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3894A - 同轴电缆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3894A
CN117043894A CN202280019814.2A CN202280019814A CN117043894A CN 117043894 A CN117043894 A CN 117043894A CN 202280019814 A CN202280019814 A CN 202280019814A CN 117043894 A CN117043894 A CN 117043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insulator
wire
coaxial cable
inn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8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四野宫笃子
岩间健一郎
松田基
越智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3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3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08Construction of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44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 H01B3/441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from alk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6Alloys based on cop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3.0%以上且35.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同轴电缆。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1-061964号的优先权,并援引记载于所述日本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屏蔽电缆,其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被设为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以及外部导体,被设为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所述外部导体具有:第一外部导体,由将第一线材呈螺旋状卷绕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而得到的横卷屏蔽件构成;以及第二外部导体,被设为覆盖所述第一外部导体的外周,由编织第二线材而得到的编织屏蔽件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75781号公报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3.0%以上且35.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同轴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同轴电缆所具有的内部导体的、压缩之前的绞线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耐屈挠性试验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以往对传输高速信号的同轴电缆进行了研究。
再者,近年来,对同轴电缆要求的通信速度正在提高,但在以往的同轴电缆中,衰减量大,也有可能会变得无法进行通信,因此要求抑制衰减量。
此外,根据设置场所、使用方案,同轴电缆有时也会被反复弯曲,因此还要求耐屈挠性优异。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衰减量得到抑制并且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衰减量得到抑制并且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它们不反复进行相同的说明。
(1)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3.0%以上且35.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衰减量得到抑制并且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进行了研究。从提高耐屈挠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内部导体,优选使用将多根导体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不过,在使用以往的绞线的情况下,存在衰减量会变得非常大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同轴电缆可以使用从外周侧对包括多根导体线材的绞线、即将多根导体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
通过采用对包括多根导体线材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能制成源自绞线的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此外,通过使用压缩导体来作为内部导体,与使用压缩之前的绞线来作为内部导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增大导体部分(仅导体部分所占的面积)即导体线材部分在内部导体的截面(内部导体的外接圆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因此,通过使用压缩导体来作为内部导体,能使导体线材作为一体的外径粗的导体发挥功能而不是作为单独的独立的导体发挥功能,能抑制导体损耗,还能抑制衰减量。
并且,在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23.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35.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2)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4.0%以上且37.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
在绝缘体的外径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24.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37.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3)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0.0%以上且33.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
在绝缘体的外径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20.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为33.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4)也可以是,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层以上且三层以下的绝缘体层。
通过绝缘体具有一层以上的绝缘体层,易于调整绝缘体整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厚度,因此能容易地将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调整为所期望的范围。此外,通过使绝缘体为具有三层以下的绝缘体层的构成,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
(5)也可以是,所述绝缘体包括发泡聚烯烃层。
通过绝缘体具有发泡聚烯烃层,还能使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下降,从而还能减薄使同轴电缆成为所期望的特性阻抗所需的绝缘体的壁厚。因此,还能使同轴电缆细径化,能使同轴电缆轻量化,并且能提高操作性。
