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1223A -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1223A
CN117041223A CN202310840725.0A CN202310840725A CN117041223A CN 117041223 A CN117041223 A CN 117041223A CN 202310840725 A CN202310840725 A CN 202310840725A CN 117041223 A CN117041223 A CN 117041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format
interface
preset number
conference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0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生菊
彭小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407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1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1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1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8Web based protocols, e.g. webR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包括: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本公开能够在编辑框内直接对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视频会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视频会议是指位于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通过通信设备和网络,进行面对面交谈的会议。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因其内容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便捷实时的使用方式、跨地域的远程交流和低廉的会议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协同办公、培训学习、企业会议或者远程商务等各个领域。
在视频会议的应用中,共享人经常会共享常用格式的文档。相关技术中,当共享人在网页(Web)客户端共享文档后,会议的主窗口黑屏,无内容显示,共享人需要切换到电脑桌面对文档进行操作才能使其他参会人员看到共享人的共享内容;此时,当有其他参会人员发言时,如果共享人想知道谁在发言,又需要切换到Web客户端,导致界面切换繁琐且操作的便利性差。此外,当共享人共享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故障或共享人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其他参会人员无法看到共享人的共享内容,而共享人无法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因此,影响了会议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界面切换繁琐且操作的便利性差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文档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该方法包括: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文档共享装置,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该装置包括:上传模块,被配置为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接收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展示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在编辑框内直接对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文档共享方法和装置。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的文档共享方法可以由第一会议客户端执行。如图1所示,该文档共享方法包括:
S101,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
S102,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
S103,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具体地,在接收到会议加入请求后,会议服务器获取并存储参会人员的用户标识;当会议的共享人通过点击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上的按钮选择至少一个第一文档与至少一个参会人员的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第一会议客户端将至少一个第一文档上传至会议服务器;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一文档后,会议服务器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解析以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文档的文档格式,接着,使用文档格式转换工具对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生成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并将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发送至第一会议客户端;进一步地,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后,第一会议客户端在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这里,会议服务器是指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器。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允许位于两个或更多个远程位置的用户通过媒体流(例如,视频流、音频流或视频流和音频流两者)彼此交互地通信,还可以允许用户交换数字文档,例如,图像、文本、视频、应用等。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视频会议平台和视频用户终端组成,视频会议平台可以包括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 Control Unit,MCU,也称会议服务器)、网络和控制管理软件;视频用户终端是指能够提供远程会议(例如,视频会议、音频会议或音视频会议)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手表等。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会议加入请求用于向会议服务器申请加入会议,会议加入请求中可以包括会议的会议信息。会议可以是即时会议,也可以是预定会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即时会议是指响应于发起而立即开启的会议,预定会议是指响应于发起而发出邀约并在未来预定的时间点才开启的会议。会议信息可以用于表征已经完成的会议,也可以用于表征已经预定但还未开始的会议,还可以用于表征当前正在进行的会议。会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会议标识(Identity,ID)、会议时间、会议主题、参会人员名单等。这里,会议标识是用于标识会议的唯一标识,会议标识可以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会议时间用于表征会议的持续时间,会议时间可以包括会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会议主题用于表征会议要讨论的内容。参会人员名单用于存储参加会议的参会人员的信息。
参会人员是指确定的参加会议的人员,例如,参会人员可以是指定的必须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可以是非必须的自愿参加会议的人员。参会人员可以分为至少两个角色,例如,参会人员可以包括主持人和参加人,主持人可以是会议发起者。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持人为共享人或主讲人。用户标识是指用户登录到会议服务器所使用的唯一标识,用户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符号等。
第一会议客户端是指具备通信功能,可以运行浏览器,也可以运行其它能够加载和显示网页页面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管理应用程序、社交类应用程序、办公类应用程序等。第一会议客户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应用(Application,APP)客户端、Web客户端、小程序客户端等。这里,应用客户端是指安装在视频用户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客户端,Web客户端是指基于Web动态页面技术的客户端,小程序客户端是指能够运行小程序的客户端。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会议客户端为Web客户端,该Web客户端可以是会议发起设备,一般为一个。
第二会议客户端是指具备通信功能,可以运行浏览器,也可以运行其它能够加载和显示网页页面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管理应用程序、社交类应用程序、办公类应用程序等。第二会议客户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第二会议客户端可以预先安装在视频用户终端上,这里,视频用户终端可以是会议接入设备,该会议接入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参会人员的数量确定。
文档共享是指在网络中分享常用格式的文档,以使多用户之间可以同时对同一个文档进行观看、查看和/或编辑。这里,常用格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档(Document,DOC)格式、文本(TXT)格式、幻灯片(PowerPoint,PPT)格式、便携式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Format,PDF)、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格式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格式为DOC格式、TXT格式、PDF格式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格式为HTML格式。
第一文档是指未经转换的原始格式的文档,第二文档是指浏览器能够直接展示的文档。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文档为Word文档、TXT格式文档、PDF文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文档为HTML格式文档。文档格式转换工具是用于对文档格式进行转换的工具。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JODConverter将第一文档转换为第二文档。这里,JODConverter是一个Java的OpenDocument文件转换器,可以进行许多文件格式的转换;进一步地,JODConverter依赖于OpenOffice.org或者LibreOffice提供的服务来进行转换。
