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1990A -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1990A
CN117041990A CN202311214093.3A CN202311214093A CN117041990A CN 117041990 A CN117041990 A CN 117041990A CN 202311214093 A CN202311214093 A CN 202311214093A CN 117041990 A CN117041990 A CN 117041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point
bandwidth
sta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40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晓航
张光辉
李鹏
胡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2140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1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1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1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本公开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由于两个通信系统的带宽起始位置超出终端算法设计的预期,导致终端计算出错误的导频参考信号的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动态频谱共享)是一种不同网络制式在相同频谱上动态共享频谱资源的技术方式。目前DSS技术主要应用于4G(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5G(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由于4G 5G需要共存于同一段频谱,因此技术上需要解决4G 5G相互之间的信号冲突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NR(NewRadio,新无线/新空口)侧针对LTE CRS的速率匹配功能(3GPP TS 38.214,clause5.1.4.2),网络通过发送RateMatchPatternLTE-CRS(速率匹配模式lte-小区参考信号)字段给终端,NR终端通过上述字段信息确定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所在范围以及CRS(Cell Reference Signal,小区参考信号)所占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的具体频率位置后进行针对LTE的CRS的速率匹配。
目前标准以及网络实现上都是假设LTE带宽与NR带宽完全重叠或者完全包含在NR带宽中,因此在终端实现上,首先会通过NR pointA位置(目前实现上与NR起始位置相同)与carrierFreqDL(pointA与LTE载波中心频点位置的偏移量)计算出LTE中心频点位置,然后根据LTE中心频点位置以及LTE carrierBandwidthDL(LTE系统带宽)计算出LTE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随后根据LTE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以及v-Shift(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确定出具体的CRS RE频率位置进行NR速率匹配(如图1所示)。
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可能会存在LTE带宽超出NR带宽范围的情况(电信网络预计按此配置部署),若仍按上述算法计算,则会出现LTE起始位置超过NR起始位置(终端一般认为PointA即为5G频率范围的起始边界),此时超出了终端算法设计的预期,从而导致终端计算出错误的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情况(目前已有终端发现此类情况)(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LTE起始位置超过NR起始位置,从而超出终端算法设计的预期,导致终端计算出错误的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所述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与所述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未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在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LTE系统。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
Point A=NS-PRB×Ceiling((NS-LS)/PRB)
其中,NS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PRB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的调度单元单个大小,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函数,LS表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包括: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offsetToCarrier:
offsetToCarrier=Ceiling((NS-LS)/PRB)。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在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获取的下行载波信号,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中心频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中心频点,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终止点;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频率终止点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进行速率匹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包括:带宽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所述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与所述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第一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通过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起始频率点的位置,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更为详细地,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才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以确保终端计算不会出现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发生错误的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没有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速率匹配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速率匹配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应用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测试数据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速率匹配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应用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3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中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的示例性应用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301、网络302和服务器303。
网络302用以在终端设备301和服务器30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
可选地,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终端设备301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
可选地,不同的终端设备301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是相同的,或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同一类型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基于终端平台的不同,该应用程序的客户端的具体形态也可以不同,比如,该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是手机客户端、PC客户端等。
服务器303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301所进行操作的装置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但并不局限于此。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图3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系统架构下,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可以由上述系统架构的终端设备执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可以由上述系统架构中的服务器执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可以由上述系统架构中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通过交互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些专业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动态频谱共享):是一种在不同网络制式之间动态共享相同频谱的技术,目前用于在4G和5G之间根据业务情况动态地共享频谱,为4G向5G的平滑过渡提供可能性。
CRS(Cell Reference Signal,小区参考信号):LTE系统的导频参考信号,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和估计。
CRS速率匹配:在DSS场景下由于LTE CRS信号与NR的PDSCH会发生冲突,因此需要在NR侧对CRS所在的RE进行速率匹配,即在所在的RE上不调度PDSCH,以此来解决冲突。是DSS下所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一项功能,若不能顺利实现此功能,则DSS认为不可用。
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无线网络中最小的时频资源单位,频域上占用1个子载波,时域上占用1个OFDM符号。CRS以RE为单位配置。
PointA:NR基准参考点,作为资源块网格的公共参考点,实际配置上一般与NR最大带宽的起始点位保持一致。
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NR频率资源的调度单元,频域上占据12个连续的子载波。
Ceiling:向上取整函数。
首先,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但不限于在DSS场景下,当LTE的频谱带宽超出NR带宽范围时,调节NR的频率参考点的配置方法,在任意两个通信系统的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时,例如,任意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并且,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均可以通过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对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进行自适应配置,从而保证了终端不会计算出错误的导频参考信号的频率位置,进而确保速率匹配不会出现错误。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2,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带宽配置信息可以是任意通信系统的带宽对应的配置信息,例如,可以是LTE系统的带宽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LTE系统的带宽范围,或NR系统的带宽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NR系统的带宽范围,而LTE系统的带宽和NR系统的带宽存在部分重叠。