(6)也可以是,所述绝缘体从所述内部导体侧起依次具有第一绝缘体层、第二绝缘体层以及第三绝缘体层,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膜厚比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膜厚和所述第三绝缘体层的膜厚厚,所述第一绝缘体层和所述第三绝缘体层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所述第二绝缘体层仅由发泡聚烯烃构成。
在绝缘体具有第一绝缘体层~第三绝缘体层的情况下,通过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位于绝缘体的表面侧的第一绝缘体层、第三绝缘体层,能防止由与其他构件的摩擦等引起的绝缘体的破损。并且,通过仅由发泡聚烯烃构成位于绝缘体的厚度方向的中间的第二绝缘体层,能通过调整例如发泡的程度等来容易地控制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等特性。通过使第二绝缘体层的膜厚比第一绝缘体层的膜厚和第三绝缘体层的膜厚厚,能增大第二绝缘体层对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等特性的影响,能特别容易地控制绝缘体的特性。
(7)也可以是,所述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
作为绝缘体,使用相对介电常数越低的材料,则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越高。此外,使绝缘体的壁厚越薄,则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越低。
同轴电缆被要求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即特性阻抗为48Ω以上且52Ω以下。为了实现该特性阻抗,通过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的材料来作为绝缘体的材料,即使在减薄了绝缘体的壁厚的情况下,即在使同轴电缆细径化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实现所要求的特性阻抗。
因此,通过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的材料来作为绝缘体的材料,还能使同轴电缆细径化,因此,能使同轴电缆轻量化,并且能提高操作性。
(8)也可以是,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线材和所述外周线材是软铜线,所述外部导体从所述绝缘体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所述第一外部导体是贴铜聚酯带,所述第二外部导体是镀锡软铜线的编织屏蔽件。
通过使用软铜线来作为内部导体的中心线材、外周线材,能制成具有特别高的可靠性并且高频特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通过层叠配置上述构件来作为外部导体的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能实现特别高的噪声屏蔽效果。就是说,能特别有效地屏蔽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和噪声向外部的释放。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记为“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同轴电缆)
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一个构成例。在图2中示出内部导体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是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内部导体的构成进行说明而示意性地示出了各构件的图,关于尺寸等,并不限定于图1、图2的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10可以具备:内部导体11;绝缘体12,覆盖内部导体11的外周;外部导体13,覆盖绝缘体12的外周;以及护套14,覆盖外部导体13的外周。
以下,对各构件进行说明。
(1)内部导体
(1-1)关于材料
如图1所示,内部导体11可以包括多根导体线材111。内部导体11可以具有配置于中心的中心线材111A和以包围中心线材111A的方式配置于中心线材111A的外周的多个外周线材111B来作为导体线材111。
内部导体11是从外周侧对将多根导体线材111绞合而成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
构成内部导体11的导体线材111的材料不被特别限定,作为导体线材111即中心线材111A和外周线材111B,可以优选使用软铜线或铜合金线,可以更优选使用软铜线。通过使用软铜线或铜合金线来作为导体线材111,能制成具有特别高的可靠性并且高频特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需要说明的是,从传输高频率的信号的观点出发,导体线材111优选在表面不具有镀膜。
(1-2)关于结构
如上所述,内部导体11可以采用对包括多根导体线材111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抑制衰减量并且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进行了研究。从提高耐屈挠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内部导体11,优选使用将多根导体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不过,在使用以往的绞线的情况下,存在衰减量会变得非常大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10可以使用从外周侧对包括多根导体线材111的绞线、即将多根导体线材111绞合而成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
通过采用对包括多根导体线材111的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能制成源自绞线的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在此,在图2中示出压缩之前的将多根导体线材211绞合而成的绞线21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剖视图。
当将图2的绞线21的外接圆21A的面积中导体线材211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与图1的内部导体11的外接圆11A的面积中导体线材111所占的面积的比例进行比较时,可知在内部导体11这一方,外接圆11A内的导体线材111所占的比例更大。即,通过使用压缩导体来作为内部导体11,与使用压缩之前的绞线21来作为内部导体11的情况相比较,能增大导体部分(仅导体部分所占的面积)即导体线材部分在内部导体11的截面(内部导体的外接圆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因此,通过使用压缩导体来作为内部导体11,能使导体线材111作为一体的外径粗的导体发挥功能而不是作为单独的独立的导体发挥功能,能抑制导体损耗,还能抑制衰减量。
(1-3)关于压缩率
压缩率例如是根据截面积S1和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可以用百分率表示,其中,该截面积S1是根据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和中心线材111A与外周线材111B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即,可以采用将对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值乘以100而得到的值用百分率表示的情况下的压缩率。
S1=n×π×0.25×D2…(A)
压缩率=[1-S2/S1]…(B)
算式(A)、算式(B)中的S1是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算式(B)中的S2是压缩导体中的导体线材部分的截面积。
因此,压缩率也可以称为从绞线21成为作为压缩导体的内部导体11时的、导体线材部分的截面积的减少率。
在作为压缩之前的导体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即S1已知的情况下,可以从上述算式(B)开始计算。在作为压缩之前的导体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即S1未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作为压缩导体的内部导体11的截面形状,使用算式(A)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计算。
