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350A -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350A
CN117042350A CN202310839554.XA CN202310839554A CN117042350A CN 117042350 A CN117042350 A CN 117042350A CN 202310839554 A CN202310839554 A CN 202310839554A CN 117042350 A CN117042350 A CN 117042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ouch
glue
reg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95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禹
徐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95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2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2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能够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C壳的外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触摸组件。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板,第一壁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壁板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壁板。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支架。其中,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且触摸板包括触摸面,触摸面的朝向与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支架与触摸板连接;第二表面设有胶材,胶材由胶水固化形成,胶材与支架粘接。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板(英文:touchpad或trackpa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皮套键盘等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用于通过感应用户手指的移动,来控制显示器上的指针动作。
触摸板通常固定在电子设备的C壳上。具体的,触摸板在C壳上的固定方式可以为:C壳上设有安装孔,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且触摸板的触摸面与C壳的外表面朝向一致。在此基础上,触摸板上连接有支架,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C壳的内侧,且支架的该至少部分借助螺钉、背胶等结构固定于C壳的内表面。由此,实现了触摸板与C壳的连接。
但是,触摸板内各结构以及支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加工误差,触摸板内各结构之间,以及触摸板与支架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装配误差,导致触摸板的触摸面与支架上用于与C壳的内表面贴合的表面的平行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同时,C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加工误差,导致C壳的内表面与C壳的外表面的平行度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该两部分偏差累积,导致触摸板的触摸面与C壳的外表面的平行度较低,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C壳的外表面的段差不均匀度达到了0.3毫米(mm)以上,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外观性能较差,且触摸板的边缘局部翘起,容易产生刮手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能够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C壳的外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触摸组件。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第一壁板设有安装孔,沿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该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壁板。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支架。其中,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且触摸板包括触摸面,触摸面的朝向与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支架与触摸板连接。第二表面设有胶材,胶材由胶水固化形成,胶材与支架粘接。
由于胶材由胶水固化后形成,胶水的形态为液态,液态物质的结构形状不固定。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在将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同时,借助胶水填补支架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空隙,然后使胶水固化,以预固定触摸组件与第一壳体的相对位置,最后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实现触摸组件与第一壳体的可靠连接。由此能够补偿触摸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第一固定部,主体部与安装孔相对,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二表面的背对第一表面的一侧。在此基础上,第二表面上与第一固定部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区域间隔设置。胶材包括第一部分胶材,该第一部分胶材设置于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这样,在将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前提下,借助第一部分胶材填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可以补偿触摸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邻接,且第二区域未被支架覆盖。胶材还包括第二部分胶材,第二部分胶材设置于第二区域,第二部分胶材的材质与第一部分胶材的材质相同,且第二部分胶材与第一部分胶材相接为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可以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胶水具有流动性,因此一部分胶水可以由第二区域流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流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部分胶水固化后形成上述第一部分胶材,遗留在第二区域的部分胶水固化后形成上述第二部分胶材。由于第二区域未被支架覆盖,因此方便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设胶孔。沿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第一设胶孔贯穿第一固定部,第二表面上与第一设胶孔相对的区域形成上述第二区域。这样一来,第二区域被第一区域包围,第二区域内的胶水向四周流动,较多的胶水可以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充分利用胶水,避免胶水浪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胶孔贯穿第一固定部的远离主体部的端部。这样,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三侧,也即是,第二区域被第一区域从三侧包围。第二区域内的胶水向四周流动,较多的胶水可以进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可以充分利用胶水,减少胶水浪费。而且,第一固定部的宽度可以设计得较小,能够减小支架的面积,避免与壳体内部的其他结构件之间产生干涉。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还设有第一过孔。沿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第一过孔贯穿第一固定部。第二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过孔相对。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螺钉,该第一螺钉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背对第一壁板的一侧,杆部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一过孔,另一部分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内。此连接方式简单,稳定性较优,能够防止触摸组件由第一壳体上脱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过孔贯穿第一固定部的远离主体部的端部。这样一来,可以增大第一过孔与第一螺纹孔之间的容错量,降低触摸组件在第一壁板上的装配难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主体部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主体部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一连接部向第一表面延伸。