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079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079B
CN117042079B CN202311299244.XA CN202311299244A CN117042079B CN 117042079 B CN117042079 B CN 117042079B CN 202311299244 A CN202311299244 A CN 202311299244A CN 117042079 B CN117042079 B CN 117042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station
data
next sta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92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42079A (zh
Inventor
黄裕梁
吕琳
郑泽榕
班先亮
谢东风
涂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992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2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42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本发明旨在解决站点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站点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其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等特点。由于无线自组网无中心组织协调,在数据多跳传输场景中,站点无法获知附近站点确切的信道忙闲状态,各个站点竞争接入,容易导致站点发生较严重的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使得数据传输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站点发生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使得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站点在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
若所述站点位置是所述传输路径的目标站点,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若所述站点位置不是所述传输路径中目标站点,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查询预设时段与所述下一站点的历史通信记录;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为空,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不为空,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检查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括预设传输标识;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在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站点数量;
若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数据包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的待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
若所述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且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包括:
将在所述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分批次发送至所述下一站点;
若每一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包括: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数据传输链路中,上游将数据发送给当前站点后,当前站点通过许可帧及时将数据转发到下游,下游通过完成帧通知中游数据已经转发出去,中游在接收到下游的完成帧后,可以通过请求帧通知上游,中、下游无数据堆积,链路通畅,可以继续发送数据,上游则继续向中、下游发送其他数据时,不会发生拥塞和冲突问题,从而形成了上、中、下游有序的数据传输链路,避免站点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站点位置区分数据发送操作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根据历史通信记录区分发送数据包的条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预设传输标识来区分传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站点数量来区分传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分批次发送数据包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包含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无线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站点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多跳自治系统,其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等特点。由于无线自组网无中心组织协调,在数据多跳传输场景中,站点无法获知附近站点确切的信道忙闲状态,各个站点竞争接入,容易导致站点发生较严重的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例如,上游站点向下游站点发送数据时,若某下游站点发送数据的速度低于前面的站点,而上游站点又无法得知该站点的忙闲状态,不间断向下游发送数据,数据会逐渐在该站点发生堆积,发生较严重的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使得数据传输效率降低。
基于此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传输装置设置于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终端,例如,手机或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是一台服务器,或者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集群。
以下,通过具体示例性方案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示例性方案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01~步骤205:
201、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设置于数据传输网络,数据网络中存在至少三个包括数据传输设备在内的,用于传输、转发数据的站点,数据传输网络的其他站点也可以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传输设备。
数据传输网络可以是基于CSMA/CA协议的无线自组网,无中心组织协调。由于数据传输网络中存在至少三个站点,那么数据传输的路径中所包含的站点则可能会超过三个,即在数据传输网络中会出现数据多跳传输场景。在多跳传输场景中,数据传输路径会经过至少三个站点。其中,每一个站点可以是一个数据传输设备,都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但对于数据传输路径的起始站点和终止站点,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或模块。尤其是起始站点,可以是数据传输的触发模块,例如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a可以向数据传输装置发送数据包,以通过多个数据传输设备转发至目标站点,也可以是数据传输设备自身的数据生成模块,在数据生成模块产出数据时,数据传输模块接收数据生成模块产出的数据,并通过之后的多个站点转发至目标站点。数据的传输一般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一般情况下,数据传输设备接收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下一站点,然后由下一站点继续解析,转发给对应的再下一站点,直到传输至数据包的目标站点。
数据传输设备存在两种数据传输状态,一种是发送状态,在发送状态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一种是等待状态,在等待状态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接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具体地,数据传输设备确定当前状态,若当前状态是等待状态,则可以接收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然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确定数据包的路由信息,路由信息中包括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从而可以确定当前站点对应的下一站点。
