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1862A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1862A
CN117041862A CN202310823509.5A CN202310823509A CN117041862A CN 117041862 A CN117041862 A CN 117041862A CN 202310823509 A CN202310823509 A CN 202310823509A CN 117041862 A CN117041862 A CN 117041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ata
time
terminal devi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35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文
刘宗源
曾繁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235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18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1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18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目标设备是终端设备连接于同一网关的设备。根据设备距离,预测目标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基于发送参数,向网关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物流、农业、智能家居等场景中。在这些场景中通常存在多个终端节点,每个终端节点会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到网关,网关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转发。当多个终端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数据冲突的情况,导致数据传输失败,从而影响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通信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目标设备是终端设备连接于同一网关的设备。根据设备距离,预测目标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基于发送参数,向网关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终端设备间的距离,预测出可能会与当前终端设备发生数据冲突的终端设备,然后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在确定好发送参数后,根据发送参数发送数据。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数据冲突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网络性能。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会对频段进行划分,可以在保持对频段的利用率较高的情况下,降低数据冲突概率。另外,由于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需要节点之间进行时间同步,也不需要对频段进行划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简化通信系统。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包括:接收由网关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有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均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或第一发送时间。基于发送参数,向网关发送数据,包括:
根据目标等待时间确定出第二发送时间,并在第二发送时间向网关发送数据。或者在第一发送时间向网关发送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设备的第三发送时间,第三发送时间为目标设备向网关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第二发送时间向网关发送数据,包括:根据第三发送时间对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并在调整后的第二发送时间向网关发送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三发送时间对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包括:当第三发送时间与第二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间隔阈值,则对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直至第三发送时间与第二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间隔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的操作,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并基于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历史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次数,当前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强度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包括:
基于冲突次数,确定对应的冲突总时长。基于信号强度参数,计算对应的强度需求时长。基于冲突总时长和强度需求时长,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
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的操作,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历史通信数据,并预测终端设备的未来通信数据,基于历史通信数据和未来通信数据,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历史通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次数,未来通信数据包括预测出的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冲突概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参数还包括:目标发送功率和/或目标发送速率。
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发送功率和/或目标发送速率的操作,包括:根据预测结果,确定距离参数,距离参数与终端设备和网关的空间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距离参数,确定目标发送功率和/或目标发送速率。其中,目标发送功率与终端设备和网关的空间距离呈正相关,目标发送速率与终端设备和网关的空间距离呈负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目标设备是终端设备连接于同一网关的设备。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设备距离,预测目标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发送参数,向网关发送数据。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亦可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为单个芯片,或者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oRaWAN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oRaWAN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此处对本申请实施例可能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
终端节点:是连接在网络或通信系统中末端的节点。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实现人、物、事、时、地的互联互通。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质量不断迈向新高度。目前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根据通信距离可以分为:短距离通信技术,例如Wi-Fi、蓝牙、紫蜂(ZigBee)、无线组网(Z-Wave)和Matter等;远距离通信技术,例如2G/3G/4G/5G、低功耗长距离通信技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而LPWAN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通信技术主要有: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Things,NB-IoT)、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eMTC)等。其中,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而(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LoRaWAN)则是一种基于LoRa远距离通信技术配套设计的一套通讯协议和系统架构。
在IoT网络中往往会存在多个终端节点和网关。每个终端节点会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到网关,网关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转发。当多个终端节点向同一个网关发送数据,网关无法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会发生数据冲突。数据传输时会发生冲突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在某一时刻多个终端节点同时向同一个网关发送数据;或者,某个终端节点向网关发送数据,数据还在传输的过程中(此时通信信道被占用着),另一个终端节点也向该网关发送数据。数据发生冲突会导致数据传输失败,从而影响网络性能。为了降低数据传输过程发生冲突的概率,两种可选的方法如下:
第一种:基于时间的方法。
每个节点在发送数据前,通过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的方式避免和其他节点同时发送数据,从而实现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概率。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数据冲突的情况,但是,一方面这种方法需要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时间同步。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只是使得每个节点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先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发送数据,并未考虑到因节点与网关之间的距离不同或者受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数据完成传输实际需要的时间有所差异。当某一节点随机等待的时间小于另一节点数据完成传输的时间,依旧会发生数据冲突,即数据发生冲突的概率依然很高。当某一节点等待的时间远大于另一节点数据完成传输的时间,又会使得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
第二种:基于频率的方法。
将频段分为多个子频段,让每个节点只在特定的子频段上发送数据,避免和其他节点在同一频段上发送数据,从而实现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概率。这种方法虽然也可以改善数据冲突的情况,但是会导致频段的利用率低下。一方面,如果某个节点在某个时段内没有任何数据需要传输,则该节点在这个时段内就不会利用其对应的子频段,而这一特定的子频段在这个时段内又无法被其他节点用来发送数据。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为每个子节点分配对应的子频段,如果节点数量过多频段的分配也会受到限制,使得频段的利用率低下。
同时考虑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会同时存在多个终端节点和多个网关。各个终端节点可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到网关,当终端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给网关时,会根据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网关。其中,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节点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外界信号的干扰、空中障碍物等。因此两个终端节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接近(所处的环境越相似),它们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情况也越接近。所以它们实际传输数据的情况也越相似,传输数据时发生冲突的概率也更高。例如,当发生某些事件(如火灾、暴雨、台风、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等异常情况)时,这些事件覆盖区域往往是连续性的。此时会使得相近的终端节点在差不多的时间内接受到某种信号或者数据,从而导致这些终端节点可能同时或者在很小的一段时间内相继地向同一网关发送数据。因而发生数据冲突的概率更高。
基于上述实际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先获取到当前所处区域内其他终端设备的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其他终端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的距离,预测可能会与当前终端设备发生数据冲突的终端设备。再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其中发送参数可以是等待时间或发送时间。最后当前终端设备根据发送参数,将数据发送到网关。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终端设备即为一个终端节点。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发生冲突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通信的可靠性,提高网络性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需要节点之间进行时间同步,也不需要对频段进行划分,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IoT的通信协议中,包括但不限于如LoRaWAN、蓝牙、ZigBee和Matter等,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将以应用于LoRaWAN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如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的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持终端、智能家电(如智能音箱、智能冰箱和智能空调等)、水表、煤气表、烟雾报警器、宠物跟踪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以LoRaWAN为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LoRaWAN网络架构是星型拓扑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LoRaWAN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中包括:多个终端设备(Terminal Node)1000、网关(Gateway)200、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rver)300、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400以及应用数据中心(Application Data Center)500。每个终端设备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数据到网关,网关接收后将数据转发给网络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组网为星型拓扑。其中,
终端设备100,可以收集环境数据并将其发送到网关。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包含传感器和无线LoRaWAN模块(LoRaWAN Module)的设备。而LoRaWAN模块可以是一个LoRaWAN协议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附加到终端设备上,让终端设备可以通过LoRaWAN协议与网关通信。
网关200,是一个中继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从终端设备接收数据,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递给网络服务器。还可以从网络服务器接收命令,并将其传递给终端设备。
网络服务器300,可以通过互联网接收数据并将其转发给应用服务器。还可以从应用服务器接收命令,并将其转发给网关。可以是云端服务。
应用服务器400,处理从网络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并执行与数据相关的任何应用逻辑。还可以生成命令,并将其发送回网络服务器,以便通过网关传递到终端设备。可以是云端服务。
应用数据中心500,可以存储和处理数据。通常是云端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在一些LoRaWAN应用中,可以在此处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可视化。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LoRaWAN的网络架构仅是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决定组网的方式,此处不做限制。比如,在实际部署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网关200、多个网络服务器300或者多个应用服务器400。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LoRaWAN的网络架构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架构。其中,图2所示架构中的各个设备及对应的功能等与上述图1所示架构中各个设备及对应的功能等一致,可参照上述相关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继续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S1、终端设备获取所处网关内其他与该网关连接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每个网关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在覆盖范围内单个网关可以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并可以与在其覆盖范围内各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此时,可以认为这些终端设备与网关处于同一网络中。当某个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先获取所处网关内其他与该网关连接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设备可以是与当前终端设备连接在同一网关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通过一定方式筛选出来的一些其他终端设备。比如,目标设备可以是经筛选出的当前终端设备附近的一些终端设备。