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固定部更靠近第一表面,有利于减小壳体组件的堆叠厚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凹面区域,第一固定部和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容置于该第一凹面区域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第一凹面区域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这样一来,在装配第一壳体与触摸组件的过程中,借助第一凹面区域和第二凹面区域可以对支架进行限位,可以提升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同时将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螺钉沉设在第一凹面区域围成的空间内,将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螺钉沉设在第二凹面区域围成的空间内,可以减小第一壁板与触摸组件的堆叠厚度。而且,由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为第一凹面区域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借助第一凹面区域的侧面可以止挡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胶水,防止胶水外溢并污染周围的其他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面区域的底面设有第五凸面区域。该第五凸面区域容置于第一过孔内。第一螺纹孔设置于第五凸面区域的顶面,且第一螺纹孔由第五凸面区域的顶面向第一表面延伸。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五凸面区域处的第一壁板的厚度较大,设置第一螺纹孔后,仍能够保证此处的第一壁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借助第一壁板中形成第五凸面区域的部分材料与第一过孔配合,可以在装配第一壳体与触摸模组的过程中,对支架进行预定位,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连接于主体部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主体部的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二表面的背对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表面上与第二固定部相对的区域为第三区域,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区域间隔设置。胶材包括第三部分胶材,第三部分胶材设置于第三区域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这样,在将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前提下,借助第三部分胶材填补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区域之间的间隙,可以补偿触摸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借助第三部分胶材可以对支架进行预固定,能够保证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预固定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小于或者等于0.1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者0.1mm。可选的,该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05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1mm、0.02mm、0.03mm、0.04mm。不均匀度在此范围内时,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对不均匀度的要求适中,可以减小触摸组件与第一壳体的装配难度。
第二方面,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壳体和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组件。第二壳体与壳体组件的第一壳体连接,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容置腔,壳体组件中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该容置腔内。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组件,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触摸组件。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板,该第一壁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第一壁板设有安装孔,沿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安装孔贯穿第一壁板。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支架。触摸板包括触摸面,支架与触摸板连接。该加工方法包括:
将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并使触摸面的朝向与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
在第二表面设置胶水,并使胶水与支架粘接。
固化处理该胶水,以形成胶材。
这样一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在将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同时,借助胶水填补支架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空隙,然后使胶水固化,以预固定触摸组件与第一壳体的相对位置,最后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实现触摸组件与第一壳体的可靠连接。由此能够补偿触摸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包括:
将第一壳体放置于加工模具的承载面,并使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与承载面的第一承载区域贴合。其中,加工模具的承载面还包括第二承载区域,第二承载区域的朝向与第一承载区域的朝向相同,且第二承载区域被第一承载区域环绕。
将触摸组件放置于加工模具的承载面,并使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触摸组件的触摸面与第二承载区域贴合。
由此借助承载面,可以对第一壳体和触摸组件进行预定位。当第二承载区域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内凹设置时,触摸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外凸设置。当第二承载区域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外凸设置时,触摸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内凹设置。
由于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均位于加工模具上,因此,能够将第二承载区域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的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借助加工模具,可以将触摸组件的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由此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承载区域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小于或者等于0.1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者0.1mm。可选的,该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05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1mm、0.02mm、0.03mm、0.04mm。不均匀度在此范围内时,可以将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闭区间[0mm,0.1mm]范围内。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对加工模具上第二承载区域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的要求适中,可以降低加工模具的加工难度。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将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时,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区域相对且间隔设置。在第二表面设置胶水,包括:在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设置胶水。这样一来,胶水的粘接面积较大,有利于第一固定部在第二表面的稳固粘接。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邻接,在将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时,第二区域未被支架覆盖。在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设置胶水,包括: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并使胶水的至少一部分流入第一区域与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由于在将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安装孔内时,第二区域未被支架覆盖,方便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具体的,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胶、滴胶、灌胶和喷胶等等。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化处理所述胶水,之后,加工方法还包括:采用第一螺钉将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壁板。