S404,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会结合两个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重新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例如,在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而第二通信系统是LTE系统的情况下,并且,LTE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超出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就不能直接将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作为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需要结合LTE系统和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重新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那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为Point A(NR系统的基准参考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首先,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的带宽配置信息,并且,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然后,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可能会出现LTE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过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超出终端算法设计的预期,从而导致终端计算出错误的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情况,本公开实施例则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不会直接将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直接作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而是会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重新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从而确保了不会出现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未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具体地,若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则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为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若第二通信系统为LTE系统,则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为LTE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若LTE系统的频率起始点未超出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则继续将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配置为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更为详细地,若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那么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作为资源块网格的公共参考点,实际配置上一般与NR系统的最大带宽的频率起始点位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终端算法如预期设计的,能够在后续进行针对LTE系统的CRS的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具体地,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并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本公开实施例根据需要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与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之间的载波频移量,更为详细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与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之间的载波频移量为offsetToCarrier,并且,通过offsetToCarrier指示Point A到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的载波频移量,可以规避终端CRS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LTE系统。更为详细地,一般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可以分成无线网和核心网两个部分,5G的无线网技术变化很大,正是因为无线网的新技术的引进才使得5G能实现远超4G的高速率,所以5G的无线网被叫做NR,新无线(空口),由于5G中无线网确实比较关键,有的时候也把5G直接叫做NR;而LTE的后续演进版本Release10/11(即LTE-A)被确定为4G标准,因此,有的时候也把LTE直接叫做4G,LTE系统,也就是4G通信系统虽然具有高速、高效、低时延的技术优势,相比于4G的上述技术优势,5G不仅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而且,5G的传输速率比4G更快,5G网络的延迟比4G更低,通信响应更加即时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包括:通过公式(1)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
Point A=NS-PRB×Ceiling((NS-LS)/PRB) (1)
其中,NS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PRB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的调度单元单个大小,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函数,LS表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终端一般认为PointA即为NR系统的起始频率点,因此当LTE系统的起始频率点超过NR系统的起始频率点时,可以通过将PointA位置配置在LTE系统的起始频率点之前来使得终端认为LTE系统的起始频率点并未超过NR系统的起始频率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上述公式(1)计算得到PointA的位置,以确保终端CRS速率匹配不会出错。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包括:通过公式(2)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offsetToCarrier:
offsetToCarrier=Ceiling((NS-LS)/PRB) (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上述公式(2)计算得到NR系统的载波频移量,以确保获得更为准确的PointA的位置,进一步保证了可以规避相关技术中终端CRS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还包括:根据获取的下行载波信号,确定第二通信系统的中心频点;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中心频点,确定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终止点;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频率终止点以及第一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进行速率匹配。更为详细地,通过本公开实施例获得准确的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再通过计算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确定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频率终止点,并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确定出具体的CRS 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频率位置,进行第一通信系统的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如图5所示,首先,基站获取DSS下LTE系统和NR系统的配置情况,随后判断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是否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如图1所示,若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没有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则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以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进行配置;如图6所示,若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过了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则基站需要对于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A进行重新计算配置,由于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可能没有与NR带宽的PRB边缘完全对齐,因此,不能直接通过将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配置为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来实现,需要找到与之最接近的PRB位置且需保证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超过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因此,基站通过公式(1)计算并自动配置NR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的位置,同时通过公式(2)配置NR系统的载波频移量offsetToCarrier,从而通过基站自动化的配置PointA位置实现对于终端LTE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过NR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时CRS速率匹配功能的兼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带宽配置信息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
