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485A -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485A
CN116033485A CN202310315834.0A CN202310315834A CN116033485A CN 116033485 A CN116033485 A CN 116033485A CN 202310315834 A CN202310315834 A CN 202310315834A CN 116033485 A CN116033485 A CN 116033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node
communication
traffic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58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3485B (zh
Inventor
郑泽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nglo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158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3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应用于无线自组网络系统,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包括: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本申请可以实现对多个信道的独立收发,实现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的控制信道的适配,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Description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方式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自组网络(Wireless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个到几十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具有网络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等特点,适用于无法或不便预先铺设网络设施、需要快速组网的环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现有的无线自组网可以基于WIFI协议,采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进行底层空口资源的分配。但是,随着网络节点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一的无线信道既要承担资源竞争的功能,又要承担数据传输的功能,竞争冲突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最终影响通讯的各项指标。
尽管WIFI的标准提出了多个信道通讯的方式,但是本质是工作在单一信道的基础上,当前信道使用太繁忙,则切换到另一个信道上,多信道使用成本和体验不佳。
大规模无线网络也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网,不同子网采用不同的通讯频段,提升频谱利用率,但是子网之间的通讯则比较复杂,需要感知和协调通讯频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以实现对多个信道的独立收发,实现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的控制信道的适配,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应用于无线自组网络系统,所述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包括逻辑信道和至少两个通讯节点,所述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基于CSMA机制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RTS信令,并监听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回退时长;
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通过所述通讯节点选择最先满足所述回退时长的控制信道作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节点还包括接收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RTS信令;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RTS信令获取至少一个推荐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监听所述推荐业务信道;
如果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符合预设状态,则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CTS信令;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接收所述CTS信令,且基于所述CTS信令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所述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各个所述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的广播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时,则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请求信令,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用于告知其他通讯节点更改广播信道;
通过所述其他通讯节点基于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确定第二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第二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应用第一方面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所述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包括逻辑信道和至少两个通讯节点,所述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
所述通讯节点,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所述通讯节点,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所述通讯节点,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进行第一业务信道的信令交互,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无线自组网络系统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应用于无线自组网络系统,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在通讯节点之间进行通讯的时候,通过通讯节点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业务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协商业务信道的信令交互,以确定用于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的第一业务信道,使得通讯节点之间可以基于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从而可以实现对多个信道的独立收发,实现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的控制信道的适配,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信道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道的确定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业务信道收发数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无线组网的通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无线组网的通讯系统的通讯节点的主控模块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介绍:
(1)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是一种允许多个设备在同一信道发送信号的协议,其中的设备监听其它设备是否忙碌,只有在线路空闲时才发送。
(2)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辑通路,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而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平面信息。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个圆圈表示一个节点,为通讯节点,该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为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例如该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规模为100*10,即包括1000个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无线自组网络系统是一种无基础设施的移动网络,不需要现有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其由若干个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自由移动,地位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节点为一个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等移动电子设备,服务器、路由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非移动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在传统的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中,如果组网数量超过一定数量,则会出现严重的信道竞争冲突,可能导致无法实现组网。并且,大规模无线网络还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网,不同子网采用不同的通讯频段,用于提升频谱利用率,但是子网之间的通讯则比较复杂,需要感知和协调通讯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可以通过控制信道适配。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能够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信道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控制信道分别为控制信道1、控制信道2、……、控制信道M;业务信道分别为业务信道1、业务信道2、业务信道3、……、业务信道N。
其中,控制信道主要用于业务信道使用的协商信令交互,同时采用CSMA的方式进行信令发送空口资源的竞争,还可以用于少量的广播数据发送,因为数据量不大,可以划分较小的带宽。
业务信道的带宽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确定,且业务信道的数量可以根据业务量和节点数量的规模进行配置。
通讯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接收节点,并且,发送节点可以同时是接收节点,接收节点同时可以是发送节点,在此不做限定。
在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中,所有的通讯节点均同时监听各个控制信道和各个业务信道,并在控制信道上采用CSMA的方式进行业务信道的协商,在协商完成后,用于收发数据的通讯节点同时切换到协商的业务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应用于无线自组网络系统,该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包括多个通讯节点,每一通讯节点为一个电子设备,例如:终端或路由器,具体的,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的执行主体为通讯节点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处理器。
如图3所示,该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包括步骤S301-步骤S303。
步骤S301: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步骤S302: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中,各个通讯节点同时监听各个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所述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对应地,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各个所述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信道。
具体的,各个通讯节点对所述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信道状态包括信道的质量、Channel profile、多径时延、多普勒频偏、MIMO信道的秩、波束形成向量等等。从而可以确定各个控制信道的忙闲状态,选择较为空闲的控制信道作为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无线资源的分配,可以采用CSMA方式进行信令发送空口资源的竞争。
对应地,同时对各个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从而可以确定各个业务信道的忙闲状态,选择较为空闲的业务信道作为第一业务信道,第一业务信道用于业务通讯数据的传输。