由此可以实现支架与第一壁板的稳固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壳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壳体组件由方向D1看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壳体组件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分解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壳体组件的又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壳体组件的仰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壳体组件在A-A线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壳体组件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所示壳体组件在隐藏胶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中将第一壳体放入加工模具的承载面的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壳体放入加工模具的承载面S3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一类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以下设备中的至少一种:笔记本电脑、皮套键盘、智能电话、移动电话、视频电话、电子书(e-book)阅读器、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医疗仪器。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是以电子设备10为笔记本电脑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电子设备10的结构形式构成的特殊限制。具体的,该笔记本电脑可以为普通笔记本电脑或者游戏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显示器1、主机2、键盘3和触摸组件4。
显示器1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键盘3和触摸组件4用于输入指令或数据,键盘3和触摸组件4设置于主机2上。主机2用作笔记本电脑的控制中心,用于实现数据存储、运算、控制、信号转换等功能。主机2与显示器1可转动连接。笔记本电脑能够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笔记本电脑处于打开状态时,请参阅图1,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处于打开状态,显示器1相对于主机2打开一定角度,该角度可以大于0°而小于180°。当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器1盖合于主机2的设置键盘3和触摸组件4的表面上。
下面主要对主机2进行介绍。
请继续参阅图1,主机2大致呈矩形平板状。在此基础上,为了方便后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定义主机2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主机2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主机2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主机2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机2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等等。
请继续参阅图1,主机2包括壳体21。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也称为C壳)以及与第一壳体211连接的第二壳体212(也称为D壳)。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之间形成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容置电路板、风扇、热管、散热翅片等部件。
上述键盘3和触摸组件4设置于第一壳体211上。具体的,第一壳体211包括第一壁板211a,上述键盘3和触摸组件4设置于该第一壁板211a上。
触摸组件4和第一壳体211组成壳体组件,下面重点介绍该壳体组件的具体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4,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中壳体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壳体组件由方向D1看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壳体组件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板211a包括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在将第一壳体211应用于图1所示电子设备10时,第一表面S1形成壳体21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二表面S2与第一表面S1相背对,具体的,第二表面S2朝向壳体21内部的容置腔。也就是说,第一表面S1为第一壁板211a的外表面,第二表面S2为第一壁板211a的内表面。
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可以整体为平面,或者大部分区域为平面,局部区域为凹面或者凸面,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重点参阅图2,第一表面S1整体为平面。
请重点参阅图4,第二表面S2内的大部分区域为平面,一部分局部区域为凸面,一部分局部区域为凹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二表面S2可以包括主面区域S21、第一凸面区域S22、第二凸面区域S23、第三凸面区域S24、第四凸面区域S25、第一凹面区域S26和第二凹面区域S27。
其中,主面区域S21为平面,主面区域S21与第一表面S1大致平行。
第一凸面区域S22、第二凸面区域S23、第三凸面区域S24、第四凸面区域S25沿矩形轨迹线依次排列且首尾相接。每个凸面区域可以包括一个顶面。该一个顶面与主面区域S21大致平行,且该一个顶面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大于主面区域S21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部分凸面区域(比如第一凸面区域S22、第三凸面区域S24和第四凸面区域S25)还包括一个侧面,该一个侧面连接于顶面与主面区域S21之间。
举例说明,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凸面区域S22包括顶面S221和侧面S222,顶面S221与主面区域S21大致平行,且顶面S221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大于主面区域S21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侧面S222连接于顶面S221与主面区域S21之间。
第一凹面区域S26设置于第二凸面区域S23的顶面内,第二凹面区域S27设置于第四凸面区域S25的顶面内。每个凹面区域均包括一个底面以及环绕该一个底面的多个侧面,底面与凹面区域所处的凸面区域的顶面大致平行,且底面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小于该凸面区域的顶面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凹面区域的多个侧面连接于该凸面区域的顶面与该底面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表面S2也可以整体为平面,或者其他形式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是以第二表面S2包括上述主面区域S21、第一凸面区域S22、第二凸面区域S23、第三凸面区域S24、第四凸面区域S25、第一凹面区域S26和第二凹面区域S27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第二表面S2的形态构成的特殊限制。
请参阅图2-图4,第一壁板211a设有安装孔5。安装孔5用于安装触摸组件4。
安装孔5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方形、圆形、多边形、三角形等等,本申请是以安装孔5为矩形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沿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排列方向,安装孔5贯穿第一壁板211a。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文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排列方向,是指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主面区域S21的排列方向,也即是图2-图4中Z轴方向的反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重点参阅图4,安装孔5位于第一凸面区域S22、第二凸面区域S23、第三凸面区域S24、第四凸面区域S25环绕的区域内,且安装孔5的内壁面连接于第一凸面区域S22的顶面、第二凸面区域S23的顶面、第三凸面区域S24的顶面、第四凸面区域S25的顶面与第一表面S1之间。
这样一来,安装孔5在Z轴方向的深度较大,能够容置触摸组件4,且触摸组件4的边缘一周与安装孔5的内壁之间间隙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较大,可以提升防水防尘效果。同时,主面区域S21所处的部分第一壁板211a的厚度较小,在壳体21体积一定的前提下,能够增大壳体21内部容置腔的体积,在壳体21内部容置腔的体积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壳体21的外观尺寸,缩小电子设备的尺寸。
在上述基础上,请参阅图2和图3,触摸组件4的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孔5内,且触摸组件4固定于第一壳体211上。
具体的,请参阅图4,触摸组件4包括触摸板41和支架42。
其中,触摸板41用于实现触控功能。触摸板41具有触摸面St,触摸面St为触摸板41在使用时朝向用户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手指或其它部件的按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触摸板4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411和电路板412。
盖板411用于保护电路板412以及电路板412上的电子元器件。该盖板411需具有一定的刚性,其材质例如可以为玻璃,聚碳酸酯(PC)片材、陶瓷片材、麦拉(mylar)材料等不导电刚性物体。触摸面St位于盖板411上。