在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10中的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的情况下,内部导体11的导体线材111中的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形状局部地维持圆形。在此,局部地是指虽然整体上维持圆形但一部分(特别是与外周线材111B相接的部分)因压缩而被压溃这一意思。因此,可以将从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中心穿过的中心线材111A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视为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然后,可以根据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来计算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积。
接着,可以通过使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积与导体线材111的根数相乘来计算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即S1。即,可以通过上述算式(A)来计算S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10的情况下,内部导体11的中心线材111A与外周线材111B的合计根数n为7。
关于压缩导体的截面积即S2,可以根据同轴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按照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等来计算。就是说,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是除了空隙部分之外的实质的导体部分的面积。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所具有的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优选为20.0%以上且37.0%以下,更优选为20.5%以上且36.0%以下。
这是因为,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20.0%以上,能针对近年来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不过,当过度地提高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时,恐怕生产率会下降,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会难以满足作为通常对同轴电缆要求的特性的50Ω±2Ω以内。因此,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优选为37.0%以下。
对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10要求的特性、与之相伴的内部导体11的优选的压缩率的范围还会根据同轴电缆10的尺寸而发生变化。并且,构成同轴电缆10的各部的尺寸会与同轴电缆10的尺寸相应地以大致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动,因此以下基于绝缘体12的外径D12来对压缩率的优选的范围进行说明。
(1-3-1)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的情况
特别是,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的情况下,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优选为23.0%以上且35.0%以下,更优选为24.0%以上且34.0%以下。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23.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35.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1-3-2)绝缘体的外径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的情况
特别是,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的情况下,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优选为24.0%以上且37.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上且36.0%以下。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24.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37.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1-3-3)绝缘体的外径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的情况
特别是,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的情况下,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优选为20.0%以上且33.0%以下,更优选为20.5%以上且32.0%以下。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20.0%以上,能针对特别被要求抑制衰减量的6.0GHz的信号充分地抑制衰减量。
此外,通过使内部导体11的压缩率为33.0%以下,能提高同轴电缆的生产率,能容易地使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
(2)绝缘体
(2-1)关于材料
绝缘体12的材料不被特别限定,可以优选使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优选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的材料。
作为绝缘体12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分子极性低的物质,特别是无极性的物质。作为绝缘体12的材料,例如可以优选使用选自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四氟乙烯等含氟聚合物中的一种以上,可以更优选使用聚烯烃。
绝缘体12的材料可以进行了交联,也可以进行了发泡。通过发泡,能使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下降。
绝缘体12也可以除了上述高分子材料以外还含有阻燃剂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绝缘体12,使用相对介电常数越低的材料,则同轴电缆10的特性阻抗越高。此外,使绝缘体12的壁厚越薄,则同轴电缆10的特性阻抗越低。
同轴电缆10被要求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即特性阻抗为48Ω以上且52Ω以下。为了实现该特性阻抗,通过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的材料来作为绝缘体12的材料,即使在减薄了绝缘体12的壁厚的情况下,即在使同轴电缆10细径化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实现所要求的特性阻抗。
因此,通过使用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的材料来作为绝缘体12的材料,即通过使绝缘体12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还能使同轴电缆10细径化。因此,能使同轴电缆10轻量化,并且能提高操作性。绝缘体12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更优选为1.65以下。
绝缘体12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的下限值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2以上。
如后述的那样,绝缘体12例如也可以具有一层或两层以上的绝缘体层。并且,绝缘体12的材料也可以如上所述进行了发泡。因此,绝缘体12例如也可以具有发泡高分子材料层,还可以具有发泡聚烯烃层。通过绝缘体12具有发泡聚烯烃层,还能使绝缘体12的相对介电常数下降,从而还能减薄使同轴电缆10成为所期望的特性阻抗所需的绝缘体12的壁厚。因此,还能使同轴电缆10细径化,能使同轴电缆10轻量化,并且能提高操作性。