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当某个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先获取与该终端设备连接在同一网关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可选地,当某个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主动获取与它处于同一网络中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即主动获取与当前终端设备连接在同一网关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RSSI)等方式获取其所在网络内其他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其所在网络内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从从网关获取与它连接在同一网关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可以先向网关发送获取请求。网关收到获取请求后,响应该获取请求,将该终端设备所在网络内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返回至该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从而可以获取到所在网络内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本申请中的另一些可选具体实施例,在终端设备入网后,可以由网关主动先将该终端设备所在网络内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考虑到网关可以获知其所在网络内的各个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当前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由网关通过一定方式先为当前终端设备筛选出其附近的其他终端设备,并将这些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当前终端设备。其中,当前终端设备附近的其他终端设备可以是通过计算物理距离筛选出的。可以将当前终端设备作为中心,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其他终端设备都可以认为是当前终端设备附近的其他终端设备。当前终端设备附近的其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根据设备的标识或者编号等筛选出的。当前终端设备从而可以获取到与其较为接近的其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后续对可能会与当前终端设备发生数据冲突的终端设备进行预测的效果。
S2、根据获取到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计算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获取到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后,根据这些位置信息,计算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亦可称为设备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当前终端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距离的计算方式做过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当前终端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亦可由网关等非当前终端设备来计算各个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当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获取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应的,此时S1和S2可以被替换为:获取终端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的距离,其中目标设备为与终端设备同处一个网关下的设备。
S3、根据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预测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确定出目标设备与当前设备之间的距离后,根据这些距离,预测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其中,预测结果用于记录可能会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冲突设备是指因可能与当前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至同一网关,网关无法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而与当前终端设备发生数据冲突的终端设备。应当理解地,实际应用中亦可能不存在冲突设备。相应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不存在冲突设备时,预测结果内亦可以不包含冲突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网关可能也是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例如,当网关为单工通信设备时,若在当前终端设备向某一网关发送数据时,该网关也在向当前终端设备下发数据。则此时网关无法正常处理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因此该网关对于当前终端设备而言,也是冲突设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出哪些终端设备可能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S3可以包括:将各个所述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输入对应的预先训练的预测模型中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当前终端设备从而可以获知可能存在的冲突设备。
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预测模型。可选地,预测模型可以是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例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或者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对样本训练集中的若干个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得到的。其中,每个训练样本可以包括一个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的距离及其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预测准确度,训练样本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此处不予限定。此外,可选地,在训练预测模型时,可以采取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等方式进行。在本申请中,不对训练预测模型的方法和方式做过多限定,具体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预测模型的输入为训练样本中的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预测模型的输出为预测结果。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可以将多个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依次输入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确定目标设备是否与当前终端存在数据传输冲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预测效率,也可以选择将多个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同时输入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可以为包括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预测结果中除了包括与当前终端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还可以包括网关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参数。其中,距离参数可以为网关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亦可是对网关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以一定规则(如映射或运算等方式)转换后,得到的对实际距离的评估值。此时评估值可与实际距离呈正相关。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对实际距离进行多级划分,并对网关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距离等级。可选地,当与网关进行通信时,当前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计算自身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当前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蓝牙的定位、超声波定位等方式来计算自身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预测结果中还可以包括每个冲突设备将要发送数据的发送时间(亦可称为第三发送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预测模型可以由终端设备预先训练好,也可以由其他设备预先训练好后将预测模型对应的文件移植至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可以选择在云平台上完成预测模型的训练。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先训练好预测模型,然后将该预测模型对应的文件下发至终端设备。