除了随时监听来感知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的使用情况的方式,本申请对于第一控制信道的确定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感知无线信道的使用情况,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基于CSMA机制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RTS信令,并监听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回退时长;
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通过所述通讯节点选择最先满足所述回退时长的控制信道作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具体地,在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中,发送节点,例如节点A基于CSMA机制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RTS信令,并监听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回退时长。其中,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信令为节点A在控制信道中用于请求发送协议的信令,如图4所示,假设节点A的监听回退时长为10个单位的回退步长,对所有的控制信道同时监听,如同时监听控制信道1、控制信道2、控制信道3和控制信道4发现控制信道3最先满足监听回退时长,那么,将控制信道3作为第一控制信道,用于发送消息,从而充分发挥多控制信道的优势。
对应地,本申请对于第一业务信道的确定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感知无线信道的使用情况,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节点还包括接收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RTS信令;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RTS信令获取至少一个推荐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具体地,无线自组网络系统中,通讯节点在发起业务通讯前,还可以采用基于RTS/CTS的协商方式,在发送节点发送RTS信令后,接收节点接收RTS信令,其中,RTS信令可以为扩展的信令,包括推荐的多个业务信道,从而接收节点可以基于RTS信令获取至少一个推荐业务信道,如推荐业务信道包括业务信道A、业务信道B……。接收节点对RTS信令进行接收和解析,并在多个推荐业务信道中选择一个业务信道作为第一业务信道,记录第一业务信道即将被使用的情况,用于后续数据收发时的业务信道选择。
进一步地,在确定第一业务信道的时候,所述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监听所述推荐业务信道;
如果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符合预设状态,则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具体地,可以通过发送节点监听所述推荐业务信道,如果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符合预设状态,预设状态可以是该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处于空闲状态,或者是负荷量小于预设负荷量等满足业务信道实现数据收发状态的信道状态,则接收节点可以将该推荐业务信道确定为第一业务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节点通讯前,在多个逻辑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业务信道,指定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业务信道,避免使用的信道过于繁忙。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业务信道的确定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CTS信令;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接收所述CTS信令,且基于所述CTS信令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具体地,接收节点在控制信道中发送CTS信令,CTS(Clear To Send,允许发送协议)信令为扩展的CTS消息,包括了接收节点想要指定的业务信道,因此,发送节点接收所述CTS信令后,由于CTS信令中包含接收节点想要指定的业务信道,因此基于CTS信令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接收节点尝试在第一业务信道接收业务数据,然后发送节点在接收到CTS信令后,切换到第一业务信道,使用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数据收发。
步骤S303: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如图5所示,在确定第一业务信道以后,收发节点同时切换到协商的第一业务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并且,还可以应用于频分全双工的无线自组网络系统,通过将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划分在非连续的频域,实现频分的全双工无线通讯。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相互独立,同时独立进行数据收发的全双工工作模式。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信道还可以承担广播通讯业务,因此,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的广播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时,则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具体地,控制信道还承担少量的广播数据发送,因为数据量不大,可以划分较小的带宽。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控制信道的广播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时,控制信道不足以承担数据传输,此时,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切换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请求信令,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用于告知其他通讯节点更改广播信道;
通过所述其他通讯节点基于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确定第二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第二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在控制信道不足以承担数据传输时,需要切换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具体为: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请求信令,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用于告知其他通讯节点更改广播信道;即广播发送节点告知其他通讯节点即将采用某个业务信道作为广播信道来发送广播数据,其他通讯节点在接收到广播请求信令后,确定用于接收广播数据的第二业务信道,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第二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实现广播数据的收发。
可以理解的是,广播发送节点为通讯节点中的任一个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在通讯节点之间进行通讯的时候,通过通讯节点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业务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协商业务信道的信令交互,以确定用于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的第一业务信道,使得通讯节点之间可以基于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从而可以实现对多个信道的独立收发,实现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的控制信道的适配,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装置,请参阅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装置的结构,该无线组网的通讯装置6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第二确定模块6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模块60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本申请的实施例,无线自组网络系统的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在通讯节点之间进行通讯的时候,通过通讯节点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业务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协商业务信道的信令交互,以确定用于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的第一业务信道,使得通讯节点之间可以基于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从而可以实现对多个信道的独立收发,实现大规模集群无线自组网的控制信道的适配,降低无线通讯接入冲突的概率,提升网络通讯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节点包括发送节点,第一确定模块601,还用于:
基于CSMA机制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RTS信令,并监听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回退时长;
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选择最先满足所述回退时长的控制信道作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节点还包括接收节点,第二确定模块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RTS信令;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RTS信令获取至少一个推荐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监听所述推荐业务信道;
如果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符合预设状态,则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CTS信令;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接收所述CTS信令,且基于所述CTS信令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601,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所述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各个所述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组网的通讯装置600还包括广播模块604,用于:
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的广播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时,则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播模块604,还用于: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请求信令,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用于告知其他通讯节点更改广播信道;
通过所述其他通讯节点基于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确定第二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第二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装置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图7为多无线组网的通讯系统的通讯节点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控制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111、一个存储器112为例。
处理器111、存储器11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1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6所示的第一确定模块601、第二确定模块602、数据收发模块603、广播模块604)。处理器11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控制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
存储器11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人员进出检测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1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多路通信的嵌入式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1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步骤S303;实现图6中的模块601-604的功能。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7中的一个处理器11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301至步骤S303;实现图6中的模块601-604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 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自组网络系统,所述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包括逻辑信道和至少两个通讯节点,所述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基于CSMA机制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RTS信令,并监听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回退时长;