(2-2)关于结构
绝缘体12也可以由一层绝缘体层构成,但也可以由多个绝缘体层构成。
例如如图1所示,绝缘体12具有多个绝缘体层是指绝缘体12从内部导体11侧起依次如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那样具有多个层状的绝缘体层。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三层绝缘体层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
在绝缘体12具有多个绝缘体层的情况下,绝缘体层的数量不被特别限定,但当采用过度地具有多个绝缘体层的构成时,恐怕生产率会下降,因此,绝缘体层优选为五层以下,更优选为三层以下。
因此,绝缘体12优选具有一层以上且三层以下的绝缘体层。
通过绝缘体12具有一层以上的绝缘体层,易于调整绝缘体12整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厚度,因此能容易地将同轴电缆10的特性阻抗调整为所期望的范围。此外,通过使绝缘体12为具有三层以下的绝缘体层的构成,能提高同轴电缆10的生产率。
在绝缘体12具有多个绝缘体层的情况下,各绝缘体层的构成不被特别限定,各绝缘体层例如可以采用所含有的材料、有无发泡、有无交联不同的绝缘体层。
例如,绝缘体12可以从内部导体11侧起依次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以及第三绝缘体层123。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二绝缘体层122的膜厚T122比第一绝缘体层的膜厚T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的膜厚T123厚。即,优选满足T122>T121、T122>T123。
并且,例如优选采用如下构成:第一绝缘体层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第二绝缘体层122仅由发泡聚烯烃构成。
在绝缘体12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的情况下,通过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位于绝缘体12的表面侧的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能防止由与其他构件的摩擦等引起的绝缘体12的破损。并且,通过仅由发泡聚烯烃构成位于绝缘体12的厚度方向的中间的第二绝缘体层122,能通过调整例如发泡的程度等来容易地控制绝缘体12的相对介电常数等特性。通过如上所述满足T122>T121、T122>T123的关系,能增大第二绝缘体层122对绝缘体12的相对介电常数等特性的影响,能特别容易地控制绝缘体12的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未发泡的聚烯烃是指未有目的地进行发泡。因此,意味着:例如在同轴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例如关于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的层,用肉眼无法确认到多个气泡。
(2-3)绝缘体的外径
绝缘体12的外径D12可以根据对同轴电缆10要求的特性阻抗等来选择。绝缘体12的外径D12例如优选为1.25mm以上且2.80mm以下,更优选为1.50mm以上且2.70mm以下。
如图1所示,上述绝缘体12的外径D12是指构成在同轴电缆10中被外部导体13覆盖的绝缘体12的绝缘体层中的位于最外层的绝缘体层的外径。因此,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10的情况下,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被外部导体13覆盖的绝缘体12中的位于最外层的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外径。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例如可以用作车载用的电缆,通过使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25mm以上且2.80mm以下,能使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车载连接器的容许外径的范围内。
绝缘体12的外径D12可以按照JIS C 3005(2014)来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以在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平面内的两处以上测定绝缘体12的外径,并将其平均值设为该绝缘体的外径。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平面、即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的一个截面内如上所述在两处以上进行绝缘体12的外径的测定时,会沿着绝缘体的直径测定该外径。在进行上述测定时,优选以进行测定的绝缘体的多个直径之间的角度大致相等的方式选择测定部位。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进行测定的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中,沿着正交的两条绝缘体12的直径进行绝缘体12的外径的测定,并将其平均值设为该绝缘体的外径。内部导体11的外径D11、外部导体13的外径D13、护套14的外径D14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测定。
(3)外部导体
外部导体13可以以覆盖绝缘体1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外部导体13也可以由一层外部导体构成,但也可以由两层以上的外部导体构成。特别是从提高同轴电缆10的噪声屏蔽效果的观点出发,同轴电缆10优选具有两层以上的外部导体来作为外部导体13。不过,从生产率等观点出发,外部导体13优选为两层。即,外部导体13优选从绝缘体12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外部导体131和第二外部导体132。
通过层叠配置第一外部导体131和第二外部导体132来作为外部导体13,包围内部导体11的外周的导电性材料的体积会变大,与仅使用任一种外部导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实现较高的噪声屏蔽效果。就是说,通过具有两层外部导体13,能有效地屏蔽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和噪声向外部的释放。
如后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10例如可以使用基体材料与金属膜的复合材料来作为第一外部导体131,使用将金属线材编起来而得到的编织式屏蔽件(编织屏蔽件)来作为第二外部导体132。并且,通过以使第一外部导体131的金属膜与第二外部导体132的编织式屏蔽件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能特别有效地提高由外部导体13实现的噪声屏蔽性。
以下,对同轴电缆10具有第一外部导体131和第二外部导体132这两层外部导体来作为外部导体13的情况下的构成进行说明。
(3-1)第一外部导体
第一外部导体131例如可以采用具有金属膜的膜状的构件。第一外部导体131通过金属膜的存在而对内部导体11起到屏蔽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和噪声向外部的释放的作用。
在使第一外部导体131为具有金属膜的膜状的材料的情况下,第一外部导体131可以仅由金属膜单体构成,也可以是将金属膜层叠于基体材料等而得到的复合材料。
在使第一外部导体131为复合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具有作为基体材料的高分子膜和配置于基体材料表面的金属膜。
将金属膜配置于基体材料表面的方法不被特别限定,可以通过蒸镀、镀覆、粘接等来将金属膜形成、固定于基体材料。通过使第一外部导体131为基体材料与金属膜的复合材料,与第一外部导体131仅由金属膜单体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提高机械强度,还能提高操作性。通过提高第一外部导体131的机械强度,在使同轴电缆10屈挠时,第一外部导体131不易发生破损等,因此还能发挥特别提高同轴电缆10的耐屈挠性的效果。
在使第一外部导体131如上所述为具有金属膜的膜状的构件的情况下,该金属膜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可以列举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材料。金属膜可以由单一的金属种类的膜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金属种类的层层叠而成。此外,也可以在金属膜的表面根据需要配置由有机材料构成的保护膜等金属以外的材料。