S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
当前终端设备在得到预测结果后,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发送参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预测结果中不包含冲突设备时,可以采用默认的发送参数发送数据。可选地,默认的发送参数可以是初始的发送参数,也可以是上一次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发送参数。具体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处不予限定。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则根据预测结果设置发送参数。其中,发送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目标等待时间或者发送时间(亦可称为第一发送时间),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项参数:目标发送功率、目标发送速率等参数。其中,目标等待时间是指终端设备要发送数据时,从当前时刻开始需要等待的时长。发送时间是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的时间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当前时刻加上目标等待时间来计算出发送时间。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发送时间和目标等待时间在物理意义上基本等同。在本申请的以下各个实施例中,将以发送参数中包括目标等待时间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目标发送功率是指当终端设备要发送数据时预期使用的发送功率。目标发送速率是指当终端设备要发送数据时预期使用的发送速率。不同的发送参数会对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两个终端设备向同一网关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过短时(例如同时发送数据),则容易发生数据冲突,导致传输出错。此时,如果通过让其中任意设备等待一段时间在发送数据,则让这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实现错峰发送数据,避免数据发生冲突,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到网关,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为当前终端设备确定目标等待时间,使得当前终端设备可以在特定时刻发送数据。其中,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通信状况(如历史、当前和预测的未来的通信状况)来确定出当前终端设备的目标等待时间。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可以基于当时终端设备的实际情况,计算当前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所需等待的时长(即目标等待时间),再将该目标等待时间与各个冲突设备数据发送时间进行比对,以判断是否会存在数据冲突。并在可能存在数据冲突时,再对目标等待时间进行调整,以避免冲突发生。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的方法做过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决定。
其中,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与网关交互获取到冲突设备将要发送数据的时间(即第三发送时间)。而作为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如果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的第三发送时间,则当前终端设备直接读取预测结果的数据。当然,当前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到冲突设备的发送时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冲突设备的发送时间获取方式做过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终端设备首先基于目标等待时间确定预计数据的发送时间(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基于目标等待时间确定出的发送时间亦称为第二发送时间,若发送参数中已包含第一发送时间,则无需重复计算第二发送时间),再将该发送时间(此时可以是第一发送时间或者第三发送时间)与冲突设备的第二发送时间进行对比。如果当前终端设备的发送时间与冲突设备的第二发送时间之间的差距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间隔阈值,则说明当前终端设备与冲突设备极有可能出现在同一时刻向网关发送数据的冲突可能。因此此时可以对目标等待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增加或缩短目标等待时间,以使得当前终端设备的发送时间与冲突设备的发送时间之间的差距大于预设的间隔阈值。最终当前终端设备基于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发送数据。其中,预设的间隔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更有效地避免与冲突设备发生数据传输冲突。
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需根据预测结果设置发送参数,而发送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目标等待时间时,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可以提供以下两种可选的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自适应确定目标等待时间。
当前终端设备获取自身的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然后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自适应的方式,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自适应地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历史的通信成功率、当前信号强度及信噪比等信息,通过预设算法计算出一个适应性的目标等待时间。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预设算法作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决定。例如,可以使用最小均方算法(Least Mean Square,LMS),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等算法。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通信成功率较低或信号较弱时,目标等待时间可以相应地增加,以减少冲突和提高通信可靠性。而在通信成功率较高或信号较强时,目标等待时间可以相应地减少,以提高通信频率和数据传输速度。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等待时间可与历史的通信成功率呈负相关,且与信号强度呈负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历史通信数据包括冲突次数,当前通信数据包括信号强度参数。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此时可以选择根据以下计算公式(1)确定具体的目标等待时间:
目标等待时间=基础等待时间+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信号强度参数×基础等待时间(1)
其中,基础等待时间,是用于保证通信之间最小时间间隔的最小时间单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础等待时间可以是由预先设置的一个固定等待时间,其具体值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和网络配置设定,此处不予限定。
冲突次数,是当前终端设备在历史通信中遇到的冲突次数,用于反映当前通信频率的冲突情况。其中,当前终端设备在历史通信中遇到的冲突次数是指任意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网关与当前终端设备发生冲突的次数。冲突次数越多,等待时间越长,以减少冲突概率。
冲突等待时间,是每次数据冲突后增加的等待时间,用于避免连续冲突的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通常为一个较小的固定值。
信号强度参数,是用于反映当前终端设备的当前通信环境的信号强度情况的参数,与终端设备当前信号强度呈负相关。当前信号强度越弱,目标等待时间越长,以提高通信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信号强度参数×基础等待时间的结果亦称为强度需求时长。即对应与信号强度情况所需预留的时长。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2)确定具体的目标等待时间:
目标等待时间=基础等待时间+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2)
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可参考上述公式(1)对应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3)确定具体目标等待时间:
目标等待时间=基础等待时间+信号强度参数×基础等待时间(3)
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亦可参考上述公式(1)对应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方法二、自学习确定目标等待时间