电路板412位于盖板411的背对触摸面St的一侧,且电路板412与盖板411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12与盖板411之间可以设有胶层(图中未示出),电路板412与盖板411借助该胶层固定连接。其中,胶层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环氧胶、有机硅胶、热熔胶、快干胶和无影胶中的至少一种。
电路板412包括但不限于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当电路板412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的情况下,该电路板412以及电子元器件也可以称之为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该电路板412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强度,盖板411和电路板412的整体能够承受用户手指一定压力的按压。
电路板412上设置有按压感应元件(图中未示出)。在用户手指按压于盖板411时,该盖板411和电路板412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例如,位移变化或形状变化,该按压感应元件可以感应于盖板411和电路板412的变化,以产生按压操作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架42与触摸板41连接,且支架42用于将触摸板41连接在第一壳体2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支架42位于电路板412的背对盖板411的一侧,且支架42与电路板412连接。
具体的,支架42可以借助螺钉、铆钉等连接件与电路板412直接连接,也可以借助其他中间结构与电路板412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组件4还可以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包括但不限于弹片和弹簧。弹性件位于电路板412与支架42之间,且弹性件固定于电路板412上,支架42固定于弹性件上。这样,支架42借助弹性件与电路板412间接连接,使得触摸板41在手指按压力作用下,可以向支架42产生一定的位移变化或者形状变化。同时,触摸板41与支架42借助弹性件连接在一起,使得触摸组件4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装配在第一壳体211上,能够降低装配难度。
以上各实施例是以支架42位于电路板412的背对盖板411的一侧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42也可以与电路板412共面设置,或者位于电路板412与盖板411之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触摸组件4中,至少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具体的,触摸板41可以整体容置于安装孔5内,也可以部分容置于安装孔5内,本实施例是以触摸板41整体容置于安装孔5内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触摸板41的位置构成的特殊限定。
请返回参阅图2,触摸板41的触摸面St的朝向与第一表面S1的朝向相同。也就是说,触摸面St与第一表面S1面向同一侧。
其中,触摸面St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曲面包括但不限于凸弧面和凹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面St为平面。在此基础上,触摸面St可以与第一表面S1平行设置。其中,“平行”不限于绝对意义上的平行,而是指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大致平行。
其中,假设触摸面St的边缘各位置中与第一表面S1的最大段差值为第一段差值,触摸面St的边缘各位置中与第一表面S1的最小段差值为第二段差值。基于此,本申请的描述中,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是指,第一段差值与第二段差值之差。另外,预设阈值可以为0.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触摸面St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S1内凹设置。也就是说,触摸面St和第二表面S2位于第一表面S1的同侧。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触摸板41凸出第一表面S1,防止触摸板41出现刮手现象。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摸面St也可以与第一表面S1大致共面设置。或者,触摸面St相对于第一表面S1外凸设置。也就是说,触摸面St位于第一表面S1的背对第二表面S2的一侧。
本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是在触摸面St相对于第一表面S1内凹设置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介绍,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支架42的至少部分位于上述容置腔内,且支架42固定于第二表面S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壳体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颗螺钉,支架42借助该至少一颗螺钉固定于第二表面S2。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螺钉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具体的,请参阅图5,图5为图4所示分解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支架42包括主体部421、第一固定部422和第二固定部423。
主体部421与安装孔5相对,也即是,主体部421在第一壁板211a的正投影位于安装孔5内。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一个部件在一个板上的正投影,是指在忽略板的厚度,将板等价于一个平面的基础上,该部件沿垂直于该一个平面的方向在该一个平面上的投影。比如,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421在第一壁板211a的正投影,是指在忽略第一壁板211a的厚度,将第一壁板211a等价于一个平面的基础上,主体部421沿垂直于该一个平面的方向在该平面上的投影。
第一固定部422位于主体部421的一侧,第二固定部423位于主体部421的远离第一固定部421的一侧。第一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3均与主体部421连接。
第一固定部422和第二固定部423均位于第二表面S2的背对第一表面S1的一侧,且第一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3均与第一壁板211a相对。
其中,第一固定部422与第一壁板211a相对,是指,第一固定部422在第一壁板211a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壁板211a内。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一壁板211a相对,是指,第二固定部423在第一壁板211a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壁板211a内。
在上述基础上,支架42具体借助第一固定部422和第二固定部423固定于第二表面S2。
下面重点介绍第一固定部422在第二表面S2的固定方式。
请重点参阅图5,第一固定部422设有第一过孔44。沿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排列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的反方向),第一过孔44贯穿第一固定部422。
第一过孔4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方形、三角形等等。图5是以第一过孔44的形状大致为矩形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第一过孔44的形状构成的特殊限制。
第一过孔4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过孔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过孔44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第一方向也即是X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一表面S1平行,并与主体部421、第一固定部422的排列方向垂直。
请继续参阅图5,第二表面S2设有第一螺纹孔45,第一螺纹孔45与第一过孔44相对。第一螺纹孔45的数量可以与第一过孔4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第一螺纹孔45与对应的第一过孔44相对。
在此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5,上述至少一个螺钉包括第一螺钉431。
第一螺钉431包括头部和杆部。头部位于第一固定部422的背对第一壁板211a的一侧,杆部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一过孔44,另一部分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45内。
此连接方式简单,稳定性较优,能够防止触摸组件4由第一壳体211上脱落。
第一螺钉4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螺钉4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螺钉431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过孔44和对应的第一螺纹孔45内。借助两个第一螺钉431,可以提升第一固定部422与第一壁板211a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一螺钉431的数量适中,装配难度较小,装配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过孔44贯穿第一固定部422的远离主体部421的端部。这样一来,可以增大第一过孔44与第一螺纹孔45之间在Y轴方向上的容错量,降低触摸组件4在第一壁板211a上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二表面S2还包括第五凸面区域S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凸面区域S28位于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第五凸面区域S28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连接于该顶面与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之间的至少一个侧面,顶面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大于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至第一表面S1的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螺纹孔45设置于第五凸面区域S28的顶面,并由该第五凸面区域S28的顶面向第一表面S1延伸。请参阅图6,图6为图5所示壳体组件的又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凸面区域S28容置于第一过孔45内。