第一外部导体131也可以如上所述具有基体材料。该基体材料的材料不被特别限定。作为基体材料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树脂、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烯等乙烯基树脂等。基体材料也可以除了各种高分子类之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等。作为高分子类,从机械强度和柔软性优异等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聚酯树脂。
在第一外部导体131为基体材料与金属膜的复合材料的情况下,基体材料、金属膜、第一外部导体131的厚度不被特别限定。
例如,从确保同轴电缆10的细径性和柔软性的观点等出发,作为第一外部导体131整体的厚度,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此外,从充分地确保第一外部导体131的机械强度和操作性等观点出发,基体材料优选比金属膜厚,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
从发挥充分的噪声屏蔽性等观点出发,金属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另一方面,从确保柔软性等观点出发,金属膜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金属膜可以设于基体材料的单面,也可以设于基体材料的两面。不过,在将第一外部导体131粘接于绝缘体12的情况下,优选预先在基体材料的两个面中的与绝缘体对置的一侧的面设置由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并且,优选在基体材料的两个面中的与对置于绝缘体的面相对的面设置金属膜。
(3-2)第二外部导体
第二外部导体132例如可以具有将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在这些金属材料的表面实施了镀覆而得到的材料构成的细的金属线材编起来并成型为中空筒状的结构。即,第二外部导体132可以采用将金属线材编起来而得到的编织式屏蔽件。作为金属线材,也可以使用软铜线、硬铜线等。金属线材也可以如上所述在表面实施了镀覆,例如实施了银、锡的镀覆处理。因此,作为金属线材,例如也可以使用镀银软铜线、镀锡软铜线等,例如可以使用镀银软铜线或镀锡软铜线的编织屏蔽件。
第二外部导体132对内部导体11起到屏蔽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和噪声向外部的释放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13所具有的第一外部导体131与第二外部导体132的组合不被特别限定,可以分别具有此前说明的材料、结构。例如,第一外部导体131可以采用贴铜聚酯带,第二外部导体132可以采用镀锡软铜线的编织屏蔽件。
通过层叠配置上述构件来作为外部导体13的第一外部导体131和第二外部导体132,能实现特别高的噪声屏蔽效果。就是说,能特别有效地屏蔽噪声从外部的侵入和噪声向外部的释放。
(4)护套
护套14的材料不被特别限定,护套14可以以覆盖外部导体13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护套14具有在物理上保护外部导体13、内部导体11的作用。
护套14可以包含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等中的一种以上。
护套14也可以仅由高分子材料构成,但也可以除了高分子材料之外还含有阻燃剂等添加剂。
护套14所含有的高分子材料可以进行了发泡,也可以进行了交联。
护套14的外径D14不被特别限定,优选为2.90mm以上且4.20mm以下,更优选为3.00mm以上且4.00m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例如可以用作车载用的电缆,通过使护套14的外径D14为2.90mm以上且4.20mm以下,能使护套14的外径D14为车载连接器的容许外径的范围内。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附记)
如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掌握的那样,在本说明书中包括以下所示的方案的公开。
(1)一种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0.0%以上且37.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S1=n×π×0.25×D2…(A),压缩率=[1-S2/S1]…(B),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2.80mm以下。
实施例
以下列举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评价方法)
首先,对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同轴电缆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内部导体的外径D11、绝缘体的外径D12、外部导体的外径D13、护套的外径D14
内部导体的外径D11、绝缘体的外径D12、外部导体的外径D13、护套的外径D14按照JIS C 3005(2014)进行了测定。
具体而言,在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呈直角)的同一平面内的两处例如测定内部导体11的外径,并将其平均值设为内部导体11的外径D11。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测定的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中,沿着正交的两条直径进行内部导体11的外径D11的测定,并如上所述将其平均值设为内部导体11的外径D11。
在此,以内部导体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关于绝缘体12、外部导体13、护套14的外径也同样地进行了测定。
(2)内部导体的压缩率
压缩率是根据压缩前的导体的截面积S1和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可以用百分率表示,其中,该压缩前的导体的截面积S1是根据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中心线材与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即,可以采用将对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值乘以100而得到的值用百分率表示的情况下的压缩率。
S1=n×π×0.25×D2…(A)
压缩率=[1-S2/S1]…(B)
如上所述,算式(A)中的n是中心线材与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因此,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10的情况下,n=7。
算式(B)中的S1是压缩前的导体的截面积,即是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算式(B)中的S2是压缩导体中的导体线材部分的截面积。
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即S1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计算出。
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同轴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任意一个截面中,测定出构成内部导体11的导体线材111中的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验例的同轴电缆的压缩率的范围内,中心线材111A局部地维持圆形。因此,求出了从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中心穿过的中心线材111A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来作为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
然后,根据中心线材111A的外径D来计算中心线材111A的截面积,并乘以内部导体11所具有的导体线材111的根数,由此计算出压缩前的导体的截面积,即计算出成为压缩导体之前的绞线21中的导体线材211部分的截面积即S1。
根据同轴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株式会社JSOL制商品名:Simpleware Software)来计算出压缩导体中的导体线材部分的截面积即S2。
