷却风流量=B区冷却风流量,风流量公式=风速V×截面积×时间,截面积跟管道直径成正比,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因为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大于冷却风B的圆柱管内径,所以冷却区A中的环吹风向下流动时候,在B区的风速大于在A区的风速,此方式不仅提高了A区热空气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在B区内风速提高,对丝束产生了应力拉伸作用,给丝束后面拉伸留有空间,可以减少丝束毛丝产生。同时提高丝束的模量和尺寸稳定性。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增加了环吹冷却区B,竖直向下吹风,可以形成类似“抽真空”效果,使得冷却区A区域内热空气向下流动,使得热空气轻易排出,减少热空气对初生丝的影响;
(2)现有技术中因为冷却性能差,高模低缩产品为了满足纤维冷却条件,生产产品规格一般为多孔产品,例如1000D/336f、1200D/384f等,多孔丝虽然满足现有冷却生产需要,但后道浸胶用于轮胎时,多孔丝耐疲劳性变差,所以在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中,轻易的排出热空气,因此无需将产品刻意设计为多孔的细丝,可以直接生产少孔丝,增加单丝纤度,例如1000D/192f、1200D/244f等成为现实,这样后道浸胶用于轮胎时,轮胎产品的耐疲劳性得到提升;例如:现有技术中,以1000D产品为例,孔数在300~380孔,本发明通过提高冷却风流动性,增强了冷却效果,可以将1000D产品孔数降低至200~240孔,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强力保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所使用的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中两种风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所使用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纺丝箱体,2-后加热器,3-无风区,4-冷却区A,5-冷却区B,6-圆柱形甬道C,7-冷却区A的送风口,8-冷却区B的送风口,9-圆柱形甬道C散风口,10-环吹滤芯,11-套筒I,12-环形空腔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初始模量:利用STATIMAT 4U仪器,在试验条件下用自动强伸仪对试样进行拉伸、直至断裂,经电脑自动计算出初始模量数值;试验条件:名义夹持长度:500mm±1mm,试验速度:500mm/min,预加张力:0.05±0.01cN/dtex,试验次数:每个样品测5次。
尺寸稳定性:参照GB/T 16604-2017,尺寸稳定性是纤维的4.0cN/dtex负荷的伸长率与干热收缩率之和。
利用STATIMAT 4U仪器,在试验条件下用自动强伸仪对试样进行拉伸、直至断裂,经电脑自动计算出4.0cN/dtex负荷的伸长率,试验条件:名义夹持长度:500mm±1mm,试验速度:500mm/min,预加张力:0.05±0.01cN/dtex,试验次数:每个样品测5次。干热收缩率是指采用蓝精 TST510在给定的预张力(0.05±0.01cN/dtex)、温度(177℃)及时间(10min)条件下,把试样长度为250mm的丝条进行热风处理,计算丝条在受热前、后长度收缩的百分比。将测试完的4.0cN/dtex负荷的伸长率和干热收缩率相加就是尺寸稳定性。
实施例1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如图1所示,经纺丝箱体1中的喷丝板挤出的丝条,进入后加热器2,依次经过高度为105mm的缓冷区、高度为55mm的无风区3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 4和冷却区B 5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 5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6;
如图2~3所示,冷却区A 4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60mm,冷却区A的送风口7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 4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80mm的环吹滤芯10,冷却区A 4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10且与环吹滤芯10同轴的套管I 11,环吹滤芯10与套管I 1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 12,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 12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 11内壁与环吹滤芯 10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 12的宽度)为2cm;
冷却区B 5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10mm,冷却区B的送风口8位于左上侧,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 5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30mm的圆柱管,冷却区B 5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2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 6的高度为710mm,内径为320mm;冷却风经圆柱形甬道C散风口9散风;
其中,环境温度为40℃,冷却区A 4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冷却区B 5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5℃;纺丝速度为3400m/min,卷绕速度为620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5.65dtex,纤维根数为200f,初始模量为110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
对比例1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没有冷却区B(即冷却区A与圆柱形甬道C直接相连)。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3.14dtex,纤维根数为360f,初始模量为97cN/dtex,尺寸稳定性为9%。
将对比例1跟实施例1对比,可以发现对比例1初始模量偏小、尺寸稳定性偏大,这是因为冷却效果没有达到本发明专利中的冷却效果,只能增加喷丝孔个数来完成,但喷丝孔增多高速下纺况稳定性变差,为兼顾纺况只能降低纺速,所以对比例中初始模量偏低,尺寸稳定性偏大。
实施例2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高度为95mm的缓冷区、高度为45mm的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40mm,冷却区A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70mm的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cm;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390mm,冷却区B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20mm的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的高度为690mm,内径为310mm;
其中,环境温度为35℃,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5℃,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0℃;纺丝速度为3000m/min,卷绕速度为580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4.71dtex,纤维根数为240f,初始模量为105cN/dtex,尺寸稳定性为8.50%。
实施例3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高度为97mm的缓冷区、高度为47mm的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45mm,冷却区A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72mm的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2cm;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395mm,冷却区B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22mm的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2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的高度为695mm,内径为312mm;
其中,环境温度为36℃,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5℃,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1℃;纺丝速度为3100m/min,卷绕速度为590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4.81dtex,纤维根数为235f,初始模量为106cN/dtex,尺寸稳定性为8.20%。
实施例4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高度为99mm的缓冷区、高度为49mm的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50mm,冷却区A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74mm的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4cm;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00mm,冷却区B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24mm的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4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的高度为700mm,内径为314mm;
其中,环境温度为37℃,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7℃,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2℃;纺丝速度为3200m/min,卷绕速度为600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4.91dtex,纤维根数为230f,初始模量为107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80%。