第一界面是指当前正在显示且包含有本次会议内容的界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界面为共享界面,即,第一会议客户端当前正在显示且包含有共享内容的界面。编辑框(Edit Text)是指能够在获得输入焦点后,响应于用户的输入操作,可接收、容纳或编辑文本内容或图片的窗口。编辑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输入框、文本框、图片框、音频框、视频框、地址栏、搜索框、可编辑页面(例如,Word页面)、可容纳输入内容的表格(例如,Excel表格)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编辑框为富文本编辑框,即,可以对文本进行编辑的控件,例如,RichEdit控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在编辑框内直接对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包括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至少一个编辑框包括与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包括:基于预设数量对第一界面进行划分,得到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在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中的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内展示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其中,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不同。
具体地,当需要同时共享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时,第一会议客户端可以将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上传至会议服务器;会议服务器对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进行解析,并将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中的每个第一文档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文档,接着将转换后的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发送至第一会议客户端;进一步地,第一会议客户端将第一界面分割为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并开启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以在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中的每个显示区域中的编辑框内展示对应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这里,预设数量可以是用户根据经验数据预先设置的数量,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对已设置的数量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数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预设数量可以为2至9范围内的任一值。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数量为4。例如,当预设数量为2时,可以将第一界面均分为两个显示区域,即,第一界面可以是上下等分的显示布局,也可以是左右等分的显示布局;当预设数量为4时,可以以四宫格的形式将第一界面均分为四个显示区域,即,第一界面可以是四宫格式的四等分的显示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优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界面分割为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并在每个显示区域中的编辑框内展示对应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同时共享多个文档,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文档比对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选择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任一编辑框内的第二文档进行全屏展示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
具体地,当需要对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中的某一第二文档进行全屏展示时,可以从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选择与该第二文档对应的编辑框并对选中的编辑框进行点击操作,以使其铺满整个窗口;同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这里,点击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击操作、双击操作、长按操作等,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悬浮隐藏处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悬浮隐藏编辑框的透明度,例如,可以选择50%的透明度,使编辑框处于半隐藏状态;也可以选择100%的透明度,使编辑框处于完全隐藏状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选中的编辑框进行点击操作,能够将该编辑框对应的文档进行全屏展示,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因此,提升了操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采集针对第一界面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并上传第一多媒体信息,其中,第一多媒体信息包括第一参会人员的第一用户标识以及第一视频流和/或第一音频流,以及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界面的第二视频流。
具体地,会议服务器分别与第一会议客户端的浏览器和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建立网页实时通信连接,第一会议客户端实时采集针对第一界面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并基于网页实时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第一多媒体信息上传至会议服务器;进一步地,会议服务器基于网页实时通信技术将接收到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广播给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在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界面上显示第一多媒体信息,使得参会人员能够看到共享者的共享内容画面。
这里,网页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WebRTC)是一项实时通讯技术,其允许网络应用或者站点,在不借助中间媒介的情况下,建立浏览器之间点对点(Peer-to-Peer)的连接,实现视频流和/或音频流或者其他任意数据的传输。
第一多媒体信息包括第一参会人员的第一用户标识以及通过安装在第一会议客户端上的图像采集设备(例如,摄像头和麦克风)采集的第一参会人员的第一视频流(例如,第一参会人员的面部信息)和/或第一音频流(例如,第一参会人员的语音信息),并且第一多媒体信息还包括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界面的第二视频流。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参会人员为共享人或主讲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其中,第二多媒体信息是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采集的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多媒体信息,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视频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音频流,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至少一个第四视频流;如果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中的第二视频流与第一界面的当前视频流相同并且该第二视频流对应的用户标识为第一用户标识,则将第二视频流以悬浮窗的方式展示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上。
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实时采集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多媒体信息,并基于WebRTC技术将采集到的第二多媒体信息上传至会议服务器;这里,第二多媒体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三视频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音频流,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至少一个第四视频流。
进一步地,会议服务器基于WebRTC技术将所有参会人员上传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广播给所有参会人员,在接收到会议服务器广播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后,第一会议客户端判断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中第二视频流是否为第一界面的当前视频流,即,第二视频流是否与当前视频流相同;如果第二视频流与当前视频流相同,则第一会议客户端进一步判断第二视频流对应的用户标识是否为第一用户标识;如果第二视频流对应的用户标识为第一用户标识,则表示共享人在第一界面展示的共享内容与其他参会人员在第二界面看到的共享内容一致,此时,将第二视频流以悬浮窗的方式展示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的右侧。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的右侧的参会人员列表中展示除共享人之外的其他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三视频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音频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以悬浮窗的方式在共享人的界面展示其他参会人员视角的共享内容画面,能够确保其他参会人员看到的共享内容的正确性,而无需通过语音发问的方式多次确认参会人员是否能够看到共享内容,因此,增强了共享人的自信心,提高了会议效率,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对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其中,编辑操作包括增加操作、删除操作、修改操作、查看操作、翻页操作、复制操作、粘贴操作、上移操作、下移操作、左移操作、右移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当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展示在Web页面的窗口中时,共享者可以对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并将编辑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上传至会议服务器;进一步地,会议服务器利用Java POI将至少一个第二文档转换成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三文档;当参会人员点击保存按钮后,会议服务器将至少一个第三文档下发给第一会议客户端和/或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以将至少一个第三文档保存在参会人员本地。这里,编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操作、删除操作、修改操作、查看操作、翻页操作、复制操作、粘贴操作、上移操作、下移操作、左移操作、右移操作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需要进行界面切换的情况下,实现对Web页面中的共享文档的查看、编辑、比对等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外,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文档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如图2所示,该文档共享方法包括:
S201,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
S202,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其中,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是对预设数量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
S203,基于预设数量对第一界面进行划分,得到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
S204,在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中的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内展示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其中,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不同;
S205,当选择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任一编辑框内的第二文档进行全屏展示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界面分割为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并在每个显示区域中的编辑框内展示对应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同时共享多个文档,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文档比对的便利性。此外,通过对选中的编辑框进行点击操作,能够将该编辑框对应的文档进行全屏展示,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因此,提升了操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文档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涉及的交互主体为会议服务器、第一会议客户端和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如图3所示,该文档共享方法包括:
S301,第一会议客户端向会议服务器发送会议加入请求;
S302,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向会议服务器发送会议加入请求;
S303,第一会议客户端向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发送文档共享请求;
S304,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向第一会议客户端发送共享请求确认消息;
S305,第一会议客户端向会议服务器发送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
S306,会议服务器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
S307,会议服务器向第一会议客户端发送至少一个第二文档;
S308,第一会议客户端向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将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上传至会议服务器;接收会议服务器发送的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会议服务器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在编辑框内直接对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档共享装置,该文档共享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或应用于服务器的芯片。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文档共享装置400包括:
上传模块401,被配置为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
接收模块402,被配置为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
展示模块403,被配置为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当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能够在编辑框内直接对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因此,减少了繁琐的界面切换,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包括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至少一个编辑框包括与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对应的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图4的展示模块403基于预设数量对第一界面进行划分,得到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在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中的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内展示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其中,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文档共享装置400还包括:隐藏模块404,被配置为当选择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任一编辑框内的第二文档进行全屏展示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上传模块401采集针对第一界面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并上传第一多媒体信息,其中,第一多媒体信息包括第一参会人员的第一用户标识以及第一视频流和/或第一音频流,以及与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界面的第二视频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接收模块402获取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其中,第二多媒体信息是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采集的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多媒体信息,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视频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音频流,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至少一个第四视频流;如果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中的第二视频流与第一界面的当前视频流相同并且第二视频流对应的用户标识为第一用户标识,则将第二视频流以悬浮窗的方式展示在第一会议客户端的所述第一界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的文档共享装置400还包括:编辑模块405,被配置为对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其中,编辑操作包括增加操作、删除操作、修改操作、查看操作、翻页操作、复制操作、粘贴操作、上移操作、下移操作、左移操作、右移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格式包括文档格式、文本格式、便携式文档格式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格式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编辑框为富文本编辑框。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文档共享方法的步骤。
图5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以及耦接至处理器501的存储器502,该处理器501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
上述处理器501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器502中,例如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操作/处理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系统,例如,图6所示的计算机系统6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系统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包括诸如前文所述的功能等等。图6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计算机系统600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计算单元601,该计算单元60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6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可存储计算机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计算机系统6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输入单元606、输出单元607、存储单元608以及通信单元609。输入单元606可以是能向计算机系统6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6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6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6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609允许计算机系统600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的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6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6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6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6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602和/或通信单元6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6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6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更具体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上述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部件或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例性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文档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