当前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历史通信数据,并对未来的通信状况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未来通信数据。然后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预测的未来通信数据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自学习的方式,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预测的未来通信数据自学习地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记录每次通信的结果(如成功、失败、冲突等),并根据历史通信数据进行学习和优化,从而计算出一个较优的目标等待时间。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前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预测的未来通信数据,并结合实际通信情况和应用需求,以自学习的方式计算出目标等待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历史通信数据包括冲突次数,未来通信数据包括预测冲突概率。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此时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公式(4)确定具体的目标等待时间:
目标等待时间=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预测冲突概率×预测等待时间(4)
其中,冲突次数:是当前终端设备在历史通信中遇到的冲突次数,用于反映当前通信频率的冲突情况。冲突次数越多,等待时间越长,以减少冲突概率。
冲突等待时间,是每次数据冲突后增加的等待时间,用于避免连续冲突的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通常为一个较小的固定值。
预测冲突概率,是根据当前终端设备的历史通信情况和自适应算法预测得出的当前通信下,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冲突概率。预测冲突概率越高,等待时间越长,以提高通信可靠性。
预测等待时间,是根据当前终端设备所要发送的数据包计算得出的数据传输时间。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对目标等待时间进行确定时参考了历史数据,如历史通信中遇到的冲突次数、历史平均信号强度和历史通信情况,一方面可以消除短期的波动和变化造成的影响,从而可以更恰当地确定出目标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参考了历史数据后确定的目标等待时间中会有一定的冗余时间以应对更多种预期或者意外的情况。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两种方法,可以使得确定出的目标等待时间更加可靠,更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发生冲突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公式(1)、公式(2)和公式(4)中,“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是一种固定处理方式,实际上反映的是多个冲突等待时间的累加结果。当每次冲突等待时间是一个固定值时,可以如上述各个公式中用“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进行计算。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以将“冲突次数×冲突等待时间”的结果称为“冲突总时长”。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此时上述各个公式可以适应性进行转换,例如公式(1)可以转换为:目标等待时间=基础等待时间+冲突总时长+信号强度参数×基础等待时间。其中冲突总时长是指终端设备历史发生冲突时所等待时间的累计值。
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当前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目标等待时间之外,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当前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目标发送功率或者目标发送速率,以实现更有效地降低数据发生冲突的概率。其中,目标发送功率影响着数据传输的距离和质量。当目标发送功率越高,可以将数据传输得越远,数据传输的质量也更高。目标发送速率影响着数据传输的时间和质量。当目标发送速率越大,可以更快地完成数据传输,减少信道占用时间;但同时,目标发送速率越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越差,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包率也越高,数据传输的质量会随着目标发送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发送速率或目标发送功率的方式做过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决定。
可选地,可以根据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来确定当前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的目标发送功率或目标发送速率。其中,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与目标发送功率呈正相关,与目标发送速率呈负相关。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大于第一预设值,则可以以当前终端设备使用的默认的发送功率为目标发送功率的基准值,对该基准值调大一定的幅度后,将其作为目标发送功率。其中,默认的发送功率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处不予限定。例如,默认的发送功率可以是初始的发送功率,也可以是上一次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发送功率。如果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则对该基准值调小一定的幅度后,将其作为目标发送功率。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公式(5)确定目标发送功率。
目标发送功率=基础发送功率×(1-距离补偿因子)(5)
其中,基础发送功率,是预先设定的基础功率,用于表示在最短距离下的发送功率。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和网络配置来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
距离补偿因子,可以是根据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补偿因子,用于自适应地调整目标发送功率。距离补偿因子和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距离补偿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个与距离成反比的函数关系(i)来确定距离补偿因子:
距离补偿因子=1÷(a×距离+b)
其中,距离为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可选地,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定位或信号传输时延等方式获得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
a、b:是用于调整距离补偿因子曲线形状和斜率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优和验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大于第二预设值,则可以以当前终端设备使用的默认的发送速率为目标发送速率的基准值,对该基准值调大一定的幅度后,将其作为目标发送速率。其中,默认的发送速率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处不予限定。例如,默认的发送速率可以是初始的发送速率,也可以是上一次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发送速率。如果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值,则对该基准值调小一定的幅度后,将其作为目标发送速率。其中,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计算公式(6)确定目标发送功率。
目标发送速率=基础发送速率×距离补偿因子 (6)
其中,基础发送速率,是预先设定的基础速率,用于表示在最短距离下的发送速率。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和网络配置来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
距离补偿因子,是根据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补偿因子,用于自适应地调整目标发送速率。距离补偿因子和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距离补偿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距离补偿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一个与距离成反比的函数关系(i)来确定距离补偿因子:
距离补偿因子=1÷(a×距离+b)
其中,距离为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可选地,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定位或信号传输时延等方式获得当前终端设备与网关之间的距离。
a、b:是用于调整距离补偿因子曲线形状和斜率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优和验证。
S5、根据发送参数,发送数据。
在确定当前终端设备的发送参数后,根据发送参数,将数据发送到网关。例如,在确定好当前终端设备的目标等待时间这一发送参数,并对目标等待时间调整后,当前终端设备在等待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之后,对数据进行发送。在确定好当前终端设备的目标发送功率后,当前终端设备将目标发送功率作为实际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发送功率,对数据进行发送。在确定好当前终端设备的目标发送速率后,当前终端设备将目标发送速率作为实际发送数据时使用的发送速率,对数据进行发送。