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五凸面区域S28处的第一壁板211a的厚度较大,设置第一螺纹孔45后,仍能够保证此处的第一壁板211a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借助第一壁板211a中形成第五凸面区域S28的部分材料与第一过孔45配合,可以在装配第一壳体211与触摸组件4的过程中,对支架42进行预定位,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五凸面区域S2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五凸面区域S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五凸面区域S28分别容置于两个第一过孔44内。
以上各实施例介绍了第一固定部422在第二表面S2的固定方式,第二固定部423在第二表面S2的固定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固定部422在第二表面S2的固定方式实施,具体的,第二固定部423借助第二螺钉432固定在第二表面S2,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各实施例介绍了第一固定部422采用螺钉固定于第二表面S2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22和第二固定部423也可以借助背胶、铆钉、胶材等固定于第二表面S2。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胶材是由胶水固化后形成的材料。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22与主体部421之间,以及第二固定部423与主体部421之间可以直接相接,也可以借助其他中间结构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支架42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24和第二连接部425。
第一连接部424位于主体部42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第一连接部42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主体部421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固定部422连接。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一连接部424向第一表面S1延伸。
相应的,第二连接部425位于主体部421与第二固定部423之间。第二连接部425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主体部421相接,第四端与第二固定部423相接。由第三端至第四端,第二连接部425向第一表面S1延伸。
在上述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固定部422和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424容置于第一凹面区域S26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固定部423和至少部分第二连接部425容置于第二凹面区域S27围成的空间内。
这样一来,在装配第一壳体211与触摸组件4的过程中,借助第一凹面区域S26和第二凹面区域S27可以对支架42进行限位,可以提升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同时将第一固定部422以及第一螺钉431沉设在第一凹面区域S26围成的空间内,将第二固定部423和第二螺钉432沉设在第二凹面区域S27围成的空间内,可以减小第一壁板211a与触摸组件4的堆叠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部421、第一连接部424、第一固定部422、第二连接部425和第二固定部423可以采用胶粘、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一体成型,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42也可以只设置第一固定部422,而不设置第二固定部423,本申请是以支架42同时设置第一固定部422和第二固定部423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图7为图3所示壳体组件的仰视图。第二表面S2设有胶材K,胶材K与支架42粘接。具体的,可以一部分胶材设置于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且该一部分胶材与支架42的第一固定部422粘接;另一部分胶材设置于第二凹面区域S27的底面,且该另一部分胶材与第二固定部423粘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胶材K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S2的其他区域,并与支架42的主体部421、第一连接部424、第二连接部425等其他结构粘接。本实施例以及后文各实施例是以胶材K设置于第一凹面区域S26和第二凹面区域S27的底面,并与第一固定部422、第二固定部423粘接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其中,胶材K是由胶水固化后形成,该胶水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环氧胶、聚氨酯热熔胶、快干胶、AB胶、α-氰基丙烯酸酯胶、光敏胶、室温硫化硅橡胶、无影胶、厌氧胶等等。
胶水的固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固化、冷却固化、紫外光照射固化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化等等。
由于胶材K由胶水固化后形成,胶水的形态为液态,液态物质的结构形状不固定。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在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同时,借助胶水填补支架42与第二表面S2之间的空隙,然后使胶水固化,以预固定触摸组件4与第一壳体211的相对位置,最后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实现触摸组件4与第一壳体211的可靠连接。由此能够补偿触摸面St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该闭区间[0mm,0.1mm]也即是上述预设范围。
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者0.1mm。
可选的,该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05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1mm、0.02mm、0.03mm或者0.04mm。
不均匀度在此范围内时,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41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对不均匀度的要求适中,可以减小触摸组件4与第一壳体211的装配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胶材K与第一固定部422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图8为图7所示壳体组件在A-A线处的立体剖视图,图9为图8所示壳体组件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第二表面S2上与第一固定部422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Q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第一区域Q为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
第一固定部422与第一区域Q1间隔设置。基于此,上述胶材K包括第一部分胶材K1。该第一部分胶材K1设置于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
这样,在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前提下,借助第一部分胶材K1填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可以补偿触摸面St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化形成第一部分胶材K1的胶水可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直接设置于第一区域Q1上,然后将第一固定部422设置于该部分胶水的背对第一区域Q1的一侧,以使该部分胶水处于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化形成第一部分胶材K1的胶水也可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表面S2的其他区域,然后在自身流动性作用下流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9所示壳体组件在隐藏胶材K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表面S2还包括第二区域Q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0,第二区域Q2为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
第二区域Q2与第一区域Q1邻接,且第二区域Q2未被支架42覆盖。
在上述基础上,请返回参阅图9,胶材K还包括第二部分胶材K2。该第二部分胶材K2设置于第二区域Q2,第二部分胶材K2的材质与第一部分胶材K1的材质相同,且第二部分胶材K2与第一部分胶材K1相接为一个整体。