第一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702,用于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通过带宽配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的带宽配置信息,并且,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通过第一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可能会出现LTE系统的频率起始点超过NR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则会超出终端算法设计的预期,从而导致终端计算出错误的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情况,本公开实施例则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不会直接将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直接作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而是会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重新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从而确保了不会出现CRS频率位置速率匹配出错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还包括:第二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未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还包括:载波频移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LTE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公式(1)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公式(2)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还包括:中心频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根据获取的下行载波信号,确定第二通信系统的中心频点;频率终止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中心频点,确定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终止点;速率匹配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频率终止点以及第一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进行速率匹配。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800。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8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0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02和处理单元801)的总线803。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801执行,使得处理单元801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用于控制例如本公开上述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时,处理单元8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第一带宽范围与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
在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存储单元8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0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023。
存储单元80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025的程序/实用工具8024,这样的程序模块80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03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8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8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0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0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06通过总线803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8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所述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与所述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
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未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NR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LTE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Point A:
Point A=NS-PRB×Ceiling((NS-LS)/PRB)
其中,NS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PRB表示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的调度单元单个大小,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函数,LS表示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移量offsetToCarrier:
offsetToCarrier=Ceiling((NS-LS)/PR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的下行载波信号,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中心频点;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中心频点,确定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终止点;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频率终止点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频率资源调度单元的频移,进行速率匹配。
8.一种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宽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信息,所述带宽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一带宽范围以及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第二带宽范围,所述第一带宽范围与所述第二带宽范围存在重叠的频率范围;
第一频率参考点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带宽的起始频率点超出所述第一带宽的起始频率点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和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起始点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频率参考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
CN202311214093.3A 2023-09-19 2023-09-19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7041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4093.3A CN117041990A (zh) 2023-09-19 2023-09-19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4093.3A CN117041990A (zh) 2023-09-19 2023-09-19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1990A true CN11704199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2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4093.3A Pending CN117041990A (zh) 2023-09-19 2023-09-19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19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00001A1 (zh) 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277395B (zh) 一种路损参考信号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980290B (zh) 小区节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04029A1 (zh) 下行资源抢占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7041990A (zh) 频率参考点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US9917789B2 (en) Computing element allocation in data receiving link
WO2022192307A1 (en) Flexible communication-device management via multiple user interfaces
US10848994B1 (en) Using a remote proximity bridge service for devices that use proximity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KR20200090259A (ko)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장치, 컴퓨터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17200840A (zh) Harq-ack码本处理
WO2020102947A1 (zh) 接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900899B (zh) Pdcch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7569A1 (zh) 下行资源复用增强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WO2023208179A1 (zh) 上行发射机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061066A (zh) Crs速率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55350A (zh) 频谱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78192A1 (zh) 终端专用带宽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669188B (zh) 基于网络节点传输的用户分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30384904A1 (en)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network data visualization dashboards
EP4346288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rvice access point, an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185385A1 (zh) 一种评估业务对无线接入网络需求的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WO2024045133A1 (en) Machine learning performance abstraction
US20220308863A1 (en) Cloud-based computer with runtime-mapped software versions
CN116782400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676522A (zh) 网络节点设备编码、注册方法、拓扑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