202、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等待状态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接收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而数据包的数量并不确定,那么数据传输设备需要通过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来切换发送状态,以准备将数据包发送给下一站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多跳传输场景中,让数据有序的传输,可以定义Pms(Permission 许可帧)、Cpl(Complete 完成帧)和Rep(Request 请求帧)三种信令帧,三种信令帧用于切换数据传输设备的传输状态或启动对应的传输动作。定义方式可以如下:
①、定义发送许可帧Pms(Permission)。Pms包含如下关键信息:
{源Ip,目的Ip,帧类型,NAV}
其中“帧类型”的值表示该帧为Pms。发送许可帧Pms是发送给下一站点或者通知当前站点,作用是通知下一站点或当前站点可以发送数据了。
②、定义发送数据请求帧Req(Request)。Req包含如下关键信息:
{源Ip,目的Ip,帧类型,NAV}
其中“帧类型”的值表示该帧为Req。发送数据请求帧Req是发给自己的上一站点,作用是通知上一站点可以向当前站点发送数据了。
③、定义发送完成帧Cpl(Complete)。Cpl包含如下关键信息:
{源Ip,目的Ip,帧类型,NAV}
其中“帧类型”的值表示该帧为Cpl。发送完成帧Cpl是发送给自己的上一站点,作用是通知上一站点,当前站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成。
具体地,许可帧用于切换当前站点的数据传输状态,将等待状态切换成准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状态。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到:
一、基于当前站点的情况,由当前站点生成许可帧,当前站点可以获取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当数据包的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当前站点可以生成数据包的关联许可帧,这样当前站点可以判断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及时切换到发送状态,避免数据包在当前站点堆积。
二、由上一站点生成,上一站点根据需要发送数据的情况,在将目前需要发送给当前站点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后,生成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发送给当前站点,以通知当前站点,切换到发送状态,可以准备先发送目前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避免数据包在当前站点堆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当前站点来说,其可以是数据包传输路径中经过的第一个数据传输设备,在此情况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生成许可帧,对于当前站点来说,其可以是数据包传输路径中除了第一个数据传输设备之外,经过的用于中转数据的数据传输设备,在此情况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生成许可帧,但更多的是接收上一站点的数据传输设备发送许可帧。
203、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的数据传输设备进入到发送状态后,可以准备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但实际上发送数据包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请求帧用于通知当前站点,下一站点已经发送完成其在等待状态内接收到的数据包,以及下一站点对应的下一站点也已经发送完成其在等待状态内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切换为发送状态,且也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则可以向下一站点发送在等待状态内接收的数据包。在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之外,还需要根据发送情况生成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向下一站点的数据传输设备发送许可帧,以使下一站点根据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切换到发送状态,准备转发当前站点向其发送的数据包。
204、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可以切换回等待状态。需要将数据包转发至下一站点,以实现清掉存于当前站点的数据包,在当前站点的数据包被清掉后,在向上一站点反馈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以告知上一站点,当前站点内接收到的数据包已经转发出去了。若上一站点之前,还存在一个传输数据包的站点,那么上一站点在接收到当前站点发送的完成帧后,可以再向其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使得其可以继续向下游发送新的数据包,而在下游的一定范围内,站点处于等待状态,继续下发的新数据包不会发生拥塞和冲突。
205、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在向上一站点发送了完成帧后,切换回了等待状态,在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完成帧后,其也确定了下一站点是等待状态,那么相对于当前站点的上一站点来说,其下游的两个站点都处于等待状态,其可以继续下发数据包。因而当前节点可以向上游节点发送请求帧,以使上游节点在接收到请求帧后,可以向当前节点发送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上游将数据发送给当前站点后,当前站点通过许可帧及时将数据转发到下游,下游通过完成帧通知中游数据已经转发出去,中游在接收到下游的完成帧后,可以通过请求帧通知上游,中、下游无数据堆积,链路通畅,可以继续发送数据,上游则继续向中、下游发送其他数据时,站点通过许可帧、请求帧和完成帧保证数据的及时发送、传输状态的及时反馈,使得在多站点的情况下,形成了上、中、下游有序的数据传输链路,数据也能有序地发送,避免站点数据冲突和数据拥塞问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站点位置区分数据发送操作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区分下一站点的站点位置,从而区别下一站点是传输路径的普通站点和目标站点的发送数据的操作区别,从而使得传输链路更加完整,具体地,包括步骤301~步骤303:
301、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站点在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在接收到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根据路由信息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根据当前站点的标识确定在传输路径中,对应下一站点的站点位置,根据站点位置确定下一站点的站点位置确定下一站点是否为目标站点,目标站点是不会接收到请求帧的站点。
若下一站点的站点位置是在传输路径的末端,下一站点即是终止站点,那么下一站点不需要再转发数据包,也不会接收到请求帧和完成帧;若是终止站点的前一个站点,则是负一站点,由于终点站点不会接收到完成帧,负一站点也不会接收到终止站点发送的请求帧。负一站点和终止站点均不会接收到请求帧,均会可以作为目标站点。若下一站点不是目标站点,则下一站点是普通站点。
302、若所述站点位置是所述传输路径的目标站点,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需要根据站点所处的站点位置,对各个站点进行了分类,对于目标站点来说,由于其接收不到请求帧,那么其无须等待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则可以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
具体地,若下一站点在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是终止站点,当前站点即是负一站点,那么下一站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不需要进行转发,下一站点不会接收到请求帧或完成帧,当前站点也不会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或完成帧,若接收到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进入发送状态后,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下一站点,不需要再发送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下一站点在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是终止站点的前一个站点,即负一站点,当前站点即是普通站点,那么下一站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进行转发后,其对应的终止站点不会向其发送完成帧,那么负一站点不会向当前站点发送请求帧,若接收到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进入发送状态后,直接将数据包以及数据包关联的请求帧发送给下一站点。