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通过所述通讯节点选择最先满足所述回退时长的控制信道作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节点还包括接收节点,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RTS信令;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RTS信令获取至少一个推荐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监听所述推荐业务信道;
如果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符合预设状态,则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基于所述推荐业务信道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接收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中发送CTS信令;
通过所述发送节点接收所述CTS信令,且基于所述CTS信令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所述各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包括:
通过所述通讯节点对各个所述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随时监听,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的广播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时,则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控制信道发送广播请求信令,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用于告知其他通讯节点更改广播信道;
通过所述其他通讯节点基于所述广播请求信令确定第二业务信道;
通过所述广播发送节点在所述第二业务信道发送广播数据。
10.一种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所述无线自组网络系统包括逻辑信道和至少两个通讯节点,所述逻辑信道包括至少两个控制信道和至少两个业务信道;
所述通讯节点,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控制信道中确定第一控制信道;
所述通讯节点,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业务信道中确定第一业务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道用于所述通讯节点之间的数据收发;
所述通讯节点,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进行第一业务信道的信令交互,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业务信道进行业务通讯数据收发。
CN202310315834.0A 2023-03-29 2023-03-29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Active CN116033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5834.0A CN116033485B (zh) 2023-03-29 2023-03-29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5834.0A CN116033485B (zh) 2023-03-29 2023-03-29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485A true CN116033485A (zh) 2023-04-28
CN116033485B CN116033485B (zh) 2023-06-06

Family

ID=8607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5834.0A Active CN116033485B (zh) 2023-03-29 2023-03-29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4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2079A (zh) * 2023-10-09 2023-11-10 深圳鹏龙通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9673A1 (en) * 2004-07-07 2006-01-26 Ntt Docomo, Inc.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ccess point in mesh network
CN101267578A (zh) * 2008-04-30 2008-09-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节点自组织Ad hoc网内节点的通信控制方法
US20090116430A1 (en) * 2007-11-07 2009-05-07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enabling mobile coverage extension an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n ad hoc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20090257413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hannel measuremen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30121263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Itron, Inc. Multi-channel, multi-modulation, multi-rate communication with a radio transceiver
US20160174106A1 (en) * 2013-07-30 2016-06-16 Ist International, Inc. Peer to peer vehicle ad hoc network with bandwidth bonding, seamless mobility and flow-based routing
US20200145179A1 (en) * 2018-11-05 2020-05-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llision Avoidance in Multi-hop Ad-hoc Networks Using Half Duplex Transceiv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9673A1 (en) * 2004-07-07 2006-01-26 Ntt Docomo, Inc.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ccess point in mesh network
US20090116430A1 (en) * 2007-11-07 2009-05-07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enabling mobile coverage extension an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n ad hoc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20090257413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hannel measuremen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267578A (zh) * 2008-04-30 2008-09-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节点自组织Ad hoc网内节点的通信控制方法
US20130121263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Itron, Inc. Multi-channel, multi-modulation, multi-rate communication with a radio transceiver
US20160174106A1 (en) * 2013-07-30 2016-06-16 Ist International, Inc. Peer to peer vehicle ad hoc network with bandwidth bonding, seamless mobility and flow-based routing
US20200145179A1 (en) * 2018-11-05 2020-05-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llision Avoidance in Multi-hop Ad-hoc Networks Using Half Duplex Transceiver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R4-150391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WiFi in co-existence study\"", 3GPP TSG_RAN\\WG4_RADIO, no. 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2079A (zh) * 2023-10-09 2023-11-10 深圳鹏龙通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2079B (zh) * 2023-10-09 2023-12-08 深圳鹏龙通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48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815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828810B2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技術分野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101856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JP7097455B2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のための技法
KR102087656B1 (ko)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의 분산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11540318B2 (en) Carrier set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42489A1 (zh) 资源指示、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JP2011512102A (ja) 無線パーソナ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近隣者発見
WO2015081718A1 (zh) 无线网络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3511998A (ja) 無線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内における節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16033485B (zh) 无线组网的通讯方法及无线自组网络系统
CN108200652B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集群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024352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채널 관리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1233377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WO2021190271A1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874226A (zh) 自组织网络中基于tdma的多址接入方法
CN106936557B (zh) 一种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US119631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unlicensed band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76657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556583B (zh) 无线接入点同步协作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0164636A1 (zh)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50574A1 (en)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sidelink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KR20220036406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시분할 다중 접속 자원 스케줄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50343B (zh)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Amjad et al. Reserve before transmit (RBT): VLC MAC layer frame structure for 5G indoor internet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