这样一来,可以在第二区域Q2设置胶水,胶水具有流动性,因此一部分胶水可以由第二区域Q2流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流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部分胶水固化后形成上述第一部分胶材K1,遗留在第二区域Q2的部分胶水固化后形成上述第二部分胶材K2。由于第二区域Q2未被支架42覆盖,因此方便在第二区域Q2设置胶水。具体的,在第二区域Q2设置胶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胶、滴胶、灌胶和喷胶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区域Q2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Q1的远离安装孔5的一侧,也可以被第一区域Q1从两侧、三侧或者四周包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0,第一固定部422设有第一设胶孔6。第一设胶孔6可以为矩形孔、方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梯形孔等等,图10是以第一设胶孔6为矩形孔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10,沿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排列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第一设胶孔6贯穿第一固定部422,第二表面S2上与第一设胶孔6相对的区域形成上述第二区域Q2。
这样一来,第二区域Q2被第一区域Q1包围,第二区域Q2内的胶水向四周流动,较多的胶水可以进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充分利用胶水,避免胶水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区域Q2可以被第一区域Q1从两侧、三侧或者四周包围,图10是以第二区域Q2被第一区域Q1从三侧包围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0,第一设胶孔6还贯穿第一固定部422的远离主体部421的端部。
这样,第一区域Q1位于第二区域Q2的三侧,也即是,第二区域Q2被第一区域Q1从三侧包围。第二区域Q2内的胶水向四周流动,较多的胶水可以进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可以充分利用胶水,减少胶水浪费。而且,第一固定部422沿Y轴方向的宽度可以设计得较小,能够减小支架42的面积,避免与壳体内部的其他结构件之间产生干涉。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胶孔6也可以为四周封闭的孔。这样,第二区域Q2被第一区域Q1从四周包围,第二区域Q2内的胶水向四周流动,较多的胶水可以进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充分利用胶水,尽可能地减少胶水浪费。同时,第一设胶孔6的内壁面可以对设置于第二区域Q2的胶水起到较好的止挡作用,防止过多外溢,避免污染周围的其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Q1和第二区域Q2均为第一凹面区域S26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借助第一凹面区域S26的侧面可以止挡第一区域Q1和第二区域Q2的胶水,防止胶水外溢并污染周围的其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胶孔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胶孔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设胶孔6沿X轴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示例的,请返回参阅图7,第一设胶孔6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设胶孔6沿X轴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这样一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通过向多个第一设胶孔6设置胶水,可以使胶水流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间隙的较大区域,提升该间隙内胶水填充的均匀性。在胶水固化后,可以提高支架42与第一壳体211之间预固定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架42与第一壳体211之间预固定的可靠性,在第一固定部422与第一区域之间设置第一胶材K2的同时,请参阅图8,第二表面S2上与第二固定部423相对的区域为第三区域Q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第三区域Q3为第二凹面区域S27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
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三区域Q3间隔设置。基于此,上述胶材K包括第三部分胶材K3。该第三部分胶材K3设置于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三区域Q3之间的间隙内。
这样,在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前提下,借助第三部分胶材K3填补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三区域Q3之间的间隙,可以补偿触摸面St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借助第三部分胶材K3可以对支架42进行预固定,能够保证支架42与第一壳体211之间预固定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化形成第三部分胶材K3的胶水可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直接设置于第三区域Q3上,然后将第二固定部423设置于该部分胶水的背对第三区域Q3的一侧,以使该部分胶水处于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三区域Q3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化形成第三部分胶材K3的胶水也可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表面S2的其他区域,然后在自身流动性作用下流入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三区域Q3之间的间隙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组件,根据以上各实施例的描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211和触摸组件4。
其中,第一壳体211包括第一壁板211a,第一壁板211a包括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第一表面S1形成第一壳体211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二表面S2与第一表面S1相背对。第一壁板211a设有安装孔5,沿第一表面S1、第二表面S2的排列方向,安装孔5贯穿第一壁板211a。
另外,触摸组件4包括触摸板41和支架42,触摸板41包括触摸面St,支架42与触摸板4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加工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tep1至步骤step3。
步骤step1:将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并使触摸面St的朝向与第一表面S1的朝向相同。
其中,步骤step1可以采用机械手执行,该机械手包括但不限于四轴机械手和六轴机械手,且机械手可以为吸盘式机械手,或者其他形式的机械手。
步骤step1的执行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tep1包括下面的步骤step11和步骤step12。
步骤step11:将第一壳体211放置于加工模具01的承载面S3,并使第一壳体211的第一表面S1与承载面S3的第一承载区域S31贴合。
请参阅图13-图15,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中将第一壳体211放入加工模具01的承载面S3的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第一壳体211放入加工模具01的承载面S3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承载区域S31可以为平面区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区域S31也可以为曲面区域,本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是以第一承载区域S31为平面区域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模具01的承载面S3上还设有限位凸棱011,限位凸棱011沿第一承载区域S31的边缘一周设置。借助限位凸棱011可以对第一壳体211起到定位作用,能够提升第一壳体211在加工模具01上的放置效率。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3-图15,承载面S3还包括第二承载区域S32。第二承载区域S32的朝向与第一承载区域S31的朝向相同,第二承载区域S32被第一承载区域S31环绕。
第二承载区域S32可以与第一承载区域S31共面设置,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内凹设置,还可以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外凸设置。图13-图15是以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外凸为例进行说明,这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13-图15,定义加工模具01上背对承载面S3的表面为底面S4。基于此,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内凹设置,是指,第一承载区域S31至底面S4的距离大于第二承载区域S32至底面S4的距离。