303、若所述站点位置不是所述传输路径中目标站点,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若下一站点不是终止站点或负一站点,即下一站点为普通站点,那么下一站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进行转发,下一站点会接收到完成帧,当前站点也会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或完成帧,若接收到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进入发送状态后,需要检测是否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若没有检测到,则等待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在确认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后,才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以及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进一步地,若下一站点是正一站点,则当前站点是源站点,对于源站点来说,其大部分操作与普通站点相同,但是由于其无上一站点,那么其不需要向前反馈请求帧和完成帧,而对于正一站点来说,当前站点是正一站点时,其也无需向上一站点反馈完成帧。从而减少了帧的生成,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根据路由信息站点位置的不同,对站点发送数据和发送许可帧的动作进行了区分,使得站点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发送数据和许可帧,从而使得多跳传输场景下的传输链路更加完整,数据传输更有序的进行。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根据历史通信记录区分发送数据包的条件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根据历史通信记录确定在预设时段内是否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与数据包,从而区分发送数据包的条件的步骤,包括步骤401~步骤403:
401、查询预设时段与所述下一站点的历史通信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在与其他站点进行通信过程中,可以记录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包和接收数据包的过程,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通信对象的身份标识、所传输的数据包大小、所传输数据的通信序号、所接收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所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间等信息。根据下一站点的处理量等需求信息设置预设时段,可以根据记录信息中所记录的发送时间筛选出历史通信记录,从而获取当前站点在预设时段内与下一站点的历史通讯记录。
402、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为空,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历史通信记录可以确定在预设时段内,当前站点与其他站点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包括与之进行数据交互的通信对象的身份标识,根据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的身份标识,从而根据下一站点的身份标识从历史通信记录中查询当前站点向下一站点的发送数据包的记录,确定当前站点在预设时段内是否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数据包。若历史通信记录为空,则表明预设时段内没有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数据包,表明下一站点不会因为当前站点所发送的数据产生拥塞现象,并且,当前站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向下一站点发送过数据包,下一站点内可能并没有需要处理的数据包,即使存在,下一站点有足够的时间,即在预设时间内可以将站点内的残余的数据包全部或部分转发出去,同理,再下一站点也是如此。在上述情况下,下一站点或再下一站点基本处于等待状态,当前站点不需要等到下一站点向其发送请求帧后,再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从而提高当前站点转发效率。
另外,下一站点和再一下站点也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若当前站点在预设时段内没有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数据包,对应的原因可能是当前站点还没向下一站点发送过数据包,下一站点由于并未接收过数据包,也不会向再下一站点转发数据包,再下一站点也不会向上一站点发送完成帧,下一站点也不会在接收到下一站点的完成帧后,向当前站点发送请求帧,若当前站点接收不到请求帧,再将接收请求帧作为数据发送的条件,则不会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导致数据的发送流程中断,因而需要在预设时段内未向下一站点发送其他数据包时,需要排除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作为数据发送条件,在进入到发送状态时,就可以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和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403,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不为空,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综上,反之若历史通信记录不为空,则表面下一站点接受过当前站点的数据包,会向当前站点反馈请求帧,那么当前站点需要等待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满足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发送状态的条件,执行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通过历史通信记录确定预设时段内没有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数据包时,可以在切换发送状态后,不确认是否接收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而是直接将数据包发送至下一站点,提高了当前站点转发效率,另外一方面,在预设时段内没有向下一站点发送过其他数据包,下一站点可能不会向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因而需要直接将数据包发送至下一站点,从而保证数据包的传输不会中断,数据也不会在当前站点堆积,提高数据传输的连贯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预设传输标识来区分传输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通过预设传输标识来区别需要限制发送条件的数据包以及不需要限制发送条件的数据包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501~步骤502:
501,检查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括预设传输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可以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在多跳传输场景中,多个站点接入,容易使数据包在某个站点堆积,造成数据发生的拥塞问题,对于多跳传输场景中,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站点的拥塞问题,而对于非多跳传输场景,接入站点较少,站点间能够感知其他站点的忙闲状态,不易发生类似问题,因而对于非多跳传输场景中数据包的传输可以不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对于需要多跳传输场景中的待传输数据包或者需要采用该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的数据包,可以在数据包中添加预设传输标识,以区分采用该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的数据包,和不采用该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传输标识可以是由数据包中数据实体所携带,也可以是由数据包的数据头部所携带,若是由数据包的数据头部所携带,每次进行数据转发的过程中,那么每个站点都会重新确定数据包是否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每一个站点会在生成待转发的数据包时,在数据包的数据头部添加数据传输标识。
可选地,在确定数据包需要限制发送条件的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时,需要在生成数据包的数据头部时,将数据头部中的空闲字节置换为预设字符,根据置换后的头部信息更新数据。例如,在发送的数据包的Mac头取一个空闲字节(记为第R个字节),将其置1。
502,若所述数据包中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若数据包中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需要设置发送条件,即确定数据包是否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并且之后的操作需要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一致。