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
在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包括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所述至少一个编辑框包括与所述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对应的所述预设数量个编辑框,所述在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数量对所述第一界面进行划分,得到所述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
在所述预设数量个显示区域中的所述预设数量个编辑框内展示所述预设数量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其中,所述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每个编辑框内展示的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选择所述预设数量个编辑框中的任一编辑框内的第二文档进行全屏展示时,对其他编辑框进行悬浮隐藏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针对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多媒体信息,并上传所述第一多媒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多媒体信息包括第一参会人员的第一用户标识以及第一视频流和/或第一音频流,以及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二视频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多媒体信息和第二多媒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多媒体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采集的针对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多媒体信息,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会人员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视频流和/或至少一个第二音频流,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界面的至少一个第四视频流;
如果所述第一多媒体信息和所述第二多媒体信息中的所述第二视频流与所述第一界面的当前视频流相同并且所述第二视频流对应的用户标识为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则将所述第二视频流以悬浮窗的方式展示在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的所述第一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其中,所述编辑操作包括增加操作、删除操作、修改操作、查看操作、翻页操作、复制操作、粘贴操作、上移操作、下移操作、左移操作、右移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式包括文档格式、文本格式、便携式文档格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格式为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所述编辑框为富文本编辑框。
8.一种文档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会议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上传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与至少一个第二会议客户端进行文档共享时,上传文档格式为第一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一文档;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文档格式为第二格式的至少一个第二文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是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文档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
展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会议客户端的第一界面中的至少一个编辑框内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文档的文档内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840725.0A 2023-07-10 2023-07-10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41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0725.0A CN117041223A (zh) 2023-07-10 2023-07-10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0725.0A CN117041223A (zh) 2023-07-10 2023-07-10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1223A true CN117041223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4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0725.0A Pending CN117041223A (zh) 2023-07-10 2023-07-10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12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7774B (zh)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系统、装置、计算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0091260B2 (en) Copy and paste for web conference content
US91851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selectively sharing an image in an image library
US20120017149A1 (en) Video whisper sessions during online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s
US20130198629A1 (en) Techniques for making a media stream the primary focus of an online meeting
US2013000253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ed synchronous viewing of content
CN114584736B (zh) 基于视频会议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US20140208213A1 (en) Synchronization of contextual templates in a customized web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US9270713B2 (en) Mechanism for compacting shared content in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s
CN112291502B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3711618B (zh) 创作包括引用视频内容的键入的超链接的评论
US10732806B2 (en) Incorporating user content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interface
CN11281767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37004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00270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senting interactive dynamic content in front of static content
US20130332832A1 (e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7356082A (zh) 基于设备形状因子或主题优先级增强对消息线程的用户界面格式的控制
US20150079959A1 (en) Smart Microphone
US9354697B2 (en) Detecting active region in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s using voice information
US10504277B1 (en) Communicating within a VR environment
US2015014958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70222823A1 (en)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US20140006500A1 (en) Interactive broadcasting between devices
CN117041223A (zh) 文档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7660A (zh) 一种远程双录时app与小程序间文档同步阅读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