实施例5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高度为100mm的缓冷区、高度为51mm的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55mm,冷却区A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75mm的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5cm;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05mm,冷却区B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25mm的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5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的高度为705mm,内径为315mm;
其中,环境温度为38℃,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3℃;纺丝速度为3300m/min,卷绕速度为610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5.14dtex,纤维根数为220f,初始模量为108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50%。
实施例6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具体过程为:
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高度为103mm的缓冷区、高度为53mm的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58mm,冷却区A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内侧,由外向内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78mm的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I的上部和下部密封,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的宽度)为1.8cm;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高度为408mm,冷却区B的送风口位于左上方,出风口位于下端,由上向下吹风,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内径为228mm的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即环形空腔II的宽度)为1.8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圆柱形甬道C的高度为708mm,内径为316mm;
其中,环境温度为40℃,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4℃;纺丝速度为3350m/min,卷绕速度为6150m/min。
制得的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5.38dtex,纤维根数为210f,初始模量为109.5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20%。

Claims (10)

1.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喷丝板挤出的丝条,依次经过缓冷区、无风区预冷却后,进入冷却区进行冷却成型制得高模低缩丝;
冷却区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冷却区A和冷却区B以及连接在冷却区B下方的圆柱形甬道C;
冷却区A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内侧,且吹风方向与丝束的运行方向垂直;
冷却区B为圆柱形风筒,出风口位于下端,且吹风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
冷却区A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高5~15℃,为40~50℃,冷却区B的吹风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0~15℃;
冷却区A的内径大于冷却区B的内径,冷却区A的内径小于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境温度为35~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区A内部设置有环吹滤芯,冷却区A外侧设有直径大于环吹滤芯且与环吹滤芯同轴的套管I,环吹滤芯与套管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环形空腔I用于冷却风进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管I内壁与环吹滤芯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区B内部设置有圆柱管,冷却区B外侧设有直径大于圆柱管且与圆柱管同轴的套管II,圆柱管与套管II之间形成环形空腔II,环形空腔II用于冷却风进入,环形空腔II的顶部密封;套管II内壁与圆柱管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2cm;套管I的底部与套管II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区A中的环吹滤芯的内径为270~280mm,冷却区B中的圆柱管的内径为220~230mm,圆柱形甬道C的内径为310~3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冷区的高度为95~105mm,无风区的高度为45~55mm,冷却区A的高度为440~460mm,冷却区B高度为390~410mm,圆柱形甬道C高度690~7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模低缩丝的单丝纤度为4.71~5.65dtex,纤维根数为200~240f。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速度为3000~3400m/min,卷绕速度为5800~6200m/mi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模低缩丝的初始模量为105~110cN/dtex,尺寸稳定性为7~8.5%。
CN202311076830.8A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Pending CN1170514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830.8A CN117051486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830.8A CN117051486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1486A true CN117051486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6830.8A Pending CN117051486A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14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279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涤纶工业丝皮芯结构的纺丝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279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涤纶工业丝皮芯结构的纺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51486A (zh)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CN102586905A (zh) 热牵伸型高特纶预取向长丝纺丝卷绕联合制造工艺
CN112981566A (zh) 半消光扁平poy合股纤维的纺丝设备及纺丝工艺
CN1066212C (zh) 制造连续聚酯长丝纱的方法及该长丝纱的用途
US5186879A (en) Spinn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low shrinkage yarns
TW587107B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meric filaments
US5238740A (en) Drawn polyester yarn having a high tenacity and high modulus and a low shrinkage
CN112458554B (zh) 一种低线密度聚酯纤维的生产设备及制备方法
US6015616A (en) Drawn polyester yarn having a high tenacity, a high modulus and a low shrinkage
CN117488419A (zh) 一种低孔高匀微细聚酯纤维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6716670B (zh) 一种直接织造用涤纶预取向丝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24338A (ja) 細デニールポリエステル中空予備延伸糸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から製造された細デニールポリエステル中空予備延伸糸
EP0456496A2 (en) A spinn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low shrinkage synthetic yarns
US20050006812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ine denier polyester multifilaments and fine denier polyester multifilaments made from the same
CN1536104A (zh) 细旦聚酯中空长丝纺制方法及制得的长丝
CN114574980A (zh) 一种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和制备方法
CN211972510U (zh) 一种纤维的热增强设备
JPS58409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CN117552119B (zh) 一种高尺寸稳定性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EP0456495A2 (en) A drawn polyester yarn having a high tenacity, a high initial modulus and a low shrinkage
CN1900389A (zh) 聚乳酸聚合熔体直接制备纤维制品的方法
CN215404697U (zh) 一种半消光扁平poy合股纤维的纺丝设备
EP0456494A2 (en) An as-spun polyester yarn having small crystals and high orientation
CN112725927B (zh) 一种超柔浓染仿尼龙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30266B1 (ko) 이형단면 폴리에스테르 극세 섬유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