若数据包中不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向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若数据包中不包括预设数据传输标识,则不需要确定数据包是否存在关联的许可帧,而是认为传输该数据包不用考虑数据拥塞问题,可以不用设置发送条件,即可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查询数据包中是否会包括预设传输标识,从而确定是否对数据包设置对应的转发条件,对于没有预设传输标识的数据包,则可以直接转发至下一站点,从而提高了当前站点乃至整个传输链路的转发效率,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6所示,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站点数量来区分传输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通过数据包对应传输路径上的站点数量,来区别需要限制发送条件的数据包以及不需要限制发送条件的数据包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601~步骤602:
601,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在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站点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的多跳传输场景中数据包需要采用限制发送条件,以避免造成数据发生的拥塞问题。对于非多跳传输场景中,不需要限制发送条件,以简化流程,提高转发效率。因此需要对数据包是否处于多跳传输场景中进行区别,区别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数据包中是否包括预设传输标识来确定数据包是否属于多跳传输场景中,二是根据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再统计数据包在传输路径中所要经过的站点数量。
602,若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站点数量越大,接入下游站点的上游站点越多,上游站点越难了解下游站点的忙闲状态,当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据量时,则表明数据包属于多跳传输场景中,需要对其限制发送条件:需要确定数据包是否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并且之后的操作需要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致。
当站点数量小于预设站点数量,则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当站点数量小于预设站点数据量时,则表明数据包不属于多跳传输场景中,认为传输该数据包不用考虑数据拥塞问题,可以不用设置发送条件,即不需要确定数据包是否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可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
示例性地,在数据传输网络中,通过站点数量和预设传输标识确定数据包是否处于多跳传输场景可以进行结合,对于数据包经过的第一个站点,可以通过站点数量确定数据包处于多跳传输场景,在确定数据包处于多跳传输场景中后,更新数据包中预设传输标识,以使后续站点可以根据预设传输标识确定数据包处于多跳传输场景,需要对其进行发送条件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查询路由信息查询数据包经过的站点数量与预设站点数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包设置对应的转发条件,对于所经站点数量小于预设站点数量的数据包,则可以直接转发至下一站点,从而提高了当前站点乃至整个传输链路的转发效率,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数据包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的待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
若所述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且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若所述数据包数量小于预设数据量或所述站点数量小于预设站点数量,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可以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多个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一般来说具有相同传输路径,对于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的数据包,在其进行多跳传输的过程中,大量的相同传输路径的数据包容易在下游节点发生堆积,造成下游站点的拥塞问题。当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且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发送这些数据包容易发生拥塞问题,因而在发送这些数据包时需要限制发送条件,执行若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反之,当数据包数量小于预设数量时,或者站点数量小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发送这些数据包不容易发生拥塞问题,在发送这些数据包时不需要限制发送条件,可以直接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在当前站点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的情况下,当前站点在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的阶段,检测到数据包发送完成是指,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需要全部发送完成。此情况下才向上一站点反馈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可选地,对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相同传输路径(对应站点数量大于预设站点数据量)数据包进行计数,当记录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查看是否存在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若有,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通过查询路由信息查询数据包经过的站点数量与预设站点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相同传输路径的待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进行评估,根据比较结果和数据包数量进行结合,更精细地预估发送这些数据包是否会造成拥塞问题,从而更准确地确定是否需要对数据包设置对应的转发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当前站点乃至整个传输链路的转发效率,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分批次发送数据包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通过许可帧分批次发送数据包的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701~步骤702:
701,将在所述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分批次发送至所述下一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站点在等待状态下可能会接收到多个数据包,这些数据包数量大于预设阈值时,这些数据包可能会在下一站点发生拥堵。因此,可以通过许可帧将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数据包分批次发送至下一站点。先将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预设规则划分批次,将数据包按批次分别发送至下一站点。
702,若每一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包分批次的发送过程中,若每一个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当前站点即向下一站点发送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以告知下一站点可以先切换为发送状态将发送给该站点的当前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出去后。同时暂停发送下一批次的数据包,直到下一站点将当前批次的数据包发送至再下一站点,并向当前站点反馈完成帧时,当前站点再向下一站点发送下一批次的数据包。直到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后,向上一状态反馈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以等待接收上一站点发送下一批次的数据包。