使用如上所述地测定、计算出的S1、S2,通过上述算式(B)来计算出各实验例的内部导体的压缩率。
(3)特性阻抗
针对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同轴电缆,通过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Reflectometry;TDR法)来测定出特性阻抗。
在特性阻抗为50Ω±2Ω以内的情况下,视为合格并评价为A。在特性阻抗不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视为不合格并评价为B。
在特性阻抗的评价结果为合格、即A的情况下,进行了以下的衰减量和耐屈挠性试验。在特性阻抗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即B的情况下,除了一部分的试样之外,不进行以下的衰减量和耐屈挠性试验,结束了评价。
(4)衰减量
针对在以下的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5m长度的同轴电缆,使用网络分析仪来进行了测定。对6.0GHz的信号测定出衰减量。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的情况下,在衰减量为1.90dB/m以下的情况下视为合格,在衰减量超过1.90dB/m的情况下视为不合格。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的情况下,在衰减量为1.65dB/m以下的情况下视为合格,在衰减量超过1.65dB/m的情况下视为不合格。
在绝缘体12的外径D12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的情况下,在衰减量为1.29dB/m以下的情况下视为合格,在衰减量超过1.29dB/m的情况下视为不合格。
在合格的情况下评价为A,在不合格的情况下评价为B。
(5)耐屈挠性试验
如图3所示,将进行评价的同轴电缆10配置并夹在水平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直径12.5mm的两根心轴311、312之间,并对同轴电缆10向竖直下方施加了500gf(4.9N)的载荷。在该状态下,反复进行了以下操作:在使同轴电缆10的上端以抵接于一个心轴311的上侧的方式向水平方向屈挠90°之后,使该上端以抵接于另一个心轴312的上侧的方式向水平方向屈挠90°。
然后,对直至内部导体11发生断裂从而变得无法取得导通为止的屈挠次数进行了计数。需要说明的是,将从使同轴电缆向左侧弯曲起至向右侧弯曲之后再回到左侧为止设为屈挠次数1次。需要说明的是,以在一分钟内上述屈挠次数为60次的方式实施了耐屈挠性试验。作为该耐屈挠性试验的结果的屈挠次数越多,则意味着耐屈挠性越优异。
在屈挠次数为500次以上的情况下,视为合格并评价为A。在屈挠次数小于500次的情况下,视为不合格并评价为B。
耐屈挠性试验在室温(23℃)下实施。
(6)综合评价
在上述衰减量的评价结果和耐屈挠性试验的评价结果为合格的情况下评价为A,在至少任一个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情况下评价为B。
在综合评价为A的情况下,意味着是抑制衰减量并且耐屈挠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以下,对各实验例中的同轴电缆进行说明。
[实验例1]
制作以下的实验例1-1~实验例1-9的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实验例1-2~实验例1-4为实施例,实验例1-1、实验例1-5~实验例1-9为比较例。
[实验例1-1]
通过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同轴电缆。
(内部导体11)
准备了将七根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其中,该线材是软铜线,线材直径为0.254mm。然后,将对该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作为内部导体11。此时,以压缩率成为表1所示的值的方式选择了在压缩时穿过的模具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导体11具有在一根中心线材111A的周围配置有六根外周线材111B的构成。中心线材和外周线材使用了相同的线材。
(绝缘体12)
在内部导体11的外周配置了绝缘体12。绝缘体12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作为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使用未发泡的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作为第二绝缘体层122的材料,使用发泡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以绝缘体12的外径D12成为表1所示的值的方式调整了绝缘体12的厚度。使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交联的电子束的照射在形成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之后三层一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后述的表2、表3中的绝缘体12的材质、发泡率一栏中,仅示出了绝缘体中的膜厚最大的第二绝缘体层122的构成。例如,在实验例1-2中,第一绝缘体层121的膜厚T121为0.02mm,第二绝缘体层122的膜厚T122为0.41mm,第三绝缘体层123的膜厚T123为0.10mm。就各绝缘体层的厚度而言,沿着同轴电缆10的与中心轴垂直(呈直角)的同一平面内的正交的两条直径,在合计四处进行测定,并采用了其平均值。相对介电常数、厚度、外径D12是绝缘体12整体的值。
(外部导体13)
在绝缘体12的外周通过粘接层粘接贴铜聚酯带,形成了第一外部导体131,其中,该贴铜聚酯带在聚酯树脂的基体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铜层,在基体材料的位于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一侧的第二主表面具有粘接层。
在第一外部导体131的外周以成为编织结构的方式配置镀锡软铜线,形成了第二外部导体1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部导体132使用十六个单元来形成了编织屏蔽件,其中,该单元是将五根外径为0.1mm的镀锡软铜线平行排列而得到的。在表1中,关于第二外部导体的构成,在“构成”一栏中按照单元的数量/构成一个单元的镀锡软铜线的根数/镀锡软铜线的外径的顺序进行了记载。
(护套14)
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形成聚氯乙烯(PVC)的护套14,制造出本实验例的同轴电缆。需要说明的是,表中将聚氯乙烯记为PVC。
对得到的同轴电缆进行了上述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验例1-2~实验例1-5]
除了对压缩内部导体11时的条件进行了变更这一点以外,与实验例1-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验例1-6]
作为内部导体,使用了未压缩的绞线而不是压缩导体,在该绞线中使用了线材直径为0.205mm的线材。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1-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验例1-7]
作为内部导体11,使用了外径为0.67mm的一根单线的导体而不是绞线。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1-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验例1-8、实验例1-9]
将制造、压缩内部导体11时的条件变更为表1所示的条件。此外,将绝缘体12的材料变更为表1所示的材料。在实验例1-8~实验例1-9中,由一层绝缘体层构成绝缘体12,未进行发泡、交联。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PVC表示聚氯乙烯,PP表示聚丙烯。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1-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根据实验例1-1~实验例1-5的评价结果,可以确认到:通过将作为压缩率为规定的范围的绞线的压缩导体用于内部导体,能制成电特性具体而言为特性阻抗和衰减量位于规定的范围内并且耐屈挠性也优异的同轴电缆。
与此相对,在将未压缩的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1-6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衰减量变高。此外,在将单线而不是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1-7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耐屈挠性变差。