以一实例进行示例说明,例如假设最终调整好的目标等待时间为30秒,且当前时间为10:00:00(即十点整)。此时终端设备在等待30秒后,于10:00:30,以目标发送功率和目标发送速率开始发送数据。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这些发送参数,使用协议栈中的LoRaWAN协议,将数据发送到网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终端设备间的距离,预测出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其他终端设备,然后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数据时的发送参数。在确定好发送参数后,根据发送参数发送数据。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时发生冲突的概率,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网络性能。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会对频段进行划分,可以在保持对频段的利用率较高的情况下,降低数据冲突概率。另外,由于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需要节点之间进行时间同步,也不需要对频段进行划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简化通信系统。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且根据预测结果,只设置目标等待时间这一个发送参数时,可以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如图4所示,上述S1至S5的步骤可以被替换为:S101至S107,详述如下:
S101、终端设备获取所处网关内其他与该网关连接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S102、根据获取到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计算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S103、根据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预测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S10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
S105、基于目标等待时间确定发送时间;获取各个冲突设备将要发送数据的时间。
S106、将发送时间与各个冲突设备将要发送数据的时间进行对比,对目标等待时间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
S107、基于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S101至S107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上述相关内容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且根据预测结果,同时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目标发送功率和目标发送速率这三个发送参数时,上述步骤S104可以被替换为S204,上述步骤S107可以被替换为S207,详述如下:
S20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目标发送功率和目标发送速率。
S207、基于目标发送功率、目标发送速率和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S204至S207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上述相关内容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且根据预测结果,同时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和目标发送功率这两个发送参数时,上述步骤S104可以被替换为S304,上述步骤S107可以被替换为S307,详述如下:
S30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和目标发送功率。
S307、基于目标发送功率和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S304和S307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上述相关内容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当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且根据预测结果,同时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和目标发送速率这两个发送参数时,上述步骤S104可以被替换为S404,上述步骤S107可以被替换为S407,详述如下:
S40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等待时间和目标发送速率。
S407、基于目标发送速率和调整后的目标等待时间,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S404和S407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均可参考上述相关内容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预测模型未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时,可以参照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S10、终端设备获取所处网关内其他与该网关连接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S20、根据获取到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计算目标设备与当前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S30、训练预测模型。
S40、预测与当前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S50、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
S60、根据发送参数,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S10至S60的操作原理、细节以及有益效果等,可参考上述步骤S1-S5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6,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001,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目标设备是终端设备连接于同一网关的设备。
预测模块002,用于根据设备距离,预测目标设备中与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确定模块003,用于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
发送模块004,用于基于发送参数,向网关发送数据。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作为执行主体,实现前述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以及其他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前述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以及其他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应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文本中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分开。例如,第一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二表格,并且类似地,第二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一表格,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表格和第二表格都是表格,但是它们不是同一表格。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所述终端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时,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图7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71,所述存储器7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S1至S5。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001至004的功能。
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设备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发送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1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1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发送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
另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距离,所述目标设备是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于同一网关的设备;
根据所述设备距离,预测所述目标设备中与所述终端设备存在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设备,得到预测结果;