在一可替代方案中,也可以对在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计数,这些数据包可以具有相同传输路径(传输路径对应站点数量大于预设站点数据量),当记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查看是否存在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若有,则切换为发送状态,根据当前站点的站点位置、历史通信记录等确定是否要等待接收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然后满足相关条件后,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以及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发送至下一站点。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许可帧实现分批次发送等待状态下接收的数据包,进一步减少数据包在下游站点发生拥塞问题,使得数据传输更加有序,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以下提供一具体应用场景:
参照图1,数据传输网络包括6台数据传输设备,分别为数据传输设备A、数据传输设备B、数据传输设备C、数据传输设备D和数据传输设备E。
针对A站点:
A收到网络层数据后,解析源路由信息,若发现其跳数达到或超过3跳,当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阈值Pkg_num_thr时,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在发送的数据包的Mac头取一个空闲字节(记为第R个字节),将其置1,将这样处理后的数据包Mac头作为预设传输标识,表示该数据包需要采用上述方式限制发送条件。将数据包分为数据流1和数据流2,每个数据流可以包括若干数据包。
A向B发送数据流1中的数据包,A在发送完数据流1时,给B发送许可帧(以下称为Pms),然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状态不发送数据。
后续,在接收到B发送的请求帧(以下称为Rep)时,切换为发送状态,向B发送数据流2。
针对B站点:
B在等待状态下接收A发送的Mac头第R个字节为1的数据包,并持续接收A发送的数据包。由于之前未向下一站点C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A发送的第一个Pms时,会切换为发送状态(后续需要在接收到发送的第二个Pms时,需要接收到C发送的Rep后,才切换为发送状态,发送数据流2)。
B向C发送数据流1中的数据包,在发送完数据流1时可以直接向C发送Pms,并切换为等待状态。
在接收到C发送的完成帧(以下称为Cpl),向A发送Rep。
针对C站点:
C在等待状态下接收B发送的Mac头第R个字节为1的数据包,并持续接收B发送的数据包。由于之前未向下一站点D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B发送的第一个Pms时,会切换为发送状态(由于D是负一站点,后续需要在接收到发送的第二个Pms时,才切换为发送状态,发送数据流2)。
C向D发送数据流1中的数据包,在发送完数据流1时可以直接向D发送Pms,并切换为等待状态。
在接收到D发送的完成帧(以下称为Cpl),向B发送Rep。
针对D站点:
D在等待状态下接收C发送的Mac头第R个字节为1的数据包,并持续接收C发送的数据包。由于之前未向下一站点E发送数据包,在接收到C发送的第一个Pms时,会切换为发送状态(由于E是终止站点,后续在接收到C发送的第二个Pms时,切换为发送状态,发送数据流2)。
D向E发送数据流1中的数据包。
针对E站点:
接收D站点发送的数据流1和数据流2。
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在数据传输方法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8所示,图8是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以下模块801~805: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切换模块802,用于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发送模块803,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第一反馈模块804,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第二反馈模块805,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在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站点在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
若所述站点位置是所述传输路径的目标站点,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若所述站点位置不是所述传输路径中目标站点,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在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查询预设时段与所述下一站点的历史通信记录;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为空,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不为空,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在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检查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括预设传输标识;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在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站点数量;
若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切换模块802,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数据包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的待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
若所述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且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发送模块803还用于所述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包括:
将在所述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分批次发送至所述下一站点;
若每一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数据传输设备集成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具体来讲: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901、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902、电源903和输入单元904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数据传输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数据传输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901是该数据传输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数据传输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数据,执行数据传输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数据传输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9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01中。
存储器9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数据传输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9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901对存储器902的访问。
数据传输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903,优选地,电源903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903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该数据传输设备还可包括输入单元904,该输入单元9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尽管未示出,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中的处理器901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902中,并由处理器9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站点在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中的站点位置;