[实验例2]
制作以下的实验例2-1~实验例2-7的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实验例2-2~实验例2-4为实施例,实验例2-1、实验例2-5~实验例2-7为比较例。
[实验例2-1]
通过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同轴电缆。
(内部导体11)
准备了将七根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其中,该线材是软铜线,线材直径为0.32mm。然后,将对该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作为内部导体11。此时,以压缩率成为表2所示的值的方式选择了在压缩时穿过的模具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导体11具有在一根中心线材111A的周围配置有六根外周线材111B的构成。中心线材和外周线材使用了相同的线材。
(绝缘体12)
在内部导体11的外周配置了绝缘体12。绝缘体12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作为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使用未发泡的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作为第二绝缘体层122的材料,使用发泡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以绝缘体12的外径D12成为表2所示的值的方式调整了绝缘体12的厚度。
(外部导体13)
在绝缘体12的外周通过粘接层粘接贴铜聚酯带,形成了第一外部导体131,其中,该贴铜聚酯带在聚酯树脂的基体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铜层,在基体材料的位于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一侧的第二主表面具有粘接层。
在第一外部导体131的外周以成为编织结构的方式配置镀锡软铜线,形成了第二外部导体1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部导体132使用十六个单元来形成了编织屏蔽件,其中,该单元是将八根外径为0.08mm的镀锡软铜线平行排列而得到的。在表2中,关于第二外部导体的构成,在“构成”一栏中按照单元的数量/构成一个单元的镀锡软铜线的根数/镀锡软铜线的外径的顺序进行了记载。
(护套14)
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形成聚氯乙烯(PVC)的护套14,制造出本实验例的同轴电缆。需要说明的是,表中将聚氯乙烯记为PVC。
对得到的同轴电缆进行了上述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验例2-2~实验例2-5]
除了对压缩内部导体11时的条件进行了变更这一点以外,与实验例2-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验例2-6]
作为内部导体,使用了未压缩的绞线而不是压缩导体,在该绞线中使用了线材直径为0.254mm的线材。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2-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验例2-7]
作为内部导体11,使用了外径为0.78mm的一根单线的导体而不是绞线。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2-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根据实验例2-1~实验例2-5的评价结果,可以确认到:通过将作为压缩率为规定的范围的绞线的压缩导体用于内部导体,能制成电特性具体而言为特性阻抗和衰减量位于规定的范围内并且耐屈挠性也优异的同轴电缆。
与此相对,在将未压缩的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2-6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衰减量变高。此外,在将单线而不是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2-7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耐屈挠性变差。
[实验例3]
制作以下的实验例3-1~实验例3-7的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实验例3-2~实验例3-4为实施例,实验例3-1、实验例3-5~实验例3-7为比较例。
[实验例3-1]
通过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具有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同轴电缆。
(内部导体11)
准备了将七根线材绞合而成的绞线,其中,该线材是软铜线,线材直径为0.40mm。然后,将对该绞线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压缩导体作为内部导体11。此时,以压缩率成为表3所示的值的方式选择了在压缩时穿过的模具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导体11具有在一根中心线材111A的周围配置有六根外周线材111B的构成。中心线材和外周线材使用了相同的线材。
(绝缘体12)
在内部导体11的外周配置了绝缘体12。绝缘体12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二绝缘体层122、第三绝缘体层123。作为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使用未发泡的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作为第二绝缘体层122的材料,使用发泡聚烯烃,并通过照射电子束来进行了交联。以绝缘体12的外径D12成为表3所示的值的方式调整了绝缘体12的厚度。
(外部导体13)
在绝缘体12的外周通过粘接层粘接贴铜聚酯带,形成了第一外部导体131,其中,该贴铜聚酯带在聚酯树脂的基体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具有铜层,在基体材料的位于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一侧的第二主表面具有粘接层。
在第一外部导体131的外周以成为编织结构的方式配置镀锡软铜线,形成了第二外部导体13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部导体132使用十六个单元来形成了编织屏蔽件,其中,该单元是将十根外径为0.08mm的镀锡软铜线平行排列而得到的。在表3中,关于第二外部导体的构成,在“构成”一栏中按照单元的数量/构成一个单元的镀锡软铜线的根数/镀锡软铜线的外径的顺序进行了记载。
(护套14)
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形成聚氯乙烯(PVC)的护套14,制造出本实验例的同轴电缆。需要说明的是,表中将聚氯乙烯记为PVC。
对得到的同轴电缆进行了上述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验例3-2~实验例3-5]
除了对压缩内部导体11时的条件进行了变更这一点以外,与实验例3-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验例3-6]
作为内部导体,使用了未压缩的绞线而不是压缩导体,在该绞线中使用了线材直径为0.32mm的线材。此外,使第二绝缘体层122的发泡率为表3所示的值。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3-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验例3-7]
作为内部导体11,使用了外径为1.05mm的一根单线的导体而不是绞线。除了以上的点以外,与实验例3-1的情况同样地制造同轴电缆,并进行了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
根据实验例3-1~实验例3-5的评价结果,可以确认到:通过将作为压缩率为规定的范围的绞线的压缩导体用于内部导体,能制成电特性具体而言为特性阻抗和衰减量位于规定的范围内并且耐屈挠性也优异的同轴电缆。
与此相对,在将未压缩的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3-6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衰减量变高。此外,在将单线而不是绞线用于内部导体的实验例3-7的同轴电缆中,可以确认到耐屈挠性变差。
附图标记说明
10:同轴电缆