相应的,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外凸设置,是指,第一承载区域S31至底面S4的距离小于第二承载区域S32至底面S4的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内凹设置或者外凸设置时,承载面S3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承载区域S32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S31之间的连接面。
当第二承载区域S32与第一承载区域S31共面设置,或者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内凹设置时,第二承载区域S32与安装孔5相对。当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外凸设置时,第二承载区域S32位于安装孔5内,此时,加工模具01上形成第二承载区域S32的部分材料形成凸台,该凸台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壳体211起到定位的作用,以提高放置效率,增大定位精度。
步骤step12:请参阅图16,将触摸组件4放置于加工模具01的承载面S3,并使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触摸组件4的触摸面St与第二承载区域S32贴合。
由此借助承载面S3,可以对第一壳体211和触摸组件4进行预定位。当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内凹设置时,触摸面St相对于第一表面S1外凸设置。当第二承载区域S32相对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外凸设置时,触摸面St相对于第一表面S1内凹设置。
由于第一承载区域S31和第二承载区域S32均位于加工模具上,因此,能够将第二承载区域S32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S31的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借助加工模具01,可以将触摸组件4的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壳体211的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由此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区域S32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S31的段差的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可以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者0.1mm。可选的,该不均匀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05mm,具体的,该不均匀度还可以为0.01mm、0.02mm、0.03mm、0.04mm。不均匀度在此范围内时,可以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闭区间[0mm,0.1mm]范围内。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41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同时对加工模具01上第二承载区域S32的边缘一周与第一承载区域S3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的要求适中,可以降低加工模具01的加工难度。
步骤step2:请参阅图17,在第二表面S2设置胶水K0,并使胶水K0与支架42粘接。
在上述步骤step2中,胶水K0的设置区域可以为第二表面S2的任意区域,只要保证胶水K0能够与支架42粘接即可。而且,胶水K0可以与支架42上的任意部位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支架42包括第一固定部422。第二表面S2包括第一区域Q1,在将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时,第一固定部422与第一区域Q1相对且间隔设置。在此基础上,步骤step2包括:在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设置胶水。这样一来,胶水的粘接面积较大,有利于第一固定部422在第二表面S2的稳固粘接。
上述步骤step2中,胶水可以在上述步骤step11之后,步骤step12之前,设置在第一区域Q1上。然后在步骤step12中,将第一固定部422设置于该部分胶水的背对第一区域Q1的一侧,以使该部分胶水处于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tep2也可以在上述步骤step12之后执行。具体的,第二表面S2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Q1邻接。在将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时,第二区域Q2未被支架42覆盖。
在上述基础上,步骤step2可以包括: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并使胶水的至少一部分流入第一区域Q1与第一固定部422之间的间隙内。由于在将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容置于安装孔5内时,第二区域Q2未被支架42覆盖,方便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具体的,在第二区域设置胶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胶、滴胶、灌胶和喷胶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支架42还包括第二固定部423,胶水K0还设置于第二固定部423与第二表面S2之间,以将第二固定部423粘接于第二表面S2。
步骤step3:固化处理上述胶水,以形成胶材。
其中,胶水的固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固化、冷却固化、紫外光照射固化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化等等。
这样一来,在装配壳体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在将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的同时,借助胶水填补支架42与第二表面S2之间的空隙,然后使胶水固化,以预固定触摸组件4与第一壳体211的相对位置,最后可以采用螺钉等连接件实现触摸组件4与第一壳体211的可靠连接。由此能够补偿触摸面St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减小触摸面St的边缘一周与第一表面S1之间的段差的不均匀度,保证电子设备在触摸板处的外观性能,解决刮手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tep3之后,加工方法还包括下面的步骤step4。
步骤step4:请参阅图18,采用第一螺钉431将第一固定部422固定于第一壁板211a。由此可以实现支架42与第一壁板211a的稳固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螺钉431,第一固定部422借助上述胶材固定于第一壁板211a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方法还包括:请参阅图18,采用第二螺钉432将第二固定部423固定于第一壁板211a。
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所述第一壁板设有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壁板;
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支架;其中,
所述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触摸板包括触摸面,所述触摸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
所述支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设有胶材,所述胶材由胶水固化形成,所述胶材与所述支架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固定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区域间隔设置;
所述胶材包括第一部分胶材,所述第一部分胶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邻接,且所述第二区域未被所述支架覆盖;
所述胶材还包括第二部分胶材,所述第二部分胶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部分胶材的材质与所述第一部分胶材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二部分胶材与所述第一部分胶材相接为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设胶孔;
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设胶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设胶孔相对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胶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还设有第一过孔;
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过孔相对;
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背对所述第一壁板的一侧,所述杆部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另一部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凹面区域,所述第一固定部和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面区域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凹面区域的底面上的部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面区域的底面设有第五凸面区域,所述第五凸面区域容置于所述第一过孔内;
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五凸面区域的顶面,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由所述第五凸面区域的顶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区域间隔设置;