若所述站点位置是所述传输路径的目标站点,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若所述站点位置不是所述传输路径中目标站点,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查询预设时段与所述下一站点的历史通信记录;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为空,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若所述历史通信记录不为空,则等待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直至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检查所述数据包中是否包括预设传输标识;
若所述数据包中包括预设传输标识,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路由信息确定在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上,经过的站点数量;
若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数据包具有相同传输路径的待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的数据包数量;
若所述数据包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且所述站点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站点数量时,则执行所述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包括:
将在所述等待状态下接收到的数据包分批次发送至所述下一站点;
若每一批次的数据包发送完成,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等待状态下,上一站点发送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路由信息确定下一站点;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数据包存在关联的许可帧,则切换为发送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发送的请求帧且处于所述发送状态,则向所述下一站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及所述数据包关联的许可帧;
第一反馈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数据包发送完成,则切换为等待状态,并向所述上一站点反馈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完成帧;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下一站点基于所述数据包反馈的完成帧,则向所述上一站点发送请求帧。
9.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CN202311299244.XA 2023-10-09 2023-10-0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042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9244.XA CN117042079B (zh) 2023-10-09 2023-10-0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9244.XA CN117042079B (zh) 2023-10-09 2023-10-0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079A CN117042079A (zh) 2023-11-10
CN117042079B true CN117042079B (zh) 2023-12-08

Family

ID=8864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9244.XA Active CN117042079B (zh) 2023-10-09 2023-10-0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207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48531A (ko) * 2007-11-10 2009-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WO2013121568A1 (ja) * 2012-02-16 2013-08-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ノード同期方法、ネットワーク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CN109314858A (zh) * 2016-06-22 2019-02-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6033485A (zh) * 2023-03-29 2023-04-28 深圳鹏龙通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48531A (ko) * 2007-11-10 2009-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WO2013121568A1 (ja) * 2012-02-16 2013-08-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ノード同期方法、ネットワーク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CN109314858A (zh) * 2016-06-22 2019-02-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6033485A (zh) * 2023-03-29 2023-04-28 深圳鹏龙通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079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3122B2 (en)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US8107966B2 (e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dynamically allocated common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JP3853327B2 (ja) Dcfを用いる無線lanにおけるdlpとマルチ−チャンネルを使用して転送効率を高める装置及び方法
KR101050037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분산형 동적 채널 선택
CN1108310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450830B2 (en) Nod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90057A1 (zh)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JP7154300B2 (ja) 通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07048349A1 (en) Multi-hop routing method with bandwidth reserv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WO2008074258A1 (fr) Procédé d'appel de radiomessagerie, réseau sans fil,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de relais
CN108370610B (zh) 密集网格网络中的干扰减轻
US10028195B2 (en) Data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ontroller, and access device
US202102276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Multicast Data
CN1170981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35743A (zh) 嵌入式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优化方法
CN11378439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53742B (zh) Manet网络动态时隙分配方法、系统、设备及应用
CN11704207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395857A (zh) 用于在带有隐藏节点的自组网络中进行多跳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9699060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0536187B (zh)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CN106131914B (zh) 业务请求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0996266A (zh) 自组网系统的多播组数据传输方法
EP2582199A1 (en) M2m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ervices thereof
JP2007142945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