根据所述预测结果,确定发送参数;
基于所述发送参数,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或第一发送时间;
所述基于所述发送参数,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等待时间确定出第二发送时间,并在所述第二发送时间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或者
在所述第一发送时间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三发送时间,所述第三发送时间为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的时间;
所述在所述第二发送时间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并在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发送时间向所述网关发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包括:
当所述第三发送时间与所述第二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间隔阈值,则对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调整,直至所述第三发送时间与所述第二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间隔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
根据所述预测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等待时间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通信数据和当前通信数据,并基于所述历史通信数据和所述当前通信数据,确定出所述目标等待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次数,所述当前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的信号强度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历史通信数据和所述当前通信数据,确定出所述目标等待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冲突次数,确定对应的冲突总时长;
基于所述信号强度参数,计算对应的强度需求时长;
基于所述冲突总时长和所述强度需求时长,确定出所述目标等待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参数包括目标等待时间;
根据所述预测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等待时间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通信数据,并预测所述终端设备的未来通信数据,基于所述历史通信数据和所述未来通信数据,确定出所述目标等待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通信数据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冲突的冲突次数,所述未来通信数据包括预测出的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传输冲突概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参数还包括:目标发送功率和/或目标发送速率;
根据所述预测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发送功率和/或所述目标发送速率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预测结果中包含冲突设备时,根据所述预测结果,确定距离参数,所述距离参数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关的空间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所述距离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发送功率和/或所述目标发送速率;其中,所述目标发送功率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关的空间距离呈正相关,所述目标发送速率与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关的空间距离呈负相关。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23509.5A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418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3509.5A CN117041862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3509.5A CN117041862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1862A true CN117041862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41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3509.5A Pending CN117041862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18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9078B2 (en) BLE-based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022797B (zh) 半导体装置
JP6325491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での位置検出
JP5063517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周波数選択方法
US878149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 location determination
EP3391672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inding rfid tags
CN103314543A (zh) 对用于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动态环境参数的预测
EP3369215B1 (en) Bulk propagation timing measurement messaging
Bayrakdar Exploiting cognitive wireless nodes for priority‐based data communication in terrestrial sensor networks
US20140162715A1 (en) Channel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channel information providing database server, and channel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Mouzehkesh et al. Dynamic backoff scheduling of low data rate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US20090036066A1 (en) Smart data dynamic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essage processing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thereof
Zacharias et al. A lightweigh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for external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in IEEE 802.15. 4-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operating at the 2.4 GHz
CN1170418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062327A (ko) 무선 스펙트럼 사용량의 예측
US10805829B2 (en) BLE-based location services in high density deployments
Papatsimpa et al. Coexistence performance model for a large ZigBee lighting sensor network in the 2.4 GHz ISM band
CN114829965A (zh) 位置推断方法、位置推断程序、固定无线装置及移动无线装置
KR101306838B1 (ko) 협력적 스펙트럼 감지 방법 및 장치
JP2021043137A (ja) 物体検出システム
Choi Weighted adaptive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framework for smartphone sensor data collection in IoT
CN116669138B (zh) 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方法、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JP6236616B2 (ja) 電波干渉防止機能を備えた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indner et al. Time-and frequency-doma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learning cyclic medium access patterns in partially observable environments
KR102346645B1 (ko) 동작테스트메시지를 통한 오류정정방식을 사용하는 저전력 광역무선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