所述胶材包括第三部分胶材,所述第三部分胶材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面的边缘一周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小于或者等于0.1mm。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壳体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中支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14.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触摸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对;所述第一壁板设有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排列方向,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壁板;
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和支架;所述触摸板包括触摸面,所述支架与所述触摸板连接;
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将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使所述触摸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的朝向相同;
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胶水,并使所述胶水与所述支架粘接;
固化处理所述胶水,以形成胶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包括:
将所述第一壳体放置于加工模具的承载面,并使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承载区域贴合;其中,所述加工模具的承载面还包括第二承载区域,所述第二承载区域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承载区域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承载区域被所述第一承载区域环绕;
将所述触摸组件放置于所述加工模具的承载面,并使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面与所述第二承载区域贴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区域的边缘一周与所述第一承载区域之间段差的不均匀度小于或者等于0.1mm。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将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且间隔设置;
在所述第二表面设置胶水,包括:
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设置胶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邻接,在将所述触摸组件的触摸板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时,所述第二区域未被所述支架覆盖;
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设置胶水,包括:
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胶水,并使所述胶水的至少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的间隙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处理所述胶水,之后,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
采用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壁板。
CN202310839554.XA 2023-07-07 2023-07-07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423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9554.XA CN117042350A (zh) 2023-07-07 2023-07-07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9554.XA CN117042350A (zh) 2023-07-07 2023-07-07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350A true CN11704235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9554.XA Pending CN117042350A (zh) 2023-07-07 2023-07-07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3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0206A (ja) * 2008-02-21 2009-09-03 Toray Ind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4006865A (ja) * 2012-05-28 2014-01-16 Fujifilm Corp 導電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3885558A (zh) * 2011-05-04 2014-06-25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模块及具有该支架模块的电脑主机
CN105376970A (zh) * 2014-08-11 2016-03-02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附接系统
CN105792616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37827A (zh) * 2017-01-19 2018-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CN116266439A (zh) * 2023-03-07 2023-06-20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感好的数码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0206A (ja) * 2008-02-21 2009-09-03 Toray Ind Inc ディスプレイ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3885558A (zh) * 2011-05-04 2014-06-25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模块及具有该支架模块的电脑主机
JP2014006865A (ja) * 2012-05-28 2014-01-16 Fujifilm Corp 導電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5376970A (zh) * 2014-08-11 2016-03-02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附接系统
CN105792616A (zh) * 2016-04-29 2016-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337827A (zh) * 2017-01-19 2018-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CN116266439A (zh) * 2023-03-07 2023-06-20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感好的数码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0865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having fastened bent edges
US10506731B2 (en)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563241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04601762B (zh) 移动终端
JP4857824B2 (ja) 表示装置
CN107993567A (zh) 显示装置
US9116267B2 (en) Backlight structures and assemblies for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s
US8858007B2 (en) Display devices, an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cluding the display devices
WO2020187171A1 (zh) 摄像头封装件和电子设备
JP2016528076A (ja) 射出成形されたディスプレイトリム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
EP2755367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990334B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7042350A (zh) 壳体组件及其加工方法、电子设备
JP2014045292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4025525B (zh)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090123760A1 (en) Article made of biodegradable resi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548297B (zh) 电子装置
CN210053425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06300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561391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521739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0199440U (zh) 一种便捷式贴合模具
CN220139615U (zh) 电视机后壳和电视机
CN113141760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