11:内部导体
11A:内部导体的外接圆
D11:内部导体的外径
111:导体线材
111A:中心线材
D:中心线材的外径
111B:外周线材
12:绝缘体
D12:绝缘体的外径
121:第一绝缘体层
122:第二绝缘体层
123:第三绝缘体层
T121:第一绝缘体层的膜厚
T122:第二绝缘体层的膜厚
T123:第三绝缘体层的膜厚
13:外部导体
D13:外部导体的外径
131:第一外部导体
132:第二外部导体
14:护套
D14:护套的外径
21:绞线
21A:绞线的外接圆
211:导体线材
311、312:心轴。

Claims (8)

1.一种同轴电缆,具备:
内部导体;
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
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
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
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3.0%以上且35.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
S1=n×π×0.25×D2…(A)
压缩率=[1-S2/S1]…(B)
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25mm以上且小于1.75mm。
2.一种同轴电缆,具备:
内部导体;
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
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
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
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4.0%以上且37.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
S1=n×π×0.25×D2…(A)
压缩率=[1-S2/S1]…(B)
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1.75mm以上且小于2.25mm。
3.一种同轴电缆,具备:
内部导体;
绝缘体,覆盖所述内部导体的外周;
外部导体,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外周;以及
护套,覆盖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
所述内部导体是具有中心线材和包围所述中心线材的多个外周线材的压缩导体,
所述内部导体的压缩率以百分率计为20.0%以上且33.0%以下,其中,所述压缩率是根据截面积S1和所述压缩导体的截面积S2通过以下的算式(B)计算出的,所述截面积S1是根据所述中心线材的外径D和所述中心线材与所述外周线材的合计根数n通过以下的算式(A)计算出的,
S1=n×π×0.25×D2…(A)
压缩率=[1-S2/S1]…(B)
所述绝缘体的外径为2.25mm以上且2.8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层以上且三层以下的绝缘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绝缘体包括发泡聚烯烃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绝缘体从所述内部导体侧起依次具有第一绝缘体层、第二绝缘体层以及第三绝缘体层,
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膜厚比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膜厚和所述第三绝缘体层的膜厚厚,
所述第一绝缘体层和所述第三绝缘体层仅由未发泡的聚烯烃构成,所述第二绝缘体层仅由发泡聚烯烃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4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
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线材和所述外周线材是软铜线,
所述外部导体从所述绝缘体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
所述第一外部导体是贴铜聚酯带,所述第二外部导体是镀锡软铜线的编织屏蔽件。
CN202280019814.2A 2021-03-31 2022-03-15 同轴电缆 Pending CN1170438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1964 2021-03-31
JP2021-061964 2021-03-31
PCT/JP2022/011739 WO2022209876A1 (ja) 2021-03-31 2022-03-15 同軸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3894A true CN117043894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45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814.2A Pending CN117043894A (zh) 2021-03-31 2022-03-15 同轴电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1945A1 (zh)
JP (1) JPWO2022209876A1 (zh)
CN (1) CN117043894A (zh)
WO (1) WO20222098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7907B (en) * 1983-04-08 1986-04-16 Standard Telephones Cables Ltd Coaxial cables
JP2006269300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シールド電線
JP5092555B2 (ja) * 2006-06-20 2012-12-0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高周波同軸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61945A1 (en) 2024-05-16
WO2022209876A1 (ja) 2022-10-06
JPWO2022209876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1642B2 (ja) ケーブル
US10340058B2 (en) Cable with braided shield
US10763012B2 (en) Shielded cable
WO2010035762A1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JP6269718B2 (ja) 多芯ケーブル
US20060254805A1 (en) Low profile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cable
CN102110498B (zh) 细径同轴电缆
US20230141502A1 (en) Vehicle cable
US20140209348A1 (en) Multi-core cable
KR20140001728A (ko) 절연 전선, 동축 케이블 및 다심 케이블
JP5464080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US7544894B2 (en) Cable structure
US12112860B2 (en) Shielded twisted pair cable
WO2022138900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043894A (zh) 同轴电缆
CN111489862B (zh) 通信电缆
CN113508441B (zh) 通信用屏蔽电线
KR20210148733A (ko) 가동용 이더넷 케이블
JP2020013658A (ja) ケーブル
WO2022131258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196420B (zh) 高频同轴线缆
WO2022138898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05281B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and wire harness
WO2023090417A1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09377A (ja) 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